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章节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特征
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 贷行为。
第一、暂时性; 第二、偿还性; 第三、收益性; 第四、风险性。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二、信用风险的防范
1、信用风险的涵义
因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信用过 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一、发行国债只是资金使用权的暂 时转移,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第二、有利于使用社会闲散资金。
2009年,中国赤字预算创纪录的达到 9500亿元。2009年全年国债到期量近8000 亿元,若按财政赤字占GDP规模2%-—3% 的比重考虑,预计全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在 1.4万亿元。
发行地方债券的困境:
逆向选择—— 金融交易发生前因信息不 对称产生的风险。贷款人根据有限的信息, 把贷款发放给那些借款特别积极但信用风险 很高的借款人。
道德风险—— 金融交易发生后因信息 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在金融交易后,借款人 不按申请时的承诺使用资金而从事高风险的 投资活动。
讨论:保险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技术、设备
项目
部分产品
(补偿贸易)
2、国际银行信用
指进出口双方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 信用。
(1)出口信贷
指出口国银行提供的信用。
卖方信贷:出口国银行 出口商
买方信贷:出口国银行 进口商
福费廷: 出口商将进口商承兑的
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
售予出口国银行。
(2)进口信贷 进口国银行为进口商提供的信用。 (3)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向
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1..
期货与期权的区别
权利与义务方面:期货合约的双方都被赋于相应 的权利和义务,期货的空方甚至还拥有在交割月选 择在哪一天交割的权利;而期权的卖方则没有任何 权利,特别是美式期权买方可以在约定期限内的任 何时间执行期权。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 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
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
四、消费信用
消 费 信 用 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 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形式
;期货双方则不知对方是谁 结算方式不同
3、期权合约
期权合约:指交易双方签定协议,约定在规定的 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 某种证券的权利的合约。
期权价格或期权费:是合约的购买者为了取得期 权必须向期权的出卖者支付一定金额。
分类: ➢ 根据选择买或卖的权利不同 : 看涨期权或看跌期
分类 ➢ 按交易方式不同: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 按基金组织形式不同:契约性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 按证券投资对象不同:成长性基金、收入成长性
基金和收入型基金。
(三)衍生金融工具
1、远期合约 合约双方预定未来某一日期按预定的价格买卖约
定数量某种资产的协议。 一般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主要有货币远期
(二)长期信用工具
长期信用工具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信用工具。 主要包括债券、股票和基金等。
1、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获 取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特点:无期性;参与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 性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3、分类 (1)按接受贷款的对象 :买方信贷和卖 方信贷 (2)按贷款用途:住宅信用、耐用消费品 信用 4、作用 积极:超前享受;刺激生产 消极:信用膨胀、物价上涨、债务负担
小案例: “现贷派”——无担保无抵押个人
贷款产品
六、国际信用
口
信
贷
国
出
际 债 券
其他
国际贷款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二)分类
种类划分
发行者性质
可接受程度
偿还期长短
直接
间接
无限
有限
短期
长期
不定期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一)债券(Bond) 表明债券债务关系, 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 收回本金权利的债权资本证券。 (二)股票(Stock) 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1、投资者身份不同 案例:谁是真正的主人? 2、偿还方式不同 3、收益的性质不同
二、信用的本质与特征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 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四个基本特征: (1)暂时性 (2)偿还性 (3)收益性 (4)风险性
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1.商品交换的发展。 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 (二)高利贷信用 1、产生的历史条件 : (1)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2)货币已经出现 (3)商业已经从其他部门中分离出来 2、特点: (1)极高的利率
二、信用的作用 1.信用可增加消费促进就业 2.信用可促进资本的形成。 3.信用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2)非生产性 (3)资本来源主要是自由资本 (4)贷款范围和数量极为有限 (三)资本主义信用 特点:(1)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2)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产业资本 :G——W……P……W’——G’ 商业资本 :G——W——G’ 借贷资本 :G——G’ (表面) G—G—W……P……W’—G’ —G’’(实质)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转让形式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 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 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 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 流:谴责贷者;救助借 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 反对借贷。
威尼斯商人剧照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 我国的民间借贷
1.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 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蔑视、谴 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金融学
(1)1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高利贷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1.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 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
债券;抵押债券;股票;
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
❖ 国库券又称T债券,是零息债券,最长期限为一年。 ❖ 往往列出买进收益率和卖出收益率,进行比较。 ❖ 国库券日交易量远远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日交
易量,可以高出10倍以上。 ❖ 国库券的利率由竞争性投标来决定,且可以同时接
受不同利率报价的投标。
货币市场工具:联邦基金
❖ 公司依靠其融资可以降低融资代价。 ❖ 从最初的无担保发展到现在的由信用卡和短期
贸易应收款作抵押。如有特种媒介机构,发行 的资产担保商业票据。 ❖ 现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库券的第二大货币市场工 具。但二级市场很小。往往贴现出售。
货币市场工具:银行承兑汇票
❖ 主要用于国际贸易,是对商业银行开出的,以出口 商为受益人的,基于进口商在到期日前在该银行存 入的资金的汇票。
{信用管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管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信用是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是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信用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各种信用形式,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同时,于信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工具,壹方面人们能够用其来证明信用关系的存于;另壹方面人们能够通过信用工具的流通转让,来实现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及资金的融通。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现代经济中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第壹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壹、信用的概念1、信用是经济上的借贷行为,体现着信用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3、信用以偿仍付息为基本特征二、信用的产生1、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于的前提条件信用是于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于的前提条件。
