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在古代,天文历法是人们观测和记录天体运行情况的重要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天文历法的发展与古代文化密不可分,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古代社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古代天文历法主要包括天文观测、历法编制和天象预测三个方面。
天文观测是通过观测天体运行轨迹、日食月食等现象来推测天体运行规律。
历法编制是根据观测数据和理论推算,制定出一套精确的日期和时间体系。
而天象预测则是根据历法和观测数据,对未来的天体运行和天象变化进行预测。
古代天文观测主要依靠人眼直接观测,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位置和行进速度来推算时间和季节。
其中,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以观测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为主,通过观测它们的位置和亮度变化,确定一年的季节和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
历法编制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明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历法体系。
例如,古埃及人采用的是太阳历,根据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再加上5或6天的“无年之日”。
而古希腊人则采用了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由一个满月和一个新月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
古代中国的历法则采用了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农历为主。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以朔日(新月)为起点,满月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
农历的优点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便于农民安排农事活动,如种植、收割等。
天象预测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观测历史数据和编制的历法,来预测未来的天体运行和天象变化。
古代中国的天象预测主要包括日食、月食和彗星等现象的预测。
例如,在中国古代,日食被认为是天神的警示,有时与君王的去世或国家的灾难联系在一起。
因此,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对日食进行了详细观测和预测,以提前预警。
古代的天文历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古代社会提供了时间和季节的准确度量,也为古代人们对天体运行和宇宙奥秘的探索提供了基础。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天文历法是指人类在测量和记录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时所采用的一套系统。
它包括了日历、年历和纪年三个方面,涉及到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规律。
以下是关于天文历法文化常识的详细介绍。
1.儒勒·凡尔纳和他的《环游地球80天》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环游地球80天》被公认为是天文历法文化常识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的主人公菲利亚斯·福格环绕地球一周,通过使用天文历法来准确预测航行的时间和航线,展示了凡尔纳对天文历法的深入理解。
2.古埃及的日历系统古埃及是历史上最早采用天文历法的文明之一、他们的日历系统基于太阳的运行规律,以36个星座为单位,每个星座10天,总共360天,再加上5天的“外部时间”。
古埃及人利用天文历法来预测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时间,以及河水的泛滥和退水时间。
3.中国的农历中国古代的农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运行为基础的天文历法系统。
每个农历月亮代表一个周期,通常由29或30天组成。
中国农历采用12个动物作为纪年的象征,循环约60年。
农历在中国由来已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节日和个人生活中。
4.国际纪年系统国际纪年系统是现代世界广泛接受的公共日期系统,在西方国家尤为常见。
它基于基督教的历史,将耶稣出生当年(公元前1年)作为纪年的起点,即公元1年。
国际纪年系统使用公元前(BC)和公元(AD)作为标识,代表年份之前和之后的时间。
5.日本的天保历法天保历法是江户时代日本(19世纪初)采用的一套纪年系统。
它是以当时的天保帝名字来纪年,并以8年为周期,纪年从天保元年开始,直到天保7年。
这种纪年系统在当时广泛应用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记录中。
6.马雅文明的长计时周期马雅文明是古代美洲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开发出了一个长计时周期来记录和预测时间。
马雅人的天文历法文化常识包括了“长计时周期”中的“大周期”(5125年)和“小周期”(260天),以及基于太阳、月亮和金星等天体的周期。
古代文化常识
【江东】长江下游以东。 江东】长江下游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 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 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 天色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 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 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 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 中、日昳 、 时 日入、黄昏、 定。 孔雀东南飞》 鸡鸣入机织,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 得息。”“奄奄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奄奄黄昏后, 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 地支纪时法。 地支纪时法 二时辰的变化。 二时辰的变化。
年号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此 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 元和十年” 游褒禅山记》 “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 七月某日” 雁荡山》 祥符中” “祥符” 七月某日”、《雁荡山》“祥符中”(“祥符” 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 等。 年号纪年时间最长的是康熙,长达60年 年号纪年时间最长的是康熙,长达 年。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五)天文历法(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五)天文历法五、判断题1.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都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巨龙,称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称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称白虎;南方七宿像大鸟,称朱雀。
2.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凌晨23点至1点,辰时是指早晨7点至9点,午时是指午间11点至13点。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的流火,是说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七月正是炎热的时候。
4.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年分成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5.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个月的天数。
6.日中,时间名词,即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牛”,表示一天中的太阳正中时。
