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设计几乎与内部没有关系。

这种内外分离的状态,使得本来实在的建筑集合体组成的城市逐渐变成不确切的东西。

以往的建筑构成、细部处理等都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安藤应该是惋惜的。

在思考传统与现代建筑融合时,安藤更加偏向继承非形态也就是“虚”的精神方法。

于是他从T IME’S项目到大山崎山庄美术馆再到地下宝石箱项目,在逐步完善自己对于这种继承非形态化日本传统精神的理解书中同时举了几个案例(TIME’S,大山崎山庄美术馆,JR京都站重建设计竞赛方案)来说明他对庭院空间在不同尺度的现代建筑中的解读。

看得出安藤对日本的庭院情有独钟。

1.1观后体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思考传统,书中提及到了两种方法:一个是因袭传统形式的方法;另一个是继承非形态的精神的方法。

丹下健三赞同前者的观点,将非谨慎的传统形式现代化地继承下来,而安藤则赞同后者,敢于提出质疑,人为继承的应该是其根本的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具体形态。

因为形式总会有过时的时候,正如上面提及到的,当今的尺度已经和原来建筑的尺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唯有沉淀下来的精神或场地的元素能带来一些共鸣和启发。

但这并不代表继承传统形式的方法是错误的。

书中提及了丹下健三的两个建筑实例,香川县厅舍和广岛和平中心。

仔细观察其建筑形式,他继承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形式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得建筑造型具有古典建筑特有的韵味,平稳而朴实,而且具有地域特色。

所以,这两个方法其实分别是以一实一虚的方式来继承传统。

传统形式过去是文化的载体,今天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体现,设计的最终体现是形式,而传统形式的启发是最为直接的。

提到安藤对日本庭院的喜爱。

日本庭园建筑中的亮点是:通过墙的作用,能够使人感觉到墙外的景色。

现代建筑的庭院,同样应该引入墙外的景色,可能是光、天空等,但它也应该是开放的。

所以有了各个建筑不同尺度和不同开放性的庭院空间概念。

上面提到了一个“引入”的概念,细观安藤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风之教堂里存在引入大自然的元素,使建筑能够与自然进行交流对话。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序——构思的源泉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那时,我想随他去吧,“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

”这就是我所选择的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观,也是自我意志的一种表白。

那是1965年,我24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对我来说,20几岁同样是自我意识形成,与人和社会交往碰撞的重要时期。

战后经过了15年的岁月,日本社会终于诞生了“市民”的概念。

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

我想,所谓的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过程。

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从与自然对抗似的矗立着的形象中,感觉到欧洲建筑背后渗透着人的理性,存在着一种秩序感。

我被它强烈的力量感所震撼了。

同时,通过观赏完全不同的西欧,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日本。

日本的建筑设计是依靠传统的技巧与感觉,从局部开始构思。

与此相反,欧洲建筑则是从逻辑构成的原理出发,即从整体出发,然后逐步向局部展开。

彼得·诶森曼认为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而且建筑的历史积累可以说全部都是重复旧习的根源。

甚至对我提出的,应该继承那些该继承的东西也进行了驳斥,主张应该在全新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现代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注重简单几何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TIME’S” 让河水有如流入建筑般,在建筑物与河川之间,创造出一种张力. 安藤忠雄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各层 的公共空间做成了小巷般的户外空间,让建筑物内的各个空间与高濑川相互接触, 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在最低楼层,距离水面二十厘米处,打掉部分护堤以建造露 台,面对自然加以敞开.
安藤忠雄并非仅仅只为了建筑设计 而设计.
当60年代的日本面临严重的公害问 题、因人口过度密集而产生的各种 都市问题,以及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导 致的近郊无度开发和自然环境破坏. 安藤忠雄便以建筑设计这个职业来 对抗社会不合理之处. 东急东横线涩谷站借着自然风力进行新鲜空气的交换 正是这种来源于都市的灵感,成就了 安藤忠雄永续共生的设计概念.致力 于环保理念的宣扬, 都体现在他力 求建筑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可能向发展,对于当时的安藤忠雄这类年轻建筑家 而言, “都市”看起来根本就是“敌人”. 为了表现对抗都市“无序”的个人意志,安藤忠雄始终以“对抗都市的游击队”作 为面对建筑的基本态度.从建筑的原点—住宅开始了他的建筑师生涯.
住吉长屋是安藤忠雄身为建筑家实质上的出道作品. 它是一座宽二间、深八间的箱型混凝土房子,房屋四面都被墙包围,除了入口就没有别的开 口.而最让人惊奇的是,安藤忠雄把已经很狭小的混凝土“盒子”再切成三等份,中间不加 天花板,当作中庭使用.简而言之,房子的组成,一楼是客厅厨房等会用到水的空间,二楼是卧 室,生活动线都被中庭切断.
在认真了解安藤的作品之后,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撼人的力量.表面上如同 他的清水混凝土风格一样坚毅冷酷,像一名重量级的拳击手,但真正的力量却 是藏在其后,无法描绘的.它直指人们的精神根源,带来不可想象的变革.
在这个视觉消费的时代,谈精神和永恒甚至是另类的,在大多数人们眼中也必 然是孤独和偏执的. 然而我们应该学习的不只是安藤钻研建筑的坚强意志力,更多的应是因他在 建筑方面所追求的某种精神而形成的坚持.更何况处于21世纪的地球村时代, 我们面临有关于环保能源的难题,要发掘建筑为人类和自然能够做的事情,比 如在节能的同时,建筑领域必须思考的是建筑的寿命问题,再生再利用,以及寻 找新的可能性. 所以,在建筑和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我们应充满期待.

