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案

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北冥有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事物大小和能力的限制?”例如,小鸟不能像飞机那样飞得高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北冥有鱼》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笔下的鲲鹏形象。鲲鹏是庄子寓言中的巨大生物,象征着无限的潜能和力量。它提醒我们认识并突破自身的局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鲲鹏的描述。通过分析文中的夸张和比喻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鲲鹏形象和庄子笔下的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领悟庄子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大与小、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突破局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创意写作活动,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像鲲鹏一样突破自己的局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37张PPT)

思考:
鲲鹏的形象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 的?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体大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背大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翼大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活动范围大
思考:
鲲鹏的形象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
的?
形体硕大无比
鲲鹏形象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 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 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 飞腾时气势之壮观。想象雄奇瑰丽。
总结拓展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 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 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 万里浪。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和启示?和大家分 享一下,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展示。 2、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思考:
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它飞往 南冥,需要什么条件?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 什么条件?
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 埃需要“以息相吹”。
野马
尘埃
本文借鲲鹏和野马、尘埃说明了什么道理?
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 与鲲鹏 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凭借, 都是不自由的。
北冥有鱼 庄子
鲲 形体硕大无比 凭借
变化神奇莫测
南海 —有所依凭(不自
鹏 奋飞气势壮美 六月息
由)
追求自由
文章结构
第一层:描述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二层:说明万物皆有所 鹏鸟奋飞:凭借强大的风力
凭借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 21.北冥有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 21.北冥有鱼

读一读字音
míng
kūn
北冥

tuán
抟扶摇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形容气势很盛。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 息。
(三)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2.其: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指代鲲) 其恕乎(大概,副词) 奈何忧其坏(代词,指地)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 者也。”
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tuán):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译文: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南海,是天
【译文】富有而不义不如贫穷而有美誉,活着而有耻辱不如死
亡而有荣耀。
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译文】名誉和节操比泰山还要重,私利和物欲比鸿毛还要轻。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并茂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冥有鱼》原文: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八年级语文课件--北冥有鱼

八年级语文课件--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 3.一词多义 ①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气息,这里指风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气息 ) ②为 其名为鲲( 叫作 )
化而为鸟( 成为 ) ③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的 )
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学习任务一
④其 其名为鹏( 代词,它的 ) 其视下也( 代词,代大鹏 ) 其正色邪( 表示选择 )
学习任务一
1.教师范读,读准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 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 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地名。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例]野马也。 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
5.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 南冥者,天池也( 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
学习任务一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 表判断) (2)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
学习任务二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 变成大鹏后,鹏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 庄子想像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大鹏心目中的理想境 地,是要追求的精神的自由。
学习任务二
3.大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 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磅礴壮观。用夸 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 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 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因此,大鹏是硕大无比、力大 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北冥有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北冥有鱼

逍遥游
庄子
心灵的追求之歌 《逍遥游》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 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 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 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
背景材料
• 造成庄子思想的社会原因: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 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 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 盈城。”(《孟子》)这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写照.
• 庄子本身的主观原因: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 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 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 改造人们。
• 天下无道,庄子有两种选择:入世与出世,庄子选择了出世,他 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今人鲍鹏山写了一篇文章 《庄子: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其中就含蓄的告诉我们:在我们无路 可走的时候不妨学学庄子那么学庄子什么呢?我们这一课就来回答 这个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 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冥者,天池也。
•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 漫主义艺术风格。高一时学过他的文章《秋水》,可以窥见一斑。鲁迅说: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 评论。至于书中的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原文及译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o培养学生阅读并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o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文化自信。

o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原文及译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

•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北冥有鱼》原文、译文、注释、图片等)•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基本概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浩瀚与神秘。

o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里有哪些神奇的生物吗?(学生回答)o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描绘大海中神奇生物的文言文——《北冥有鱼》。

2.板书课题:《北冥有鱼》。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大海的浩瀚与神秘。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对课题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o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北冥有鱼》的原文、译文及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o提问:文章中的“鲲”和“鹏”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o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观看多媒体课件,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 的云彩。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 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面对死亡的安然
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 子说:“我拿天地当棺材,日月当宝璧,星辰 当珍珠,万物当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 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弟子们说“ 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你呀!”庄子说:“ 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被蝼蚁吃 ,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 呀!”
庄子,《北冥有鱼》 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学习庄子远大的 目光和恢宏的气度。
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从前人那儿继承 鹏的精神,拥有鹏的气度。不能如22 岁大二学生药家鑫自私到撞人后为了 逃脱责任而残忍地将人杀死;更不能 像23岁大三学生马家爵那样只因一点 儿小摩擦,就残忍杀害四名同学。不 能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 冷漠,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
庄子固然是圣人,但我们不能肤 浅的羡慕,笨拙的效仿。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认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属于自 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
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仅以此歌送给正在奔跑的人!
课堂练习
1.本文的作者庄子, 战国 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 合称“老庄”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北海
“逍遥” 意思是自由自在,无拘无
束。 《北冥有鱼》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
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
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 背
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 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也不过像人在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 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6、鹏:传说中的大鸟。 • 7、怒:通“努”,奋力飞举。 • 8、垂天:天边。垂,通“陲”,边际。 • 9、海运:指海啸。形容海动风起之时。 • 10、徙:迁徙。 • 11、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 12、《齐谐》:志怪小说集。
• 13、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述。 • 14、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 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 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 经》),道家经典之一。
•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 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 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 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 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 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翻译及解析《北冥有鱼》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鼓起翅膀飞行时,它的翅膀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1. 北冥有鱼,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2.鲲之.大,之:主谓之间。

