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科学性,具有革命性。
3、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4、马克思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实践的观点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践的观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5、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1、概念: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第一节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5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看世界。
6、形而上学:认为世界静止不变,事物孤立存在的。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矛盾。
7、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0、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1、世界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含义不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马 克 思 主 义
1、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最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
2、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作用:①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实现分化统一
②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④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价值形式的发展: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
→扩大、总和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
△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①具体劳动:反映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②抽象劳动:反映价值,社会属性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剩余价值论
(1)劳动力二因素:①劳动力使用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作用: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⑤科学技术
作用:△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双刃剑)
(2)五个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4、社会的主体:人
(1)两种历史观问题:英雄和人民谁创造了历史?
△后果:A.生产力方面:扩大再生产
B.生产关系方面:两极分化
C.资本聚集
D.相对过剩人口
③资本运动:△个别资本运动:资本循环;资本周转
△社会资本运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4、帝国主义论
(1)垄断主义
马克思主义
:(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运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唯心的,是指他们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社会历史是物质的,认为历史是由个人的意志(英雄人物)或者上帝的意志来主宰。主要表现形式为两种:一是英雄人物决定历史、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二是认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决定(客观唯心主义)因此……
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7.物质与意识、物质与运动
物质与意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广义旳马克思主义
不但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旳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涉及继承者对它旳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旳马克思主义。
从不同旳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
从发明者、继承者旳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旳,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旳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旳观点和学说旳体系。
从它旳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本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旳科学理论,是有关无产阶级斗争旳性质、目旳和解放条件旳学说。从它旳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旳科学世界观和措施论,是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旳普遍规律旳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旳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措施构成旳科学体系,它是一种完整旳体系。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旳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变化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二)剩余价值理论理论与社会主义学说
商品货币理论 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人口相对过剩理论 资本主义积累旳一般规律 经济社会危机规律等等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剩余价值理论理论与社会主义学说
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社会主义本质论阶段论计划经济论国家消灭论
(三)革命党与执政党学说
经典革命党学说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旳革命中形成发发展起来旳。主要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执政党学说是指在俄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旳胜利之后,党怎样保持政权旳无产阶级性质、怎样在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旳一系列理论。主要创建者:列宁
(四)经典发展理论
经济“红线”理论 人旳解放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
经典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旳基本内容:
THANK YOU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的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②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③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理论来源之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理论来源之三: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a.“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b.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指出了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的区别,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其能动作用包括哪些?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1)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第四,人的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指出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简要回答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2、自觉能动性:世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三)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劳动实践(1)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它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4、质量互变规律及其重要意义2、事物的量变、质变的含义(1)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事物的一种不显著的变化.(2)质变是事物在根本性质上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和转变.(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4)质变又转化为新的量变4、质量互变规律及其重要意义(1)质量互变规律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质量互变规律及其重要意义(2)质量互变规律的重要意义第一,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的统一,把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结合起来第二,十六大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运用和体现第三,循序渐进、防微杜渐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什么是辩证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质量互变规律及其重要意义二、1、指出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1)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A、主体是反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B、主体反映客体只有通过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2)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A、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B、实践不仅改造主体,同时也改造客体C、实践关系是主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3)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即客体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和利益的特性※在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中自始自终渗透着价值关系★认识关系既是实践关系的产物,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实践关系的必要条件2、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A.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反映具有摹写性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2、反映具有创造性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B.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2)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B、既要刻苦学习,又要注重亲身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的发展不断地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对新课题的探索和回答,形成新的理论(2)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3)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得到的认识,究竟是不是正确,不能靠主观来判断,只能靠实践来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本身并不是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任何一种理论知识,都是为实践服务的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初级阶段,感性认识,反映现象外部联系的内容,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高级阶段,反映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内容,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2)二者相互联系A、二者相互依赖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和发展到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怎样理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是客观的: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5、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相互区别: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真理绝对性即确定性、无条件性.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真理的相对性即近似性、有条件性.