建筑读书笔记:走进安藤光与水

建筑读书笔记:走进安藤光与水

建筑读书笔录:走进安藤的光与水1走近安藤安藤忠雄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建筑,察生活和游世界是安藤、感觉建筑,而理解、作建筑的最好。

安藤在《安藤忠雄建筑》中写到:“真实要体建筑,不是通媒体,而是要通自己的五官来体其空,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表面冷峻,用材,被人称“体的建筑” 。

的几何外和丰富的内部空予安藤建筑“含而不露”的双重特。

此安藤到:“ 了取生活的丰富,我追求一种的美学,我的建筑也拥有几何的性,但我通引入不同样因素追求复性,种混杂正是人和自然存在的真状。

⋯⋯资料使用要尽可能,才能将藏在空构成背后的意清楚地表达出来。

”安藤素来努力将、光、水等自然元素引入到他的混凝土作品中去,而造“丰富的真与出乎意外的幻。

”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兵立美、光的教会和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每一个作品都充分显现了安藤将自然的真与空幻巧妙引借于建筑,造空的才能。

2安藤之光正如安藤所言,混凝土是光造空的最适合资料。

大面的灰色混凝土面以建筑资料的原和本色圆满地托出光与影的幻莫;温暖的光柔化了冰冷僵直的混凝土面,消减了的沉厚重。

原来粗糙的混凝土在安藤的建筑中是柔和的,我看到混凝土面光圆滑,主要得益于施工的高度精确和一不苟的部理。

在安藤的建筑中,天窗常位于与屋的合,以一种不引人凝视的隙形式将光引入,提亮了面,示出的独立性。

有一些窗地址很低,从低入的光照亮地板,使壁失去了支撑的意,成一种合空间的符号,从而稀释了墙壁的存在感。

墙的现实性在光与影的变化中消失了,人所感觉到的真实存在正是墙所围合的空间。

光在安藤建筑中联系与分化空间,引领人的活动路线,表达时间的流逝,光更是衬着空间氛围的画笔。

光的教会是安藤建筑运用光的经典之作。

该建筑座落于大阪茨木市北春日丘一个静谧的居住区内。

日本的城市很沉寂,居住区更是这样。

居住区地势起伏较大,街道、建筑、绿化依势布局,尺度控制而宜人。

居住区内都是两至三层的独幢住处,外观朴实但绝无同样。

光的教会建筑在一块高于路面的基地上。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篇一:《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旅行中理解建筑?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

……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

?多体验多思考是设计师智慧的源泉之一。

——摘自《安藤忠雄论建筑》之前下载的建筑学专业推荐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

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

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

这本书相当于安藤的演讲录,用口头语言记录了安藤的建筑思想。

这种口语表达形式,读者可以读得很轻松。

安藤的传奇故事,始于他?一个人的旅行?。

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艰难的旅程。

历时整整7个月的车船劳顿才从大阪抵达巴黎,带着省吃俭用以身体为代价做拳击手攒下的些许路费。

也许是面包,也许是自来水,也许甚至风餐露宿。

只为了能亲手触摸浸染着前辈心血的砖墙、能亲眼看到那束光芒从天顶泄下、能亲身感受无法言表的空间奥秘。

奋斗在梦想中的他,无疑是饱足的。

在欧洲旅游时,安藤经历了巴黎文化革命(1968年),亲眼目睹了愤怒的市民组成游行队伍的抗争行为。

那时候社会意识与抗争行为带来的冲击,使他更加关注、思考社会,逐步地,用自己的作品反思各种社会问题。

1【序】——构思的源泉1.1对待各种历史与风格的态度?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的建筑都有共同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对各种思潮流派异常熟悉的安藤并没有明确地表达过绝对批判的意见。

我们在旧有的思路中寻找突破口,为的不是否定,而是为了开辟另外一条道路。

如果没有之前的道路的引导,我们根本无法到达我们现在的位置,我们在创新前先要学会尊重过去或其他共同存在的事物。

否则,?革新派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保守派,形成与新的革新派对立的局面,这种状况也许在历史上已经重复了多次。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安藤忠雄是日本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其丰富的作品中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

阅读关于安藤忠雄的资料和著作后,我深受其设计理念和独特风格的启发,对他的建筑作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以简约和谐为特点,往往利用自然光线和景观来打造空间的氛围。

他善于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例如,他设计的“水门”,利用了阳光和水的特性,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空间。

这种与环境相互融合的设计理念深深打动了我。

另外,安藤忠雄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非常注重细节和质感。

他独特的设计语言使得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艺术品一般的存在。

他常常使用混凝土、木材等天然材料,通过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结构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形态。

这种对材料的精雕细琢和对细节的追求,让他的作品在视觉上具备了强烈的冲击力和独特的美感。

在我看来,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居住和工作空间,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各种方式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创造出了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感。

例如,他设计的“岩宇”项目与周围的山岩相得益彰,仿佛是山间的一道奇迹。

这种与自然的对话和融合,使得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更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灵魂的存在。

总的来说,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建筑设计思路独特而深入,将建筑与环境、材料与细节相融合,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一般的建筑作品。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和理念,我深刻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表达。

我相信安藤忠雄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和爱好者,推动建筑艺术不断发展与进步。

通过阅读安藤忠雄的作品和理念,我深刻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表达。

安藤忠雄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对细节的追求,为我树立了一个新的美学标杆。

他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和融合,创造出了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感。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读后感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读后感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读后感读完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本书,我就像跟着这位建筑大师来了一场超酷的建筑之旅。