2、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3、信用和货币的关系(1)、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于更大的范围内流通。
(2)、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而产生的壹种货币形式。
三、信用的发展1、高利贷信用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的运动历史上最初的、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壹种通过发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公社瓦解时期,那时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原始公社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
贫穷家族为了生产、生活和其他需要,而不得不向富裕家族求贷,于那种剩余产品有限,即能够贷出去的资财极少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和货币,这就是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高利贷信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信用的贷者主要是大商人、奴隶主、大地主、大寺院的僧侣等;高利贷的借者主要是小生产者、贫苦农民。
高利贷作为壹种信用形式,也具有信用的壹般特征:即以偿仍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信用与信用工具
商业信用可转化为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的特点 主要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信用规模与经济周期基本一致 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四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01
商业信用局限性
02
信用规模受企业现有资金量的限制
03
信用的范围和期限被严格限制
民间借贷的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狭义
无定型组织形式但严格遵循借贷准则经济行为
广义一所有非环绕国有金融机构的借贷形式
民间自发产生的借贷组织形式
当前的“民间借贷”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问题的关键是看其利率水平是否超出现代信用关系中的利率水平,但对于多高的利率可归为高利贷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道德范畴:诚实守信,遵守诺言。
信用是在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基础上产生的,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01
一般至少涉及如下两方关系人:
02
债权人 ( 授信人 / 投资人)
03
债务人 ( 受信人 / 筹资人) 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的
04
信用的产生与产权制度有很密切的联系,从逻辑上讲,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信用)存在的前提条件。 现代社会,信用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许多人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Monetary Income,PDMI)是指在个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总和,即个人货币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银行信用特点 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它的使用在时间和放款方向上不受任何限制。 银行的信用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银行自有资本的限制。 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银行信用的作用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五)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2、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 用。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 的作用。
(六)我国的银行信用
•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 用。
• 改革开放后,单一银行信用逐渐转化为多 种信用形式。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 偏离其基本价值
五、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我国目前信用关系的基本情况
信用关系发展迅速,信用规模快速扩大。 各种形式基本齐备,信用关系的覆盖面已经很广。 信用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的比重过大。 信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社会信用的基础薄弱。
2、从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来分析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
国际收支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信用关 系。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
条件。
三、信用的职能
4、信用标的 即信用关系的对象。
5、信用载体 即信用工具。
12
2019/9/10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 Nhomakorabea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 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 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 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 币占有的不均衡。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信用、信用形式及其信用工 具。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形式
(一)金融租赁(Finance Lease) 指出租人按承租人的要求购买货物再出租给承租人的租赁形式 金融租赁的特点: 1. 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 2.承租人指定租赁设备 3.完全付清性 基本租期内的设备只租给一个特定用户 租金总额=设备货价+利息+租赁手续费-期满残值 4.不可撤销性 5.期满时承租人拥有多种选择权:留购、续租、退租
3.股利的支付与股票回购也导致股份关系的信用特征 股份公司对股东的偿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公司通过历年分派股利予以偿还 第二,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偿还
第三,股东可以将持有的股票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获得偿还。
2-14
六、租赁信用 租赁信用是指租赁公司或其他出租者将出租物的使用权出租给 承租人,在租期内收取租金,到期收回出租物的信用形式
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信用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 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从此,货币的运动和信用关系连结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范 畴——金融。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经 济和金融业的发展,植根于社会信用的土壤之中。
“金融就是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创造财富”【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
2-10
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Consumptive Credit)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 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授信对象是个人和家庭 授信目的是满足个人和家庭购买消费资料的资金需求
(购买力的提前实现)
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1.工商企业以赊销商品或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提 供商品或劳务; 2.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贷款的形式向消费者 提供货币资金,支持其购买消费性商品。
第二章 金融学 信用与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包括以下两种:
1. 商业本票(期票)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起,承诺一定时 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2.商业汇票
