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酸碱平衡与(2)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自测题)_129002864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自测题一. 填空题1.在氨溶液中,加入NH4Cl则氨的解离度α,溶液的pH ,这一作用称为。
2.对于分析浓度为0.10 mol/L的一元弱酸HA,当K1为1.0⨯10-5时,[A-] = 。
3.酸碱质子理论认为:H2O既是酸又是碱,其共轭酸是,其共轭碱是。
4.对于某一共轭酸碱对HA-A-,在水溶液中,其K a与K b的关系是。
5.在水溶液中,H2PO4-是两性物质,计算其氢离子浓度的最简式是。
6.NaCN水溶液被稀释4倍,溶液中[OH-] ,pH。
7.已知水溶液中CH3CH2CH2COONa的K b = 7.69⨯10-10,它的共轭酸是,相应的K a值为。
8.某弱酸型指示剂HIn的K HIn = 1.0⨯10-6,HIn呈红色,In-为黄色。
将其加入三种不同的溶液中,颜色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
这三种溶液的pH范围分别应是、和。
9.向含有NH3和NH4C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后,溶液的pH ;含[NH4+] = [NH3] = 0.5 mol/L的溶液与[NH4+] = 0.9 mol/L,[NH3] = 0.1 mol/L的溶液相比,其缓冲能力。
10.已知HCN的pK a = 9.37,HAc的pK a = 4.75,HNO2的pK a = 3.37,它们对应的相同浓度的钠盐水溶液的pH顺序是。
1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Fe(H2O)5OH]2+的共轭酸是,共轭碱是。
12.pH3.1~4.4是甲基橙的,向pH在此区间内的溶液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现的颜色从本质上说是指示剂的。
13.弱电解质的解离度α值随其在溶液中的浓度增大而。
对于可以用最简式表示溶液中[H+]的HA型弱电解质,α与c的关系是。
14.若Na2CO3水溶液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2S溶液的碱性弱,则H2S的应比H2CO3的更小。
15.要配制总浓度为0.2 mol/L的NH3-NH4+缓冲溶液,应向每升浓度为的氨水中,加入mol固体NH4Cl,才能得到缓冲容量大的缓冲溶液。
无机化学题库

温州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药学专科无机化学练习题选择题第一章溶液1、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分子式表示)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B、质量摩尔浓度相同C、质量浓度相同D、渗透浓度相同2、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中,水由右向左渗透的是A、5%C12H22O11(蔗糖)│5%C6H12O6(葡萄糖)B、0.5 mol·L-1CO(NH2)2(尿素)│0.5 mol·L-1NaClC、0.5 mol·L-1Na2CO3│0.5 mol·L-1 NaClD、0.5 mol·L-1Na2SO4│0.5 mol·L-1CaCl23、用半透膜将0.10 mol•L-1Fe(NO3)3溶液与0.10 mol•L-1[Cu(NH3)4]SO4溶液隔开,A、水分子由Fe(NO3)3溶液向[Cu(NH3)4]SO4溶液渗透B、不发生渗透现象C、水分子由[Cu(NH3)4]SO4溶液向Fe(NO3)3溶液渗透D、无法确定水分子的渗透方向4、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A、0.1 mol · L-1的葡萄糖C6H12O6B、0.1 mol · L-1的NaClC、0.1 mol · L-1的MgCl2D、0.1 mol · L-1的蔗糖C12H22O115、难挥发非电解质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A、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B、只与溶质的性质有关C、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为1 mol·L-1时的实验值D、A、B两种说法都对6、下列符号中表示质量的是A、MB、mC、WD、7、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0.1mol⋅kg-1C6H12O6溶液B、0.1mol⋅L-1HAc溶液C、0.1mol⋅L-1HCl溶液D、0.1mol⋅kg-1K2SO4溶液8、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高的是A、0.1mol·L-1C6H12O6溶液B、0.1mol·L-1HAc溶液C、0.1mol·L-1 HCl相溶液D、0.1mol·L-1 K2SO4溶液9、将4.50g 某非电解质溶125g 水中,共T f=-0.372℃,则溶质相对分子量为(K f=1.86 K·kg·mol-1)A、135B、172.4C、180D、9010、今有一氯化钠溶液,测得凝固点为-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 f=1.86K·kg·mol-1)A、此溶液的渗透浓度为140 mmol·L-1B、此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80 mmol·L-1C、此溶液的渗透浓度为70 mmol·L-1D、此溶液的渗透浓度为7153 mmol·L-111、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9g · L-1 NaCl(M r = 58.5)B、0.9 g · L-1的NaClC、50g · L-1 C6H12O6 (M r =180)D、100 g · L-1的C6H12O612、能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现象的溶液是A、9g⋅L-1NaCl溶液B、100g⋅L-1 C6H12O6溶液C、50g⋅L-1 C6H12O6溶液D、生理盐水和等体积的水的混合液13、与人体血浆等渗的溶液是A、50g·L-1 NaCl溶液B、50 g·L-1C6H12O6溶液C、50 g·L-1Na2CO3溶液D、50 g·L-1MgCl2溶液14、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于溶剂之后,形成的稀溶液与溶剂相比A、沸点降低B、熔点升高C、蒸气压降低D、蒸气压升高15、把0.1mol/L BaCl2溶液100ml,用水稀释至1升, 再取出10ml, 该10ml 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1 mol·L-1B、0.02 mol·L-1C、1×10-4mol·L-1D、2×10-4 mol·L-116、500mL水中含25g有葡萄糖,该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g·L-1) 是A、25B、50C、0.05D、0.02517、平均每100mL中含19mg K+,则血液中K+的浓度/ (mol·L-1)是[M r(K)=39.1]A、0.49B、4.9C、4.9×10-3D、4.9×10-418、0.10 mol·L-1NaCl溶液、H2SO4溶液、HAc溶液和蔗糖溶液中,溶液凝固点的高低顺序是A、 H2SO4 = NaCl < HAc < 蔗糖B、 H2SO4 < NaCl < HAc < 蔗糖C、H2SO4 > NaCl > HAc > 蔗糖D、H2SO4 = NaCl = HAc = 蔗糖19、室温时, 下列溶液中, 凝固点最低的是A、0.01 mol·kg-1 Na2SO4B、0.02 mol·kg-1 NaAcC、0.02 mol·kg-1 HAcD、0.03 mol·kg-1尿素溶液20、与Raoult 定律有关的稀溶液的性质是A、凝固点降低B、沸点升高C、蒸气压下降D、以上三点都有21、0.10 mol·L-1 NaCl、MgCl2、乙二醇和醋酸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A、乙二醇溶液B、NaCl溶液C、MgCl2溶液D、醋酸溶液22、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L-1蔗糖溶液和0.02mol·L-1 NaCl 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B、Na+从NaCl 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C、.水分子从NaCl 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D、水从蔗糖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23、与血浆相比较,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5g·L-1葡萄糖B、90g·L-1NaClC、0.9g·L-1NaClD、50g·L-1葡萄糖与生理盐水任意体积混合的混合液2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取决于A、溶质的本性B、溶液的温度C、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D、溶液的体积25、阻止稀溶液向浓溶液渗透而在浓溶液液面上所施加压力是A、浓溶液的渗透压B、稀溶液的渗透压C、纯溶剂的渗透压D、两溶液的渗透压之差26、下列符号中表示摩尔质量的是A、CB、cC、MD、m27、若某水溶液的冰点低于零度,则该溶液的沸点A、<100℃B、=100℃C、≥100℃D、>100℃28、用半透膜将两种浓度不同的稀蔗糖溶液隔开,为了防止渗透现象的发生,必须在浓度较大的蔗糖溶液液面上施加一超额的压力。
第2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ppt

