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八讲 明代诗文

合集下载

明代诗文词曲

明代诗文词曲

二、公安派
? 明代万历年间,受 “童心”说影响而出现的一个诗 文流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 代表,故而得名。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不满拟古之风,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有变古 创新精神。作品多能直抒胸臆,流露个性,清新洒 脱,意达词畅。 对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有影响。
? 袁宏道诗: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唐顺之《文编》 :收秦汉,唐宋八大家散文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盛行天下。
?归有光被誉为“明文第一” “今之欧阳修”。
?杂记五十篇是他散文精华,最有价值和影响。代表 作《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思子亭 记》《世美堂后记》《张自新传》等。
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及贡献
总体上:重真情,质朴美。
? 2、几社:明末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王光承 等创建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 相同。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 的危亡。 陈子龙的七律《秋日杂感》十首
? 夏完淳《细林夜哭》 《别云间》 《狱中上母书》。
第四节 明代的词、散曲与民歌
? 一、 明代的词 ? 衰微,但在词学研究方面有一定成绩。
? 于谦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 《上太行》: ?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三、李东阳与“茶陵派”
? 【茶陵派】指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
? 小品《满井游记》《虎丘记》。传记 《徐文长传》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袁中郎集》:“其诗文变板
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

语文知识复习-----明代诗文

语文知识复习-----明代诗文



宋濂(1310—1381),浙江浦江人。年少家贫,从小即以 神童著称。为人好学。《送东阳马生序》。不慕富贵,以 读书为乐。 朱元璋征方国珍时,聘请他担任秘书工作。后来成为明代 开国文臣之首。官到翰林学士承旨。后来当了朱标的老师。 后来告老还乡,不问政事,专心隐居,却由于胡惟庸谋发 案发,宋濂的长孙宋慎被牵连在内,罪名不轻,被杀头, 叔父宋遂被杀,宋濂是他的祖父也得杀头。宋濂以71岁的 高龄被抓,朱元璋欲杀宋濂,后得马后营救,才免一死。
三、唐宋派



嘉靖年间,出现了与前后七子唱对台戏的唐宋派。代表人 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因为他们更自觉地 提倡唐宋古文,所以被称之“唐宋派”。 以唐顺之与归有光影响最大。唐顺之用理论,而归有光则 用自己的创作,为唐宋派壮大了声势。“唐宋八大家”, 最早提出的是明初朱右,他曾选“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为八 先生文集”。而真正有影响是茅坤的《八大家文钞》,从 此唐宋八大家就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提法而留存下来。 他们是针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认为韩、柳、 欧、苏、曾巩等人的文章同样可以是楷模。


李攀龙(1514~1570) ,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他祖父 靠赌钱成为历城(济南)的大富商。他父亲则吃喝玩乐, 不事生计。李攀龙母亲出生时梦见太阳落入怀中,认为是 吉祥之兆,取名为“攀龙”。 模拟前人,多方取法,不拘一格,主张“模拟之妙”。模 拟之作太多. 李攀龙死后,王世贞主持文坛近二十年。他的拟古之作, “锻炼精纯,气味雄厚” 。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四章)





永乐以后,三杨、茶陵派,统治诗坛一百多年。一些人士 在复古的旗帜下,重新构建文学的主情理论。但是过分地 强调模拟,因而难以自拔。 韩愈、柳宗元的复古是创新;前后七子的复古是拟古。 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从而陷入了拟古的窠臼, 理论与实践脱节。 唐宋派,介于前后七子之间,以学习唐宋古文为旨归,但 并未在文坛掀起更大的波澜。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弱点,但在客观上有 利于加强对于文学自身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显出文学逐 渐走出单一、僵化格局而谋求新路的动态。

明代诗词 明代诗词特点

明代诗词 明代诗词特点

明代诗词明代诗词特点1、清· 龚自珍· 《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清·龚自珍·《夜作》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点评:龚自珍可谓满清为数不多的诗词大家,虽无唐宋一流诗人的气度和格局,但是也有很多优秀作品。

(句意隐晦、思想曲折的弊端。

)3、明·唐寅·《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点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不虚传也,五百年后,为吾知己。

