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法操作流程图
中药灌肠法ppt课件
![中药灌肠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40a413844769eae009edb6.png)
注意事项
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 肛管插深度。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 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 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 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 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 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操作前须 嘱排空大便。 一般用量50-100ML,小于200ML,小剂量药液灌肠时 应加倍稀释,以增加吸收率。 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 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并减少活动。
中药灌肠法
中药灌肠法
定义
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 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中药直肠给药的历史沿革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辨 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 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 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 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至今已发展 应用多个临床科室 。
注意事项
一。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0℃。可根据药性、 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宜偏低,以 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低于体温,以 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寒之药温度以38℃~ 40℃之间为宜。老年人药温宜偏高。冬季药温宜偏高,夏 季可偏低。 二。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保 留灌肠。 三。向病人及家属宣讲中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及肠道 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疗法ppt课件
![中药灌肠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234461bceb19e8b9f6bad8.png)
❖ 1岁-- -2岁-----15ml/次
❖ 2岁-------3岁-- ---20ml/次
❖ 3岁----- -4岁-----25ml/次
❖ 4岁----5岁-----30ml/次
❖ 5岁------15岁-----35ml/次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
完整版ppt课件
10
直肠注入药液的温度
门,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完整版ppt课件
8
灌肠注意
❖ 灌肠推注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 液推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 生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
完整版ppt课件
9
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
❖ 成人: 100ml---300ml/次 儿童:
❖ 6个月---1岁-----10ml/次
❖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 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 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完整版ppt课件
3
现代医学研究
❖ 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 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 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 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 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 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 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 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13
直肠滴入注意事项
❖ 1. 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
❖ 2. 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里 轻轻插入即可。
❖ 3.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 可出现便意 。
❖ 4.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针1ml,可以减缓肠道蠕动。
中药保留灌肠PPT
![中药保留灌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53ce180740be1e650e9a68.png)
• (二)目的
•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 肠内,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三)禁忌症
• 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 患。
(四)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2、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输液袋内,挂在输液架上或挂 衣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 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 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开关,调节滴速,每分钟60~ 80滴。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盘中。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臀让病人排空大便。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 蠕动加强,腹痛加剧, 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 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 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 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 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
ICU:刘玲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
•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 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 吸收,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能不 全、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 慢性痢疾等疾病。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 合作及耐受程度。 •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 肤粘膜状况。
中药灌肠法操作流程图
![中药灌肠法操作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b888f314dd36a32d73758169.png)
.
精选范本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图
