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第12.3等腰三角形
重点: 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 (1)性质与判定的证明 (2)“三线合一”性质的灵活运用与书写格式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
教材处理建议:
①本节知识与轴对称要多联系。 ②本节知识比较重要,要注意放慢速度。 ③直观性强,多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总结 归纳并应用。 ④注意应用“三线合一”和“含30°角的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时的书写格式指导。 ⑤多巩固练习,渗透与培养分类思想。
4、正文的边空没有“小贴士”和“云朵”,“小贴士”介绍与正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云 朵”中是一些有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
5、每章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 学习或全章的复习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结果;“数学活动” 也可供教师教学选用。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文字证明题(如“等角对等边”或“等边对等角”)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找条件与结论,多练习巩固。
2、“三线合一”的应用时书写格式: ①等腰三角形; ②“三线”必具其一。
3、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不能灵活应用 。 解决措施:让学生积累经验,用经验做题。
4、分类讨论思想学生欠缺,如: ①等腰三角形中一内角为50°,则另外两角的度数为50°、80°或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二、三、四章教材分析
xxx
本册教材内容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
轴对称
八 年 级 上 册 数 学 知 识 结 构
整式乘法与 因式分解
分式
二、本学段新课标要求 :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分析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分析XXX本册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素质教育,强调从学生的研究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研究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研究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研究能力的过程。
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继续研究打下基础。
以下是我对这本教材的简要分析。
一、优点:一)结构分析: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由十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的内部结构完全不同:n A、n B、Self-check三部分,并且各有侧重点。
n A主要是讲重点词汇;呈现新的表达方式;几个循序渐进的操练活动;语法聚焦框,总结本单元使用的语法;互动活动,学生在互相合作中使用目标语言来完成本部分的研究。
n A所呈现的语言的同时引出新的词汇;以活动帮助学生整合新的目标语言和前面学过的语言。
Self-XXX复所有重点词汇以及新学的语法项目。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特征:材话题贴近日常生活。
在语言目标当中,每一个话题分项里,无一不是取材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琐事。
令同学们感到亲切、真实,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激情。
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选的教材话题都能很好的体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很贴近生活,也很实用。
三)材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每个单元的教材设计都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本册语法知识比较多,主要包括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情态动词的用法。
大部分学生对这些语法现象和语法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基本做到了学以致用。
2、缺乏之处:1、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校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
对我们农村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新目标八英语年级上册的教材紧紧围绕《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四级要求与目标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
Section A部分:是每单元基本的语言内容,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
1a:注重学生对短语的积累,即看到图片能够写下相应的短语或联想到更多,类似“Brainstorming”。
例如:P.1 Unit1中让学生写出多种周末的活动;P.13 Unit3根据图片写出假期活动或更多;P.19 Unit4通过所给图片搜集交通方式;P.47 Unit8让学生写出各种学校的活动;Unit9让学生写出国际运动明星等。
Section 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
1a: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判断力,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然后在1b中以Pair work形式落实,与同学交流想法。
例如:P.34 Unit6征询学生作为好朋友哪些方面很重要,从六个方面排序;P.44 Unit7让学生选择自己吃的三明治中所需的东西;P.50 Unit8让学生选择不喜欢的活动等。
Self-check部分单词的实际运用,每单元5个重要单词选择填空,再让学生模拟造句。
第二部分则是写作练习。
表一:八上各单元单词量分布单元生词数词组黑体 Unit 1 41 8 30 Unit 2 59 5 39 Unit 3 31 5 16 Unit 4 37 5 32 Unit 5 17 2 13 Unit 6 29 4 16 Review of units 1-6 12 2 11 Unit 7 36 6 12 Unit 8 29 4 18 Unit 9 44 6 14 Unit 10 29 5 18 Unit 11 16 8 9 Unit 12 44 2 21 Review of units 7-12 19 3 9 合计 443 65 258 表二:八上各单元话题、功能和语法项目单元话题功能语法 Unit1 日常活动:学生的日常活动描述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一般现在时 Unit2 健康(1)询问身体不适(2)描述身体不适(3)提出建议一般现在时should/shouldn’t Un it3 计划与愿望:假期计划谈论假期活动的计划安排现在进行时 Unit4 旅游和交通:交通谈论日常活动的交通行程一般现在时 Unit5 人际关系:聚会活动与约请邀请与回应 can;have to Unit6 个人情况:个人外貌与个性特点描述个人外貌特征及个性特点比较级、最高级 Unit7 饮食:食品的烹制谈论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一般现在时 Unit8 学校生活:关于过去的活动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一般过去时 Unit9 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关于自己崇拜的名人谈论自己崇拜的名人的生活和成就一般过去时 Unit10 计划与愿望:关于未来的职业谈论未来的职业规划 be going to Unit11 人际关系:关于家庭生活(1)提出请求及回答(2)请求允许及回答 could Unit12 兴趣与爱好:关于喜好运用比较、最高级表达自己的喜好并陈述理由比较级、最高级表三:各单元语言技能目标类别目标单元 U1 U2 U3 U4 U5 U6 U7 U8 U9 U10U11 U12 听力技能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 √ √ √ √ √ √ √ √ √ 能根据连续的指令完成任务√ √ √ √ √ √ √ √ √ √ √ √ 能听懂广播、电视中初级英语教学节目口语技能能根据提示给出连贯的简单指令√ 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 √ √ √ √ √ √ √ √ √ √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 √ √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 √√ √ √ √ √ 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 √ √ √ √ √ √ √ √ √ √ 阅读技能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 √ √ √ √ √ √ √ √ √ √ 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 √ √ 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 √ √ √ √ √ √ √ √ 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 √ √ √ √ √ 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 √ 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 √ 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 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 √ √ √ √ √ √ √ √√ √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写作技能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 √ √ √ √ √ √ √ √ 能用词组或简单句为自己创作的图片写出说明√ √ 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 √ √ √ √ √ √ √ √ √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 √ √ √ √ √ √ √ √ 表四:各单元阅读语篇词数单元 U1 U2 U3U4 U5 U6 U7 U8 U9 U10 U11 U12 A-3A 108 33 88 63 42 103 40 96 47 128 59 107 B-3A 93 103 137 106 81 169 76 92 94 196 48 57 小计 201 136 225 169 123 272 116 188 141 324 107 164 合计 2166 编写者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教科书的特点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基本内容概述(一)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机械运动”从长度的测量,和运动的问题出发,对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章“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介绍透镜的概念、生活中的透镜和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初步知识。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在质量,密度,以及相关的测量方面进行学习,然后又对密度和社会的联系进行了介绍。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机械、声、光、到透镜,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
