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AD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转基因小鼠的鉴定、剪鼠尾1.剪鼠尾的时间当新生的小鼠年龄达到两到三周(耳朵已经长开)时剪鼠尾较好,此时鼠尾剪起来比较容易且小鼠的生命力比较强。
2.分辨小鼠的年龄a 当小鼠整个身体较红且腹部无奶时,此小鼠当天出生或前一晚出生;b 当小鼠腹部有奶(腹部有一小团白色物质),此小鼠出生2~3 天;c 当小鼠背部长出皮毛时,此小鼠出生3~4 天;d 当小鼠毛长全,但眼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0 天左右;e 当小鼠眼刚开,耳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2 天左右;f 当小鼠耳刚开时,此小鼠出生14 天左右。
3.剪鼠尾后对小鼠的标记:打耳孔法、从鼠尾中提取DNA采用鼠尾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康为世纪:CW2094)提取DNA操作如下:1.剪取小鼠长度为0.4-0.6cm的尾巴,放入灭菌后的离心管中,加入180卩L Buffer GTT震荡混匀。
2.加入20卩L proteinase K ,涡旋震荡,彻底混匀。
3.置于56C水浴,直到组织溶液完全清澈,一般需消化6-8h,赋予过程中涡旋震荡,使样品均匀分离。
、,I •、、+ :注意:1)如果赋予和涡旋震荡后仍然有胶状物质,必要时过夜消化再加入20卩l proteinase K 消化,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2)如需去除RNA可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加入4卩l浓度为IOOmg/卩l的RNase A 溶液,震荡混匀,室温放置5-10min 。
4.14000rpm 离心1min ,以消除未消化的类似于鼠毛等组织,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灭过菌的离心管中。
5.加入200卩l Buffer GL涡旋震荡,充分混匀,加入200卩l无水乙醇,涡旋振荡,充分混匀,短暂离心,使管壁上的溶液收集到管底。
1)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要立即涡旋震荡混匀。
2)如果多个样品一起操作,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可以等比例混匀后一起加入样品。
3)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可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小鼠模型介绍AD小鼠模型,即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动物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丧失。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AD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AD小鼠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AD小鼠模型通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或操纵来模拟AD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这些小鼠通常表现出与人类AD患者相似的一些病理特征,如神经元损伤、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等。
通过对这些AD小鼠模型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AD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靶点。
目前,AD小鼠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AD病理生理学研究、新药筛选和临床药物评估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AD小鼠模型及其特点:1.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这是最常见的AD小鼠模型之一,它通过表达人类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和PS1(presenilin-1)基因,模拟AD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损伤等特征。
这种模型通常表现出记忆力损失、神经退化等AD病理生理学特征。
2. 3xTg-AD小鼠:这是一种同时表达人类APP、PS1和tau蛋白P301L基因的三转基因小鼠。
该模型不仅模拟了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还表现出早期记忆障碍和晚期神经元损伤等表型。
3.Tg2576小鼠:这是一种表达人类APP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β淀粉样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通常表现出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损伤等特征。
4. 5xFAD小鼠:这是一种表达人类APP、PS1和tau蛋白基因的五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模型不仅模拟了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还表现出更加严重的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表型。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AD小鼠模型外,还有许多其他基因操纵小鼠模型被用于AD的研究。
基因工程小鼠饲养繁育及鉴定策略

基因工程小鼠饲养繁育及鉴定策略基因工程小鼠是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的重要模型生物,它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特定基因的敲除、突变或过表达,从而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然而,饲养和繁育基因工程小鼠以及对其进行鉴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基因工程小鼠饲养繁育及鉴定的策略。
一、基因工程小鼠饲养繁育策略1. 选择合适的饲养环境:基因工程小鼠对其饲养环境的要求较高,应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及清洁的饮水和饲料。
饲养箱应定期消毒,确保小鼠的健康生长。
2. 选择合适的饲料:基因工程小鼠的饲料应根据其基因改造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敲除特定基因的小鼠可能需要特殊的饲料补充物来维持其生存和生长。