第2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ppt㈢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由于Ka1>>Ka2,忽略第⼆步电离,按⼀元弱酸处理例19:计算0.10mol·L-1H3PO4溶液的pH值,已知H3PO4的pKa1=2.12.pH=1.62解:cKa1>>20Kw,c/Ka<500,⽤近似式。
=2.4×10-2mol·L-1例20:计算0.10mol·L-1的Na2CO3溶液的pH值。
已知pKb1=3.75pH=11.63解:cKb1>20Kw,c/Kb1>500,⽤最简式。
=4.2×10-3mol·L-1㈣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既可给出质⼦,显酸性;⼜可接受质⼦,显碱性。
NaHCO3、K2HPO4、NaH2PO4、NH4Ac、(NH4)2CO3及邻苯⼆甲酸氢钾等的⽔溶液。
NaHA质⼦条件:[H2A]+[H+]=[A2-]+[OH-]将平衡常数Ka1、Ka2及Kw代⼊上式,得:1、酸式盐(2)若允许有5%误差,cKa2≥20Kw时,可略去Kw项,得:(3)如果c≥20Ka1,则分母中的Ka1可略去,可得:最简式讨论:精确计算式(1)若HA-得、失质⼦能⼒都较弱,则[HA-]≈c;近似计算式例21:计算0.10mol·L-1的NaHCO3溶液的pH值。
已知Ka1=4.2×10-7,Ka2=5.6×10-11pH=8.31解:cKa2>20Kw,c>>20Ka1,⽤最简式。
例22:计算0.010mol·L-1的Na2HPO4溶液的pH值。
已知Ka1=7.6×10-3,Ka2=6.3×10-8,Ka3=4.4×10-13解:c>20Ka2,cKa3<20Kw,略去分母中的Ka2。
=3.0×10-10mol·L-1pH=9.52例23:计算0.050mol·L-1的NaH2PO4溶液的pH值。
第2章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失调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
三、高渗性缺水
定义
水、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
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病因 水分不足摄入 水分丧失过多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
三、高渗性缺水
下丘脑口渴中枢兴奋---口渴---饮水
病 理 生 理
细胞外高渗--抗利尿激素--少尿
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钠水重吸收 细胞外高渗--细胞内水外移
第三节 其他电解质代谢异常
钾代谢异常
一、低钾血症
处理原则 病因治疗 补钾:临床常用10%氯化钾经静脉补给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活动无耐力
与低钾血症致肌无力有关
与软弱无力和意识障碍有关
有受伤害的危险
第三节 其他电解质代谢异常
钾代谢异常
一、低钾血症
护理措施 恢复血清钾水平 –病情观察: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及意识 –减少钾的丢失:止吐、止泻
HCO-3
H2CO3
= 20:1
Na+-H+ HCO-3重吸收 NH3+H+=NH4+排出 尿的酸化,排H+
呼出CO2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
不同类型缺水的特征
缺水类型 等渗性 低渗性 高渗性 丢失成分 等比钠和水 临床表现 舌干、不渴 实验室检查 血浓缩、血 钠正常 血 钠↓ 血 钠↑
失钠大于失水 神志差、不渴 失水大于失钠 口渴
一、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 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
消化道功能障碍:腹胀、恶心、呕吐
心脏功能异常: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代谢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低钾性碱中毒
第三节 其他电解质代谢异常
钾代谢异常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16
K+的平衡 90%以上的钾位于细胞内液, 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 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维持心肌的生理特性
17
渗透压平衡
溶质在水中所产生的吸水能力(或张力)称为渗透压。
体温37°时,血浆总渗透压平均为280-310mmol/L ,低于280为低渗,高于 310为高渗,
及缓冲对调节作用;
重点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难点 低钾和高钾临床表现及典型心电图特征、处理原则;酸碱失衡的
判断及护理。
4
第一节 体液平衡
5
No water no life !
6
目录
一.体液的组成与分布 二.体液平衡及调节 三.酸碱平衡及调节
7
何为体液
体液,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的液体; 水、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化 、蛋白质 等组成; 人体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60~70%,男性 60%,女性50%,新生儿可达体重的70%~80%。
1000-1500
150 500 350 2000~ 2500
不显性失水
14透压相等,正常为290~310mmol/L. 2.细胞外液: 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HCO3- 和蛋白质为主。
Na+的平衡 占细胞外液阳离子总数的90%以上。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维持。
(三)体液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平衡和稳定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和 肾进行调节。
体液失衡:首选通过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 尿激素系统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然后 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恢复和维持 血容量。
二酸碱平衡紊乱

第二章酸碱平衡紊乱一概述一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原发性NaHCO3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是一种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一)原因1 体内固定酸增多(1)酸性物质生成过多。
在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中,由于缺氧、发热、血液循环障碍、病原微生物作用或饥饿引起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使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常见的是乳酸性酸中毒和酮血症性酸中毒。
(2)酸性物质摄入过多。
(3)酸性物质排出障碍。
见于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4)高钾血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 碱性物质丧失过多(1)碱性肠液丢失:当动物发生剧烈腹泻、肠扭转、肠梗塞时,大量碱性肠液排出体外或蓄积在肠腔内,造成血浆内碱性物质大量丧失,酸性物质相对增多。
(2)HCO3-随尿丢失:正常动物原尿中含有HCO3-等碱性物质,这些碱性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酸保碱作用而回收,当发生肾小管肾病时,这种排酸保碱作用受到抑制,使更多的HCO3-从尿中排出。
(3) HCO3-随血浆丢失:大面积烧伤时,血浆内大量的NaHCO3由烧伤创面渗出流失,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二)机体的代偿性调节(1)血液的缓冲调节:血液缓冲系统调节的结果是某些酸性较强的酸转变为弱酸,弱酸分解后很快排出体外,以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
(2)肺脏的代偿调节:代谢性酸中毒时,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增大,CO2呼出增多,动脉血CO2分压和血浆H2CO3含量随之降低,从而调整或维持血浆中NaHCO3/H2CO3的正常比例。
(3)肾脏的代谢调节:通过一些调节机制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HCO3的重吸收增加,补充碱储。
(4)组织细胞的代偿调节: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H+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其中主要是红细胞。
H+被细胞内缓冲体系中的磷酸盐、血红蛋白中和。
通过以上的代偿调节,使血浆的pH值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但如果固定酸生成不断增减,碱储被不断的消耗,经过代偿后pH值仍低于正常,此时称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第02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完整)医学PPT课件

(1)监测血压: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或
5.健康指导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眩晕而跌倒受伤。 (2)加强安全防护:如加床栏、适当 约束及加强监护,防止意外发生
Question?
