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和创意,写一篇关于自己奇思妙想的文章。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型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文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具有想象力和创意的文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自己的奇思妙想,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创意,写出具有个性的奇思妙想文章。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文字,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互动式教学: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思考自己有哪些奇思妙想。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文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奇思妙想写成文章。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地朗读、书写。
–能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抓住主题,做到有感情地诵读。
–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发散思维。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生字词,并将其融入到表达中。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帮助学生在阅读、书写过程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和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做好课前复习。
2. 导入•让学生展示他们认为表达主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3. 学习•通过课文播放和朗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教师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熟悉生字的拼写和读音。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主题的看法和想法。
4. 巩固•练习书写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记忆。
•进行小组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精彩之处。
5.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关于主题的知识和资料。
•老师展示相关的音频、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内容。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朗读课文,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说新闻》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以及如何清晰、连贯、生动地表达新闻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
教材中提供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新闻,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闻认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电视、报纸等渠道了解一些新闻。
但他们在表达新闻时,可能会存在语言不够规范,条理不够清晰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帮助他们梳理新闻的结构,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了解新闻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表达新闻时,能够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以及如何表达新闻。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新闻,帮助他们梳理新闻的结构,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新闻素材,包括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新闻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新闻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新闻素材,让学生初步感知新闻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模拟表达新闻。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新闻,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条新闻,让学生上台进行表达。
其他同学作为听众,给予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鼓励学生课后去收集新闻,提高他们的新闻敏感度。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本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习惯和方法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从中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外阅读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吗?阅读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收获?”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阅读的重要性”、“有效的阅读方法”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分享课外阅读的方法和心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的概念、应用和未来前景。
课文内容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知识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纳米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科技产品,对科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纳米技术作为一个较为前沿的领域,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应用和未来前景,认识纳米技术的巨大潜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纳米技术的概念、应用和未来前景。
2.难点:纳米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纳米技术的作用。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例分析法: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纳米技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素材:收集与纳米技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教学演示。
3.作业: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纳米技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纳米技术吗?纳米技术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应用和未来前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的意义。
2.能够复述课文,正确运用所学词语。
3.能写出一篇简短的关于恐龙飞向蓝天的故事文。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细致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恐龙的好奇心。
2.提倡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2.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达。
3.书写故事文,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1.学生在复述或书写故事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部分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课将讲解的内容——恐龙飞向蓝天,引导学生对恐龙和天空产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标记生词。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意义和情节。
3. 生词学习1.帮助学生理解生词,逐个解释其意义。
2.练习生词的认读和造句。
4. 情感色彩渗透通过课文中恐龙逐渐飞向蓝天的描写,引导学生展开对自然界的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 拓展课外阅读布置相关课外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恐龙或天空等主题。
6. 课堂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恐龙飞向蓝天的故事文。
2.默写本次学习中学到的新生词,并写出解释或使用的句子。
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恐龙和天空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生活,勇敢探索未知世界。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童话、神话等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民间故事这一部分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成语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此外,学生在家阅读时,可能存在阅读方法不当、阅读习惯不好等问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涉及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不同体裁的故事,学习相关生字词、成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不同体裁的故事,学习相关生字词、成语。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欣赏不同体裁的故事,提高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课外阅读材料。
2.生字词、成语卡片。
3.PPT课件。
4.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不同体裁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阅读和写作,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和《黄山奇松》。
这些课文都是描写家乡的自然风光、物产丰富和民俗风情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家乡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词汇贫乏、句子结构简单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物产丰富和民俗风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物产丰富和民俗风情;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写作技巧的运用,如何把家乡的美描绘得生动具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3.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给予写作技巧上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字典、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和谈论家乡的特色。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对家乡的描绘。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包括4篇课文:《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珍珠鸟》和《两只鸟蛋》。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民间故事,也有家庭生活,还有关于动物的描写。