3. 繁殖管理:基因工程小鼠的繁殖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通常采用配对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确保后代的基因遗传稳定。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基因型的小鼠,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繁殖。
4. 健康监测:定期对基因工程小鼠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重、行为观察和疾病筛查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小鼠的健康状况。
二、基因工程小鼠鉴定策略1. 基因型鉴定: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来检测基因工程小鼠是否成功敲除、突变或过表达目标基因。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目标基因的DNA或蛋白质来确定小鼠的基因型。
2. 表型鉴定:基因工程小鼠的表型鉴定是评估其外部表现和生理特征的过程。
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外貌、器官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基因改造对小鼠的影响。
3. 功能鉴定:基因工程小鼠的功能鉴定是评估其基因改造对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可以利用行为学实验、生理学指标测定、组织学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评估小鼠的功能变化,进一步揭示基因改造对生物过程的影响机制。
4. 遗传稳定性鉴定:基因工程小鼠的遗传稳定性鉴定是评估其基因改造是否稳定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ad小鼠模型评价标准

ad小鼠模型评价标准
AD小鼠模型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变化:观察小鼠体重的增长情况,可以间接反映模型的健康状况。
2. 皮肤病变:观察皮肤炎症等病变的情况,如红斑、水肿、鳞屑等,以及皮肤炎症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3.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检测皮肤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嗜酸性粒细胞在AD模型中通常会增加。
4. 血清总IgE浓度:检测血清中总IgE的浓度,IgE的升高通常与过敏反应有关,也是AD的重要特征之一。
5. 病理学分析:通过病理学分析,观察皮肤炎症、表皮增生、真皮血管增生等病理改变。
6. 行为学观察: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如抓挠、舔舐等自发的搔痒行为,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观察和检测结果,可以对AD小鼠模型进行评价。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动物模型分类 5. 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
该模型以C57BL/6J小鼠为背景,转入了含有瑞典型(Swedish) 突变位点的APP基因(K595N/M596L),同时还含有第9个外显子删 除的PS1突变基因
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模型在3月龄时出现学习和记忆缺 陷,6月龄时脑内可见明显的老年斑沉积,12月龄时可见大量的老年 斑形成,具有和AD相似的病理表型
宗园媛, 王晓映, 王海林,等. APP/PS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老年斑及行为学动态分析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8, 18(9):8-12.
AD动物模型分类 6. 3xTg-AD小鼠模型
通过将APPSwe和tauP 301L同时显微注射进PS1M 146V 基因敲入小鼠的单细胞胚胎中,得到了携带APPSwe, tauP 301L, PS1M 146V基因的三重转基因小鼠—3x Tg-AD小鼠
AD动物模型分类 6. 3xTg-AD小鼠模型
3x Tg-AD小鼠是目前最接近家族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 它具有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SP和NFT,脑中出现神经元死 亡、突触丢失等AD的重要病理变化,且该转基因动物模型由于认 知障碍出现、病理发生较早,使得研究过程更加经济快速
祝艳秋, 张兰. 基于3xTg-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5, 25(2):61-66.
AD动物模型分类 3.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东莨宕碱能选择性地阻断M受体,使突触后乙酰胆碱含 量变化,影响某些酶系变化,继而影响细胞内外钙离子含 量,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引起痴呆的病理生理变化。
董洪涛, 房繄恭. 多因素AD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针刺对其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 志, 2002, 36(5):43-46.
老年痴呆症(A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金银花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能力降低;中药复方制剂通过排铝、提高抗氧化能力治疗后对老年痴呆症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铝;老年痴呆症;乙酰胆碱酯酶;抗氧化能力
一、 引言
老年痴呆症( AD) ,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
minum Al 3+ in mice ( x±s)
组别
谷丙转氨酶( U / L)
脑铝 Al 3+( ng / mL)
正常组
40.58±21.82
109.00±27.33 ★★
58.06±22.11
模型组
治1组
13.70±2.31
447.00±376.43
60.33±16.50
治2组
185.71±31.55
小鼠取脑,称脑重量,制成脑匀浆,离心取上清,分别测定脑中乙酰胆碱酯酶( AchE)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 清除率、谷胱甘肽
等含量。 结果:正常组、模型组、治疗 1 组、治疗 2 组依次为,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 活力:0.60±0.09、0.55±0.10、0.67±0.12、0.78
±0.14( U / mg.prot ) ,P<0.05,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明显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 清除率% :21.45±6.01、7.96±
综 述
按试剂盒说明书;清除率测定利用比色法。 铝含量,用电极
法测定;丙二醛测定,硫代巴比妥酸( TBA) 反应比色测定其
