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护理
疼痛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 受损伤部位致痛物质 作用于 痛觉感觉器 痛觉冲动 沿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 丘脑 大脑皮质 疼痛
做好患者术前术后教育,教育包括疼痛、止痛药的 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及 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情绪,并及时报告疼痛, 以便及时止痛
疼痛药的护理—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对药对疼痛原因清楚、性质明确的患者 如 手术切口疼痛,应采取预防用药和定时用药,而 不是等患者疼痛的难以忍受时用药
预防性用药所需剂量比疼痛剧烈时必须用药剂量小 的多,且镇痛效果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疼痛药的护理—镇痛泵的应用
术中可直接为患者使用镇痛泵,手术镇痛可使用静 脉镇痛泵和硬膜外镇痛泵
静脉镇痛泵要注意保持三通接头的流畅,而硬膜 外镇痛泵要注意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物理镇痛的护理
物理镇痛在对患者侧肢体血运不存在负面影响的情 况可对患者采取热敷、冷敷、按摩及体位支持等 措施 冷敷存在一定的局麻效果,可使患者的炎性水肿情 况得到缓解;热敷可使患者肌肉痉挛得到缓解, 并改善了局部血运;按摩能够舒筋活血,改善血 运,提高患者舒适度;骨科患者术后因活动受限, 护理工作者可协助其进行翻身,在住院期间保持 舒适的体位,可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
“无痛”希望如何实现?
疼痛的定义
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 感体验。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术后疼痛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引言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术后疼痛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进行探讨。
二、术后疼痛的护理诊断1.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估法、数字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等方法,了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2. 疼痛性质评估:观察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判断疼痛原因,如切口疼痛、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等。
3. 心理状态评估: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评估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4. 生活质量评估:观察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睡眠质量、食欲等,评估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生理功能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评估疼痛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三、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1. 疼痛评估与记录(1)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程度、性质、时间等。
(2)记录患者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用药情况等。
2. 疼痛治疗(1)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2)物理治疗:采用冷敷、热敷、电疗等方法缓解疼痛。
(3)中医治疗: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方法减轻疼痛。
3. 心理护理(1)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2)讲解疼痛原因、治疗措施及预后,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4. 日常生活护理(1)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减轻疼痛。
(2)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如适宜的温湿度、安静的环境等。
(3)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身体机能,减轻疼痛。
5. 饮食护理(1)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提高患者免疫力。
(2)根据患者口味和营养需求调整饮食,促进康复。
6.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按时进行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指导患者正确清洁伤口,预防并发症。
7. 家庭护理指导(1)告知患者家属疼痛护理要点,如用药、饮食、心理支持等。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措施
一、概述外科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加强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术后疼痛的原因1. 切口疼痛:手术创伤导致切口疼痛,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2. 神经末梢损伤:手术过程中对神经末梢的损伤,导致术后疼痛。
3. 肌肉紧张:术后患者因疼痛导致肌肉紧张,进一步加剧疼痛。
4. 心理因素: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因素也会加重术后疼痛。
三、术后疼痛护理措施1. 评估疼痛程度(1)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估法、数字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2)观察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
2. 疼痛心理护理(1)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感受,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
(2)解释切口疼痛的规律,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
3. 镇痛药物的应用(1)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 非药物止痛方法(1)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止痛法,如分散注意力、深呼吸等。
(2)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减轻切口疼痛。
5. 物理疗法(1)使用冷、热敷等方法缓解切口疼痛。
(2)按摩局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
6. 患者自控镇痛(PCA)(1)根据患者需求,采用PCA泵进行止痛。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CA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
7. 心理护理(1)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2)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
8.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应对能力。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
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
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7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骨折;疼痛护理;目前对于骨折患者,临床上大都选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术后患者常伴有疼痛,极不利于其日常生活和预后,因此医院对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极为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现将其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例骨折患者86例。
其中,男性患者为57例,女性患者为29例;患者年龄为15-657岁,平均年龄为( 34±8.52)岁。
具体骨折部位为:股骨颈骨折24例,小腿及足部骨折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髌骨骨折14例,其余11例。
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实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加强镇痛药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恐惧、焦虑及烦躁等情绪的安抚工作,并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关怀,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疼痛产生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做好术前后的宣传工作,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如何缓解术后疼痛
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如何缓解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困扰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患者体验的关注,疼痛管理在外科手术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进行科普,介绍术后疼痛的原因、评估方法以及缓解疼痛的策略。
