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考研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第1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1 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1.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

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

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

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2022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022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开欧洲近代教育的先河。

(1) 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

(2)古典主义。

开设古典课程,但是绝非纯粹“复古”,实则古为今用、托古改制。

(3) 世俗性。

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都洋溢着浓厚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 宗教性。

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而是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的宗教性,
以造就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 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

人文主义
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

以上就是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22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
1。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一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一

下面介绍关于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包括①宫廷学校②职官学校③僧侣学校④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1981-1983年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新教育运动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

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其后,德国的利茨推动了“乡村之家运动”,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

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新型的英国各种阶层人士为目的。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重点笔记和课后题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试看部分内容
古代教育史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教育的起源
表1-1 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及简要分析
考点二、史前教育概况
1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表1-2 史前各个时期的教育概况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表1-3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7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斯宾塞论教育英国考研笔记-精品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7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斯宾塞论教育英国考研笔记-精品
越大则价值越大。根据这个标准,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从而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
斯宾塞根据划定的知识的价值高低理论来选择课程,从而形成独特的课程理论。18陕西判。
二、科学教育论
简述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简述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论。/简述斯宾塞的教育科学化思想。
13哈尔滨论,13河南论,13江苏简,13杭州论,14云南简,14延边大学简,16西北简,16河北大学简,17中南大学论,17江
三、知识价值论
10四川简,12西华简,14闽南简,14云南简,16西北简,16河北大学简,17江苏大学简,17中南大学论,18广西简
简述斯宾塞“知识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和意义。简述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说。
他认为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的时间拿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针对古典主义者对古典学科价
外教史7.7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斯宾塞论教育(英国)
外教史7.7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斯宾塞论教育(英国)[简答/论述]
12江西简,12湖北大学论,13河南论,13哈尔滨论,13杭州论,13江苏简,14、16延安大学简/论
论述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下述全部答完]
斯宾塞:
斯宾塞是19世纪近代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
值的辨解,斯宾塞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匕徽价值。这个匕徵交的尺度就是他提出的知识价值
论:他认为,学科是否重要,是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将人的生活按重要程度分为五类:
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的保全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维持正常

外国教育史 第4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外国教育史 第4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家
一、弗吉里奥[简答][名词解释:弗吉里奥]14华东简:简述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一)弗里吉奥是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并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一书进行了注释,引起了人们对昆体良教育经验的极大关注,发表《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的论文,全面概括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另外,他对"七艺〃进行了修改,
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

(二)弗里吉奥的主要观点有:
[1]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弗吉里奥给能才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它是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品德与智慧的教育,能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的最高才能的教育。

[2]在教育方法上,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

⑶在教育内容方面,他推崇三门科目:历史、伦理学(道德哲学)和雄辩术,认为这三门学科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二、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名词解释: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或维多里诺]14南京,17上海。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 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    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
2.2 课后习题详解 1.试析文明的进程与学校兴起之间的关系。 答:(1)文明古国的进程 ①古埃及的文明进程 古埃及的居民主要是由非洲北部迁至尼罗河流域的土著构成,他们创造 了铜石并用的文化。 a.古埃及文字 经过长期演变,古埃及形成了一套由表形、表意、表音和部首符号组成 的文字系统。 b.古埃及文学 文字的创造奠定了古埃及文学繁荣的基础,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内容和题 材都十分丰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军事和社会世俗生活的状况。 c.古埃及宗教 宗教在古埃及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宗教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d.古埃及文明在天象、数学、水利、生物和建筑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②西亚古国的文明进程 古代西亚的地理位置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地域面积广大,
包括了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 岛。 a.西亚古国的文字 西亚古国的文字包括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字母。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 域最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腓尼基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b.西亚古国的文学作品 西亚古国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史诗,《吉尔伽美什史 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贫 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 等。 c.西亚古国的法典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苏美尔人就已制定出 了成文法典。两河流域出现的法典主要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 典》《俾拉拉马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法典》等,其中影响最 大、保存最完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d.西亚古国的宗教 两河流域形成的关于世界的起源、诺亚方舟等传说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 经典《圣经》的来源。古代希伯来人形成的犹太教及其经典《圣经》对 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e.西亚古国还在天象、数学、农业生产、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 ③古印度的文明进程 a.古印度文字 印章文字主要是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铜制成的印章和护符上,虽然 至今仍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字,但它是古代东方最早的文字之一。 b.古印度文学作品 古印度的文学作品包括宗教诗集《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 衍那》、小说等。另外,古代印度在语言学、语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成 就。 c.古印度宗教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吠陀教,后演变为婆罗门教,影响 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印度出现了列国林立的局面,一些 手工业者和商人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不满,出现了各种思潮,佛教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d.古印度文明在天象、数学、医学、农学、建筑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圣才出品】

