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7第七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汇总

合集下载

7第7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方案

7第7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方案
动态变形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
式中: 为 时刻变形影响因子的大小, 为它的权函 数,相当于对变形量 的贡献, 为回返时间间隔。
2019/8/17
19
7.1.3 变形影响因子和变形模型
7.1.3.4 三种典型的变形模型 ( 图7-2)
2019/8/17
20
7.1.3.4 典型动态变形模型
一、非周期变形 1、突变模型 (图7-2(a))
(3)对遥控、遥测和自动化要求更高。
2019/8/17
11


重力坝
坝体
拱坝
水平
变 位移
重力坝
径向 切向

坝基 拱坝


坝体、坝基垂直位移

坝体、坝基挠度
径向 切向 坝顶 坝基
精 倾斜

坝体表面接缝与裂缝





近坝区岩体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滑坡体和高边坡
垂直位移
2019/8/17


位移中误差限值
2019/8/17
24
7.1.4 变形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7.1.4.1 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7.1.4.2 特殊的大地测量方法 7.1.4.3 现代高新测量方法 7.1.4.4 裂缝和振动观测方法
2019/8/17
25
7.1.4 变形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7.1.4.1 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指用常规的大地测量仪器测量方向、角度、边长、 基线和高差等量所采用方法的总称。
±1.0mm
±2.0mm
±1.0mm
±0.3mm
±0.3mm
±0.3mm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1.变形监测的概念,目的,意义?概念: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目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次获得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同时还要解释变形的原因。

意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掌握各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学的意义:更好的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2.变形体: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

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对可能产生变形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体的统称)3.变形监测的内容及其分类分类:(1)按研究范围分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局部性的(2)按时间特性分类:运动式、动态式静态变形: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占多数; 动态变形:变形体空间位置在外力作用下,在某一时刻的变化.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和民用建筑:对于基础而言:内容是均匀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对建筑物本身而言:是倾斜和裂缝观测;对工业企业等各种设备而言:是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对高大建筑物:还应观测瞬时变形、可逆变形、扭转;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3)钢筋混泥土建筑物:外部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伸缩缝的观测内部观测(4)地表沉降:定期进行观测,掌握其沉降与回升的规律。

4.引起变形的因素?(1)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会破会地壳上部平衡,造成地面变形。

(2)人口密集的地方大量抽去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3)地下采矿引起矿体上方岩层移动。

(4)地壳中的应力长期的积累(6)与工程本身相联系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产生。

5.变形观测的特点?(1)精度要求高(2)周期性重复观测(3)综合运用各种观测方法(4)数据处理要求严密(5)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6.变形监测技术答:在全球性方面,空间大地测量是最基本且最适用的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量SLR、激光测月技术LLR以及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等技术手段。

7-第七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

7-第七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

➢典型动态变形模型
对于变形影响因子呈跳跃变化(突变)、线性变化 ((渐变)和周期变化(周变)所引起的变形体的典 型变形可用下图的(a)、(b)、(c)来分别表示。
(a)突变模型对应的动态变形模型为
y(t)
H [1
exp(
t
t0 T
)]
图中 x0、xE为始末时刻变形因子的值, y0、yE 为始末时刻的变 形量,H、T 为传递常数和时间常数, Tp为变化周期,Tv 为时 间延迟。
主要内容
➢ 什么是变形监测? ➢ 为什么要进行变形监测? ➢ 变形监测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
重点
➢ 变形监测网和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 ➢ 成果表达和解释
思考题
以典型工程为例,说明变形监测的内容 和特点?
工程变形监测有哪些方法?发展趋势如 何?
§7. 5 变形监测资料整理、成果表达和解释
二、成果表达
变形监测的成果表达主要包括用文字、表格 和图形等形式进行表达,也可采用现代科技 如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 行表达。
§7. 5 变形监测资料整理、成果表达和解释
三、成果解释
对变形的解释与变形体的性质和监测目的有关,需 要解答以下的问题:
§7.4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
二、变形监测点的数据处理 ➢其他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 频谱分析法 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法 小波分析法
§7. 5 变形监测资料整理、成果表达和解释
一、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收集资料 ✓审核资料 ✓填表和绘图 ✓编写整理成果说明
➢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作图分析 ✓统计分析 ✓对比分析 ✓建模分析
一、变形监测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变形监测的特点

