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明清共53页
二轮通史中国古代史-明清
[归纳升华]
1.积极影响
明清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 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 步。
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 (3)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3.商业
(1)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 (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 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3)货币: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4.经济政策
1.宰相制与内阁制 宰相和内阁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但二 者的地位有很大差别。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 地位巩固,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为百官之首, 位高而权重。”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 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虽然也有内阁首辅大 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来自于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与 支持。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六)发展历程: 1、产生:明朝 (1)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 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3)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 (4)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5)目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 2、发展:清朝:到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 分工更细,部门和地区增多。 (七)阻碍因素: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2、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政策(重农抑商、禁海与闭关政策); 1、国家在政策上必须面向世界,博众所长,实行对外开放 ②国内市场狭小;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2018-1-26明清史
原始、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第六阶段
明清(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时间】明朝(1368--1644年);清朝前期(1644--1840年)
【概述】明清两朝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农耕经
济高度发展,还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出现很多新气象,中华 文明继续辉煌繁盛。 但明清时皇权空前强化,厉行文化专制,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而欧美主 要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华文明未能与时俱进,渐渐在世界 上落伍了。
繁荣 封闭
集大成
转型
• 集大成:统一多民族、阳明心学、《农政全书》、《本 草纲目》、《天工开物》、京剧
• 转型: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文学艺术世俗化
• :
四、明清时期的重要考点
——教材主干知识
明清君主专制 的强化 商品经济发展 海禁和 闭关锁国政策 • 明内阁(原因、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地 位性质、作用) • 清军机处(原因、特点、作用) • 表现、影响 • 含义、表现、原因、影响
• 军机处是个很特殊的“一不四无”政权机 构。它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而 直接附属于皇帝之手。它无官署(只有值 班办事的地方,称“值庐”)、无定员、 无长官、无属吏。军机处“一不四无”的 特点( ) • A.有利于加强皇权 • B.不利于提高办公效率 • C.有利于破格用人 • D.不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再问历史: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 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202202中国古代史二轮之明清
政治 文明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 边疆政策、理藩院、改土归流 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
农业:风力水车
明 清 时 期
经济 文明
手工业: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商业: 商帮、会馆 政策: 海禁
4.列举北宋的科技成就3例。
5.说明活字印刷术“活字”材质的演进,并指出相关印刷品。
6.列举五种书法字体,并分别对应一位书法家及代表作。
7.“士大夫画”的鼻祖及其创作特点。
8.京剧的别称、形成时间、剧种来源和地位。
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西递宏村
1.从建筑布局的角度分析明清故宫所体现的文化内涵。4’ 2.指出下列建筑的功能: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4’ 3.指出颐和园始建时期、政治活动区中心、生活居住区中心及全园中心。4’ 4.颐和园被称为“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列举具体建筑并说明其风格。 4’ 5.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2’日升昌票号的创立者、性质?2’ 6.西递、宏村分别有何美称4’;列举代表性木雕和石雕作品各一并指出其 所在地。4’
同(自1)己含的特义殊:条传件统相礼结制合所;产主生次出分来明的的变化封运建用等。级”秩序—。—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 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 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 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二轮通史中国古代史明清课件
RESUME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明清时期概述明朝历史清朝历史明清文化与科技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与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RESUME
01
明清时期概述
明清时期,社会阶层逐渐固化,贫富分化严重。士、农、工、商的界限愈发严格,难以跨越。
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和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发,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和清朝初年的白莲教起义。
农民起义频发
大规模的民变对明朝和清朝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初年的政权更迭。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医学等方面。
·
农业技术: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的农具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手工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在明清时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景德镇的瓷器制造技术、苏州的丝织技术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明清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教育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
·
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不朽之作。
绘画与书法:绘画与书法在明清时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沈周、文征明、王羲之等大师。
诗词:诗词在明清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袁宏道、袁枚等著名诗人。
郑和下西洋
中国古代史(明清)
中国古代史(明清14—19C上半期)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4课《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总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368-1840年)时空链接: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朝代更替:1、明:1368--1644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今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2、清:1644--1911年,努尔哈赤建金,都城先赫图阿拉(今辽宁),后迁都沈阳,皇太极改金为清,后迁都京师(今北京)•具体特征:1、政治: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A.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措施)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2)设立内阁制3)监察制度:按察制(按察使司);厂卫制4)选官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B.清朝君主专制的顶峰(措施)1)军机处的设置2)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3)监察制度:按察制(按察使司)4)选官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2、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康乾盛世”;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农业:风力水车;明代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增强,并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
2)手工业: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纺织业(花耧机;织造局;苏杭、南京成为纺织中心,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精细的缎;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制瓷业(种类丰富:青花瓷—明、彩瓷、珐琅彩;景德镇成为瓷都)。
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商业:商帮出现;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苏州(“十万烟火”)、汉口、佛山镇、景德镇。
4)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明);闭关锁国(清)5)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3、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明清历史简介ppt课件
③乾隆朝:乾隆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也形同虚设
