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2006
山东省申论-24_真题-无答案
山东省申论-24(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注意事项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1.近几年,“土壤污染”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尚是一个“新的问题”,在中国尤其如此。
人们曾固执地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眼不见为净”,却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每一寸土地的安全和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治理土壤污染已刻不容缓。
鸡蛋被煮熟之后,没有办法让它再恢复本来的模样,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让这枚“生鸡蛋”煮成“熟鸡蛋”。
而在“生鸡蛋”被煮熟之前,我们还有多少时间?2006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对外宣布,将用三年半的时间,耗资10亿元,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覆盖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
一场与土壤污染的较量,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拉开大幕。
只要行动,就不算太晚。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案例。
建于1961年的沈抚灌渠,总投资5000多万元,全长近百公里,流经沈阳和抚顺两市4个县区的11个乡镇。
当初建渠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沈、抚两市沿浑河的水源,主要将抚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引出。
当时人们惊喜地发现,灌渠流域内的农作物长势好、且产量高,灌溉面积15万亩,受益人口达20余万,人们称誉灌渠为“大米河”。
这对于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匮乏的中国而言,沈抚灌渠成为利用污水“变废为宝”灌溉农田的典型。
据专家分析,当初的沈抚灌渠所接纳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而几家石油企业排出的含氨、氮等成分的废水,其功效相当于施用化肥。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剧增,灌渠内各种污染物的长年积淀,使沈抚灌渠的水质日趋恶化。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多年跟踪调查表明,沈抚灌渠水体严重污染,已导致沿岸土壤中毒、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且污染物残留量较大。
而省卫生防疫部门的一份报告明白无误地显示,沈抚灌渠流域地区的人群与清水地区的人群相比,患病率、患绝症率和死亡率及畸胎率,均明显高出一倍多。
2006 年中国环境状况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2007年6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思路,并就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对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明确部署。
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并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摆上了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环保总局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华能等六家电力集团公司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出台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层层分解。
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气五条”和水污染防治—1—的“水六条”措施。
国家环保总局将饮水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集中力量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全国共检查水源地7600多个,取缔和搬迁危及水源安全的污染源1400多个,解决了一批长期危害群众饮水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
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继续推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脱硫机组上网电价优惠、中央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电厂脱硫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污染防治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幅度开始明显回落。
2006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比上年增长1.5%。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回顾与展望_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Abstract: Soil is one of the main resources for mankinds survival. Soil pollution, especially heavy me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for urgent need to solv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lobal trend i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to reflect major nations’ scientific advances and influences on the world’s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e field, a bibliometric study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literature indexed by the Web of Science based on Web of Knowledge during 1990~2008 was carried out using regular search method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ong all nations , China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ccounting for 15% of all related publications worldwide. The average impact factor of the top 10 journals publishing related articles was 2.608. Three journal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l and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opular ones in this fiel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were the top 3 institutions that had the highest numbers of publications with the highest quality in China. Key words: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i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Web of Science
生物修复
镉 1.08-15.6 4.1 0.14 0. 3
含量范围 29.5-64.1 平均值
土壤背景值 土壤环境质 量标准(II 级)
41.5 22.4 50
143.6 38.8 250
引自:王亮等,温州市城郊污灌对土壤和蔬菜品质的影响
28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蔬菜重金属含量(mg/kg)
铅 镉
0.2 0.05 莴苣 小青菜 大白菜 甘蓝 葫芦 标准
蔬菜品种(春季)
温州市部分蔬菜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
(王亮等,2000年,内部资料)
29
杭州市城郊转塘等十一个蔬菜基地 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
元素 含量范围 平均值
土壤背景值 土壤环境质 量标准(II 级)
生物修复的目的是将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到低于检测限或低
于环境标准规定的安全浓度。
7
7.3 生物修复的优缺点
1.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
生物修复可以现场进行,这样减少了运输费用和人类直接接触污染
物的机会;
生物修复经常以原位方式进行,这样可使对污染位点的干扰或破坏
达到最小,可在难以移动的地方(如建筑物下、公路下)进行,在 生物修复时场地可以照常使用;
生物降解,如多氯代化合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不溶解性及其在土壤中
与腐殖质和粘粒结合,使生物修复更难以进行;
有些化学品经微生物降解后其产物的毒性和移动性比母体化合物反
而增加。例如三氯乙烯(TCE)在厌氧条件下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还原脱
卤作用,产物之一的氯乙烯(VC)是致癌物。因此,如果不对微生物 降解过程有全面了解,有时情况会比原来更糟;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一:土地污染中国首次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据国际在线报道4月17日下午公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4%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
以18亿亩耕地面积计算,中国约49亿亩耕地被污染。
14%的比例来自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覆盖了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中的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根据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1%。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点超标率为14%,林地和草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0.4%。
公报显示,在点位超标的耕地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7%、8%、8%和1%。
