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调火工岗位实用工艺技术操作实用标准
炼焦厂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最全)

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1、岗位职责1.1 熟知本岗位的危险源,及时发现及消除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关记录。
1.2 熟悉炉体构造,加热系统流程,生产工艺流程,煤气、废气设备的性能。
1.3 负责所使用的煤气、废气设备的清扫、维护、加油、检查和调节。
1.4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加热制度,作好调温工作,做到焦饼上、下、机、焦各点均匀成熟,努力做到提高焦炭质量,降低耗热量,维护好炉体,提高热工效率。
1.5 维护好所属设备、仪表及工具,保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气流畅通无阻。
1.6 掌握各种与热工制度有关的计算方法,保持各种有关记录的完整和清洁。
1.7 在结焦时间变化和配煤比变动较大时,要及时做炭化室底部压力和冷却温度的测量,并做好记录。
1.8 发现难推焦号,要及时观察焦饼情况,并测量该炉号的横排温度。
1.9 负责处理交换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故障。
1.10 指导三班测温工及交换机工的日常工作。
1.11 负责所属卫生区域的卫生清扫工作。
1.12 负责交换系统轮、链条的检查、维护。
2、技术规定2.1 标准测温火道规定为第7火道和第22火道。
2.2各燃烧室测点温度在交换后20秒时,最高不得超过1450℃,最低不得低于1100℃。
2.3 炉头温度与其平均温度相差不能大于±50℃。
2.4 炉头温度与标准火道温度相差不大于100℃。
2.5 焦饼中心温度应保持在950—1050℃之间,上下温度差不大于50℃。
2.6 炉顶空间温度不超过850℃。
2.7 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不得低于900℃。
2.8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不得低于2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00℃。
2.9 集气管温度保持在78—85℃。
2.10 硅砖焦炉在有计划加快炼焦速度时,允许昼夜提高火道温度不得超过60℃。
2.11 集气管压力以保持结焦末期吸气管下方炭化室底部压力不小于5Pa为原则.2.12 焦炉吸力以下降气流看火眼压力为0~5Pa,α值 1.25~1.35为制定原则。
调火工岗位操作

调火工岗位操作1、职属热调工段长领导,完成其交给的工作任务。
2、乐观参与生产管理,仔细执行本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和平安规定,保证平安生产。
3、负责测量规定的温度、压力、吸力、合理地调整空气与煤气,把全炉的火焰调好,温度匀称。
4、负责煤气设备(管道、阀门、水封等)及加热系统的各种设备(机焦侧)和总烟道翻板。
交换旋塞等部位加油、清洗和维护。
二、技术要求1、规程火道为第7和22立火道,规程温度应依据焦饼中心温度确定。
2、燃烧室立火道(交换后20秒)温度不高于1450℃,不低于1100℃3、炉头温度以焦炭成熟为规程,不准低于1100℃。
4、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50℃。
5、焦饼中心温度:950-1050℃。
6、炉顶空间温度:750--850℃。
7、废气盘温度不高于450℃,分烟道温度不高于350℃。
8、各燃烧室相邻火道温度相差不超过20℃(炉头除外)。
9、集气管压力依据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不低于5Pa确定。
10、看火孔压力0-5Pa。
11、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不低于5Pa。
12、蓄热室顶部吸力与规程蓄热室顶部吸力下降气流不大于±3Pa(边炉除外)13、炉体年伸长率0.05%14、K横墙≥0.90,K炉头≥0.90三、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各煤气支管横排管每半年全部清理一遍。
2、每季对考克用轻柴油清洗一遍,做到光滑,转动敏捷好用。
3、清扫砖煤气道,依据实际状况不定期清理。
4、光学高温计的使用与维护。
为确保所测炉温数据精确,保持测温过程持续稳定:1)测温使用的光学高温计,按规定定期校对。
2)发觉高温计双光、跳针、卡针及其它不精确状况时,停止测量。
3)测量1400℃以上温度应深色滤光片,禁止乱测其它发光物体。