7.古人用于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8.日晡,即晡时,古人将一天划分为“晡时、日人、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哺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9.古人将一个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
“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10.古人把每个季节中的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春就是春季的第二个月。
天文历法(答案)1.√2.√3. X【解析】七月流火表明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4. X【解析】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年分为二十四段。
5.√6. X【解析】不是中午12点,是午间11点至13点。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7.√8.√9.√10.√。
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常识1. 你知道吗,古代的天文历法那可真是神奇得很呐!就像我们现在每天看日历一样,古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来记录时间和天文现象呢!比如说,他们会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来确定季节,这不就跟我们现在看天气预报知道穿什么衣服一样吗?2. 哎呀呀,古代人对天文的重视程度可不一般哦!他们制定历法,来安排农业生产等各种重要事情。
就好比我们按照课程表来上课,一切都那么有序,神奇吧?比如夏朝的历法,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呢!3. 嘿,你想想看,古代的天文历法就像是指引他们生活的明灯!古人会根据星星的位置来判断方向,这多有意思啊!就好像我们在陌生的地方用手机导航一样。
像古代的二十八星宿,就是他们在夜空中找到方向的好帮手呀!4. 哇塞,古代天文历法里的学问可深啦!他们能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太牛了吧!这不就跟我们现在看着时钟知道几点了一样嘛。
月相的变化在古代可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哟!5. 你有没有觉得,古代的天文历法文化简直魅力十足!他们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记录,那叫一个精准。
比如说日食和月食,古人可是很认真地对待呢,就像我们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样用心。
像《春秋》里就有不少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呢!6. 嘿呀,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可真不能小瞧啊!他们通过观测天文来确定节日,有意思吧!就仿佛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特别的色彩。
像春节、中秋这些节日,可都和天文历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7. 哎呀,古代人在天文历法方面可真是有一套呢!他们研究天文,就像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一样充满好奇。
比如古代的浑天仪,那可是超级厉害的发明呀!8. 哇哦,古代的天文历法文化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我们去挖掘!古人通过天文来预示吉凶祸福,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我们期待好运降临一样。
像占星术之类的,在古代可是很有影响力的呢!9. 真的,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实在是太丰富、太有趣啦!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学习呀!我觉得古代天文历法文化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传承的,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奥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
中华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金星,古称太白、明星、大嚣,因为金星在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就数它看起来最为明亮了。早晨,它出现在东方黎明前的夜空,人们又叫它“启明星”;傍晚,它出现在西方日落时的天际,人们又称它为“长庚星”。《诗·小雅·大东》中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古人误以为启明与长庚是两颗星,所以给它起了两个名字。而实际上都是金星,只不过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不一样罢了。
宣夜说的认识观
很多人都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杞国有一个人听说天是由气体组成的,日月星辰都漂浮其中,他因此非常担心天体会掉下来,害怕连安身的地方也没有了,于是整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说:“日月星辰也不过是一团会发光的气体,就是掉下来,也是气体落入气体中,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杞人听罢,豁然开朗,心头像放下千斤重担。
夏至日,太阳处在黄道最北点,太阳的周日平行圈一大半在地上,一小半在地下,表示着太阳在地上的时间多,在地下的时间少,日出在东北方,日落在西北方。冬至日,太阳处在黄道最南点,周日平行圈有一大半在地下,一小半在地上,太阳在地上的时间少,而在地下的时间多,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
在中国天文学史上,浑天说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设计与制造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浑仪和浑象的结构就和浑天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天文学的有关理论问题的解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到了汉代,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又称地动仪,制成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关于这架仪器,《后汉书》中记载:“地动仪以精铜制成网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酒尊就是酒坛)仪体内有一根高且细的铜柱称为“都柱”(类似惯性运动的摆),都柱在仪体内居于顶天立地的位置,是按古代天柱之说设计的。都柱旁有八组滑道(装置在摆的周围和仪体相接联的八个方向的八组杠杆机械)。外面相应设置八条龙,盘踞在八个方位上。每个龙头的嘴中含有一个小铜球,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地理常识与天文历法+
六、历法(纪月法)
序数纪月法:用数字来记载月份,将月份分为十二份,分别是一 月、二月、三月等。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 上特定的“建”字。如“建亥”为农历十月,“建子”为 农历十一月。
六、历法(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用四季或节气物候的特点来记载月份。如《古 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懦。”“孟冬”指农 历十月。
县:地方行政区划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两京历史上
二、政区名(其他)
“两京”:历史上有多种所指:东汉至隋唐时期,两京为东京洛阳 和西京长安;宋代两京为开封府和河南府;明代两京为顺天府和应 天府。
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现代泛指首都。“京”单用时,可指国都。 “师”京师 单用时,不可指国都。
西域:西域之称始于汉。汉时指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等地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朔”,泛指北方。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 称“百越”,也叫“百粤”。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链接教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
一、地区名
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 蛮、北狄。
五、天文(星宿传说)
东曦:指日神东君。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 链接教材: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必修下册《促织》)
