沉积物对多环芳烃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土壤对多环芳烃吸附的研究进展
土壤 - 水体系中,当土壤有机碳含量超过 0.01% 时,矿物吸
附疏水性有机物( H O C s ) 因水分子竞争而被强烈抑制,有机
质成为吸附 H O C s 的主要成分[16]。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土
壤、沉积物中矿物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不能轻易忽
视,Hundal 等[17]研究表明,蒙脱石能从水相中吸附大量菲,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土壤、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 吸附实际上是由土壤、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分和有机质两部分 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矿物质表面具有极性,在水环境中发 生偶极作用,极性水分子与矿物质表面结合,占据矿物质表 层的吸附位,非极性的有机物较难与矿物质结合而易分配到
上海农业科技 2009-4
土壤对多环芳烃吸附的研究进展
黄 嵘 尹 君 李春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摘 要:相对于土壤矿物而言,土壤有机质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更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 关研究,着重综述了土壤有机组分对多环芳烃的吸附机理和特性,同时也期望能从综合的角度出发,研究土壤对 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
的作用,但关于土壤矿物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相
对较少。目前普遍认为,土壤、沉积物中矿物对有机污染物
的吸附作用是微弱的,在一定有机质含量下,矿物的吸附作
用是可以忽略的。研究表明:与土壤腐殖质相比,土壤中的
矿物组分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是次要的,而这种吸附多以物
理吸附为主,在动力学上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模式[15]。在天然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吸附
多环芳烃广泛分布在大气、水、土壤之中。化石燃料和 矿物形成过程中的地热反应、森林植被和灌木的燃烧以及一 些植物和细菌的自身合成都能形多环芳烃,这些是多环芳烃 主要的自然来源。环境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特 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大气沉 降。因此,随国家和区域工业化的发展,土壤中多环芳烃含 量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城市周边地区土壤作为重要的环境 介质,是环境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重要的储存库。土壤对多 环芳烃的作用主要包含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两部分的共同 作用,其中土壤有机组分的吸附更为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 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壤无机、有机组分对多环芳烃吸附的 机理。 1 多环芳烃的概况 1.1 多环芳烃的定义 多环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可分为芳香稠环型及芳香非稠环 型。芳香稠环型是指分子中相邻的苯环至少有两个共用的碳 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如萘、蒽、菲、芘等;芳香非稠环型是 指分子中相邻的苯环之间只有一个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如 联苯、三联苯等。 1.2 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状态 1.2.1 多环芳烃的来源。多环芳烃的形成可分为人为和天 然两种,前者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一般认为多环芳烃主要是 石油、煤炭、木材、气体燃料、纸张等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 全燃烧以及在还原过程中热分解而产生的。环境中多环芳烃 源自火山爆发、森林和灌木丛燃烧以及细菌对动物、植物的 生化作用等。但人为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环境 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因人为活动散发在环境中的多环芳 烃,主要是由于各种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所致。如焦化厂炼 焦所产生的烟气及废水中,炼油及采油过程所产生的废气、 废水及废渣中,木材燃烧的灰烬及烟气中,汽车尾气、火力 发电产生的烟气废水中,因原油运输、泄漏而产生的废水中, 固体废弃物焚烧的烟气中,家庭做饭的油烟中等,都含有大 量的多环芳烃。据估计,每年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而进 入环境中的多环芳烃有成千上万吨。另外,汽车废气、道路 尘土及炉灶烟尘等都是土壤污染的来源[1~3]。因此,探讨环 境中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和污染状况,并进一步研究其污染的Freundlich 常数或容量因子,n:为 Freundlich 指数,
多环芳烃在腐殖酸和河流沉积物上的吸附及解吸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环芳烃在腐殖酸和河流沉积物上的吸附及解吸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有机环境污染物,来源包括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
由于其难以降解和易于累积的特性,可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PAHs在环境和生态领域中备受关注。
当前,研究多环芳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腐殖酸(HA)和河流沉积物(RS)是PAHs在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介质。
HA是一种具有碳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由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生成,其存在会对PAHs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产生影响。
RS是环境中一种广泛存在的沉积物,由于其表面具有丰富的质子交换位和有机物质,因而可以有效吸附PAHs。
同时,RS 在RD中还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和活性。
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多环芳烃在HA和RS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多环芳烃在HA和RS上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HA和RS对PAHs的吸附特性:测定HA和RS对不同种类PAHs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参数,以评价它们对PAHs的吸附能力和快速吸附。
2. 探究PAHs在HA和RS上的解吸特性:评价PAHs从HA和RS表面的解吸机制,研究解附过程中可逆和不可逆分数,探讨吸附后PAHs的释放潜力。
3. 比较HA和RS对PAHs吸附和解吸的差异:通过比较HA和RS的吸附性能和解吸动力学参数,比较PAH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差异。
四、研究方法1. 采集HA和RS样品,并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表征(包括pH、粒径、有机碳含量等)。
2. 制备PAHs/hexane溶液,按一定浓度添加到HA和RS样品中,定期取样测定PAHs的含量,建立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
3. 采用水-甲醇各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进行PAHs的解吸实验,并测定解吸等温线和解吸动力学参数。
4. 根据吸附和解吸参数,比较HA和RS对PAHs的吸附和解吸行为。
昭阳湖南部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的GC—MS分析研究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 RM TI ON 2008NO .15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化学工程1实验部分1.1样品的采集样品采集站点位于南四湖的大捐地区,水深0.5c m 。
2006年9月,用柱状采样器在大捐采集到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柱状样,其长度为40c m 。
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柱样冷冻后用塑料薄板按1c m 逐层切割分样,样品经冷冻干燥,做好标记研磨待用。
从中选择(0~4)c m 、(8~10)c m 、(14~16)cm 、(20~22)cm 、(26~28)cm 、(32~34)cm 的泥样。
