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导学案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对教学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2. 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3. 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激发学生的观察力: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问题;3. 利用生活资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更复杂的生活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合理性和创造性;3.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基于题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所撰写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指导和建议,请随时告知。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型:欣赏.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能力。
情感激发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学关键: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或其他文学及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齐白石、董希文等画家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二、引课:(5分钟)展示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画家及其作品创作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新课:(20分钟)(一)展示绘画作品和与其相对应的真实物象的照片,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探讨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虾》齐白石1、请学生谈一谈齐白石的笔下的虾给人何样的感觉?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齐白石创作的情况3、齐白石作品的特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出水芙蓉图》佚名《五马图》徐悲鸿《向日葵》梵高《在激流中前进》杜键《泥猴》张致和(二)分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请说出这幅油画的创作背景。
2、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法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画中天安门的廊柱3、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二)欣赏作品,请学生考虑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吗?色彩的美、悲壮的美、笔法的美、材料的美(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1、再现性艺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蕴籍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七年级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学案七年级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不是机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通过画家的提炼、加工、来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进程与方式: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方式,熟悉、明白得美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评判,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熟悉同时激发学生酷爱生活、酷爱艺术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白得现实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难点:艺术技术和材质的巧妙结合。
三、教学策略本通过学生的赏析,来学习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而进行创作的。
建议在欣赏---讨论---评述中来分析作品。
教师采纳启发引导、留空白、点评、总结的方式与学生一起试探。
四、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用意前预备多媒体的预备。
实物作品。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各色小摆设。
培育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
引导时期回忆《建国大典》提问:1.作品的表现形式2.作品的表现内容3.作品的创作于试探回答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于进展时期欣赏作品王式廓的《血衣》试探:1.作品的题材内容。
现实生活中发生过如此的事吗?2.作品的表现还需要哪些条?分析:具体人物1.画家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心理的?2.他们对作品整体阻碍。
欣赏图片,对照自己找的材料。
学生具体分析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等形式找出作品的表现于生活。
进展时期3.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欣赏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观看图片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
对照作品分析画面的形象--屹立的公牛、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抱婴儿大哭的母亲-----夸张、变形和象征手法的表现对作品的阻碍。
谈感受学生读相关的背景资料。
谈对作品的感受。
资料与图片结合欣赏。
分析作品的再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对照欣赏中外作品体会画家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并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白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白板展示《血衣》王式廓《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尺寸为23厘米×40厘米。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
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欣赏分析1.作者介绍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1.4.2 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理解艺术的内涵1.4.3 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1.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1.4.5 总结: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第二章: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2.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手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践操作法:让学员亲自动手创作,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创作手法的思考2.4.2 讲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创作的价值2.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让学员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2.4.4 实践操作:学员分组进行艺术创作,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5 总结:强调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进行艺术创作第三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1 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3.2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与评价讲授法: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思考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欣赏与评价的过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思考3.4.2 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学会欣赏艺术作品3.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评价艺术作品的过程3.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3.4.5 总结:强调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第四章: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4.2 教学内容: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与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引导学员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员了解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文化背景关系的思考4.4.2 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引导学员认识到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4.4.3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让学员了解艺术的多样性4.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4.4.5 总结:强调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第六章: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6.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6.2 教学内容: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实际效果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治疗的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思考6.4.2 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6.4.3 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具体实践方法6.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6.4.5 总结:强调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七章: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7.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掌握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关系的思考7.4.2 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积极作用7.4.3 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教育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7.4.5 总结:强调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第八章: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8.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8.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家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关系的思考8.4.2 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8.4.3 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8.4.5 总结:强调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第九章: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掌握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方法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关系的思考9.4.2 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9.4.3 分析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与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实践方法,分享彼此的想法重点解析本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等多个方面。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分析,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建筑外观等。
2. 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进行创意实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绘,如校园、家庭、街道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进行创意实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评价方法:1. 学生的生活场景观察描绘作品评价。
2. 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的口头报告评价。
3. 学生的创意实践美术作品评价。
第二章:美术与情感的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如情绪画、寓意画等。
2. 学习情感表达的美术技巧,如色彩运用、构图安排等。
3.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美术创作实践,可以选择绘画、雕塑等形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评价方法:1. 学生的情感表达美术作品评价。
2. 学生展示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的评价。
3. 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评价。