第七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

第七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

• ③、根据岩土力学性质建立物理力 学模型。
• ④、工程整治的效果如何?
• ⑤、对地球物理或物理假设进行验 证。
• ⑥、对工程建筑物进行监测和检验。
• ⑦、采取建筑措施后做建筑物安全 证明。
小结
• 本章主要论述了变形监测网的建立、使 用、测量、计算等。
• 重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 难点:回归分析、卡尔曼滤波法。
变形测量的意义是,通过对变形体的动态监测, 获得精确的观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 分析,及时对基坑或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异常 变形可能造成的危害作出预报,以便采取必要 的技术措施,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变形测量的特点与技术要求
• 变形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 支护结构沉降监测;支护结构倾斜观测;邻近建筑物、道路、 地下管网设施的沉降、倾斜、裂缝监测。在建筑物主体结构 施工中,变形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的沉降、倾斜、挠度 和裂缝观测。
沉降观测应先根据建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 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沉 降观测的周期,根据沉降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
位移观测
• 基准线法
• 小角法用测回法测出∠BAP。设第一次观测角值为β 1,
后一次为β 2,根据两次角度的变化量Δ β =β 2-β 1,即
可求算出P点水平位移量,即
• 6、提交成果: • ①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 • ②监测网和监测点的布置平面图; • ③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 ④仪器的检核资料; • ⑤原始观测记录; • ⑥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 ⑦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
⑧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 ⑨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成果技术报告。
• 2、卡尔曼滤波法: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第一章引论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

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与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就其基础而言,主要观测内容是建筑物的均匀沉陷与不均匀沉陷。

对于建筑物本身来说,则主要是观测倾斜与裂缝。

对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物,还应对其动态变形(主要为振动的幅值、频率和扭转)进行观测。

对于工业企业、科学试验设施与军事设施中的各种工艺设备、导轨等,其主要观测内容是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

对于混凝土坝,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由于水压力、外界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主要观测项目主要为垂直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基础与坝体的转动)、水平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坝体的扭曲)以及伸缩缝的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外部变形观测。

此外,为了了解混凝土坝结构内部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内部观测。

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

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变形监测: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支护和衬砌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称为监控量测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向上的垂直位移叫做上升,而向下的垂直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沉降。

由于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垂直轴线偏离其设计位置时,叫做建筑物的倾斜。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平面控制网叫做平面监测网也叫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叫做高程监测网也叫垂直位移监测网为观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叫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原则针对性、完整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内容变形监测方案有哪些内容:1监测内容2监测方法和仪器3监测精度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4监测期限和频度5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6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7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

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沉降产生的原因1与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关;2与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有关;3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有关,即与建筑物基础的荷载有关;4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

第七章 工程的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ppt课件

第七章 工程的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工程和局部形变--测定工程建筑物的沉陷、水 平位移、挠度和倾斜,滑坡体的滑动,以及采矿、 采油和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沉陷。
学习交流PPT
8
1.5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实用意义: 保障工程安全。
科学意义: ✓解释变形的机理, ✓验证变形的假说, ✓检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修改设计、制定规范提供依据。
b.关闭内门,打开外门,等过渡室 温与外界温度一致后,将高程传递到 洞外。
学习交流PPT
26
•深埋双金属标:避免温度变化对标志高程的影 响。 a.组成:由膨胀系数不同的两根金属管(钢和铝) 组成,在两根管顶部装有读数设备。 b.工作时,在读数设备上,可以得出由于温度变 化引起的两根管长度变化差数Δ,由Δ值可算出 金属管本身长度的变化。
学习交流PPT
22
•目标点的选择原则: a) 能反映整个变形体的情况(每个坡段至少一 个观测点); b) 变形变化大的地方多埋; c) 工程的重点地段,地质条件差的地段; d) 其他原因专门提出; e) 有利的观测条件。
学习交流PPT
23
三、垂直位移基准点的布置
为解决基准点选择的矛盾,对于水准基准点一 般采用一级或两级水准点方式布置。 •水准基点:远处稳定的水准点,对工作基点进 行定期观测,以求得工作基点的垂直位移值。 •工作基点:离变形体较近的点,定期对各观测 点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以求得各点在某一时间段 内的相对垂直位移值。 •观测点:变形体上的点,反映了变形体的变化 情况。(葛洲坝坝面503个观测点,廊道270个 点。)
学习交流PPT
6
➢• 区域性形变--测定地壳板块内变形状态和板 块交界处地壳相对速度
GPS已成为主要的技术手段。近10年发展起 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合成孔径雷 达干涉测量(InSAR),在监测地震、火山地表移动、 冰川漂移、地面沉降、山体滑坡等方面,其试 验成果的精度可达cm或mm级,表现出了很强 的技术优势。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综述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综述