各层颜色大致相同,呈暗灰色。
1.2样品前处理将用冷冻干燥机(在10pa ,-46.9℃的条件下)干燥过的样品研碎,秤取15g 样品装入经抽提过的滤纸筒中,在250m l 平底烧瓶中加入250m l 二氯甲烷,加入回收率指示物混合标样,并加入2g 活性铜片脱硫,置于40+1℃水浴中提取48hs,冷却水以冷却循环水装置使其保持在+10℃。
提取液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至(1~2)m l ,加入10m l 正己烷,继续浓缩至(1~2)m l 以达到溶剂替换的目的。
将抽提浓缩液用滴管定量转移加入已装好的多级复合硅胶净化柱中以70ml (正己烷为49m l ,二氯甲烷为21m l )的混合液淋洗,洗脱液经浓缩并用高纯氮吹至0.4m l 。
在GC-M S 分析前再加入一定量的内标化合物十氯联苯,用以测定萃取前加入的回收率指示物的回收率和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1.3PAHS 的GC-M S 分析SE -54石英毛细管柱。
色谱仪柱升温程序:80℃保持1分钟,25℃/m i n 升到160℃不停留,再以4℃/m i n 升到300℃保持1分钟。
进样口温度:300℃;气-质传输线温度:300℃;载气:高纯氮气;流量:1.5m l /m i n ;不分流(到0.7分流);样品的定性采用标准质谱库计算机检索同时结合PAHS 标准物质的色谱保留时间确证;样品定量分析采用内标法。
多环芳烃在松花江水和沉积物中的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环芳烃在松花江水和沉积物中的分布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组成的烷基和芳基
化合物,是石油和煤炭燃烧等人为活动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之一,也是环境中的污染物之一。
其中包括许多具有致癌和毒性的物质,已经
被证明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PAHs的研究和监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松花江流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流域,其流域面积约为10.4
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个省份。
长期以来,受工业
和农业活动的影响,松花江流域中PAHs污染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对松花江中PAHs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该地区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集松花江上下游不同位置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利用气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中的PAHs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
不同位置之间的PAHs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除了掌握松花江中PAHs的分布情况外,还可以结合相关工艺以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PAHs的来源、影响因素和迁移转化规律,揭示PAHs的污染机理,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促进该地区
的可持续发展。
徐州市云龙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研究
摘要 利用 G —M 法对云龙 湖表 层 沉积物 中 1 种 P H 进 行分析 测定 , c s 5 As 所测 样 品 中 P H 总浓度 为 54 ~1.6 gg 与其他 地区 比 As . 2 902-/ , 较. 云龙 湖沉积物 中 P H 含量 相对较低 。P H 的污染 源主要 是人 为源 。 A s As 关键词 云龙湖 ; 表层 沉积物 ; 多环芳 烃 中图分 类号 X 2 文献标 识码 A 54 文章编 号 01 — 612 ) —11 — 2 57 61(O 3 4 1 7 0 9
洗 出 P H , 浓缩后在高 纯氮 气流 下浓 缩 至 0 5r , A s经 . l密封 后 n
但湖泊沉积 物 的污染 研究 较 少 , 有关 云龙 湖 沉积 物 中 P H As 的分布未见 报道。云 龙 湖水 库位 于 江苏 省徐 州 市西 南 奎河 上游 , 淮河 流域 , 属 建于 1 8 1 月 , 库集水 面积 5 m , 9 年 O 水 5 4k 2 总库容 3 3 万 m , 0 3 3 总水域 面积 56 m。笔者对云龙 湖表层 .k2
S u y o h olto fPoy y lcAr ma i d o a b n n te S dm e to Yu ln kei td n te P l i n o lc ci o tcHy r c r o si h e i n u f no g La n Xu Ci t y
T ep luinSl' so h olt Ole fPAHsw r il rn ma e. o le e manyra - d e k
吸附法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2017年第36卷第1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355·化 工 进 展吸附法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王旺阳,刘聪,袁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要:吸附法以其低成本、易操作、易回收等优点成为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的主要方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吸附法去除PAHs 的作用机理及吸附剂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PAHs 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机理,包括π-π相互作用、酸中心、π络合及疏水性作用;总结了近年来用于吸附环境中PAHs 的常用吸附剂,重点分析了生物质、土壤、碳材料、介孔材料等吸附剂去除PAHs 的研究现状,从吸附机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材料改性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通过比较这些吸附剂的优缺点,展望了各种吸附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开发更高效的吸附剂用于吸附环境中的PAHs 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
吸附法去除PAHs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难以再生及重复利用、易产生二次污染,这也是影响吸附法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加速新型高效吸附剂的开发、改性、回收及重复利用以及深化机理研究是吸附脱除PAHs 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吸附;吸附剂;吸附机理;环境;多环芳烃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1–0355–09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1.046Advances on the removal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environment by adsorptionWANG Wangyang ,LIU Cong ,YUAN Pe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Adsorption has become a prevailing technique to remov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 in environment due to its low cost ,easy operation and easy recover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adsorption mechanism and the commonly used adsorbents for PAHs.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s including π-π interaction ,acid-base theory ,π-complexation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have been well illustrated. Then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adsorbents ,such as bio-materials ,soil ,carbon material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etc .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erial modification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sorption mechanism. Furthermore ,we analyzed the pros and con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adsorbents ,which may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efficient adsorbents for the removal of PAHs. However ,the main challenge is that the adsorbents are difficult to recycle and reuse and easy to produce secondary pollution ,which is also the major obstacle for the large-scal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modification ,and recycling usage of novel and high-efficiency adsorbent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mechanisms will be the main research及检测研究。