如图:盛夏,高温作业人员,长时间工作后感到 很口渴,是否应该大量喝水,为什么?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讨 论
1.“先盐后糖”是输液中都必须遵守的原则吗? 为什么? 2.所有输液都必须遵循“先晶后胶”的原则吗? 为什么?
外科护理学(第3版)配套课件
外 科 护 理学
外科护理学(第3版)配套课件
第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目
本章重点难点
录
1 2
第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体液平衡
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钾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
4
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3 3
3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难点
第一节
体液平衡
抗利尿激ADH素的作用
醛固酮(ADS)作用
三、酸碱平衡及调节
分母的调节:通过肺
正常pH7.35~7.45
分子的调节:通过肾
HCO-3 H2CO3
= 20:1
呼出CO2
Na+-H+ HCO-3重吸收 NH3+H+=NH4+排出 尿的酸化,排H+
第一节
体液平衡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二氧化碳结合力
指血浆中碳酸氢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以了解人体 内酸碱平衡的情况。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正常值为23~31mmol/L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解: a NaAc为一元弱碱, 其K b=K w/K HAc=5.6×10-103.计算pH为8.0和12.0时0.10mol·L-1 KCN的溶液中CN-1的浓度4.含有C Hcl=0.10mol·L-1,C NaHSO4=2.0×10-4mol·L-1和C HAc=2.0×10-6mol·L-1的混合溶液。
a.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
b.加入等体积0.10mol·L-1 NaOH溶液,计算溶液的pHpH= 4.005.将0.12mol·L-1 HCL和0.10mol·L-1氯乙酸钠(ClCH2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pH。
6.欲使100 ml 0.10 mol·L-1HCl溶液的pH从1.00增加至4.44,需加入固体NaAc多少克(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7.今由某弱酸HB及其盐配制缓冲溶液,其中HB的浓度为0.25 mol·L-1。
于此100ml缓冲溶液中加入200mgNaO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所得溶液的pH为5.60。
问原来所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为多少?(设HB的Ka=5.0×10-6)8.欲配制pH为 3.0和 4.0的HCOOH-HCOONa缓冲溶液,应分别往200ml 0.20 mol·L-1HCOOH溶液中加入多少毫升1.0 mol·L-1 NaOH溶液。
解x=25.7ml9.某人称取CCl3COOH 16.34g和NaOH 2.0g,溶解于1L水中,欲以此液配制pH=0.64的缓冲溶液。
问:a. 实际所配制缓冲溶液的pH为多少? b. 要配制pH=0.64的缓冲溶液,需加入多少毫升1.0 mol·L-1强酸溶液。
10. 配制氨基乙酸总浓度为0.10 mol·L-1的缓冲溶液(pH=2.0)100ml需氨基乙酸多少克?还需加多少摩强酸?x =7.9ml11.25.0ml 0.40 mol·L-1 H3PO4 与30.0ml 0.50 mol·L-1Na3PO4溶液混合,然后稀释至100.0,计算此缓冲溶液的pH和缓冲指数。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

第⼆章酸碱滴定法、01414第⼆章酸碱滴定法§2-1 酸碱质⼦理论.酸碱质⼦理论如何处理酸碱平衡及有关计算;.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及指⽰剂的选择.终点误差计算及酸碱滴定法的应⽤1、酸碱的定义1923年,丹麦Bronsted和英国Lowry提出酸:凡是能给出质⼦[H+]的物质;碱:凡是能接受质⼦的物质;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之间的质⼦转移作⽤;酸碱可为两性物质,中性物质,阴阳离⼦;如H2PO4-、H2O、SO42-例如:HCl、H、NH4+、H2SO3、Al(H2O)6+等都能给出质⼦,都是酸;⽽HO-、Ac-、NH3、HSO3-、CO32-等都能接受质⼦,都是碱:共轭酸碱对:酸碱之间仅相差⼀个质⼦,如:NH4+-NH3, HCl-Cl-等.⽆盐的概念和盐的⽔解,它是⽔与离⼦酸碱的质⼦转移反应2、共轭酸碱对中Ka和Kb的关系? Ka和Kb 均为弱酸弱碱的离解常数Ka×Kb =Kw =1×10-14pKa+pKb =14.00所以知道弱酸或弱碱的K值即可求其共轭碱酸的K值.对于多元酸碱: Kb1 = Kw / Kan,Kb2 = Kw/ Kan-1 ,Kbn= Kw/ Ka1.习题:1、H2PO4-的共轭碱是( )A H3PO4;B HPO42-;C PO43-;D OH-;2、NH3的共轭酸是:( )A NH2-;B NH2OH;C N2H4;D NH4+;3、溶剂的质⼦⾃递反应上⾯讨论可知,H20作为⼀种溶剂,即可作酸⼜可作碱,⽽且H20本⾝有质⼦传递作⽤,如:上述反应,有1moLH2O分⼦结出了1moL质⼦形成OH,另外1moL H2O 分⼦接受了1moL质⼦形成H3O+,即H2O分⼦之间发⽣了质⼦(H+)的传递作⽤,称H2O的质⼦⾃递作⽤。
其平衡常数Kw=αH2O.αOH-称⼒⽔的质⼦⾃递常数.⽤K S表⽰。
Kw=1.0×10-14(25?C)4、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1)溶剂的拉平效应将不同强度的酸被溶剂拉平到溶剂化质⼦⽔平的效应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HCl Cl-H2S O4? +H2O= H3O+ ?HSO4-Ka>>1HNO3 (⽔合质⼦)NO3–上述⼏种酸均被溶剂拉平到溶剂化质⼦⽔平,也就是说HCl、H2SO4、HNO3这⼏种酸在⽔中⽆多⼤差别,进⼀步说明凡是⽐H3O+更强的酸,在⽔溶液中都被拉平到H3O+⽔平,H3O+是⽔溶液中最强的酸。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及答案02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20 mol.L-1H3PO4,b. 0.100mol.L-1H3BO3c. 0.100mol.L-1H2SO4d. 0.100mol.L-1三乙醇胺e. 510-8 mol.L-1 HCla.解:已知H3PO4的K a1=10,K a2=,K a3=10-12.36∵ pKa2-pKa1>1.6 ∴按一元弱酸处理= 0.2×10-2.12 > 20K w / < 500用近似式[H+]=== -0.0038+= 0.035pH = 1.45b.解:已知H3BO3的K a=5.8( pK a=9.24)∵K a>20 Kw /K a > 500同最简式[H+]===10-5.12pH = 5.12c.