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深刻复习相互作用备课教案1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二章互相作用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一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其中重点是对摩擦力和弹力的理解、纯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进展力的合成和分解。
难点是受力分析。
力的概念三种性质力一、力1.概念力是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分开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存在。
〔1〕力不能分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分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分类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性质:重力: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运算——平行四边形定那力的合成|F 1-F 2|≤F 合≤F 1+F 2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4〕力的图示〔课件演示〕2.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注: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分四类:长程互相作用有引力互相作用、电磁互相作用;短程互相作用有强互相作用和弱互相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互相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G=mg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那么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1.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2〕并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第二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讲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基本概念(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1. 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通常等于10N/kg。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注: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出重心位置。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性形变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如果物体只是接触而没有互相挤压,就不会产生弹力。
反过来,如果已知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弹力,则可以判断此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挤压。
)1.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直接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4.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3)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 产生条件:(1)接触面是粗糙;(2)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μ=μF N,其中的F N表示正压力,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注: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此公式.(4)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等部分。
2、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解决基本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推理、综合和应用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为后续的复习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内容(一)力学1、运动学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规律,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计算。
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
3、功和能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热学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质量和数量级。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布朗运动的解释。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的变化。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电学1、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
电场线的性质,电势、电势能的概念。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恒定电流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动态分析。
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应用。
3、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方向,磁感线的特点。
安培力、洛伦兹力的计算和方向判断。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四)光学1、光的折射和反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计算。
全反射现象,临界角的计算。
2、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解释。
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
(五)近代物理1、原子结构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玻尔的原子理论。
2、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核能的计算,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三、复习方法1、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按照章节顺序,回顾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建立知识框架。
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1-3、重力、_弹力、摩擦力[1]
高三物理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课时仁力重力弹力[高考要求]1、掌握力、重力、形变、弹力等概念:2、理解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3、知道重力的产生及重心位苣的确泄:4、掌握判断弹力及其方向的确N方法;5、掌握胡克泄律,会计算弹力的大小。
[学习内容]知识点1、力1、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基本特性:(1)力的物质性是指 ___________ :(2)力的矢量性是指______________ :(3)力的相互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力的独立性是指 ______________3、力的分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力的性质分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作用方式分:有场力,如________ 有接触力,如:(4)按研究对象分为内力和外力。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______________ .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 。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泄改变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 由相距一立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能够离开物体而独立存有D.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呈:,且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均为9.8N知识点2、重力1、重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与万有引力有何关系?2、重力的大小:G=mg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关。
(填有、无)思考:物体的重力大小随哪些因素而改变?3、重力的方向怎么样的?4、什么是重心,重心的位巻和什么相关?注意:重心位置不一泄在物体上,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可用悬挂法确左其重心位置。
知识点3、弹力1、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物体间弹力有无的分析方法一一常用假设法。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章综合学案教案 新人教版
《相互作用》巩固与提高力学中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三种基本的性质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物体的平衡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知识,其中所包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三种性质力1、重力①重力不是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其大小G=mg,其中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重力的指向竖直向下略偏离地心,另一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在地球不同纬度处重力大小不同,只是由于此原因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除非在专门讨论重力意义时才加以区别,一般情况下认为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延伸知识:重力的来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引力F=GMm/R2,式中M为地球的质量。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地球上的物体都随地球的自转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向心力,这个向心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轴的,它的大小为f=mω2r,式中r为物体距地轴的距离,ω为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个向心力只能来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F,它是引力F的一个分力,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物体所受的重力mg,因此,重力是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如图所示)(3)不同纬度处,由于ω相同而r不同,所以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从赤道到两极,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逐渐减小,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
