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04166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8.png)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一、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校环境的不断改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日益被重视。
小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习惯的重要阶段,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因此,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已取得的成绩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们积极倡导校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形成了高尚的师德师风。
其次,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开展了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修养。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才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此外,我们也注重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尽管我们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缺乏兴趣。
这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学习环境的不够优良所导致的。
其次,一些学生存在欺凌行为,校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方式的传统和校园文化的薄弱所导致的。
此外,一些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还有待提高,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
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和学校道德教育的不够有力所导致的。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同时,加大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此外,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和展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校风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丰富学生的才艺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a9b17dbe009581b6ad9eb0b.png)
教学乌管理2018年7月20日
·17·
义 务 教 育均衡化发 展中 的问题及其 解决 策略
李 霞
(南 京师 范大学泰 州学 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摘 要 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 的本质是善的教育 。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伦理思想表现为人是 目的 ,义务教 育均衡 发展 的 核 心是质 量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 的 目的是 追求个性 化的差异。但 其在发展过程 中却 面临教 育管理 体制的 制约、资源配置方式与权力转换 的冲突、物质资 源配给与精神 需求的排斥、各种 矛盾 冲突的限制等 问题 。通过 建 立 科 学 合 理 的 教 育 经 费投 入 及 教 师 管 理 机 制 、正 确 认 识 义 务 教 育 均 衡 化 发 展 、保 证 义务 教 育 阶 段 公 平 正 义 的均衡化发展 、理性看待 义务教 育均衡化过程 中的数据信 息,可 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化发展 。
手段 。”费 希特 曾经 也提 出 ;“人 本身 就是 目的 。绝对 不 允许 让 某 种外 在 的东 西来 决 定 自己 ,而 是 自己决 定 自己。”这 种 以人为 目的 、重视 人 本身 的人 道 主义 精神 充 分 体 现在 义 务教 育 均 衡 化发 展 中 。其一 ,通 过 义 务 教 育 均 衡 化 发 展 可 以从 整 体 上 改 善 薄 弱 学 校 的教 育 教 学条 件 ,进 一 步 扩 大优 质 教 育 资源 的覆 盖 面 ,全 面 提 升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可 以 享受 到有 质量 的教 育 。其 二 ,在 义 务 教 育均 衡 化 发 展 的过 程 中 ,始 终贯 彻 素 质教 育 ,注 重 学 生 ,体 现 人 文 主 义 的 关 怀 ,以学 生 发 展 为 本 ,重 视 学 校 内涵 的 发 展 ,为学 生 创 造一 种 可 以充 分 发 挥 自身特 长 和个 人 潜 能 的 良好 空 间氛 围 。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2篇)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1862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8.png)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一、引言首先,对参与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特撰写本次汇报。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保障。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 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注重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了诗歌朗诵、古文诵读、书法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2. 发展学生社团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团,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科技社团等。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发展兴趣爱好,锻炼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如文艺晚会、运动会、学科竞赛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关心他人,传递正能量。
5.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我们注重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加大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加了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1. 学生参与度提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
许多同学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参加社团、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在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的推动下,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校园文化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
3. 学校声誉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使学校的声誉得到提升。
学校文化自查自纠报告
![学校文化自查自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582f4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d.png)
学校文化自查自纠报告一、引言自我批评、自我反思是一个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我们深知自查自纠的重要性。
通过对学校文化进行自查自纠,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师生的全面进步。
在此,我们将对我校的文化进行全面检视和自我评估,希望通过这次自查自纠,找出学校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自查自纠内容1. 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老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其次,部分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怠慢不作为、官僚主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另外,部分老师对学生存在偏见,存在评判不公、疏于关心等情况。
2. 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
我校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存在旷课、迟到、作业不完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其次,部分学生交流能力不足,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影响了学校集体活动和课堂氛围。