解法1:已知H2SO4 K a2= 10-2 将H2SO4看作H++HSO4- (强酸和一元弱酸)质子条件:[H+]=C a+[SO42-]+[OH-] 忽略[OH-][H+]=a+a[H+]2-(c-K a2)[H+])-2cK a2=0[H+]=+=pH = 0.96解法2. 设第二级解离出的H+为xHSO42- ⇌ H+ + SO42-0.1-x 0.1+x xK a2===10-20.1x+x2=-0.01x+10-3 x2+0.11x-10-3=0解得:x==-0.055+=0.0085 [H+]=0.1+0.0085= 0.1085pH = 0.96d解. 已知三乙醇胺的K b=5.8-7,pK b=6.24 (分子式(HOCH2CH2)3N )∵cK b=0.1>20K W,c/K b>500pOH=3.62 pH=14 - 3.62=10.38e解:由于HCl浓度较小,不能忽略水的离解根据质子条件[H+]==+==2.5pH = 6.892. 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0500 mol/L NaAcb. 0.0500 mol/L NH4NO3c. 0.100 mol/L NH4CNd. 0.0500 mol/L K2HPO4e. 0.0500mol/L氨基乙酸f. 0.100 mol/L Na2Sg. 0.10 mol/L H2O2溶液h. 0.0100 mol/L CH3CH2NH和0.050 mol/L NH4Cl 的混合溶液i. 含有 mol/L的混合溶液(=5.0, =9.0)a解:已知HAc的=10-4.74 则Ac-的=10-9.26∵c=0.05c/ >500∴pOH=5.28pH=8.72b解:已知NH3的=10-4.74 ,则NH4+的为=10-14/10-4.74=10-9.26∵c=0.05 c/>500pH=5.28c解:已知NH的=10-9.26 ,HCN的=10-9.21根据质子条件:[H+]+[HCN]=[OH-]+[NH3]则:[H+]+cKa’=0.1>20Kw c=0.1>>KaH+]=d解:已知H3PO4K a1=10-2.12K a2=10-7.20K a3=10-12.36 [H+]=c K a3=0.05c= 0.05 > 20 K w[H+]==2.010-10pH=9.70e解:氨基乙酸盐=4.510-3=2.510-10两性物质[H+]=c K a2=0.05 2.510-10 > 20K w c = 0.05 <20 K a1[H+]==pH=5.99注:同最简公式[H+]=pH=5.97f解:已知H2S的K a1=1.310-7 ,K a2=7.110-15则S2-的K b1=Kw/Ka2=1.41 K b2=7.6910-8pK b2-pK b1 >1.6 按一元碱计算c K b1>20Kw,c/K b1 < 500 [OH-]===9.410-2pOH= 1.03pH=12.97g解:已知H2O2的K a=1.810-12cK a=0.01 1.810-12 <20 K w,c/K a=0.01/1.810-13 >500 [H+] ==1.6710-7pH=6.78h解:CH3CH2NH2K b=5.610-4,CH3CH2NH=1.7810-11 NH3的K b=1.810-5,NH的=5.610-10[H+]==5.3810-6pH = 5.27i解:c K HA> 20 Kw[H+]=pH=3.003.计算pH为8.0和12.0时0.10mol L-1 KCN溶液中CN-的浓度解:已知HCN K a=6.210-10∵pH=8.0 =pH=12.0 =∴pH=8.0 []=c=5.8510-20.1=5.8510-3 mol L-1pH=12.0 []=c=10.1=0.1 mol L-14. 含有=0.10 , =2.010-4 mol L-1,=2.010-6 mol L-1的混合溶液。
生理学课件酸碱平衡

肺部疾病对酸碱平衡影响
1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患者由于气道受阻和肺泡弹性降低,导致 肺泡通气量减少,CO2排出受阻,容易引发呼吸 性酸中毒。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气道痉挛导致通气障碍, CO2排出减少,同样可能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3
肺水肿
肺水肿时,肺泡内液体增多,影响肺泡通气量, 使CO2排出减少,可能导致酸碱失衡。
感谢观看
生理意义
磷酸盐缓冲系统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均存在,对于维 持细胞内外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缓冲系统
要点一
组成
主要由血浆中的蛋白质,如白蛋白、 球蛋白等组成。
要点二
作用机制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可解离的酸性 或碱性基团,这些基团在不同pH值 下可发生解离或结合H+,从而起到 缓冲作用。当体内酸度增加时,蛋白 质分子中的碱性基团结合H+,当体 内碱度增加时,酸性基团则释放出 H+。
诊断与治疗原则和方法
诊断方法和步骤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 括症状、体征、既往病
史等。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特别注意呼吸、心率
、血压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 的化验分析,了解酸碱
平衡状况。
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 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如X线、CT等。
治疗原则和方法
代谢性碱中毒
原发性增多
由于细胞外液中HCO3-增加或H+丢 失导致,常见原因有胃液丧失过多、 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等。
继发性减少
临床表现
轻度代谢性碱中毒可无明显症状,重 症患者可出现躁动、兴奋、嗜睡、昏 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浅慢、 手足搐搦、腱反射亢进等。
水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动物机体水、电解质的 摄入与排出保持着动态平衡,细胞间液的产生与回流也 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 时,都可能引起水代谢紊乱,并伴有电解质浓度及体液 渗透压的改变,性体液丢失过多 呕吐、腹泻、胃扩张、肠梗阻等疾病时可引起大量低渗 性消化液丧失;服用过多速尿、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等可排 出大量低渗尿;高热病畜通过皮肤出汗和呼吸蒸发也丧失多 量低渗性体液。
2、机 理
该型脱水发病机理的主导环节是血浆渗透压和钠离子浓度升 高,此时机体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代偿反应,以排钠、保水, 恢复细胞内外的等渗状态。
适应性的代偿反应:
(1)细胞间液的水分转移入血液增多 血浆渗透压升高→细胞间液的水分转移入血液增多→ 血浆渗透压降低,细胞间液渗透压升高。 (2)口渴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口渴中枢的神经细胞脱水→渴 感→饮水→血浆渗透压下降。但动物饮水障碍时此种代偿方 式不能发挥作用。
(3)醛固酮分泌减少
肾上腺皮质多形区细胞分泌醛固酮减少→钠离子随尿 排出增多→降低渗透压。
3、对机体影响