(4)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很小,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很小,因此在粗略计算中,可以近似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地球的万有引力。
即:(5)物体所受重力还随海拔高度h的升高而变小。
同样:可得:或:(6)在赤道和两极上万有引力和重力与向心力的关系:在赤道上:GMm/R2= mω2R+mg (同一物体所受重力最小,向心力最大)在两极:GMm/R2= mg (同一物体所受重力最大,向心力为零)②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1)在同一地点,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所受的重力可能不同(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不过这种差异很小,一般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其重力大小恒定不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2021年整理)(1)
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
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
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4。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二、重力1。
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注意:(1)物体的质量不会变;(2)G 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3。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
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自测1(多选)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
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垂直于水平面C.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答案BD三、弹力1.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目标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2.理解教材基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会进行误差分析.3.理解创新和拓展实验原理并会处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分别用一个力F、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根据合力的定义,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及F1、F2的图示,分析F、F1和F2的关系.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小圆环,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3.实验步骤(1)装置安装: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原长为GE.(2)两力拉:如图乙,在小圆环上系上两个细绳套,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处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3)一力拉:如图丙,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重复实验:改变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做几次实验.4.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点O沿两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1、F2和F的图示.(2)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代表的力记为F′,如图丁.(3)分析多次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比较F与F′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完全重合,从而总结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5.注意事项(1)弹簧相同: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它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方可使用.(2)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小圆环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4)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5)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E为橡皮筋原长时小圆环的位置,O为实验时小圆环被拉至的位置.(1)图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2)在实验过程中,不必记录的有________;A.甲图中E的位置B.乙图中O的位置C.OB、OC的方向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下列选项中,与本实验要求相符的是________;A.两细绳OB、OC夹角越大越好B.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时,只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4)某次实验记录纸如图戊所示,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拉力F的方向过P 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N、F2=N和F=N,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后,请根据实验结论和图中给出的标度:①在图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②根据作图求出该合力大小为________ N.答案(1)(2)A(3)B(4)①见解析图②解析(1)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值为N,估读到N,题图丁中读数为N.(2)必须要记录的有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读出,两次都要使小圆环被拉到O点位置,所以必须记录的有B、C、D;不需要记录的是题图甲中E的位置,故选A.(3)两个细绳OB、OC夹角要适当大一些,但不能太大,合力一定时,两分力夹角太大导致两分力太大,测量误差变大,A错误;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规范操作,B 正确;实验时,不仅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还必须都是沿竖直方向伸长至O点才行,C错误.(4)①由于标度已经选定,作图时要保证表示F1、F2的线段长度分别为标度的倍和倍,作图如图所示;②量出作图法求出的合力长度约为标度的倍,所以合力大小为N.例2(2023·浙江绍兴市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根完全相同的橡皮条(遵循胡克定律)、三角板、刻度尺、白纸、方木板、几枚图钉、细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三根橡皮条两端各拴接一根相同的细绳,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原长,记为L0.(2)将三根橡皮条一端的细绳拴在同一结点上,另一端的细绳分别拴在三个图钉上.(3)将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互成角度地拉伸三根橡皮条,并在白纸上分别固定三枚图钉,如图所示,记下结点位置O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测出三根橡皮条的长度,记为L1、L2、L3,则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下器材,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着三根橡皮条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三根橡皮条对结点O的拉力F1、F2、F3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的合力F.改变三枚图钉的位置重复实验.(5)若测量发现F与F3在同一直线上,大小接近相等,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填“理想实验法”或“等效替代法”).答案(3)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L1-L0)∶(L2-L0)∶(L3-L0)(5)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法解析(3)要作出力的图示,需要记录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的同时,也要记录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等于三根橡皮条的伸长量之比,即为(L1-L0)∶(L2-L0)∶(L3-L0).(5)结点O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则实验结论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运用了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原理进行实验,故采用了等效替代法.考点二探索创新实验常见创新实验方案合力的改进:橡皮筋伸长到同一位置→钩码(重物)的重力不变分力的改进:弹簧测力计示数→⎩⎪⎨⎪⎧力传感器钩码的重力 力的大小创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橡皮筋长度的变化考向1 实验原理的改进例3 某同学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器材有:轻弹簧一只,钩码一个,橡皮条一根,刻度尺及细绳若干.实验步骤:①用轻弹簧竖直悬挂钩码,静止时测得弹簧的伸长量为 cm.②如图所示,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板上的A 点,用两根细绳连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其中一根细绳挂上钩码,另一根细绳与轻弹簧连接并用力拉弹簧使橡皮条伸长,让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到达O 点,用铅笔在白纸上记下O 点的位置,并分别沿细绳的方向在适当位置标出点B 、C .③测得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m.④去掉钩码,只用轻弹簧仍将结点拉到O 点的位置,并标出了力F 作用线上的一点D ,测得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m.