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等。
公报还特别提出,在此次土壤污染调查中涉及的 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 个存在土壤污染。
在1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中国许多地区曾有过漫长的污水灌溉历史。
1957年,当时的建工部曾联合农业、卫生部门把污水灌溉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全国范围内开始兴建污水灌溉工程。
1972年召开的全国污水灌溉会议将“积极慎重”作为发展方针。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全国污水灌溉面积激增十余倍。
至1998年,全国污水灌溉面积达到368万公顷,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3%。
中国耕地土壤污染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
在2006年,环保部公布的预估数据大大低于此次公报。
彼时,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5亿亩,另有污水灌溉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
三者合计85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量十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由土壤污染导致的环境、生态、健康问题已逐步显露,“镉米”危机只是其中一例。
财新记者此前系列报道显示,有学者预计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
我国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发展历程概述摘要:当前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大量工业用地被开发成为建设用地,然而在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管理的不到位产生了大量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地块,存在严重的生态和健康危害,因此在地块进行开发前对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保证地块安全再利用的关键。
从2004年北京宋家庄地铁站事件开始,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才逐渐引起国家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开始逐渐完善,技术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从我国的地块污染调查的法律的发布、标准体系建设和调查技术的发展入手,综合阐述我国在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面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污染地块、调查法律法规、调查标准、调查技术近些年暴露出来的一系列地块污染事件,如北京宋家庄地铁站事件、武汉毒地事件、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等,产生的恶劣社会影响,均表明在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块进行污染调查的重要性。
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最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拉夫运河事件”,后因此事件的影响,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超级基金法案,正式开始了污染地块调查与修复工作[[1]]。
我国自2004年发生的宋家庄地铁站事件后,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才逐渐起步。
1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法律法规的建立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明确规定:“改变原土地使用性质时,必须经具有省级以上质量认证资格的环境监测部门对原址土地进行监测分析;对于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外迁工业区域,要尽快制定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勘探、监测方案,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 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3]]中,明确提出了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土壤监测、风险评估和修复。
2008年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调查工作。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背景土壤污染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制定一套详细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概述,包括目标、方法、实施计划等内容。
目标1.全面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的状况2.确定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类型3.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阶段一:前期准备1.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根据国土资源规划和相关政策,确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调查范围和目标。
2.制定调查方案:根据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方法、样本采集和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
3.筹备调查工作: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准备、样品采集工具准备、调查人员分工和调查点确定等。
阶段二:实施调查1.土壤采样: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代表性的土壤样本点,进行土壤采样。
采样时需遵循一定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的选择原则,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含量等的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3.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建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4.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阶段三:结果分析和应用1.结果分析: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类型,并对污染原因进行评估和分析。
2.应用支持: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实施计划•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制定调查方案–筹备调查工作•阶段二:实施调查阶段(6个月)–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编制•阶段三:结果分析和应用阶段(3个月)–结果分析–应用支持风险与挑战1.调查范围庞大,调查工作周期长,需要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土地里的秘密
土地里的秘密作者:文晔来源:《西部大开发》2014年第05期一度被视为“国家秘密”的全国土壤普查结果首次公布:中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已达16.1%,耕地污染尤其堪忧,超标率高达19.4%,重金属镉超标率为7.0%,在污染物超标中居首位。
不知是巧合还是隐喻,当舌尖迷们争相表达对土地的推崇与敬畏之时,一组土壤污染数据出炉,击碎了人们对醇厚美味的思念。
近日,一度被视为“国家秘密”的全国土壤普查结果首次公布:中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已达16.1%,耕地污染尤其堪忧,超标率高达19.4%,重金属镉超标率为7.0%,在污染物超标中居首位。
报告称,土壤污染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特别明显,在南方大米产区普遍存在。
此次官方晒出部分“家底”,堪称“破冰”之举。
然而公布的概况,并非是民众期待看到的可反映各地具体污染状况的“污染地图”,也完全没有给出各省市的情况,以及更详实的土壤污染物数据。
别看数据粗略,其调查过程却漫长而充满争议。
按照公报的说法,调查从2005年4月开始,至2013年12月。
2005年4月,当时环保部和国土部启动了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随后2006年,《全国土壤环境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出炉,各地环境监测站开始陆续依此进行土壤调查。
然而,本应2008年年内完成的调查却一推再推。
2013年1月30日,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相关信息,一个月后,环保部以土壤污染调查数据“属于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其信息公开申请。
美国《侨报》以《土地治污需打破“国家秘密”迷思》为题,建议土壤污染信息公开的步调向大气污染取经。
PM2.5也曾是同样讳莫如深的“内部数据”,也曾不对社会公开,但社会各界的推动,最终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与日常信息发布体系。
迫不得已承认的秘密还包括“癌症村”,环保部在去年2月公布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承认了“癌症村”的存在,这距离中国媒体首次报道此问题已经过去数年。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我们进行了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
一、调查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土壤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
二、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遥感监测、问卷调查等。
现场采样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分析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进行了定量检测。
遥感监测则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快速监测,获取土壤污染的宏观信息。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居民和企业,了解他们对土壤污染的认知和相关活动情况。