土壤沉积物—生物系统多环芳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土壤沉积物—生物系统多环芳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摘要】: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世界各种生态系统多介质中被广泛检出。
土壤/沉积物作为PAHs 的主要汇集和累积场所,而生长于土壤/沉积物上的各种生物是PAHs 进入食物网累积,并发生迁移、转化的关键介质。
因此,深入开展本项研究不仅对丰富PAHs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为提高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准确度和控制陆地生态系统PAHs 污染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本研究选择典型土壤/沉积物—生物系统,通过实地资料收集与室内分析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联合环境地球化学、土壤学、与生物学等学科,研究了典型土壤/沉积物—生物系统中PAHs的累积、迁移与降解机制与影响因素。
土壤—植物系统选择植物为优势生物的土壤—水稻系统为例,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周边水稻田表层土壤(0-10cm)TPAHs含量水平空间差异很大。
稻田表层土壤中5环和6环的高环PAHs占优势地位,约为43.4%,比例最小的化合物为2环和3环的低环PAHs,仅占总量的18.5%。
表层土壤中PAHs总量、高、中、低环化合物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农田水稻植物体累积PAHs的途径主要为叶片吸附和吸收大气中的PAHs。
稻根从土壤中获取PAHs也是水稻累积PAHs的一个重要途径。
籽和茎主要依赖叶片与根部获取PAHs。
TPAHs总量的根累积因子为0.05—0.08,PAH化合物根累积因子为0—0.41。
说明上海农田水稻根系未发现从土壤中富集放大PAHs的现象。
无论水稻种植前后,PAHs总量和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都具有向下逐渐递减的趋势,而且自土壤表层向亚表层迅速减少,60cm以下变化较小,趋于稳定。
水稻种植可以使土壤中PAHs含量明显降低。
除萘外,菲和中、高环PAH化合物均在水稻种植后出现亚表层(10-20cm)截存富集现象。
稻田土壤低环PAH化合物表现为随深度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规律,而中、高环PAH化合物则显示出相反的趋势。
安徽西巢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变化特征
安徽西巢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变化特征本文研究了安徽西巢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垂直分布情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PAHs的变化范围为123-858ng/g,其中主要成分为萘和苯并[a]蒽。
近百年来,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沉积物中PAHs以及各主要组分出现明显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总PAHs 和各组分变化相对稳定,并以低分子量PAHs组成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高分子量PAHs开始出现并呈现波动上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总PAHs 及各组分都出现明显增加,至表层达到峰值,表明湖泊流域除了受人类低温燃烧排放影响外,近年来受工业和机动车尾气等高温燃烧释放的PAHs影响也明增加。
但通过风险评估表明,西巢湖中PAHs不会造成生态风险。
标签:西巢湖;多环芳烃;垂直变化;风险评估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称之为多环芳烃(PAHs),而多环芳烃又可以分为稠环型多环芳烃以及非稠环多环芳烃,总计约有超过150种的多环芳烃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萘、菲、蒽等稠环型多环芳烃是指两个相邻的苯环会共享两个碳原子。
而如二联苯和三联苯等的非稠环的多环芳烃是指相邻的两个苯环只共用一个碳原子,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含量很低,但多环芳烃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三种效应(致畸性、致癌性和诱变性),多环芳烃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美国环境保护署所列所产生的污染物清单中含有16种多环芳烃[4]。
巢湖位于合肥市南端,且巢湖被合肥、巢湖(现已属于合肥)、肥西、肥东、庐江三县二市环绕,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东经117°17′~117°50′、北纬30°42′~32°25′,忠庙和湖中姥山岛作为分界线将巢湖分为东半湖和西半湖两大湖区,本文将对西巢湖沉积物进行研究。
本研究对西巢湖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来源、组成特征及对生态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以便对西巢湖PAHs的污染历史及可能的来源进行了解,目的为巢湖湖水水体污染控制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
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是环境科学和土壤化
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多环芳烃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
的有机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石油和其他有机物的燃烧产物,也可以
通过其他工业过程而排放到环境中。
这些化合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都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对其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多环芳烃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分离和分析化学检测两个方面。
常用的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包括超声提取、加速溶剂提取、热解
吸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土壤和沉积物中提取出多环芳烃。
而
分析化学检测方法则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
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等,这些方法可以对提取的样品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进行多环芳烃测定时,需要考虑到样品的预处理、提取效率、分析方法的选择、标准曲线的建立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潜
在的干扰物质以及对环境样品的特殊性要求,如土壤和沉积物中可
能存在的有机质、矿物质等成分,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多环芳烃的提
取和分析结果。
另外,多环芳烃的测定结果需要与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规进行比较,以评估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并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在进行多环芳烃的测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特性、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河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比较研究
河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比较研究
河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比较研究
河流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HAs)威胁着河流底栖生物以及人类的健康,不断发展的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研究PAHs类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文章综述了河流沉积物中PHAs的前处理提取技术,对索氏提取、自动索氏提取、固液搅拌萃取、UAE、MAE、SFE、ASE和吹扫捕集法等提取方法的提取条件、成本和效率进行了比较.
