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金融学考研系列-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陕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理论概述

陕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理论概述

陕西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理论概述宏观经济理论概述就是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为考生顺利通过陕西省考研经济学考试提供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波动、国民收入分配以及货币政策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和机制,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增长等因素的作用。

2.商业周期理论: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经济周期的起伏和周期性波动。

3.就业和失业理论:研究就业和失业的原因和机制,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4.物价和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货币供给和需求对物价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5.货币与银行理论:研究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关系,分析银行系统对经济的影响。

6.国际经济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原理,分析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分工。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波动、国民收入分配、货币政策等方面。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研究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规律和机制,探讨增长的驱动因素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2.经济波动:研究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经济衰退和复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3.国民收入分配:研究国民收入的分配规律和机制,探讨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问题。

4.货币政策:研究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调控作用。

5.就业与失业: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分析就业和失业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通过调控经济总需求和供给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改善国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方面:1.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名词解释(4*4=16),单选题(1*10=10),判断题(1*10=10),简答题(3*8=24),计算题(6+14=20),论述题(20分)1.GDP的概念: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用生物产品或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投资的概念: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4.P380 第14题5.P379第8题·6.用支出法计算GDP:GDP=C+I+G+(X-M) {I指的是总投资}用收入法计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理解P380第13题、第14题·7.GDP: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

