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个体化护理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疼痛积分的缓解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骨科术后患者,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74-01
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骨科护士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200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200例患者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5.7岁。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98例;上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骨髓炎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锁骨骨折4例,其他2例。手术顺利,术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止血、对症治疗。
1.2疼痛的评估
1.2.1观察方法于术后当天、1、2、3、4d观察疼痛的程度并评分。
1.2.2评分标准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3](vrs):将疼痛分为4级:0级(0分):无痛;ⅰ级(2分):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4分):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ⅲ级(6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1.3统计方法:疼痛计分资料统计结果分别输入spss13.0,参数描述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各项症状体征总积分、单项症状体征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
2疼痛的原因分析
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或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痛阈、心理因素、社会层次等有关。手术创伤是疼痛的主要原因。由创伤引起的疼痛多发生在术后1~3d,以后逐日递减。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主诉及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手术后体位限制是疼痛的另一大原因,骨科手术后对患者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因为维持正确的体位可以预防褥疮和肢体挛缩,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防止畸形[1];术后石膏绷带固定过紧影响肢端血运可引起疼痛,对此类患者要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减压处理,同时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有术
后尿潴留也是疼痛原因之一,对此类患者应认真检查,尤其是腰麻患者,应及时观察膀胱充盈的程度,督促患者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3护理
3.1护理评估:(1)疼痛程度的评估评估是疼痛处理关键的第一步,护士对安返病房的病人进行综合评估,由于个体差异,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客观地把握疼痛程度较难。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视觉模拟评分法:即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前先向病人解释0代表无痛,1~4代表轻微的疼痛,4~7代表中度疼痛,7~9代表重度疼痛,而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标尺上标记出最能代表疼痛强度的点。对语言和表达能力受损的病人则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即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哀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的程度,让病人指出与他们疼痛相符的脸谱。另外还可以应用目测模拟疼痛评估量表:将一条100mm的水平或垂直线模拟分成100个点,两边代表从无痛到最痛,请病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对疼痛强度作出标记。同时护士还可通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在病人手术后进行常规疼痛综合评估并记录。(2)疼痛原因的评估除了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外,也应了解术后疼痛的原因,骨科术后疼痛常见的原因有: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或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痛阈、身
体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素质、社会因素及暗示与安慰等有关。根据科学研究证明,患者年龄越小,对疼痛的耐受力就越差,女性较男性耐受力差、身体消廋的病人对疼痛的耐受也很差。性格外向、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患者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
3.2护理措施:(1)合适的体位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保持患肢正确位置,患肢呈伸直膝关节功能位,外展20°~30°,术后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可抬高患肢并指导和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解除神经压迫,减轻肢体疼痛。观察患肢循环及动脉搏动,是否由于敷料包扎过紧引起缺血性疼痛,当立即去除引起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症状。术后2~3天疼痛明显加剧,应查找原因,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有效的镇痛为解除病人的痛苦,保证病人的良好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恢复,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和应用镇痛泵,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疼痛是否减轻,并及时报告医生,除药物镇痛外还可做物理疗法来减轻疼痛。(3)病情观察加强巡视病房,仔细观察骨折肢体肿胀、疼痛、切口敷料有无渗出、末梢血运、伤口包扎松紧、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及量,观察术前术后体温变化,判断是吸收热还是炎性反应,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发现骨折肢体肿胀明显、肢端末梢发白或紫绀,患肢感觉疼痛、麻木,被动牵拉时引起剧烈疼痛等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时,应及时汇报医生行切开减压术。如为肢体伤口加压包扎过紧时引起的疼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
当放松包扎,以减轻疼痛。(4)心理护理骨折引起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病人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担心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多有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因此手术前护士要关怀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或与预后好的同病种的病人聊天,使病人了解和认识病情,尽最大努力取得病人的信任,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术后给予病人热情服务、关心、体贴和照顾病人,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以明显减轻疼痛。
4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越来越高,骨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对患者体位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及术后石膏绷带固定、神经组织炎性水肿等更易发生疼痛[2]。疼痛首先影响骨科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其次术后疼痛刺激通过脊髓介质,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影响切口愈合;再次急性剧烈疼痛时,往往导致患者睡眠不足、情绪低落,妨碍身体康复[3]。护理人员必须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患者疼痛的原因。采取准确、及时、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疼痛。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护士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疼痛知识与护理技能,正确判断对疼痛反应的差异,调整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还应加强对病人的教育,以充分发挥护士在手术后疼痛处理中的作用,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笔者对268例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原因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均在安慰、鼓励、按摩、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