(l)脱水热
脱水过多过久→血液粘稠,血容量减少→血液 循环障碍→腺体(如唾液腺)、皮肤、呼吸器官分 泌和蒸发的水分相应减少→散热困难,温热在体内 蓄积→体温升高(脱水热)。
(2)酸中毒
细胞间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内脱水,细胞皱缩 →细胞内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物质代谢障碍→ 酸性代谢产物堆积→酸中毒。
该型脱水的主要特征是血清钠浓度及血 浆渗透压均超过正常值上限。
患畜表现:口渴、少尿、尿比重增加、 细胞脱水、皮肤皱缩等。
1、原因
主要由于饮水不足和低渗性体液丢失过多所致。 (1)饮水不足 动物因咽炎、食道阻塞、破伤风等疾病不能饮水,或长 期在沙漠跋涉、水源断绝时,饮水不足又消耗过多,可引起 高渗性脱水。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解: a NaAc为一元弱碱, 其K b=K w/K HAc=5.6×10-103.计算pH为8.0和12.0时0.10mol·L-1 KCN的溶液中CN-1的浓度4.含有C Hcl=0.10mol·L-1,C NaHSO4=2.0×10-4mol·L-1和C HAc=2.0×10-6mol·L-1的混合溶液。
a.计算此混合溶液的pH。
b.加入等体积0.10mol·L-1 NaOH溶液,计算溶液的pHpH= 4.005.将0.12mol·L-1 HCL和0.10mol·L-1氯乙酸钠(ClCH2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pH。
6.欲使100 ml 0.10 mol·L-1HCl溶液的pH从1.00增加至4.44,需加入固体NaAc多少克(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7.今由某弱酸HB及其盐配制缓冲溶液,其中HB的浓度为0.25 mol·L-1。
于此100ml缓冲溶液中加入200mgNaO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所得溶液的pH为5.60。
问原来所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为多少?(设HB的Ka=5.0×10-6)8.欲配制pH为 3.0和 4.0的HCOOH-HCOONa缓冲溶液,应分别往200ml 0.20 mol·L-1HCOOH溶液中加入多少毫升1.0 mol·L-1 NaOH溶液。
解x=25.7ml9.某人称取CCl3COOH 16.34g和NaOH 2.0g,溶解于1L水中,欲以此液配制pH=0.64的缓冲溶液。
问:a. 实际所配制缓冲溶液的pH为多少? b. 要配制pH=0.64的缓冲溶液,需加入多少毫升1.0 mol·L-1强酸溶液。
10. 配制氨基乙酸总浓度为0.10 mol·L-1的缓冲溶液(pH=2.0)100ml需氨基乙酸多少克?还需加多少摩强酸?x =7.9ml11.25.0ml 0.40 mol·L-1 H3PO4 与30.0ml 0.50 mol·L-1Na3PO4溶液混合,然后稀释至100.0,计算此缓冲溶液的pH和缓冲指数。
第二章酸碱平衡与1

=(1.0×10-2-1.0×10-3)/2=4.5×10-3 mol•L-1
pH = -lg c(H+)=-lg4.5×10-3= 2.34
酸碱指示剂
能在一定pH范围内保持一定颜色的某些 有机弱酸或弱碱
3.1 ~ 4.4 甲基橙 红← 橙 → 黄
石蕊
红←5.0 紫~ 8.0→蓝
酚酞
无色←8.0粉~红10.→0 红
一元弱碱溶液中c(H+)的计算
一元弱碱
BOH B+ + OH-
同理
c(OH-)≈ (c·c )Kb
pOH=
-lg
c(OH-) c
pH=14 +lgc(cOH-)
2020/5/21
例 计算0.100mol·L-1氨水溶液中的
c(OH-)、pH和氨水的解离度
解:
NH3·H2O NH4+ + OH-
平衡浓度/(mol·L-1) 0.100-x
pH试纸在不同的pH溶液中显不同的颜色
2020/5/21
指示剂不一定在pH=7时变色。
c(H+)mol·L-1
pH
甲基橙 石蕊
酚酞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10-1110-1210-1310-14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若用[H+]表示这种溶液的酸碱性, 这种表示方法在计算和使用时都不方 便。
通常采用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常用pH值表示[H+]小的溶液酸碱性。 pH值是一种表示溶液中[H+]的方法。 用[H+]的负对数表示,这样得出的数 值叫pH值。 定义式:pH=-lg [H+] p-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的负值(-log10)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20mol/L H 3PO 4, Ka 1=10-2.12 Ka 2=10-7.20 Ka 3=10-12.36pKa 2-pKa 1>1.6 按一元酸处理cKa1=0.2×10-2.12>20Kw c/Kw<500用近似式 [H +]=c K K K a a a 121122++-=()12.2212.212.2102.0210210---⨯++-=-0.0038+00152.00000144.0+=0.035pH=1.45b. 0.10 mol/L H 3BO 3 K a1=5.8×10-10 ( pK a1=9.24)cK a1 >20 Kw c/K a1 >500同前公式 [H+]=1a cK =24.91010.0-⨯=10-5.12c. 0.10 mol/L H 2SO 4 K a2=10-2解法1: 将H 2SO 4看作H +=HSO 4- (强酸+一元酸)[H +]=C a +[SO 42-]+[OH -] 不忽略[H +]2-(c-K a2)[H +])-2cK a2=0 [H +]=C a +C a 22][a a K H K ++ [H +]=2a a K C -=11.0063.0045.01.01024)01.01.0(2)01.010.0(22=+=⨯⨯+--- pH=0.96解法2. HSO 4⇔ H ++ SO 42-0.1-x 0.1+x xK a2=][]][[424--+HSO SO H =x x x -∙+1.0)1.0(=10-2 0.1x+x 2=-0.01x+10-3 x 2+0.11x-10-3=0 x=3210411.0211.0-++-=-0.055+001.0003025.0+=0.0085 [H +]=0.1+0.0085=01108 pH=0.96d. 0.10mol/L 三乙醇胺 (pK b =6.24 K b =5.810⨯-7)cK b =0.124.610-⨯>20K W c/K W >500 pOH=3.6262.3624.10101.0][---=⨯==∴b cK OHpH=14-3.62=10.38e. 5⨯10-8 mol/L HCL (HCL 浓度较小,不能忽略水的离解)解:原子条件 [H +]=C HCL +[OH -]=C HCL +][+H K W 0][][2=--∴++W H CL K H C Hw HCL HCL K C C H ++=+42][2= 14168104105.22105---+⨯+⨯ =2.57781028.11003.110---⨯=⨯+⨯pH=6.892.