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之变迁及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学术之变迁及其结果
往古学术无一成不变之理,盛极必衰,穷极必通。如中国学术史上正统之孔孟学说,揭橥仁义礼乐,为博大精深之规模的建设,统一人类之思想与行为。其后不能不有先秦诸子之分裂,巵言异说,百喙竞鸣,其后遂有始皇之坑儒焚书,两汉学术复兴,儒术复归于统一,经学极盛,
尤以三礼及易学为最。郑康成礼学集先儒之大成,而同时即有王肃之破坏,虞仲翔易学于象数最密。后来便有王弼之破坏,王弼一扫汉易卦气消息爻辰纳甲之学,而以老庄说易,开放学者之思想。其时儒学渐衰,老庄玄虚之学大兴,佛教西来,故魏晋六朝学者往往三教并修,至唐复欲以儒学统一思想,故以帝王之力颁行《十三经注疏》。然六朝以后,学者多喜诗歌,文章气节不修,以致五代之乱。宋兴则周程张朱诸理学应运而起,此天演循环,自然之公例也。宋明诸儒严气正性,养成独立自尊之人格,陆王诸大儒尤富于豪杰性,然以末流高谈性命空疏,无
具此时物极必反,乃入于今日所讲清代学术之问题中矣。
清代学术何以勃兴?第一由气运转变之趋势;第二乃是朝廷鼓励之助力,盖清初大儒大都生于明季理学,如孙夏峰、李二曲、颜习斋、陆桴亭。经学如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张稷若、阎百诗以及博学鸿,词科诸文人大都明代人物,惟其因气运将开而生,故诸儒之人格无不伟大,其学术无不精博,卓然开国气象而且富于创造性,适用科学法,今以理学经学分述如次。
理学分程朱陆王两派,往往相攻击。如仇雠孙夏峰独沟通二家不立门户,其学以居敬慎独为主,其弟子之贵显者有汤文正公,治效见于吾苏。陆王派是尊德性,程朱派是道问学;陆王既近于禅,程朱偏重书本,然亦从事静坐。颜习斋出起一大革命,将程朱陆王一切推翻,提倡直接孔孟,以四德九容六府三事为教,颇似今日之行为派,而且最适用于现在之中国二十年前。鄙人早提倡两个学者:一顾亭林,二颜习斋,奉为宗师。近来梁启超亦提倡习斋矣。然夏峰之学至汤文正后遂绝习斋。两大弟子李刚主兼从毛西河学乐,故亦无考据,依旧注重书本。王昆绳好谈政治,习兵法,文章颇似魏叔子理学家,居敬崇礼之风渐失,再传亦绝,
此其故何也?一由清代学术趋势向考据方面进行,势力极大,而习斋主张实习不多读书。二由于康熙尊重朱学而习斋攻击宋儒。三则习斋以下无大弟子。如习斋之人格魄力,然其学说之潜势力影响于后世极大。一则戴东原攻击宋儒著《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两书影响于今日社会政治教育者不小,其立论暗用习斋其详别论之。二则嘉道咸间,文士多谈河渠漕政兵法,皆受习斋昆绳之暗示,更进一步而谈变法改制,更进一步而倡革命。
清初大儒如陆桴亭,张杨园确受程朱也。李二曲确守陆王者也,然桴亭亦尝执贽于刘念台之门,念台则王学巨子也。梨洲笃守念台乃独事考据,(二曲读书极博著有《十三经纠缪》《二十史纠缪》)其徒万充宗,万季野三礼学史学卓绝一代。梨洲之弟晦木泽望崇祯中秋试不第,弟兄相约闭关读尽天下书而后出,其魄力可惊,亦见当时博学之风如一大潮流不可抵挡也。
清代经学有正统派,有怀疑派。正统派以亭林为之魁,实为苏州学派之祖。其下则惠元龙、天牧、定宇祖孙三人。世人皆以定宇为苏州学派之祖,与常州徽州鼎足为三顾。宇先生考古之功固属不小,发明汉易尤有大功,然以徽州之江慎修、戴东原、胡竹村、墨花庄,则苏州较逊色。定宇弟子余萧客,江声无过人之才,独王西庄,钱竹汀可传耳。竹汀学问最精,然太仓人非苏人也。若段茂堂,陈硕甫则受东原之法,乳已成徽学。而宋浮溪又属常州学系,著以亭林冠苏州。则徽州之江慎修实师法亭林,其徒弟遍海内,北方学者受亭林学派之影响为不少。
徽州亦正统派也。顾东原一出风靡全国,其直接间接弟子有孔巽轩,王怀远,段茂堂,郝兰亭。郝氏之尔雅,段氏之说文皆成空前之作。王氏之小学几乎绝后,而徽州诸儒大都朴学胜于苏常。
常州为革新派,即今文学也。庄方耕著《春秋正辞》审密有条理,至刘申受述《公羊学》全祖董。江都何劭公一时才华之士,颇喜之其徒有宋浮溪,龚定盦,魏默深,戴子高。子高又笃信习斋学说,由默深而影响湘潭王壬秋。壬秋传之井研廖季平,季平传之康有为,有为