世人皆谓其风流,然此风流非彼风流。

前半生放纵不羁,孤高自傲,不可一世,奈何生不逢时。

后经宁王叛乱,性情大变,绝意仕宦。

余生潦倒病困,诗文画盈车,却换不来一碗粥,一包药,一件棉衣,落花缤纷,斯为绝唱矣。

明诗中的清流,一代奇才!4、唐寅·《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点评:伯虎兄诸多诗词中,余绝爱此首,深得我心。

当邀友二三,春酒一缸,置于花树下,对酒当歌,慷慨痛饮,只愿复醉不复醒;或于秋江白月,澄水轻舟之上,拥炉煨酒,以诗唱和。

夜静啸月长歌,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明代黄道周诗词明代黄道周诗词明代黄道周的诗词,有以下几首:1、《绝命诗》朝代:明代作者:黄道周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明朝诗词300首

明朝诗词300首

明朝诗词300首2022-07-15 19:17·冬日负暄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总的来说是相当繁荣的,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但是明代诗歌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

明代诗文并没有什么杰出的大家,但是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持不同的文学思想,立不同的文学主张,标榜门户,互相争论,使文坛十分热闹。

他们多数是经元入明的,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动乱,对社会民生及治乱兴亡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所以往往能写出一些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其中宋濂以文名,高启以诗称,刘基则诗文并著。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从时间上看,明代享国的时间分别大致与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约三百年左右;从数量上看,明代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也远在唐宋之上。

仅《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人别集就大约有近五千种,《明诗综》收录的诗人也有三千四百多人;然而从质量上看,明代的诗文作家很难找到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在诗文方面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巨匠,缺乏唐宋诗文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在中国词学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明代词学的地位比明词创作在词史上的地位要重要得多。

一方面程朱理学的盛行,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繁盛,这些不仅对词的创作构成严重的束缚,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词学的发展。

词兴于唐,盛于两宋,至明代已经衰微。

其原因,主要是由明代特定的社会环境所造成,同时也与明词作家不专工、不当行相关。

明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推行封建专制政策,以八股取士,严格箝制人们的思想。

所谓“以经术程士”、“悉屏诗赋”,正是八股取士后的一种社会风尚。

明代文士中,尽管有的并不为时俗所囿,也曾填词,但在他们当中,“求其专工称丽,千万之一耳”(钱允治《国朝诗馀序》),有成就的作家不多。

明代的诗文

明代的诗文

• 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徵,壮士瞋 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凡厥含生,情本一贯, 所以同忧相瘁,同乐相倾者也。
• 吟以呻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抽其臆,诗以言 其情,故名因象昭。合是而观,则情之体备矣。 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此乃因情立格, 持守圜环之大略也。
• 前七子皆为弘治间进士,属少年新进,以才气自 负。对国运危机的敏锐感受、对官场腐败和士风 苟且的现状的深刻不满。如李梦阳“傲睨当世” (顾璘《国宝新编·李梦阳传》),在政治上以 “气节”“震动一世”(《四库全书提要》); 康海“訾议诸先达,忌者颇众”(《明史》本 传);
• 徐祯卿诗论颇多精辟、独到之处,在追随李、何 后其诗歌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 康海、王九思主要成就在散曲、杂剧,诗多率直。 边贡、王廷相短诗清新、明快,但总体成就较逊 色。
• 4、时政题材中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
• 李梦阳的《述愤》《叫天歌》、《时命 篇》、《杂诗三十二首》、《自从行》等。 李梦阳的《秋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 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 多勇略,只今谁道郭汾阳。
• 2、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 号大复,河南信阳人 。
• 《与李空同论诗书》中说:“仆观尧、 舜、周、孔、子思、孟子之书,皆不 相沿袭,而相发明,是故德日新而道 广,此实圣圣传授之心也。后世俗儒, 专守训诂,执其一说,终身弗解,相 传之意背矣。今为诗不推类极变,开 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 功;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离旧 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 趋颠扑。虽由此即曹、刘,即阮、陆, 即李、杜,且何以益于道化也?”
• 刘基则以寓言集《郁离子》而 树立了另一种风格,一种讽世 的高远却犀利的风格。其中很 多篇幅对元末混乱的时局和世 象给予嘲讽,也不完全是针对 统治者的。最有名的《卖柑者 言》 。