(2)二者的联系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的真理B、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意义(1)在理论上,是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武器★绝对主义:A、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B、否定真理是一个过程,即否定真理的发展※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相对主义:A、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把真理看成是主观的东西,导致怀疑主义或诡辩论※战国时期的庄周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从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出发,发展到把真理说成是主观的(2)在实践上,指导我们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A、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B、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具有绝对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具有相对性C、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D、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绝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相对性,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真理发展的“顶峰”,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相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具有绝对性,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客观性及其指导作用,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思维的至上性指人的认识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即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可能、使命和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决定真理的绝对性.非至上性指在现实中生活和活动的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认识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表现真理的相对性.6、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的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结果相比较,最后得出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结论7、价值具有哪些特点?价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1、价值具有客观性.首先,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2、价值具有主体性.—指主体性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关系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4、价值具有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三、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其一,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其二,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超越现实社会存在的发展状况.—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2)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从过程上看,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2.意义:(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C、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繁荣、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了优越性.4、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论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因素和环节,因此,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改革.C、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繁荣、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了优越性.5、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如何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的作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1、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2、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现实的、历史的A、现实的:指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是出于某种社会关系中的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来自于中下层群众*我国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英国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美国电学理论家富兰克林、德国哲学家狄慈根和俄国文学家高尔基(一)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2、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领导者.3、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6、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1、商品两个因素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A、二者的对立(四点)一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是使用价值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三是不同使用价值的质不同,量不能比较;价值的质相同量可以比较.四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B、二者的统一:二者存在于商品中第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第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2)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A、二者是对立的(三点)一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三是具体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B、二者是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3、指出价值量变化规律的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着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实现其产品价值的社会关系)货币形式的演进第一个阶段:贵金属货币:金银条块第二个阶段:铸币第三个阶段:纸币第四个阶段:信用货币※银行券、商业期票、银行支票等第五个阶段:电子货币3.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A、是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B、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它自身是商品,具有价值.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D、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同货币价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2)流通手段A、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职能.B、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3)贮藏手段A、含义: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B、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C、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4)支付手段A、含义: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等职能.B、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有两种情况(2000年文科考研题):其一,商品流通领域清偿债务.其二,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C、评价: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促进了商品流通;债权债务关系带来的危机可能性.(5)世界货币A、含义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贵金属、美元、欧元).B、世界货币职能的表现:※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6、简要回答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相等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为:(三点理由)第一,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第二,从商品的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第三,价格的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说明价格归根到底受价值制约.。
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是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谦·配第。
③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公布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还包括列宁及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实践中所进行的发展。
2.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广义)从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组成部分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狭义)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二、1.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意义:第一,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二,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对它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哲学中的各种派别,比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其必然趋势的科学;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三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发展阶段,②列宁发展阶段,③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④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凡是看待客观世界用发展的、运动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就是符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社会的发展规律,又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力VS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基础VS和上层建筑: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它是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政府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内哲学界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战略角度思考这一问题,或者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重建战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欢迎阅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历程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他们按其社会地位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言,原是民主主义者。
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狭义上的,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根源)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四、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五、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是什么?(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是什么?(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什么?①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物质概念,这样就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与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②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这就与客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客观唯心主义也说有一种客观实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但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知,如神,是不能为人的感觉所感知③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就与主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主观唯心主义也有一种客观实在,但是他们认为感觉是第一性的,主观产生了客观实在④这种客观实在能被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世界观:亦称“宇宙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意识观等方面。
人生观、道德观、科学观等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人生观:人们对人生根本观点的总和。
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生死观、苦乐观、公私观、义利观、荣辱观、幸福观等内容。
它回答人为什么而活着,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等问题,对人生起着指导作用。
4、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理论观点,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5、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有哲学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