商业票据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
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
据。
商业汇票分为两种:
(1) 商业承兑汇票(付款人为承兑人)
(2) 银行承兑汇票(开户行为承兑人)
(二)银行信用的发展
银行信用的优点:
1. 规模巨大
2. 投放方向不受限制
3. 期限长短均可
虽然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但商业信用依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原因: 商业信用能直接服务于产业资本的周转,服 务于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
从银行信用本身来看, 也有大量的业务(如 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放款等)仍然是以商业 信用为基础。
二、银行信用
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借款人
的信用,是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银行 和某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行为主体的信用关系。
主要形式: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开出汇
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等。
(一)银行信用的特点
1. 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宁宇
信用与信用工具的主要内容
信用的 产生与 发展
信用形 式
信用与 信用工 具
信用工 具
信用对 经济的 影响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产生
信用的发展
信用的构成要素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的定义:
信用从道德的角度,是指责任; 信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是指借贷,它包括债权人和债 务人两方面,特点是价值物的运动分为借出和偿还两 个阶段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1.2信用的含义
❖ 广义: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即通过诚实履 行自己的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 狭义: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债权债务关系),属于经济范畴,是价值
运动的特殊形式。即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 商品和货币让渡给需要者并约定一定时间由 借者还本付息的行为。
影响信用的因素
❖ 从受信人角度看,有两个因素对信用有 影响:
第四节 信用工具
4.1信用工具概述
❖ 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指以书面形式发 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义 务,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其特征如下:
❖期限性/偿还性:特例——股票无偿还期 ❖流动性——变现能力 ❖风险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收益性:与风险性正相关
信用工具的种类
❖ 根据融通资金的方式分为直接金融工具 (非金融机构发行)和间接金融工具(金 融机构发行)
票和一种债权债务凭证,是政府、金 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债务人向债权人筹 集资金时所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支 付利息并按照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 资本证券。
❖ 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
政府债券
❖ 是政府发行并负责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 ❖ 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
❖ 根据是否可转让分为可转让公司债券和不可 转让公司债券
❖ 根据是否记名分为记名公司债券和不记名公 司债券
金融债券
❖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 行的债券。
❖ 特点:发行金融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一般 具有专门用途,而且期限较长,这是和 金融企业的经营特点相关的。
4.2.3股票
❖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 者的股东身份,并据以获得股息的凭证
履约能力——经济上 履约意愿——道德上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信用是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是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信用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各种信用形式,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同时,在信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工具,一方面人们可以用其来证明信用关系的存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信用工具的流通转让,来实现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及资金的融通。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现代经济中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概念1、信用是经济上的借贷行为,体现着信用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3、信用以偿还付息为基本特征二、信用的产生1、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3、信用与货币的关系(1)、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流通。
(2)、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货币形式。
三、信用的发展1、高利贷信用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的运动历史上最初的、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一种通过发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公社瓦解时期,那时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原始公社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
贫穷家族为了生产、生活和其他需要,而不得不向富裕家族求贷,在那种剩余产品有限,即可以贷出去的资财极少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和货币,这就是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高利贷信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信用的贷者主要是大商人、奴隶主、大地主、大寺院的僧侣等;高利贷的借者主要是小生产者、贫苦农民。
高利贷作为一种信用形式,也具有信用的一般特征:即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三)民间信用的作用 1.民间信用的发展扩大了融资范围,促进
了商品经济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多种经济 成分的出现,现有的信用形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 发展对信用的需要。
2.民间信用把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有 利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3.民间信用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大了 国家控制资金的难度。这是民间信用的消极作用。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五)商业信用的缺点 商业信用除上述局限性外,还有一些缺点,
主要表现在: 1.过于分散,既不利于国家进行集中管理,
也不利于国家在信用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2.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企业生产和经营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可能对相邻企业产生连锁 影响,使一系列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有利,解决了双方的问题。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三)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
业。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
运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四)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 2.商业信用有范围上的限制。 3.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限制。 4.商业信用有期限上的限制。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六、国际信用
(一)国际信用是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相互 提供的信用及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国政府、银行、 企业提供的信用,它反映的是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三)信用的本质特征 信用行为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相联系,并