安藤忠雄这人啊,那可真是个传奇。

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建筑师,就像一个闯入建筑世界的“野小子”,但这个“野小子”却靠着自己的执着和独特的眼光,闯出了一片天。

你想啊,没经过正统的学院派训练,却能设计出那么多让人惊叹的建筑,这就好比没上过烹饪学校却做出了米其林星级大餐一样厉害。

他的建筑呢,就像是一个个沉默的巨人,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灵魂。

他特别擅长用混凝土,这种在别人眼里可能又冷又硬的材料,到了他手里就像是被施了魔法。

那些混凝土建筑不是死气沉沉的,反而有一种宁静又强大的力量。

比如说他的“住吉的长屋”,看起来简单得很,就像一个方盒子,但走进去你就会发现,那种光影的变化、空间的布局,简直绝了。

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来,就像是神来之笔,给这个冰冷的混凝土空间带来了生机和温暖,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那种在黑暗里用手电筒照出各种光影形状的游戏,简单却充满惊喜。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安藤忠雄不只是在建造房子,他是在建造一个个梦想的栖息地。

他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得特别好,不是那种突兀地站在那里,而是像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不是格格不入,而是和谐共生。

他的作品里有对自然的尊重,不管是风、光还是水,都被他巧妙地引进建筑里。

像他的“水之教堂”,水、玻璃和混凝土的搭配,让整个教堂就像是漂浮在水上的一片宁静的净土。

当你坐在里面,看着外面的水和光影,就感觉自己的心灵都被净化了,好像所有的烦恼都随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飘走了。

安藤忠雄的故事也特别激励人。

他在建筑的道路上肯定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是他就像一个打不倒的小强。

他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有梦想,管你是不是专业出身,只要敢去追,就有实现的可能。

他不断地挑战传统,不断地尝试新的东西,这股子劲儿就像是一个探险家,永远对未知充满好奇。

而且他的建筑也不是那种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它们是实实在在被人们使用着的空间,既美观又实用,这就像是找对象,不仅要长得好看,还得心地善良能过日子呢。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当我合上《建筑家安藤忠雄》这本书,仿佛刚刚从一场奇妙的建筑之旅中归来。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在建筑界如雷贯耳,而通过这本书,我走进了他的世界,感受到了他那独特而执着的建筑灵魂。

在书中,安藤忠雄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他并非出身建筑世家,也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却凭借着对建筑的热爱和一腔孤勇,在这个领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热爱和坚持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安藤忠雄对于光与空间的运用。

他的建筑作品中,光不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而是一种能够塑造空间、营造氛围的神奇元素。

就像他设计的“光之教堂”,当阳光透过那十字形的开口倾泻而入,整个教堂瞬间被神圣的光芒所笼罩。

那一瞬间,我仿佛能感受到信徒们内心的宁静与虔诚。

安藤忠雄用最简单的材料和最简洁的形式,创造出了最震撼人心的空间效果。

还有他对于混凝土的运用,也让我大开眼界。

在很多人眼中,混凝土可能是冰冷、粗糙的,但在安藤忠雄的手中,混凝土却变得富有质感和温度。

他精心打磨混凝土的表面,让其呈现出细腻而独特的纹理,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次,我去到了一个海边的小镇。

在那里,有一座小小的教堂,它并不是由安藤忠雄设计的,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与安藤忠雄作品相似的魅力。

那座教堂坐落在海边的一个小高地上,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

当我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近它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粗糙的混凝土外墙。

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比,它显得有些突兀,但又有一种别样的和谐。

我推开门走进教堂内部,瞬间被里面的宁静所包围。

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窗洒在地面上,形成了一片片五彩斑斓的光斑。

教堂的空间不大,但却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抬头望去,天花板上的木质横梁交错排列,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在教堂里找了一个角落坐下,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海浪的声音和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那一刻,我仿佛与这座建筑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它的呼吸和心跳。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读完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书籍,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建筑之旅。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在建筑界如雷贯耳。

在书中,我看到了他那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建筑人生。

他并非出身建筑世家,也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建筑学教育,却凭借着对建筑的热爱与执着,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设计的“光之教堂”。

那独特的设计,让光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又宁静的氛围。

当我在书中看到关于光之教堂的描述和图片时,我简直被震撼到了。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黑暗的空间,正前方是一个十字形的光带,那不是普通的光,而是仿佛带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光,它直直地照进来,让你瞬间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击。

墙壁是粗糙的混凝土,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却和那道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简单而又强大的设计,让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建筑原来可以如此直接地触动人的内心。

还有他设计的“住吉的长屋”,也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他居然能创造出一个既能与外界相连,又能保证居住者隐私的独特空间。

中间那个露天的庭院,看似浪费了室内的面积,可实际上却是整个设计的灵魂所在。

下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人得打着伞经过庭院才能去到别的房间,这听起来有点麻烦,但正是这种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让人重新思考居住与环境的关系。

安藤忠雄对于建筑材料的运用也是一绝。

他特别钟情于混凝土,在别人眼里冷冰冰、粗糙的混凝土,在他手中却变成了有温度、有质感的艺术材料。

他能把混凝土的特性发挥到极致,让建筑既有坚固的质感,又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从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他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

比如说,一个窗户的位置、角度,一道墙的厚度、高度,他都会反复斟酌,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参观过的一个小区楼盘。

当时我满怀期待地走进那个所谓的“高档小区”,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建筑,那些房子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毫无特色可言。

窗户的大小和位置好像只是随意安排的,根本没有考虑到采光和景观。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建筑界泰斗安藤忠雄的一本著作,此后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其作品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安藤忠雄的作品富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他对建筑空间以及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巨大的启发。