、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了NDP.NI:从NDP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NIPI:从NI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得到PI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是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8.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D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的是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9.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储蓄投资恒等式Y=C+S二部门:由得I=SY=C+IY=C+I+G三部门:由得I=S+(T-G)Y=C+S+T1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类比MPS的定义)相互间关系:1—MPC=MPS或者1—MPS=MPC·12.P407第1~3题13.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 + i得c=α+βy14.投资乘数(k):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2、名词解释〔3*5=15〕3、计算题〔12*3=36〕4、分析题〔9+10+10 或6+10+13, 29〕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一一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 CPI、失业率〔变量〕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那么: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P20〕(1)GD思市场价值,而非产量.(2)GDPR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勺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1〕 NNP=GN拆旧;NDP=GD拆旧(2) 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3)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股息(4) DPI=PI-个人所得税3、国民收入核算的根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4、名义GD叫实际GDP勺换算(CPI\GDP平减指数):(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效劳)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3) GDP¥减指数:又称为GDP勺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F口实际GDP 的比率,GDP¥减指数=名义GDP良际GDP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K = K和L = L(3)生产函数:Y =F(K,L)(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L1'a2、国民收入的分配:Y = MPL L MPK K其中,总劳动收入=MPL L ;总资本收入=MPK K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问的关系.C=c (Y-T); c-MPC Y-T:可支配收入(2)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增量.或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的变化量.4、投资与政府购置支出(1) I=I (r) =e-dr⑵ G =G and T 斤5、国民收入的决定, Agg. demapd:总需求: C (Y -T ) I (r ) G, Agg. supply*)总供给:Y= F(K, L)• Equilib Qum:土匀衡:1= C口-,)1 (r) G6、储蓄的构成及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分析(1)S(国民储蓄)=S1 (私人储蓄)+S2(公共储蓄)=(Y T ) £+T G = Y<G7、相关政策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1)变动G或T: S曲线左右移动(2)技术进步,投资税的减免:投资曲线I (r)移动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1、货币交易方程式:M A/~ = P Y A M A V _ A P A Y A M 故M V P Y M Y(1) 一一1------ (2)货币数量论预示着:在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r (实际利率,经过通货膨胀修正后的利率) =i (名义利率)-冗3、货币需求函数:(M/P) d=L (i, Y) =L (r+n e, Y)4、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预期本钱(菜单本钱、鞋底本钱):(1)通货膨胀: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少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二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三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2)菜单本钱:是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本钱,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企业频繁变动的物价本钱.(3)鞋底本钱、相对价格的扭曲、税收不公平引起的本钱、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造成的本钱损耗5、未预期到的本钱:n与/不一致,那么就会有人受益,同时有人受损.6、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向公众购置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1)经济过冷-央行购置有价债券(将货币投入债券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与消费-经济上升(2)经济过热-央行卖出债券-资金回笼-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回落第五章开放的经济1、开放经济的两个恒等式(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2)国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恒等式:S-I=NX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封闭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效果及其对净出口的影响) (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型:A I=0 ; ANX=A S<0(2)国外财政政策扩张型:AI<0; A NX=-A I>0(3)投资需求增加:& >0 , AS = 0 ,资本净流出与净出口下降了A I.3、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换算(1)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的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价值, 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2)实际汇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即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也可认为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 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e P一P * ...................(3)换算:e , P-国内产品价格4、贸易余额与汇率(1) NX = NX ( e )(2) e = 美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nJ EX , IM-"NX5、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下降.(2)国外财政政策:世界利率r*的上升,减少了投资,增加了资本净流出,从而使实际利率下降, NX上升.(3)投资需求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减少了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 下降.(4)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S或I ,因此,资本的流动保持不变.e > 0 , △NX = 0 , AIM < 0 , &EX< 0第六章失业1、自然失业的含义及类型:(1)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2)摩擦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是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实际工资刚性和工作岗位缺乏造成的失业.2、失业的成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异性3、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R!常将低于潜在GDP外百分点.第七章经济增长I :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1、索洛增长模型的假定:(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s-储蓄率(2)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不变:劳动率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L/L=n)(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F (入L,入K) =X Y(4)不存在技术进步,折旧率为6 , AK=I- 6 K2、单位劳动生产函数:y = f (k)3、人均生产函数的界定(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1) y=Y/L(2) k=K/L(3) i=s f (k)(4) c= (1-s) y4、存在折旧/人口增长两种情况下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定状态(影响因素) (1)只存在折旧:稳态:i k = s f (k)中k ,影响因素---------- s(正向)(2)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稳态:A k = s f (k) — ( + n) k,影响因素s (正向);n (反向)5、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1)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是使稳态时的人们消费到达最大化的资本量.(2)只存在折旧:黄金律:f' (k*) =MPK = a(3)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黄金律:MPK - = n6、索洛模型的结论(1)当s增长时,导致k*和y*提升,从而可以提升c*;降低收入中的消费比例(10,可以降低c* .(2)从长期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人均的资本存量与人均的收入水平就会较低.第八章经济增长2:技术、经验和政策1、参加技术进步要素之后的索洛模型分析E v kg =v k(1) E(2) = Y/LE (3) = K/LEk = s f (k) -(n g)k(4)(5) MPK -、= n + g2、促进增长的政策分析(6) 对储蓄的评价(7) 改变储蓄率(8) 配置经济中的投资(4)建立适当的制度(5)鼓励技术进步3、国家间增长差异的评判、结论有条件的趋同 -不同的国家会收敛到他们自己的稳定状态,这种稳态由其储蓄、人口增长、及教育状况决定.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证实是正确的.第九章经济波动导论1、宏观经济周期的划分(1)长期:价格是伸缩的,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2)短期:在某一给定水平上价格是粘性(sticky )的2、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1)总需求:指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好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购置力总量.(2) AD=C+I+G+NX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1)向右下方倾斜(P-Y坐标轴)(2)预期因素(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总供给的含义:产品与效劳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效劳总量.5、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1)长期(价格伸缩):垂直于Yf(2)短期(粘性价格):水平(3)常规:向右上方倾斜6、宏观政策对总供求的影响(1)长期:影响价格(2)短期:影响产出(3)常规:滞涨、过热、萧条第十章总需求I :建立IS—LM模型1、凯恩斯交叉图中涉及的收入决定模型(1) Y=AE=C+I+G三部门经济)(2)图形:45度线(Y=AE与总支出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产出水平2、财政政策与乘数(1)购置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用来反映政府购置支出/税收变动与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述为增加一个单位的购置支出 /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Y 1AG 二 1 -MPC(2)购置支出乘数:Kg=Y -MPCT — 1 -MPC(3)税收乘数:Kt=3、IS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它是在产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下方倾斜(r-Y坐标)4、IS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2) T增加,那么IS曲线向左下方平移(3) G增加,那么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5、流动性偏好理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的愿望或动机.6、LM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1=货币供给M因此该曲线被称为LM曲线,它是在货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上方倾斜(r-Y坐标,常规)7、LM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M 增加,那么LM 曲线向右下方平移第H ^一章 总需求II :使用IS —IM 模型2、挤出效应:1g .p二t r >Pt - £•3、货币政策与LM 曲线的移动:M4、两种政策的相互作用5、IS-LM 模型与总需求曲线的关联1、财政政策与IS 曲线的移动: G T 、Tr 、公债 (D 双松(2)双紧(3) 松紧ky-1 1--i - :y(D P = J (M/P ) = LM 左移(2) M = LM 右移=I= Y 在每一P值(3) T C C= IS右移= 在每一个P值上Y(4) 庇古效应:由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提出,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局部, 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6、短期与长期的IS-LM模型(1) K短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P=P1(2)古典长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Y=第十二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1)四部门,参加了NX(2)市场利率受世界市场利率影响r=r* 2、推导及其含义(D(2)3、浮动汇率下与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1)浮动汇率:指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可自由浮动.在这种情况下,汇率e调整以到达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当某种力量偶然改变均衡时,允许汇率运动到新的均衡值.P = "M/P ) = LM 左移 =二“NX 一乩丫4、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第十三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1、长期总供给模型:(2)黏性工资模型:PT -w J -Ld 扩大-L "Y T3、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方程式、图形及其结论(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 学家菲利普斯根据失业率和货币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这条曲线表 示,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失业通胀反向变动,政策有效(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兀-兀e=- £ (u-u* ) =0 —九=兀e- u-u*Y = Y (P - P e )(1)黏性价格模型:P = Pe (1-s) a一 s-Y)(3)不完全信息模型:Y = Y : (P -P e )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R h垂直,政策无效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1)适应性预期:这种方法假定人们对将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基于对现在的通货膨胀的观察而获得的.在没有供给冲击或周期性失业时,通货膨胀将不确定地延续当前的通胀率.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预期, 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对工资与价格确实定.(2)通胀原因:需求拉动与本钱推动(3)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测未来.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货币或财政政策的变动将改变预期,而且,对任何政策变动的评价都必须包含这种对预期的影响.第十五章稳定政策1、积极政策:扩张性政策2、消极政策:紧缩性政策3、自动稳定器:当必要时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所得税;失业保险;福利制度第十六章政府债务1、预算赤字的衡量指标:扩张性政策引致;通过紧缩性政策治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重要观点:市场出清,内生变量,外生变量,通货收缩复习要点:(1)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用来描绘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构造,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剖析方法。

