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叶超今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即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
一、深刻理解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新发展阶段,准确领会和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关系”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始终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居住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作者:常纪文来源:《中国报道》2018年第06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后3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实施大部制改革,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体制基础。
近日在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一个涉及资源、生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的大会,可以说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在全国形成强大生态文明共识基础上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
攻坚期也是重大机遇期。
也是到了我国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自然生态保卫战,为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好发展和执法、统筹好环境保护目标设定和提质增效进程,实现共同提升是新阶段必须解决的几个大问题。
首先,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六大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二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逻辑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逻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咱们常常会思考,地球到底怎么了?就好像老朋友聚会时总得聊聊,谁的孩子又在学什么新本事,谁又遇到什么小麻烦。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跟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想想看,咱们每天都在用水、用电,吃饭、上班,似乎生活着,但这一切的背后,藏着多少个小秘密呢?想象一下,晴空万里,阳光洒在大地上,绿树成荫,花香扑鼻。
美得让人心醉。
可是,放眼四周,咱们的蓝天白云是不是有点儿稀薄,水里的鱼儿是不是有点儿少?这可真让人感到心疼。
于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条路就慢慢在我们心中成型。
就像咱们从小就听的那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说到生态,这可不仅仅是大山大水的事情。
平时咱们用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那可都是给地球带来负担的“小霸王”。
想想吧,聚会时带着自家的水杯和餐具,多么酷炫!不仅环保,还能展现咱的时尚品味,没事儿还可以当个小谈资,哎呀,咱这可真是环保先锋呢。
咱们常说“积少成多”,每个人的一点儿努力加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变化。
比如,出门的时候,咱们可以骑个自行车、走路,少开车,省油还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但想想,亿万个微不足道汇聚在一起,那可是惊人的力量!简直就像一颗颗小星星,点亮了整个夜空。
再说说咱们的食物。
现代人讲究健康,咱们可以尝试多吃点儿当地的、有机的食材。
大街小巷的市场里,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瞧,这可比那些超市里的包装食品有意思多了!当你知道自己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心里是不是有种满足感?就像喝着自己家里泡的茶,心里暖暖的,嘿,那才是生活的滋味啊。
想要共谋生态文明,还得有点“勇气”。
我们可以在社区里搞搞活动,组织大家一起捡垃圾,或是植树,想想看,浑身都是干劲,成群结队地去植树,简直像是参加了个小派对!这不仅能增强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让咱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这种团结的力量,真的是无与伦比的。
然后,再聊聊我们的未来。
河北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答案初二

河北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答案初二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
[单选题] *A.美丽中国(正确答案)B.生态中国C.文明中国D.富强中国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单选题] *A.生态文明B.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人类命运共同体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 [单选题] *A. 坚持可持续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答案)D. 建设美丽中国4.“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生态文明的核心应该是( )。
[单选题] *A. 坚持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B.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答案)C.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D. 坚持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5.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要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 ) [单选题] *A.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答案)B.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C.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D.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6.我国加强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因来自于( ) [单选题] *A. 生态环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B.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C.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正确答案)D.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7.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 [单选题] *A. 建设物质文明B. 建设生态文明(正确答案)C. 建设政治文明D. 建设精神文明8.习近平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生态环境保护应知应会35题(题干和答案分开)

生态环境保护应知应会35题(题干和答案分开)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测试(含答案)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为促进领导干部及时全面把握中央精神,组织开展知识测试。
一、填空题 1.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加强(),建立并实施中央()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变化。
3.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的关键期,已进入()的攻坚期,也到了()的窗口期。
4.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问题。
5.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6.绿水青山就是(),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和空间。
7.()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
8.绿色发展重点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9.坚决打赢()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10.深入实施()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11.全面落实()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全球生态环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共识。
只有共同努力,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未来和福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全球合作和共同发展,不分国际社会中的富贫、强弱、大小国家,关注所有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种构建方式的重要性在于:1.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推动各国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技术、知识以及资源的共享,提高环保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2.共同责任:全球生态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各国更加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共同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3.治理协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推动全球治理进程的协调和改进。
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一致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通过共同协作,才能解决存在的环保问题,提高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二、共同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方法共同维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意识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各国政府应制定并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计划,普及环保知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2.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各国应加强环境立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机制,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进行。
3.推动可持续发展:各国应加强绿色经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资源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4.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热点06 绿色环保(解析版)