一、术后疼痛的原因术后疼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损伤:手术过程中会对患者组织造成一定的创伤,引发炎症反应,从而产生疼痛。
组织损伤是术后疼痛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切除大量组织或进行广泛清创的手术。
神经压迫: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神经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导致疼痛。
神经压迫通常是由于手术操作或局部水肿所导致的,可以引起患者术后疼痛不适。
麻醉后反应:手术后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消退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不适反应,如头痛、恶心等。
这些反应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受,影响术后恢复。
心理压力:患者对手术和康复过程的担忧和焦虑,也可能加重疼痛感受。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和焦虑,从而加剧术后疼痛。
二、术后疼痛的评估对于术后疼痛的评估,是医生制定有效疼痛管理方案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数字疼痛评分法(NRS):NRS是一种简单易懂的评估方法,将疼痛程度分为0-10个等级,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数字来描述疼痛。
医生可以通过NRS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调整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AS是一种评估疼痛的可靠方法,使用一条直线或曲线代表疼痛程度,患者可以在直线上或曲线上标出自己感受到的疼痛位置。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医生提供重要信息。
词语描述量表(VDS):VDS是一种利用不同的形容词或短语描述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疼痛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疼痛信息,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
术后疼痛的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关键环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便更好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外科手术后的疼痛是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现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目前的护理水平,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对策。
目前,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存在以下问题:1. 疼痛评估不及时和准确:疼痛程度的评估是制定有效护理计划的基础。
目前仍存在疼痛评估不及时和准确的问题。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担心麻醉效果而不敢主动反映疼痛,或者医护人员未能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
2. 疼痛护理方法单一:目前常用的疼痛护理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尤其是镇痛药物的应用。
单纯依赖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较大或短期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等在临床中的应用还较为有限。
3.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科术后疼痛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疼痛的评估、护理方法的选择和操作等。
目前仍存在一些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导致疼痛护理效果不佳。
1. 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
可以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等来客观评估疼痛程度,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护理计划。
2. 综合应用疼痛护理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综合应用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如冷热敷、按摩等)、心理疗法和中医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疼痛护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医院可以建立专门的疼痛护理团队,由有经验的专家和护士组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疼痛护理服务。
4. 加强患者教育:外科手术后的疼痛需要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包括正确使用镇痛药物、掌握物理疗法等。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醒其关注疼痛状况,并正确使用各种疼痛管理方法。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疼痛评估、综合应用疼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加强患者教育等对策,可以有效改善外科术后的疼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作者:王贵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个体化护理的疗效。
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
结果: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疼痛积分的缓解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74-01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骨科护士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现将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200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5.7岁。
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98例;上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骨髓炎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锁骨骨折4例,其他2例。
手术顺利,术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止血、对症治疗。
1.2疼痛的评估1.2.1观察方法于术后当天、1、2、3、4d观察疼痛的程度并评分。
1.2.2评分标准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3](VRS):将疼痛分为4级:0级(0分):无痛;Ⅰ级(2分):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4分):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Ⅲ级(6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1.3统计方法:疼痛计分资料统计结果分别输入SPSS13.0,参数描述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各项症状体征总积分、单项症状体征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
2疼痛的原因分析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或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痛阈、心理因素、社会层次等有关。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
大, 应积极镇痛治疗 。 3 . 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 意外伤 害, 对疾 病的认识 不足 , 常 常
9, 每 i c m 代表一级 , 每 级 评 分 为 1分 。向 病 人 解 释 “0” 代 表
通过让病人听音乐 、 听故事 、 看 电视 、 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
减 轻心理负担 , 引导病人放松 。 3 . 3 用 药 护 理 对 于 骨 科 病 人 术 后 的疼 痛 最 直 接 、 有 效 的控 制
理是 缓 解 疼 痛 的 重 要 环 节 和 有 效 措 施 。 关键 词 : 骨科 ; 术后 疼 痛 ; 护 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文献 标 识 码 : C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4 7 4 8 . 2 0 1 3 . 3 3 . 0 4 1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7 4 8 ( 2 0 1 3 ) I I C一 3 1 2 9 — 0 2 疼 痛 是 组 织 损 伤 或 潜 在 组 织 损 伤 所 引 起 的 不 愉 快 感 觉 和 情 随 时 有 疼 痛 , 随时再行评估 , 将评估 结果及时反 馈医师 , 为 进 一 感 体 验 。 它 与 疾病 的 发 生 、 发 展 及 转 归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国 际
担 心手术是否成 功 , 紧张、 焦 虑心理可使疼 痛加剧 , 因 此 做 好 心
理 护理 非 常 重要 。护 理 人 员 耐 心倾 听病 人 主 诉 , 多 与 其交 谈 , 使
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需要如何护理?