其要点特点是假定价钱是有伸缩性的仍是黏性的。

(2)市场出清模型:市场出清模型的假定条件是价钱有伸缩性,但只合用于描绘长久经济,而价钱黏性模型能够更好地描绘短期经济。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重要观点:奥一定律,存量与流量,CPI,GDP平减指数,劳动力参加率,公民收核算恒等式复习要点:(1) GDP 同时权衡①经济中全部人的收入;②对经济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从整个宏观经济系统看,两个量必然相等,收入必然等于支出( 2)名义 GDP 与实质 GDP 的差异:名义GDP 是用现期价钱估价产品与服务,实质GDP 是用不变价钱估价产品与服务。

只有产品与服务量增添时,实质GDP 才增添。

而名义GDP 的增添既可能是因为产出增添,也可能是因为价钱上升。

( 3)能够划分经济中的四种支出:花费、投资、政府购置和净出口,四种支出之和即为GDP。

( 4)几种指标之间的关系GNP=GDP+ 来自外国的因素收入 -向外国的因素支出NNP=GNP- 折旧NI=NNP- 公司间接税PI=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 -净利息 -股息 +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DPI=PI- 个人税收和非税进出付( 5) GDP 平减指数(帕氏指数)与CPI(拉斯派尔指数)CPI 是权衡一个典型花费者购置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钱(计算公式),GDP 平减指数是名义 GDP 与实质GDP 的比率(计算公式)。

两者都用来权衡物价水平。

三个要点差异:① GDP 平减指数权衡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与服务的价钱,而 CPI 只权衡花费者购置的产品与服务的价钱。

如,公司与政府购置的产品的价钱的上升将反应在GDP 平减指数上,但不反应在CPI 上。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一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1、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个总量2、国民收入核算3、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模型4、GNP与GDP、实际GNP与名义GNP5、消费价格平减指数(P32)6、购买力平价(P33)7、各类乘数的概念及计算●货币乘数:●消费乘数:在投资I不变的条件下,由消费变化ΔC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消费乘数=(1 / 1 – b ),b——边际消费倾向[例]假设边际消费倾向b = 0.8,消费或投资扩大100亿元,则由它引发的有效需求的变动为:100+100·0.8+100·0.8·0.8 + ·················=100·(0.80 + 0.81+0.82+···+0.8n - 1)=100·(1/1-0.8)=500边际消费倾向=500/100=5。