天狼星:星名。古人认为此星主侵掠。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 女牵牛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五、天文(星宿传说)
银河:又名“银汉、天汉、天河”,是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灰白色的银 河 光带,由大量的恒星构成。
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 后多用年号纪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天文历法PPT精选文档
1911年 辛亥年
2010年 庚寅年
38
2011年 辛卯年 2012年 壬辰年
纪年纪时之 纪年
❖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 ❖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
1662—1722年,历61年; ❖ 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 ❖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
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45
❖七曜之说影响颇广,直到现在,日、 韩等国日历,还用日、月、金、木、 水、火、土来表示一周的七天。
13
❖(二)二十八宿与四象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颗星
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 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把每 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 宿。
14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 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 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33
月的划分
❖ 每月的第一天:朔 ❖ 最后一天:晦 ❖ 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 ❖ 近在望后:既望
34
天干(十)地支(十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35
36
古人纪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44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 ❖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
序》)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古代的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古代的天文历法)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以及古代的天文历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具体都有哪些?2、古代天文历法是什么?(如:初阳,四时)3、天文历是什么4、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5、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具体都有哪些?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就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有很多与“气”有关的概念,如节气,气候,气化,气势,气质,运气等。
如果仔细分析这些概念就会发现,气是有属性的,在宇宙间没有无属性的中性的气存在。
气由阴气和阴气组成。
后世将阴阳作为哲学概念应用得十分广泛,但追本求源,阴阳的观念最早只是起源于历法和季节的变化。
古人以为,气候的变化是由于阴阳二气的作用,阳气代表热,阴气代表冷。
宇宙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发生交替的变化,便反映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上。
夏季炎热时,属于纯阳。
冬季寒冷时,属于纯阴。
阳气和阴气互为消长,春季阳气增长,阴气衰弱。
当阳气达到极盛时就是夏至,由此发生逆转,阴气渐升,阳气下降;当阴气达到极盛时就是冬至,这时再次发生逆转,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完成了一个周期的交替变化。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于五行的看法与后世哲学上的五行几乎完全不同。
古人认为,五行就是一年或一个收获季节中的5个时节。
这一说法在上古文献中记载更直接。
例如,《吕氏春秋》就把五行直接称为五气,也就是将一年分为5个时节之义。
又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年“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而《管子·五行篇》则说:“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
”可见上古均是将五行解释成时节或节气。
古人用直观的5种物质的名称给五种太阳行度命名,就如以十二生肖给日期命名一样,符合古人朴素的思想观念。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同样具有天文学意义。
五行相生,又叫“生数序五行”,其含义是后一个行是由前一个行生出来的,以至于逐个相生,形成一个循环系列,周而复始。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一、天文历法1.干支纪年法“干”指的是天干,共10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的是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所谓“生辰八字”即一个人出生时候年月日时的干支,每组两个字,共八个字。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2从汉武帝起,皇帝即位后会颁布新的年号,这一年就会被称为“xx元年”。
一个皇帝也可能会有多个年号,比如“开元”和“天宝”都是唐玄宗的年号,但这种情况到了明清时期基本消亡。
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数用在春秋战国时期,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曹刿论战》),指的其实是鲁庄公十年,只不过前面省略掉了“庄公”。
4.特定称谓纪日法(1)朔:农历每月初一被称为“朔”,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提到“十月之交,朔月辛”,意思是“正是十月的时候,初一这天是辛卯”。
(2)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被称为“望”,十六日被称为“既望”,如苏轼《赤壁赋》中提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意思是“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
(3)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被称为“晦”。
如《庄子·逍遥游》中提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朝菌不知道每个月有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
5.纪时法古人运用干支纪时,但常常只用地支表示一天中的十二时辰。
每个时辰约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子时为现在的23点至次日1点,以此类推。
“中午”的“午”即来源于此,午时指的是现在的11点至13点。
6.古代天文(1)太阳相关: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一只三足乌鸦,也有传说认为这是为太阳驾车的神鸟,被称为“三足金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作文辅导1207 0018:【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XXX、翼、XXX)。
唐代XXX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XXX《滕王阁序》:“物华天宝,XXX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XXX直射斗宿、XXX的星区。
XXX诗:“鼙鼓XXX,旌旗晓动拂参星。