另外,部分学生存在欺凌行为、爱争执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3. 学校活动学校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活动丰富多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活动过于功利性,缺乏深层次意义,影响了活动效果和活动质量。
其次,一些活动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无法吸引师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一些活动缺乏规范性和组织性,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影响了活动效果和活动意义。
4. 学校氛围学校氛围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校整体氛围较为和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师生之间相互疏远,缺乏真诚交流,影响了师生关系和学校凝聚力。
其次,部分师生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影响了学校整体稳定性。
另外,学校缺乏创新理念和拓展意识,导致学校发展落后,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三、自查自纠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
![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53669fa284ac850ac024249.png)
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初中部评估报告评估日期:2014年4月21 日-24日评估组成员:组长:黄孔辰副组长:卢新华成员:林俊红曾彦玲付维琦闫斌(领导与管理、学校发展指标组)章学郭杨春生周清张文韬肖健民陈式(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指标组)吴萌黎昂龚燕泉向征(学生发展指标组)目录一、评估工作综述二、学校概况三、办学水平评价(一)领导与管理、学校发展(二)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三)学生发展四、总体评价与发展建议附件:学校需整改的具体问题清单一、评估工作综述2014年4月21日至24日,受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派,以黄孔辰为组长,卢新华为副组长,16名市、区督学组成的评估组,对宝安中学初中部进行了为期3天的办学水平评估。
评估前1周,市教育督导室通过张贴公告,告知师生、家长评估的时间、内容、方法和反映情况的方式。
评估期间,评估组共查阅学生作业2075本、教师教案125本;各种工作日志、会议记录、手册57本;学生手册、成长档案42本,学生作品300本/份;学校原始档案资料49份/盒;共计观课110节,覆盖所有学科、53班级和110名科任教师;访谈全体校领导及中层干部、级科组长、教师和学生共452人次;召开学生座谈会1个,教师座谈会3个,参与教师48人;参加科组或备课组活动6次,参与教师62人;共发出教师问卷173份、学生问卷807份,家长问卷200份,分别回收173份、807份、195份,回收率分别为100%、100%、97.5%;共电访家长、社区代表、教育主管部门干部、高一级学校领导等16名;现场观察校园环境、各教室、功能室及早读、两操、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
在多渠道采集信息的基础上,评估组根据《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和充分的讨论分析,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二、学校概况宝安区宝安中学开办于1984年8月,是一所宝安区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学校。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a162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4.png)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引言概述: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涉及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
为了全面了解学校的文化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自查。
本报告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教育理念1.1 教育目标是否明确:学校是否明确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1.2 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合理: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教育理念贯彻情况: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真正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师生关系2.1 师生互动情况:学校是否鼓励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2 师生沟通方式:学校是否提供了多种沟通方式,以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3 师生关系的矛盾处理:学校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维护师生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三、学生发展3.1 学生发展规划:学校是否为学生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学生活动组织:学校是否丰富多彩地组织各类学生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3 学生发展支持:学校是否提供了必要的学生发展支持,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
四、校园文化氛围4.1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是否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氛围。
4.2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否受到师生的认可和欢迎。
4.3 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学校是否能够持续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保持校园文化的活力和创新性。
五、文化建设管理5.1 文化建设规划:学校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文化建设规划,以指导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5.2 文化建设资源:学校是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人力、物力等,支持文化建设工作。
5.3 文化建设评估:学校是否进行了文化建设的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本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6b473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5.png)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本一、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良好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1. 学校规模和地理位置:我们学校是一所小型小学,位于城市郊区的一个偏远地区。
2. 学校的历史和特点: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以德育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3. 学校校园文化的现状:目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各种特色活动,学校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亮点1. 学风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的培养,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设置课前课后辅导班、难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此外,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科竞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 德育建设: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与良好的品德修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爱心义卖、关爱环境、助人为乐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 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注重创造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定期进行校园环境整治,增设绿化带、花坛和艺术墙等,营造出活泼、美丽的校园氛围。
4. 文体活动建设:学校注重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组织了各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与发展。
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1. 学生自律意识需加强: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