评 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连接肛管,润滑其前端,排气,夹紧肛管放置于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轻轻插入肛门15cm 处。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排空大水便,取合理体位,垫一次性中单于臀下,垫小枕于中单下,注意保暖,必要时以屏风遮挡。
治疗盘,中药灌肠的药液及容器、手套、一次性50ml 注射器,治疗碗盛少量温开水,小号肛管、弯盘、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一次性中单、10cm 高的小枕、便盆、必要时准备屏风。
核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发病部
位,大便的性状及肠周皮肤情况。
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及配合治疗的程度。
仪表端正,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手套。
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药液距肛门不超过30cm ,药液灌毕,抽5~10ml 温开水,从肛管缓慢注入。
观 察
观察病人精神情况及反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的感受。
整 理
插 管
灌入药液
分离注射器,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置弯盘内,并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
拔 管
评 价
灌肠的轻柔程度,体位是否合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效果达到的程度。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屈膝仰卧位1小时以上,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
用物整理,洗手。
记 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中药灌肠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素质要求。
中药灌肠疗法ppt课件
![中药灌肠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b393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b.png)
灌肠治疗可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减少 透析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应用案例
肝性脑病
中药灌肠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症状。
肿瘤化疗引起的腹泻
中药灌肠可缓解化疗药物对肠道的刺激,减轻腹泻症状。
外科手术后恢复
灌肠治疗可促进术后胃肠蠕动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
05
CATALOGUE
中药灌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评估
独特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独特优势
中药灌肠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不宜口服药 物的患者。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药灌肠疗法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应用于该 领域,进一步提高中药灌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灌肠疗
法的操作将更加简便、安全和舒适。
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中药灌肠疗法既可以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又可以发挥全身 的治疗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避免口服药物副作用:中药灌肠疗法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副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灌肠疗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操作简便易行:中药灌肠疗法操作简便易行,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方便快捷。
肠易激综合征
灌肠治疗可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 部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通过中药灌肠,可迅速缓解盆腔炎症,减轻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慢性盆腔炎
灌肠治疗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下腹痛和腰骶痛等症状。
治疗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
中药灌肠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减轻 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
中药灌肠疗法的历史和发展
中药灌肠疗法的历史
中药灌肠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汉代就有相关记载,如《伤寒论》中 就有用蜜煎导法治疗便秘的记载。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0296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2.png)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用物:中药液、一次性灌肠袋、一次性肛管、一次性手套、棉签、输液卡、签写医嘱本等。
操作前要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灌肠的目的,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操作。
2.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年龄、病情、体重,告知患者本次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灌肠溶液,溶液温度适宜,一般为39-41度。
3. 放置肛管:将肛管插入肛门约10-15cm,固定。
4. 灌肠操作:将中药液倒入灌肠袋中,缓慢滴入患者肛门内,约4-6滴/分钟。
在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5. 操作时长:整个灌肠过程应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防止时间过久或过短。
时间过短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的疲劳感,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6. 结束灌肠:当灌肠液全部进入患者肠道后,让患者卧床休息一会,等待中药液的效果。
然后拔出肛管,让患者清洗肛门,整理用物。
7. 观察患者情况:在灌肠过程中及灌肠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心慌、头晕等不良反应。
若出现上述反应,应让患者及时平卧,卧床休息,减缓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注意事项:对于肠道准备灌肠的患者,要告知其减少排便的方法,避免影响灌肠效果。
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药灌肠前要评估病情,必要时暂停操作。
以上是中药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整个过程需要耐心、细致和专业的技能,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到您。
如有更多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aae4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8.png)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1.准备所需器械和药材:中药灌肠器、温水、药材,如黄连、黄芩、黄柏、苍术、白芍、郁金、地榆、苦参等。
2.清洗器械:将中药灌肠器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开水或消毒水煮沸消毒。
3.药材处理:将所选用的药材洗净,剂量称取,并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配伍。
4.准备灌肠液:将药材放入中药灌肠器内,加入适量温水,浸泡10分钟以上,待药液充分提取后,过滤出汤液。
二、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让患者取便位位置,俯卧于床上或手术台上,提起双腿屈曲于腹部。
2.保护环境:铺上坚实的防水垫或卫生纸,以防止液体外溢。
3.处理器械:将中药灌肠器握住,并用干净纱布或医用防护袋套住,以避免受手汗污染。
4.插入灌肠器:涂抹适量润滑剂于中药灌肠器头端,将其缓慢插入肛门,深度约10-15厘米,直至其头部进入肛直肠内。
5.缓慢推注:将中药灌肠器上方盖子摘下,缓慢推动灌肠器柱塞,使灌肠液缓慢注入肛直肠内。