热点06 绿色环保(情境预测+重难诠释+限时检测)情境预测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关于环保的10大“金句”,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前些年,为了发展经济,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命题点:垃圾处理(结合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生态恢复、生态农业、环境治理等。
重难诠释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地利用。
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
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则可概括为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三种。
物质利用,又称物质回收利用,指通过物理转换、化学转换(包括化学改性及热解、气化等热转换)和生物转换(包括微生物转换、昆虫转换和动物转换等),实现垃圾的物质属性的重复利用、再造利用和再生利用,包括传统的物质资源回收利用和易腐有机垃圾转换成高品质物质资源。
能量利用,又称能量回收利用,指将垃圾的内能转换成热能、电能,包括焚烧发电、供热和热电联产。
填埋处置,指对不能进行资源化处理(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的无用垃圾进行填埋处置。
2023继续教育作业(一)

2023年继续教育作业(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加粗为答案)1、()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A、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B、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C、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多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没有执法权,也缺乏直属管理的“地盘”,所以曾经长期处于相对()的地位。
A、先进B、“均势”C、“弱势”D、“强势”3、城市建设必须把让()放在首位。
A、城市规模B、人民宜居安居C、商业D、交通4、()是亚洲水塔,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民族文化荟萃之地。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5、()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
A、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B、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生态环境C、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D、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6、()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A、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B、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C、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是解决我国()的骨干工程,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
A、南方缺水B、资源性缺水C、结构性缺水D、普遍缺水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正确答案:A、发展和减排B、整体和局部C、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D、政府和市场2、到203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
正确答案:B、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C、生态环境根本好转D、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E、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3、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
正确答案:C、最厚重D、最鲜明E、最牢靠4、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
正确答案:A、根本遵循B、行动指南5、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是一个()的科学体系。
正确答案:A、系统完整B、逻辑严密C、内涵丰富E、博大精深6、要按照“()”的方针,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2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人与自然应该要和谐共生。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 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 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 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
目标探究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 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 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 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为目标。
坚持的国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坚持的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理念
归纳: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 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5--87 5.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新知新觉)

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新知新觉)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贡献。
本文将从中国的承诺与实践、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和国际合作与共赢等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贡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之一,清洁能源的发展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承诺。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签署了《巴黎协定》,并确立了2030年碳排放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的目标。
中国政府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对污染和排放的治理。
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国家之一。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些举措为全球碳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担当。
中国的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中国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中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大力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中国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土地荒”进行了生态修复,恢复了湿地、退化草地和退化林地等生态系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建立了健全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环境监测法等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中国还建立了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了环境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立为其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3卷(附答案)

A .出口数量扩大B .运输成本上升C .流通效率提高D .储存难度增加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2019年普通咼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III 卷本试卷共4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适用地区://///////新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岀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 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 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 流程。
据此完成工业油脂A •废渣T 生产沼气T 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T 提取生物油脂 T 有机渣C .有机渣T 生产沼气T 废渣D .生产沼气T 有机渣T 提取生物油脂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 成3〜5题。
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校-1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学 4 •与省相比,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杂物II 1—匚一一― 1提取生输油脂20 kg3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绝密★启用前A •肥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新时代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思想战略解读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由此确立。 当前,这一思想成为我们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最高准则。
生态文明
1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
新时代 新思想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性
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 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时代 新思想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内涵和六个“新”
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大原则。
原则
1 2 一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放在首位,明确提出
二是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思想来处理发展与
通过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
保护的关系,加快形成有利
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
新时代 新思想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内涵和六个“新”
新2035 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宏伟目标。
目标
• 第一步:确保到 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 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一起
全面得到提升,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成美丽中国。
新时代 新思想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内涵和六个“新”
2020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专题8生态建设美丽中国