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规范行为。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b2d942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d.png)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以期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提供一些参考。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
第三,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体现在学生发展机会上。
城市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加比赛等,而农村学生则相对缺乏这些机会。
这导致城市学生更加自信、乐观、有创造力,而农村学生则相对自卑、缺乏自信。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归因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育质量也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发展机会也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同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一直是一个备受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体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上。
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仍然相对较少。
这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相对较弱,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还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相对较差。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流失归因及治理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流失归因及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f51a6b7c1cfad6195fa7be.png)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流失归因及治理【摘要】义务教育长期以来被看成一种纯公共物品,其本质属性是公共性。
但是近年来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却因一些有悖于其宗旨的观念而受到挤压和流失,威胁到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文章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在义务教育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内涵、流失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私人资本进入义务教育领域进行规范,引导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增强教育信息的公开性、透明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公共性;流失;治理策略一、委托代理理论与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内涵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代表人物有威尔逊(Wilson),斯宾塞,泽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罗斯(Ross)、霍姆斯特姆等。
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经济人、理性人,描述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委托-代理关系总是存在“代理成本”。
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人会采取两种措施,即激励代理人或对代理人进行监督。
该理论在义务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义务教育是公民委托国家、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举办的一种基础性教育。
其委托代理关系如下:公民委托国家、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委托学校和社会团体等。
由于存在层层委托关系,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更加严重,导致义务教育公共性的流失。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属于纯公共物品,政府是其提供主体。
国内学者郭凯认为:义务教育公共性是指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由国家提供、组织生产、监督和管理,对教育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公平分配,确保教育信息公开,允许公民和社会参与,尊重公民的教育自主权,保证最基本的教育质量,以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公共利益,个人比较赞同。
义务教育公共性有以下内涵:(一)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机会均等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人人有权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对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在“量”上的规定;其二,人人有权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即“质”上的规定。
校园文化自查自纠
![校园文化自查自纠](https://img.taocdn.com/s3/m/9cb569c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7.png)
校园文化自查自纠一、引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文化建设,承载着学校内在的核心理念和精神价值观。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对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何营造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管理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社会各类文化冲击下,校园文化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因此,对校园文化进行自查自纠,强化管理和建设,提升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1. 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1)主题模糊。
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不鲜明,导致学校内部理念和方向不清晰,师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强。
(2)传统文化缺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中逐渐被淡化,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创新能力不足。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导致校园文化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2. 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1)师生互动密切。
在一些学校,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密切,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2)注重实践教育。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学生主体性。
在一些学校,学生被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自查自纠方案1.明确校园文化的主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明确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学校需要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和指导。
2.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脉。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3.重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开设各种创新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f206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8.png)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引言概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全面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自查报告,旨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正文内容:一、校园文化理念1.1 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否明确。
