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考试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考试考点

19世纪法国文学

斯丹达尔《拉辛与莎士比亚》(文艺理论思想)※

1、文艺反映现实生活,与社会政治命运紧密连接,树立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要求敢于创新不一味仿古,推崇莎士比亚

2、适应时代变化,反映人民生活

鲜明的提出“为人民”的艺术,

3、重视真实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

再现人心灵的细腻变化,强调真实感,重视作家对现实或客观世界的感受,要求创作有想象、夸张和理想化色彩。代表作《红与黑》※

内容情节P48

人物形象※

于连—才华横溢精力充沛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 P48-P49

主题分析P46第二段

通过于连的悲剧命运表现强烈反对法国王政复辟社会的政治主题

红与黑的寓意p46第三段

政治立场(时代背景)

人生选择

人生轨迹

心理机制

艺术特点P51

1、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

维立叶尔市:唯利是图尔虞我诈

贝尚松神学院:专制伪善阴森恐怖

巴黎上流社会:阴谋与腐败的中心

2、细腻的心理描写

自卑—自尊反抗—妥协真诚—伪善雄心—野心

3、情节紧凑,结构完整

1个人奋斗2两次恋爱 3三个典型环境

巴尔扎克

世界观

哲学: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又不否认唯灵论,于是陷入不可知论。总体上,停留在机械唯物论的水平上。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

一方面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反对七月王朝的统治

另一方面同情贵族,迷恋宗法制社会

宗教:夸大宗教的作用,把它作为解决社会矛盾,未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人间喜剧》※

1 结构

三大部分:P56

《风俗研究》:主要汇集社会生活事实

《哲理研究》:主要从对社会的观察中得出哲学上的概括和结论

《分析研究》:力图阐明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

六大场景:P56下-P57

私人生活场景,表现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因生活经验不足或冲动酿成的种种错误和不幸

外省生活场景,描写当人们走向成年时,因野心欲望自私自利的盘算而引起的冲突

巴黎生活场景,描写人心的衰老腐化变质及真诚朴素的情感为邪恶所取代

军旅生活场景,描写军事题材

政治生活场景,描写政治生涯和政治内幕

乡村生活场景,取材于乡村生活

2 内容

贵族阶级的衰亡史

资产阶级的发迹史

金钱的罪恶

求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3艺术特点

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反映现实生活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①物质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人物再现法”※

-即主要人物出现在多部作品中,通过“续写”的方式,写出人物相对完整的人生,并以此把不同的作品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四代表作《高老头》P67

主题P71

人物形象(拉斯蒂涅)P69※

拉斯蒂涅由纯朴善良的穷学生蜕变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

艺术特点P71

①情节结构精致巧妙,线索纷繁,中心突出

②精确生动的环境描写

③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

④语言生动传神,比喻深刻,对比鲜明

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创作风格比较

创作的出发点和艺术审美观受个体审美心理机制的制约

激情-内心世界

金钱-社会环境

人物塑造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内倾性-外倾性

司汤达侧重剖析人物内心的隐秘,创作显内倾性;巴尔扎克着重揭示并鞭挞社会弊端,创作呈外倾性,两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并完善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

手法

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出身家境

理想和抱负

求索的方式

人生一课

命运结局

福楼拜和莫泊桑

“梅塘集团”书上有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形象P77-P78

《羊脂球》艺术特色P88D第二段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概述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关注下层社会和小人物

最先以劳资矛盾为创作题材

人道主义改良主义的色彩浓厚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

PS:英国宪章派文学

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宪章派运动孕育了一批进步的革命文学家,留下了由宪章运动作家写作的诗歌、小说、散文,在英国文学史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宪章派文学。宪章派文学的特点是巨大的现实意义、鲜明的政治性和热烈的宣传股鼓动精神。其主要成就是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宪章派文学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潮流的最高成就)

创作分期P113

第一时期(1833-1841):

主题-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同情小人物,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败,把希望寄托在理想的资产者身上。作品的讽刺批判是温和的,充满道德说教,创作基调是乐观的

艺术-一般采用流浪汉小说形式,结构松散;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的某一点加以夸张,形象鲜明;幽默讽刺的风格,有浓重的感情色彩

主要作品- 《博兹杂记》《匹克威克外传》《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奥利佛·特维斯特》《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1842-1848)

作品不再表现早期创作中对“仁爱”资产者的乐观幻想,而是着力表现资产者在接受教育和经历破产、失败、贫穷的坎坷磨难后在良心上和道德上的悔悟。

艺术上趋于成熟,结构完整,早期流浪汉小说的痕迹已不明显。

主要作品:《美国札记》《圣诞故事集》《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

第三时期(1849-1859)※(高峰期)

强化了批判的深度和广度,更准确的触及社会本质,更直接的反映社会矛盾和政治生活。

完全摆脱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套路,结构精巧,还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和夸张想象等浪漫主义手法。

主要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

第四时期(860~1870)创作末期

继续之前的批判主题,但气氛抑郁低沉。

作品结构完整,情节奇巧多变,人物刻画细致丰满

主要作品:《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双城记》P121

主题

人物形象P122

梅尼特:刚直善良,富有正义感,用基督教的“人类之爱”抚慰内心的仇恨和伤痛,维护家庭的和谐幸福

卡尔登:特立独行,“宽恕”“仁爱”人道主义的典范

代尔那:英俊文雅,真诚严谨,“贵族叛徒”

露茜:美丽温柔,善良博爱

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思想:P120第2点和p125第3点

艺术特征:p126

1、结构精巧,富于戏剧性;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象征手法的运用;

4、语言上的精炼与雄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