第八章明代诗文

第八章明代诗文

第八章明代诗文第八章明代诗文【教学目标】了解明代诗文发展的大致情况;掌握明代重要诗文作家的主要文学观念和创作成就。

【教学重点】明代诗文的重要派别及其代表性人物;明代诗文的重要作家及其文学观点。

【教学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数量较大、内容繁多的明代诗文流派、作家,且要掌握其主要观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有一定的难度。

【学时数】3学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清线索,掌握重要文人派别的代表性观点。

【教学实践】明代的诗文创作应当说是非常繁荣的,但成就却并不突出,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太大的创新,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模仿。

模仿可以说就是明代诗文的最大特点。

从它的发展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指的是洪武至成化时期。

一方面,在政治高压下,作家的个性遭到扭曲和抑制,情感的自然表现在消亡;另一方面,为封建统治利益服务的文学范式正在形成,一度被抛弃的“文道合一”的主张又重新占了上风,以道德说教、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要内容而在艺术上平庸虚假的作品,成为文学的主流。

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诗人和散文家是高启、宋濂和台阁体诗人等。

中期,约从弘治至隆庆一段时期。

其特点是,文学逐渐摆脱官方政治的束缚,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文学独立,反对文学成为理学的附庸;认为文学是人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载道或政教的工具,同时强调真情。

复古主义成为这一时期诗文创作的主流。

前后七子、唐宋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后期,自万历以后,出现了倡导个性解放,要求摆脱礼教束缚,肯定人的自然欲望,重视表现人的真实情感的思潮,诗文受此影响,产生了一批表现自我的作品。

代表作家是公安派、竟陵派。

一、明代诗坛概况明代重复汉唐旧制,绵延近三百年,正统诗歌创作的气势与规模,自非元代可相比拟。

明代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作家作品丰富(《明诗综》所收多至三千四百余家),并且各以理论相号召,这是历史正统诗坛难以匹敌之处。

明初诗歌以高启成就最高,学习前人最见功力,并首开明代诗歌复古之风。

明代诗文

明代诗文

3、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人, 有《海叟集》,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 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 。少 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 白燕”。有些诗涉及个人身世遭遇, 较有真情实感,如《江上早秋》。
4、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 属浙江)人,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 溍等大儒。明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 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称为“开国文臣 之首”,后因其孙受胡惟庸案牵连,全 家贬谪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有《宋 学士文集》。
茶陵派主将李东阳历官馆阁四十 馀年,其创作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的 影响,但他们的复古的主张,对其后 前七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前七子(弘治正德年间) 真正动摇“台阁体”在文坛上统 治地位是——复古派“前七子”
1、概念界定:“前七子”是指活跃于弘 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 包括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 相等成员的文学群体。他们对明初文坛 “台阁之风”与“以道为文”的现象不满, 便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以复 古自命,实则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 复古手段而欲达变革之目的,此乃其文学 复古的实质所在。
3、创作实践:诗句、结构、写法、思路 方面的模仿。 李梦阳“有弟有弟青云姿”“有姊有姊 天一方”“丈夫生不得意居人下”,杜 甫“有弟有弟在远方”“有妹有妹在钟 离”“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何景明“渭水天边树,黄河日暮 流”“闻君在罗网,古道正南行”“冠 盖满京华,斯人独可哀”杜甫“渭北春 天树,江东日暮云”“君今在罗网,何 以有羽翼”“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明代诗文
一、明代前期诗文
概述
明初:诗歌以“吴中四杰”、袁凯
等为代表。散文则宋濂、刘基最有 影响。 永乐至成化间:以三杨为代表的 “台阁体”盛行。 成化、弘治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 陵派为代表。

明代诗文简介

明代诗文简介

明代诗文简介明代的诗文,流派很多,但是没有出现和唐宋匹敌的大家。

词也不能喝元代清代相比,更不用说宋代了。

简单来说,就是比较菜。

虽然在创作上比较菜,但是在理论和批评上,明代诗文的成就还是挺高的——可以说是“批评主导型文学”(笑)。

其大多以结社组团的形式进行诗文活动,以诗论思想为引子和核心,以编选集传授来扩大受众发展支持者,这使得他们在诗论方面成就不俗。

|明初诗文刘基、宋濂、高启,还有吴中四杰以及闽中十才子,在明初成就很高,因为他们大都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变动,内容比较充实,风格也很多样。