第5章宗教教育的兴盛5.1复习笔记一、中世纪文明的基础中世纪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500年左右,分别以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事件作为标志。

这一时期的欧洲处于封建时代的宗教信仰时期,基督教成为了整个中世纪文明的基础。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1.基督教的产生的原因(1)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于是便幻想“救世主”来解救自己的苦难,这与原始基督教倡导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世界末日将至,耶稣来拯救人类的说法十分契合,使基督教的信徒大量增加。

(2)基督教由于受到其他犹太教教派的排挤而流散在外,简化了众多民族特色仪式,真诚对待其他一切民族,因此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民族的信徒,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3)基督教与当时流行的希腊哲学进行了融合,同时适应了罗马帝国的统治需要。

2.基督教的发展概况(1)公元4世纪以前,基督教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促使其形成了古代公教会的组织制度,设立了主教、长老、执事三级教职别,并最终编订了正典《新约圣经》。

(2)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表了《米兰赦令》宣布宗教自由,基督教由此成为了合法宗教。

(3)公元39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4)中世纪,基督教的教阶制度发展为与封建等级制度一致,具有极大的世俗权力,其组织也日益严密。

(5)公元8世纪时,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君权神授”具体化,这也埋下了教权和王权斗争的隐患。

(6)13~16世纪,基督教由最兴盛时期到进一步分裂的全过程,最红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二)基督教教义经典《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生活和言行的根据,全书分希伯来经典《旧约全书》和记载基督耶稣及其门徒言行的《新约全书》两部,共66卷,其中体现出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上帝是全在、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包含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2.耶稣作为“圣子”,是来拯救时间的救世主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19章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19.1 复习笔记一、英国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英国教育形成了中央教育行政管理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相结合、以地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基本上建立了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学校制度,为英国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1)教育委员会的成立1899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教育委员会,这一中央一级教育管理机构的成立,为英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制度的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

(2)《巴尔福教育法》的颁布190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

法令的主要内容如下:①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

规定地方教育当局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公立中等学校的权利,并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提供资金。

②地方教育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使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义务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态,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

(3)《1918年教育法》的颁布《1918年教育法》的颁布使英国的教育委员会的权利有所加强,地方教育当局的权限也不断扩大。

之后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略有变化,但总体而言,在20世纪前期,英国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上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教育的特点。

2.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自1870年以来,英国的初等教育发展很快,但还不是免费的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舍教育法》。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6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考研笔记-精品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6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考研笔记-精品

外教史7.6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外教史7.6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15曲阜简,18江苏大学一、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15曲阜简,18宁波:简述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以下全答]福禄培尔:[名词解释:福禄培尔]17深圳大学,18宁波大学福禄培尔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立者和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主张统一、顺应自然、发展和创造的原则,他深入阐发了幼儿教育思想,论述了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主张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动性;在幼儿园课程方面,他创造性地建立起一个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福禄培尔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

(一)万物有神论万物有神论是福禄培尔思想的基础,也即统一的原则,具有宗教的色彩。

他认为世界万物统一在上帝的精神之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认识自然、认识人性而逐渐认识上帝。

(二)顺应自然的原则简述福禄培尔的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福禄培尔所渭的"自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但是福禄培尔并没有绝对否认强制性、干预性的教育。