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050 mol/L NaAc HAc Ka=10-4.74 Ac=10-9.26cKb=0.05Kw 201026.9>⨯- c/Kb=500pOH=5.28 pH=8.72b. 0.050 mol/L NH 3NO 3NH +-K a ’=K w /K b =10-14/10-4.74=10-9.26 c/Ka ’>500626.9'1024.51005.0][--+⨯=⨯==∴a cK HpH=5.28c. 0.10 mol/L NH 4CNNH +4 Ka ’=10-9.26 HCN Ka=10-9.21 (6.2)1010-⨯[H +]+[HCN]=[OH -]+[NH 3] [H+]+][][][]][['4+++-++=H K H K NH K CN H W a a Kac Kw cKa Ka H ++=∴+)'(][ cKa ’=0.126.910-⨯>20Kw c=0.1>>Ka[∴H +]=24.921.926.9101010'---=⨯=KaKa24.9=∴pHd. 0.050 mol/L K 2HPO 4 K a1=10-2.12 K a2=10-7.20 K a3=10-12.36[H+]=232)(a w a a K c K cK K ++ cK a3=0.05w K 201036.12<⨯- c= 0.05 > 20 K w[H +]=05.0)101005.0(10)(1436.1220.732---+⨯=+c K cK K w a a =2.0⨯10-10pH=9.70e. 0.050 mol/L 氨基乙酸 氨基乙酸盐 Ka1=4.5⨯10-3 (10-2.35)Ka2=2.5⨯10-10 (10-9.60)[H +]=121)(a w a a K c K cK K ++ cK a2=0.05⨯2.5⨯10-10 > 20K w c=0.05 <20 K a1[H +]=121a a a K c c K K +=6360.935.21002.1105.405.005.01010----⨯=⨯+⨯⨯ pH=5.99注:同前公式 [H +]=97.52110=a a K K pH=5.97f. 0.10 mol/L Na2SH 2S K a1=1.3⨯10-7 K a2=7.1⨯10-15K b1=Kw/Ka2=1.41 K b2=7.69⨯10-8pKb2-pKb1 >1.6 按一元cKb1 >20 Kw c/Kb1 < 500 [OH -]=c K K K b b b 121142++-=1.041.1441.1241.12⨯++- =9.4⨯10-2pOH= 1.03 pH=12.97g 0.10 mol/L H 2O 2 溶液K a =1.8⨯10-12cK a1=0.01⨯1.8⨯10-12 <20 K wc/K a2=0.01/1.8⨯10-13 >500[H +]=141210108.101.0--+⨯⨯=+w a K cK=1.67⨯10-7pH=6.78h. 0.050 mol/L CH 3CH 2NH +3 和 0.050 mol/L NH 4Cl 的混合溶液CH 3CH 2NH 2 K b =5.6⨯10-4 CH 3CH 2NH +3 Ka ’=1.78⨯10-11NH 3 Kb=1.8⨯10-5 NH +4 Ka ’=5.6⨯10-10 [H +]=1011'2'11106.51078.105.0--⨯+⨯⨯=+a a K c K c=5.38⨯10-6i. 含有 CHA=CHB=0.10 mol/L 的混合溶液 (pKHA=5.0 pKHB=9.0)cKHA > 20 Kw[H +]=3510101.0--=⨯==+HA HB HA cK cK cKpH=3.003. 计算pH 为8.0 和12.0时0.10mol/L KCN 溶液中CN -的浓度HCN Ka=6.2⨯10-10pH=8.0 δCN-=2108101085.5102.610102.6][----+⨯=⨯+⨯=+a a K H K pH=12.0 δCN-=1102.610102.6101210=⨯+⨯--- 所以,pH=8.0 [CN-]=δCN-⨯c=5.85⨯10-2⨯0.1=5.85⨯10-3 mol/LpH=12.0 [CN-]=δCN-⨯c=1⨯0.1=0.1 mol/L4. 含有C HCl =0.10 mol/L ,C NaHSO4=2.0⨯10-4 mol/L .t C HAC =2.0⨯10-6 mol/L的混合溶液。
(分析化学)第二章酸碱滴定解析

3、质子条件PBE (proton balance equation)
(1)、定义:
PBE是指根据溶液中得质子产物与失质子产物
得失质子的量相等的原则列出的平衡方程。
即质子平衡方程。
示例:HAc溶液
PBE 2018/10/8
[ H+] = [ Ac-] + [ OH-]
(CBE)
21
Analytical chemistry
[H ][AC ] Ka [HAC ]
Ac H2O HAc OH
[HAC ][OH ] Kb [Ac ]
Ka Kb [H ] [OH ] Kw
KW Kb Ka
2018/10/8 13
Analytical chemistry
或
pKa+ pKb=14.00
2018/10/8 16
Analytical chemistry
K a Kb Kt Kw
反应完全程度最小。 由Kt的大小可表示反应的完全程度,判断滴 定的可行性。
2018/10/817来自Analytical chemistry
§2.2 酸碱溶液中的平衡 一、几个基本概念 : 1、酸度: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也用pH表示。 2、碱度: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或pOH。 3、分析浓度:溶液中某种物质或组分的总浓度, 又叫标签浓度,用c表示。 4、平衡浓度:平衡体系中实际存在的某种型体 的浓度,用〔 〕表示。 例如:0.1mol/LHCl、HAc溶液 HCl: c=0.1 mol/L, 〔H+ 〕 =0.1 mol/L + 〕≠0.1 mol/L HAc : c =0.1 mol/L , 〔 H 2018/10/8 18
分析化学答案02酸碱滴定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20mol.L 1- H 3PO 4, Ka 1=1012.2- Ka 2=20.7- Ka 3=10-12.36 pKa 2-pKa 1>1.6 按一元酸处理 cKa1=0.2×10-2.12>20Kw c/Kw<500用近似式 [H +]=c K K K a a a 121122++-=()12.2212.212.2102.0210210---⨯++-=-0.0038+00152.00000144.0+=0.035 pH=1.45b. 0.10 mol.L -1 H 3BO 3 K a1=5.81010-⨯ ( pK a1=9.24)cK a1 >20 Kw c/K a1 >500同前公式 [H+]=1a cK =24.91010.0-⨯=10-5.12 c.0.10 mol.L -1 H 2SO 4 K a2=10-2解法1: 将H 2SO 4看作H +=HSO 4-(强酸+一元酸)[H +]=C a +[SO 42-]+[OH -] 不忽略[H +]2-(c-K a2)[H +])-2cK a2=0 [H +]=C a +C a22][a a K H K ++[H +]=2a a K C -+Ca Ka Ka Ca 2224)(+-=11.0063.0045.01.01024)01.01.0(2)01.010.0(22=+=⨯⨯+---pH=0.96解法2. HSO 4⇔ H ++ SO 42-0.1-x 0.1+x xK a2=][]][[424--+HSO SO H =x x x -•+1.0)1.0(=10-2 0.1x+x 2=-0.01x+10-3 x 2+0.11x-10-3=0x=3210411.0211.0-++-=-0.055+001.0003025.0+=0.0085[H +]=0.1+0.0085=01108 pH=0.96d. 0.10mol.L -1 三乙醇胺 (pK b =6.24 K b =5.810⨯-7)cK b =0.124.610-⨯>20K W c/K W >500pOH=3.62pH=14-3.62=10.38e. 5⨯10-8 mol.L -1 HCL (HCL 浓度较小,不能忽略水的离解) 解:原子条件 [H +]=C HCL +[OH -]=C HCL +][+H K W0][][2=--∴++W HCL K H C Hw HCL HCL K C C H ++=+42][2= 14168104105.22105---+⨯+⨯=2.57781028.11003.110---⨯=⨯+⨯pH=6.892.