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钩码的重力;(2)在图中以O 为力的作用点,每一个小方格边长代表 cm ,以 cm 为标度作出各力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 ′的图示;(3)观察比较F 和F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需要(2)见解析图(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解析(1)由胡克定律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有F=kΔx,故可以用弹簧的伸长量来代替重力的大小,无需测出钩码的重力;(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3)观察比较F和F′,由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考向2测量物理量的创新例4某实验小组欲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某一设定值,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N,测出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N0l/cm l0③找出步骤②中F=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上端为O,下端为O′),此时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④在挂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挂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地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挂钩的下端到达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⑤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如图丙所示.(1)利用表中数据可得l0=________ cm;(2)若测得OA=cm,OB=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 N;(3)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2)(3)F OO′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有ΔF=kΔx代入表格中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有(-) N=k(-)×10-2 m解得k=100 N/m同理,再代入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有(-0) N=100 N/m×(-l0)×10-2 m解得l0=cm.(2)根据OA、OB的长度可求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为F OA=kΔl=100×(+-)×10-2 N=N(3)在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考向3实验器材的创新例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为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N……(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 kg(g 取10 m/s2,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3)实验中,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而不是其他形状)轨道移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A.方便改变A传感器的读数B.方便改变B传感器的读数C.保持杆右端O的位置不变D.方便改变细绳与杆的夹角θ答案(1)F1(2)C(3)C解析(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拉力,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 =F1sin θ当θ=30°时,F1=N,可求得m≈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是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3)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轨道移动的过程中,传感器与O点的距离保持不变,即O点位置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课时精练1.(2023·云南省模拟)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先将白纸贴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的O点,让橡皮筋处于原长.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将橡皮筋的P端拉至O1点,此时拉力的大小F可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 N;(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同时拉橡皮筋的P端,再次将P端拉到O1点.此时观察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N,F2=N,方向如图丙的虚线所示;(3)用图丙所示的标度,以O1点为作用点,在图丙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F合的大小为________ N(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通过比较________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3)见解析图( ~)(4)F和F合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N,则F的大小为N;(3)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如图:由图可知F合的大小为N(~N);(4)通过比较F和F合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2.(2023·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于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着绳套1和绳套2.(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拉绳套1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 F;④比较F1和F1′,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⑤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③33(2)D解析(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 tan 30°=3 3F(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说明两个细绳拉力的合力不变,作图如下,故绳套1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3.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 g,取g=m/s2.(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如图乙),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2)见解析图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回答出一项合理答案即可)解析(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绳的拉力,选项A正确;该装置不需要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于O点,选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选项C正确;因为每个钩码的重力已知,所以不需要测钩码总重力,选项D错误.(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如图所示,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4.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可能完成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前的字母).A.钩码的个数N1=N2=2,N3=5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是正确的.答案(1)BCD(2)A(3)甲解析(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F1+F2(等号在反向或同向时取得),因此B、C、D三项都是可以的.(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3)F3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由于测量误差,F1和F2的合力方向可能偏离竖直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5.(2023·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模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小王同学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________(填“O”或“O′”).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显示如图乙所示,则读数是________ N.(2)小李同学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一瓶矿泉水、智能手机等器材做实验.先用一根弹簧静止悬挂一瓶矿泉水,如图丙所示;然后用两根弹簧互成角度的悬挂同一瓶矿泉水,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能分别测出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如图丁所示.对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B.弹簧的劲度系数必须要已知C.必须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D.矿泉水的质量对实验误差没有影响答案(1)O′(2)C解析(1)由题图可知,小王同学采用题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O′.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N,其读数为N;(2)实验中矿泉水的重力是定值,所以不必保证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故A错误;实验中,题图丙用来测量合力,题图丁用来测量两个分力,根据胡克定律,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伸长量来表示,因此必须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不必知道弹簧的劲度系数,故C正确,B错误;矿泉水的质量影响重力的大小,会影响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精确度,故D错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相互作用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第二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及矢量性,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及三要素2、知道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及重心的概念。
3、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弹簧的弹力的大小计算。
4、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摩擦的大小计算。
【重、难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和方向判断【知识梳理】一、弹力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1);(2)。
3.胡克定律:F = kx ,式中的k被称为,它的单位是,它由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