学校是否明确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且是否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1.2 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是否明确。
学校是否设定了明确的文化建设目标,并且是否与学校发展规划相一致。
1.3 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校是否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引进和创新现代文化元素。
二、校园文化氛围2.1 师生互动交流情况。
学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融洽,是否存在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
2.2 学校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是否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3 学校文化建设成果。
学校文化建设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否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三、校园文化载体3.1 学校文化建设主体。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谁,是否明确了文化建设的责任部门和具体负责人。
3.2 学校文化建设资源。
学校是否拥有足够的文化建设资源,包括资金、场地、人才等。
3.3 学校文化建设机制。
学校是否建立了科学的文化建设机制,确保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四、校园文化传承4.1 传统文化传承情况。
学校是否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开展了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4.2 现代文化融合情况。
学校是否积极引进和融合现代文化元素,使学校文化更具包容性和时代性。
4.3 文化传承成果评估。
学校文化传承工作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否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五、校园文化建设改进5.1 存在问题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影响学校的发展。
5.2 改进措施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哪些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4a17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f.png)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
我校深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并将自查报告如下:一、校园文化建设宗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和资源,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教育理念和价值观1. 教育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追求真理、追求美好。
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1. 课程设置:我们注重开设思想政治、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2. 主题活动:每学期组织一系列主题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社团组织:拥有丰富的社团资源,如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4. 讲座和报告: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报告,拓宽学生的眼界。
5. 校园环境:打造美丽、整洁、绿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6. 学风建设:倡导勤奋学习,强调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因此,我们将加强活动的多样性,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校社团组织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社团活动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分配不均等。
我们将建立健全社团组织管理机制,完善资源利用和分配方式,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 学校师生交流互动有待改进,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我们将加强师生沟通渠道的建设,鼓励学生表达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
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和家长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db704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8.png)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一、引言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我们进行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自查。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并提供改进方案。
二、学校背景我们学校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小学,招收学生约500名。
学校积极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行和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们学校的关注焦点。
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自查结果1. 校园文化宣传我们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和班级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校园文化宣传。
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校园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宣传的频率和质量。
2. 学校价值观建设学校价值观是学生品质培养的核心。
我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坚毅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自查结果显示,存在一部分学生在社交行为和自律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
3. 师生关系建设师生关系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学校鼓励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并开展一系列关系密切的活动。
尽管如此,自查结果表明,仍有一些学生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建议学校加强师生交流的机制和方法。
4. 校园活动组织学校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校园文化节和社区服务活动等。
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这些活动的满意度较高,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活动参与度不够广泛。
建议学校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活动的多样性。
五、改进方案1. 加强校园文化宣传通过增加校园广播的播放频率,加强对校园文化的介绍和宣传。
鼓励学生参与并组织校园文化展示活动,以增加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了解度和参与度。
2. 加强学校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通过增加班级活动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加强学生的自律和社交行为培养。
开展主题班会和家长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升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 加强师生交流的机制和方法学校应设立师生互动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工作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c1f9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1.png)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完善课题《大学区教育质量的提升》,以促进马额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抓手,以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满足学区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转变,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特开展本次教育质量提升调研活动。