但以上大部分人在朱元璋的发起的一次次政治斗争中被杀,于是文坛沉寂。

刘基,刘伯温,一般认为死于胡惟庸之手。

其作品多写于元代,其散文富有形象性,有讽刺意义,有散文体寓言集《郁离子》,共收录一百九十五篇寓言。

代表作有《卖柑者言》,通过卖柑者和作者的对话揭露元代官僚欺世盗名的丑行,《郁离子》中著名的朝三暮四故事。

他的诗歌注意教化作用,有相当数量的讽喻诗,还有感慨怀才不遇的诗歌,其中以乐府古体诗为优。

风格类似于杜甫韩愈,沉着肃穆,比如《梁甫吟》宋濂,和王袆(hui1)一起被任命为《元史》修撰总官。

其是一个理学家,主张古文和道学合而为一。

他擅长散文,文章颇有波澜变化,尤其是传记散文最为出色,比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等。

其中《秦士录》写一个怀才不遇的奇人秦人邓弼,笔墨恣纵,人物小写有声有色。

其传记注重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能给人以较强的感染力。

他还有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的学习经历来鼓励后辈,文章恳切委婉。

高启,也被征召编修元史,修完以后要给他升官主管户部,但坚辞不就。

后来因为文字狱而死被腰斩。

其力图摆脱理学对诗歌的束缚,主张向古代诗人学习,强调诗歌的格调和诗人的才情。

其歌行体和七言律诗最能表现其艺术特色,比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明代诗文

明代诗文
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 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 致,但不满其轻率、浅露,主张 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 厚的创作境界。风格幽深孤峭, 激进活跃精神衰落。
八、复社和几社 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
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文学上 反对公安、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 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 现实斗争服务。代表作张溥《五人墓 碑记》。
指体制短小、轻盈灵巧、真情流露的 “小文小说”。尺牍、游记、传记、日 记、序跋、铭赞都可包括在内。 最著名作家是张岱,代表作《湖心亭看 雪》《柳敬亭说书》《西湖七月半》等。
四、后七子 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 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 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 有誉。(谢榛被开除,梁有誉早死)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 南人。代表作《寄元美》。 王世贞,字元美,号弇州山人,江 苏太仓人。代表作《登太白楼》
五、归有光和唐宋派
1、唐宋派:嘉靖间以王慎中、唐顺 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 古流派。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 法不满,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 直抒胸臆,对晚明“公安派”等有启迪 和影响。
几社: 明末以陈子龙、夏允彝为首的
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 复社同。陈子龙以诗著名,代表作《 秋日杂感》; 夏完淳,夏允彝之子,少年民族英雄 和早熟作家。 14 岁抗清,死仅 17 岁。 诗歌《细林夜哭》哀悼老师陈子龙, 散文《狱中上母书》,均堪称千古不 朽杰作
1、宋濂
元翰林院编修。明初得朱元璋赏识, 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刘基称他“当今文章 第一”。有《宋学士文集》。 传记文《秦士录》《王冕传》《记李 歌》等很有名。《送东阳马生序》为传世 名作。

明代诗文课件

明代诗文课件



竟陵派看到公安派的流弊在于俚俗、浅 露、轻率,便提出以一种“深幽孤峭” 的风格来纠正。 他们的诗偏重心理感觉,境界小,主观 性强,喜欢写寂寞荒寒乃至阴森的景象, 语言又生涩拗折,常破坏常规的语法、 音节,使用奇怪的字面 。
观裂帛湖


荇藻蕴水天,湖以潭为质。 龙雨眠一湫,畏人多自匿。 百怪靡不为,喁喁如鱼湿。 波眼各自吹,肯同众流急? 注目不暂舍,神肤凝为一。 森哉发元化,吾见真宰滴。 --谭元春
于谦


于谦是一位可与包拯、海瑞同垂青 史的清官。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英雄。
茶陵诗派

崛起于成化至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首。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 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宗法杜甫。
“前七子”


兴起于弘治年间。 “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 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 王廷相、徐祯卿的文学群体。

从创作观来说,公安派认为诗文创 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公安派文学理论的核心- - “性灵 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具体到 文学创作中就是强调作品要表现作者 真实的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反对创作 时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和各种形式的 模拟。 只要做到这一点,即使作品有不足之 处,也是值得赞赏的,因为“情至之 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