三、调查结果1、土壤污染总体状况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部分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超标,其中以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
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情况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但部分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的耕地污染相对较重,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林地:林地的土壤污染相对较轻,但在一些矿区和化工企业周边的林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草地:草地的污染情况总体较好,但在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的地区,土壤出现了退化和污染现象。
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和废弃场地污染较为严重,存在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土壤环境的状况,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历时四年,经过广泛的采样和测试,终于完成了这次全国性的土壤污染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公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全国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19.4%。
其中,轻度污染面积占9%;中度污染面积占6.8%;重度污染面积占3.2%。
这意味着至少有1/5的土地受到了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从各地区来看,土壤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
这与工业活动的集中和人口密度较高有关。
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而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相对较少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调查数据还显示,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工业废物和有机物等。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包括镉、铅、汞等。
大规模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田土壤的农药和肥料残留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人体健康。
工业废物污染主要是由于化工厂、矿山、电镀厂等废物的排放。
有机物的污染则主要是由于垃圾填埋和污水排放。
在调查公报中,国家环境保护部还公布了一系列应对土壤污染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其次,加大治理力度,推进修复工作,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政府将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严禁非法倾倒废物和违规排放。
此外,还将鼓励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治理的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
n 有机氯农药、有机汞制剂、稠环芳烃等是性质 稳定不易分解的有机物,在土壤环境中易积累 并造成污染危害。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
(二)土壤环境污染源
n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不同,污染源大致分为: n 工业污染源:指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工业“三
土壤环境容量能够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制订 污水灌溉水质标准、污泥施用标准、微量元 素累积施用量等方面发挥作用。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
(三)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 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 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乃至人类造成危害 的现象。
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 境的自净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对 立、统一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 一定的动态平衡。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
第二节 土壤污染及治理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2.土壤有机污染 六六六和DDT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1983年 已停止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 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农药的残留,但在鱼 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 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 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
土壤污染现状与特点
城市土壤
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壤 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 (如Pb、Cu、Zn、Cr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 PAHs、PCBs等)和挥发性 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 溶剂、助剂、苯系物、苯 酚类等)的污染,主要分 布在工业企业(包括搬迁、 遗弃的场地)及其周边土 壤。
o 二是生物指标,土壤中某有害元素或污染物含量较高时, 被植物吸收的量也相应增加,可引起植物的一系列反应, 土壤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变化,受污染的植物被人们食用后 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上述植物、微生物及人体受 到的危害程度等均可作为度量污染的生物指标。
土壤污染调查方案
土壤污染调查方案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情况。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进行土壤污染调查,以了解污染源、程度和分布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一份土壤污染调查方案,详细介绍了调查内容、方法和步骤。
一、调查目的本次土壤污染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调查区域土壤污染的程度、分布情况,确认污染源及其影响范围,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内容1.确定调查区域根据地方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的信息,确定调查区域范围,并排除一些不适宜调查的区域(例如农田、山林等)。
2.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前应收集调查区域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土地利用情况、工业企业分布、排放情况、环保监测数据等。
3.制订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区域情况,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人员分工、调查方法等。
4.实地调查根据调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地表土壤、地下土壤、地下水等的采样和分析,以及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测量等工作。
5.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水样等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土壤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种类等。
6.数据分析和评估将实验室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
对土壤污染程度、污染源、污染物种类等进行综合评估。
7.编制调查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区域土壤污染程度分布图、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影响范围等。
三、调查方法和步骤1.确定调查区域范围,初步筛选出可能的污染源。
2.调查区域划分,制作调查区域分布图,根据调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调查点的数量和分布。
3.采集土壤样品,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代表性、均匀分布的原则,并根据调查需要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4.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确保采集的样品干净和保存完好。