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是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空间的把握。

他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注重利用光线、空气和天然材料,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空间。

他常常选择在山林之间、湖泊之旁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修建建筑,使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这种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让我明白到,一个好的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另外,安藤忠雄对空间的把握以及他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

在他的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考量,他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造型,创造出充满张力和美感的空间。

他善于运用光线以及空间的延伸来增加建筑的层次感,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同时,他对材料的挑选和运用也极为讲究,他选择天然材料,注重材料的质感和纹理,使建筑更加有机和具有生命力。

除了对建筑设计的热爱,安藤忠雄在书中也多次提及对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热衷。

他在设计中注重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尊重,尽可能地将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此外,他还努力推动建筑教育的发展,培养年轻的建筑师,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他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建筑文化的执着追求,使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秉承安藤忠雄的精神,加深对建筑的认识,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以期能够成为像他一样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建筑师。

通过阅读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深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在每个建筑师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和追求,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组成了这个世界多彩多样的建筑风景线。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1-3章 2组读书笔记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1-3章 2组读书笔记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1-3章读书笔记总结第二组B1 谢筠婷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书每章以地域传统建筑入手,而他的建筑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建筑所带有的传统性与地域性,一些曾在生活里所瞥见过的日常,以前看安藤的作品,觉得是高高在上的清水混凝土雕塑。

但读过这些文字过后,我看到的是带有温度的家的模样,或者是梦想里舒适亲切的家的模样,场所的模样。

而这些也与安藤所说的原点理念相吻合,原点是建筑师的一种情愫,最能唤起参观者、实用者的共鸣。

B2 郭伟建对于广场的感触不多,就谈谈住宅。

国内现代公寓仍然高度收到经济效益的影响,城市住宅主要以小区的形式构建,而小区之间通常有着不同的建造风格,这种风格事实上并不具有当地的风土特色,而城市也渐渐失去了其独特性。

例如,乌鲁木齐具有其地域特点的建筑群应该是大巴扎及其周围建筑,当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被钢筋水泥组成的高架桥环绕后,看到的并不是民族与现代世界的交融,而是产生沟壑的尴尬。

正如书中在住吉的长屋中强调的生活质感需要露天的中廊来突出,大巴扎周围高架桥的建造彻彻底底的舍弃了居民的生活质感,便利与舒适,什么才是现代生活所需要的?B3张禹B4 姜瑞雯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第一章——第三章住宅关乎安藤“建筑为何”的命题,旅行是安藤回归各类建筑原点的一种方式,而批判是他面向现代主义未来的姿态。

在前三章中,安藤的建筑思考始终包含着经验传统与现代主义,个性独居与多元聚集,有限空间与丰富诠释几对关系。

在旅行当中,安藤深深地为具有不同生活背景和经验实践的人们在建筑中所表达的“定居”的意愿所打动,而这些曾经的充盈在建筑中的渴望和梦想,在现代世界的变动当中,面临着丧失和冷却的危险。

从具有风土特色的住宅到单一的居住环境,人们顺从工业社会的生活模式,在赋予一切合理秩序的时候,将住宅变为一种居住的机械。

从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项要点到CSH的建筑实践,现代主义建筑在成熟的过程中,用新型的结构材料创造简洁明亮的普遍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单一均质的矛盾和不满。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2011 8 15 假期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很多。

双胞胎之一的安藤忠雄,从小被放在外公家长大,学习并不是他的长项,倒是17岁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可最终他看到了更强大的拳击手,放弃了拳击梦。

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内设计,有一天在旧书店里看到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被里面充满灵性的建筑草图深深吸引。

安藤忠雄反复临摹书里的图画和设计图,渴望成为那样的大师。

不能正式上大学,他就去旁听、上夜校,尽可能接触参加设计实践。

为了体验广阔的建筑世界,1965年,日本海外旅游开禁的第一年,早已游遍本国著名建筑的安藤忠雄,辞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工作,以自己所有的积蓄为赌注,开始了漫长的旅行。

他从横滨乘船到纳霍德卡(俄罗斯的远东港口城市),又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再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绕到开普敦,又去了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这一行花了七个月,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

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建筑师的心意越发坚定。

1969年,安藤忠雄开设了他自己的事务所。

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有好长时间,他也只是躺在地板上打滚幻想,或是画没有委托方、看似毫无意义的设计图……直到让他在日本声名鹊起的“住吉长屋”建成。

《建筑家安藤忠雄》里,他只将鸡汤故事草草带过,重点讲了自己后面作为建筑师的生活。

人生绝非“有理想就去实现”那么简单,他对建筑设计的坚持和全情投入,简直是极端。

安藤忠雄毫无愧色地描述自己对事务所工作人员的“残暴”,用上了“拳打脚踢”一词,想想看,他以前可是拳击选手啊!连他自己都说,“他们除了恐怖害怕,大概没有别的感受了”。

他对待掌握建筑师收支的业主、审批项目的政府机关也毫不屈服,不惧压力,不顾反对,绝不听取无理的意见,甚至可以在业主入住前完全不让他们看设计图、不透露任何建造的进展。

无论哪一个项目,即使没有回报,安藤忠雄都像打仗一样,不惜项目被中止,不在乎耗费几年的时间,拼尽全力去说服去搏斗让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推进,最终像他设计的那样建起来。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翻开了那本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建筑领域的一个符号。