二、摩擦力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摩擦力一定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 )(2)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等于μF N.( )(3)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正压力的方向垂直.( )(4)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一条线上.( )(5)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 )(6)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比如放在倾斜传送带上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向上运动的物体.( )典例精析考点一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1.弹力有无判断的“三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方向:(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例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
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例2、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现让小车从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列图所示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弹力方向的判定技巧和易错提醒1.技巧点拨轻绳和有固定转轴轻杆的相同点是弹力的方向是沿绳和沿杆的,但轻绳只能提供拉力,轻杆既可以提供拉力也可以提供支持力.2.易错提醒(1)易错误地将跨过光滑滑轮、杆、挂钩的同一段绳当两段绳处理,认为张力不同;(2)易错误地认为任何情况下杆的弹力一定沿杆.考点二弹力的分析与计算计算弹力的四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计算;(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计算;(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4)根据动能定理计算。
高三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教学案设计-相互作用 共点力的平衡
高三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 共点力的平衡编制教师:贾培清一、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
二、重力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又可以叫做重量。
实际上重力G 只是万有引力F 的一个分力。
对地球表面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由于f 比G 小得多(f 与G 的比值不超过0.34%),因此高考说明中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方向可以认为是竖直向下。
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
三、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挤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角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的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对于圆球形物体,所受的弹力必然指向球心,但不一定指向重心。
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相互作用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学案
第2章 相互作用第1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一、力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两类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 =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特别提醒:(1)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2)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三、弹力1.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特别提醒:有弹力作用的两物体一定相接触,相接触的两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2.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2)表达式:F=kx.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特别提醒:(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3)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反之不一定成立.[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1)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作用.(×)(2)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自身形变的方向相同.(√)(3)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的方向.(×)(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相同就相反.(×)(6)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7)根据μ=F f F N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与F f 成正比,与F N 成反比.(×)2.(多选)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B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C .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D .物体间相互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解析:选A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为支持力,其方向为垂直于桌面向上,故A 正确;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 错误,D 正确;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子收缩的方向,而物体对绳子的弹力方向指向绳子伸长的方向,故C 错误.3.(多选)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F =kx 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 成正比B .由k =F x可知,劲度系数k 与弹力F 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成反比C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 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 的大小无关D .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解析:选AC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遵守胡克定律F =kx ,故A 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 及x 无关,故C 正确,B 错误;由胡克定律得k =F x,可理解为弹簧每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受到的弹力的值与k 相等,故D 正确.4.(2017·中山模拟)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 .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C .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D .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解析:选D.压缩的弹簧对B 有向左的弹力,B 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选项A 错误;A 对B 的摩擦力向右,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对A 的摩擦力向左,选项B 错误;对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选项C 错误,D 正确.考点一 弹力的分析和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直接判断.(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弹力大小的确定方法(1)弹簧类弹力:由胡克定律知弹力F=kx,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伸长或压缩后弹簧的总长度.(2)非弹簧类弹力:根据运动状态和其他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综合确定.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解析:选D.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 正确.2.(2016·高考江苏卷)一轻质弹簧原长为8 cm ,在4 N 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 2 cm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40 m/NB .40 N/mC .200 m/ND .200 N/m解析:选D.根据胡克定律有F =kx ,则k =F x =42×10-2 N/m =200 N/m ,故D 正确.3.(2017·安庆质检)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 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小车静止时,F =mg sin θ,方向沿杆向上B .小车静止时,F =mg 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 .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 运动时,一定有F =ma sin θ D .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a 运动时,F =ma 2+mg 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满足tan θ1=a g解析:选D.小车静止时,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此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 ,A 、B 错误;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 运动,设小球受杆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sin θ1=ma ,F cosθ1=mg ,两式相除可得tan θ1=a g,只有当球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才沿杆的方向,此时才有F =ma sin θ,C 错误;小车以加速度a 向左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到的重力mg 与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a ,方向水平向左,如图乙所示.