2024/9/15
变形监测
3
❖ 世间万物皆变形。
❖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 不变是相对的, 变化是绝对的。
❖ 绝对的“运动”和“变化”必然会导致物体 产生变形。
❖ 所有的变形都须有“度”(限度)。
❖ 只要变形的速度与程度不超过一定的“限 度”, 则这种变形是正常的、安全的, 否则就 是不正常的、危险的。
第三方实时监测(是指除施工单位和监理 单位的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 对施工过程中全天候的监测 )已逐步纳 入各大型重点工程, 成为其关键工序。
2024/9/15
变形监测
14
l 变形:
1 变形的定义
在自重和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 有形 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形体或 位置的改变称为变形。
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各种荷 载作用于变形体, 使其形状、大小及 位置在时间域或空间域发生变化均为
2024/9/15
变形监测
19
2 变形监测的对象
广义而论, 变形观测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工程建筑物变 形、板块运动、地壳变形、滑坡移动等自然现象, 也包 括人类活动(例如石油开采、矿山开挖、水库蓄水、地下 水过量开采、地下核爆炸等)导致的地表运动。 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 小到一个工程建 (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建(构)筑物。 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 可将变形监测的研究对象划分 为三大类。
建筑物、大坝、防护堤、矿区等。它们产生变形的原 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自然条件及变化,包括建筑物地基的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变化 影响。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 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结构型式及动荷载(如风力、震 动)等。

工程测量电子教案7

工程测量电子教案7

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测量学
7.3.3.2 偏离水ຫໍສະໝຸດ 基准线的微距离测量——准直法水平基准线通常平行于被监测物体(如大坝 、机器设备)的轴线。 偏离基准线的垂直距离或到基准线所构成的 垂直基准面的偏离值称偏距(或垂距)。 测量偏距的方法称准直(测量)法。 基准线(或基准面)可用光学法、光电法和 机械法产生。
工程测量学
三级
≤1.50
≤10.0
中国地质大学
7.2.3.2 观测周期数和一周期观测时间的确定
一、观测周期数的确定
原则:
观测周期数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度及观测的目的, 且与工程规模、监测点数量、位置以及观测一次所需时间 有关。在工程建筑物建成初期,变形速度较快,观测周期 应多一些,随着建筑物趋向稳定,可减少观测次数;但仍 应坚持观测,以便发现异常变化。 及时进行第一周期观测具有重要意义,推延初始测量 可能失去已经发生的变形,应特别重视第一周期观测的质 量,以后各周期的成果要与第一期比较。
1、实用意义:
保障工程安全。
2、科学意义:
解释变形的机理, 验证变形的假说, 检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修改设计、制定规范提供依据。
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测量学
7.1.1.3变形监测的内容
• 获取变形几何量: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偏距、倾斜、扰度、弯曲、扭转、震动 、裂缝等的测量,主要是对描述变形体自身形变和刚体位移的几何量的 监测。
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测量学
表7-2 建筑物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
变形 测量 等级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 高差 中误 差 (mm)
观测点坐 标中误 差 (mm)
特级
一级 二级
≤0.05

第七章 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三)

第七章 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三)
而缺点是外业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难于 实现连续监测及测量过程的自动化。
测量机器人
测量机器人(Measurement Robot,或称测地机器人,Georobt) 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 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 度、距离、三维坐标记忆影像等信 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它是在全 站仪的基础上集成步进马达、CCD 影像传感器构成的视频成像系统, 并配置智能化的控制及应用软件发 展而成的。
精度与距离有关,最高可 达1mm
一般精度10-5~10-6
精度可达毫米级
1mm+1ppm
平面精度10+1ppm,垂直 精度可达20+1ppm
可以测量建筑物的挠度、高层建筑物的 倾斜、基础的沉降。
可以测量建筑物的横向位移。精度较高 ,且易实现自动化,但不如常规测 量仪器灵活。
观测精度低,有时不能满足要求,各监 测点不同步,精度与建筑物的形状 、大小有关,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 。
常 用 监 特殊测量 测 手段 仪 器 比 较 摄影测量
方法
机械位移计
位移传感器 测角仪
准直测量 摄影经纬仪 数码像机
TCA测量机器人
GPS RTK方式
百分表的精度0.01mm, 千分表的精度 0.001mm
可以达到0.01毫米
精度较高,测量过程简单,容易实现连 续监测和自动化观测,能够提供局 部的观测信息。但不如常规测量仪 器灵活。
4.由于两者以上不同的特点,故静态监测与动态监测可 以相辅相成,全面监测建筑物的运营状态,以达到共同 监测建筑物安全的目的。
方法
常规大地 测量方法
仪器
全站仪、水准仪 、经纬仪、 测距仪
精度 可满足不同的精度要求。
适用性评价
灵活性大,能适用于不同结构形式的建 筑物。缺点是受地形通视和气候条 件影响,难以实现自动化监测。