第3页
第二篇 攻专题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道德与法治 ·配人教
(2)做法:①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循环、低碳 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遵循自然规律。②企业:遵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依法 规范自身行为;加快科技创新,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提 高资源利用率。③个人: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知识;落实环保行动,从 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参加义务植树、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等。
第 11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道德与法治 ·配人教
4.为如何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你的建议。 (1)重视环保教育,增强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加强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3)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立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4)加大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 (5)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等。
第 16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道德与法治 ·配人教
知识链接
1.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说明了什么? (1)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2)我国坚持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我国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的 世界。 (4)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 局,还自然宁静、和谐、美丽。
第 18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道德与法治 ·配人教
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有利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等。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强化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为了提高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考核评
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生活方式
加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加强绿色金融支持,通
4 过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基金等方式,为环保产业和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对环保
领域的投融资管理,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推动绿色发展:全球各国需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
1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 产业,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
实 保现 护可 生持 物续 多发 样展 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2
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各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态系统的完整性
02
优化空间布 局
全球各国需要优化 空间布局,合理规 划城市和产业发展, 保护生态空间,防 止过度开发和环境 污染。同时,要加 强对海洋、极地等 特殊区域的保护和 管理,维护地球生
态系统的完整性
03
加强生态文 明教育
教育是培养环保意 识和素质的重要途 径。全球各国需要 加强对生态文明的 教育,将环保知识 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提高青少年环保意 识和素质,培养他 们热爱自然、保护 环境的情感和责任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战略定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推动绿色发展,是长远之策,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想走“回头路”,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的念头、打牺牲环境的主意,那样做必然得不偿失、遗患无穷。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就是要经得起考验、稳得住心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松劲,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不开口子,牢牢守住生态红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出路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必须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小学班会生态环保主题班会 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课件(共33张PPT)

03
GREEN TRANSFORMATION
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有关学校和单位将按照分工开展分主题专项宣传活动。牵头学校和单位要 加强组织实施,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学校联动,形成宣传合力。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5月13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宣传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地方和学 校参与); 第二天(5月14日):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宣传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有关学校参与);
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领导人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GREEN TRANSFORMATION
GREEN TRANSFORMATION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GREEN TRANSFORMATION
06
各有关学校和单位、各地区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牵头学校要及时报 送活动进展及宣传材料,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将把有关活动纳 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整体宣传范畴。 活动结束后,各有关学校和单位、各地区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牵头 学校要对本年度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于6月27日 前将书面总结材料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生态环境部(气候 司)。
01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为5月13日至19日, 活动主题是“绿色转型,节能攻坚”。 全国低碳日定为5月15日,活动主题是“绿 色低碳,美丽中国”。
GREEN TRANSFORMATION
GREEN TRANSFORMATION
保护环境 宣传标语

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3.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4.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6.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7.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8.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9.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0.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1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2.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1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14.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5.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16.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水发展。
17.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8.重视生态功在千秋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19.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20.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美好人间。
21.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22.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
23.保护生态环境,同享碧水蓝天。
24.污染环境千夫指,节约能源万代福。
25.美丽地球我的家,节能减排靠大家。
26.一点一滴节约资源,一言一行保护环境。
27.地球,共有的家园;环保,共同的心愿。
28.为当代创造碧水蓝天,给子孙留下发展空间。
29.绿色世界,你我共创;清新气息,大家共享。
30.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
第二讲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基础精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 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4、舆论工作要尊重差异,推动意识形态的多元发展( ) 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链接高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022全国乙卷)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炉卫士”孟泰、“两弹元勋”邓
稼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白衣圣人”吴登云,再到新时代的“走钢
名词解释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1、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具 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2、文化产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带有消遣性、 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如:旅游业、影视业
易混易错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发展。(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来源: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⑧_伟__大__实__践_的深刻把握;对自身⑨__文__化__价___值的充 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对中华文化⑩_发__展__前__途_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⑪__发__展__道__路_充满信心、对 社会主义⑫文__化___强__国__目标充满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作者:
来源:《资源导刊》2019年第08期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
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 2018年5月18~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報告中指出
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