作者:刘学平徐文彬宾丽英郑水生 Liu Xueping Xu Wenbin Bin Liying Zheng Shuisheng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刊名:广东化工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2010 37(2) 分类号: X5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 PAHs 提取技术。
多环芳烃在淮河、黄河和卫河沉积物上的吸附及解吸行为研究
吸附。同一吸附质的有机碳 归一化分配系数 ( 。 数值相近, 明吸附剂有机质组分对 吸附起 主导作 用; K ) 说 吸附能力随着 吸附时间延
长 而增 加 , 与吸 附 质 疏 水 性 成 正 比 ; 并 多环 芳 烃 共 存 , 竞 争 吸 附 现象 ; 醇 / 分 配 系 数 可 用 来 预 测 3种 河 流 沉 积 物 对 多 环 芳 烃 的 有 辛 水 吸 附作 用 ; 吸 存 在 滞 后 现 象 , 附质 疏 水 性 强 、 附 剂 有 机 质 含 量高 的体 系 , 吸 滞 后 现 象 更 加 明显 。 解 吸 吸 解
摘 要 以淮河沉积物上多环芳烃的吸附研 究为 主线 , 以黄河 、 卫河沉积 物为 比对 , 研究 菲和芘 在 3 种河流 沉积物上 的吸附和
解 吸行 为 , 点 考 察 吸 附 剂 有 机 质组 分 、 境 温 度 、 附 时 间 和 共存 物 等 因素 对 吸 附 的 影 响 , 出 可 以 用 来 预测 这 3条 河 流 沉 积 物 对 重 环 吸 找 多 环芳 烃 吸附 作 用 的 模 式 。 结 果表 明 , 和 芘 在 3种 河 流 沉积 物上 的吸 附均 呈 非 线 性 , 用 F en l h方 程 拟 合 , 放 热 反 应 、 理 菲 可 ru di c 属 物
.
c l d o b d b e i n swi a e a sf r e n y r g n b n sman f r e .S d me t r a i ma e il al a s r e y s d me t t v n d rwa l o c sa d h d o e o d a i o c s e i n s o g n c y h t ra s ( OM ) p a e d n o ei d o p i n p o e sa d t e a s r t n c p ct si c e s d wi n r a i g t ea s r — S l y a la i g r l n a s r t r c s n h d o p i a a i wa n r a e t i c e sn h d o p o o y h t n t e A o i i . c mp tt e a s r t n wa b e v d wh n p r n n h n n h e e we e C — xs e c n s l e t Th o m e i v d o p i s o s r e e y e e a d p e a t r n r O e it n e i o v n . i o e h s e e i wa o n u i g d s r to r c s ,a d i c u d b n a c d b h i h rh d o h bc p o e t n r y t r ss sf u d d rn e o p i n p o e s n t o l ee h n e y t e h g e y r p o i r p r y a d o — g n e c n e to o b t . a i o tn fs r a e Ke wo d : y rs p e a t r n ;p r n ;Hu i v r e i n s d o p i n d s r to h nnh ee yee a e ;s d me t ;a s r t e o p in Ri o
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孙亚平;石辉【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07(026)005【摘要】多环芳烃在土壤和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其持留、分布、迁移转化及最终归趋的关键过程.本文阐述了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吸附作用对其他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土壤/沉积物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具有复杂的吸附活性中心,多环芳烃在其上的吸附是矿物成分和有机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表面吸附过程或分配过程,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吸附等温线.在吸附过程中,土壤和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与组成、温度、pH以及被吸附多环芳烃的性质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多环芳烃吸附过程中,如何结合其定量结构性质、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界面结构以及环境化学特征认识吸附机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总页数】5页(P102-106)【作者】孙亚平;石辉【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3【相关文献】1.离子强度对土壤与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研究 [J], 罗雪梅;刘昌明2.土壤与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作用 [J], 罗雪梅;刘昌明;何孟常3.微生物对土壤与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 [J], 罗雪梅;何孟常;刘昌明4.溶解有机质在土壤及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J], 周岩梅;刘瑞霞;汤鸿霄5.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界面吸附研究进展 [J], 王伟伟;吴宏海;郭杏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环境中沉积物对污染物吸附的作用分析
水环境中沉积物对污染物吸附的作用分析水环境中的沉积物对污染物吸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沉积物包括沉积在水底的土壤、泥沙、有机物等,不仅对于水体的沉积过程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还能够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减少其在水体中的浓度,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首先,水环境中的沉积物能够吸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
有机物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包括农业和工业废水中的农药、化肥、有机溶剂等。
这些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后,容易被沉积物表面的有机质吸附,形成有机物-沉积物复合体。
有机物的吸附能力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和含量有关,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高的沉积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强。
这种有机物-沉积物复合体的形成,不仅可以减少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还可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从而起到净化水环境的作用。
其次,沉积物还能够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包括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离子在水中溶解后,容易被沉积物表面的氧化铁、氧化铝等吸附,形成金属离子-沉积物复合体。
沉积物表面的吸附位点主要包括氧化铁的氧化还原位点、羟基和阴离子交换位点等。