在李贽“童心说”的基础上,袁宏 道又倡为“性灵说”。
公安派



兴起于明代后期 代表人物是袁宗道、宏道、中道三 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 人,故称公安派。 其中袁宏道名气最大,是这一派的 领袖。


公安派反拨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 要求文随时变,反对盲目尊古。 袁宏道明确提出:“世道既变,文 亦因之”。

明代诗文

明代诗文
第三章 明代诗文
一、概

(一)研究概括
明诗不被重视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鲁迅曾经说:“好诗被唐人做尽”。 闻一多说:“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上也就完了。 ”
(二)基本特点 作家和文集增多 文人社团活跃,文学流派林立,更替频繁
复古风气浓厚
民歌成就突出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 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 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 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 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做田。
“以凄声寒魄为致”,“以噍( jiào)音促节 为能” ——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谭元春《观裂帛湖》 荇藻蕴水天,湖以潭为质。龙雨眠一湫, 畏人多自匿。百怪靡不为,喁喁如鱼湿。波眼 各自吹,肯同众流急?注目不暂舍,神肤凝为 一。森哉发元化,吾见真宰滴。
三、晚明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起源与界定 “小品”一词,始见于晋代,本指佛经的节本,详本 为“大品”。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
“童心说”对理解文学创作主体具有一定的 启发意义。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 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 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 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 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明代诗文PPT课件

明代诗文PPT课件
频繁
▪ 复古风气浓厚 ▪ 民歌成就突出
▪ 总的成就不值唐宋,但有几点是远超过前代的。三多现 象 其一,作家作品数量。作品的数量却浩如烟海,仅
录于《明诗综》中的诗人三千四百家,著录于《千倾堂 书目》的明人别集四千九百多种。数目之巨,超过了以 往的任何朝代。但众乏大家,成就不是很高。
其二,流派林立 明代诗文流派是非常之多,划分的方式也很多。有 兴趣型、地域型、政治型。其中以主张型影响最大。 其三,主张众多。 明代诗人处于文学突变时期,虽无大家,但想法很
的诗人。明初应召赴南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 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侍郎、坚辞,仍归田里。朱元 璋以为他肯不合作,洪武七年,借苏州知府魏观改修 府治案,将其牵连斩决,年仅39岁。

高启的大部分文学活动是在思想控制较为
宽松的元末,许多诗作体现了元末的文学精神,
反映出当时的士大夫欣赏雄健昂扬、俊逸儒雅之
美的审美趣味。如他作于至正十八年的七言歌行
《青丘子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志趣,而
且描写了自己从事诗歌创作时的精神状态。
《梅花》九首其一
▪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 《青丘子歌》
▪ 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 蹑屣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 田间曳杖复带索,旁人不识笑且轻。 ▪ 谓是鲁迂儒,楚狂生。 ▪ 青丘子,闻之不介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多。事实证明,文学论争太少了过于寂寞,太多了容易 混乱,还是中庸的好。

第八章明代诗文

第八章明代诗文
第八章 明代诗文
一、 (1)个人体验 (2)怀古《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3)反映现实 《江上见逃民家》 《宫女 图》
(2)宋濂 以文见长,强调文以明道,辅政翼教。以 传记和记叙散文成就最高。 传记:《秦世录》《王冕传》《记李歌》 叙事写景文:《环翠亭记》 应制文:《阅江楼记》
七、晚明小品文
1、独抒性灵 表现自我 2、适意、乐生的审美情趣 3、日常化、生活化的描写 山水花草或平常细琐的生活。如袁宏道 《西湖二》,张岱《西湖七月半》。
八、明末诗文 总体上是复古与求真相结合。复兴 传统文化精神,实际上是儒家的社会责 任感,表现了现实忧患意识和国破家亡 沉痛的思想感情。 如陈子龙诗歌《秋日杂感》,夏完 淳诗《别云间》散文《狱中上母书》
3、革新文风的意义 从理论上清算了拟古文风,破除了 “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摆脱了诗文 创作以复古求革新的思维模式 4、诗文理论、创作的意义 强调文学的个性化、真实性、通俗 性。
5、时代特色 反映了晚明时期士人人生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生活趣味的转变,表现了求 新、求变、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 精神。
五、公安派
1、公安派 明代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为代表的文学派别,文学主张强调“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 作者认为“真人”、 “醉者”、 “稚子” 、 “山林之人”、“闾阎妇人”是有性灵的人。 反之,年长者尤其是官场中人是失去了性灵 的人。
2、“性灵说”文学主张的内涵 (1)抒写个性、表现情感 (2)以“真”为美的文学审美观 “真声”、“真诗”“新奇”之 文。 (3)浅易率直的表达 反对模拟、剿袭,文学发展观。
2、文学主张内涵 主要标举欧阳修(叙事文)、曾巩 (说理文)之文,以自然平淡风格为尚。 关注现实人生,强调文以明道。同 时又主张心性的显露和文风的率意。