4)测温前检查各点接解是否良好,电池是否够用,挂带是否坚固。
5)测量时,高温计挂带套在脖子上,旋转变阻器,预先将指针打到估量要测的温度值四周,然后打开灯丝对准测温点,匀速转动变阻器,使灯丝前1/3和测温点亮度熔合在一起,再从记得度盘上读出温度值。
5.5m焦炉调火工操作规程

5.5m焦炉调火工操作规程一.职责1、熟悉炉体结构,加热系统流程,煤气及废气设备的性能。
2、按时完成工作计划,保证各部温度,压力达到技术指标.3、熟悉焦炉的温度、压力制度及其控制调节方法。
根据生产任务和配煤质量,执行规定的加热制度,以保证焦饼在炭化室内全长、全高、均匀准时成热,并保持焦炉有较高的热工效率。
4、及时准确的计算各种数据,认真填写并保管好各项记录。
5、负责所使用的煤气、废气设备的维护、清扫、加油和检查调节。
6、按时提出各种备品、备件、工具材料,合理使用并保管好各种工具仪器、仪表。
7、负责本岗位的特殊操作及事故处理。
二.技术规定:(一)、温度制度:(1)、燃烧室所有立火道任一点的温度不得超过1450℃,不得低于1100℃。
(2)、延长结焦时间,标准温度不得低于1100℃,炉头温度不得低于950℃。
(3)、各炉头火道温度与全炉平均温度相差应小于±50℃,不低于1100℃。
(4)、蓄热室温度不得超过1320℃,不得低于900℃。
(5)、焦饼中心温度1000±50℃,(上部不低于950℃,上下两点温度差不超过100℃)。
(6)、炉顶空间温度规定为800±30℃不应该超过850℃(于结焦2/3周期时测定)。
(7)、小烟道温度不超过450℃,不得低于250℃。
(8)、分烟道温度规定不超过400℃。
(9)、直行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K安)来考核,规定K安≥0.95。
(10)、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直行昼夜平均温度的均匀系数(K均)来考核,规定K均≥0.95。
(11)、横墙温度的均匀性用横墙均匀系数(K横)来考核,规定K 横≥0.95。
(12)、炉头温度的均匀性用炉头的均匀系数(K炉头)来考核,规定K炉头≥0.95。
(13)、回炉煤气温度保持50±2℃。
(二)、压力制度(1)、燃烧系统燃烧室立火道看火孔压力应保持5-10PA,炭化室应保证整个结焦时间煤气只能由炭化室流向加热系统,炭化室内不吸入空气。
炼焦一车间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

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职责1.1.直属本班班长领导,完成其布置的工作任务。
1.2.熟悉炉体构造,加热系统流程,生产工艺流程,煤气、废气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1.3.负责焦炭、煤气和副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
制定切实可行的加热制度使焦饼均匀成熟。
1.4.按时完成月工作计划,保证焦炉各部位温度、压力及各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维护好所属设备,做到不因调火工作损坏炉体。
1.5.及时准确地计算各项数据,认真填写并保管好各项原始记录。
1.6.按时提出各备品备件、工具和材料,合理使用和保管好各种工具、仪表、仪器及药品。
1.7.掌握本岗位的特殊操作及事故处理。
1.8.执行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定,保证安全生产。
1.9.负责煤气设备(管道、阀门、水封等)及加热系统、总烟道翻板、交换旋塞、加减旋塞等部位加油、清洗和维护。
1.10.执行车间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
2、岗位工艺技术规定与操作指标2.1工艺说明焦炉炼焦是将煤装入炭化室,通过两侧燃烧室进行均匀加热,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进行干馏,将入炉煤冶炼成焦炭。
调火的目的是:保持合理的温度制度、压力制度使每一个炭化室的焦饼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炭化室长向和高向均匀成熟,为焦炉的正常生产及长寿创造条件,并降低炼焦耗热量。
2.2技术要求2.2.1温度制度:2.2.1.1.燃烧室内所有火道任一点温度在交换后20秒内不得超过1450℃和不低于1100℃。
2.2.1.2.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但不得低于900℃。
2.2.1.3.炉顶空间温度不应超过850℃。
2.2.1.4.焦饼中心温度应保持在950--1050℃之间,任意两点温差不大于100℃。
2.2.1.5.延长结焦时间时,焦炉燃烧室内任意一点温度不得低于1100℃。