传之梁启超,同时湖南有皮鹿门,谭嗣同,唐才常皆与梁启超友善,唱今文公羊家,言素王改制九世复仇,而革命起清室亡矣。
怀疑派以毛西河为魁,然西河小辩小慧不足服人。其最有成绩者为阎百诗,断定二十五篇古文尚书为伪,此案确定至今不能平反。梨洲,晦木,胡东樵力攻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图。然江慎修独信河洛。嘉庆间有崔东壁著《考信录三十六卷》中有唐虞夏商丰镐洙泗考信录等,于可疑者备致抉剔。然皆立说精当,实事求是。至东原之攻宋儒其人格远不如习斋,其书虽疏证孟子而阴取荀子心先窒碍,故立说触处窒碍朱鼎父无邪堂问答已痛驳之。总之戴氏一生学问,功罪参半,江问渔《中国人性论》谓为情欲主义派信然,然江氏实崇拜性恶说者也。
疑古之学至康有为而结晶。康氏有新学伪经考举,古文学中疑似之处一一切以为刘歆伪造,而章太炎反之,以为孔子以后莫如刘歆胡适之。更走极端彼,以为经史百家多半不足征言,说者以为胡氏用科学方法治国学,怀疑乃第一步工夫,其信然欤。
清初诸儒魄力极大,富有开国气象。如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朱竹垞等著书种类之多令人可惊。即一部书如顾震沧之《春秋大事表》徐健庵之《读礼通考》秦文恭之《五礼通考》胡东樵之《禹贡锥指》顾景范之《读史方舆纪要》顾亭林之《音学五书》朱竹垞之《经义考》。大都博大精审兼而有之。乾嘉间诸儒学问精审或过于前,然博大不及也。其间最精者为张皋文之《周易虞氏义》陈硕甫之《诗毛氏传疏》,清代二百数十年专家之书首推此二部。然虞氏书已散俟,故张氏纂辑发挥苦心经营,尤为不易,可称绝作矣。
清末人才渐耗,似气运将竭,无伟大之著作。如曲园著书虽多,除古书疑义举例七卷精确可传外,余皆琐碎之作,且表示堕落独孙仲容。周礼正义号称博大,尚不免芜杂松江,张文远征君著《丧服郑氏学》与曹师复礼先生之《易郑氏笺释确守郑氏家法》既精且博,曹师近成李鼎祚,周易集解注尤为不刊之作,胶东柯凤声《新元史》贯串中西,集诸家之大成,三君子可为清代学术之后劲矣。
清代理学一至中叶无复生气,其时乃别开一派。江西罗台山,苏州汪天绅,薛皆山,彭尺木皆儒佛双修,彭氏尤皈心净土独为纯。笃近时佛学大昌而杨仁山居士遂以佛门龙象,唱道东南则彭氏开之也(清代结局佛学得一杨仁山道术,得一四川双江刘止塘沅两大教师也)清代诸儒搜易学术,或掇拾坠绪,发挥光大或创辟蹊径自成宗派,实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之时代。然尚有未竟之工作为甲骨文,二为元史,三为子书。而子书中之墨子如梁启超,胡适之,章行严,陈柱等皆有校补笺释。然书中宝藏尚未尽泄也至,如管子一书其价值在诸子之上,尚未有人研究及之耳。
要而言之诸儒中经学守许郑理学,守朱陆皆正统派也。理学中之习斋尺木。经学中
之常州庄刘革新派也,戴子高之今文学。阎百诗,太原人也。崔东壁大名人也,而拜其
赐者乃在徽州。一为戴东原,二为胡适之,皆由怀疑而进于破坏今文学起于常州,由常
州而湖南,由湖南而广东,康梁出而旌旗变色,又吸收西方学说,乃释庄子在宥,为自
由易,群龙无首,为民主其学说,风靡一世而清乃亡矣。清之兴焉,以学术其亡,亦以
学术今世之唱导学术其宗旨,将使后来生如何之结果,试掩卷而推之,亦有兴味之一问
题也。
孔孟学说
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之后,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它都不曾动摇过,而在近现代社会转型和
当代社会动荡时期,它却遭到了不公正的诋毁,之所以这样,与其学说思想当然脱不了
干系,其中还包括时代因素的影响。身为儒家生力军的孟子,其学说曾倍受推崇,围绕
其提出的“仁”之学说,学界的探讨相当之多,这些论说精辟也不失公平、客观,但亦有
以偏概全和溢美之嫌,时代的发展给我们反思孟子学说和这些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仁”之始末和概念辨析
最先阐释“仁”的并非孟子,儒家开派始祖孔子对“仁”就有不少宏论。“仁”在孔子时代仅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