明代诗文

明代诗文

(二)后七子
到嘉靖(1522—1566)初,前七子逐渐偃祺息鼓, 约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进士出身的李攀龙、王 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举李梦阳、何景明诗 歌的文学复古旗帜。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誉、宗 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 后又增加谢榛、吴国伦,称“后七子”。其中王世 贞影响最大。李、王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 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明史· 李攀龙传》)。


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体现着 古代散文向现代方向的转变。 特点:

1、内容题材上趋于生活化、个人化,在风格 上出言灵巧,情趣盎然,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 生活情调和人生趣味。 2、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作家的性情跃 然纸上。

3、晚明小品文
张岱(1597——1676)
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 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 者。一生未曾入仕,明亡入山 著书。有《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嫏嬛文集》等。
五、明末文坛

继晚明江南士大夫政治团体东林党后, 明末江南地区一些文人组织相继崛起。崇 祯初年,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 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复社。与此同时, 松江人陈子龙和同邑夏允彝(其子为少年 英雄诗人夏完淳)、徐孚远等创建几社, 与复社彼此呼应。
(四)唐宋派
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等作家,反对前七子“文必秦汉”的文 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为唐宋派。一 方面,他们提倡唐宋古文的载道传统,注 重文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主张直抒 胸臆,信手写出。
归有光(1507—1571)
其文善用简洁疏淡的笔墨, 描写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 琐事,言近旨远,充满感情。 《项脊志》、《寒花葬志》 等作极负盛名。黄宗羲推宗 其为明文第一人。