所以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大小F =ma 2+mg 2,方向斜向左上方,tan θ1=a g,D 正确.几种典型弹力的方向考点二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思路如下.3.转换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定.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如图,质量m A >m B 的两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 )解析:选A.两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由于物体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压力,所以没有摩擦力,二者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A 、B 之间没有弹力作用,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图A.2.(2017·东北三校二联)(多选)如图所示是主动轮P 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 的示意图,A 与B 、C 与D 分别是皮带上与轮缘上相互接触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点相对于A点运动趋势方向与B点运动方向相反B.D点相对于C点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运动方向相反C.D点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D点运动方向相同D.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解析:选BCD.P为主动轮,假设接触面光滑,B点相对于A点的运动方向一定与B点的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Q为从动轮,D 点相对于C点的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的运动方向相反,Q轮通过静摩擦力带动,因此,D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与D点的运动方向相同,B、C均正确;主动轮靠摩擦带动皮带,从动轮靠摩擦被皮带带动,故D也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解析:选CD.若绳对B的拉力恰好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B与C间的摩擦力为零,A项错误;将B和C看成一个整体,则B和C受到细绳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故C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B项错误,C项正确;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利用整体法判断,B、C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D项正确.考点三摩擦力的计算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考向1:静摩擦力的计算[典例1] (2017·黄冈模拟)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 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Q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1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μ1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C.μ2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D.μ2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解析当物体P和Q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时,其加速度为a=g sin θ-μ2g cos θ<g sin θ,因为P和Q相对静止,所以P和Q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且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D错误;不能用公式F f=μF N求解,对物体P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静=ma,求得F静=μ2mg cos θ,C正确.答案C判断摩擦力方向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必然关系,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一定的夹角.(2)分析摩擦力方向时,要注意静摩擦力方向的“可变性”和滑动摩擦力的“相对性”.考向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典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B=2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22 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200 N的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大小为( )A.0.3 B.0.4C.0.5 D.0.6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得F T cos θ=F f1①F N1+F T sin θ=m A g②F f1=μ1F N1③由①②③得:F T =100 N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题意得F T cos θ+F f2=F ④F N2+F T sin θ=(m A +m B )g ⑤F f2=μ2F N2⑥由④⑤⑥得:μ2=0.3,故A 选项正确.答案 A计算摩擦力时的三点注意(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性质,因为只有滑动摩擦力才有公式,静摩擦力通常只能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2)公式F f =μF N 中F N 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必然联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也无关.1.如图所示,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 )A.1μ1μ2 B .1-μ1μ2μ1μ2C.1+μ1μ2μ1μ2D.2+μ1μ2μ1μ2解析:选B.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F =F f1=μ2(m A +m B )g .对B受力分析,F f2=μ1F =m B g .联立解得m A m B =1-μ1μ2μ1μ2,B 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 0,人的质量为m ,人用恒力F 拉绳,若人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绳和滑轮质量及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则小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A .0 B.m -m 0m +m 0F ,方向向右 C.m -m 0m +m 0F ,方向向左 D.m 0-m m +m 0F ,方向向右 解析:选ACD.假设小车对人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先对整体分析受力有2F =(m 0+m )a ,再隔离出人,对人分析受力有F -F f =ma ,解得F f =m 0-m m 0+mF ,若m 0>m ,则和假设的情况相同,D 正确;若m 0=m ,则静摩擦力为零,A 正确;若m 0<m ,则静摩擦力方向向左,C 正确.考点四 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典例3] 如图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 N ,轻绳的拉力为10 N ,水平轻弹簧的拉力为9 N ,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小球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轻绳的拉力、轻弹簧的拉力、轻杆的作用力,其中轻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不能确定,重力与弹簧拉力的合力大小为F =G 2+F 21=15 N . 设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sin α=F 1F =35,则α=37° 即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下,这个力与轻绳的拉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可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5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答案 5 N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1.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静止,则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B.若小车静止,则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则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向右运动,则小球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解析:选B.小车向右运动可能有三种运动形式:向右匀速运动、向右加速运动和向右减速运动.当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受力平衡,只受重力和绳子拉力两个力的作用.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小球需有向右的合力,但由细绳保持竖直状态和斜面形状可知,该运动形式不可能有.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小球需有向左的合力,则一定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可能受绳子的拉力,也可能不受绳子的拉力,故B正确.2.如图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挂一重物,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只有角θ变小,作用力才变大B.只有角θ变大,作用力才变大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是变大D .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不变解析:选D.由于两侧细绳中拉力不变,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不变,与夹角θ没有关系,选项D 正确,A 、B 、C 错误.3.(多选)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为M 的小球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同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 ,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 的小球的支持力为Mg +mgB .连接质量为m 小球的轻弹簧的弹力为mg 3C .连接质量为m 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为33k mg D .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轻弹簧的形变量为36k mg解析:选CD.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 的小球的支持力为Mg +mg 2,选项A 错误;设下面两个弹簧的弹力均为F ,则2F sin 60°=mg ,解得F =33mg ,结合胡克定律得kx =33mg ,则x =33kmg ,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下面的一根弹簧对M 的水平分力为F cos 60°=36mg ,再结合胡克定律得kx ′=36mg ,解得x ′=36kmg ,选项D 正确.