或者边际消费倾向=1/(1- b)=1/0.2=5●投资系数●各项政府乘数[例]假设某一经济状态有如下模型:Y = C + I + GC = 160 + 0.75 YdYd = Y - TT = -100 + 0.2YI = 100 + 0.1YG = 4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试求:该经济状态的有效需求、消费、投资、国家税收以及相应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答案Y = 160 + 0.75(Y + 100 - 0.2Y)+ 100 + 0.1Y + 400 = 735+0.7YY = 2450C = 160 + 0.75 *(2450 - 390)= 1705I = 100 + 0.1 * 2450 = 345T = -100 +0.2 * 2450 = 390KC = KI = KG = 1/1-b(1-t)=1/1-0.75(1-0.2)=1/0.4=2.5Kg = b/1-b(1-t)=0.75/1-0.75(1-0.2)=0.75/0.4=1.875KT = -b/1-b(1-t)=-0.75/1-0.75(1-0.2)=-0.75/0.4=-1.8758、资本边际效率9、IS曲线的含义10、货币市场供求及均衡11、IS-LM模型计算[例] 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 = 200 + 0.8YI = 300 - 5rL = 0.2Y - 5rM = 300 ( 单位:亿元)试求:(1)IS — 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并作图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课件整理-17页文档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课件整理-17页文档资料

MACROECONOMICS00I.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曼昆: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经济的各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来研究经济的整体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Ragnar Frisch,1933=>宏观的定义是相对微观的概念而言, 是挪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宏观经济学是分析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从市场学讲,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而不能主动影响. 唯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公关介入经济政策的决策过程. II.宏观经济学的学说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muelson],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宏观经济学,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362p.弗朗索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 –1774法国经济学家,重农主义的领袖、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先驱。

1758年写出著名的《T ableau Economique经济表》,用图表来说明社会各经济阶级和部门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它们之间支付的流通。

并提出了经济平衡的假说。

他提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纯产品学说亚当·斯密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7)Thomas Robert Malthus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 -1834):英国经济人口学家.1798《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人口学原理》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简单的凯恩斯 13
AD决定 扩大的凯恩斯 14
封闭条件下
政策运用
17
GDP决定
13-15,17
理论
AD和AS决定
15
开放条件下
18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 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解决:资源充分利用
2.货币总需求函数
L = ky-hr
L 0
(二)Ms
1.区分M和m:
M、m、P分别表示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水平。
m M P
2.图形: r
M/P=m
0
m
3.货币供求与利率决定
(1)利率决定与形成(静态分析):
r(%) L
M/P=m
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过程:
r1 E
r0 r2
m L, BD , BD BS, BP , r , L2 , m L
货币需求是利率决定的主要因素(内生变量)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4章38
(一)Md
1.流动性偏好
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
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交易动机 L1:取决于收入(y)
预防动机 L1:取决于收入(y) 投机动机 L2:取决于利率(r)
3.图形:
注意:流动性偏好陷阱相关内容 r L=L1+L2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包括: 家庭消费支出:C 企业投资支出:I 政府购买支出:G 净出口: X-M
GDP=C﹢I﹢G﹢(X-M)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西经(宏观)复习大纲

西经(宏观)复习大纲

西经(宏观)复习大纲一、题型选择题20道*1分;名词解释5道*3分;判断并改错题5道*2分简答题3道*8分;计算题 2 道*8分;论述题1道*15分二、范围章节要点绪论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内容是什么?12章1、GDP的定义与内涵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换算(定义、两种方法)3、国民收入的核算(SNA五项指标的计算、两种核算GDP的方法)13章1、均衡产出(定义、理解内涵)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函数构成;相关要素APC、MPC、APS、MPS;函数关系)3、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与变动(推导与表达公式)4、乘数与均衡收入的计算(各类乘数的演算表达式,平衡预算乘数的理解)14章1、资本边际效率(定义、MEC递减规律)2、投资决策(函数表示、对比因素)3、利率决定(决定要素、表达函数、流动性陷阱的定义)4、流动性偏好5、IS曲线及其经济涵义(表达式、图形、经济意义、影响要素)6、托宾q说7、LM曲线及其经济涵义(表达式、图形、经济意义、影响要素)15章1、财政政策效果(定义、影响因素)2、货币政策效果(定义、影响因素)3、挤出效应的判断(定义、影响因素)4、凯恩斯极端与古典极端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组合的使用对产出和利率的影响16章(重点)1、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及其效果分析2、自动稳定器(定义、调节机制)3、平衡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区别(内容解释)4、财政盈余的计算5、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及其效果分析6、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7、经济政策、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奥肯定律、自然失业率、斟酌使用财政政策等含义17章1、AD曲线的含义及其影响其移动的因素分析(经济意义与经济反映)2、AD曲线的推导,均衡价格国民收入的计算3、AS曲线的含义以及影响其移动的因素分析(图形、经济意义、经济反映)4、古典AS曲线、凯恩斯AS曲线、常规AS曲线的含义与理解18章(重点)1、自然失业率及其影响要素分析2、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分类3、周期性失业的定义4、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经济效应5、菲利普斯曲线关于失业率的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计算、CPI计算21章(重点)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计算3、索洛余量含义及其表达4、资本的黄金律水平5、乘数—加数原理的计算6、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析7、经济增长的源泉课后习题P444第6、7题;P477第7、9题;P514第2、8题;P537第3、5题;P581第5、8题;P605第7题;P636第9、11题;P725第8题。