二、明代诗文

二、明代诗文

陈田《明诗纪事》收录洪武、永乐两朝四百零一位作者, 北方人仅五六人。
一、明初诗文创作的地域化
国初,吴诗派昉高季迪(启),越诗派昉刘伯温(基), 闽诗派昉林子羽(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贲仲衍,江右诗派 昉于刘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踞一方,先驱当代。
——胡应麟《诗薮》
二、越派作家(一)宋濂(1310-1381)
四、唐宋派(一)
缘起
•前七子在复古运动暴露出日趋严重的模拟倾向,加之主张不 多,创作实践不够成功。 •唐宋派以系统的理论和出色的创作与复古派相抗衡。
形成和发展
王慎中提倡学习唐宋散文——唐顺之形成具体深入的论文主 张——茅坤转向学唐宋,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 以出色的创作加入。
影响
纠正复古派偏颇 影响清代桐城派和民初叙事性的白话文。
四、闽派作家
闽中十子(林鸿、高棅、陈亮、王恭、王俑、唐泰、王褒、郑定、周玄、 黄玄)出现后,形成了诗派。这是一个集团意识比较强烈 的创作团体,对相同风格的诗作有强烈的认同感。闽派诗 人的创作成就和理论上的向往颇不相称。
闽派对明代诗歌创作有全局影响,体现在提倡盛唐上。从 政治上说它反映了明代统治者和明代文人士大夫对明王朝 的看法与评价。从文学创作角度说,诗人想利用诗歌黄金 时代的创作经验为日趋没落的正统文学形式注射强心剂。
六、江西派与台阁体(一)江右诗派
在明初诗歌五派中,处境 较好的是江西派。代表作 者:刘崧、刘绍、陈谟、 刘柄、梁兰等。
刘崧在元末,其诗丽而不卑, 颇有感时伤事之作。入明后有 若干歌功颂德之作。
不同于宋代江西派,标 榜唐音,师法虞集、范 梈。
江西派自然平易的诗风和纡 缓平整的文风宜于奉敕歌颂、 歌咏升平,遂从中产生了杨 士奇为代表的台阁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 公卿可俯拾,岂数尚书郎。 《赠薛相士》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三、宋濂、刘基 •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 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 义乌)人。宋濂元末受学浙东金华学派吴莱、 黄溍等,为文强调经世致用,顺帝时召为翰林 院编修,辞不赴。后从朱元璋,被称为“开国 文臣之首”。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 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代表作品有散 文《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人物传 记《秦士录》、《王冕传》等;文论《文原》、 《答章秀才论诗书》等。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 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而托于柑以讽耶?
四、高棅《唐诗品汇》 高棅,字彦恢,后改廷礼,号漫士,长乐(今 福建)人。永乐初征为翰林待诏,后升为典籍, 与林鸿、王偁等并称“闽中十子”。 《唐诗品汇》是唐代诗歌选集。初编九十卷, 后又补十卷。全书按五七言古、绝句、律诗及五 言排律等诗体分类,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 四期,每一诗体又分为九品,以初唐为正始,盛 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 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以盛唐为 典范,辨析诗体流变的思想,对明清诗歌创作及 诗学理论影响深远。《明史· 高棅传》:“其所选 《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 宗之。”
一、高启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 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 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元史》成,拟任户部右侍郎, 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洪武七年,魏观府 衙修建于张士诚宫殿遗址上,《郡治上梁文》为 高启作,中有“龙蟠虎踞”之句,触朱元璋,腰 斩,年三十九。
“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开国文臣之首。”
“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 ——《白云稿序》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 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 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 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今 日 不 得 志 , 明 日 非 少 年 。
忽 逢 悲 歌 士 , 论 心 涕 潸 然 。
我 车 大 且 迟 , 日 暮 牛 岭 穿 。
谁 云 帝 阙 远 , 有 路 不 在 天 。
结 发 好 远 游 , 出 门 览 山 川 。
《 杂 诗 》
五 言 古 诗缠 头 钱 。 如 今 远 客 江 海 边 ,
举 杯 邀 我 赋 长 篇 , 赠 之 醉 写 蜀 锦 笺 。
好 手 正 可 羞 重 莲 , 座 间 豪 客 皆 词 仙 。
曲 翔 紫 凰 抱 半 偏 , 枫 香 一 调 妙 入 玄 。
低 鬟 出 拜 绛 烛 前 , 文 丝 香 条 搭 左 肩 。
其诗快若迅鹘乘飙,良骥蹑景,丽若太阳朝霞, 秋水芙蓉。
——王世贞《明诗评》
青丘诗,众长咸备,学无常师。才气豪健而不剑 拔弩张,辞采秀逸而不字雕句绘。俊亮之节,醇 雅之音,施于山林、江湖、台阁、边塞,无所不 宜。有明一代学古而化,不泥其迹者,惟此一人。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
“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 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 ——《独庵集序》
五、台阁体: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 杨溥(号称“三杨”)为首的馆阁文臣,以诗文 相唱和,“鸣天下之盛”,这些作品多粉饰太平、 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内容大多比较 贫乏,称 “台阁体”。