”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拜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植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季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呈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出暮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呈现在寒冬初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如XXX《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XXX分野之内。
XXX《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天文历法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天文名词解释【星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ǎng、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ēn)。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天文·节日·历法知识常识课件共35张PPT
日月运行 • 【望舒】古代神话中给月亮驾车的神。
《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 属。” 月亮的别称还有桂轮、广寒、银蟾、银盘、清 虚等。 【羲和】古代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又称“风伯、封 姨”。【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后多用作
四象
二十八星宿本是一周天环形,但古人为了辨别和称 呼把他分为四组,与四方东、西、南、北相配。并 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了四种动物形象, 加上颜色,叫作“四象”。
• 【除夕】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叫除夕。除是除旧布 新的意思。
• 【腊日】年终祭众神之日。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村民在这一天击细腰鼓,做金刚力士以驱鬼疫。腊日并不是腊 八,直到宋代还分得很清楚。但《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 日为腊日。腊八成为民间一个节日,出自佛教传说。据说释迦 牟尼于此日成道每逢这一天佛寺要诵经、浴佛,并用香谷及果 实等煮粥供佛,这就是“腊八粥”。后来民间也仿效做“腊八粥”, 一直延续到今天。唐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 腊日冻全消。”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人家彩 饰楼台水榭,平民也争占酒楼赏月,有歌有乐,当 然还有宴饮。皇宫里的乐声通达于外,宛若云中仙 乐。闾里儿童,连宵嬉戏,走街串巷,夜市相连, 至于通晓。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重阳】也叫“重九、九日”。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都 逢九,故称“重阳”。据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女贾佩兰称:九月 九日佩茱萸、食米糕、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有重阳节求寿之 俗。重阳节是古人秋游的日子,登高望远,身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习俗延续至今。晋陶渊明有“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 阳一同来”。唐王勃有“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唐孟浩然“待到重阳 日还来就菊花”,都描写重阳赏菊的情景。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远在异乡的诗人写家乡的 兄弟按重阳风俗登高时,在怀念自己。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一、简介天文历法是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进行观测、计算和记录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包括了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知、历法的起源、发展、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天体运动的认知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太阳的位置和运动,通过观察太阳的升起、落下和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人们发现了一年四季的周期。
同时,人们还观测到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进一步认识到月亮的运动规律。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其他行星、恒星等天体的运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历法的起源与发展历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观测和计算。
最早的历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中国的农历和夏历、埃及的太阳历等。
这些历法主要以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为基准,通过观测和计算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历法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了历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例如,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制定的历法,它通过引入闰年的概念解决了农历中的闰月问题。
四、历法的使用历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使用历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时间和日期,规划农田的耕作、商业活动的安排、节假日的制定等。
历法也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参考,如科学研究、天文观测、航海导航等。
同时,历法也承载了人类文化和宗教的传统,如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基于农历制定的。
五、历法中的差异不同文化和国家在历法的制定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历法主要基于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而西方的公历则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为基准。
由于天体运动的复杂性和观测技术的限制,不同历法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差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制定了国际标准天文学和历法,以提供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
六、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认知也不断深入。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知识 讲解
天文历法
(1)太阳、月亮、银河、星宿 (2)二十四节气、节日习俗 (3)天干地支 (4)纪年月日时
知识 讲解
【太阳的别称】东曦、朱曦、曦和、白驹、金虎、赤乌、金乌、金轮、火轮、赤轮、晷景 、奔晷、 阳景、大明…… 蒲松龄《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知识 讲解