西北大学研究生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索罗增长模型

西北大学研究生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索罗增长模型

nt
• (3)资本的增长

新增资本 减去 折旧
K (t ) = [dK (t ) / dt] = sY (t ) − δK (t )
索罗模型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 一种产品 没有政府 没有就业波动 三种投入品的生产函数 储蓄率、折旧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不 变 • 忽视了现实世界的许多明显特征,其中部分特 征对于增长是重要的。 • • • • • •
• 二、关于生产函数的假设 • (1)规模报酬不变: • F(cK,cAL)=cF(K,AL),对于c≥0 • 含义: • (整体)经济足够大,专业化收益被穷尽;
• • • 其他投入品(如自然资源)相对不重要。 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规模报酬递减。 马尔萨斯 罗马俱乐部
• • • • • • • • • •
• 生活水平在不同时间的巨大差异 • 中国 :30年的变化 • 城市:变大、变高、变多、变好 • 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 二、增长问题的重要性 • 生活水平差异——福利差异:营养、居住环 境、医疗、预期寿命 • 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对福利的影响更大: • 一般的衰退 真实收入 几个百分点 • 长期经济增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 • 1.09^30 = 13.267678 • 1.08^30 = 10.062657 • 1.07^30 = 7.612255 •
第一章 索罗增长模型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 一、关于增长的现象 • 世界各地巨大的生活水平差异 • (2009年人均GDP) 001 卢 森 堡 105350 002 挪 威 79089 006 美 国 46436 012 澳大利亚 42279 013 法 国 41051 014 德 国 40873 015 日 本 39727 016 加拿大 39599

西北大学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第二章新经济增长理论

西北大学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第二章新经济增长理论

• 同时,也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
• 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本设施 天河一号 千万亿
• 可能在研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 第三,对知识存量如何影响知识的增加未 作限定。θ
• θ=1 知识增量的增加与知识存量的增 加一致 。10% 10%
• θ>1 知识存量变大带来较大的知识增 量增加。 10% 20%
gA(t) [n( 1)gA(t)]gA(t) (3.9)
此时,(3.9)式必为正。
对g A(t) [n ( 1)gA(t)]gA(t)关于gA(t)
求一阶导和二阶导可得:
g A
dg A dg A
n ( 2 1)gA
d2g A ( 2 1) 0
dg 2
A
gA
• 这一情形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含义与上一 情形大为不同。如相图所示,经济增长率 现在不断增加,而非收敛于某一特定值。 直观来说,这时因为,知识在新知识的生 产中如此有用(θ),以至于知识存量的 边际增加所导致的新知识之多,使得知识 增长率持续上升。
决于 n(1 )gA(t),
• 其为正,则gA上升, • 其为负,则gA下降 • 其为零,则gA不变
因此,当
gA 1n(gA*)(3.10)
时,gA不变。
为了进一步描述A的增长率的变化(从而描 述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变化),我们必须区分
θ<1, θ>1, θ=1三种情况,我们将依次讨论。
情形1:θ<1
• (3)两个部门:

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

劳动力的分配 αL 1- αL

资本存量的分配αK 1- αK

知识存量:非竞争性 皆为A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根据韩终雪的重点编辑)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根据韩终雪的重点编辑)