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需要如何护理?外科手术中疼痛贯穿始终,术后疼痛是人体机能对手术创伤的修复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与心理过程。
术后疼痛无论强弱,或多或少对患者手术创伤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加大术后焦虑恐惧,引起心血管方面疾病的并发症。
以往的传统医学认为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有很多的不良影响,而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患者需诉说疼痛并对术后疼痛进行护理[1]。
那么,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需要如何护理?一、术后镇痛的影响因素1.疼痛认知:关于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疼痛感知被认为是影响术后镇痛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缺乏诉说术后疼痛感,患者被排除在外,导致未能配合护理工作或采取不适当的镇痛方法。
因此,为患者建立正确的疼痛认知是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的重中之重。
2.疼痛强度:检查术后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术后24小时疼痛强度、年龄、术后就诊次数、术后24小时焦虑水平、宗教信仰和术后疼痛预期对术后镇痛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术后24小时的疼痛强度。
3.护理措施和观念:正确应用护理措施和思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镇痛泵引起的尿潴留的效果,发现实施心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尿潴留。
4.疼痛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提高疼痛护理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医务人员术前向患者传达疼痛相关知识,可以提高术后患者满意度。
因此,护士应不断增长疼痛护理的相关知识,掌握疼痛管理技能,并在整个围手术期为患者进行疼痛健康宣教。
5.更新对麻醉止疼药的认识: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用麻醉药止痛会使病人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
但只有成瘾对机体无益,且住院病人极少发生。
不论止痛药的剂量多大,用药时间多久,对患者镇痛的成瘾率极小(<1%)。
二、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1.指导患者积极主动学习:针对患者缺乏正确的疼痛认知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要求患者在术前多多了解有关术后疼痛的知识。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ppt课件
应用舒适护理理念和技术,如手术体 位调整、减少手术器械噪音等,提高 患者术中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
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及效果评价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 训练,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效果评价
采用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定期评估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 整训练计划,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等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
物理疗法
运用冷敷、热敷、电刺激等物理手段,缓解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
药物镇痛方案调整与优化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 术类型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药物
剂量和给药途径。
预防性镇痛
在术前或术中使用镇痛药物,预 防术后疼痛的发生。
按时给药
根据药物半衰期和镇痛效果,制 定合理的给药间隔,确保持续镇
配合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个体化镇痛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和手术类型,制 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以提高 镇痛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多学科协作
加强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 多学科协作,共同参与患者的 疼痛管理,提高镇痛效果。
持续改进
定期总结和分析疼痛管理经验 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镇痛 策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
06 总结与展望
挑战案例剖析及改进措施
案例一
脊柱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不佳,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改进措施:优化镇痛药 物组合,降低药物副作用,加强患者教育。
案例二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持续,影响康复训练。改进措施:引入物理治疗和中 医康复手段,辅助药物治疗,提高镇痛效果。
经验总结与启示
重视患者教育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参考文献3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 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 用效果[3]
THANKS
深入研究疼痛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疼痛治疗方法
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疼痛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神经调控技术等。
个性化疼痛管理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基因、生活习惯、疼痛类型等,制定个性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案。
术后疼痛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增强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的重视
01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
04
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患者术 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流程和操作规范
疼痛评估
在术后早期,对患者的 疼痛进行评估,包括疼 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和频率等。
疼痛控制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 当的镇痛药物和治疗方 式,如非甾体消炎药、 阿片类药物等,以及物 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疼痛监测
术后疼痛的评估和诊断
术后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的评估包括患者自我评估和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可以根据疼痛程度进 行自我评估,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表现、询问患者等方式进行评估。
术后疼痛的诊断
术后疼痛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护人员 可以通过这些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
建立术后疼痛评估制度
建立术后疼痛评估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 评估和记录。
规范术后疼痛治疗方法
规范术后疼痛治疗方法,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疼痛治疗。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参考文献1
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1]
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出现各种疼痛,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体验,也会增加患者的恢复时间和医疗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因此,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和护理。
疼痛的评估疼痛的评估是评估患者的疼痛水平、类型和持续时间的过程。
在外科手术后,疼痛通常通过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疼痛评估工具包括以下几种:数字视觉模拟量表(VAS)数字视觉模拟量表(VAS)是一种简单易用、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
它是通过使用一个0-10或0-100的刻度来评估疼痛程度的。
0表示无疼痛,10或10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
患者将数字标在刻度上来表示自己的疼痛程度。
面部表情法(WBF)面部表情法(WBF)是适用于患有认知障碍、语言障碍或文化差异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的脸部表情来判断其疼痛程度。