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信用活动的本质特征在 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下却是共同的。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总之,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特 殊价值运动形式的借贷行为,反映一种债权债务 关系的经济范畴。不同的社会体现不同的生产关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目录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高利贷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股份公司
2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二)信用秩序能够实现交易成本的最低化, 信用交易是最具效率的交易方式。
因为,信用交易的成本由双方自己维持, 他们必然谋求效率的最高和成本的最低。 (三)道德的规范和法律的治理这种制约机制 是信用赖以生存的根基和条件。
——恩格斯
10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节
高利贷
11
第二节 高利贷
一、高利贷的特点
利率极高,几乎没有什么限制。
“高利贷者除了货币需要者的负担能力或抵抗能力 外,再也不知道别的限制。”
—马克思
高利贷一般很少用于发展生产
12
第二节 高利贷
二、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高利贷无法保证资本的经营回报,严重 阻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8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三)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 共物品与服务,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
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 需要而进行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状况决定政府可能是资金的需求者 或供应者,但政府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
29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货币媒介交换的货币经济时期和信用为媒介的信 用经济时期。
自然经 济阶段
货币经 济阶段
信用经 济阶段
21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二、赢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经济主体货币收支过程中的地位
收入大于支出,即为赢余 收入小于支出,即为赤字 收入等于支出,即为均衡
现代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 赤字单位,因此信用关系无处不在。
土地改革后,提出了借贷自由,利息双方村广泛发展信用合作组织,努 力使农民摆脱高利贷的压榨。
15
第二节 高利贷
(二)当前的“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的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一所有非环绕国有金融机构的借贷形式
民间自发产生的借贷组织形式
狭义
无定型组织形式但严格遵循借贷准则经济行为
26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可支配 货币收入
消费 储蓄
实物资产 金融资产
27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二)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企业即是资金的需求者,也是资金的供应者 企业经常需要借入,但在同时也经常存在赢
余可以贷出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而言,通常是资金需求大
大超过供给,其资金调剂主要是通过金融媒 介进行的。
16
第二节 高利贷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问题的关键是看其利率水平是否超出现代信用
关系中的利率水平,但对于多高的利率可归 为高利贷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2005年联合国发起小额贷款年,高利贷进一 步得到承认。 当前我国政府对高利贷的态度也更为宽松
17
第二节 高利贷
18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Disposable Monetary Income,PDMI)是 指在个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消费和储 蓄的收入总和,即个人货币收入扣除向政府 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以及 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24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 个人的货币收入总额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并不是 个人可以支配的货币收入
• 可支配货币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就是储蓄(经 济学意义上的储蓄)
•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 性因素--构成实际购买力
25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 可支配货币收入对储蓄的制约
当期消费是当期收入的函数 当期消费是当期相同收入等级的平均消费
水平的函数 当期消费是前期所达到的消费水平的函数 当期消费取决于跨期的约束条件
在不断扩大的经济关系中,当人情式的特 殊信用难以满足人们多种利益所需的新交换及 复杂交换时,人们就选择了以契约为基础的法 律、制度来规范各种信用关系。
9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 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 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 段……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 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 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 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 费时间和辛劳。”
31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四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32
第四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形式
• 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形 式表现出来。通过一定方式具体表现出来 的表现信贷关系特征的形式即信用形式。
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 段展开了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法律手段:政府立法限制利率 经济手段:借贷资本和借贷资本家
13
第二节 高利贷
当前在工业化国家,虽然高利贷已经 丧失了垄断地位,但是在经济生活中 并未彻底消失。
14
第二节 高利贷
三、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一)旧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城乡,高利贷 是广泛存在的。
22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三、信用关系中的单位/主体
(一)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个人是指有任何货币收入的人,笼统地说, 个人的货币支出是以其货币收入为度。
现代经济生活中个人收支不平衡的现象也是 常态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通常大多数年 份是赢余,从而是货币的贷出者。
23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Personal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19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信用经济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经济(credit economy)是货币经
济的一种形式, 是以信用为纽带进行生产、 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其主要经 济交往方式是建立在诚信原则基础上的信 用交易。
20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一词由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布 鲁诺•喜尔布兰德提出,他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划 分为三个时期,即物物交换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
(四)国际收支中的赢余和赤字
国际收支 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 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顺差(赢余) 国际收支逆差(赤字)
30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五)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个人、企业、政府间的信用行为大多是通 过金融机构完成的
金融机构因资金不平衡而与外界发生债权 债务关系有其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