一、调研的工作目标通过调研,了解我学区小学段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总结被调研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经验、方法,查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破解我学区小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的方法和策略,改进学校管理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1. 选取样本学校。
本次调研,为了使样本校抽样具有代表性,结合我校的现状,调研工作在我中心小学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吴家英里小学作为样本校。
2. 调研主要内容。
这次调研,主要是围绕我校小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及教育资源的利用等问题进行调研,具体涉及“办学行为”,“学校特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队伍建设”,“学校机制”等六大方面。
3. 调研具体形式。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调查问卷,从2015年1月开始,先后2次赴东岳中心小学开展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活动。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体成员参加赛课,学生问卷调查30余人次。
三、特色与亮点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从整体上看,在学校的努力下,吴家小学教育教学重过程、重实效、重改革、重创新,中心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该校在“坚持和落实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重视学科建设,加强校本教研”、“立足课堂,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校风教风建设,培养学生习惯和品质”、“加强三跳项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呈现出不少的特色和亮点,彰显了学校的个性。
马额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估中,2016年被评为进步奖。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beda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7.png)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引言概述: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
通过自查报告,可以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自查报告,分别是:学校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教育推广、文化成果展示。
一、学校文化氛围1.1 学校文化理念是否明确,是否与学校办学目标相一致。
1.2 学校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否有相关的教育活动。
1.3 学校是否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相互尊重,是否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文化活动开展2.1 学校是否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演等。
2.2 文化活动的内容是否多样化,是否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3 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文化资源建设3.1 学校是否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图书馆、美术馆等。
3.2 文化资源的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
3.3 学校是否与外部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是否能够共享资源。
四、文化教育推广4.1 学校是否注重文化教育的融入课堂教学,是否有相关的教学方案。
4.2 学校是否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4.3 学校是否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是否有相关的评价机制。
五、文化成果展示5.1 学校是否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成果进行展示,是否有相关的展示平台。
5.2 学校是否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创新成果进行鼓励和奖励。
5.3 学校是否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是否有相关的宣传渠道。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自查报告,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文化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校应该注重学校文化氛围的打造,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注重文化活动的开展,多样化的内容和合理的组织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文化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与外部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同时要注重文化教育的推广,将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开设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最后要注重文化成果的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鼓励和奖励学生的文化创新成果,并通过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的文化影响力。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47c3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8.png)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每个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承载着学校的精神内核,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审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特进行自查报告,希望通过该报告,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二、教师团队的作用作为学校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团队的作用不可忽视。
他们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承载着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培养。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团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一部分教师积极投入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供了师生交流、展示和创新的平台,但也发现一部分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积极性,缺乏参与度。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鼓励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他们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
三、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生,他们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仍有待加强。
一方面,学校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文化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汇演、社团展示等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周或节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参与度的引导和激励。
例如,可以给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四、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有待加强。
一些学生反映在校园中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从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塑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校园文化教育的完善校园文化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校园文化教育的完善还有待加强。
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创新校园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多个层面,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d70f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7.png)