编者的话由于时间仓促及人力有所限制,这篇复习提纲虽然综合了各方面的材料,但是在内容上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有不足或者错漏之处,欢迎大家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最后,预祝大家考试顺利,新春愉快。

hcb23、24章1.宏观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2.GDP 核算(收入法,支出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 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概念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组成:Y=C+I+G+NX(1)消费(C ):(2)投资(I ):包括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这里的投资不同于金融投资:股票,债券)(新住房购买划入投资,不划入消费)(3)政府购买(G ):政府消费支出与总投资(政府向老年人支付津贴属于转移支付,不属于政府购买)(4)净出口(NX ):出口减进口,包括国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符号为负)(净出口包括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中,后者符号为正)3.GDP 具体核算同上4.GDP 组成部分GDP 包括一个经济体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销售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具体组成同上Y=C+I+G+NX 具体案例,表述5.GNP 与GDP 的区别GDP 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一外国公民;GNP 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国外获取的6.真实GDP 、名义GDP 、平减指数、通胀率、CPI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计算的物品与劳务产出的价值量。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金融学考研系列——宏观经济学 复习提纲作者:pagebaker发行:版次:2011年6月第1版本资料无偿提供给广大研友,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前言有人说,如果你恨一个人,请让他考研吧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请让他考研吧我想说,考研,其实只是人生中一场特别的考验考研,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考研,让我们彻骨的体验了付出与收获考研,让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新的开始人生是多样的,考研只是其一,选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真实与丰富如果你选择了考研,请你认真对待因为,这段经历将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于各校专业课考试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对于初次考研的朋友,特别是跨专业的朋友来说,在专业课的复习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困惑,有时候甚至感觉到无从下手。