2.2.1.6.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不得低于2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00℃,不得低于200℃。
2.2.1.7.加热用焦炉煤气温度保持40-50℃。
2.2.2压力制度:2.2.2.1.全炉炭化室底部300mm高处,焦饼与炉墙间的压力在结焦时间末期应在5Pa 以上。
调火工岗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调火工岗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技术标准一、岗位职责1.熟悉炉体构造,加热系统流程,煤气及废气设备的性能。
2.按时完成工作计划,保证各部分温度,压力达到技术指标。
3.熟悉焦炉的温度、压力制度,及其控制调节方法。
根据生产任务和配煤供量,执行规定的加热制度,保证焦饼在碳化室内全长、全高成熟,均匀准时成熟,并保持焦炉有较高的热工效率。
4.及时准确地计算各种数据,认真填写并保管好各种记录。
5.负责所使用的煤气、废气设备的维护,清扫加油检查调节。
6.按时提出各种备品、备件、工具、材料,合理使用并保管好各种工具、仪器、仪表。
7.掌管本岗位的特殊操作及事故处理。
二、岗位技术标准(一)温度制度1.燃烧室所有立火道任一点温度不超过1450℃,不低于1100℃。
2.延长结焦时间,标准温度不得低于1100℃,炉头温度不低于950℃。
3.各炉头火道温度与全炉平均温度差小于±50℃,不低于1100℃。
4.蓄热室温度不超过1320℃,不低于900℃。
5.焦饼中心温度1000±50℃(上部不低于950℃,上下两点差不超过100℃)。
6.炉顶空间温度为800±30℃,不超过850℃(结焦2/3周期时测定)。
7.小烟道温度不超过450℃,不低于250℃。
8.分烟道温度不超过400℃。
9.回炉煤气温度50±2℃。
10.直行温度的稳定性用K安(安定系数)来考核,K安≥0.95。
11.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K均(昼夜平均温度均匀系数)来考核,K 均≥0.95。
12.横墙温度的均匀性用K横(横墙均匀系数)来考核,K横≥0.95。
13.炉头温度的均匀性用K炉头(炉头均匀系数)来考核,K炉头≥0.95。
(二)压力制度1.燃烧室立火道看火孔压力保持0~5Pa。
2.集气管的煤气压力应保证吸气管下部碳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5Pa。
3.除边部蓄热室外,每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吸力相比读数茬:上升气流为±2Pa(边道±4Pa),下降气流为±3Pa(边道±5Pa)。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规程

1.1 为焦炉生产出优质焦炭和化学产品,不断地提高焦炉热工效率做细致的工作。
1.2 按规定测量温度、压力,并做及时调整。
1.3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加热制度,使焦饼沿炭化室的上下机焦各点均匀成熟。
1.4 维护加热系统设备,保证正常加热。
1.5 维护好护炉铁件,延长焦炉使用寿命。
1.6 完成班长、车间领导交办的暂时工作。
2.1 燃烧室立火道测温点在交换后20 秒的温度不得超过1450℃, 不得低于1100℃。
2.2 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
2.3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350℃。
2.4 集气管温度应保持在80~100℃。
2.5 炭化室炉顶空间温度应保持800±30℃,不应超过850℃。
2.6 焦饼中心温度应保持在1000℃±50℃。
2.7 燃烧系统和炭化室的压力制度的制定,应能保证整个结焦时间内,燃烧室内气体和外界空气不致漏入炭化室。
2.8 规定集气管压力时,应保证吸气管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5Pa。
2.9 冬季大气温度变化时,要按时调整集气管压力规定值。
2.10 炉顶看火孔的压力应保持0-5Pa。
2.11 无论结焦时间长短,空气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的负压应保持大致不变,其吸力不得低于30Pa 。
2.12 每一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比较,上升气流时不超过±2Pa,下降气流时不超过±3Pa,边蓄热室上升气流允许相差±4Pa ,下降气流时允许相差5Pa。
2.13 当煤气总管压力下降至500Pa 时,必须住手加热。
2.14 加热住手后,应即将准备废气交换。