第七章 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第七章 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7.1 概述
一、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概念
变形按其时间长短分为: 1.长周期变形。 2.短周期变形。 3.瞬时变形。 •变形按其类型可分为: 1.静态变形:目的是确定物体的局部位移。其监测结果只 表示建筑物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如定期沉降监测值等。 2.动态变形:动态系统变形是受外力影响而产生的。其监 测结果是表示建筑物在某瞬间的变形,如风振动引起的变形等。
三、技术设计
建 筑 物 基 础 沉 降 监 测
•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结构特点、规模大小、质量精度要求等, 研究沉降观测方案和规划观测作业、选择测量仪器设备、组成测 量队伍。 •按《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规定,一般建筑物应反应1mm的沉降 量,这就要求观测精度要高于±1mm,一般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 规定执行。对于研究性的观测,应采用一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根据规范的要求,一般应采用S1级精密水准仪。对于非重要建筑 或沉降量较大地区的沉降观测、高速公路等,也可以采用三等水 准测量技术指标实施观测。
三、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级精度要求
变 形 测 量 等 级 一等 垂直位移测量 变形点的 高程中误 差(mm) ±0.3 相邻变形 点高差中 误差(mm) ±0.1 水平位移 测量 变形点 的点位 中误差 (mm) ±1.5 适用范围
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 耸建筑物、重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等 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建筑物、 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和重要建筑场地的滑坡监 测等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建筑 物、滑坡监测等 观测精度要求较低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滑 坡监测等
6. 内部监测: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5.建筑物挠度监测:这是测定建筑物构件受力后的弯曲程度。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Eco 参数 X 是混凝土假定弹模与实际弹模之比。 E
i 0
§3 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3.1 确定性模型 (2)确定性模型各分量的计算 ②温度分量: 分析资料,确定起始时刻,以此时刻测得的各测点温度、位 移、水位等为初始值,以初始温度代入有限元计算,得位移 值。逐次把每只温度计变化10℃,求出各温度计变化10 ℃ 时位移与初始位置差值,作为温度计系数:
T (t ) bi ( x, y, z )Ti (t )
i 1
k1
Ti (Ti T0 ), T (t ) Ti T0
k1 i 1
以参数y修正:
参数 y 是实际线胀系数与假设张胀系数之比。 co
fT (t ) y bi ( x, y, z)Ti (t )
1 统计模型及处理技术
2 统计模型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3 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4 安全监测模型的数据诊断 5 变形监测的动态模型 6 灰关联分析及GM模型 7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及应用
§1 统计模型及处理技术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分析任务:对具有一定精度的观测资料,通过合理 的数学模型,寻找出建筑物变形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发展 规律;掌握变形量与各种内外因素的关系,确定出建筑 物变形是正常还是异常,防止变形朝不安全方向发展。
高层建筑物顶部位移:日照作用、大气温度、风力情况、 基础的不均匀沉陷、地下水位、渗流作用 大坝顶部位移:库水位、温度、坝基、渗流 回归分析:从数理统计理论出发,在进行了大量试验和 观测后,寻找出建筑物变形量与各种作用因素间关系的 方法。所建模型叫统计模型。
§1 统计模型及处理技术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示,称为该点的位移分量,表示为坐标的函
数:
u(x, y, z)




v(x,
y,
z)

w(x, y, z)
§7.1 弹性力学的有关知识
3. 应变 弹性体受力后,任一点p将产生形变,也
即存在微小线段 PA x,PB y,Pc z 的长 度以及它们之间直角的改变。
,

yz

v z

w y
,
zx
w u x z
§7.1 弹性力学的有关知识
几何方程的矩阵形式:


x

x (x, y, z)


y
(
x,
y,
z)

xzy((xx,,
y, z) y, z)