为了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我在复习当中按照指定教材整理出了复习提纲,该提纲既可以用于初学者对教材知识结构与要点的认识,也可以用于复习的后期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该提纲不能替代教材,只能作为复习参考使用,而且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与疏漏,希望大家还是能够以教材为主,认真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好,掌握牢,全面复习,充分准备。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考题大部分都是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并不难,即便是初次接触,看过两遍以后也会扫清大部分的障碍,因此,认真复习吧,西大金融正在向你招手! 整理这份资料花了我不少的精力与时间,希望能够对你有用 也希望你在收获成功后,也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 因为, 有时候, 人品的边际效用是无穷的,:)pagebaker 本资料无偿提供给广大研友,请勿用于商业用途!2011年6月于湖北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西北大学金融学考研系列copyright reserved by pagebaker,2011四部门 C+I+G+X=C+I+T+M总支出引致支出实际总支出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均衡决定 45°线 计划总支出的移动边际支出倾向b(1-t)定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对象、内容、基本范式、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变量关系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宏观经济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周期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问题国际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耐用消费品非法的经济活动 消费非耐用消费品缺陷未计入GDP地下经济活动服务非市场经济活动企业固定投资不能反映闲暇的价值国民收入的核算支出法投资居民住房投资未完反福利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存货投资收入分配情况政府购买名义GDP 实际GDP净出口GNP GDP+NFP NNP GNP-折旧收入法NI NNP-间接税NI 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收入PI 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C+S 产出法区分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增值法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 C+I=C+S三部门 C+I+G=C+S+T计划总支出国民收入均衡决 自发支出AE=C+I+G+NX 总支出曲线C=C(Y-T)T=0时,C=a+bY 边际消费倾向AE=a+bY+I+G+NX=(a+I+G+NX)+bY AE=A +eY0自发支出支出乘数k=△Y/△A K=1/(1-e)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平衡 技术进步狭义、广义规模报酬递减哈罗德模型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条件均衡可能不存在G=ó·MPS强调投资的双重性基本假定 6围绕生产函数、资本积累函数两个方程展开的的新古典生产函数 稻田条件资本积累的基本动态方程k=s·f(k)-(n+ó)·k稳态增长人口率的增加最终导致人均产出的下降资本积累黄金律动态无效率过度储蓄扩展的索洛-斯旺模型将技术进步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基准模型的扩展基准模型的困境技术外生给定 经济增长唯一源泉 通过假设增长来解释增长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增长的特征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比较高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改革迅速 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扩大增长的要素自然资源耕地、石油、天然气、森林、水利和矿产资源等不必要 人力资源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最重要资本资源物质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资本资源等增长的机制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基本假定 4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基本方程G=s/v有保证的增长路径 G =s /v 早期增长模型w f r G =G =s /v A w f r 注重完全就业G =G =n+a哈罗德问题A N 刀刃性质多马模型ó已知投资水平下生产潜在能力的变化率经济增长的基准模型 新古典模型基本的索洛-斯旺模型每一投入具有正递减的边际产品规模报酬不便F(入K,入L)=入·F(K,L) 入﹥0**稳态s·f(k )=(n+ó)·k 冲击投资率的增加最终导致人均产出的增加c gold =f(k gold )-(n+ó)·k gold黄金律的运作L不变时,MRK递减,K增长,经济增长减缓并停止趋同性趋势 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最终收敛于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作者:p a g e b 发行:b b s .k a o y a 版次:2011年6月第一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干中学-知识外溢模型 为什么说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在关系上存在问题考虑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内生增长模型劳动分工内升华杨小凯-博兰德模型 分工的深化增加了用于协调分工中劳动者的交易成本 超边际分析第五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汇率效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C、I、G、T、NX、M总供给曲线错觉理论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技术进步 短期预期物价水平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的关系超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未必是好事外部冲击政策制定者面临目标选择问题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宏观经济均衡的古典模型总供给垂直价格和工资完全弹性反对干预宏观经济均衡的凯恩斯模型总供给右上劳动供给取决于名义工资政策有效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经济均衡模型总供给短期右上,长期垂直政策无效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均衡的模型总供给短期右上政策有效型干中学单部门内生增长模型 知识的“溢出效应” 如何解决竞争性均衡与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总需求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总供给长期垂直充分就业的产量潜在产量粘性工资理论短期右上方倾斜粘性价格理论关键在于货币工资短期缺乏灵活性长期劳动量资本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源短期均衡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总需求冲击与短期均衡的变动预期名义变动总供给冲击与短期均衡的变动滞涨长期中回到原点宏观经济均衡模作者:p a g e b 发行:b b s .k a o y a 版次:2011年6月第一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资本市场间接融资货币市场与利率M2=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与货币创造法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现金余额数量论M=k·P·YM/P=L 1(Y)+L 2(i)流动性陷阱鲍威尔的货币交易性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 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之趋于均衡利率的决定凯恩斯理论决定论储蓄投资的均衡主要是由收入而不是利率调节实现的可贷资金供求均衡利率论更关注长期利率传导机制莫迪利亚尼R↑= M↑= i↓= P e ↑= W↑= C↑= Y↑资产负债表渠道R↓= M↓= i↑= NCF,P e ↓=资产状况恶化= L↓= I↓IS曲线的推导、经济意义,斜率决定、结论LM曲线的推导、结论产品、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曲线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由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外部冲击与总需求对外部冲击的反应金融市场及利率的决定金融市场货币供给M0=流通中现金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货币需求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方程 M·V=P·T(Y)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预防性动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投机性动机储蓄和投资决定利率,与收入无关利率的变动使货币供求而不是使储蓄投资趋于均衡前提只存在货币与债券;金融市场以利率出清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利率传导机制R↓= M↓= i↑= I↓,C↑= Y↓货币传导机制托宾QR↓= M↓= i↑= P e ↓ = Q↓= I↓= Y↓信用传导机制银行信贷渠道R↑= M↑= D↑= L↑= I↑= Y↑IS LM曲 线财政政策的影响 G,T 货币政策的影响外部经济冲击总需求冲击价格水平的冲击作者:p a g e b 发行:b b s .k a o y a 