在进行废气交换时交换旋塞应关闭,禁止将废气铊换向至中心位置。
2.15 钢柱承受压力要均衡,上部大弹簧应保持12- 13t,下部大弹簧应保持8-9t。
2.16 钢柱曲度增大到50mm 以上时,必须采取措施处理.2.17 炉顶横拉条被拉细到35mm 时应进行更换。
(焦化厂)焦炉调火工岗位职责与技术操作指标

(焦化厂)焦炉调火工岗位职责与技术操作指标一、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指标(一)温度制度(1)燃烧室所有下降立火道每点最高温度在交换后20秒不得超过1450℃,并不得低于1100℃。
使用高炉煤气时,K横排>0.65。
使用焦炉煤气时,K横排>0.9。
(2)炉头温度要求与同侧平均温度相差不大于±50℃(边炉除外)。
使用高炉煤气时,K炉头>0.65。
使用焦炉煤气时,K炉头>0.9。
(3)蓄热室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320℃,最低不低于900℃。
(4)小烟道温度最高不得超过450℃。
(5)分烟道温度最高不得超过400℃。
(6)炉顶空间温度最高不得超过850℃,最低不得低于750℃。
(7)焦饼中心温度不得超过1000±50℃(焦、机侧上、中、下三点平均),上下差不得超过100℃。
(8)荒煤气出口温度应冷却至80-100℃。
(9)焦炉回炉煤气温度应预热至50±2℃,以保证加热煤气支管不挂料堵塞。
(二)压力制度(1)确定合适的集气管压力保证在任何操作条件下(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停止加热、停止推焦等),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不小于5Pa。
(2)加热系统的压力主要根据空气过剩系数和炉顶看火孔压力保持0-5Pa确定。
(3)废气开闭器顶部至蓄热室顶部严禁正压,在焦炉操作的所有情况下(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停止加热、停止推焦等),燃烧系统各处压力必须小于相邻部位炭化室的压力。
(4)在同一结焦时间内,沿加热系统高度方向的压力分布应当稳定。
(5)在同一结焦时间内空气蓄热室顶部上升气流的负压保持大致不变,其吸力不得低于30Pa。
(6)每个蓄热室顶部的吸力与标准蓄热室比较,上升气流时不超过±2Pa(边蓄热室±4Pa),下降气流时不超过±3Pa(边蓄热室±5Pa)。
(7)立火道空气过剩系数:用焦炉煤气加热时为1.2-1.3,用高炉煤气加热时为1.10-1.15。
(三)焦炉煤气特点1、密度:0.45-0.5kg/m32、着火点:600-650℃。
调火工操作规程

调火工操作规程一、职责1、按规定的结焦时间负责保持焦炉正确的加热制度,确保焦炉生产焦炭达到优质、稳产、低耗,延长炉体寿命。
2、服从班长的领导,准确测量和调节按计划规定的温度压力,认真填写记录,并符合规定的要求,达到全炉直行温度均匀,加热制度改变时有原始记录。
3、做好炉温的调节工作,使焦饼和焦侧上下各点同时成熟。
4、负责加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负责管理号测温仪、热电偶、微压计、玻璃温度计6、负责清扫集气管,使之畅通。
二、技术要求1、代表火道,机侧8火道、焦侧25火道2、所有立火道温度交换后20秒钟严禁高于1450℃,不得低于1100℃,当大幅延长结焦时间时,边火道温度不得低于950℃。
3、蓄热室温度不超过1320℃。
4、炉顶空间温度应控制在800±30℃,并不超过850℃。
5、焦饼中心温度1000±50℃,上下两点差不超过100℃。
6、碳化室墙上下两点差不超过70℃。
7、废气盘温度不超过450℃,分烟道不超过350℃。
8、除边燃烧室外,每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顶部吸力差,在上升气流时,不超过±2Pa,下降气流时,不超过±3Pa,9、看火孔压力上升气流时保持0—5Pa。
10、碳化室压力在结焦末期底部应大于5Pa.11、蓄热室吸力上升气流不低于40Pa,下降气流不低于60Pa.12、炉头温度与标准温度差应小于150℃,与该侧平均温度不大于250℃,每个燃烧室的炉头温度以焦炭成熟时不低于1100℃。
13、过气过剩系数,废气开闭器连接管处取样,不大于1.5。
14、集气管温度85℃±3℃,回炉煤气温度50℃±2℃。
15、立火道测温点位于鼻梁砖上平面,靠近灯头砖一侧。
16、横排系数不低于0.95。
K横=考核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考核火道数(1)单排系数:火道实测温度与标准线超过±20℃为不合格。
(2)八排系数:八排的平均火道温度与标准线差±10℃为不合格。
焦炉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大全

焦炉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大全一、技术指标1、全炉所有火道任一点温度在交换20秒不得超过1450℃和低于1100℃,炉头温度不得低于950℃。