他JI项应自然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的。

(三)幼儿园[名词解释]18湖南农业福禄培尔认为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两者是一致的,是完善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1)幼儿园工作任务幼儿园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使他们认识自然与人类,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和技巧,尤其是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

(2)幼儿园教育方法[1]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遵循儿童的天赋、兴趣和性情。

考研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考研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第三编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1 .教育目的。

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2 .教育制度。

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

3 .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

(4)重视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是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

1 .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的人。

2 .教育过程和内容第二节古典时代的教育一、“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所谓“智者”,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等。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并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2)助产。

(3)归纳。

(4)定义。

特点: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

三、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学园柏拉图于公元前388 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深远。

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中心。

(二)学习即回忆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理论。

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

他提出真正的知识、真理是人们对所谓理念世界的认识。

认识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觉,而要靠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三)《理想国》《理想国》由柏拉图所著,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

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苏联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政策、教育机构、课程设置和教育思想等方面。

首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资。

1930年,苏联成立了全苏教育人民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管理全国的教育政策。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大大增加,教育预算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全面的义务教育制度,确保了每个儿童都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

其次,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有效管理,苏联建立了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机构。

同时,为了提高师资素质,苏联还设立了教师培训学校和师范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师。

此外,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教育还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要的调整。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比较死板,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在30年代的苏联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智力、体力、劳动技能等。

此外,教育还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培养,通过教育课程来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最后,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苏联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如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和劳动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强调了社会和劳动的重要性。

在实践方面,苏联教育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教育方法,如游戏教育、实践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教育在教育政策、教育机构、课程设置和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这一时期的苏联教育对苏联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外国教育史 第2章 古罗马教育 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外国教育史 第2章 古罗马教育 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罗马教育第二章古罗马教育第一节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一、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学校)[名词蟠]18中央民族(1)罗马共和后期的学校,这类学校招收16120岁的男性: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2)在当时,从事政治活动,需要以演说争取群众。

因此,有无演说雄辩才能,也是衡量一个罗马人有无教养的重要标志。

这种学校教育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雄辩、演说才能,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高级职务。

第二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简答题][记忆]此处可以出的题有:名词解释:西塞罗、雄辩家、论雄辩家简答:简述西塞罗的教育思想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雄辩家、文学家、哲学家。

教育著作《论雄辩家》中论证了培养雄辩政治家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雄辩家的定义古罗马时期西塞罗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他在《论雄辩家》一书中,给雄辩家下了定义,认为雄辩家应当是一个能就目前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阐述任何问题,以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地进行演讲的人。

(二)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广博的学识雄辩家要有全部自由艺术和各种重要的知识。

全部自由艺术是指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各种重要知识则是指政治,各国政治制度、法律、军事和哲学等。

②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决定演讲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词造句以及整个演说词的文体结构。

所以在修辞方面要求表达正确,通俗易懂,优美生动,语言与主题相称。

③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三)雄辩家的培养方法西塞罗强调练习和模仿在雄辩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他主张要进行经常的模拟演说,同时要勤于写作,用写作来磨练演说。

他认为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力中去。

(四)关于“人道”的教育思想西塞罗还提出〃人道"的教育主张。

他认为要尽为人之道,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①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
针对教育学考研复习,整理了“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希望考生们报名成功。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
从1931年开始,苏联进行了一次新的教育改革,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这是30年代苏联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主要内容:
对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方法、干部、中小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改进措施,强调系统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
(2)评价:
1)优点:
①对克服苏联普遍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缺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使之更加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具有
重要意义;
②改变了学生和老师醉心于参加劳动而忽视学校教学工作的错误倾向。

2)缺点:
导致学校工作走上另外一个极端,即忽视学生的劳动教育。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考研知识点:外国教育史之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的信息。

1。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

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3.1 复习笔记一、冷战及其影响(一)冷战的进程1.战后美苏两国的分歧(1)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美苏两国在二战之后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加,都认为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应该是最合理的,应该将之推广。