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导意义。
6、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讲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怎样在理论和实践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5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理论体系,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的科学分析。
它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为核心,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而生产关系则包括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资产阶级占据了生产资料的主导地位,而工人阶级则成为了被剥削阶级。
这种阶级分化引起了阶级斗争,这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剥削阶级必将灭亡”的思想,认为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现最终的阶级解放。
这个过程必须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阶段,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和目标。
在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主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它们是阐述社
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存在与思维之间关系的基础。
在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革命和建设中推动社会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宣扬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实践。
尤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寻求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应用它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2.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一切奋斗都致力于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
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可以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⑴不同的事物各有其特点。
⑵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⑶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发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4、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使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时间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四、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方法论: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在他逝世100年后仍然能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答:马克思充分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构建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人类历史上诸多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现实影响力是以往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所不具备的。
他的思想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参考)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是波澜壮阔的1000年,是造就巨人的1000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是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根本要坚持祖宗不能丢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改革开放后,面对一些人的“信仰危机”,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一个执政党若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严格以事实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长期艰难探索而作出的正确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许许多多先进分子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中国的前途命运,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100多年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个客观事实: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和我们的民族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实践无止境创新不停止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说每天都有新气象.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作为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必然顺应实践变化,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产生理论、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实践既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推动理论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即便对《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部划时代的伟大文献,马克思、恩格斯也强调应该根据实践的发展,对其中某些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1872年在《宣言》发表24周年时,他们一方面肯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毛泽东曾经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邓小平也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则强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发展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解除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使思想与实际相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以新的举措应对严峻挑战,要以新的思路解决崭新课题.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2、19世纪40年代的一切条件,对当时的人们来说都是共同的,但为什么只有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创立一种正确的理论,而别人则达不到这一高度呢?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所以,这个思想体系以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
其实,任何一个理论体系或者学说,最初总是由某位或某几位人物提出的。
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创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自然同他们自身的条件分不开。
他们都具有出众的才智、渊的学识、丰富的阅历。
亚里士多德、孔丘如此,康德、黑格尔如此,斯密、李嘉图如此,同样马克思、恩格斯也如此。
不承认这一点是不对的。
在同一时代,同一个国家中,为什么不是由别人、而是由他们创立了某种新的理论或学说呢?这显然同他们自身具有的条件有关。
但是,这只是一个次要的、非决定性的原因。
当我们要具体说明为什么正是由这些人物而不是别的人物提出新的理论体系或学说时,不否认这些杰出人物的才智、学识、阅历起着重要用;可是,当我们从人类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研究一种理论体系或学说为什么必然出现时,就不能用某个人自身条件的优劣来解释。
很难说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两位伟大哲学家哪个人的才高,哪个人的学识更广,但是,在古希腊只能出现“亚里士多德”,而不能出现“黑格尔”。
斯密和李嘉图也只能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有了相当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提出劳动价值理论。
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19卷第205页)这段话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也讲清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性。
一个新的学说之所以必然出现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其根源或基础是“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即社会生产力发状况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另一方面,人类思想的发展又有其连续性、继承性。
新的学说的创立都离不开前人提供的基础,都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任何新的、科学的理论都继承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唯其如此,人类思想才能不断进步,人类思想的发展才构成了一条有源有流、不断推进的长河。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问题,我们也应按照恩“经济事实”和思想材料”两个方面来研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即19世纪40年代末,100年的产1830年资摧毁了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1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但是,当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之后,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周期性地爆发生产过剩危机,的发展。
在英国这个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自产业革命开始以后,已经在1778、1793、1797、1810、1815、1819年多次发生过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
从这时起到60年代,英国又于1836、1847、1857、1863年发生了4次经济危机。
这个时期,不仅英国大约每隔10年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而且还在1857、1866年发生1851年,产业工人已有480万人,占全国自立人口的37.6%,此外,还有144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斗争。
这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的又一重要表现。
当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封建主阶级的斗争时,工人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同盟者参加这一斗争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到了19世纪30至4020年间,当时欧洲最强的三个国家,都接连发生了工人阶级反抗资阶级的群众运动,第二,工人阶级已经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
法国工人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追随资产阶级去反对自己敌人的敌人,而是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而进行斗争。
英国工人阶级是“在宪章主义旗帜下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他们首先向资产阶级的政权进攻,向资产阶级用来保护自己的这道法律围墙进攻。
”(第2卷第516页)第三,法国和德国的工人运动这时都发展为武装起义这样的尖锐激烈的斗全,实际上是近代的第一个工人政党。
德国工人于1834年组成了第一个秘密组织——“被压迫者同盟”,1936年又成立了“正义者同盟”。
一部分法国工人在布朗基领导下于1837年成立了“四季社”。
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的发展表明,这时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四)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材料”。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从阶级性上说,它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对立的,但是,从产生的历史件来说,它也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正如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列宁选集》第4卷第362页、第3卷第441页)到19世纪30年代,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在社会科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是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三大发现。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初。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当时,资产阶级还是一个进步阶级,因此,反映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还能在一定程度内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
这个学说的主要成就是:(1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劳动创造的。
(2)研究了利润、地租、利息的来源。
斯密承认利润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李嘉图进一步指出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来源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人的工资只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于工人创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