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a. 0.050 mol.L -1 NaAc HAc Ka=10-4.74 Ac=10-9.26cKb=0.05Kw 201026.9>⨯- c/Kb=50062.3624.10101.0][---=⨯==∴b cK OHpOH=5.28 pH=8.72b. 0.050 mol.L -1 NH 3NO 3NH +-K a ’=K w /K b =10-14/10-4.74=10-9.26 c/Ka ’>500626.9'1024.51005.0][--+⨯=⨯==∴a cK HpH=5.28c. 0.10 mol.L -1 NH 4CNNH +4 Ka ’=10-9.26HCN Ka=10-9.21 (6.2)1010-⨯[H +]+[HCN]=[OH -]+[NH 3][H+]+][][][]][['4+++-++=H K H K NH K CN H W a a Kac Kw cKa Ka H ++=∴+)'(][cKa ’=0.126.910-⨯>20Kw c=0.1>>Ka[∴H +]=24.921.926.9101010'---=⨯=KaKa 24.9=∴pHd. 0.050 mol.L -1 K 2HPO 4 K a1=10-2.12 K a2=10-7.20 K a3=10-12.36[H+]=232)(a w a a K c K cK K ++cK a3=0.05w K 201036.12<⨯- c= 0.05 > 20 K w[H +]=05.0)101005.0(10)(1436.1220.732---+⨯=+c K cK K w a a =2.0⨯10-10 pH=9.70e. 0.050 mol.L-1 氨基乙酸 氨基乙酸盐 Ka1=4.5⨯10-3 (10-2.35) Ka2=2.5⨯10-10 (10-9.60) [H +]=121)(a w a a K c K cK K ++cK a2=0.05⨯2.5⨯10-10 > 20K w c=0.05 <20 K a1 [H +]=121a a a K c c K K +=6360.935.21002.1105.405.005.01010----⨯=⨯+⨯⨯ pH=5.99注:同前公式 [H +]=97.52110=a a K K pH=5.97f. 0.10 mol.L-1 Na2SH 2S K a1=1.3⨯10-7 K a2=7.1⨯10-15K b1=Kw/Ka2=1.41 K b2=7.69⨯10-8 pKb2-pKb1 >1.6 按一元计算 cKb1>20Kw c/Kb1<500[OH -]=c K K K b b b 121142++-=1.041.1441.1241.12⨯++- =9.4⨯10-2pOH= 1.03 pH=12.97g 0.10 mol.L -1 H 2O 2 溶液 K a =1.8⨯10-12cK a1=0.01⨯1.8⨯10-12 <20 K w c/K a2=0.01/1.8⨯10-13 >500 [H +]=141210108.101.0--+⨯⨯=+w a K cK =1.67⨯10-7pH=6.78h. 0.050 mol.L -1 CH 3CH 2NH +3 和 0.050 mol.L -1 NH 4Cl 的混合溶液CH 3CH 2NH 2 Kb=5.6⨯10-4 CH 3CH 2NH +3 Ka ’=1.78⨯10-11 NH 3 Kb=1.8⨯10-5 NH +4 Ka ’=5.6⨯10-10[H +]=1011'2'11106.51078.105.0--⨯+⨯⨯=+a a K c K c=5.38⨯10-6i. 含有 C HA =C HB =0.10 mol.L-1 的混合溶液(pK HA =5.0 pK HB =9.0) cK HA > 20 Kw[H +]=3510101.0--=⨯==+HA HB HA cK cK cKpH=3.003. 计算pH 为8.0 和12.0时0.10mol.L -1 KCN 溶液中CN -的浓度 HCN Ka=6.2⨯10-10pH=8.0 δCN-=2108101085.5102.610102.6][----+⨯=⨯+⨯=+a a K H K pH=12.0 δCN-=1102.610102.6101210=⨯+⨯--- 所以,pH=8.0 [CN-]=δCN-⨯c=5.85⨯10-2⨯0.1=5.85⨯10-3 mol.L -1 pH=12.0 [CN-]=δCN-⨯c=1⨯0.1=0.1 mol.L -14. 含有C HCl =0.10 mol.L -1 ,C NaHSO4=2.0⨯10-4 mol.L -1 .t C HAC =2.0⨯10-6 mol.L -1的混合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溶液一般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弱酸及其盐:HAc-NaAc 弱碱及其盐:NH3-NH4Cl 酸式盐及其次级盐:H2PO4--HPO42盐的存在就是提供同离子效应。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来看,实际上均为 弱酸和其共轭碱。 如:HAc-Ac- NH3-NH4+ 因此缓冲溶液是由弱酸与共轭碱(或 弱碱与共轭酸)构成的体系。
pH pK a lg
c A cHA
V 4.75 + lg 5.0 1000 - V
V lg 5.0 4.75 0.25 1000 V
V 1.78 1000 V
则
V=640ml 1000-V=1000-640=360ml
将360ml 0.10mol/LHAc溶液与 640ml 0.10mol/LNaAc溶液混合就 可配得1000ml pH为5的缓冲溶液。
5.计算所需缓冲对的量 选定缓冲对并确定了其总浓度后, 计算所需弱酸和其共轭溶液的体积V 一般为方便计算和配制,常使用相 同浓度的共轭酸、碱溶液,分别取不 同体积混合配制缓冲溶液。 6.按照计算结果,分别取两种溶液混 合配制缓冲溶液。
如果是由HA和NaA两种溶液混合制 得的缓冲溶液,并且两种溶液的浓 度相同,则两种溶液所取的体积VHA 和VNaA与溶液的pH值关系为:
2013-7-12
例 在0.10mol· -1NH · O溶液中, 加入 L 3 H2 固体NH4Cl,使其浓度为0.10mol· -1, 计算 L 溶液中c(H+)、NH3· 2O的解离度 H + 解: NH3· 2O H NH4 + OH平衡浓度/(mol· -1) 0.10-x L 0.10+x x x(0.10+x) Kb= 0.10-x =1.8×10-5 因为 (c/c )/Kb=0.10/(1.8×10-5)>500 所以 0.10-x≈0.10, 0.10+x≈0.10 0.10x -5 x=1.8×10-5 =1.8×10 0.10 c(OH-)=1.8×10-5 mol· -1 L
一、缓冲溶液的定义 实验:在一试管中放入10毫升0.1mol· -1HAc L 溶液和10毫升0.1mol· -1NaAc溶液,混合后,用甲 L 基红作指示剂(变色范围pH=4.4─6.2颜色红→黄)分成 四份,一份加1滴2mol· -1HCl,另一份加1滴2mol· L L 1NaOH,第三份入等体积的水稀释,第四份做比较。 结果颜色均无变化。即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 1.什么叫缓冲溶液 这种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影响,而 能保持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缓冲溶 液的这种作用叫做缓冲作用。
pH pK a lg PK a lg VN a A VHA
VN a A V VN a A
例:如何配制pH=5.0,具有中等缓 冲能力的缓冲溶液1000ml ?