第三章:美术与想象的发挥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想象力发挥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想象力发挥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如抽象画、梦幻画等。
2. 学习想象力发挥的美术技巧,如形状变化、色彩搭配等。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理解艺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加以升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掌握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方法。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提炼生活中的元素,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和创作技巧,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化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态度。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品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是否从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并加以创新。
3. 口头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其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其对作品创作思路的阐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教师讲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强调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价值。
3. 观察分析: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实物或图片,分析其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和创作灵感,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形式进行创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教师根据评价任务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创作作业,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进行创作,并提交作品。
3.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美术)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用具教材、课件课时2课时知识知识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目标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储备点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培养点情感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激发点教学重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关键生活——美术授课教师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时间一、引课:1、回忆上学期研究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提问串线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复旧知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引出新知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二、新课: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比较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考虑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启发引导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自学能力的培养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糊口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毕加索对世界宁静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所做的贡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献,引导学生树立积3、师报告《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比较P4上极向上的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
(引导学生探讨发觉其人生观、世夸张变形的手法)。
界观。
4、考虑讨论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糊口,高于糊口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念的介绍和讲解;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例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的情况?”或者“你们认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2. 理论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等方式,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来源;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1.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有趣的事物或者现象,并且尝试将其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2.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然后尝试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中寻找解决方法;3.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践项目,然后尝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其中。
4. 总结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例如:1.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2.学生可以讨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学生可以总结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艺术作品欣赏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知识、艺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学素材: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创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展示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生活中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3. 示范: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艺术表现手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尝试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学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1.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解决实际问题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2 教学内容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2.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观察和思考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生活中的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2 教学内容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3 教学活动讲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文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4.2 教学内容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3 教学活动讲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艺术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艺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5.1 教学目标了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伦理观念5.2 教学内容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道德与伦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5.3 教学活动讲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道德与伦理案例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道德与伦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生活中的信息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6.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方法6.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学习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生活中的心理学7.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7.2 教学内容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学素养的培养方法7.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心理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8.1 教学目标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8.2 教学内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素养的培养方法8.3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法律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九章: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9.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与养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9.2 教学内容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9.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对健康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生活中的环境保护10.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10.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环保素养的培养方法10.3 教学活动讲解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环保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环保素养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重点环节二:生活中的科学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能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环节三:生活中的文学学生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四:生活中的艺术学生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五: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学生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的能力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案例的讨论与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六: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学生使用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七:生活中的心理学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八: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九: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十: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学生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的能力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能力全文总结与概括:本文教案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主题,涵盖了生活中的数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与伦理、信息技术、心理学、法律知识、健康与养生以及环境保护等十个方面。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审美感知。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分析,如广告设计、服装搭配、家居装饰等。
2. 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活动:1. 展示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观察,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用画笔描绘出来。
第二章:创意无限的美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创意绘画技巧的学习,如抽象画、拼贴画等。