但当我深入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那是一个充满激情、挑战与执着的天地。

书里的一张张图片,一行行文字,就像是一部部生动的纪录片,将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一点点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到了他设计的光之教堂,那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线条,让光线仿佛有了生命,在混凝土的墙壁间跳跃、穿梭。

那种对光的巧妙运用,让我不禁感叹,建筑原来可以这样与自然对话。

还记得书中提到他在设计一个住宅项目时,面临着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嘈杂等诸多难题。

但安藤忠雄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反而将它们视为创作的机遇。

他一次次地实地考察,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观察着每一个角度的光线变化,倾听着周围的声音节奏。

他就像一个执着的探险家,非要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找到宝藏。

他和团队反复讨论方案,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模型做了一个又一个。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比如窗户的位置或者楼梯的坡度,他能和团队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让最终的作品呈现出令人惊叹的魅力。

那栋住宅建成后,业主脸上洋溢的幸福和满足,让安藤忠雄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他说,看到人们在自己设计的空间里快乐地生活,那是他最大的成就。

这让我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材料堆砌,而是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生活的温暖港湾。

安藤忠雄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钟情于混凝土,那种看似粗糙、质朴的材料,在他的手中却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他说混凝土就像是他的老朋友,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内心却无比坚强。

他能够通过巧妙的工艺和设计,让混凝土展现出细腻的质感和丰富的表情。

在一个项目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混凝土效果,他亲自监督施工过程,对每一个浇筑环节都严格把关。

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他都要求返工重来。

工人们一开始不理解他的苛刻,但当看到最终完成的建筑那无与伦比的美丽时,都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些作品和他的经历,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在建筑界如雷贯耳。

但一开始,我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很有名”这个层面上。

当我真正深入去探究他的建筑世界,才发现那是一个充满激情、创新和坚持的领域。

他的建筑作品,不是那种第一眼就会让你惊叹“哇,好华丽”的类型。

而是当你站在那里,静下心来感受,慢慢地,你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吸引。

就比如说他设计的“光之教堂”,没有过多复杂的装饰,只是简单的混凝土墙壁和一个十字形的光带。

但当阳光透过那个十字形的缝隙洒进来,那种神圣和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

安藤忠雄这个人啊,他可不是那种一帆风顺的天才。

他甚至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建筑学教育。

他年轻的时候当过拳击手,靠着自己的一股子冲劲儿和对建筑的热爱,自学成才。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找各种借口。

和安藤忠雄比起来,真是惭愧得很呐!他在追求自己建筑梦想的道路上,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拒绝。

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记得书里提到,他为了一个设计方案,跟甲方反复沟通、修改,熬了无数个通宵。

那股子执着劲儿,真让人佩服。

我就在想,如果换做是我,可能被拒绝几次就打退堂鼓了。

有一次,我去参观了一个模仿安藤忠雄风格的建筑。

那是一个小小的社区图书馆。

从外面看,普普通通的混凝土外观,没什么特别。

可当我走进去,瞬间就被那种空间感给震撼了。

高高的天花板,简洁的线条,自然光从顶部的天窗洒下来,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看着周围安静阅读的人们,突然就明白了安藤忠雄建筑的魅力所在。

它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迎合,而是真正为了使用者创造出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与自己内心对话的空间。

在书里,安藤忠雄讲述了他在设计过程中的种种思考和挣扎。

他对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比如说,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混凝土配方,他试验了无数次,就为了达到那种既坚固又有独特质感的效果。

还有对于空间比例的把握,他会在模型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断地调整、琢磨。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些资料,感触颇深呐。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在建筑界那可是如雷贯耳。

他的建筑作品,不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了灵魂和情感的艺术杰作。

就拿他的光之教堂来说吧,第一次看到这个建筑的图片时,我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那堵十字形的光的墙壁,简直太神奇了!想象一下,你走进那个教堂,周围是暗淡的混凝土,然后一束光从十字的缝隙中透进来,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神明在黑暗中给了你一丝指引,让你的心灵瞬间得到了慰藉。

安藤忠雄在设计这个教堂的时候,可不是随便画画就搞定的。

他得考虑光线的角度,混凝土的质感,空间的比例,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琢磨。

据说,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光线效果,他在现场蹲守了好多天,就盯着那束光看,看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再说说他对材料的运用,那也是一绝。

他特别喜欢混凝土,别人都觉得混凝土这东西又丑又粗糙,可他就能把混凝土变得充满魅力。

他的混凝土墙面,不是那种平平无奇的,而是有着细腻的纹理和质感,就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而且他还能让混凝土和玻璃、木材这些材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我还记得看到过他设计的一个住屋,那个房子的庭院简直太棒了。

小小的一方天地,却布置得那么精致。

有一块石头,不是随便放在那里的,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摆放,和周围的植物、水流相互呼应。

还有那一小段回廊,走在上面,能感受到阳光和微风,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里,有一点让我特别佩服,那就是他对自然的尊重。

他不会强行去改变地形地貌,而是顺着自然的走势去设计建筑。

比如说,如果有一棵老树在那里,他不会把树砍掉,而是让建筑围绕着树展开,让树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读了关于他的这些东西,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去参观过的一些建筑。

有一次,我去了一个新建成的商场,外表看起来倒是挺气派的,可一进去,就觉得哪儿都不对劲。

空间布局乱七八糟,灯光也不舒适,走在里面,只觉得压抑和烦躁。

不失去思考的自由─读《建筑家安藤忠雄》有感

不失去思考的自由─读《建筑家安藤忠雄》有感

不失去思考的自由─读《建筑家安藤忠雄》
有感
拥有一个思考自由的生活,是每个人理想的人生追求。

读了《建
筑家安藤忠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持思考的自由至关重要。

一位真正的思想家会一直保持一个思考的自由。

安藤忠雄是一位
真正的思想家,他能够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勇敢地把新鲜的想法放入
他的建筑作品中,让他的作品维持一种有趣的新颖,不断挑战自己的
创作极限。