2、长结焦时间标准温度不得低于950℃。
3、炉头温度与标准测温火道温度之差应小于150℃,与其平均温度比较不大于250℃。
4、蓄热室顶部不得超过1320℃,但不得低于900℃。
5、炉顶空间温度不应超过850℃。
6、焦饼中心温度950~1050℃,使用高炉煤气加热上下两点之差不得超过100℃,使用焦炉煤气加热上下两点之差不得超过120℃。
7、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不低于250℃。
8、分烟道温度不超过350℃。
9、加热用焦炉煤气温度40~45℃,高炉煤气不高于35℃,高炉煤气粉尘含量小于15mg/m3。
10、集气管温度80~100℃,压力140~160Pa。
11、燃烧室立火道看火孔压力应保持0-5Pa。
12、单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全炉蓄热室顶部平均吸力相比,上升气流为±2Pa;下降气流为±3Pa(边炉除外)。
13、立火道空气过剩系数α规定为:高炉煤气加热时为1.15-1.25;焦炉煤气加热时为1.20-1.30。
14、喷洒荒煤气的氨水压力为0.1-0.15Mpa,氨水温度为75-80℃。
15、废气盘至蓄热室顶部严禁正压。
16、在同一个结焦时间内蓄热室上升气流顶部吸力应确定不变。
17、地下室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不低于500Pa,高炉煤气主管不低于300Pa。
18、使用混合煤气加热时,焦炉煤气主管压力应大于高炉煤气主管压力200Pa以上,体积混合比,焦炉煤气为高炉煤气的2-5%。
冶金焦化10万+焦化人已关注!焦化人自己的技术、生产、安全、设备、资讯交流平台!11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二、岗位操作知识(一)温度测量1、横排温度的测量①用高温计在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
②测量下降气流火道的斜道与砖煤气道孔的中间处(高炉煤气加热时测鼻梁砖处)。
③单号燃烧室由机侧向焦侧,双号燃烧室由焦侧向机侧测量,每分钟测一排,打看火眼盖不准超过6个,测后立即盖上。
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

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一、岗位职责1.服从班长指挥,在班长领导下进行炉温调节。
2.根据生产情况调整确定恰当结焦时间,使焦饼均匀成熟,提高焦炭质量,延长炉体寿命。
3.熟悉炉体构造和焦炉气体流程,掌握仪表运行情况,及时调节,正确执行加热制度。
4.按结焦时间对炉温调节,保证不出生焦。
5.维护保养好所属设备,并做好记录。
6.做好分管辖区内的卫生清理工作。
二、操作细则QRD—2000(Ⅲ)型焦炉为大容积负压操作焦炉,不适宜强化生产和过分限产,其靠自身产生煤气自燃促使焦饼成熟,焖炉造成炉温过低,此种焦炉为避免护炉设备损坏,在吸力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一次调节风门。
1、结焦初期:①装煤~10小时温度调节装煤前炉顶一次风门必须及时关闭,调节砖必须及时打开,装煤对炉门操作完成后,炭化室变为负压,及时打开炉顶一次风门,此阶段炉温升温较慢,然后适当调节机焦侧调节砖开度,保证炉顶不正压,同时适时根据四联拱产生荒煤气多少及温度适度开启二次调节风门。
②10—30小时温度调节炉温逐步升起,10—20小时要求迅速提高四联拱温度,按调火原则先调平衡后提温,此阶段随时根据炭化室和四联拱升温情况变化做到及时调节,后阶段20—30小时二次调节风门应逐渐关小。
.2、结焦中期30—60小时温度调节,此阶段四联拱易引起高温,以恒温为主,注意利用相邻号贯通孔作用调节炉温,不可只用关闭该炉号调节砖手段调节,同时二次调节风门必须关严。
3、结焦末期60小时—出焦时温度调节:此阶段以保温为主,此时炭化室荒煤气量已经很少,炉温趋于下降,在保证焦炭成熟情况下,调节砖应逐渐关小或关闭,四联拱二次风门密封严,装煤前炉顶一次风门关闭。
三、技术要求:1、炭化室温度:正常1270—1300o C max≤1330℃ min>900℃机侧>焦侧30 o C2、四联拱温度:正常1250—1280℃ max≤1320℃ min>900℃机侧>焦侧30 o C3、集气支管温度:≤1200℃ min≥850℃常用 1100±50℃4、集气管温度:≤1150℃ min≥800℃常用1050-1100℃5、集气支管吸力:130±20Pa6、集气总管吸力:340±10Pa7、碳化室顶部吸力:20-30Pa 末期:10-12Pa8、四联拱吸力:50±10Pa9、碳化室顶部:a=0.7左右10、四联拱:a=1.2-1.2511、集气总管:a=1.3-1.35、12、焦饼中心温度:1000±50℃四、调火要求1、调火原则:先调机焦侧四联拱温度平衡后提温的原则。