这些课文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表达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或场景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能朗读课文,流畅、准确;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4.能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关心老人,尊重长辈的情感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准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课文《谁最争气》2.生词:争气、可好3.核心知识点:理解课文情节,认识主要人物二、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观看相关视频,引出“争气”的概念。
2.课文学习: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生词学习:介绍新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课堂表现:请学生表演《谁最争气》片段,展示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理解2.写作活动:小结《谁最争气》故事情节二、教学过程1.复习与引入:复习前一节课学习内容,并引入写作活动。
2.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写作小结,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互相交流: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内容,讨论不同观点。
4.总结与展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下一步可以加强对于故事情节的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要多加强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文素养。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二》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二》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二》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口语交际训练材料。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材通过提供一个关于邀请别人参加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表达邀请的意图、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但是,他们在口语交际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际时的自信心不足、交际内容不具体、语言表达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交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练习、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难点:学生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口语交际。
2.模仿教学法:通过模仿优秀口语交际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图片或道具,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优秀口语交际实例,用于学生模仿。
3.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口语交际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情境图片或道具,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幅生日派对的场景,邀请学生来说说他们是如何邀请朋友参加派对的。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教学初探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以“家乡”为主题,通过精读和略读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是《长城》、《黄山奇松》、《葡萄沟》、《草原》、《枫桥夜泊》。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景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
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家乡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但在家乡文化的认识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通过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培养学生对琥珀这一自然物质的独特感受,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5琥珀》的教材和课后习题;2.索引卡、彩色笔、教师准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3.粘贴板、课堂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琥珀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5琥珀》,让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
3. 激发思维1.提问:你们为什么觉得琥珀会成为一种宝石?请谈谈你们的想法;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段关于琥珀的小段落。
4. 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宝石”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琥珀这一独特的自然物质,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思维开阔,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宝石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这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习作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习作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及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习作创作。
2.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任务:–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探讨寓意。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3.习作:–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进行习作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4.展示和分享:–学生进行习作展示,相互分享,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总结与评价:–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习作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力,但也有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另外,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有效。
综上所述,本节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和教学反思,希望对今后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
2.能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善良与勇敢。
3.能够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
3.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理解课文难词及生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梳理故事主题及人物形象。
3. 拓展(15分钟)1.配合图片讨论宝玉的形象特点。
2.学生表演课文片段,体会人物情感。
3.听取学生对琥珀的理解并进行引导讨论。
4. 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升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创作关于琥珀的小故事。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故事主题和人物情感。
五、作业布置1.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或朋友的小故事。
2.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故事主题•人物形象•重点词语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理解更加深入,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找到思想和启示。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
教材通过不同的文章和语文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精读、略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语、文言文等内容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能够理解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能够理解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2.教学难点:对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文言文的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作业模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的内容,感受其中的奇思妙想。
2.能够通过本文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的内容,展开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创意。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2.板书:《我的奇思妙想》。
3.学生准备好的笔、纸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兴趣。
2.展示课文:教师朗读《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
3.讨论交流:与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写作实践:让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并通过写作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故事、插画、或是其他形式。
5.展示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课堂延伸1.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奇思妙想的乐趣。
2.写作分享:组织写作分享会,让学生相互赏析作品,提高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切入点,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奇思妙想的表达形式多样,有的通过文字,有的通过图画,有的通过小故事,引导学生跨越常规思维,充分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
同时,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奇思妙想不够确切,需要继续引导和展开。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学习到了更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并体会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关注并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让他们在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讲述新闻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并能用清晰、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丰富的新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闻知识,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表达新闻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语言不够规范、条理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学会如何讲述新闻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练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学会如何讲述新闻事件。