5.实验室分析,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有害物质含量分析,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6.数据处理和评估,整理实验室分析结果,对土壤污染的程度、分布进行统计和评估。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0.13•【文号】环发[2006]158号•【施行日期】2006.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06〕1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实现“十一五”生态保护目标,加速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二○○六年十月十三日附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一、全国生态保护形势(一)“十五”工作回顾(二)生态环境现状1、主要问题2、成因分析(三)机遇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保护优先2、分类指导,分区推进3、统筹规划,重点突破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三)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三、重点领域及主要任务(一)深化自然生态保护工作1、完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推动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3、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4、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二)强化区域生态保护监督与管理1、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2、提高生物多样性履约和管理能力3、重视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保护(三)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力度1、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综合防治土壤污染3、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4、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四)巩固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1、深化生态省、生态市和生态县建设2、积极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3、大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四、保障措施(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二)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三)创新生态保护政策(四)加强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五)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六)加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七)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一、全国生态保护形势(一)“十五”工作回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五”期间,先后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把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06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2006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1. 技术背景和目的由于工业和农业发展,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本文提出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获取全国土壤污染的分布、来源和危害程度等关键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2.1 选择调查区域本次调查将涵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重点污染地区,以确保全面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状况。
2.2 土壤采样方案根据土壤类别、土地利用方式和污染源分布,制定土壤采样方案。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各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随机选择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
2.3 数据采集采用标准的土壤采样工具,按照既定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密度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采集土壤样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壤质地、颜色、质地等。
同时,还需收集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温度等。
2.4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室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并制作相应的土壤污染分布图。
3. 调查周期和组织安排3.1 调查周期本次调查以3年为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方案设计、人员培训等;第二阶段进行土壤采样和数据采集;第三阶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3.2 组织安排(1)中央组织机构由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协调该调查工作,负责统筹规划、监督和指导工作进展。
(2)地方组织机构各省级行政区应组织成立调查小组,负责调查区域的具体实施和数据采集工作,并全力配合中央组织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4. 成果与应用4.1 成果展示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并制作相应的数据图表和污染分布图。
并在相关会议和论坛上宣传和展示调查成果。
4.2 报告目标用户调查报告主要面向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制定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土壤调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土壤调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2.22•【文号】环办函[2006]82号•【施行日期】2006.0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土壤调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环办函〔2006〕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200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同意我局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的计划。
2005年12月,我局和国土资源部与农业部就“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以下简称“土壤调查专项工作”)和“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两项调查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
我局联合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1月向财政部报送了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预算,并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全国土壤调查专项工作。
为加强对土壤调查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土壤调查专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决定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土壤调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土壤调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一)人员组成组长:吴晓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副组长:周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司长万本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成员:程立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陈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副司长罗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王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二)主要职责1、研究、决定土壤调查项目年度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中的重大问题;2、组织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3、审定土壤调查项目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4、与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就有关调查工作进行沟通协调。
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土壤调查专项工作办公室(一)人员组成主任:万本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副主任:程立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陈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副司长成员:李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助理巡视员张山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调研员王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处长刘舒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处长井欣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干部张建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李发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玉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二)主要职责1、组织拟定土壤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并安排各项具体任务;2、组织拟定土壤调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3、指导、监督、评估项目承担单位的有关工作;4、组织拟定土壤调查项目技术文件,开展相关培训;5、负责土壤调查各有关单位的协调;6、负责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就土壤调查专项工作的有关事宜进行沟通和协调;7、组织对土壤调查项目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的评审;8、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宜。