【自查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引言概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学校的文化建设情况,本文将通过自查报告的形式,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学校文化氛围1.1 学校文化宣传学校是否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宣传学校的历史文化、校训和校风,提升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学校文化活动学校是否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文化节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1.3 学校文化展示学校是否建设了文化展示区域,展示学生的文化作品和成果,如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科技创新成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学校文化教育2.1 文化教育课程学校是否开设了文化教育课程,如国学经典、传统文化、艺术欣赏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质。
2.2 文化教育活动学校是否组织了文化教育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化知识竞赛等,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2.3 文化教育资源学校是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如图书馆、文化艺术馆、文化交流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和机会。
三、学校文化传承3.1 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是否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文化讲座等,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校园文化符号学校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符号,如校歌、校训、校徽等,让学生对学校文化有更深的认同和归属感。
3.3 文化传承活动学校是否组织了文化传承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学校文化融合4.1 多元文化交流学校是否鼓励多元文化交流,如国际学生交流、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4.2 学科与文化结合学校是否将学科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如在科学实验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问题归因及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问题归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6b1675de518964bcf847c66.png)
在 中小 学教 师 招 聘 方面 ,教 育 规划 纲 要 明确 规 定 : “ 省
级教 育 行政 部 门 统 一组 织 中小 学 教师 资格 考 试 和 资格 认 定 ,县 级教 育 行政 部 1 ' ] 按 规 定 履行 中小学 教 师 的招 聘 录
择 校 费 。同 时 ,在 调 配 大 批 优 秀 师 资 、配 备 精 良设 施 、 网罗 大批 优 质 生源 、投 入 大 量 资金 的 基础 等方 面 自然 远 超 普通 区属 公 立学 校 。这 些 得 天独 厚 的直 属 校 并 非都 一
简章 一 笔 试一 面试 一 体检 一 录 用一 签 约 。考 试 内容 中的 公 共基 础 知识 等 综合 知 识在 量 化 中 占很 重 的比 例 ,教 师 专业 知 识 的比 例 不 到 5 0 %;有 的 地 区甚 至 以 自我 介绍 环 节代 替 了 说课 。这 种选 聘 形式 沿 用了 当前公 务 员 选拔 的 操作 模 式 ,弱 化 了教 育 部 门的 选拔 权 ,忽视 了选 拔 教 师 的 专业 素 质和 专 业技 能 ,使 部 分 具有 较 高教 学 水 平和 专 业 素质 的 教师 被 淘 汰 ,而 某些 死 记硬 背 公共 知 识 的投 机 件 。同时 ,在 教 师专 业技 术职 称 评定 中 ,由人 事 部 I ]全 程 制定 和 掌 控标 准 、名 额 等 诸多 权 利 ,许 多德 才兼 备 的 优 秀教 师 得 不到 应 有 的待 遇 ,按 资排 辈 、弄 虚 作 假现 象 严 重 ,带 来 重 重 矛盾 ,严 重 挫 伤 优 秀 教 师 的从 业 积 极
随着 “ 普九 ” 目标 的 基 本达 成 ,即 教 育起 点 均 衡 的基 本 实现 ,教 育 的外 部 因素 对 义务 教 育质 量 的 影响 将 逐渐 淡
“新起点”下审视农村教育质量问题与归因
![“新起点”下审视农村教育质量问题与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6eee683843323968011c9227.png)
量现状 ,在校外影响 因素既定情 况下 ,对校 内可控 因素进行农村教 育质量低下 的归因。
f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 育;教育质量
【 者简 介】李彦博 ,上海师 范大学教育学院 ( 作 上海 ,20 3 ) 02 4
20 年底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 %,入学机会 07 9
问题得 到有效 的解决 。质量 问题成为教育专家 、民 众关注的焦点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低下成 为我国基 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2 0 年两会期间 ,农 村学生享 09 受优质的教育成 为热点 。本文 以文献数据 与得笔者 走访所 得数据 为依据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低 下 的表征以及对学校 内部可控 因素进行归因。
本上是农村中小学生从未接触过 的事物 。农村没有
高 达50 ,九 年义 务教 育 的完 成率 值 得让 人 担 0亿
工作会议 ,明确 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 中重 中之重
的战略地位 ,用更大 的精力 和更多 的财力 ,重点加 强农 村义 务教育 。农 村是 我 国教育工 作 的重 中之
重 ,是义务教 育发展 的大局 。2 0 年对 《 06 义务教育
业率低完成率低 。20 年年底 全国普九人 口覆盖率 07
式教育发展道路 ,提升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 。1亿 3
人 口的大 国,8 亿人 口在农村 ,1 亿 中小学生在农 . 5 村 。20 年国务 院作 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 03
决定 ,召开了新 中国成立 以来第一次全 国农村教育
1 “ . 一高 、二低”问题突出 所 谓 的 “ 高 、二低 ”是指 :辍学 率高 ,毕 一
一
题是 缩小 城 乡教育发 展 的差距 ,关注 教育公 平 。
20 年3 0 8 月4日,全 国政协委员李和平表示 : “ 以义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现实问题、归因及改进策略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现实问题、归因及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84f4c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5.png)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现实问题、归因及改进策略田佩琦
【期刊名称】《现代中小学教育》
【年(卷),期】2024(40)3
【摘要】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主要存在于行动主体、接受对象和政策资源不足等方面。
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缘于政策执行系统的运行存在缺陷、政策执行动力机制欠缺和政策执行环境存在制约。
为提升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的效果,可以从完善政策执行系统运行过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构建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的维度来解决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所存在的问题。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田佩琦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1
【相关文献】
1.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阻滞的归因及应对策略
2.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政策执行困境及纾解策略
3.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质量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
4.政策工具视角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文本分析
5.乡村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的偏差与治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
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的整体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学校作为文化继承、繁衍、传播的载体,它服务并传播文化;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灵魂和精神内涵,为学校提供精神食粮。
学校与文化的这种天然链接关系决定了两者的互助互长关系。
文化使接受学校教育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受校园文化的洗礼,通过规范、启迪、熏陶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某种包含政治、生活、社会等特定时代与社会背景下社会文化为主流评判方式的个人价值体系。