含量,因此又称( TBA) 法。 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
( 三) 统计学处理
·174·
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功能分析杜丽莎;杨青【摘要】目的研究P糖蛋白(P glycoprotein,P-gp)在APP/PS1双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中的表达与功能情况.方法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不同月龄的AD小鼠和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脑中P gp表达的差异;采用尾静脉注射罗丹明123 (Rhodamine 123,Rh123),HPLC检测脑及血清中Rh123的含量,计算脑血分配系数,分析不同月龄的AD小鼠和WT小鼠脑中P gp功能的差异.结果 3月龄时,AD 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均明显低于WT小鼠;6月龄时,AD小鼠与WT小鼠无明显差异;9月龄时,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均明显高于WT小鼠;12月龄时,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高于WT小鼠,功能却低于WT小鼠.结论 AD小鼠脑内P-gp的表达与功能与WT小鼠明显不同,并随月龄而变化.【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41)004【总页数】6页(P441-446)【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AD);P-糖蛋白(P-gp);APP/PS1双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Aβ)【作者】杜丽莎;杨青【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8+9;Q513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无定论。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产生与清除失衡导致Aβ大量沉积是AD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有效减少Aβ在脑中的沉积是被广泛探索的AD治疗途径之一[1-3]。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MDE1基因的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Mr)为170 000。
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评价指标和实验方法

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评价指标和实验方法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的常用评价指标和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条件性恐惧实验:这是一种基于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实验,可用于评估小鼠对特定环境刺激的记忆能力。
实验中,小鼠被置于特定环境中,并给予一个声音信号作为条件刺激,紧接着给予电击作为非条件刺激。
小鼠在恐惧时会出现静止状态,即除了呼吸之外无其他任何活动的防御姿势。
随后在相同或不同的环境中测试小鼠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间,以评估其条件恐惧程度和记忆能力。
该实验对于评估AD动物模型的焦虑状态和环境条件刺激记忆功能具有良好效果。
2. 放射状迷宫(八臂迷宫)实验:这是一种用于评估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实验方法。
在一个八臂迷宫中,小鼠需要通过探索各个臂来找到食物。
通过比较造模前后小鼠在迷宫中的表现,可以评估其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该实验可以用于检测AD模型小鼠的空间认知障碍。
3. Morris水迷宫实验:这是一种评估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实验。
在一个圆形水池中,小鼠需要寻找一个隐藏的平台以逃离水面。
通过记录小鼠寻找平台的时间和路径,可以评估其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该实验可以用于检测AD模型小鼠的空间认知障碍。
4. 一般行为学观察:包括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毛发、饮食以及开场行为(在新环境中的探究活动)等变化。
这些观察可以提供有关小鼠整体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的信息,有助于发现与AD相关的非认知行为变化。
5. 生物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小鼠脑组织中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和分布,可以评估AD的病理进展。
这些标志物在AD 患者脑中沉积形成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认知障碍。
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了解AD模型小鼠的病理状态,并可作为药物筛选的指标之一。
6. 神经电生理检测:通过记录小鼠脑电波活动和神经元放电情况,可以评估其神经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PCR步骤

转基因小鼠的鉴定一,剪鼠尾1,剪鼠尾的时间当新生的小鼠年龄达到两到三周(耳朵已经长开)时剪鼠尾较好,此时鼠尾剪起来比较容易且小鼠的生命力比较强。
2,分辨小鼠的年龄a当小鼠整个身体较红且腹部无奶时,此小鼠当天出生或前一晚出生;b当小鼠腹部有奶(腹部有一小团白色物质),此小鼠出生2~3天;c当小鼠背部长出皮毛时,此小鼠出生3~4天;d当小鼠毛长全,但眼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0天左右;e当小鼠眼刚开,耳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2天左右;f当小鼠耳刚开时,此小鼠出生14天左右。
3,剪鼠尾后对小鼠的标记一般在小鼠的耳朵或指甲上做标记,如果在用剪指甲来标记的话,时间过长则不易分辨。
所以一般还是选择用左右耳朵上剪的刀数来标记,正常情况下一笼小鼠不会超过10只,依次标记为左1刀,右1刀,左2刀,右2刀,左1右1刀,左2右1刀,左1右2刀,左2右2刀,左3刀,最后一只不剪耳。
二,从鼠尾中提取DNA1,剪0.5cm的鼠尾,放入1.5ml的EP管中。
2,加入500μlSNET,其中蛋白酶K浓度是400μl/ml。
注:SNET鼠尾裂解液配方(100ml):200mM的Tris-Cl 取1M的Tris-Cl(PH8.0)2ml5mM的EDTA 取0.5M的EDTA(PH8.0)1ml400mM的NaCl 取2.34g1%(m/v)SDS 取10ml 10%SDS加水定容至100ml临用时加蛋白酶K400μg/ml,即100ml的SNET加40mg。
3,放入550C孵育过夜(最好放入摇床550C振荡过夜,也可放入550C烘箱过夜,第2天摇床550C振荡2~3个小时)。