他没有被既得利益者的压力所束缚,一直保持一个自由思
考的状态,成就了他在建筑领域的杰出成就,同时他也为后世提供了
大量无与伦比的创作思想。

要保持思考自由,我们需要勇敢地把新奇的想法放入创作中,能
够超越自己的想象力,拥抱不确定的未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以
便获得了新的、更广阔的可能性。

正如安藤忠雄一样,来自内心的审
美追求,结合有激情的建筑设计,();让他的建筑作品跃然于期望之外,令拥有未知的延续,这就是维持思考自由的秘诀,与既得利益者的压
力能够有效地抗衡。

从安藤忠雄的作品以及精神中,我学会了不要放弃思考自由,在
生活中创造新的可能性,宁愿去挑战自己的极限都比被既得利益者的
压力所束缚要强。

有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来到世界,它就会发生另一番
奇妙变化,让未知的可能性正式绽放,让我们也怀抱起勇气,书写属
于自己的自由之路!。

建筑读书笔记 完全原创

建筑读书笔记 完全原创

坚面只找『 强对有不我 活严与到的 下酷生可人 去现俱以生 的实来称经 韧, 为历 性决 卓中 。不 越 』放 的 弃 艺 , 术 安 资 藤 质 忠 雄 ,
在安藤先生的整本书当中,几乎找 不到一丝丝夸耀的气息。只有谦逊,自 省,对自己极限的挑战。 他回忆道,现在这种坚持不懈甚至 固执,也许是在年轻时,命运对他的不 断考验,以及自己决不放弃的信念而锤 炼出来的。 很多次安藤先生为了坚持他的建 筑理念,和业主,委托人甚至是政府政 策都有有过礼貌性的冲突。不管大家怎
人生的光和影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我认为,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待在光明之中。 而是在阴影里从远处凝望光明, 朝他奋力奔去,就在拼命忘我的时间里, 才有人生真正地充实。 宛如光和影。』——安藤忠雄
当我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看到安藤先生在书的最后写 下的句子,突然眼泪就 流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在看到他四十多年的建筑生涯 里,留下一个又一个建筑并延续很多年;看到他在业主和政府 面前,固执己见的模样;看到他在不断地朝着光明前进,在建 筑里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东西的时候,那股悲痛和感动全部都 无所遁隐。 这就是建筑师啊。 我想。原来建筑师是这样遥远却温暖的存在。 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建筑。生命,梦想,以及爱,一切的 一切的付出,完全不后悔也不退却。只是向着光奋力地向前, 就算是一直处在阴影里。他们就很满足了吧。
嗯。非常感谢安藤忠雄先生您的自传。 还有感谢刘老师能耐心地看我用不怎么学术的,甚至有点小自我 感性的语言完成这篇读书笔记。

成为建筑家之前 最初的原点 对混凝土的坚持 日本精神 最终章——光和影
样劝服,安藤先生还是会坚持到最后。 那股不服软的气势在“吓跑”很多委托 的时候,也有着吸引注意的魅力。我是 这么觉得的。因为我就那样被他的性格 和建筑吸引着。 安藤先生虽然没有接受过大学正统的建筑学习,却通过自己 的自学和不间断的海外建筑见习,最终探索出了属于他独特的建 筑风格。 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和完全不加装饰的清水混凝土墙体创造 出纯粹却深邃的空间,并在自然中抽象出元素,如光,水,天。 建筑有了神性。我认为他的宗教和教堂建筑是最能突出他这 个特点的。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1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1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1在阅读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作品和思想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更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独特思维的艺术家。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现代和与环境融合的特点而闻名。

他能够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地结合,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建筑景观。

他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相通,同时又能够满足功能需求。

这使得他的建筑作品既有艺术价值,又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和实用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他的建筑物融入了周围环境的美丽,与自然和谐共生。

例如,他的“水之歌剧院”位于日本鸟取县的大山山脚下,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

在这个剧院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演出,还能感受到自然美景的独特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使人们能够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艺术与大自然的融合。

除了建筑外,安藤忠雄的思想和创造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追求简洁、纯粹和自然的设计理念,力图打造出与人类的身心灵相契合的空间。

他关注建筑与人的关系,鼓励人们与建筑互动,提供令人身心愉悦的体验。

他不仅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更注重建筑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建筑应当为人们带来温暖、舒适和安宁,创造宜居的环境。

安藤忠雄的作品也展示了他对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将其与建筑风格和功能相结合。

他的建筑物常常具有简约而清晰的结构,给人一种力量和稳定感。

他还善于运用光线和空间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体验。

他的设计“在简单中蕴含复杂”,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灯光设计,创造出丰富、多维的空间感。

安藤忠雄的作品引发了我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一个与人互动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使我更加关注建筑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一个好的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更能够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

总而言之,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作品和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建筑作品简洁、现代,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

他的建筑设计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注重材料和空间的创新。

在阅读了安藤忠雄的《安藤忠雄论建筑》后,我对他的设计风格、建筑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演讲和讲座,深入探讨了他对建筑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安藤忠雄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所带来的新颖感受。

他尤其擅长利用当地的材料和环境来打造独特的建筑设计,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同时,安藤忠雄在讲述他的设计哲学中,也强调了建筑应该具有情感上的体验,而非单纯的功能性。