2.难点:培养学生用清晰、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达新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新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倾听、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表达示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新闻素材:收集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新闻素材,如校园新闻、社会新闻等。
2.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新闻的基本要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新闻素材,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内容。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如何表达新闻。
学生可以选取一篇新闻,用清晰、连贯、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故事的情节,理解抒情诗的意境,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抒情诗的意境。
2.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描绘情感、情景。
2.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等。
2. 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引言引出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习任务1.听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分析诗歌内容,探讨抒情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示自己的认识。
4. 拓展延伸请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诗歌或故事,并进行感悟和分享。
5. 归纳总结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总结课上学到的知识,写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八、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九、教学记录记录学生上课表现、答题情况以及课堂讨论情况等,总结教学反思。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
这个故事读过了吗?二、检查预习情况1、什么叫琥珀?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三、质疑定标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2、整理学生的质疑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
如——(板书问题要点)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板书“形成?”)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
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
(教师巡视)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④继续滴(球)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齐读。
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
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
(评议)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六、学习“琥珀的形成”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七、总结延伸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2、作业:(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及本课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教师准备各种恐龙动画图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动画激趣,破题入新1、教师播放各种恐龙动画的VCD,激起学生兴趣,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种类?板书:恐龙。
2、入新: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恐龙家族的另一支成员,补充板书:飞向蓝天的二、初读感知,自主预习。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内容人,标出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自主学习,读文,借助拼音、字典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反馈预习。
⑴读出下面的字,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
迟钝凌空笨重鸽子描绘千吨敏捷轻盈欣喜若狂形态各异⑵用“√”画出加“”字的正确音节。
相似(shì sì)画卷(juǎn juàn)奔跑(bèn bēn)毫不相干(xiāng xiàng)崭新(zǎn zhǎn)降落(jiàng xiáng)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初读课文,学生所知比较肤浅,可能会了解到:①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②科学家提出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③辽西的发现给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3、教师作深入引导。
⑴出示上面句子②。
a、“后裔”是什么意思?b、把句子中“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⑵出示上面的句子③。
a、“画卷”指的是什么?b、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⑶出示上面句子①与句子“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a、男、女生分别读两个句子。
b、学生自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何不同?为什么?C、引导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⑷进行感情朗读。
四、课后巩固。
1、练习书写生字“恐、凶、笨、鸽、仅、顿、吨”,师重点指导“鸽、顿”。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复习上节,质疑入新1、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发问: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生带疑细读课文,思考,批画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填完上表教师引导:(1)通过填写表格你知道了什么?(2)在恐龙这个庞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历了什么演变飞上了天空?(3)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作者叙述的条理性。
(4)学生试用“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仿写句子。
3、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语言。
出示句子“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a、把句中的“大约”去掉行吗?为什么?b、男女生对比读。
c、学生谈体会。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愿望”指的是什么?三、巩固升华1、内化语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的演化过程,可展开想象,加入有关知识。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6、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演化鸟类肉食性恐龙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草食性恐龙《作文指导课--学写导游词》课后反思本节作文指导课的教案是学写导游词。
学写导游词是新编入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我也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
课前,我查阅了有关导游词的资料,并且写了《故宫导游词》做为范文。
教案也经过仔细斟酌,自认为学生听课后,肯定会知道导游词怎么写了,这才开始上课。
但是课上的效果适得其反。
学生对导游、导游词的了解太少太少,对自己查找的资料不能正确进行改编,有的在格式上也不太懂。
课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导、启发,学生参与的人数较少,而且有的内容学生根本不明白。
和同事们交流后认为:这节课要是到中学去上,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究其原因,我分析了以下几点:1、教材不适合四年级学生。
导游词属于应用文。
课前我做过调查,去过长城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只有一个人。
我应该考虑到学生对导游、导游词的陌生,应该大胆改变教材,使之符合学生实际。
2、我对四年级学生的了解太少。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由于上课前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了解四年级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把握不太充分,导致教学设计过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教学机智还不够。
在课堂上,当学生已经出现理解上的障碍时,我就应该发现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太难,应该及时进行调整。
比如领着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如《颐和园》《长城》,重点改编一个导游词,把创写变成改写,重点指导改写的方法。
这样就会降低难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但是,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限制学生创作思路、写作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去写,导致学生无从把握。
失去方法的引导,作文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作文课是语文教师心目中最具挑战性的教学,没有方法引导的作文课、偏离学生生活的作文课都是不成功的。
这就是我在这节课上受到的启示。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次集体备课,对我而言,真是一次挑战。
因为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说明文。
或许与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的都是一些情感味很浓的文章。
对于此类文章,选公开课时,基本不入我的眼。
想了好几天,脑袋仍然昏昏的。
但基本框架我还是想好了,第一课时,我想字词是不能少的,主要内容也要学生说一下。
然后我就想直奔重点段,主要理解这个段。
但就是这个重点段的设计,让人颇费脑筋。
这个段是按顺序写的,很有条理。
不能用“你喜欢哪句话”或者“你最有感受的是哪句话”来引。
教参书上有一张表,主要写的就是这段的理解。
我想要不就以学生填表为主,在他们填好后再交流,指导朗读。
我想试一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于是我下午把表打出来给我们班的学生填了一下。
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填这个表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因为这个表上要学生写的字太多,学生写的又慢。
这个方法是不行的。
晚上我重新考虑了一下。
我想还是得以读和感悟为主。
我决定先帮学生理清顺序,然后让学生逐句在读中理解,理解了再感情朗读。
表还是要填,但学生只是说,不再动笔,我自己填在课件上。
第二天上课时,在学生欣赏了恐龙图片之后,学生自学课文,读词语。
这时候我就隐隐约约感到有点不妙,因为看到举手的学生不多。
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解数。
表扬、鼓励,加油、鼓劲,能用的我都用上了,女孩子的积极性高了一些,男孩子却还是无动于衷。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来的这部分孩子朗读和领悟能力都比较差。
我只好降低难度,把每一个问题都细化到最简单。
在指导朗读时我也多采用范读后再读,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虽然学生最后还是按照要求学完了这部分,但没有达到我想象的效果。
课上完之后,老师们对我的设计还是认可的,但是学生表现的不理想,真是让人遗憾。
这是我的一个失误,事先我没想到这种情况,这也是我应该吸取的教训。
进入中高年级,我想的更多的是让课文内容本身去打动学生,很少考虑一些别的激发手段。
看来,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方向……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新字、词;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