调火工操细则

调火工操细则1.直行温度的测量在交换完后十分钟,开始测下降气流的标准火道,从交换机端焦测开始,从另一端机测返回,在两个交换时间内全部测完,测得温度,换算为换向后20秒的温度。
代表火道规定为第七道和第二十二火道。
K均=2M—(A机+A焦)/2MM:一座焦炉测温火道数A机A焦:分别表示机焦测不合格的火道数。
K安=2N—(A机+A焦)/2NN:昼夜全炉测温次数A机A焦:分别表示机焦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偏差大于±7℃的次数。
2.横排温度的测量(1)在交换后十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火道,每换向一次应测10-11排燃烧室的温度(单号燃烧室由机侧往焦侧测量,双号燃烧室由焦侧往机侧测量)(2)测量时速度均匀,每次12—13分钟测完(3)测试测量后必须画成曲线表示,并应绘出各区域平均曲线及全炉平均曲线,作出标准线,判断横排不合格火道。
(4)一次打盖不允许超过5个。
K横=(考核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测温火道数(边炉不计系数)3.边火道温度的测量(1)系指机焦两侧第一火道温度(即1﹟与28﹟火道)(2)于换向后十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温度,从换向机端焦侧开始,机侧返回,两个换向侧完,每个换向温度测量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按测量结果(不须换算为换向后20S的温度),分别算出每侧边火道平均温度。
(4)边火道温度均匀系数=(侧温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测温火道数4.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1)测量上升气流的蓄热室,交换后立即开始测量,测点为蓄热室顶部,中间隔墙最高温度处。
(2)测量时,由靠近交换机一端开始,按顺序进行,每次测一侧的单号或双号,在四个换向内测完。
(3)测完后,计算机焦两侧平均温度。
5.小烟道温度(1)将事先检查好的500℃水银温度计,用石棉绳绕紧牢固地插入上升气流小烟道测温孔中,插入深度为200—250㎜处。
(2)交换后10分钟,开始读数。
读数时,先读数后取出温度计,将取出的温度计插入相邻上升气流测温空内。
焦炉调火工

焦炉调火工1.岗位职责:1.1测量调节各项温度和压力,并及时准确地计算,用仿宋体认真填写并保管好各项记录。
1.2更改煤气孔板和燃烧室。
1.3负责焦炉加热系统的设备和管道的清扫和维护。
1.4顺利完成本岗位所负责管理的各项技术指标,并维持与三班冷却组的业务联系。
1.5检查加热煤气管道、蓄热室(包括格子砖)、斜道的工作状态。
如需喷补、更换,及时提交热修。
1.6合理采用和看管不好各种工具、仪表仪器。
2.技术操作规程:2.1技术建议:2.1.1各项温度记入大帐。
2.1.2炉温应当光滑、平衡。
2.1.3换向后5分钟开始测下降气流立火道的温度。
立火道测温点用焦炉煤气时测下降气流立火道底部的火嘴周围。
2.1.4燃烧室所有火道的温度严禁低于1450℃,严禁高于1100℃。
2.1.5炉头火道温度不得低于1100℃。
2.1.6冷凝室顶部温度严禁低于1320℃,严禁高于900℃。
2.1.7机焦侧标准温度根据结焦时间,以焦饼中心1000±50℃来校正确定。
2.1.8炉顶空间温度800±30℃,并严禁少于850℃。
2.1.9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不得低于250℃。
2.1.10分后烟道温度严禁少于350℃。
2.1.11蓄热室顶吸力不得低于20pa。
2.1.12看看火孔压力0-5pa。
2.1.13吸气管正下方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保持在5pa以上。
2.1.13公火道空气短缺系数为1.15-1.25,采样点在下降气流火道横跨孔处和废气开合器双叉处。
2.2操作细则:2.2.1各部温度的测量。
2.2.1.1横排温度:2.2.1.1.1单号燃烧室从机侧已经开始测量,双号燃烧室从焦侧已经开始测量,每个互换测5排在。
2.2.1.1.2每分钟测7-8个火道,测完立即把看火孔盖盖上,测量时看火孔盖不得打开5个以上。
2.2.1.1.3纵排系数的排序。
k横=单排系数:单排温度曲线与标准线温差不超过±20℃合格,相邻火道±20℃;十排系数:十排平均温度曲线与标准线温差不少于±10℃合格,相连火道±10℃;全炉系数:全炉平均温度曲线与标准线温差不少于±7℃合格,相连火道±7℃。
焦炉调火岗位工艺技术操作标准

焦炉调火岗位工艺技术操作标准部分内容:焦炉调火工岗位工艺技术操作标准1 测量设备的使用及维护1.1调火测量温度和压力主要用红外测温仪和焦炉微压数字测量仪。
1.2红外测温仪使用时,要先检查电量是否够用,发射率调整是否准确,测温仪是否校正准确与合格证。