版次:2011年6月第一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短期总供给模型型微观基础模型供给冲击的作用机制供给冲击的调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推导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含义第八章 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凯恩斯“消费之谜”APC 短期递减 长期不变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弗里德曼揭示了凯恩斯消费之谜的根源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杜森贝的消费习惯效应消费的制轮效应或棘轮效应相对收入工人错觉模型L d =L d (W/P) L s =L s (W/P e ) W/P e =(W/P)·(P/P e ) L s =L s ((W/P)·(P/P e ))不完全信息模Y i =γ(P i -P)+Y i Y i =γ(P i -P e )+Y i Y=nγ(P-P e )+Y 价格粘性模型p=P+β(Y-Y) P=sP e +(1-s)[P+β(Y-Y)]供给冲击的含义不利的供给冲击有利的供给冲击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e -β(u-u n )+v奥肯定律之谜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MPC=△C/△Y 0-1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APC=C/Y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C=a+bY 消费函数直观的反映了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核心内容入假说Y=YP+YT持久性收入短期消费倾向小于长期消费倾向暂时性收入理论贡献C=a·W + c·Y C=R·Y/T=(R/T)·Y基本假设理论示范效应Y=C 0+aY 1作者:p a g e b 发行:b b s .k a o y a 版次:2011年6月第一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资金的时间价值、预期利润与投资销售水平/利率使用者成本/资本的租赁成本新古典投资模型利率水平与意愿的资本存量相反方向变化新古典投资模型的应用税收与投资托宾的Q理论Q=股票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成本总投资需求函数净投资+折旧=总投资流动资产投资企业投资投资的形式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存货周期住房投资住房投资的总收益=租金收入+资本收益第十章 预期理论广义的预期非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自然率假说卢卡斯曲线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模型投资决策意愿资本存量资本的租赁成本影子价格投资加速数模型加速原理资本-产出比率投资过程滞后模型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过程中的原累材料积平滑生产半成品积累存货动机降低风险生产过程结束后的产成品积累防止脱销计划存货投资存货的修正狭义的预期静态预期外推预期理性预期 三大假说效用最大化完全预期理性预期假说 货币中性假说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理性预期的政策主张作者:p a g e b 发行:b b s .k a o y a 版次:2011年6月第一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汇率及其决定实际汇率*资本流出进入其他国家的货币小国经济面临的是水平的资金供给曲线短期开放模型大国开放经济基于利息平价条件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十二章 失业理论 自愿性失业社会成本3职业搜寻理论基本假定4保留工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主动的失业治理3被动的失业治理大国经济失业成本和净出口失业的治理失业与职业搜寻理论长期开放模型国际收支平衡表西北大学金融学考研系列copyright reserved by pagebaker,2011开放经济概述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投资收入以及净转移支付 资本账户包括净资本流动等,还包括统计误差或者错误与遗漏项目国际收支差额贸易余额外汇市场名义汇率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对外净投资 两国商品的相对比价 贸易条件 ε=eP/P 资本流入进入一国进行投资的货币资本净流入对外净投资资本流入-资本流出大国经济大国与小国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对外净投资NFI和利率的关系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财政政策国际挤出效应小国经济浮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利率差异风险贴水系数政策效果长期模型和短期模型的联系与区别摩擦性失业 自然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失业 隐蔽性事业经济成本2奥肯定律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x失业率变化率对分配的影响工资刚性模型贝弗里奇曲线刻画事业与岗位空缺之间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最低工资法工资合同效率工资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第十三章 通货理论通货膨胀及其类飞奔的通货膨胀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角度的理论解释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其度通货紧缩的成因 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通货紧缩的治理 改进汇率机制,实行真正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及时和准确的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制度和统计信息第十四章 经济周期理论繁荣新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中周期朱格拉周期8-10年心理理论太阳黑子论乘数原理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模型经济周期类型西北大学金融学考研系列copyright reserved by pagebaker,2011型爬行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温和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批发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的度量结构性通货膨胀国民生产总额平减指数恶性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不完全预期的通通货膨胀的 形成机制理论解释货膨胀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自发性,诱发性,被动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根源:工会提工资,垄断价格,进口成本增加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其治理预期理论的解释量单要素说,两要素说,三要素说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信用的紧缩经济周期的变化体制和制度因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经济周期阶段萧条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复苏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衰退长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经济周期成因短周期基钦周期40个月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货币/非货币过度投资纯货币危机论创新周期论乘数加速数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加速数原理前提条件加速数a-平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存量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2011年6月第一版 商业用途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储蓄、投资和借贷相互关系私人部门-公共部门的相互作用政府部门对家庭预算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分析李嘉图等价的逻辑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原则与调控手段周期平衡财政预算原则自动调整税收宏观经济增长的类型及其工具货币政策道义劝导协助工人进行流动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政治性经济周期时间不一致性被动政策主动政策与 被动政策固定规则政策斟酌处置政策与固定规则政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为西北大学金融学考研系列copyright reserved by pagebaker,2011政府的宏观经济行作用约束的影响含义李嘉图等价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假设条件李嘉图等价的内容李嘉图等价的有效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预算平衡原则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原则财政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要求调整再贴现率窗口指导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宏观经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济政策的搭配主动政策卢卡斯批判斟酌处置政策第 11 页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p a g e b a k e r 发行:b b s .k a o y a n .c o m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西北大学金融学考研系列copyright reserved by pagebaker,2011第 1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