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直接面向大自然的学科。要改造和利用自然,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自然。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教学中一个必修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及工程地质的野外工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增加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环境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工程地质基础;此外,通过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炼意志,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实习内容

石家庄西倚太行山,山区出露各种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同时,石太高速、石太铁路等工程的建设,也揭示出很多的工程地质现象。1996年,经过地质教研室几位老师的考察,在石家庄附近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地质实习基地。近几年,随着实习教学工作的进行,地质教研室老师对原有的质实习基地教学内容不断修正和补充,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十一条实习路线。

地质实习为路线实习,由实习老师带队,每天进行一条或两条路线的教学。实习过程中采取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实习路线介绍

路线一:裕沟水库——朱会地质路线

路线二:七狮村地质路线

路线三:隐凤山地质观测路线

路线一峪沟水库——朱会地质路线

1)、目的与要求

(1)观察沉积岩及中性岩浆岩的岩性特征、结构、构造;

(2)观察沉积岩变质岩,中性喷出变质岩的特征、结构、构造;

(3)观察太古界与下元古界、长城系与下元古界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4)观察节理发育特征,并判断剪节理、张节理。

2)、教学内容

(1)观察下元古界与下伏太古界赞皇群的接触关系;

(2)观察沉积变质岩的特征;

(3)观察火山碎屑岩的特征;

(4)观察沉积岩特征;

(5)观察侵入岩的特征;

(6)观察长城系与下元古界的接触关系;

(7)观察节理特征。

3)、所需工具

罗盘,地质锤,地质包,记录本,铅笔,橡皮等。

4)、路线观察

该路线是太行山区下前寒武系典型地质标准剖面。由下而上划分为晚太古界赞皇群,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下元古界长城系。太古界在该路线出露的主要岩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下元古界在该路线出露的主要岩石为浅变质岩,由变质砾岩、

变质砂岩、板岩、变安山岩和碳酸岩组成,构成上具有不整合接触,节理发育。根据上述特点,将该路线分为六个观察点。

点号:

点位:在峪沟水库大坝南50米处

点性:构造点

内容:1)观察太古界赞皇群岩性,元古界南寺组岩性

2)观察判断断层

在峪沟水库大坝南50米东,有一沉积间断断层。断层上盘为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岩层,下盘为太古界赞皇群层。断层面产状: 95°∠ 70°。

断层下太古界赞皇群石家栏组主要岩性为一套遭受中浅级区域变质作用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岩系,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角闪斜长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等组成,局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其片理、

片麻理产状大致为:走向近SN、倾向W或NNW,倾角45°∠60°,出露

岩层较厚。

断层上盘是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以粗碎屑岩和变安山岩为主,按岩性可分:下部为灰红、灰绿色巨厚层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一般石英含量占40%,微斜长石含量占45~50%,其他为绢云母。砾石成

分主要为石英,砾径在~2cm之间,呈透镜状,平行片理排列,砾石含量

一般为10~15%。胶结物为SiO

,均已重结晶。上部为浅灰、灰黄色厚层

2

粗一中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晶结构,石英含量占50%,胶结物为泥质,

均变质为白云母或白云母,岩性稳定,局部含砾。岩层产状为265o∠80o。

点号:

点位:水库大坝南端,距大约50米处

点性:构造点

内容:观察斜层理

在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底部变质砾岩层及中粗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层中斜层理发育。以磁铁矿交错层理为主。

交错层理属于原生构造。在构造上可以指示岩层顶面方向,有助于辨别岩层层序的新老关系及空间分布规律。

点号:

点位:峪沟水库西大路拐弯处,距点约150~300米

点性:岩性点

内容:观察辉绿岩产状及岩性

辉绿岩呈脉状侵入于甘陶河群南寺掌组中部砂砾岩地层中,属于元古代浅成侵入岩。由于受EW向构向应力场挤压作用,岩脉沿SN~NNE 向断裂构造发育起来。辉绿岩呈绿色,变余自形晶粒及变余辉绿结构,原岩的辉绿结构在部分岩石中仍清晰保留。矿物成分主要是斜长石、次闪石、其次为绿泥石、黑云母,副矿物为钛磁铁矿。

点号:

点位:位于西北350米

点性:构造点

内容:观察羽状剪节理

由于板状砂岩曾受到构造变形作用而发生破裂,主干节理被石英脉充填具右行剪滑动性质,与主干节理显示出一定的夹角,显示出张

性的羽状节理,并被石英充填。总体看来,这是一组典型的张剪性节理。

点号:

点位:沿途观察。~

点性:岩性点

内容:1)观察中性喷出岩岩性特征,结构和构造特征

2)观察沉积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在该路线中,主要以甘陶河群浅变质砾岩、砂岩、板岩、白云岩和浅变质中性火山喷出岩这套韵律沉积地层。接触关系清楚。主要岩性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的浅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描述如下:

①变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在我们已观察过的~之间,岩石颜色呈灰色,变余砂状结构。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量70%~80%,石英被压扁拉长,定向分布,石英一般粒径0.5mm ~lmm,最大2mm~3mm。长石以微斜长石为主,含量10%~15%,分布不均。胶结物为重结晶的绢云母,呈鳞片状。

该层发育交错层理。

②粉砂质板岩

在观察点东100米处,为粉砂质板岩。多为深灰色、黑灰色。常与变石英砂岩构成韵律层。板状构造。岩石碎屑以石英为主,并有少量的黑云母。石英碎屑磨园度较差,局部可见波痕。