1.3要轻拿轻放,定期检查与校表,要有专人妥善保管。
1.4要保持红外测温仪目镜干净,测温仪要防止雨水,下雨时测温要打伞防止损坏测温仪。
1.5长时间不用的红外测温仪,应将电池取出。
1.6不读数或压力超过表的范围时,应立即关闭考克。
2 技术规定1.1燃烧室所有火道在交换后20秒,不得高于1450℃,不得低于1100℃。
1.2硅砖蓄热室温度不得超过1320℃,不得低于900℃。
1.3小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50℃,不得低于250℃。
1.4分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00℃。
1.5焦饼中心温度(出炉前30分钟)应为950~1050℃,上下两点温差不应超过100℃。
1.6炉顶空间温度应为800±50℃。
1.7高炉煤气支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机焦侧煤气管道),一般保持在900~1100Pa;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一般保持在3000-5000Pa。
1.8用混合煤气时,焦炉煤气主管压力应大于高炉煤气支管压力200Pa以上,体积混合比一般为3~5%,最大不超过7%。
1.9空气过剩系数,用高炉煤气加热时为1.15~1.20,用焦炉煤气时为1.20~1.25。
1.10看火孔压力为0~5Pa。
1.11在吸气管正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推焦前30分钟)不小于5Pa,其波动范围不应超过10Pa。
1.12高炉煤气加减考克开度偏差不应超过±3mm,焦炉煤气交换考克加减考克开度偏差不应超过±3mm,关闭时不应超过±5mm。
1.13打看火孔盖,必须有带横梁(横梁长>120mm)的长1.5米左右的铁钩子。
3 一般操作3.1直行温度测量:3.1.1测量标准火道为7、26眼。
XX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

XX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一、岗位背景调火工是炼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岗位,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对炉膛和窑炉进行调整,以保持正常的燃烧状态,并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调火工的操作安全和工作效率,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岗位职责1.负责炉膛和窑炉的调整和操作,确保燃烧状态正常;2.监测燃烧设备的工作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配合生产人员进行运行参数的调整,保持生产线平稳运行。
三、操作准备1.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的培训;2.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齐全和合格,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3.熟悉所负责的炉膛和窑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准备调火工具,包括火钳、调火锤、扳手等。
四、操作流程1.检查炉膛和窑炉的工作状态,包括燃烧温度、燃料供应、排气情况等;2.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燃烧设备的参数,以保持正常的燃烧状态;3.监测燃烧设备的工作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堵塞、漏气等;4.配合生产人员进行运行参数的调整,确保生产线平稳运行;5.定期进行燃烧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操作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严禁独立进行高危操作;2.在调整设备参数之前,要先停机并断开电源,确保操作安全;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参数;4.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仪表和设备的工作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5.在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并妥善收纳工具和材料。