课时规范训练[基础巩固题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单个孤立物体有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只要大小相同,作用的效果就相同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解析:选D.由于力的作用效果有二:其一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其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A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错误;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的,C错误;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就一定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正确.2.(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B.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C.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D.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解析:选CD.滑动摩擦力既能提供动力,也能提供阻力,如把物体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使物体加速,选项A 错误,C 正确;静摩擦力既能提供动力,也能提供阻力,汽车启动过程中,车厢里的货物跟随汽车一起加速,静摩擦力使货物加速.汽车刹车时,汽车车厢里的货物跟汽车一起停下来的过程,静摩擦力使货物减速,选项B 错误,D 正确.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 )A.mg tan θkB .2mg tan θk C.mg tanθ2k D.2mg tan θ2k解析:选C.以A 球为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所以F 弹=mg tan θ2,则Δx =F 弹k =mg k tan θ2,C 正确. 4.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 a ≠0,b 所受摩擦力F f 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 .F f a 大小不变B .F f a 方向改变C .F f b 仍然为零D .F f b 方向向左解析:选A.右侧细绳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来不及发生变化,故a 的受力情况不变,a 左侧细绳的拉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A 正确,B 错误;而在剪断细绳的瞬间,b 右侧细绳的拉力立即消失,静摩擦力向右,C 、D 错误.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0的砖块,用水平力F将木板从砖下抽出,则该过程中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已知m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0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A.μ1mg B.μ1(m0+m)gC.μ2mg D.μ2(m0+m)g解析:选B.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 N,题中水平地面所受压力的大小为(m0+m)g,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所以木板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1(m0+m)g,B正确.6.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 杆对球的作用力( )A.大小为7.5 NB.大小为10 N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解析:选D.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与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等值反向,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F =G2+F2拉=12.5 N,A、B错误;令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tan α=GF拉=43,α=53°,D正确.7.(多选)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 )A.M静止在传送带上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不变解析:选CD.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作用,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受力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C、D正确.[综合应用题组]8.如右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 =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解析:选B.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G和摩擦力F f的作用.由于F f从零开始均匀增大,开始一段时间F f<G,物体加速下滑;当F f=G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F f>G,物体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减速为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 f=μF N =μF=μkt,即F f与t成正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物体速度减为零后,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 f=G,所以物体静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t轴的线段,正确答案为B.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做逆时针运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f1、F 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 f1<F f2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C.F1=F2D.F f1=μmg解析:选C.物体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与绳的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因此方向向左,B 错误;设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F cos θ-μF N =0,F N +F sin θ-mg =0,解得F =μmg cos θ+μsin θ,F 大小与传送带速度大小无关,C 正确;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F cos θ恒定不变,A 、D 错误.10.(多选)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轻质弹簧a 、b 串接在一起,a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两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 弹簧的P 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a 弹簧的伸长量为L ,则( )A .b 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B .b 弹簧的伸长量为k 1L k 2C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LD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1+k 1k 2L 解析:选BD.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轻质弹簧a 、b 串接在一起,两弹簧中的弹力大小相等,k 1L =k 2x ,解得b 弹簧的伸长量为x =k 1L k 2,选项A 错误,B 正确;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L +x =⎝ ⎛⎭⎪⎫1+k 1k 2L ,选项C 错误,D 正确.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张卡片的质量均为m .用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张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第1张卡片与第2张卡片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手指与第1张卡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卡片之间、卡片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有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两张卡片之间均可能发生相对滑动B.上一张卡片受到下一张卡片的摩擦力一定向左C.第1张卡片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左D.最下面那张卡片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向右解析:选B.对第2张卡片分析,它对第3张卡片的压力等于上面两张卡片的重力及手指的压力的和,最大静摩擦力F fm=μ2(2mg+F),而其受到第1张卡片的滑动摩擦力为F f=μ2(mg+F)<F fm,则第2张卡片与第3张卡片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同理,第3张到第54张卡片也不发生相对滑动,故A错误;根据题意,因上一张卡片相对下一张卡片要向右滑动或有向右滑动的趋势,故上一张卡片受到下一张卡片的摩擦力一定向左,B正确;第1张卡片相对于手指的运动趋势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则其受到手指的静摩擦力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右,C 错误;对53张卡片(除第1张卡片外)研究,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第1张卡片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同,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第54张卡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D错误.12.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质量均为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点,现用一轻质弹簧给小球a施加一个拉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45°,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弹簧形变量不可能是( )A.2mgkB.2mg2k。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等部分。
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熟悉高考物理的题型和命题特点,为后续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
光学中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2、难点复杂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建模。