4,消化好后,每只EP管内加入14μl 6M NaCl溶液,涡轮振荡仪上剧烈振荡30s-1min。
5,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400μl 到另一1.5mlEP管内。
注:a离心时EP管对称放置且最好开口处靠近轴部;b取“另一1.5mlEP管”时,选择盖子内部正常无多余部分,以免第6步的絮状沉淀挂在多余部分。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繁育、鉴定及评价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繁育、鉴定及评价 谭龙1,2,李海强1,4,李宜波1,3,刘伟1,庞伟1,蒋与刚1△(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天津300050;2.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300070;3.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4.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医院,烟台264006)【摘要】目的:评价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基因表达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变化,为AD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雄、雌鼠1:1合笼配对的方式,令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自然交配进行繁育。
PCR鉴定APP/PS1双转基因鼠仔鼠的基因型后,选择APP/PS1阳性小鼠作为模型(AD)组,同批APP/PS1阴性为对照(CT)组,每组8只小鼠。
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仔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HE染色、刚果红染色观察仔鼠脑片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①APP/PS1双转基因鼠仔鼠基因经PCR扩增,出现约360bp的目的基因条带,表明成功繁育出转入APP/PS1基因的仔鼠;②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7月龄阴性小鼠(CT组)比较,同月龄的双转基因AD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5);③HE染色结果显示,AD组小鼠海马结构及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异常;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AD组小鼠脑片组织出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
结论: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较好地模拟了AD的病理变化及行为学特征,可作为研究AD发病机制及开发AD防治药物的实验工具。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PP/PS1;认知功能;病理学【中图分类号】Q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6834(2018)02 111 05【DOI】10.12047/j.cjap.5541.2018.027Reproduction,genotype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ofAPP/PS1transgenicmiceTANLong1,2,LIHai qiang1,4,LIYi bo1,3,LIUWei1,PANGWei1,JIANGYu gang1△(1.InstituteofEnvironmentalandOperationalMedicine,MilitaryMedicalResearchInstituteofMilitaryAcademy,Tianjin300050;2.SchoolofPublicHealth,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070;3.CollegeofFoodEngineeringandBiotechnology,Tianj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ianjin300457;4.Yantai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Hospital,Yantai264006,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dentifythegenotypeof(APP/PS1)transgenicmiceandevaluatethechangingofcognitiveandbehavioralfunctions,provideaneffectiveanimalmodelfortheAlzheimer’sdisease(AD)research.Methods:MaleAPP/PS1transgenicmicematedwithfemaleAPP/PS1transgenicmice,andthegenotypeoftheirfilialmicewasidentifiedbyPCR.TheAPP+/PS1+micewereassignedintoADmodelgroup(ADgroup,n=8),andtheAPP /PS1 micewereassignedintocontrolgroup(CTgroup,n=8).TheMorriswatermazetestwascarriedouttodetectthecapacityoflearningandmemoryofmice.Afterthat,themiceweresacrificedandthebraintissuesweresam pledandstainedbyHEandcongoredforthepathologicalexamination.Results:①AAPP/PS1genomeDNAabout360bpsizewasdetected.ThemethodsoffeedingandbreedingweresuccessfultoattainAPP/PS1transgenicmice.②Statisticalsignificancewasfoundinthedifferencesofthecapacityoflearningandmemorybetween7 month oldAPP/PS1positivemiceandnegativemice(P<0.05).③TheresultsofHEstainshowedthatthestructureandcellularmorphologyofhippocampusofADmicewereobviouslyabnormal.TheresultsofcongoredstainshowedthatpositiveamyloidplaquewasobservedinbrainsofADmice.Conclusion:APP/PS1transgenicmicepresenttypicalsymptomsandbehav iorsofAlzheimer’sdisease.ThetransgenicmouseisaneffectivetoolfortheresearchandpreventionofAD.【KEYWORDS】Alzheimer’sdisease;APP/PS1;cognition;pathology【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4JCZDJC36100)【收稿日期】2016 12 20【修回日期】2017 12 02△【通讯作者】Tel:022 84655333;E mail:jyg1967@126.com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与衰老显著相关[1]。