肌张力评估法(MTS)肌张力评估法(MTS)是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一种快速方法。
在MTS评估中,医护人员从患者的四肢中选择一个有疼痛的肢体,并让患者伸直该肢体。
如果患者因疼痛而无法将该肢体伸直,则说明该肢体存在疼痛。
言语描述法(DS)言语描述法(DS)是一种详细评估患者疼痛感受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让患者详细地描述疼痛的性质、强度、位置和持续时间等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疼痛的护理在外科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控制患者的疼痛。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疼痛护理方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钙拮抗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使用应遵循医嘱,因为不当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疼痛管理方法。
物理疗法包括冰敷、热敷、按摩、针灸等。
选择何种物理疗法,应根据患者疼痛类型和程度进行选择。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放松技巧、正念、认知行为疗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并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外科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引言外科手术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外科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术后疼痛、并发症、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外科术后疼痛护理问题及措施1.疼痛原因:术后疼痛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来源于手术切口、组织损伤、神经末梢敏感等。
2.护理措施:(1)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估法、数字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等方法,了解患者疼痛程度。
(2)观察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4)大手术后1-2天内,可持续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5)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止痛法,如分散注意力、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三、外科术后并发症护理问题及措施1.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等。
2.护理措施:(1)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时更换敷料。
(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3.血栓形成:术后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紫等。
4.护理措施:(1)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3)指导患者穿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四、外科术后心理护理问题及措施1.术后心理问题:患者术后常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2.护理措施:(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
(2)倾听患者诉求,耐心解释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3)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4)鼓励患者参与康复锻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外科术后康复锻炼护理问题及措施1.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2.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方案。
(2)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循证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循证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制定和实施,解决在骨科术后疼痛护理问题的实践过程。
方法:成立由科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成的疼痛循证护理小组,根据疼痛的原因,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文件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
结果:经科学的疼痛评分、心理护理、循证护理干预,实施人性化、个性化、无痛化、舒适化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制定的解决术后疼痛问题的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疼痛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EBN)骨科术后疼痛评分(NRS)护理干预循证护理以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1],无痛化舒适护理使患者住院期间在心理、生理得到慰抚,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最大限度满足其心理、生理需求。
提高了护士的人性化护理意识,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资料与方法2010年9月~2010年11月我科手术患者126例,男66例,女60例,年龄12~89岁。
方法:①成立疼痛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共9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接受过有关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
②寻找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把骨科术后疼痛中不易处理的问题作为研究问题。
③查阅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应用计算机查阅检索在骨科术后疼痛常见不易处理问题的干预措施,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论据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制定解决问题方法。
实施骨折术后疼痛原因:①温度刺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作用于体表,引起组织受伤释放组织胺,刺激神经末梢致疼痛。
②物理损伤:骨折、肌肉损伤、骨折手术及手术刺激、患肢术中的牵拉、受压、缺血、缺氧、肢体瘀血肿涨、引流管放置、炎症刺激、石膏固定、体位不当、骨牵引、皮肤缝合均可促使组织释放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并使疼痛加剧,疼痛时间延长。
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后,患者通常都会感觉到强烈且急性的疼痛,这种疼痛不仅会导致患者全身的各个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因此,一个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外科手术后帮助患者缓解甚至消除疼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一、术后疼痛的评估1. 了解疼痛的程度: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估法、数字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等方法,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
2. 观察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了解患者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规律,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 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二、术后疼痛的观察1. 观察患者疼痛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判断疼痛的程度。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便及时发现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3. 观察患者皮肤色泽、温度和完整性,了解疼痛对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
三、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1. 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2. 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PCA):大手术后1-2天内,可持续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减轻患者疼痛。
3. 非药物止痛方法:(1)分散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听音乐、聊天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2)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3)热敷、按摩:在患者疼痛部位进行热敷或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保持舒适体位:(1)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减轻局部压迫,促进血液循环。