6.握压助推:当灌肠液温度在40℃左右时,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灌肠器本体的软管,先停止注射灌肠液,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迅速松开,使灌肠液能顺利进入肠道。
7.注射顺畅:注射过程中要注意灌肠液的注射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一般每次注射100-200毫升,并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8.按压排空:当注射一定量的药液后,将灌肠器本体轻轻压紧,以帮助将药液排入肠道。
9.检测患者反应:在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有不适感、腹胀等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10.完成操作:将中药灌肠器缓慢取出,让患者保持便位数分钟,以方便药液充分吸收。
三、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用药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操作场所清洁整洁。
3.配伍中药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特点等,避免不良反应。
4.操作时要轻柔、缓慢,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刺激。
5.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其感受,并根据情况调节操作步骤和灌注速度。
中药保留灌肠 ppt课件
![中药保留灌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e40388524de518964b7dad.png)
ppt课件
7
(3)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取左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垫橡胶单与 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综上所述,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可明显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 存留时间,减少了中药外溢,扩张了肠腔,使药物吸收更充分,减少 了患者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及临床疗效。值得临 床推广。
ppt课件
17
谢谢参观,
感谢西十六欢病迎下区次再所来!有带教老师!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6
优点
1.中药药液保留灌肠采用输液式滴入法,速度缓慢,压力均匀,单位 时间内灌注药液流入直肠肠内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减少 了对肠壁的刺激,使蠕动减慢,患者舒适,无便意。
2.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由于插入长度较浅等原因,很容易引起药液 外溢,另外,拔管时有一部分药液会随之流出。
4急性胰腺炎:大黄(后下)20g 木香10g 延胡索12g 龙胆草10g 白 10g 黄 5g 黄柏10g 黄芩10g 水煎灌肠,1剂/日
ppt课件
3
5胆石症:茵陈 10g 延胡索10g 黄柏10g 川楝子10g 木香12g 栀子 10g 金钱草12g 海金沙(包煎)10g
、 6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 川连5g 茵陈 10g 大黄(后下) 12g 白 蔻 仁 10g 石 菖 蒲 15g 黄 芩 10g 郁 金 10g 通 草 10g 滑
中药灌肠法(精华) ppt
![中药灌肠法(精华)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f2a82bddccda38366baf18.png)
-
10
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
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
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
-
6
-
7
机理
中药灌肠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 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 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 过下列三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条是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另 一条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第三; 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
8
直肠给药的优点
一、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 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
-
1
中药灌肠法
定义
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 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
2
中药直肠给药的历史沿革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 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 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 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 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至今已发展 应用多个临床科室 。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
11
注意事项
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如慢 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 15~20厘米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 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中药罐肠操作流程
![中药罐肠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e5c5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4.png)
中药灌肠的操作流程如下:
1.核对医嘱:与患者沟通,做好准备工作,消除患者顾虑,准备
好所需要用物。
2.摆好体位:左侧卧位或者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可以用小
枕头置于臀部使其抬高,并且铺好治疗巾。
3.测药液温度并倒入灌肠筒:温度控制在39℃到40摄氏度,然
后倒入灌肠筒,连接肛管,对肛管排气并且润滑前端。
4.滴入药液:将肛管前段插入肛门10~15cm,缓慢滴入药液。
5.拔除肛管:用纱布轻柔肛门处,协助患者擦干净肛周,并且嘱
咐患者保留一小时以上,有助于药液吸收。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7d7d87680203d8ce2f24ac.png)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SOP)
一.用物准备
1.一次性灌肠袋一个,瓶装石蜡油棉球一个,一次性臀垫一个,手纸适量,PE
手套一副,输液架一个
2.按医嘱准备灌肠用药
二.操作步骤
1.接到治疗单,嘱病人排便后进入治疗室,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
2.将灌肠液加热至38℃左右,倒入已关闭的灌肠袋内悬挂在床旁的输液架上备
用(灌肠袋要高于患者肛门40—60cm)
3.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退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边,垫一次性单
于臀下。
4.戴PE手套,用石蜡油润滑灌肠管前端,排尽空气,夹管。
5.左手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病人深呼吸,右手持灌肠管自肛门轻轻插入
直肠15cm,缓慢注入药液。
6.药液注入完毕,拔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尽量忍耐,
保持药液在1h以上。
7.整理用物,清理床单位,观察病人的反应。
.。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244b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1.png)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常用来清洁肠道、排毒和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药灌肠是在灌肠过程中加入中药药物,通过肠道吸收发挥药效。
下面是中药灌肠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药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药物。