(2)对世界新格局的认识和外交策略上的分歧:①苏联以建立“安全带”为目的,积极在东欧各国扶持对其友好的政府。

先后有8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②美国则改变了“二战”以前的孤立主义,转而以“门户开放”的原则积极向外扩展、争夺世界霸权。

在外交策略上将苏联视作对手加以遏制,而与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结盟。

2.冷战的爆发(1)标志性事件——“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发表了一篇《和平的中流砥柱》即著名的“铁幕”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宣称铁幕背后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无一不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唯有美英联合起来,才能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

这篇演说被认为是冷战信号弹的发出,是冷战开始的宣言书,丘吉尔本人则被看作是冷战的始作俑者。

(2)杜鲁门主义①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称苏联是“集权国家”,任何集权主义和民族民主革命都“威胁着美国的安全”。

②他认为,世界已分化为两大敌对阵营,几乎所有的国家要么选择“自由制度”,要么选择“集权政治”。

③杜鲁门这篇咨文中的观点很快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反映了美国欲干涉他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企图,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基础,它象征着冷战的开始。

(3)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①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②1955年5月,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在华沙签订了结为军事政治同盟的《华沙条约》。

③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冷战形势加剧。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4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考研笔记-精品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4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考研笔记-精品

外教史7.4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外教史7.4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13湖北大学论,16北华大学论试论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简述、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各点进行概要回答]一、裴斯泰洛齐[名词解释: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是近代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并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念付诸行动,并据此提出了要素教育,推动了初等学校教学法的程序化改革,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潜心探索和独创见解,不仅对世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教育家形象。

主要著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隐士的黄昏》《天鹅之歌》《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等。

二、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

他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完美地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

他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使教育心理学化。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化][简答/论述]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理论。

/试论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0、17河南论,11山西论,11福建论,12聊城大学简,12山东简,14天津,16江西简,16湖南简,16、17延安大学简,16山西大学简,18信阳师范论,18青海论,19湖北大学简,19中国海洋论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基础之上。

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1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考研笔记-精品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1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考研笔记-精品

外教史7.1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外教史7.1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简答/论述]夸美纽斯很重要,他的贡献很大,有许多首次,⑴他是第一个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为基础;⑵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⑶第一个提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⑷第一个提出建立统一的学校体系;⑸第一个提出班级授课制;[6]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西方最早的教育教学著作,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⑺《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一、夸美纽斯[名词解释:夸美纽斯]13、15江苏,15宁波大学,18郑州大学,19浙江大学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

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已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还有《世界图解》、《母育学校》等。

二、《大教学论》[名词解释:《大教学论》]10、11沈阳,11安徽,12杭州,15内蒙古,17四川,13、17、19西华,18渤海大学,18山西大学答:《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632年。

在书中,夸美纽斯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目的、任务、普及教育改革的意义,也对体育和道德教育做了系统论述,提出了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巩固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并且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指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适应自然。

《大教学论》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1)教育目的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观点⑴他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是为达到“永生",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希腊出现了许多哲学派别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中有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尽管从政治观上看,他们都是维护奴隶制的;在哲学观上,也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但他们的思想对于教育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

青年时期,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

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

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制。

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在教育上,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

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德即知识”(VirtueisKnowledge)的思想,也是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容。

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

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

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

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但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格拉底法“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

2、定义。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格拉底创立的“格拉底方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也提出了教育者在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和真诚的“无知”态度。

在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

第二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物主义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20岁后跟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

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

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

一、理念论与“回忆说”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个别的可感觉的事物,都不具有真理性,只有理念才具有真理性。

所谓理念就是共相、概念和普遍的真理。

每一个理念统摄着与他同名的众多的个体事物,每一类众多的个别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念。