2.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活动:1. 介绍创意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创意绘画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与现代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对比分析,如中国山水画与现代城市画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与现代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1. 展示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美术题材,用现代美术风格进行创作。
第四章:艺术与科技的碰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科技的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与科技的应用实例,如数字绘画、3D打印艺术等。
2.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进行美术创作。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朴素理解,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思维批判性。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问题的关注和好奇心。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整理问题并进行分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提出的质量。
评估学生对问题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第二章:生活中的信息收集与整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教授学生整理信息的基本技巧,如归纳、总结、分类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确定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信息整理。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程度和问题确定的准确性。
评估学生在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能力和技巧运用。
第三章:生活中的分析问题与制定解决方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问题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授学生制定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表现。
评估学生制定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生活中的实施解决方案与评估效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施解决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实施方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授学生评估解决方案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设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理解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欣赏、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亦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和分析评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赏析,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树立学生对美术家的尊重及作品的正确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与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和分析评述的能力,并理解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难点:理解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同时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一观点是否都应用于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之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引入作品的来源)师:同学们还记得这幅作品吗?生:记得,它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对作品的欣赏,思考并探讨一下3个问题:1.分析:这是一副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什么?这些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3.它的来源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生:它是一幅以油画形式呈现的作品,描绘的是开国大典时的场景,他并不是画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开国大典时的景象的再现,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们所看到的美术作品,他们的来源都是我们的生活,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美术作品是如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板书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发展——用画笔描绘历史(课件出示王式廓的作品《血衣》)1、教师简要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师:这幅作品是王式廓先生《血衣》,王式廓先生自幼酷爱美术,先后在北平美术学院、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专攻西画。
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
七年级美术导学案
美术导学案学校: 丁家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年级:七年级设计者:顾少军学生姓名: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新授案序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间学习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的道理。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2、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的道理难点: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的道理课件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一、自学引导独立自主学1、(1)国画作品《虾》是哪位大师的作品?(2)简述《虾》这幅作品进行了怎样艺术处理?(3)它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2. 仔细观察《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讨论两者的差别。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是什么?3.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凡高的油画作品,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分别有什么样艺术魅力?合作互助学二、合作互助学1. 《开国大典》是谁的作品?2. 简要谈谈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3. 、《父亲》是____的作品。
教学反思:4.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凡高的油画作品,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分别有什么样艺术魅力?展示引导学三、展示引导学习1. (1)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
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他认为"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都不可取。
(2)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测量、建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2. 讲解: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计算、测量时的数据分析、建筑中的几何知识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预算、计算家庭的用电量、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等。
4. 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一些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个公园的布局、计算一个建筑物的体积等。
5. 总结:通过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强调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 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新的实例,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创造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1. 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2. 实际问题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数学的应用。
2. 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创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二、引导阶段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发展阶段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学案
【知识目标】
1、赏析——王式廓《血衣》
2、赏析——毕加索《格尔尼卡》
【课前预习案】
1、美术作品是如何选材和艺术加工的(ABD)。
(多选)
A、深入生活
B、主观表现
C、凭空想象
D、因材施艺
2、优秀的美术作品,要选择有表现力的情节,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氛围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
(√)
3、《血衣》的创作始于1954年,作品取材于画家王式廓解放初期在华北各地参加土地改革的斗争场面。
4、《格尔尼卡》的作者(B )
A安格尔B毕加索C达维特D达利
5、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课内探究案——知识要点】
一、用画笔描述历史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在美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现实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但美术作品不是机械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能动地反映生活、因而美术作品又高于生活,并充实丰富了生活的内涵。
《血衣》这幅素描作品,画家以生命为代价对艺术的完整性作出了不懈的追求,他深入到生活中,为《血衣》的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画了大量的农村老汉形象,可以说,他是在大量的农民肖像写生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练、酝酿了《血衣》的人物。
《血衣》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
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
诉。
二、用画笔控诉战争
1937年,德国法西斯炸毁了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激起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的极大愤慨,因而立即创作了这一享誉世界的巨幅作品。
作者运用阴冷的色彩,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法西斯暴行所制造的血型景象,刻画了无辜平民所遭受的灾难、死亡和痛苦,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
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
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三、“因材施艺”的创造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塑造。
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态、色泽和质地,也具有不同的材料加工特性和审美特征。
所谓“因材施艺”,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质材料自然属性的特质,进行巧妙的加工和制作,出现了宛如天成般的独特艺术效果。
1、《向往》(木雕现代)张德华
作者仅用原木的一端雕刻出少女的头像,头发部分则与木料的纹理顺势相连,使人感到木料的条纹就是少女飘动的长发。
2、伏虎(霍去病墓石雕西汉)
这一石雕充分利用了石料原始状态的起伏形态变化,略加雕凿而成,仅为了表现虎身的条纹,而刻出了一些很细的线条,生动地表现出伏虎那威猛机警的神态。
3、竹节毛驴(竹雕现代)胡振昆
作者使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竹管作为驴的头部、颈部和躯干,再用带节的竹枝作为驴腿,组合成行走不同的毛驴,再把它们放置在用竹板和竹枝构成的独木桥上,就成为一组生动传神的竹材造型。
4、三猴(黏土捏塑现代)张希和
作者充分利用黏土的特性,并通过熟练的技巧和简单的工具,捏塑出了这些活泼调皮、憨态可掬的猴子形象。
4、翠玉白菜(玉雕清)
这件玉雕巧妙地体现了玉雕技法的“巧色”技艺。
作者把玉料的翠色部分雕琢成菜叶,白色部分雕琢成菜帮,使得一棵青翠欲滴的白菜跃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课后提升案】
1、《格尔尼卡》的作者是(C )
A.马蒂斯B.凡·高C.毕加索D.丢勒
2、杰出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下列作品中,描写战争的是:(D)
A《亚威农少女》B《三个音乐家》 C《舞蹈者》D《格尔尼卡》
3、被称为立体主义代表的画家是:(A)
A、毕加索
B、梵高
C、塞尚
D、杜尚
4、霍去病是西汉时著名的青年军事将领,其墓前多件大型石雕。
这些石雕作品是在异常简练概括的石材上雕成动物等形象,粗犷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其中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伏虎》)
5、张德华的《向往》是一件(木雕)作品(材质),西汉的霍去病墓的石雕《伏虎》是一件(石雕)作品(材质),胡振昆的《竹节毛驴》是一件(竹雕)作品(材质),张希和的《三猴》是一件(泥塑)作品(材质),这些作品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质材料自然属性的特质,进行巧妙的加工和制作,出现了宛如天成般的独特艺术效果。
【课堂评价单】
自评本节课复
习的内容
你弄懂了
吗?
完全掌握基本掌握仍未掌握,通过学习能掌握
不懂的地方:
能相信自
己能做好
《自测题》
吗?
相信不相信害怕,但可以试一试
互评本节课你
们小组合
作得怎
样?
非常好一般不太好,相信以后会更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