同时准备好灌肠器具(如灌肠袋、灌肠管等)、温水、消毒液、手套、垃圾袋等。
2.患者准备:让患者脱掉裤子,仰卧在床上或者侧卧,垫上一块干净的毛巾。
让患者放松身体,深呼吸,有助于顺利进行灌肠。
3.洗手消毒:进行必要的手部清洁和消毒,戴上手套。
4.准备灌肠器具:将灌肠袋放在患者身边,将灌肠管接在袋子上,并用温水冲洗干净。
5.配制中药药液: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成药液。
6.进行灌肠:用温水将灌肠管冲洗干净,将灌肠管涂抹一层润滑剂,然后插入患者的直肠。
慢慢打开灌肠袋,让中药药液流入患者的肠道。
7.控制灌肠速度: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和肠道反应情况,适当控制灌肠的速度,不要过快过慢。
8.完成灌肠:当药液流入患者的肠道时,可以适当揉腹帮助药物吸收,保持患者放松状态。
待患者感觉到肠胃不适时,可以停止灌肠,帮助患者排出肠道内的废物和药液。
9.清洁器具:将灌肠器具和其他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妥善保存。
10.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灌肠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姿势和呼吸状态,避免造成不适。
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肠道反应情况,如有不适应该及时停止灌肠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的来说,中药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清洁肠道、排毒和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
但在进行中药灌肠时,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灌肠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药灌肠法、药熨法课件图文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药灌肠法、药熨法课件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559a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5.png)
案例二
患者张某,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就诊,采用药 熨法治疗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增 加。该案例表明,药熨法在缓解类风湿性关
节炎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失败案例剖析及教训总结
要点一
案例一
患者王某,因急性肠炎就诊,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时,由 于操作不当导致患者不适,未能完成治疗。教训总结:在 操作中药灌肠法时,需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确保患者舒适 度和安全性。
03 中医护理学理论在灌肠法 和药熨法中应用
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
阴阳平衡
在灌肠法和药熨法中,根据病情和体 质的不同,调整药物和操作的阴阳属 性,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
五行养生法
根据五行养生法,选择不同的药物和操 作方法来调和阴阳平衡。例如,针对某 一脏腑的病变,可选用相应归经的药物 进行灌肠或药熨,以调和脏腑功能。
技巧三
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 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操 作方法和药物用量,确保 治疗安全有效。
患者反馈收集与改进方向
反馈一
部分患者反映中药灌肠法治疗后出现轻微腹泻症状。改 进方向:可调整灌肠液配方,减少刺激性成分,以减轻 患者不适。
反馈二
部分患者反映药熨法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等 症状。改进方向:可优化药物配方,降低过敏反应发生 率;同时加强皮肤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估
注意事项
操作前应检查药袋是否完好,避免药物外漏;操作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及 时停止操作;操作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局部体征变化及总体健康状况来评估药熨法的效果。一般来说,经过数次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应有所缓解,局部体征应有所改善。如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灌肠演示模板.ppt
![中药灌肠演示模板.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30fd3e9e3143323868930f.png)
5
中药灌肠疗法属中医内病外 治法之一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 并治》中记载“大猪胆 汁一枚,泻汁,和少许 醋,以灌谷道内,如一 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 物,甚效”,
开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 至今已发展应用多个临床科 室
最新.课件
概念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直肠至 结肠,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 收, 以达到治疗各种慢性炎症的目的。
2、肛管插入深度为15~20cm,过浅,患者很快 会有便意,不能保留药液足够时间从而影响疗 效,过深感觉不适。
3、灌肠袋离肛门高度低于30cm,每分钟30~50 滴为宜。
4、药液温度39~42摄氏度。
31
最新.课件
5、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及便意。 6、拔管后嘱患者抬高臀部10cm平卧1h以上。 7、灌肠时嘱患者身心放松,减轻肠道压力。
2、下消化道出血、妊娠妇女等禁用。 3、急腹症、肠道手术、伤寒、严重心脑疾患。
21
最新.课件
操作流程
1、核对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医嘱、诊断、灌肠液种类、浓度、剂量
22
最新.课件
2、评估
(1)患者年龄、治疗目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自
理能力。 (2)主要症状、排便情况、有无管道造瘘、肛门直肠疾
器,排气,用止血钳夹闭
28
最新.课件
置管:嘱深呼吸,分开臀部,插入肛门 15~20ml,胶布固定于臀部
缓慢注入灌肠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29
最新.课件
拔管:将肛管夹闭轻轻缓慢拔出,置于弯盘内, 用卫生轻轻按揉肛门片刻,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记录。
30
最新.课件
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排空大水便,取合理体位,垫一次性中单于臀下,垫小枕于中单下,注意保暖,必要时以屏风遮挡。
患者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连接肛管,润滑其前端,排气,
夹紧肛管放置于清洁弯盘内,弯
盘置于臀下,轻轻插入肛门15cm
处。插管
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药液距肛门不超过30cm,药液灌毕,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慢注入。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图
仪表端正,衣帽整洁,洗手,戴
口罩、手套。素质要求
核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发病部位,大便的性状及肠周皮肤情况。
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及配合治疗的程度。
评估
治疗盘,中药灌肠的药液及容器、
手套、一次性50ml注射器,治疗
碗盛少量xx,小号肛管、弯
盘、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
生纸、一次性中单、10cm高的小
肠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记录
灌入药液
观察病人精神情况及反应,询问
患者有无不适的感受。观察
分离注射器,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置弯盘内,并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
拔管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xxxx
卧位1小时以上,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用物整理,洗手。整理
灌肠的轻柔程度,体位是否合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效果达到的程度。
评价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中药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