大部分重金属离子都是以氢氧根、磷酸根等阴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沉积物表面的阴离子交换位点能够与其形成络合结合,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这种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减少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还可以避免其在水体中的积累,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此外,沉积物还具有固化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有些污染物,如石油类、多环芳烃等,具有较强的亲油性和亲脂性,容易附着在沉积物表面形成胶体颗粒,从而固化在水环境中。
这些胶体颗粒在沉积物颗粒的包裹下,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生物可利用性,不易释放到水体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总之,水环境中的沉积物通过吸附溶解物质、金属离子和固化污染物等方式,减少了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安全。
因此,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应该充分发挥沉积物对污染物吸附的作用,加强沉积物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其对水环境的净化作用。
河口海岸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研究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T r o p i c a l C r o p s
河 口海岸沉积 物 中多环芳烃 的环境行为研究
刘 贝 贝 ,陈 歆 , 彭黎 旭
As s e s s e n m t a n d Ri s k An ly u s i s C e n t e r ,C A T AS,Ha i k o u ,Ha i h a n 57 11 0 1 ,Ch i n a
D a n z h o u S c i e t n i i f c O b s e r v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en m t a l S t a t i o n o f A g r o — E n v i r o n m e n t , M i n i s t r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
Da n z h o  ̄ Ha i h a n 57 / 73 7.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P o l y c y c l i c a r o m a t i c h v d r o c a r b o n s( P A Hs )a r e a k i n d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o l l u an t t s w i t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p r o v i d e d a n i mp o r t a n t s c i e n t i i f c b a s i s f o r i t s 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a n d p o l l u t i o n d i s p o s a l me t h o d s ., r h e
多环芳烃在长江口滨岸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辨源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环芳烃在长江口滨岸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辨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多环芳烃是由苯环组成的烃类物质,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
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均能释放出来,并经过吸附和生物富集过程,逐渐积累于水体和沉积物中。
长江口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和工业集聚区之一,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多环芳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因此,对于长江口滨岸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累积及辨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目的1.掌握长江口滨岸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2.研究多环芳烃在不同沉积层中的累积情况;3.利用化学分析和碳同位素技术辨明多环芳烃的来源。
三、研究内容1.采集长江口三个不同滨岸区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分析其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2.采集某一区域的柱状沉积物样品,对其不同深度处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分析,并研究多环芳烃的累积过程;3.利用化学分析和碳同位素技术,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源解析,确定其来源。
四、研究方法1.采集样品:表层沉积物用铲子采集,柱状沉积物用取样器采集,严格保证样品的新鲜性和准确性;2.样品处理:表层沉积物样品经过干燥、破碎、筛分等处理后提取多环芳烃,柱状沉积物样品分层,分别提取每一层样品中的多环芳烃;3.化学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化学分析仪器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4.碳同位素技术:利用碳同位素技术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的源进行辨别。
五、研究意义1.为长江口滨岸地区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研究长江口地区的多环芳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3.为保护长江口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离子强度对土壤与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研究
表 1 黄 河三角 洲沉 积物与 湿地 土壤 理化性 质
T b e 1 Ba i r p  ̄iso e me tn Yelw i e e t a l scp o e e f di n l s i o rv rd l a
离子 强 度 对 土 壤 与 沉 积物 吸 附 多环 芳 烃 的 影 响研 究
罗 雪梅 ,刘 昌明
环境模 拟 与污染 控制 国家 重点实 验室删 E 师范 大学 环境学 院 ,北京 107 京 85 0
摘要 :以黄河 ■角洲表层沉积物 湿地土壤为对象 ,研究 r离子强度对菲 、苯并[】 j a芘在土壤和沉积物 I 附行为 的影响 。 : 吸
结果表明 :不 同 c z离子强度 下 ,土壤 与沉积物对菲 、苯并[】 a十 a芘的吸附速率均较怏 , 8h吸附能够达到平衡 ,c z 4 a十 离子强度 对土壤和沉积物影响程度不同 ;土壤和沉积物 的吸附等温线均呈线 形 ,能较好地符合线性方程 ,可决系数 在 O 8以 J, . 9 :
P s是 一种疏 水 I AH 生有机 污染 物( O ) H Cs,容易 与天然 颗 粒物 之 间发生 相互 作用 ,P s在吸 附过 AH 程 受 到诸 多 因素 影 响 ,一 旦水 环境 条件发 生改 变 , 对沉 积物 和土壤 吸 附污染 物 的行 为 产生重 要影 响 , 最 终 强 烈 影 响有 机 污 染 物 质 在 环境 中 的迁 移 转 化 和最终 归 宿 。黄河 角 洲 因其地 理位置 优越 ,是环 渤海 重要 的经 济发展 区 ,而 三角 洲 自然 保护 区 ,是 我 国重要 的湿 地之 一 。近 年研究 表 明…,由于 在黄 河流 域 的不 同河 段 均 已受 到 P AHs的污 染 ,导致 黄 河i 角 洲沉积 物 中含 有 P s AH ,主要 为菲 、荧 葸 、 芘 、 和苯 并 [】 【, 主要来 自黄 河j 角洲就 萘 a芘等 2 这 J 地 原 油 污 染 和 黄河 流 域 T 业 或 民用 煤 不 完 全燃 烧 所产 生 的 。因此 ,研究 黄河 三角 洲环境 污染 问题 自 然成 为人 们关注 的课 题 ,这 对保 护黄河 角 洲湿地 生 态系统 ,提高 污染 防治 能力 ,改善环 境质 量具有 重要 意义 。
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界面吸附研究进展!