解: (1)选择缓冲对:
缓冲溶液的PH值为5.0,而HAc的 pKa=4.75,接近所配缓冲溶液的pH 值 (5.0),故选用HAc-NaAc缓冲对。
5
对弱碱和其盐体系
同理,可以得到弱碱及其盐所组成 的缓冲溶液的OH-浓度和pH值的计 算公式:
[OH ] K b
c碱 c盐
pOH pK b lg
c碱 c盐
例:计算0.050mol/LNH3- 0.10mol/LNH4Cl缓冲溶液的pH值。 解:此体系中盐是 NH4+ , 弱碱是 NH3 , 已知Kb (NH3) = 1.7910-5 则
式中CA-/CHA,称为缓冲比
(CA-+CHA)称为缓冲溶液的总浓 度 缓冲公式表明:缓冲溶液的pH值取 决于弱酸的Ka和组成缓冲溶液的盐 的浓度和酸的浓度的比值。
4.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
pH值决定于缓冲系中共轭酸的Kaθ和缓冲 比即[共轭碱] [共轭酸]。 同一缓冲系 ,pH值只决定于缓冲比 。 [B ] [HB]=1时,则pH = pKaθ。 少量稀释,pH值不变;
+ -
-
+
三、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对弱酸和其盐体系 如果用CHA和CA-分别表示缓冲溶液 中弱酸HA的浓度和共轭碱A一的浓度, 则缓冲溶液pH值计算公式为:
pH pK a lg
c A cHA
该公式又称为缓冲公式
1.c(H+)=Kac(酸)/c(盐) pH=pKa-lgc(酸)/c(盐) c(OH-)=Kbc(碱)/c(盐) pOH=pKa-lgc(碱)/c(盐) 2.pH值首先取决于Ki,其次与有关c(酸)/c(盐) 判断影响大小 3.稀释,体积扩大, c(酸)和c(盐)同样倍数减 小,溶液的pH值不变
5.缓冲范围
缓冲比大于10:1或小于1:10时, 缓冲溶液已失去缓冲能力。
pH= pKaθ1 ——有效缓冲范围
缓冲比1:1时,最大,pH = pKa。
不同缓冲系,pKa不同缓冲范围不同。
例:计算由0.080mol/LHAc溶液和 0.20mol/LNaAc等体积混合成缓冲溶 液的pH值。(Ka=1.810-5 )
(2)确定总浓度: 根据要求配制具有中等缓冲能力, 并考虑计算方便,设HAc和NaAc溶 液的浓度相同。 故选用0.1mol/LHAc和0.1mol/LNaAc 溶液来配制。
(3)计算所需的HAc 和NaAc溶液的体 积 设加入Vml NaAc, 则需加入 (1000-V)ml HAc V 根据 C Ac 0.1 1000 1000 V CHAc 0.1 1000
⑶加入1mL1mol.L-1的NaOH ,立刻生成10-3mol NaAc HAc H+ + Acc(开始)0.1-10-3 0 0.1+10-3 mol.L-1 c(平衡)0.1-10-3-z z 0.1+10-3+z mol.L-1 K(HAc)=[c(H+)c(Ac-)]/c(HAc) =[z(0.1+10-3+z)]/(0.1-10-3-z)=1.8×10-5 mol.L-1 c(H+) =z= 1.76×10-5 mol.L-1 pH=-lgc(H+)=-lg1.76×10-5 =4.75 △pH=4.74-4.75=-0.01 变化很小
二、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以HAc~NaAc为例:
HAc + H2O H3O + Ac
+ -
抗酸成分
抗碱成分
+
NaAc
Na+ + Ac+
加少量H ,平衡,使[H ] ,pH值几乎不变。
加少量OH ,平衡,补充减少的H , pH值几 乎不变。 加少量水,[H ] 、[Ac ] ,同离子效应 ,平衡 ,pH值几乎不变。
四、缓冲容量
• 缓冲溶液只能抵抗少量的外来强酸、 强碱的作用。当加入大量的强酸或强 碱时,溶液的抗酸、抗碱成分被消耗 尽,缓冲作用就失去,溶液的pH值必 然变化很大。 • 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缓冲体系的 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1.首先选择适当的缓冲系,使所配缓冲溶液的 pH 在所选择的缓冲系的缓冲范围之内,并尽可能与 其共轭酸的 pKaθ 接近,以保证缓冲系在总浓度一 定时,具有较大缓冲能力; 2.缓冲溶液的pH值应在所要求范围内 pH=pKa±1 pOH=pKb±1 3.要有适当大的总浓度(一般为 0. 05 ~ 0. 2 mol· –3之间),以使所配缓冲溶液有较大缓冲 dm 能力。 4.pH计校正。
解:由于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增大 一倍,在缓冲溶液中,各物质浓度发 生变化(为它们原浓度的一半)
CHAc= 0.08/2 =0.04 mol/L CAc- =0.2/2 =0.1 mol/L
由缓冲公式,得:
pH pK a lg c A cHA
0.10 lg( 1.8 10 ) lg 0.04 4.75 0.40 5.15
⑵加入1mL1mol.L-1的HCl ,立刻生成10-3molHAc HAc H+ + Acc(开始)0.1+10-3 0 0.1-10-3 mol.L-1 c(平衡)0.1+10-3-y y 0.1-10-3+y mol.L-1 K(HAc)=[c(H+)c(Ac-)]/c(HAc) =[y(0.1-10-3+y)]/(0.1+10-3-y)=1.8×10-5 mol.L-1 c(H+) =y= 1.84×10-5 mol.L-1 pH=-lgc(H+)=-lg1.84×10-5 =4.73 △pH=4.74-4.73=0.01 变化很小
2-4
解离平衡的移动
同离子效应
演示实验: HOAc溶液+甲基橙 再加入 NaOAc 有红→橙→黄,平衡向左移动
3-2-5 解离平衡的移动 同离子效 HOAc 应 H+ + OAcNaOAc → Na+ + OA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 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 质解离度降低的现象
2013-7-12
例 在0.10mol· -1NH · O溶液中, 加入 L 3 H2 固体NH4Cl,使其浓度为0.10mol· -1, 计算 L 溶液中c(H+)、NH3· 2O的解离度。 H + 解: NH3· 2O H NH4 + OH平衡浓度/(mol· -1) 0.10-x L 0.10+x x c(OH-)=1.8×10-5 mol· -1 L 利用同离子效应,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14 +) = 1.0×10 mol· -1 =5.6×10-10 mol· -1 c(H L L -5 可控制弱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 1.8×10 1.8×10-5 进行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提纯。 α= ×100%=0.018% 0.10 未加NH4Cl的0.10mol· -1NH3· 2O溶液α =1.34%, 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