(2)保持患者舒适卧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减轻疼痛。
5. 预防并发症:(1)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预防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
(2)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1.及时解除疼痛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
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
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
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1)药物镇痛。
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
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
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
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针刺疗法:中医针灸。
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
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
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
病房安静、清洁,最好住单人房间,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内的嘈杂音,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
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注意力。
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
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
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外科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不适之一,因为手术创伤刺激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了疼痛的出现。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及时控制和治疗,还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因此,对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尤为重要。
一、术后疼痛的评估外科手术后疼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急性期:手术后6-12小时内出现,可能是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等原因引起。
2. 持续性疼痛期:手术后12-72小时内,主要由于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
3. 康复期:一般为手术后72小时到7天,疼痛逐渐减轻,患者的正常活动和锻炼也逐渐恢复。
4. 长期疼痛期:手术后7天以上,可能会有持续性疼痛或神经性疼痛的出现。
针对产生的以上疼痛情况,护士应该及时进行评估。
通常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
比如:VAS疼痛评价量表、NRS疼痛评价量表等等。
适当的物理检查也可以提供给医生更多的诊断信息以及选择疼痛治疗方案。
同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有哪些疼痛情况,比如:疼痛的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等等。
二、术后疼痛的护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护理应该是全面、有效以及及时的,是疼痛程度评估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1. 合理的用药: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医生会开出不同种类和剂量的疼痛药物,护士需要及时给患者按时、按剂量进行用药。
药物种类主要包括:NSAIDs、止痛药、麻醉药等。
2. 控制感染:术后患者伤口容易感染,造成疼痛加重。
因此,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 转变体位:为减轻患者受伤处的疼痛,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及疼痛部位上的位置来给予肢体移位,减轻患者在受伤部位的压迫。
比如在卧床位的患者中,对于手术后胸腹部切口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以帮助患者侧卧;腰椎切口的患者,则可以协助患者将下肢沿切口处下垂。
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因此护士还需要关注和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如深静脉血栓、胸腹部壁肌肉的痉挛等等,并及时与医生沟通汇报。
骨伤科围手术期多模式疼痛管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多模式疼痛管理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也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最重要的主诉之一,更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核心问题。
骨伤科围手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恰当的复位固定技术是有效的干预措施,其目的是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缓解疼痛,改善与健康相关的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然而,骨伤科围手术可能与明显的术后疼痛相关。
对于骨伤科围手术期患者应强调进行充分的术后疼痛管理,以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并尽量减少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影响。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许多术前、术中和术后干预措施及管理策略可用于减少和管理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
一、疼痛的定义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疼痛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最重要的主诉之一,更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问题。
疼痛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重构,增加机体氧耗,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及心肺功能恢复。
二、疼痛的分类1、按疼痛持续时间,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2、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疼痛分为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
三、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目的1、缓解手术或创伤所致的急性疼痛;2、减轻手术伤害感受性疼痛;3、抑制炎症性疼痛;4、预防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5、减少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四、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原则1、按时给药、定时疼痛评估、实时药物调整围手术期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础,可采用数字评价量表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VAS为小于4分时可维持用药方案,4~6分时需调整镇痛药物或增加其他镇痛途径。
疼痛评估时应排除感染、血肿、内植物移位等疾病或并发症,明确非切口疼痛后加用弱阿片类药物,避免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
2、术前宣教目的在于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紧张情绪,促使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配合围手术期疼痛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个体化护理的疗效。
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
结果: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疼痛积分的缓解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对于骨科术后患者,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74-01
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骨科护士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现将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200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200例患者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5.7岁。