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解读标题: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解读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2021年秋季正式启动使用,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对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解读,探讨其特点、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一、教材特点1、注重基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强调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如计算、推理、归纳等。
2、实践性强:教材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具有实践性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思维: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材内容1、数与代数: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系统介绍了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几何与图形:教材通过丰富的几何图形和图形性质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统计与概率:教材介绍了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重要性,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教学: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习题和实践活动,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探究式教学: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学习:教材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突出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教材的多样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等特点,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和发挥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大纲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大纲一、前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大纲是为了确保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和连贯性而制定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材解析
4、镶嵌作为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
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 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
七 教材的挖掘开发
1、n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推理过程可 以让学生标记已经数过的对角线,从而 找出数重的边。这与后面的单循环、双 循环赛制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内容标准 三 角 形
三角形三边及三角 之间的关系
会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
• 1、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 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 大于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了解三 角形的稳定性。
•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探索并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 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五 说整体设计思路Fra bibliotek三角形的内角 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之间 的关系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知识内容 概三 念角 形 的 有 关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六、说教学建议
1、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有的需要理解;有的 只需要知道,如理解角平分线平分一角,知道 三条交于一点。
2、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一定难度,只 要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在辅助线上花太 多的精力,以免影响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对 推理的要求应循序渐进。
• 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 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 与外角和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在八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大家阅读!一、八年级数学上主要章节第11章全等三角形第12章轴对称第13章实数第14章一次函数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11章和12章为几何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全等和对称。
第14章一次函数是难点,抽象应注重建模思想。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灵活分解因式。
根据去年的经验,本学期有到半程的实践活动,课程显得更紧张,所以前两章较为简单又预习过进度应紧凑些。
把重点放在15章难点放在14章。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设计了8个探究,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新教材的设计思想。
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并按如下的顺序展开:1SSS;2SAS;3SSA;4ASA;5AAS;6AAA总的发展脉络是三边,两边一角包括2,3两种情况,一边两角包括4,5两种情况,三个角,这样学生容易把握探索的过程。
这样的处理也与先给出可判定全等的情况,再给出不一定能判定全等的情况的处理不同,尽量排除人为安排的因素,呈现更为自然。
最后让学生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于直角三角形,讨论得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其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不能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又需要学生进一步加以实验探索。
第12章轴对称在“轴对称”一章,与轴对称有关的性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到的。
对于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课本是通过让学生画出一些已知点及其对称点,确定对称点的坐标,比较每对对称点的坐标得到的。
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则是让学生把等腰三角形适当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自己去发现有关的结论。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本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本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人教版课本中,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关语文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本课本,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汉字、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以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本为标题,对这本教材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首先,这本课本的组织结构非常清晰。
从总体上来看,整个课本被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人与自然》、《历史与文化》、《道德与法治》、《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沟通》。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学习目标,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布置。
在每个单元里,又分为若干个小节,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如阅读、写作、理解、鉴赏等等。
这种组织结构的设置,使得学生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学习每个单元的内容,遵循一个系统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在教材的编排中,不仅有语言文字的学习,还涉及到阅读理解、写作、诗歌鉴赏、作文写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综合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课本中还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涉及多种文体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们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这本课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被动接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课本中,有很多的写作任务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写作方面,可以通过课本中的作文指导来练习写作;在实践方面,可以通过课文中的实验指导来进行实践探究。
这种实践探究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课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每个单元中,都会有相关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增强对美和善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地理八上教材分析全解读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