$2$1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生态学杂志T 第 1% 卷T 第 8 期T
( !"#) 列出的 $% 项 "#&’ 是: 萘、 苊烯、 苊、 芴、 蒽、 、 芘、 苯并 [ )] 蒽、 、 苯并 [ )] 荧蒽 (简 荧蒽 ( 简称 () ) 称 *+() 、 苯并 [ ,] 荧蒽 ( 简称 *,( ) 、 苯并 [ )] 芘 (简 称 *)") 、 二苯并 [ )-] 蒽、 苯并 [ .-/ ] (* [ .-/ ] ! 简称 "0) 、 茚并 [$, 1, 2345 ] " 芘为优先考虑的污染物 (李 继睿等, 1661 ) 。$776 年我国提出了 %8 种优先控制 污染物, 其中有 9 种在 "#& 之列。中国国家生活饮 用水卫生标准 :*38; 规定, *)" 的最高含量为 6< 6$ 饮用水中 % 种具有 !.・ = 。世界卫生组织拟定, 代表性的 "#& ( (), *+(, *,(, *)", * [ .-/ ] "0, ?@ [ $, 1, 2345] ") 的最高可接受浓度为 6< 61 !. ・ = > $ , 该 标准已被欧洲经济共同体所采纳。 !" !# 主要来源 存在于环境中的单环芳烃基本上只有人为来 源, 且主要来自于含多量单环芳烃的化石燃料 (杨 发忠等, 166; ) 。而多环芳烃的产生主要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 ( 何燧源, 166; ) : $) 某些细菌、 藻类和植物的生物合成产物; 1) 森林草 原燃起的野火及火山喷发物; 2) 从化石燃料、 木质 素、 底泥等散发出的多环芳烃, 是长期地质年代间由 生物降解再合成的产物, 但这是个次要因素。主要 发生影响的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 $) 废 物焚烧和化学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 ( 包括汽 车排气) ; 1) 工厂 ( 特别是炼焦、 炼油、 煤气厂) 排出 物。值得一提的是, 从吸烟者喷出的烟气中迄今为 止已经检测到 $;6 种以上的多环芳烃, 且含量比饮 水高的多。 水体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各类工业废水、 大 气降落物、 表面敷沥青道路的径流及污染土壤的沥 滤液等。与地下水、 湖水相比, 河水更容易受到污 染, 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可能高于 6< 6; !. ・ >$ = , 且大量被吸附在悬浮粒子上, 仅有少量呈溶解 状态。 在煤炉排放的废气中, 致癌性 "#&’ 浓度可达 $ 666 !.・= 。家庭炉灶每年所产生的 *)" 含量 可达 ;77 !. ・ = > $ , 超过国家卫生 标 准 的 近 百 倍。 家庭炉灶及吸烟所引起的居室环境污染, 也引起了 国内外人士的关注。生活饮食灶不管是使用煤炭、 燃油还是燃气, 由于无动力鼓风引风设备或这类设 备不完善, 故燃料得不到与氧气充分混合而形成欠 氧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有人做过试验, 居室厨 房内做饭时有害气体如 *)" 的含量可达 ;77 !. ・ = >$,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成百倍。人们已鉴定出 $;6
富碳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截存及其环境意义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32卷第9期2010年9月过0.1%(质量分数)时,有机质就可能成为PAHs的主导吸附剂[4]。
按照来源和物质组成划分,天然有机质主要有腐殖质、环境高分子物质(包括干酪根和煤)以及火成/燃烧产物(炭黑)。
腐殖质是有机质的重要组成,他们是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复杂而较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其聚合物的组成还没有明确定义,但它们是在组成、结构及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别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包括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
腐殖质的组成、数量和类型取决于其原始生物体的类型和腐殖化过程的环境因子,包括风化、地球化学和沉积水文环境等,从而腐殖质是干酪根和煤的先驱。
沉积物(岩)中的沉积有机质经历了地质年代中复杂的生物化学及化学变化,通过腐泥化、腐殖化和成岩过程形成干酪根、煤和其他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干酪根是分散于沉积物中的不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煤与干酪根的区别则在于干酪根以分散的有机质形态赋存。
如页岩中的赋存n]。
有关干酪根更为广泛的定义则为沉积物中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所有有机质,包括沥青和近代沉积物的腐殖质等[6]。
炭黑是化石、生物燃料和生物体不完全燃烧下的产物。
近10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受控于其炭黑含量,而不是总有机质的含量[7j。
按照物理化学性质划分,天然有机质划分为软碳和硬碳[8”957。
软碳指无定型和溶胀状态的有机质,如地质年代较轻的腐殖酸类有机质,它们为类似橡胶态的高分子,表现出吸附焓低、线性吸附、无竞争吸附、快速动态的吸附/解吸和无吸附/解吸滞后等吸附特征;相应的,硬碳为浓缩的、相对刚性的有74机质,它们是类似玻璃质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干酪根、煤和炭黑等富碳物质),其吸附行为具有吸附焓高、非线性吸附、竞争吸附、慢速的动态吸附/解吸和可能存在的吸附/解吸滞后等吸附特征,并表现出较低的生物有效性【9]1703,[1014346,[11.12]。