通过阅读他的建筑理念,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划分,更是文化和社会的代表。

建筑应该尽可能地符合人们的需求,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除此之外,我在阅读中也深刻体会到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比如说,安藤忠雄一直注重建筑和景观的融合,他认为建筑应该和环境相融合,而非突兀地存在。

这种融合感应是很难到达的,同时也是对于建筑设计者的一种挑战。

总体而言,安藤忠雄的《安藤忠雄论建筑》给予了我们新的建筑思维,让我们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的建筑哲学和优秀的设计作品为建筑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心灵上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2011 8 15 假期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很多。

双胞胎之一的安藤忠雄,从小被放在外公家长大,学习并不是他的长项,倒是17岁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可最终他看到了更强大的拳击手,放弃了拳击梦。

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内设计,有一天在旧书店里看到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被里面充满灵性的建筑草图深深吸引。

安藤忠雄反复临摹书里的图画和设计图,渴望成为那样的大师。

不能正式上大学,他就去旁听、上夜校,尽可能接触参加设计实践。

为了体验广阔的建筑世界,1965年,日本海外旅游开禁的第一年,早已游遍本国著名建筑的安藤忠雄,辞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工作,以自己所有的积蓄为赌注,开始了漫长的旅行。

他从横滨乘船到纳霍德卡(俄罗斯的远东港口城市),又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再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绕到开普敦,又去了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这一行花了七个月,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

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建筑师的心意越发坚定。

1969年,安藤忠雄开设了他自己的事务所。

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有好长时间,他也只是躺在地板上打滚幻想,或是画没有委托方、看似毫无意义的设计图……直到让他在日本声名鹊起的“住吉长屋”建成。

《建筑家安藤忠雄》里,他只将鸡汤故事草草带过,重点讲了自己后面作为建筑师的生活。

人生绝非“有理想就去实现”那么简单,他对建筑设计的坚持和全情投入,简直是极端。

安藤忠雄毫无愧色地描述自己对事务所工作人员的“残暴”,用上了“拳打脚踢”一词,想想看,他以前可是拳击选手啊!连他自己都说,“他们除了恐怖害怕,大概没有别的感受了”。

他对待掌握建筑师收支的业主、审批项目的政府机关也毫不屈服,不惧压力,不顾反对,绝不听取无理的意见,甚至可以在业主入住前完全不让他们看设计图、不透露任何建造的进展。

无论哪一个项目,即使没有回报,安藤忠雄都像打仗一样,不惜项目被中止,不在乎耗费几年的时间,拼尽全力去说服去搏斗让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推进,最终像他设计的那样建起来。

世界上有这种“拼了”的人存在,真是非常可怕。

难怪安藤忠雄那么喜欢清水混凝土,在自己的项目中反复使用,他简直就是个混凝土块嘛。

在这部自传里,他没有一丁点的自我解嘲,极少有疑虑,看不到优越感、自豪感,只是像铁的战车,在阴影中一意孤行地搏命前进,不容任何退缩,那些阻挠、困难、压力,即使是“连战连败”也不曾困扰他。

描述强硬之外,安藤忠雄展现了自己身为建筑师的另外一面,他对光、影极为敏感,对空间、温度、气候的考虑要比一般人更复杂、深入。

像他的“住吉的长屋”,在窄长的空间里分出三部分,中间是内院,两端是居室,不设空调,下雨时,住家要打伞才能去厨房,人在建筑里被安藤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热了就脱一件”“冷了就穿一件”,也只有他才能这么严肃地对住在里面的人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来。

使用者的舒适让位给了自然、光和空间形成的独立的小宇宙。

而且,一栋建筑建成并不算完,安藤带着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用假日回访居住在他们的建筑中的人们,继续接受维修、改建、扩建的委托,买下自己设计建造的房子改做工作室,他对待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的态度,恐怕比照顾孩子还更温柔体贴,过分,简直是溺爱。

因此,无论是委托他建造住宅、教堂、博物馆,从美学和质量上都会得到靠得住的结果。

每一次,他的建筑都证明了“安藤忠雄这个人,虽然强势,却是值得放心托付的”。

可是,他啊,简直是个建筑痴,连委托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止一次对着空地、对着政府都没想好要如何开发的区域设计,主动拿着设计图去找土地的所有者,看,这是我做的计划,按照我的设计来吧。

在安藤的建筑里,是无所谓人的。

那些清水混凝土建造的物体有生命,具有了超然的神奇感,建筑是主人,像是活的神。

人成了寄宿者。

安藤忠雄像是《1Q84》里的领袖,他连接了两个世界,将建筑的“神”的意志表现出来。

他没有其他的想法,唯有接受使命,在严酷的现实里“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一心前进,设计,看着设计变成建筑,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安藤信奉直接经验,"用身体丈量空间、用感官认识技法"。

他曾夫子自道:"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眼睛和身体能带来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了。

在旅行中,你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仅是建筑的问题,历史、风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在同时思考。

"他没有老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旅行,生活就是他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安藤有很多老师。

"我没有上过正规大学,近20岁的时候开始自学建筑。

我在长期旅行中考察各地出色的建筑,大师们的作品给我巨大的影响。

"业内的,他深受几位从不曾谋面的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路易斯•康、赖特--的影响;圈外的,雕塑家萨伊姆•诺古奇、理查德•塞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等,也都对安藤产生影响。

在安藤看来,"他们都是思想非常自由的人,比起要接受4年大学教育的建筑师,艺术家不曾被过多的课程约束,想法更开放。

而且他们大多没有固定职业,有非常强烈的生存意识。

这种意识促使他们从不倦怠,而一些建筑师则会因为生活安逸而失去创作的热情。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消极、享乐、过度消费,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