小鼠基因型鉴定步骤

小鼠基因型鉴定步骤小鼠是生命科学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它们的基因型鉴定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小鼠的基因组信息,从而更好地研究小鼠在不同生物学领域中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小鼠基因型鉴定的步骤。
1.收集小鼠组织样本小鼠基因型鉴定的第一步是收集小鼠组织样本,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小鼠的血液、尾部组织、口腔粘膜等组织作为样本。
其中,尾部组织是最常用的样本类型之一,因为采集方便,不会对小鼠造成太大的伤害。
2.提取DNA收集完小鼠组织样本后,需要从样本中提取DNA。
DNA提取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盐酸-SDS法、琼脂糖法等。
其中,盐酸-SDS法是最常用的DNA提取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盐酸和SDS的作用将细胞膜和核膜破坏,释放出DNA,然后通过酒精沉淀的方式提取纯化DNA。
3.扩增DNA片段提取出的DNA需要进行扩增,扩增的目的是增加DNA的数量,方便后续的基因型鉴定。
扩增DNA片段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等。
其中,PCR法是最常用的DNA扩增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DNA 聚合酶复制DNA,将目标DNA片段扩增至足够数量。
4.电泳分离DNA片段扩增出的DNA片段需要进行电泳分离,以便在凝胶上观察和鉴定。
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将带电粒子分离的技术,DNA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阳极移动,移动的距离与DNA片段的大小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对DNA片段的大小进行比较,确定小鼠的基因型。
5.基因型鉴定在电泳分离后,可以通过染色剂或探针等方法对DNA进行染色或杂交,以确定小鼠的基因型。
例如,可以使用荧光素标记的探针对DNA片段进行杂交,根据探针杂交的位置来确定小鼠的基因型。
小鼠基因型鉴定包括收集小鼠组织样本、提取DNA、扩增DNA片段、电泳分离DNA片段和基因型鉴定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研究者可以确定小鼠的基因型,从而更好地开展小鼠相关的生命科学研究。
阿尔兹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及评价

2013年12月中国实验动物学报Dece mbe r,2013第21卷第6期A C T A L A B O R A T O R I U M A N I M A L I S S C l E N T I A S I N I C A V01.2l N o.6矿o“岿N5≈o匐;综述·进展女℃—e;}芒;}吨;;q譬;划阿尔兹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及评价罕园园,马开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昆明650118)【摘要】随着世界人13的老龄化,阿尔兹海默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并建立可靠的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对于探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和研究最为深入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病理、行为学变化特点及其在阿尔兹海默症研究中的应用和发现作一介绍。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图分类号】Q9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47(2013)06-0097-06Doi:10.3969/j.issn.1005—4847.2013.06.020Research advances in transgenic mous e mo dels ofAlzhe ime r’S disease and their evaluationHA N Y ua n—y ua n,M A Ka i—li(Center fo r D r u g S af et y E valua tion an d R es e ar c h,In s ti t ut e of Medical Biology,Chinese A c a d em y ofMedical S ci e n c e s&P e k in g U n i o n Medical Col leg e,Kun ming650118,China)【Abstract】A s the wor l d p op ul a ti o n continues to age,A lz he im er’s di se as e h as b ec om e of t he major d is e as e s that thr ea te ns th e h ea lt h of the el der ly po pu la ti o n.I t is ver y impor tant to establi sh rel iable animal m ode l of A lz he ime r’S di se as e to clarify the di se a se e t io l og y,p a t ho g en e s is a n d p r o m o t e drug development.In this article w e will rev iew the m o s t wid el y used and t he m o s t in-de p th s tu di ed transg eni c m o u s e models with their p at ho lo gi ca l char acte ris tic s and b e h av i o r c ha ng es,a n d t he i r ap pl ic at ion in resea rches of Alz h e i me r's disease.【Key words】Al zh ei m er’S disease;Tran sgenic m o u s e model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两大基础,具有明确病因,并能够模拟疾病最为重要的渐病理特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神经原纤进性退行性病变,同时出现可检测的行为缺陷∞J,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同时出现大可望成为研究AD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理想模量神经突触丢失和炎症反应所导致的神经元变型。