土地污染调查实施方案
土地污染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地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当排放,土地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理土地污染,必须进行全面的土地污染调查,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土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为土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 发现土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为治理工作提供重点方向;3. 评估土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三、调查内容。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历史等内容;2. 污染源调查,包括工业企业、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可能的污染源排放情况;3. 土壤污染物调查,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4. 土壤环境调查,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类型等土壤环境参数的测定。
四、调查方法。
1.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采样调查等方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和污染源情况;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方式,获取土壤污染物和土壤环境参数的数据;3.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
五、调查步骤。
1.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区域的特点和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2. 野外调查,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和采样调查,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和污染源情况的数据;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获取土壤污染物和土壤环境参数的数据;4. 数据整合和分析,对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土地污染调查报告。
六、调查报告内容。
1. 调查区域概况,包括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现状、污染源分布情况等;2. 土壤污染情况分析,包括土壤污染物种类、含量分布情况、污染程度评价等;3. 风险评估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对土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治理建议。
城市棕地信息库的构建及其应用
城市棕地信息库的构建及其应用姜明珠;蔡成林【摘要】通过分析我国棕地现状及信息现状,提出了构建城市棕地信息库的必要性,对理解棕地的识别选择、开发风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棕地项目决策、价值评估、规划管理和信息共享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rownfields and its information in China , and brings up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urban brownfields information base .This paper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function on 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on ,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al risk of brownfields , and it also has significant applied value in decision -making, value evaluation ,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of brownfields project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48-150)【关键词】棕地;信息;应用【作者】姜明珠;蔡成林【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棕地的概念早在1980年美国《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ERCLA)中就已经提及,主要是解决旧工业地上的土壤污染问题。
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又给出了相对成熟的定义:“棕地是指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及设施,这类土地的扩展或再开发往往因存在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污染而比其他土地开发更为复杂”。
我国首次进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我国首次进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08-08-05 13:16:31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3 文字大小:【大】【中】【小】•我国首次进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来源:新华网 2006年07月18日16:48 为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家底”,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确保百姓身体健康,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18日联合启动了经费预算达10 ...我国首次进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来源:新华网 2006年07月18日 16:48为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家底”,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确保百姓身体健康,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18日联合启动了经费预算达10亿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环保总局有关专家表示,土壤污染表面上离百姓生活较远,实际上却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比如,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饮用水源的安全情况,都会受到土壤环境质量的直接影响。
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介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范围包括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调查的重点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地区、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
据介绍,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
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
——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
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油田、采矿区、主要蔬菜基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查明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污染土壤档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规模和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农田质量和生态环境,国家环境保护部决定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一、工作目标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情况,包括研究土壤污染的来源、类型、程度等因素,并绘制全国土壤污染图谱,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工作内容1. 调查范围: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范围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壤样本。
调查样本的数量将根据各地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划分。
2. 调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和污染风险程度,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浓度等相关指标。
3. 数据处理:收集和整理全国土壤样本数据,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并利用GIS技术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插值处理,生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分布图。
4.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和措施。
5. 成果发布: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编制详细的报告,并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三、工作进度1. 制定调查方案:年月日至年月日,研究制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调查方案和技术规范。
2. 土壤样本采集:年月日至年月日,根据调查方案,各地开展土壤样本的采集工作,并按要求将样本送至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年月日至年月日,对采集到的土壤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建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