综合性较强的物理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物理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力学部分回顾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这些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详细讲解这两个定律的表达式、守恒条件和应用场景。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讲解力学中的常见题型,如连接体问题、斜面问题、圆周运动问题等。
分析这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熟练应对。
2、热学部分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内能、热量等。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使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以及热现象的方向性。
复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让学生掌握理想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状态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电磁学部分复习电场的基本概念,如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
讲解电场的性质和电场中的电荷运动规律,让学生理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
介绍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关于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5篇
关于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5篇关于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5篇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篇1)一、设计实验让学生阐述自己进行实验的初步构想。
①器材。
②电路。
③操作。
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提出异议,促使学生思索实验的改进。
锁定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学案的过程,补充实验器材,画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操作方法。
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二、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要让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传授学生控制变量法。
三、分析论证传授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投影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得到结论。
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出的问题观察数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评估交流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扩展记录表格,让学生补充。
投影一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
学生补充表格。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这个练习很简单,但能使学生沿着前面的思维惯性走下去,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
这一道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归纳。
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回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互作用高中物理教案
相互作用高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互作用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形式和实际应用;3. 了解平衡和不平衡力的概念;4. 熟练运用相互作用定律解题。
教学重点:1.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实际应用;2. 平衡和不平衡力的辨识;3. 相互作用定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刻理解;2. 相互作用定律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关于力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力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 引出相互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 介绍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接触力和距离力;2.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理解“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3. 解释平衡与不平衡力的区别,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平衡条件。
三、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其中的相互作用;2.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四、小组探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解决一些力的相互作用问题;2.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2. 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相互作用的理解,检验学习效果。
六、课堂练习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
教学资源:1. 课堂教学PPT;2. 相互作用相关案例分析;3.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器材。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其物理思维能力,但也需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江苏版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第二章相互作用教案
[高考备考指南]知能模块考点内容高考(江苏卷)五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20172018201920202021年适应考2021命题分析第1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T3:力的平衡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命题热点侧重于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受力分析、共点力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问题,熟练掌握解答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是本章备考的重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第2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与分解第3节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T9T14:整体法,力的平衡T14:力的平衡T2:力的平衡T14:力的平衡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与标量。
科学思维:轻杆模型、轻绳模型、轻弹簧模型、胡克定律、平行四边形定则、整体法、隔离法、合成法、分解法。
科学探究: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二、重力和重心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心(1)定义: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3)重心的确定方法: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形变、弹性、胡克定律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性(1)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
主题:相互作用
目标:学生理解相互作用的概念,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相互作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相互作用在我们周围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引力:讲解引力的概念和定律,以及引力的计算公式。
举例说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2. 电磁力:介绍电磁力的概念和表达式,讲解静电力和磁力的作用原理,以及电磁感应和库仑定律。
3. 核力:简单介绍核力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核力在原子核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有关相互作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相互作用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问题讨论(10分钟)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应用练习(10分钟)
布置相互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和巩固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相互作用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1一.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物体受力分析步骤 1.2.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只分析外力,不分析内力。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重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先场力,后接触力,再摩擦力) 弹力和摩擦力属 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 的情况及 情况有关。
凡有接触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弹力,凡有弹力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摩擦力。
4.防止添力和漏力按正确的顺序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防止添力的方法是看能否找到施力物体。
【典型例题】例1、如图,A 和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A 、B 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B 所受的每一力的反作用力。
练习: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有两个叠放的物体A 和B 。
A 跟光滑竖直墙壁接触,两物体均保持静止。
分析A 的受力情况。