职能: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 纸等。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 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 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息”; • (5)外国商船到广州停泊时,“酌拨营员弹压稽查”
23
六、闭关锁国政策利弊
• 闭关锁国政策利
利:一定程度上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维护 国家安全。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 统治,它推行了近200年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 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24
• 闭关锁国政策弊端
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 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 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11
二、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原因
1、为了防范自卫 2、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 心理,缺乏发展观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 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12
三、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过程
易, • 1759年颁布《防范外事规条》五条, • 1809年颁布《民夷交易章程》 • 1831年《防范夷人章程》
19
五、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
• 1、禁止私人出洋贸易,关闭和收缩对外贸易 港口。
• 2、推行牙行制度和公行制度,垄断对外贸易。 • 3、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 • 4、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西学东渐新颖性一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含义二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原因三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过程四分期1明朝2清朝五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六闭关锁国政策利弊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10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明清史公开课资料课件
中央集权强化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央通过六部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地方督抚的权力受到严格限 制。同时,中央还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加强对官员的任命和管理。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和管理。
地租剥削严重
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高额地租剥削,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
赋税徭役繁重
明清政府对农民征收名目繁多的赋税和徭役,农民不堪重负,纷纷 起义反抗。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
农民起义原因
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自然 灾害频发等因素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著名农民起义
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等是内阁制度 ,推行特务统治。
经济发展
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 业与手工业,商业繁荣,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科技
文化繁荣,出现“心学”等思 想流派,科技方面如《本草纲 目》、《天工开物》等著作问
世。
清朝入关及统一全国
清朝入关
清军入关推翻明朝政权,建立清朝,定都北 京。
清朝政治
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满汉一体政策,设立军 机处等制度。
明清史公开课资料课 件
• 明清时期背景介绍 • 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 • 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 经济繁荣与商业贸易 • 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 • 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 明清时期历史意义及影响
目录
01
明清时期背景介绍
明朝建立与发展
明朝建立
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立明 朝,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
明朝政治
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共存
ppt课件明清历史
明清时期留下的历史遗 产,如建筑、艺术品和 文化传统,对现代中国 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这些遗产不仅具 有历史价值,还为现代 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 资源。
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和 治理经验可以为现代中 国提供借鉴。例如,如 何在保持国家稳定的同 时推动政治改革和经济 社会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 衰落可以为现代中国提 供教训。例如,如何应 对全球化挑战,如何推 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以 及如何保护国家经济安 全。
CHAPTER 05
明清的对外关系
与西方国家的交往
郑和下西洋
明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与多 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 文化、贸易的交流。
西方传教士的来华
明清时期,有许多西方传教士如 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中国传播 教义,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 知识。
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朝贡体系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如朝鲜、 日本、琉球等维持着朝贡体系下的交 往,互相派遣使节,进行贸易和文化 交流。
清朝的兴起
满族的起源与崛起
满族在明朝时期逐渐崛起,通过 与蒙古结盟,在东北地区建立了 后金政权,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清朝的建立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领导下, 后金政权逐渐壮大,最终在1636 年改国号为清,标志着清朝的正
式建立。
清朝的早期扩张
清朝建立后,迅速向南扩张,通 过征服中原地区和南明政权,实
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为 现代中国提供了丰富的 文化资源。同时,我们 也应思考如何在新时代 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华 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 交流。
CHAPTER 04
明清的文化与科技
明朝的文学与艺术
小说创作
明朝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如《水浒传》、《西游记》和 《红楼梦》等经典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 1 页 共 54 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1 页共54 页中国古代史部分1、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1)北京人: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人。
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约二十万年。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用手使用工具劳动,他们已经是人了。
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
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生活很艰苦。
这就是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社会。
(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遗址: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还种植白菜等,兼有饲养、渔猎等经济活动。
②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④制作和使用陶器。
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遗址: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
②能建筑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的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④制作和使用陶器。
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
⑤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
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2、黄帝的传说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中国古代史4(明清史)
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势极于全盛,后世史家称美为“康雍乾盛世”
太祖 天命
1616-1626
→
太宗 天聪
1626-1643
→
世祖 顺治
1643-1661
↓
高宗 乾隆
1735-1795
←
世宗 雍正
1722-1735
←
圣祖 康熙
1661-1722
↓
仁宗 嘉庆
1796-1820
→
宣宗 道光
1820-1850
→
2、清政府收复台湾
施琅将军雕像(福建晋江)
第二节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
强化与完备
一、君主集权的发展
二、加强对地方的控驭
三、法制与军制:八旗、绿营;《大清律例》
四、文化专制与文字狱
一、君主集权的发展
1、尊君卑臣 4、军机处
2、秘密立储
3、奏折制度
5、内务府
6、理藩院
君主集权的发展
君主集权的发展
明初的制度建设
《大诰》与明初的法制和政风
《大明律》有相当多的 内容沿袭唐律,但对直 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 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罪, 其量刑重于唐代。后人 评价《大明律》的特点 是“轻其轻罪,重其重 罪”。 清 薛允升 撰
三、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靖难之役 明初分封诸子,各拥军队,承担镇守要害、 抵御边患等任务,同时也造成了诸王权势过 大的隐患。在诸王中,燕王朱棣长期统兵作 战,势力最强。 1398年,明太祖死,其孙即位,是为建文帝。 着手削弱诸王权力。1399年,燕王朱棣以 “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 役”。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 朱棣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
2、八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