APPPS1(AD)双转基因小鼠品系介绍

APPPS1(AD)双转基因小鼠品系介绍
APP/PS1小鼠(AD)双转基因的小鼠可表达突变的人类早老素(DeltaE9)和人鼠淀粉样前蛋白(APPswe)融合体,APP/PS1(AD)双转基因小鼠这两个基因的表达都由小鼠朊病毒蛋白启动子启动。
人类早老素基因的DeltaE9突变是该基因的第九个外显子缺失产生的,此突变会导致早发性老年痴呆症。
对小鼠脑蛋白匀浆进行免疫检测发现,人类早老素蛋白高水平地替代了可检测到的小鼠内源性蛋白,并且,在APP/PS1(AD)双转基因的小鼠脑匀浆中还检测到了人源淀粉样前蛋白。
据研究者报道,6-7月龄的APP/PS1(AD)双转基因小鼠脑内会形成beta淀粉状蛋白沉淀。
转基因小鼠鉴定实验

转基因小鼠鉴定实验
在刚出生产出的鼠仔中,属转基因小鼠者,约占全部仔小鼠的20%-30%。
因此,对转基因小鼠必须进行鉴定筛选。
1.转基因整合检测
鉴定转基因小鼠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小鼠尾尖提取基因组DNA,检测其基因型。
检测方法包括PCR和Shouthern 杂交。
(1)基因组DNA的提取:
1)将离乳期小鼠(>4周龄)麻醉标记。
2)用一只手抓住小鼠,另一只手持消毒剪剪下约1cm的鼠尾。
(2) PCR检测:转基因的初始筛选通常采用PCR检测技术。
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费用低而有效,适合大量标本的分析。
由于该技术特别敏感,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特别小心,避免质粒DNA或其它标本的基因组DNA的污染。
假阳性的产生对转基因小鼠的筛选工作将是致命的。
PCR 实验应采用双复管,甚至三复管。
阳性结果最好用Southern杂交技术进一步证实。
(3) Southern blot分析:该技术虽然没有PCR技术那样敏感,且费力费时,但是避免了因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的麻烦,可以得到目的基因整合后的基因组、整合位点数目、转基因拷贝数等的确切信息。
Southern blot的实验操作参见第一章的第八节。
2.转基因表达检测
转基因整合检测是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了小鼠的基因组中,同时可确定整合的位点和拷贝数,这在遗传学上是十分重要的。
而转基因表达检测是确定目的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器官组织中表达的时空分布。
其检测包括RNA分析技术和蛋白质检测技术。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动物模型分类 6. 3xTg-AD小鼠模型
祝艳秋, 张兰. 基于3xTg-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5, 25(2):61-66.
AD动物模型分类
6. 3xTg-AD小鼠模型
3x Tg-AD小鼠是目前最接近家族型阿尔茨海默病 的动物模型,它具有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SP和 NFT,脑中出现神经元死亡、突触丢失等AD的重要病 理变化,且该转基因动物模型由于认知障碍出现、病 祝理艳发秋, 生张兰较. 基早于3,x使Tg-拟得阿研尔茨究海默过病程小鼠更模加型的经药理济学快研究速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AD动物模型分类
1.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
海马内或脑室内一次性注射 Aβ1~40或 Aβ25~35,是一种急性损伤模型,能成功模拟 AD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及部分病理特征,如突
触丧失、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丢失等。
武强, 黎红华, 林琅,等.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AD小鼠模型学习记忆及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J]. 华 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5, 29(5):339-342.
AD动物模型分类 3.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东莨宕碱能选择性地阻断M受体,使突触后乙酰胆 碱含量变化,影响某些酶系变化,继而影响细胞内外 钙离子含量,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引起痴呆的病理生 理变化。
董洪涛, 房繄恭. 多因素AD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针刺对其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2, 36(5):43-46.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8, 18(9):8-12.
AD动物模型分类 6. 3xTg-AD小鼠模型
通过将APPSwe和tauP 301L同时显微注射进PS1M 146V基因敲入小鼠的单细胞胚胎中,得到了携带 APPSwe, tauP 301L, PS1M 146V基因的三重转基因小 鼠—3x Tg-AD小鼠
AD文献综述

阿尔兹海默病(综述)前言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上以记忆丧失、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许多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本文是针对AD的相关问题以及近些年来有关AD的研究做以总结。
一、病因1.家族史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
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
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
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
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
2.一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
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
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
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
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
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头部外伤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
3xTg-AD转基因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认知相关病理改变与比较