例2.如图所示,三角支架abc 的两斜面上分别放有物块m 1、m 2,已知m 1 > m 2, θ2 >θ1,斜面与物块及支架abc 与底面间均不光滑,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判断底面对abc 的摩擦力f 应为:( )A .有f 存在,方向向左;B .有f 存在,方向向右;C .有f 存在,方向不能确定;D .以上结论均不对。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 = 3 m ,已知木板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那么木板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例4.画出图中各静止物体A 所受到的弹力,各接触面均光滑。
FBABA m 1 m 2 c baθ1θ2V mMAAAAA例5.已知a 、b 两个弹簧秤均重2N ,在图1―2所示的四种情况下,两弹簧秤的示数各是多少?例6.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 ,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因数均为μ、现对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可使A 向右,B 向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则F 的大小为A .μmgB .2μmgC .3μmgD .4μmg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1.原则:等效替代。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考虑了合力就不考虑分力,考虑了分力就不考虑合力,因为它们是等效替代关系。
2.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解三角形(主要是直角三角形)、公式法、正交分解法 3、力的合成⑴.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先规定正方向,转化为代数运算。
同向两力的合成:相加。
(合力最大)反向两力的合成:大力减小力,合力方向与大力方向相同。
(合力最小) 实质:规定正方向后,加上一个“负”的力。
⑵.互相垂直的两力的合成:解直角三角形。
⑶.互成角度的两力的合成 θ为两力F 1、F 2的夹角。
4、力的分解⑴.斜面上重物的重力的分解: F 1=mgsin θ F 2=mgcos θa babbabAAAAABA F注意:这种分解并不是绝对的。
如图。
分解力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
⑵.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的力的分解:F1=Fcosθ F2=Fsinθ⑶.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在解决多个力的合成时,有明显的优点。
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常常用到。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向两个坐标轴分解,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5.合力和分力的关系①.合力与分力是从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来定义的,因此,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因为它们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
②.一个力被合力(或分力)替代后,本身不再参与计算,以免重复。
③.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合力既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等于或小于分力。
④.合力一定时,两分力的大小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规律【典型例题】例1.(压榨机的压力)右图是压榨机的原理示意图,B为固定铰链,A为活动铰链,在A处作用一水平力F,滑块C就以比F大得多的压力压物体D,已知图中l=0.5m,b=0.05m,F=200N,C与左壁接触面光滑,求D受到的压力多大?(滑块和杆的重力不计)例2.(拔桩架绳子的拉力)如图所示为拔桩架示意图,绳CE水平,绳CA竖直,已知绳DE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绳BC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若在E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求CA绳向上拔桩的力的大小.例3、如右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T1、T2、T3,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N1、N2、N3。
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则:A、T1=T2=T3,N1>N2>N3;B、T1>T2>T3,N1=N2=N3;C、T1=T2=T3,N1=N2=N3;D、T1<T2<T3,N1<N2<N3。
例4.如图所示,两竖直墙间的距离为2.4 m,在同一水平线上有两个钉子钉入墙内,3 m长的细绳两端与钉子紧紧连接,钉子能经受的最大水平拉力为5N,问在绳的中点能挂物体的最大重力为多少?mm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条件: 。
2.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
3.若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可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同第三个力 、 作出平行四边形,若平行四边形中有直角三角形,可根据函数关系或勾股定理列方程;若平行四边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可根据正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相等关系列方程。
4.若物体受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正交坐标轴的选取原则为 .5.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须相交于一点。
6.解题步骤:①② ③ ④【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光滑均匀球置于直径为2Rr 满足2r >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B .D 点弹力大小总等于A 点弹力大小;C .B 点的弹力总等于球重的两倍;D .C 点的弹力随球半径不同,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例2]两个半径均为a 、质量均为m 的光滑球,共放在半径为b(b=3a)的光滑半球形碗内,则两球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 ,每个球对碗的压力大小为[例3]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 上放一重1200N 的A 物体,物体A 与木板B 间,木板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 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将木板B 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水平拉力为 N.[例4]如图4-4所示,在水平天花板与竖直墙壁间通过不计质量的柔软绳子和光滑的轻小滑轮悬挂重物G,绳子长2.5m,DA=1.5m,G 重40N,求绳AC 段张力的大小[例5](钳口对砌块的压力) 如图16所示,用一种钳子夹着一块质量M=50kg的混疑土砌块起吊.已知钳子与砌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钳子的质量m=20kg.为使砌块不从钳口滑出,绳子的拉力F至少要700N,求此时钳口对砌块施加的压力.(设钳子与砌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例6](桥梁钢索的拉力) 图12所示是单臂斜拉桥的示意图.均匀桥板AO 的重力为G,三根平行钢索与桥面成30°角,间距AB=BC=CD=DO.设每根钢索受力相等,A端受力恰为零,求每根钢索受力的大小.[例7]、有一轻杆AO 竖直放于粗糙水平面上,A 端用轻绳系住,细绳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的B 点,已知θ=30°如图所示,若在AO 杆的中点施一大小为F 的水平力,使杆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地面对O 端的作用力大小为 。
高考试题集-相互作用 1.(93.上海)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2.(93.全国)A 、B 、C 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 、m 和m 0,按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
若B 随A 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A.物块A 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o gB.物块A 与B 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o gC.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 o gD.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 o g3.(93.全国)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 、N 点,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S ,如图所示,已知两绳所能经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 ,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 。
4.(94.上海)水平横梁的一端A 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 。
一轻绳的一端C 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 取10 m /s 2)( ) M S m N 300 C B AFBA o θBCA OB AoA.50NB.503NC.100ND.1003N5.(94.全国)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 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1和B 、C 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6. (95.全国)如图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置在质量为M 的物体B 上,B 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振动过程中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A.0;B.kx;C.(m/M)kxD.[m/(M +m)]kx 7.(95.全国)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2-4所示,不计摩擦,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A.mg ,(M-m)gB.mg ,MgC.(M −m)g ,Mg D .(M+m)g ,(M −m)g8.(95.上海)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 、b 、c ,支点P 、Q 在同一水平面上,a 球的重心O ,位于球心,b 球和c 球的重心O b 、O c 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 对a 球的弹力为N a ,对b 球和c 球的弹力分别为N b 和N c ,则( ) A.N a =N b =N c B.N b >N a >N cC.Nb <Na <NcD.N a >N b =N c 9.(95.上海)两个半球壳拼成的球形容器内部已抽成真空,球形容器的半径为R ,大气压强为P ,为使两个半球壳沿图中箭头方向互相分离,应施加的力F 至少为( )A.4πr 2PB.2πr 2PC.πr 2P D.21πr 2P 10.(96.上海)如图所示,长为5m 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 的两杆的顶端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