一、重城市轻农村的城市化价值取向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政策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甚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学校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其本身并无高低和优劣之分。
而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策方针的影响,导致轻视农村和一般学校建设成为不可逃避的现象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财力较为有限,1953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确定了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198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发展不能搞“一刀切”。
城市小学可率先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暂时不变;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我国应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新体制,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主要由乡镇和村负责,城市教育则主要由国家财政自助和县级以上政府管理。
这些文件都确认和沿袭了义务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不仅加剧了农民的教育负担,也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这种非均衡发展存在多种原因,其中政策导向首当其冲,除去区域经济、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客观因素之外,造成差距的主要问题根源于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影响下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
我国教育政策的这种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优惠的教育政策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城市学校倾斜,加之示范学校政策的出台,加剧了城市学校内部的重点学校竞争,更使农村学校边缘化,使教育资源明显失衡,出现差距,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先天条件不足。
在这种教育资源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下,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教育素养、文化涵养、统筹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
义务教育文化建设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存在差异,虽然有政策导向的原因,也存在其他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由于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匀,导致在一些硬件条件薄弱、地理位置偏僻、教育理念滞后的学校,少数教师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教育能力衰退,教育水平无法与时俱进,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无法发挥作用。
由于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
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最终体现在教育结果的不均衡上,而教育结果的不均衡自然会反过来影响学校本身,加剧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
二、义务教育中功利化价值追求
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目标,除了进行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学校文化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看待社会。
教育具有功利性是客观事实,但是随着教育功利在社会文化影响的不断异化,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如何合理的面对与处理功利化价值追求迫在眉睫。
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然而在当前在社会急功近利的竞争诱惑下,义务教育忘却了教育的根本责任和使命,只追求看得见的利益,学校热衷于建校舍、建大楼、盲目扩招、升重点等表面文章,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义务教育的统一性。
义务教育在分数的驱动下依然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这种片面、狭隘的功利化价值取向,不可避免的造成浮华和浮躁,导致学校办学理念的滞后和受教育者精神品质的缺失,忽视了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中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义务教育功利化的首因是人在现实社会中价值追求的错位,科技的腾飞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诸多西方社会思潮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促使了人们产生对理性的绝对依赖,在缺乏人文关怀支撑的前提下,人逐渐成为以具体功利为追求、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功利人”。
在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不断受到“功利人”的影响和侵蚀的过程中,这种价值追求的错位必然导致教育价值的错位。
教育不再是为了个人的启蒙和教养,而是满足需求的手段。
这种情境下,执行者与参与者都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教育本身也会被改造,以“何以为生”的本领训练替代“以何为生”的教育。
三、应试教育对学校文化的侵蚀
学校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性和渗透性。
尽管当今教育领域不断掀起诸如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浪潮,但限于现存的高考体制和追求升学率的导向,以应试和升学为价值取向的传统应试教育仍根深蒂固地影响并侵蚀着义务教育学校文化。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目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长期以来,以应试为取向的校园文化不断熏陶和塑造着教育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学校文化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无不受应试教育的侵染。
“应试教育”作为一个重筛选、重淘汰的体制,是从应试和考试中派生出来的产物,中国人的考试文化已深入骨髓,应试教育也已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的思想可追溯到隋末科举,甚至有学者将中国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归功于科举制度。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决定了中国人历来有重视考试和应试的传统。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传统深入我国民族文化之中,其作为几千年来支配我国教育文化的主流思想,有其深刻的
历史文化内涵。
除此以外,现如今学生的升学需求是应试教育的源动力,办学者和学校教师对高升学率的追求是应试教育的主动力,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应试教育。
这也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根本所在。
在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的办学思想中,是无法摆脱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侵蚀。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成为最大的阻力,学校文化以高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以学生分数高低、学科竞赛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教师优良的评价准则,导致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都流于形式,学校文化建设的焦点和出发点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侵蚀,造成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分数至上等行为方式。
这不仅让老师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产生职业倦怠甚至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从主题到范畴,从价值到目的,从风格到理论的演化,从内容到方法,深受它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2 因此,应试教育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在当代教育历史舞台上经久不衰,并对学校文化建设影响深远,并不单单在其考试制度本身,而是有其深重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