3xTg-AD转基因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认知相关病理改变与比较唐静荣;余小雨;郭权宪;魏亚诺;田家欣;武胜昔;项捷【期刊名称】《神经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24(40)2【摘要】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
方法:3xTg-AD小鼠3月龄时交替进行为期8 d的应激刺激,通过行为学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并制订评价标准,进行认知行为的检测及分析,取海马部位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聚集情况、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
结果:抑郁相关行为学结果提示CSDS+CUMS组小鼠出现抑郁相关表型。
认知行为检测发现CSDS+CUMS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显示CSDS+CUMS组的空间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条件恐惧实验中CSDS+CUMS组小鼠无明显恐惧记忆丧失。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SDS+CUMS组小鼠海马区4月龄出现Aβ沉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加(P<0.001),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丢失(P<0.001);8月龄时CSDS+CUMS组小鼠提早出现tau蛋白聚集。
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3xTg-AD 小鼠抑郁后提早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区神经元AD相关病理沉积增多,并伴随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丢失。
【总页数】9页(P162-170)【作者】唐静荣;余小雨;郭权宪;魏亚诺;田家欣;武胜昔;项捷【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四大队;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五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纤维层病理改变2.灵芝制剂治疗APP/PS-1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病理学改变3.高压氧通过调节BACE1蛋白水平改善APP/PS1模型小鼠Aβ相关病理改变及认知功能4.运动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及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5.PS1/APP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与Aβ_(1-40)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D小鼠模型介绍

AD小鼠模型介绍AD小鼠模型,即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的常用动物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特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经济状况产生巨大影响。
转基因AD小鼠模型最早由L. Mucke团队于1995年创建。
这些转基因小鼠是通过将人源的突变前体蛋白质(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或其酶切产物的基因导入小鼠胚胎中,使其在大脑中过度表达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从而模拟AD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物质的沉积。
这些模型具有遗传稳定、可重现性好、Aβ沉积明显等特点,适用于研究Aβ沉积的动态变化和与其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但由于转基因技术的限制,这些模型在建模之前就存在人为设计的缺陷,不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自然历程,并且建模以及后续研究成本较高。
诱导AD小鼠模型是通过给予小鼠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特定片段、神经毒性物质或化学药物等来诱导Aβ的沉积。
例如,诱导小鼠模型中最为常用的是通过给予β-胰岛素A肽(amylin)而诱导Aβ的形成。
这类模型具有好的可控性,可以通过调整给药剂量和方法来模拟AD的不同发展阶段,但模型建立和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且一些诱导方式可能会导致非特异性的神经损伤。
1. 病理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改变:通过观察模型小鼠大脑中Aβ的沉积情况、Tau蛋白的磷酸化等病理改变,以及相关神经元损伤和炎症反应等,揭示AD发病机制。
2.认知和行为表现:通过行为学测试,评估模型小鼠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等,以反映AD小鼠模型的行为改变,从而评估新药对这些行为的干预效果。
3.药物疗效评价:通过给予模型小鼠潜在的抗AD药物,观察其对病理特征、记忆损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
尽管AD小鼠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与人类疾病的差异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AD 实验报告

AD 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AD(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深入研究 AD 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某种新型药物对 AD 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为 AD 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雄性 C57BL/6 小鼠,8 周龄,体重 20-25g。
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 组)、AD 模型组(Model 组)和药物治疗组(Treatment 组),每组 10 只。
(二)AD 模型的建立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1-42 寡聚体的方法建立 AD 模型。
具体操作如下:小鼠腹腔注射 1%戊巴比妥钠(40mg/kg)进行麻醉,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