③变质安山岩

在观察点西100~200米间,出露的岩层为甘陶河群变质安山岩。

普遍遭受蚀变,使原来岩石的面貌有所改变。岩石呈深灰绿色、灰绿

色、暗紫色、黑绿色;具有气孔构造,气孔有定向性,常被石英、铁、

锰质充填。主要矿物有长石、角闪石、石英。长石、角闪石部分或全

部被绿帘石、绢云母等交代。

④安山集块岩

分布在南寺掌组上部。岩石呈深灰绿色~黑绿色。角砾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块、偶见板岩或长石石英砂岩碎块。角砾大小不等,一般为5~

10cm,大者达50~60cm,含量70%~80%。角砾多呈次棱角状,浑园

状,微具定向排列,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

点号:

点位:峪沟交叉路口向西临河拐弯处

点性:岩性点和构造点

内容:1)南寺组顶部岩性

2)甘陶河群与长城系接触关系

3)长城系地貌特征

南寺组顶部在此以石英砂岩,板岩夹白云岩为主,上部被长城系长石石英砂岩覆盖。长城系在地貌上呈陡峭的山峰。在峪沟沟

口仰望对面山峰,可见甘陶河群与长城系呈明显角度不整合关系。

白云岩呈淡红色,主要由微晶白云岩组成,并含有少量方解石晶粒即细粒石英集合体。块状构造。

路线五七狮村地质路线

1)、目的与要求

(1)观察并掌握沉积岩(化学沉积岩,风暴沉积岩)的岩性特征;

(2)各统地层分界及划分标志;

(3)观察并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

(4)野外实测剖面的方法。

2)、实习内容

(1)以中上寒武统地层为例,学会地层划分的岩石地层学方法和生物地层学方法,并学会利用叠层石化石判断岩层顶底面;

(2)以寒武系沉积地层为例,练习野外测量地质剖面的工作程序;

(3)观察不同岩性的岩石抗风化能力以及节理等小结构与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关系;

(4)采集石灰岩标本,研究其岩石力学性质。

3)、实习用品及器材

图板,坐标纸,标杆,测绳,地质锤,罗盘,三角函数计算器,三角尺,量角器,钢卷尺,放大镜,盐酸,胶布,记录本,铅笔,橡皮等。

4)、路线观察

点号:

点位:七狮村西公路旁

点性:岩性点

内容:本点处出露地层为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状灰岩,致密块状,浅灰~灰黄色,鲕状结构,鲕粒均匀分布,粒径1mm~3mm不等。岩石节理发育,沿平行

层面方向或穿切层面有方解石脉填充。表面局部有浅刀砍纹发育,形成

具刀砍状构造的白云质刀砍灰岩。岩层中局部可见到三叶虫化石。向上鲕粒变细,逐渐出现叠层石且数量逐渐增多,局部泥质化。

点号:

点位:点向北100m山坡上

点性:岩性分界点

内容:点南侧为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状灰岩,点北侧为上寒武统崮山组泥质条带灰岩。岩石浅黄色~黄绿色,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结构,风化强烈,表面有氧化铁膜形成。中部夹有少量含泥质条带的竹叶状灰岩。上部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局含有三叶虫化石。

点号:

点位:点北60m处山坡上。

点性:岩性分界点

内容:点南为上寒武统崮山组泥质条带灰岩,点北为上寒武统长山组竹叶状灰岩。长山组底部地层为浅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中部为中厚层紫红色竹叶状灰岩为主。其间含有薄层的紫红色含铁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碎屑周围具紫红色氧化圈。顶部为一层致密灰岩,其间夹有薄层泥灰岩,局部含三叶虫化石。

点号:

点位:点北60m处山坡上

点性:岩性分界点

内容:点南为上寒武统长山组灰岩,点北为上寒武统凤山组的灰岩,凤山组地层底部以灰~浅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为主,中上部为浅

灰~灰白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为主,逐渐过渡灰黄色中厚

层细晶白云岩,风化后表面为土白色,局部具刀砍纹,岩石细晶结构,

致密块状构造为主,含有大量的叠层石化石。

路线一隐凤山地质路线

1)、目的与要求

(1)掌握石灰岩的岩性特征、结构、构造;

(2)掌握用罗盘测量岩层产装的方法;

(3)掌握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

3)、教学内容

(1)观察石灰岩的岩性特征、结构、构造;

(2)练习罗盘的使用

(3)观察断层发育特征。

2)、所需工具

罗盘,地质锤,地质包,记录本,铅笔,橡皮等。

4)、路线观察

点号:

点位:隐凤山景点附近,甘陶河岸边

点性:岩性点

内容:观察灰岩岩性

该点出露寒武系灰岩,岩石呈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呈厚层状。层面出露条件好,较平整,非常适合测量岩层产状。

点号:

点位:隐凤山下,甘陶河河谷

点性:构造点、地质作用点

内容:1)观察断层的野外识别特征

2)观察甘陶河河谷地貌

甘陶河北岸出露寒武系灰岩,东侧岩层产状较平缓,西侧岩层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中间部位可见构造角砾岩,砾石成分为两侧的灰岩,胶结良好;

在两侧灰岩交接部位,从山顶到山脚,冲蚀现象明显,形成相对低洼的地形。以上现象说明此处发育断层构造。

此段甘陶河发育较为完整的河谷地貌,有河谷斜坡、河床、低河漫滩、高河漫滩、河成阶地等地貌单元,河床与河漫滩沉积物成分复杂,分选好,磨圆度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