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98例;上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骨髓炎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锁骨骨折4例,其他2例。
手术顺利,术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止血、对症治疗。
1.2疼痛的评估
1.2.1观察方法于术后当天、1、2、3、4d观察疼痛的程度并评分。
1.2.2评分标准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3](vrs):将疼痛分为4级:0级(0分):无痛;ⅰ级(2分):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4分):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ⅲ级(6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1.3统计方法:疼痛计分资料统计结果分别输入spss13.0,参数描述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各项症状体征总积分、单项症状体征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
2疼痛的原因分析
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或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痛阈、心理因素、社会层次等有关。
手术创伤是疼痛的主要原因。
由创伤引起的疼痛多发生在术后1~3d,以后逐日递减。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主诉及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手术后体位限制是疼痛的另一大原因,骨科手术后对患者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因为维持正确的体位可以预防褥疮和肢体挛缩,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防止畸形[1];术后石膏绷带固定过紧影响肢端血运可引起疼痛,对此类患者要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减压处理,同时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有术
后尿潴留也是疼痛原因之一,对此类患者应认真检查,尤其是腰麻患者,应及时观察膀胱充盈的程度,督促患者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3护理
3.1护理评估:(1)疼痛程度的评估评估是疼痛处理关键的第一步,护士对安返病房的病人进行综合评估,由于个体差异,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客观地把握疼痛程度较难。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视觉模拟评分法:即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
使用前先向病人解释0代表无痛,1~4代表轻微的疼痛,4~7代表中度疼痛,7~9代表重度疼痛,而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标尺上标记出最能代表疼痛强度的点。
对语言和表达能力受损的病人则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即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哀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的程度,让病人指出与他们疼痛相符的脸谱。
另外还可以应用目测模拟疼痛评估量表:将一条100mm的水平或垂直线模拟分成100个点,两边代表从无痛到最痛,请病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对疼痛强度作出标记。
同时护士还可通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在病人手术后进行常规疼痛综合评估并记录。
(2)疼痛原因的评估除了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外,也应了解术后疼痛的原因,骨科术后疼痛常见的原因有: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或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痛阈、身
体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素质、社会因素及暗示与安慰等有关。
根据科学研究证明,患者年龄越小,对疼痛的耐受力就越差,女性较男性耐受力差、身体消廋的病人对疼痛的耐受也很差。
性格外向、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患者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
3.2护理措施:(1)合适的体位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保持患肢正确位置,患肢呈伸直膝关节功能位,外展20°~30°,术后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可抬高患肢并指导和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解除神经压迫,减轻肢体疼痛。
观察患肢循环及动脉搏动,是否由于敷料包扎过紧引起缺血性疼痛,当立即去除引起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症状。
术后2~3天疼痛明显加剧,应查找原因,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有效的镇痛为解除病人的痛苦,保证病人的良好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恢复,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和应用镇痛泵,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疼痛是否减轻,并及时报告医生,除药物镇痛外还可做物理疗法来减轻疼痛。
(3)病情观察加强巡视病房,仔细观察骨折肢体肿胀、疼痛、切口敷料有无渗出、末梢血运、伤口包扎松紧、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及量,观察术前术后体温变化,判断是吸收热还是炎性反应,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如发现骨折肢体肿胀明显、肢端末梢发白或紫绀,患肢感觉疼痛、麻木,被动牵拉时引起剧烈疼痛等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时,应及时汇报医生行切开减压术。
如为肢体伤口加压包扎过紧时引起的疼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
当放松包扎,以减轻疼痛。
(4)心理护理骨折引起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病人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担心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多有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因此手术前护士要关怀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或与预后好的同病种的病人聊天,使病人了解和认识病情,尽最大努力取得病人的信任,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术后给予病人热情服务、关心、体贴和照顾病人,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以明显减轻疼痛。
4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越来越高,骨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对患者体位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及术后石膏绷带固定、神经组织炎性水肿等更易发生疼痛[2]。
疼痛首先影响骨科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其次术后疼痛刺激通过脊髓介质,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影响切口愈合;再次急性剧烈疼痛时,往往导致患者睡眠不足、情绪低落,妨碍身体康复[3]。
护理人员必须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患者疼痛的原因。
采取准确、及时、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疼痛。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护士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疼痛知识与护理技能,正确判断对疼痛反应的差异,调整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还应加强对病人的教育,以充分发挥护士在手术后疼痛处理中的作用,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笔者对268例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原因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均在安慰、鼓励、按摩、分散
注意力等护理措施下,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仅少部分患者需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故认为高质量的护理才是患者消除术后疼痛,使机体迅速康复的保证[4]。
疼痛得以控制后,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肯定和尊重。
参考文献:
[1] 钟国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5.
[2] 李萍,邓慧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9):46-47.
[3]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4] 高虹,杨澜.外科术后患者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7,27(2b):40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