4. 专家评估和建议:年月日至年月日,召开评估会议,邀请专家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治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5. 成果发布:年月日至年月日,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并通过官方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公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
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
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我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三、项目主要内容(一)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1.目标通过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调查范围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全部陆地国土。
3.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和土壤样品库,绘制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
4.技术要求(1)布点与采样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布点要求和编码规则进行网格法布点,并将采样点位标注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25万的数字地图的底图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并对点位密度进行适当调整,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开展加密布点调查。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网格密度样品采集耕地8km×8km 采集0~20cm 表层土壤,其他具体要求详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
林地(原始林除外)、草地 16km×16km 未利用地 40km×40km(2)调查监测项目调查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详见表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在必测和选测项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特征污染物测试项目。
特征污染物主要包括土壤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有毒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化学污染物,以及农产品的生物性污染物等。
表2 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项目一览表必测项目选测项目1.土壤理化性质:pH 值、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颗粒组成等。
2.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等。
3.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PAHs )、酞酸酯等。
1.多氯联苯(PCBs )、石油烃; 2. 稀土元素总量; 3. 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等的有效态等。
(3)分析测试方法各监测项目的分析测试方法详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
(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方法和现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5)报告和制图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监测基本情况;调查监测结果分析评价;主要结论;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等。
各类图件的编制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
(6)土壤样品库按照统一技术要求,将全国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所有样品建立档案、集中保存,建立全国土壤调查样品库。
同时,各省建立省级土壤调查样品库。
全国土壤样品库以省为单位进行分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
样品容器统一采用500ml 棕色玻璃磨口广口瓶,石蜡封口,内外标签。
样品量为500克(过2mm 筛的风干土)。
(7)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将全国土壤调查数据和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全部归档,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同时,各省相应建立省级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8)质量保证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要求,对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5.预期成果(1)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报告(2)全国土壤样品库(3)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4)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5)土壤调查技术指南(二)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1.目标通过对“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监测点的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
2.调查范围“七五”期间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全部点位。
3.主要内容(1)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根据“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中4095个土壤典型剖面和862个主剖面的点位坐标,在原调查点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并对比分析有关监测结果。
同时,取全国土壤环境背景样品库中20%的样品进行同步分析测定。
各省要在保证调查可比性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的点位重新进行勘查,详细记录其周边环境状况,建立新的调查点位卡片,绘制1:10万比例尺的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在对比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档案,绘制1:200万比例尺的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各省“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剖面数量及分布情况见表3。
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土壤监测项目见表4。
(2)扩充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本次对比调查中采集的样品一并作为土壤环境样品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土壤环境质量对比调查土壤样品库实行统一管理,独立编码,单独建库。
4.技术要求对比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有关要求同(一)。
5.预期成果(1)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及其20年变化分析评价报告(2)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3)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数据库表3 各省“七五”全国土壤背景值调查剖面数量及分布情况序号省份典型剖面数量主剖面数量序号省份典型剖面数量主剖面数量1 辽宁220 40 16 湖北92 212 河北148 20 17 湖南507 173 山东117 15 18 陕西60 204 江 苏 83 11 19 四 川 118 525 浙 江 239 49 20 贵 州 50 186 福 建 188 31 21 云 南 73 337 广 东 249 41 22 宁 夏 29 78 广 西 150 21 23 甘 肃 76 279 黑龙江 246 52 24 青 海 115 39 10 吉 林 112 22 25 新 疆 260 79 11 内蒙古 339 60 26 西 藏 205 76 12 山 西 89 15 27 北 京 40 10 13 河 南 86 18 28 上 海 20 11 14 安 徽 70 17 29天 津 41 24 15江 西7316合 计4095862备注 1.重庆市和海南省的点位分别包含在四川、广东省的点位内。
2.本次调查中原调查点位无法找到或已不存在的,原则上不再增补调查点位,但需请详细说明点位周边环境状况。
各省可根据需要增加部分点位作为本省土壤环境背景点。
表4 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土壤监测项目一览表土壤典型剖面监测项目土壤主剖面监测项目1.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 、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阳离子交换量;2. 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等元素的全量;3. 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PAHs )、酞酸酯等。
1.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 、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 2.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锂、钠、钾、铷、铯、银、铍、镁、钙、锶、钡、硼、铝、镓、铟、铊、钪、钇、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钍、铀、锗、锡、钛、锆、铪、锑、铋、钽、碲、钼、钨、溴、碘和铁等61种元素的全量。
3. 各土壤主剖面的0~20厘米的土壤样品增加测定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等13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PCBs )、多环芳烃(PAHs )、酞酸酯等。
(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划分 1.目标结合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专题,在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查明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分析污染成因,提出土壤污染物优先控制清单,建立污染土壤国家档案,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