参照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以前囟为零点,在双侧海马(AP:-20mm,ML:±15mm,DV:-20mm)缓慢注射Aβ1-42 寡聚体(5μl/侧,1μg/μl),注射速度为05μl/min,留针 5min 后缓慢拔出针头,缝合头皮。
(三)药物治疗Treatment 组小鼠在模型建立后第7 天开始给予新型药物灌胃治疗,剂量为 10mg/kg,每天 1 次,连续治疗 4 周。
Control 组和 Model 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四)行为学检测1、水迷宫实验在药物治疗 4 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实验分为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
定位航行实验:将小鼠从不同的入水点放入水中,记录小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每天训练 4 次,连续训练 5 天。
空间探索实验:在第 6 天撤去平台,记录小鼠在目标象限(原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一、剪鼠尾
1.剪鼠尾的时间当新生的小鼠年龄达到两到三周(耳朵已经长开)时剪鼠
尾较好,此时鼠尾剪起来比较容易且小鼠的生命力比较强。
2.分辨小鼠的年龄
a当小鼠整个身体较红且腹部无奶时,此小鼠当天出生或前一晚出生;
b当小鼠腹部有奶(腹部有一小团白色物质),此小鼠出生2~3天;
c当小鼠背部长出皮毛时,此小鼠出生3~4天;
d当小鼠毛长全,但眼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0天左右;
e当小鼠眼刚开,耳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2天左右;
f当小鼠耳刚开时,此小鼠出生14天左右。
3.剪鼠尾后对小鼠的标记:打耳孔法
二、从鼠尾中提取DNA
采用鼠尾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康为世纪:cw2094)提取DNA,操作如下:
1.剪取小鼠长度为0.4-0.6cm的尾巴,放入灭菌后的离心管中,加入180μL
Buffer GTT。
震荡混匀。
2.加入20μL proteinase K,涡旋震荡,彻底混匀。
3.置于56℃水浴,直到组织溶液完全清澈,一般需消化6-8h,赋予过程中涡旋
震荡,使样品均匀分离。
注意:
1)如果赋予和涡旋震荡后仍然有胶状物质,必要时过夜消化再加入20μl proteinase K消化,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2)如需去除RNA,可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加入4μl浓度为100mg/μl的RNase A溶液,震荡混匀,室温放置5-10min。
4.14000rpm 离心1min,以消除未消化的类似于鼠毛等组织,将上清转移到一
个新的灭过菌的离心管中。
5.加入200μl Buffer GL,涡旋震荡,充分混匀,加入200μl 无水乙醇,涡旋振
荡,充分混匀,短暂离心,使管壁上的溶液收集到管底。
注意:
1)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要立即涡旋震荡混匀。
2)如果多个样品一起操作,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可以等比例混匀后一起加入样品。
3)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可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6.将步骤5中所得到的溶液全部加入到已装入收集管的吸附柱中,若以此不能
加完溶液,可分多次转入。
10000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7.向吸附柱中加入500μl Buffer GW1(使用前检查是否已加无水乙醇),10000
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8.向吸附柱中加入500μl Buffer GW2(使用前检查是否已加无水乙醇),10000
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如需进一步提高DNA纯度,可重复步骤8。
9.12000rpm 离心2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置于室温数分钟,以
彻底晾干。
注意: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吸附柱中残余的乙醇去除,乙醇的残留会影响后续的酶促反应(酶切,PCR等)。
10.将吸附柱置于一个新的灭过菌的离心管中,向吸附柱的中间部位悬空加入
50-200μl Buffer GE或灭菌水,室温放置2-5min,10000rpm 离心1min,收集DNA溶液,-20℃保存DNA。
注意:
1)如果下游实验对PH值或EDTA敏感,可以用灭菌水洗脱,洗脱液的PH 值对洗脱效率有很大影响,若用水作洗脱液应保证其PH值在7.0-8.5直接,PH值低于7.0时洗脱效率不高。
2)离心前室温孵育5min可增加产量。
3)用另外的50-200μL Buffer GE或灭菌水再次洗脱可以增加产量。
4)如果需要提高DNA的终浓度,可以将步骤10所得的DNA洗脱液重新加至吸附膜上,重复步骤10;若洗脱体积小于200μL,可以增加DNA的终浓度,但可能会减少总产量。
三、PCR
PCR程序设定:
1=94.0℃for 5:00
2=94.0℃for 1:00
3=59.0℃for 0:50
4=72.0℃for 1:00
5=Goto 2 2times
6=94℃for0:50
7=58℃for 0:50
8=72℃for 1:00
9=Goto 6 2times
10=94.0℃for 0:50
11=56.0℃for 0:50
12=72.0℃for 1:00
13=Goto10 32times
14=72.0℃for 10:00
15=4.0℃for 5:00
16=END
目前实验室的双转基因小鼠AD体系采用:
PCR反应的体系(12μl):APP
Primer APP-1 1.3μl
Primer APP-2 1.3μl
ddH2O 2μl
mix(CW0682)6μl
DNA 1μl
PCR反应的体系(12μl):PS1
Primer PS1-1 1.3μl
Primer PS1-2 1.3μl
内参-1 1μl
内参-2 1μl
mix(CW0682)6μl
DNA 1μl
先在1.5ml的EP管中加入总的体系再平均分装入各个PCR管中(一般多加两小管的量),将移液器调到总量的1/3到1/2体积在EP管中缓慢抽吸若干次(尽量避免产生气泡)以便Taq酶混合均匀,最后再在各PCR管中依次加入DNA样品。
引物处理方法:引物在安基生物有限公司合成后,EP管上会有标记,一般为x nmol,使用前先用12000rpm 离心1min,加入10x μl ddH2O,涡旋振动混匀,微型离心机离心,即可得到100μM的母液,取10μl 的母液,用ddH2O稀释10倍,即加入90μl,混匀后即可得到10μM的引物工作液。
四、电泳
1.配胶:鉴定用的胶板有大、中、小3种,分别用的梳子为50、25、11齿。
分别用的0.5*TBE的量为90ml、45ml、25ml。
用1.5%的琼脂糖凝胶。
2.点样:12μl的DNA,Marker加5μl。
点样时注意逐个点样,不要点错,最好把中间的那个孔留着点Marker,这样可避免点样的出错。
Marker的选择依基因片段大小而定。
3.跑电泳:打开电源,150v电压,30min左右即可。
4.照胶:看是否有目的条带,即可判断对应小鼠是阳性、阴性或是杂合子。
5.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