【扪参历井】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亦形容世路艰难。李 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南箕北斗】箕、斗,星宿名。箕,形状象簸箕;斗,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五角六张】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步斗踏罡】斗,北斗星;罡,北斗七星之柄。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 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 【斗转参横】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曹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月亮的别称】银钩、玉钩、玉弓、弓月、冰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 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阴精、广寒、大明、清虚、望舒、嫦娥、婵娟…… 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李白《古朗月行》:“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下行;火,指大火星,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 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是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古人把 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 日。” 【兄弟参商】参、商,星宿名,二星此出则彼没,永不相见。比喻兄弟之间不和睦,后喻亲友分隔 两地不得相见及人与人感情不和睦。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一、天文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不是要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而是为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需要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
所以接下来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分别加以叙述。
(一)七政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
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1、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
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2、木星:古名歲(岁)星。
古人认为歲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
3、水星:一名辰星。
4、火星:古名荧惑。
5、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二)二十八宿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三)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像成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四)三垣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了二十八宿外,还有所谓三垣,即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
1、紫薇垣: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的一区。
2、太微垣:在紫薇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
3、天市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
(五)北斗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中学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一、天文【七曜】又称七政、七纬、七耀。
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星)、月(太阴星)与金(太白星)、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星)、土(填星、镇星)七大行星的一种总称,源于汉族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
【星宿(xiù)】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多颗恒星。
古人将满天星宿划分为四大星野,青(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即出自于此,而春秋时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末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末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借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昴(mǎo)宿】西宫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máo)头(“旗头”的意思)。
【斗牛】斗宿与牛宿的合称,都是星宿名。
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赤壁赋》)徊于斗牛之间。
【壁宿】指北宫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将退。
(《诗经·七月》)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寒食
清明前一两日
清明
阳历四月五号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郑翠翠
节日名称
端午 乞巧 中秋 重阳
冬至
腊日 除夕
时间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阳历十二月二十一、 二、三 十二月初八
农历年最后一天
四、风俗习惯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郑翠翠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天狼星 老人星
恒星名。除太阳外太空中最明亮的恒星。古人以天狼星出则有战争。后 以天狼比喻残暴的侵略者。
全天空第二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中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
牵牛织女
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文曲星 天罡 流火
星宿名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 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用四季或节气物候的特点来记载月份
郑翠翠
3、纪日法
纪日法
定义
示例
干支纪日法
汉民族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古人还用天干或地支表示特定的日子
序数纪日法
用序数词纪日的方法
特定称谓纪日法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9分58秒
用“朔”“望” “既望”“晦”等表 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郑翠翠
4、 纪 时
郑翠翠
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次相配,组成 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 离不得相见。
星宿常指见北考官点玄清武单七:宿 中 的 第 七 宿 , 1壁.东商由心两,颗西星方组参成,,参因商其分离在不室得宿见唐。代 张 说 诗 “ 东 壁 图 书 府 , 西 园 翰 墨 2宿.七月的流东火边暑,气很轻像,室气宿冲的牛斗墙北壁方,星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大熊星座的排列,形如水杓,且位于北天,故又称北斗星。北斗星指的是北斗七星, 而不是指某一颗星。 小熊星座的排列,与北斗星相似,但其亮度比不上北斗星。小熊星座中的斗柄的最末 一颗星叫北极星。
彗星 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 《 唐 雎 不 辱 使 命 》 :
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 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 成。
古代文化常识之 天文历法
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 崔欢
星宿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二十 八宿
每宿包 含若干
颗恒星
名称 西→东
东方苍龙七宿 北方玄武七宿 西方白虎七宿
天罡
人古是星文名曲,星指下北凡斗七。星二的至柄三。年闰一次, 约比阳历晚三旬。
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 二个地煞星。
的文曲星。”