天津海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天津海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和各类工业活动的频繁进行,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自然界中,其中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意义重大的环境污染物质。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海河干流是天津市的主要水域之一,其受到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因此,研究海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全面评估海河干流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采集天津海河干流沉积物样品并分析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2. 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结合常见的环境标准进行评估;3. 研究多环芳烃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着重考察不同生态系统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4. 探讨影响PAHs物质迁移和转化的环境因素,如细菌和微生物等;5. 基于结果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 详细了解天津海河干流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为改善海河干流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2. 建立较为全面的PAHs风险评估模型,在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对海河干流的环境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3. 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推进天津市海河干流的环境治理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四、研究难点和可行性:1. 本研究需要对大量的样品进行采集样品和样品分析,需要相应的技术和人力支持;2. PAHs在沉积物中分布较为复杂,相关分析技术也较为复杂,研究过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3. 本研究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有较为明确的可行性。
五、研究进度计划:1. 3月份:收集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2. 4月份: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3. 5-7月份:样品采集和样品分析,获得大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4. 8-10月份:数据分析和结果整理,编写毕业论文;5. 11月份:论文答辩,结束本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eeo ni n etl n n i l nier g K yL brtr o h e ae R suc,E v om n &E o g , C lg l fE v om na dMu ip gnen 。 e a o o o r ws W t e r r a ca E i a y fN t t r o e ni n t cl y re o m n t E uai , a nvrt o Acic r a e nl y X n7 0 5 ,C i ) iir o dct n nU i syf r t t e n Tc oo , i 10 5 hn s yf o e i h e u d h g a a
s q e t t n,dsr u o ta se e c n o v rin e u sr i ao it b t n, rn f rn ea d c n e so .T e me h n s o ol n e me t oa s r e P i sw sr ve d i i h c a im fs i a d s d n st b ob t A l a e iwe s i h
础。
合。Xa i等 认为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过 程 不是单 一 的表 面 吸附或分 配过 程 ,即吸附等 温线 可 能是不 同 吸附等 温线 的重 叠 ,建立 了吸附~ 分配 复合 模 式 。 但是 土 壤 ( 积 物 ) 是 有 机 质~ 矿 物 沉 复合体 ,不同组分 的吸附机理不同,对此复合体的 吸 附机理 还有待 于进一 步研 究 。 2 2 吸附 热力学 . 关 于 多环芳烃 吸附热力 学 的研 究很 少 ,展 惠英 等¨ 研究得出,菲和萘 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 低, 其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 ,并得到标准 自由能的 改变 量 AG<0 ,因此 推 断标 准 自由 能 的 变 小 是 萘 和菲 在黄 土上 吸附 的推动力 。
同 ,多种 吸 附机制 ( 机理 )可 同时 发生 ,可 以产 生 多 种不 同形状 的吸 附等温线 ,或者不 同等温线 的组
解作用 。研究 P H 在土壤 ( As 沉积物)上的吸附行 为对 于认识 P H 在 土壤 环境 中的持 留、分 布 、迁 A s 移 转化 、归宿及 生物 有效性 等具 有重要 意 义 ,进 一 步 探讨 多环 芳烃 在土 壤介 质 中的迁移 转化 规律 ,为 多环芳烃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 的研究提供理论基
关
键
词 :土壤/ 积物 ;多环芳烃 ;吸附作用 ;影 响因素 沉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34 2 0 )5oo _5 10 —64(07 o _12o
中图分 类号: 1 13 X 3 .