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
九年级毕业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
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
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
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
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
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
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剖析一、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拥有不行代替的作用,原由是它拥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全部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独一波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从前的教材对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加简短、正确,使得说明文教课理所应该成为本册教材的要点。
其次,它表现了教育部拟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示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一定掌握的特别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详细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过去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并且新教材全部的教材都采纳了这类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
1.阅读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 篇课文,共有精读课文16 篇,略读课文 14 篇,因为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要点,因此三、四单元是教课的要点,并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向来都是从前教材的要点篇目,在教课时应加以注意。
与从前的教材对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早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布置在两个记述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从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对比,更加合理,更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边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独自的文言文单元。
依据过去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早进行教课,使学生有更充分的识记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在每个单元的后边,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这类模式贯串整个新教材的一直。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重视点有所不一样,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社交为辅,经过活动来感觉战争的残忍与和平的难得,思虑检查桥的历史,领会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经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争辩台,采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ppt课件
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 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增加了“设计”“动手操作”“作图”等题型的比例,助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选择题是不是好的练习题型,它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在教学中形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教材 杜绝了选择题题型。来自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 情境注重育人 新教材的作业题,情境设计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跟物理知识的完美融 合。选取我国古代天文仪器圭表、“人工天河”红旗渠修建用的简易水平仪、老红军长征时身背的发电机、 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仓与天河核心仓对接等素材,联系相关物理知识编写作业题,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 文化自信,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
2、教材内容更新: ②修订知识类 新教材对“量程”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义,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学 生理解的深入与准确。
2、教材内容更新: ③修订实验探究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必做实验与非必做实验的调整,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1)必做实验变化分析 名称调整数量8个,占比89%;内容深度调整3个,占比33%;内容小幅调整5个,占比56%。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本次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变化,体现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深刻关注。通过稳健的课程目录调整、细致的章 节体例优化以及扎实的教材内容更新,新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科学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 灵活、多样的教学工具。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
1、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由十二个单元和两个复习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的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分为section A、section B、self-check三部分,并且各有侧重点。
Section A主要是讲重点词汇;呈现新的表达方式;几个循序渐进的操练活动;语法聚焦框,总结本单元使用的语法;互动活动,学生在互相合作中使用目标语言来完成本部分的学习。
Section B在循环section A所呈现的语言的同时引出新的词汇;以活动帮助学生整合新的目标语言和前面学过的语言。
self-check复习所有重点词汇以及新学的语法项目;以图片方式进一步应用了本课的目标语言。
2、图表结合,文字点睛。
每个单元都以明确的小任务呈现,2/3的任务都是以图表的方式显现出来,再左以精妙的文字点明任务的主旨。
充分运用了初中学生喜欢色彩鲜明的图片的心理规律,和他们从简明的表格中易于获取知识的认识能力。
学生一图表,基本就能知道每个小任务的具体含义。
3、以活动为载体,融知识点、技能、教学法为一体。
每个小任务都可以成为一个活动,或个人或小组或团体。
以明显的小标题形式显示了教学方法,暗示了学生应该获得的使用英语语言的具体技能。
从而明确了师生在具体教学中的每个小目标。
同时根据具体的活动任务和学习目标,听、说、读、写各个技能或一个或两个进行不同的组合。
体现了“听说领先、读写跟随”的功能意念教学法的外语教学主流理论。
另外“活动”无处不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走向语言学习的人际交往之路、合作之路,进一步培育学生“有声”运用语言的胆识和能力。
以此逐渐避免“哑巴”语言教学的不利因素。
4、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
新教材强调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教师课堂上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让学生讲英语、用英语、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用英语来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
学生学习中碰到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辨别、而不是老师直接给答案,以达到真正把学生能力培养出来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农武装割据:
(1)含义: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 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 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 结合。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 折点,它在实践上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 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它是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路。从此,全国各 地相继建立了十多块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 原之势。
★武汉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 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 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 战役。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 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 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
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 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 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 定的作用。
结论
国共两党合作则两利,对抗则俱损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1945)
第18课 第19课 第20课 第21课 第22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单元领航