祝允明《野记》: “魏守(观)欲复府治,……,高太史启,以作 《新府上梁文》与王彝皆与其难。高被截为八段 云。”
吴晗《朱元璋传》:
“翰林院编修高启作《题宫女图》诗:‘小犬隔 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元璋以为是讽刺 他的,记在心里。高启退休后住在苏州,魏观案 发,元璋知道《上梁文》又是高启的手笔,旧恨 新罪一并算,把高启腰斩。”
《 孤 鹤 篇 》
五 言 古 诗
此 身 如 在 浔 阳 船 。
暂 当 欢 娱 反 忧 煎 。 向 隅 无 言 涕 泪 涟 ,
顾 影 憔 悴 非 昔 妍 。 长 河 欲 曙 落 远 川 ,
生 死 流 落 俱 堪 怜 。 今 宵 听 此 真 偶 然 ,
欲 闻 丝 音 久 无 缘 。 故 人 已 散 陵 谷 迁 ,
“(高启)言选则入于汉魏,言律则入于唐。” ——周传《谢晋兰亭集序》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 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 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 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 ——《四库全书大全集提要》
除了中年横遭摧折之外,足迹囿于东南一隅,视 野不广,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使他不能饱览名山 大川、穷荒绝域,像司马迁所说的使文章有奇气。 这在历来著名诗人之中,像高启这样株守故园的 可说是绝无仅有,这就使他难以成为像杜甫那样 的伟大诗人。 ——沈北宗《高青丘集前言》
圆荫 吭之 发长 高林 唳下 ,, 华濯 月之 中清 宵涧 开隈 。。
相翩 呼翩 与浮 之丘 归伯 ,, 谓朝 是从 仙东 骥海 才来 。。
岂渚 不田 怀有 苦遗 饥粟 ,, 惧欲 彼下 罗群 网鸿 灾猜 。。
矫脩 首翮 望既 灵摧 嶠残 ,, 云一 路飞 何四 辽徘 哉徊 !。
中凉 有风 失吹 侣广 鹤泽 ,, 孤日 鸣暮 迥多 且浮 哀埃 。。
《 夜 饮 丁 二 侃 宅 听 琵 琶 》
七 言 古 诗
几多旅故《 度愁食园客 欲未自生中 归必惭计述 归关空日怀 未花旧蹉》 得事橐跎 **** 空长朝不 弹醉衫觉 长原谁青 铗非为春 和困换客 高酒新里 歌魔罗过 。。?。
犹悠两柴《 记悠岸门漫 京往晚药成 华事风圃二 为空黄小首 客书鸟江》 日卷树边 **** 几碌一蚤 回碌陂得 听浮春闲 雨生水居 忆只白是 归钓鸥偶 田船天然 。。。。
高启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 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其诗歌中,反映百姓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 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 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 词集《扣舷集》。
国初称高杨张徐。高季迪才力声调,过三人 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但未 见其止耳。 ——李东阳《麓堂诗话》
花魂日绿《七 寂消总树清言 寂独无谁明绝 春立人家有句 。长。烟感 洲 火》 苑 新 * * 惨 秋 惨 千 莺 斜
老自《五 僧著游言 留林山绝 客间》句 久屐 ** 西来 岭听 日石 将上 沉琴 。。
高启诗歌的内容:
A、隐居中的自适
幽居无洒扫,风景自翛然。 红湿花间雨,青分柳外烟。 山窗扪虱坐,石榻枕书眠。 自得闲中趣,栽花叠锦川。
—— 宋濂《王冕传》
•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 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统元年(1333) 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副提举,后 辞官归隐。至正二十年(1360)受邀为朱元璋 谋士。明初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封 诚意伯,又称刘诚意。著作集《诚意伯文集》 二十卷、寓言笔记《郁离子》。
蹑蹻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羞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 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青丘子歌》
B、建功立业之壮志 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 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
忽 然 繁 急 何 轰 阗 , 风 沙 满 把 撒 四 筵 。
涩 如 清 涧 溜 冻 泉 , 细 若 碧 树 吟 秋 蝉 。
转 关 未 奏 濩 索 先 , 劳 嘈 咽 切 断 复 连 。
坐 呼 伶 儿 拨 四 弦 , 龙 头 高 撚 玉 轸 圆 。
江 月 未 出 明 星 悬 , 主 人 饮 客 夜 不 眠 。
明代文学第八讲
明代诗文
明代诗文的发展:
• 前期(洪武至成化):高启、“吴中四杰”;宋濂、刘 基;台阁体;李东阳、茶陵派。 • 中期(弘治至万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 祝允明、唐寅等“吴中四才子”;归有光、唐顺之等 “唐宋派”;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 • 后期(万历至崇祯):李贽“童心说”;袁宏道“公安 派”;钟惺、谭元春“竟陵派”;张溥、陈子龙“复 社”;张岱、晚明小品文。
C、失恃的惊悸 隔葉棲身穩,移柯忽意驚。 ——《新蟬》 流藻舞波寒,驚虯翔壑冷。 ——《月林清影》
竹動鳥驚夢,草涼蟲語悲。 ——《次韻內弟周思敬秋夜同飲白蓮寺池上》
客夢方暫適,竹間風雨驚。 ——《雨中客僧舍》 玉鉤正蕩月,羅袖忽驚風。 ——《宴顧使君東亭隔簾觀竹下舞妓》
• 二、吴中四杰: • 明初诗人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中 人,诗多怀旧、题咏之作,称“吴中四杰”, 高启成就最高。四人明初均遭逢不幸,死于 非命。 • 杨基,字孟载,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 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 所。 • 张羽,字来仪,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 放岭南,投龙江而死。 • 徐贲,字幼文,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 周”处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