De eo v l pme fAd o pto f Poyc c c Ar m a i d o a b nsby S l n S d m e s nto s r i n o l y f o i tc Hy r c r o oi a d e i nt s S UN . n Ya pig. S i HIHu
n o r p n g fc o a c i b op o e r d t n we a l z d i hs a e .At h a l i o rb e a d c r s o d n a t r e t g te a s r t n a d d g a a o r ay e n t i p p r e i sf n h i n i e n e s ne t t me s me p o lms a o t AHs s r t n wee p s ne .S i s d me ti a c mp e y tm i l - d a a d mut i tra e,w i h p s e s s b u P o i r r e t p o e d ol e i n s o l x s se w t mut me l i ne fc / h i i n — h c s se o
壤 和沉积物 对多环芳烃的吸 附作用机理 ,分析 了其影响 因素及吸 附作用对其他 降解过 程的影响 ,并探讨 了所存在的主 要 问题及发展 趋 势。土 沉积物是 一个复杂的 多介质多界面体 系,具 有复杂 的吸 附活性 中心 ,多环 芳烃在 其上的吸 附是矿 物成分和有机物质共 同作用 的结果而非单一 的表 面吸 隙过 程或分 配过 程 ,因此形 成 了各式各 样的吸 附等温线 。
Ab ta t h dop o ysi n eie t i akypo s fr o cc cao a chdoabn P s oaet t sr c :T easrt nb l adsd n e r s o l yh rm t yrcros( AH )t f c i i o s m ss e c py i s
维普资讯
5期
孙亚平等 :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 吸附作用 的研究进展
13 0
低 ,辛醇一 水 分配 系数较 高 ,易 于从水 中分配 到生
物体 内或沉积于河流沉积层中,具有强的生物累积
性 。大部 分 P Hs A 因其较强 的疏水 性 趋 于吸 附到 土 壤 ( 沉积 物 ) 颗 粒 上 去 ,吸 附作 用 的 结果 导 致 多 环芳 烃在 吸附 态和 溶 解 态 之 间 的分 配 或重 新 分 配 , 从而 影 响多环芳 烃在 环境 介质 中 的迁 移 、转化及 降
e mp e d o t n c n es h eP - o t n o i e i n e u td fo c a t n o n r l u sa c sa d o g n c mat r o l x a s r i e tr .T Als s r i n s l dme t s l r m o ci mie a b t e n r a i t p o I p o o /s r e o f s n e o e a u fc o t n o i rb t n p o e s o l .T u u e fa s r t n ioh r c r e f r e .I e a s r t n h t rt n s ra e s r i rd s u o r c s ny h s a n mb ro d o i s te m u v o h p o t i i p o m d nt do i h p o
2 3 吸附动 力学 ,
2 土壤 ( 积 物 ) 对 多环 芳 烃 吸附作 沉 用机理
天 然 土 壤 ( 积 物 ) 主 要 是 由粘 土 矿 物 、有 沉 机 质 、活性 金属 氧化 物组成 ,是 一个复 杂 的多介质
有 机污染 物 的吸 附动力学 被认 为是 分两个 过程 完成 的 :一个 是快 速 吸附过程 ,达 到平衡 需几 分钟
1 引 言
多环芳烃 ( A s P H )是指含有两个 以上苯环 的 碳氢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 自然 界 ,是一类具有致 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的有毒有机污染物 ,目前已
收稿 日期 :07). 20 q 1 63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项 目 资助 (9005 。 5780 ) 作者 简 介 : 孙亚平 (93 , 河南三门峡人 。 18 一)女,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环境 与市政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 0 级硕士研究生 。 05 主要研究方 向为环境生态 。
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已超过 4 0种 , 0 对人类健 康 和生态 环境 ( 大气 、土壤 、沉积 物、 水体 和 地 下水 等 ) 具 有 很 大 的 潜 在 危 害 ,其 在 环 境中的毒性和持久性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多环芳烃 主要来源于化石燃 料 ( 如煤 、石油、汽油 )的燃 烧、森林大火、矿物油直接输入 、木材防腐剂杂酚 类化合物的应用等¨ 。土壤作为一种重要 的环境 介质 ,承担着9 %以上的 P H 环境负荷 ,因此 0 A s J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重视。 多环芳烃是一类疏水性有机化合物 ,其水溶性
维普资讯
第 2 第 5期 6卷
20 0 7年 1 O月 四 川 Fra bibliotek环 境
V0 6. . L 2 No 5 Oc o e o 7 tb r2 0
S CHUAN ENVI I RONMEN T
・
综
述 ・
土 壤 和 沉 积 物 对 多 环 芳 烃 吸 附 作 用 的 研 究 进 展
i o tn a tr . Ho o r aie t e a s r t n me h n s o h AHs b s n i u t aie sr c u ,o g o mie a mp r tfco s a w t l d o i c a im f t e P e z h p o ae o t q a i t t tr d s n t v u e ra - n rl n
p o e s h ep r ce sz f ol d s i n , r a c matrc ne ta d c mp s in,tmp r tr ,p a d P r c s ,t at l ieo i a e me t o g n t o tn o o i o i s n d i e n t e e au e H AHsp p r e r n r e t sa e o i
到几小 时 的时间 ;另一个 是慢 吸 附过程 ,达 到平衡
多界面 体系 ,土 壤 ( 积 物 ) 对 疏 水 性 有 机 污染 沉
物 的 吸附实 际上是 由土壤 、沉积 物 中的矿物 组分 和
需数月 到 数 年 的 时 间。朱 琨 等 研 究 发 现 ,菲 和 萘在 天然黄 土和改 性黄 土上 的吸 附符合 一级 动力学
i tra e sr c u e a d i n io me tlc e c lc aa tr t s i ak y i t r . ne fc t t r n t e vr n n a h mia h ce si s e n f u e u s r i c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