大:非常巨大,作谓语。

鹏之.背,之:助词,的。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4.志怪者也,志:记载。

怪:怪异。


5.水击三千里,击:拍打。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tuán):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7.“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倒装句。

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8.野马也,尘埃也,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如野马一般。


9.天之苍苍,苍苍:深蓝。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极:尽。

10.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表选择,是?还是?1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其:代大鹏。

下:向下。

是:这样。

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你知道《北冥有鱼》这篇文言文的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 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 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 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 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注释 循其本:追溯语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 的”等等。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
译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 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 濠水上知道的。 ”
三、问题归纳
北冥有鱼
1.”“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
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 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 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 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 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 知识点
7.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 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 史向前发展。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北冥有鱼ppt课件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北冥有鱼ppt课件
什么是“息”?
课本 鹏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去,离
开。息,休息。郭锡良本同。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第四页
[五]去以六月息者也:乘着六月风而去。“去”,指 飞去南海。“六月息”,即六月风。息,谓风。六月间 的风最大,鹏便乘大风而南飞。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扶摇”解析 (二)
词语结构 “扶摇”是单纯词,但并不是联绵词。
句法功能 在“抟扶摇”中,“扶摇”作“抟”的后置
状语,表示“抟”所凭借的工具或手段。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也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於 引进到达的处所,义即“到”“往”。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海运”的结构
第一说:状中结构,“海”作地点状语。 课本注释:指在大海上运行。
采纳:天,理解为“天然的”更妥帖。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齐谐者,志怪者也。
提问 两个“者”的意义有什么区别? 志怪 志:动词,记载,后来也写作“誌”。 怪:名词,怪物,怪事。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尤其是海洋神话中的北冥有鱼。

(3)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性质。

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认知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北冥有鱼。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其内涵。

(3)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文学品味。

2、教学难点(1) 学生对北冥有鱼神话传说的了解不深入,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

(2) 学生对于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不够敏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阅读实践培养。

三、教学过程1、引入学生自选其中一个问题,组成小组,展开探究和讨论:(1) 如何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2) 北冥有鱼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什么意思?2、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学习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深入探究-北冥有鱼通过有关北冥有鱼的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北冥有鱼这个神话,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与北冥有鱼相关的短片,以便深入探究和理解北冥有鱼的含义与象征。

4、诗歌韵律、节奏与意境本课作者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特别值得关注。

层次分明的情节、清新的意境和缠绵的节奏,共同演绎了一个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歌词的韵律、节奏、押韵方法以及诗歌意境的构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拓展与应用(1) 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创作一首与北冥有鱼相关的现代诗;(2) 学生设计海洋神话主题的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展现北冥有鱼神话和海洋神话的魅力和精神内涵;(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小论文,探究北冥有鱼神话和海洋神话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以及受众群体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而则—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4、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及文言句式。

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与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与机智巧妙的论辩。

三、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就是“有所恃”,人的目的与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与束缚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有一个成语:“鹏程万里”,您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不?传说远古时候,在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身宽几千里,至于身长有多少,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后来,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名字叫作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

它在南海海面上击水而行,一下就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要过半年才能飞到南海休息。

当它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背靠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鸟,瞧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飞过树梢也就算最高了,大鹏鸟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远方呢?"鹏说:“我们不就是同类。

所以您们永远也不会理解我的志向有多么远大啊!”这个传说,在庄子的《北冥有鱼》一文中,有着生动的描绘。

二、作家卡片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与文学家。

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就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她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就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 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 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拓展
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
1965年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 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晴天朝下看,都是人间 城郭”。也都源自庄子中的大鹏形象。
译文对背法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 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 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 头呢? 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 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鹏之活动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 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 看天一样罢了。
鹏之所见
读懂
——

冥 有 《
庄 子Leabharlann 鱼 逍遥 游 》·
读顺
北冥有鱼
北冥(míng) 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
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 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 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读顺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 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 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 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读悟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 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
——《列子·汤问》
读悟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 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 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 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 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 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逍遥游》。
作业
1.推荐阅读 《庄子·逍遥游》 2.完成 《高分突破》相 关练习。
读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 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鹏知之其外几形千里也;
译: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
不知道有几千里;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
悬挂在天空的云。
拓展
上李邕(yōng)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bǒ)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diào),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 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 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 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读懂
【自学指导】
【自学内容】独立翻译全文 【自学方法】结合注释和个人积累,有问题的地方 做好标记。 【自学时间】3分钟
读懂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 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拓展
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一些和鹏形象有关的成语, 如: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万里鹏翼:比喻前程远大。 凤翥鹏翔:形容奋发有为。 鹏霄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减字背诵法 北冥有□ ,其名为□ 。 □之□ ,不知其□ □□□ ;化而为□ ,其名为□ 。□之□ ,不知其 □□□□;□而□,其□若□□□□。是□也,□□ 则将徙于□□,——□□者,□□也。《□□》者, □□者也。《谐》之言曰:“□之徙于□□□ ,水 击□□□,抟□□而上者□□□,去□□□□者也。” □□也,□□也,□□之以息□□□ 。天之□□, 其□□邪?其远而□□□□邪?其□□也,□□□则 已矣。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 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