日本趁中国内战之机,加快了侵华的步伐。1931年,日本关东 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抓伸向华北,中国的民族危机 空前加剧。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张学 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 为重,力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步形成。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 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 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发动和 依靠人民群众,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 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 了巨大贡献。
★华北事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自从1935年华北事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 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毛泽东 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华北的 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 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 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 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新增知识点:
(1)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2)国共第二次合作; (3)淞沪会战; (4)保卫大武汉; (5)第三次长沙会战; (6)豫湘桂战役; (7)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东郊柳 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 坏。 由来: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 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双 方签订《普斯毛斯合约》。后来日本控制了南满 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的。
背景
任务 标志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 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 民革命失败。
项目 主要 活动
合作 (1)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 (2)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 师北伐,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和 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 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
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 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 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 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 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 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国内革命运动 蓬勃发展,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 工农群众的支持成为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原 因之一。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的根本利益。后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 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 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先后背叛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因此而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 命失败。
对峙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 义。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 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 昌一起部分军队和和湖南的工农武装, 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 会师,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5)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建党建 军原则。 (6)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革命 根据地,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面 积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7)从1930年至1933年粉碎了国民 党军队四次“围剿”。 (8)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被迫长征,1936年10 月三大主力会师,长征顺利结束。
二、单元重点:
• • • • • •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其意义; 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历史意义; 北伐战争及其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东北易帜”;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与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建立; • 古田会议;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三、新增知识点:
1)中共三大; 2)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及统一; 4)八七会议; 5)工农武装割据。
★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 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 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是国共走向 合作的重要一步。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同意共产 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这 不是国共两党的合并,共产党虽然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但在政治上、组织上仍保持独立。
★八七会议:
(1)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 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 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 议。 (2)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 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 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 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 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924—1936)
第15课 第16课 第17课 北伐战争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单元领航: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统一,共产党与国民 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携手北伐,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 动的高涨。蒋介石掌控军政大权后制造分裂,向共产党和革 命群众举起屠刀,于1927年4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 7月,汪精卫 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网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 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 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 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最终保存 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井冈山精神”的含义:
坚定的革命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主要 特征。
★“长征精神”的含义:
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 神,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不怕牺牲、不怕困难、 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之所以说国民革命失败了,主要依据是国 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即它没有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也没有彻底推翻北洋军 阀的统治,而是建立起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 的独裁政权统治,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结成联盟,反革命力量 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革命 经验,在国民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 对国民党反动派缺乏警惕。
抗日战争:
14年抗战(1931——1945) 中共发挥中流砥柱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东方主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全民族抗战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二、单元重点:
• • • • • • •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 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及性质; 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部编八年级(上)历史教材解读 (5—8单元)
杜家庄 中学
梁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