0
0
yz

yz
G
,
zx

zx
G
§7.1 弹性力学的有关知识
物理方程的第二形式: D
D为刚度矩阵,,即

1
x

y

xzy



y
z

zx

E(1 ) (1 )(1 2)


1
弹性力学的有关知识 有限单元法的概念 大坝变形的确定性模型 混合模型的表达式 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的应用实例 反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7.1 弹性力学的有关知识
1. 应力 弹性体受力以后,其内部将发生应力。
弹性体内某一点p的应力状态可用:
正应力 x 、 y 、 z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摘要 (I)Abtract.............................................................................................................................................. I I1 工程概况 (1)2 监测目的 (2)3 编制依据 (3)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4.2 监测点的建立 (4)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5.2沉降观测方法 (8)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6 成果提交 (10)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8 报警制度 (13)9 参考文献 (13)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1 工程概况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

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2 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土体开挖,会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弹;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围护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如果围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护桩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同时由于基坑降水,水位的下降会引起坑外土体的固结,使地面发生沉降,特别是如果支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沙等现象,结果导致地坪开裂以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工程测量学第七章

工程测量学第七章

•重点
7.1
一、变形监测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变形的原因
变形按时间长短分为变形按其类型可分为
2
实用意义:科学意义:
3
几何量观测和物理量观测
大坝外部变形监测
10 510 6
10 7
桥梁变形监测
深基坑变形监测
高层变形监测
隧道变形监测
•滑坡变形监测
4
周期观测
动态、持续
精度高
变形监测精度
二、变形模型
1
变形影响因子:
动态变形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
2
变形视为外力的函数
突变模型外力阶梯渐变模型
外力线性
周期模型
外力周期
3
变形视为时间的函数
三、变形体的几何模型和监测点布设
几何模型:
概念:
点位布设的要点:
7.2
1 2 3
1
y
y δ10=
∆5
/y y δσ=
2
1971
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
(2)观测周期数和一周期观测时间的确定
原则:
建成初期
及时进行第一周期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长周期变形日周期变形短周期变形
(3)监测费用原则:
7.3
方向、角度、边长高差
仪器:
方法
(1)短距离及其变化(裂缝)(2)准直法(光学、光电、机械)(3)铅直法(光学、光电、机械)(4)流体静力水准
(5)挠度测量和倾斜测量
(6)震动测量
(7)三维激光扫描
测位移差值测角度差值
基点基点观测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0
y
E
为始末时刻的变
形量,H