他的世界观是他建筑灵感的源泉,他反对装饰及虚伪,希望以简单的几何形来表达日本人的生活精神;反对现代机能主义,认为这种舒适的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所以他会故意把房屋设计得不太好用。

比如他的成名作"住吉街屋",下雨天主人要撑伞才能走到洗手间。

他特意设计的露天中庭,目的在于让自然因素进入住宅,使居住者有机会接触到风、雨和阳光。

安藤认为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1.真材实料。

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安藤被誉为"清水混凝土的诗人");2、几何形式。

运用几何图形的建筑形体,在自然中可以可很清晰地跳脱界定。

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

3、"自然"。

这个"自然"不是指原始自然,而是人力安排过的无序自然,或者从原始自然中概括得来的有序自然。

他的名作"光之教堂",混凝土墙围合成黑暗的内部,悬浮着一座十字架的光线。

充分表现出他自己所说的"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与自然交谈,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来的自然的意义"。

总之,作为一个建筑师,安藤忠雄是杰出的;作为一个本质的人,他为了梦想努力的精神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安藤是每一个走在建筑道路上的人的指明灯。

美国建筑评论家亨利•普朗莫评价安藤的建筑:"华美的贫乏、空虚的盈满、开放的围蔽、柔和的坚硬、半透明的不透明、发光的实体、光亮的黑暗、模糊的清晰、浩瀚的荒僻。

"一系列的相互矛盾的形容词,概括得可能准确,遣词造句的风格,似乎与安藤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相背。

曾有位弟问安藤,建筑于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建筑是提出某些问题之后的一连串挑战。

透过建筑,我将自己的意志传达给社会,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

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张力,正是我生存的力量。

对我来说,唯有建筑才是参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

"世界上只有大海才能孕育并繁衍巨大的生物,海能纳百川,能载万物,有这样胸怀的建筑师,一定有着伟大的作品;还有一种爱,萌芽于故土,成长在四海天边。

这一路并非总是阳光普照,从而体尝万物的平等与生长的艰辛,在光与影中,爱不再刺眼、自我,而越发和煦又温暖,终让他超越阶层、民族、文化而成就了精神领域的升华;他还有着一股子倔强,永生用不完的坚持,因为他是日本人的缘故吗?还是因为他曾是拳击手?我想答案都不是,他只是虔诚的守护着自己的原则与梦想,不放弃,就像他钦佩的中世纪的修道士。

他是安藤忠雄,华丽的溢美之词可能并不适合他,在他的自传中,朴实却深刻的哲理就是这样娓娓道来的:-我从事建筑行业已过了四十年,但我面对建筑的基本态度,依旧是“对抗都市的游击队”,没有改变。

-我发现世界上几个最具代表性的都市都有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在都市中流动的“时间积累的富饶”。

-如果大众没有培养出积极参与及共享的意识,不管在环境中保留多少空间,也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场。

-只要周围有极具生命力的自然风貌,就能借用这股力量,重新整建环境,建筑要重拾现代社会抛弃的观念,并凸显其问题,而且建筑必须是那个地点与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这是建筑对于都市的看法,是建筑背后那股强烈的意志。

-利用“后现代”一词为障眼法,为了花光大把钞票而将建筑物盖得奇形怪状,这种毫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建筑接连出现,让人产生错觉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极度的经济至上主义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也在吞噬了建筑界。

-若建筑只是炒地皮或投机的工具,就已经无处可展现“战斗”的姿态,如卷入金钱游戏,我怕会迷失自己,所以我决定始终与商业性建筑项目保持距离。

-我对表参道之丘所采取的姿态,是不切断从过去到现在、传承至今的时代感,并打造出传承都市记忆的建筑。

因为远比专家的赞美更重要的,是经过表参道的普罗大众对这栋建筑的深刻情感。

-都市的丰裕,源自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凝刻了岁月痕迹的空间。

人们生活和相聚的场所,是不能当成商品拿来消费的。

-即使我一直钻研清水混建筑至今,我还想要积极研究下一个时代的崭新工法,然后我想再次超越极限,找出属于我自己的混凝土风格。

-柯布西耶的这栋集合住宅所发挥的机能未必完全如设计者的构想,但是柯布个人的构想以具体的结构实际呈现出来,还有他面对社会的力量,从零构想出空间里的力量,令我深受感动,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位建筑家应有的姿态。

-我一直认为:建筑师应对自己设计过的建筑负责,只要建筑物还存在,就该对它负责。

如果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没有对话,只是一味的生产、消费新东西的社会结构,无法超造出“真正活着”的场所。

最重要的是,人们拥有经营与维护建筑物的意识,然后建筑物给予相应的回应,这是一种随着时间越来越有魅力,让建筑成长的思维。

-维系一个自由、公平的社会,需要超越个人意识的公共精神。

在此精神下,创造出能够聚集人群、共同感受生命喜悦的空间与时间,这才是公共建筑真正的意义,这绝不是靠国家或政府的力量完成的。

-要超越不同文化的冲突,并非易事。

单靠一名建筑家并不能做什么,但是既然建筑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就应该通过建筑表达某种意义。

善于从过去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并传承给后代,是现代建筑师的责任。

-魅力与时具增的城市,和只承认新事物价值而不断重复拆与建的城市,何者的风景能看到人类的未来?只要人们对“使用最新的商品便象征富裕”的观念还存在,拆与建的循环就不会结束。

不是传统,不是看得见的形体,而是支撑形体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