《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 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 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 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 又占卜说测真望龙的天人子能所够产看生出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其此天气鸿子,门气皆宴也为》。龙:”虎“,吾成令五人采望,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银河又名叫银汉,还有星汉、天河称。
星宿名之一。旧时历迷法信说常法见,考文点曲清星单是:主管文 吴 敬 梓 《 范 进 中 举 》 :
文曲星 运的星宿,文章写农得历好而又被叫朝作廷阴录历用,为大官的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
天 干 地 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的合称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 月、日、时的序号
干
甲子 干乙支丑常丙见寅考点丁卯清单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支
六十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 斗、牛、女、虚、危、室、壁 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官苍龙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
四象 北官玄武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
西官白虎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
南官朱雀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上北下南,玄武,朱雀。
左西右东,白虎,苍龙。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 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 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七颗星的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 星,又称“指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 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 北极 极星也在变更。 星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 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 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又称东壁。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
流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 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
火 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
明暑气已退。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 星。 北斗 名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立夏、小满 小暑、大暑 白露、秋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秋处露秋寒霜降,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年公历1月5日-7日之间
二十四节气常见考点清单:
每年公历1月20日21日之间
1.太阳变化生节气,使用公历(阳历)记日期。
2.立春定在二月初,小、大寒在一月里。(阳历)
(南)井、 鬼
雍州
主要是秦的分野,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还包括了四川的大部分。
柳、星、 张
三河
主要是周的分野,但未详何为称三河。按以河南、河内、河东三郡为三河,而 周灭后,多数在魏地,大概是指河南东部及南部一带。
翼、轸
荆州 主要是楚的分野,湖南大部分地区,及湖北、安徽、广东、江西、贵州等。
mǎo
昴 宿
的征兆。
彗星袭月。”
白虹 贯日
“ 现 要 现象变虹 象视化” 。作的实这人预际种间兆上现将是象,要的“可发出是晕生现古”异人,,常却大往事把气往情这中 是的种的 天预自光 气兆然学 将。《 “ 虹贯聂唐日政雎。之不”刺辱韩使傀命也》,:白
运交 华盖
华 今 旧 运属气时盖仙就, 迷后不星信座好,座。。名以,为共人的十命六运星,中犯在了五华帝盖座星上, ,鲁 交 身已华迅碰盖《头欲自。何嘲”求》诗 ,未:敢“翻运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
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
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
农历 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年七月某日”,农历的七
俗称阴历。
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
据。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
4.2010年是中国农历年庚寅年,也叫虎年。请根据中国“天干地支”纪
年法推断: 2011年是农历 2052年是农历
辛卯 壬申
年,也叫 兔 年。 年,也叫 猴 年。
计算天干:2052-2010=42 42÷10=4余2 从“庚”往后推2位便是“壬”。 计算地支:2052-2010=42 42÷12=3余6 从“寅”往后推6位便是“申”。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 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纪 年 法
年号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 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 以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元和十年”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重大历史事件。
“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 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壬戌”是干支纪年
纪年法常见考点清单: 1.年号首创汉武帝,王公即位在之前。 2.年号干支同时用,年号在前干支后。
序数纪月 法
《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彗星又叫扫帚星,扫过月亮灾难生。 2.白虹贯日不寻常,华盖星犯运气丧。
月亮、因太初阳月如常钩见考点清单:
银钩、玉钩
123月的...称玉东太亮别阳兔曦因因因因因中、 语弦 满 传 传 传有桂 义月月说说说三树 似如如月月月足与 “弓轮中中中如有有有蟾 东乌盘兔桂广蜍 隅,如和树寒形,”镜蟾、似都,蜍清是都车虚广是轮两座寒太六宫盘阳龙殿中初负物生。玉玉银桂 广。时弓轮兔月寒。、、、、、弓银玉桂清月盘兔轮虚、、、玉金桂盘蟾宫、、、金银桂镜蟾魄、、玉蟾镜宫
胃、昴、 毕
毕、觜、
参
柳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而后来扩展到交趾、南海、九真、日南等。 主要是齐的分野。包括现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及河南省东南一部分。 主要是卫的分野,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
主要是鲁的分野,则今山东省南部和江苏西北部。 主要包括赵、魏的分野,今山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陕西省 东部一带。 主要是魏晋的分野。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 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 道跨益、雍二州。
( 东 ) 角 、陈、兖州 现在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河南新郑一带、山
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
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 二十四节气的名每称年和公顺历2序月3为日:-5日之间
十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二十四节气歌
四 节 气
三月 五月 七月
清明、谷雨 四月 芒种、夏至 六月 立秋、处暑 八月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古代中国人民用昴宿来定四时,《尚书 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 冬”,是指如果日落时看到昴宿出现在中天,就可以知道冬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