这个相应的理念就是众多个体普遍的东西,是他们的本质,是他们的源泉。

所谓真理、就是理念。

那么,理性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理念的呢?柏拉图的回答是:通过回忆。

柏拉图在《斐多篇》里,提出了他的“回忆说”。

柏拉图把回忆心中固有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教育和启发的过程。

二、灵魂说与“哲学王”柏拉图认为,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部分和欲望部分。

理性是先天所成,得之于理念世界;欲望和激情是后天所成,是灵魂和肉体结合后的产物。

灵魂的这三种功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性,贬低乃至否定感性知识的作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节制人的欲望。

依据他的灵魂说,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

在这种国度里,统治者既不是单纯的政治家,也不是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

三、《理想国》与教育制度《理想国》(Republic)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

书中以格拉底和格劳孔等人的对话形式表述其哲学、政治和教育思想,讨论了政治体制、婚姻、优生、、道德、教育、文艺等各种问题。

在本书中,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公民的子女为国家所有,由国家负责其养育和教育。

柏拉图很重视学前教育。

为使幼儿受到美好教育,他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一切事情都应该慎之于始,幼儿教育更是如此。

在幼儿教育之后,青少年要从7~17岁接受普通教育。

这时期的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体育。

音乐教育为了冶心灵,体育为了锻炼身体。

二者不可偏废。

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青年们要接受两年(从18岁到20岁)军事训练,一般青年到了20岁,学业就算基本结束了。

少数优秀的对智力有兴趣的各方面发展良好的青年要继续学习。

他们从20岁到30岁期间要研究高深的科学理论。

到30岁以后,要进一步挑选为数极少的最优秀的人继续深造,这就进入到了学习哲学的阶段,一直学5年,到35岁为止。

学完5年哲学以后,还必须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

到了50岁时,他的知识、经验都丰富了,他就可以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柏拉图的教育制度是为了培养军人和执政者,这两种人在全体人民中是少数。

他们是人中的精英,是国家的栋梁,唯有他们才能过共产主义的生活。

共产主义既是优秀人物所组成的制度,又是保证能够创造优秀人物的制度。

在柏拉图的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执政者即哲学王,哲学家应是热爱知识,不是爱一般的变幻无常的东西,而是爱永恒不变的真理。

他所有的快乐不是肉体的而是精神的,他不贪婪、不偏狭、不怯懦。

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博大精深,它几乎涉及到教育领域中的所有的重要问题。

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历史上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可以使人们感觉到并且想到的。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植物学、文学,等等。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一、灵魂说与和谐教育1.灵魂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

人的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一是理性灵魂。

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灵魂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

2.和谐教育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

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

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0~7岁为第一个阶段。

7~14岁为第二个阶段。

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为理性教育阶段。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

二、论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

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

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

自由教育的实施,要想达到沉思的效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2)自由学科。

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

闲暇并非无所事事,闲暇与沉思相联系。

沉思的活动也是一种有为的活动,他本身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

自由学科是自由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

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

总之,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三、知识论与求知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类”的概念。

他认为尽管一切知识最初都是要通过感觉的,但感觉所获得的只是个别的,零碎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类”里面去,才能够理解这些知识,才可以获得更高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分“类”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类的观念不但独立,还有系统,它可以形成知识的系列和条理性;同时,分类的观念还提供了寻求知识的方法和条件,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下定义”法。

二是“三段论”法。

如:大前提:“凡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格拉底要死”亚里士多德关于求知方法的思想,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关于事物变化“目的因”的问题。

二是关于知识的“完备形式”问题。

三是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知识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高级的知识,一种是低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1、形成了教育上,特别是学校教育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在西方这种影响长达2000多年。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方法在中世纪和经院哲学上为教会教育所利用,成为基督教神学辩论的重要武器。

3、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对事物固定本质和规则的认识,是对人理性的认识,而教会教育的依据和定理则来自于对《圣经》和对教皇神谕的认识,《圣经》和神谕成为教会教育解释一切事物的基础。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以后欧洲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所强调的和谐教育、自由教育和以“普遍性”为基础的求知方法等思想成为西方教育中重要遗产。

古代罗马的教育第一节古罗马教育发展概述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末;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27年;(其中,时期又可分为前期和后期,相应地,罗马教育主要是从时期开始起发展历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