T
为传递常数和时间常数,
T
p
为变化周期,T v
为时
间延迟。
二、变形模型
➢典型动态变形模型 (b)渐变模型对应的动态变形模型为
y(t)
y0
H
x t
(t
t0
)
T
1
exp(
t
t0 T
)
t0 t t0 t 或
y(t)
y0
H
x t
(1
exp
t T
)
t
T
exp(
y(t)0 g(t)x(tT)dT
二、变形模型
➢典型动态变形模型 对于变形影响因子呈跳跃变化(突变)、线 性变化(渐变)和周期变化(周变)所引起 的变形体的典型变形可用下图的(a)、(b)、 (c)来分别表示。
(a)突变模型对应的动态变形模型为
y(t)H[1exp(t Tt0)]
图中
x0、
x
E
为始末时刻变形因子的值,
一、变形监测方案制定准则
✓ 描述或确定变形状态所需 要的测量精度
✓ 所要施测的次数 ✓ 两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 一周期所允许的观测时间
二、测量方法选择所应考虑的问题
1.测量精度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视变形观测的目的及变形值的大小 而异,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国内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 法。原则上,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建筑物的安全,精 度要求稍低,只要满足预警需要即可,在1971年的国际测量 工作者联合会(FIG)上,建议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 值的1/10~1/20; 如果目的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规律,则精度应尽可能高些,因 为精度的高低会影响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当然,在确定精度 时,还要考虑设备条件的可能,在设备条件具备,且增加工 作量不大的情况下,以尽可能高些为宜。
变形监测的分类: ➢变形体自身的变形
伸缩、错动、弯曲、扭转 ➢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整体平移、转动、升降和倾斜 ➢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沉降、位移、扰度、裂缝
➢变形监测的特点
✓周期性观测 ; ✓动态观测; ✓精度不同。
二、变形模型
➢变形影响因子 即引起变形的原因,如地壳运动、基础形变、地 下开采、地下水位变化、工程建筑物的各种荷载 作用、机械设备安装偏离设计值等;其时间特征 又表现为近似线性变化、周期变化、急剧变化以 及随机变化等多种情况
2.观测周期数和一周期内观测时间
对于长周期可以考虑用大地测量技术; 对于短周期可以考虑用摄影测量或自动化测量。
深基坑开挖时 浇筑地下室底扳后 建筑物主体施工 结构封顶后 竣工投入使用
观测周期
1~2天 出现暴雨,管涌应加密
3~4天
1~2层
3个月
3个月
直至沿体稳定
3.监测费用
① 建立监测系统的一次性花费; ② 每一个观测周期花费; ③ 维护和管理费。
式。
§7.3 变形监测方法和自动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形监测的技术手段,逐渐 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多技术、自动化的立体监测体系。
以RTS(自动全站仪、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现代测量技 术,逐步取代以经纬仪、全站仪为代表的常规测量技术, 成为主要的地面监测技术手段。
以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光纤传感器等为代表的地下观 测监测技术,已实现数字化、自动化。
二、变形模型
➢运动模型
y(t)y(t0)y(t0)(tt0)y(t0)(t 2 t0)2
在许多情况下,变形 影响因子的大小是随 机性变化且不可量测 的,或者虽可量测却 难以建立影响因子与 变形间的函数模型。 这时可采用运动变形 模型。
§7.2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本质是用测量技术获取变形体的 变形及其时间变化特性。设计的内容:测量方法的选择、 监测网布设、测量精度和观测周期的确定等。
一、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指用常规的大地测量仪器 测量方向、角度、边长和高差等量所采用方法 的总称。
常用仪器:光学经纬仪、水准仪、电磁波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水准仪✓地下观测监测技术主要指监测结构体及岩土内部 变形的技术。常用的内部位移观测仪器有位移计、 测缝计、测斜仪、沉降仪、垂线坐标仪、引张线、 多点变位计和应变计等。传统的位移计、变位计 和应变计等点式监测手段。
4 其他考虑 ① 在监测时,变形体不能触及,否则影响变形形态; ② 观测的变形体存在一定危险性,常用规测量方法; ③ 当变形体到达一定值时会对变形体本身和环境造成
巨大危害,需要持续观测,必要时报警; ④ 做荷载变形实验时,要求处理速度快,宜采用自动
或半自动化; ⑤ 有的监测会使工程停工,需慎重考虑。 ⑥ 如果是比较变形体的变化状态,宜采用摄影测量方
7第七章工程的变形监测和数据 处理
一、变形监测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变形监测的作用
1) 监视新建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施工质 量及使用与运营期间的安全 ;
2)监测建筑场地和已建建筑物的稳定性 ; 3)检查、分析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 ; 4)验证有关建筑地基、结构设计的理论
和设计参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5)研究变形规律,预报变形趋势。
以GPS(全球定位系统)、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D-InSAR)技术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为代表空间 对地观测技术,正逐步得到发展和应用。同时有线 网络通讯、无线移动通讯、卫星通讯等多种通讯网 络技术的发展,为工程变形监测信息的实时远程传 输提供可靠的通讯保障。
在监测分析方面,利用GIS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 而开发的专家系统对采集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快速 分析与处理。
t
t0 T
)
t t0 t
二、变形模型
➢典型动态变形模型
(c)周期变形变形影响因子随时间的变化x(t) 以及相应 的响应(变形)y(x)可表示为:
x(t)
xˆsin(2 t
Tp
x)
y(t)
yˆsin(2 t
Tp
y)
式中,xˆc、x 为变形的振幅和初相, yˆc、y 为变形影响因子的振幅和初相; T p 为周期。
三.对地观测监测技术
✓对地观测监测技术,是利用卫星或飞机上的测量 传感器实现对地面进行沉降或位移监测的技术。 目前主要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D-InSAR(差 分干涉雷达测量和机载激光三维扫描等技术。
三.对地观测监测技术特点
✓不需要接触被监测的变形体。
✓外业工作量小,观测时间短,可获取快速变形过 程,可同时确定变形体上任意点的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