六、安全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人机分离;2.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3.在进行高温操作时,要采取防火措施,并配备灭火器材;4.遇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机并报告相关人员,切勿擅自处理;5.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和专注,禁止酒后操作;6.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七、责任追究对于操作不当、造成事故的调火工,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焦化厂炼焦车间调火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焦化厂炼焦车间调火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一岗位职责:1.严格执行焦炉加热制度,保持炉温稳定,焦饼成熟良好。
2.事故状态下,根据炉温情况及时调节,防止出现高低温事故。
3.按规定测温,计算系数,做好记录,保持完整清洁。
4.掌握煤料质量,配比变化,对各种温度制度、压力制度及时调节,并指导三班工作。
5.对煤气设备各部位做到测量、保养、调试检查,使之正常工作。
护炉铁件完备有效,压力分布合理。
6.保持岗位卫生区域达到文明生产标准。
二岗位操作方法:(一)岗位操作要求:1.在车间主任、组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三规一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完成分工承包制规定的各项任务。
调火、测温、铁件、加热设备工密切配合,共同负责贯彻执行焦炉加热制度,护炉铁件管理制度,搞好加热、交换设备及煤气各系统管道检查、测量、调节和维护工作,自觉锻炼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作风,努力创出最佳操作、最佳技术、最佳炉体。
2.实施有效的热工调火,避免高低温事故,下雨炉顶积水时负责排水,遇有难推,参加扒焦和控制温度。
3.指导三班煤气系统岗位操作,检查煤、焦线、上升管、集气管及吸气管挂料情况,掌握本组各工种的业务。
4.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一定的煤料炼出均匀成熟合格的焦炭。
5.搞好经济核算,降低能源、材料消耗,保证(人身、设备、操作)安全生产。
6.搞好设备和仪表的维护保养及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达到文明岗位标准条件负责停、送、换用煤气的组织工作。
7.按规定周期完成各项检查测量任务,保证记录清洁及时、准确无误。
8.要经常检查看火孔盖与座配合的严密性,下雨炉顶积水时要及时排水,防止雨水从看火孔盖缝隙向炉内漏水。
9.验收保管好煤气系统各种记录,定期检查防毒面具,保持风管、风嘴良好。
10.监督检查加热制度和推焦计划的实施情况。
调火工岗位职责:(1)负责燃烧室火焰的正常燃烧,加热系统各部温度均匀,并合乎规定指标,焦饼成熟良好,炼出优质焦炭。
同时加强个别炉号的管理,发生难推时要检查分析原因,并作好记录。
炼焦车间调火岗位操作法

调火岗位操作法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操作法规定了调火岗位的职责、人员素质要求、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设备维护、安全管理要点、相关岗位关系等。
1.2本操作法适用于潞宝集团7~10号焦炉调火岗位作业人员2.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2.1岗位职责2.1.1直属调火带班长领导,执行其安排布置的工作任务和指令。
2.1.2负责所属设备(包括备用设备)的检查维护、清扫、加油润滑。
2.1.3熟悉炉体构造、加热系统流程、生产工艺流程、煤气及废气设备的性能。
2.1.4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加热制度。
2.1.5掌握常用的热工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2.1.6指导三班煤气加热组的日常工作并协助进行煤气置换及停送煤气工作。
2.1.7负责测量和调节各种温度、压力。
2.1.8负责填写各项记录、台帐、报表并保持整洁完备。
2.1.9负责定期监测煤气区域CO的泄漏情况,保证煤气的安全使用。
2.1.10负责维护、保养各种仪表和工具。
2.1.11负责协助废气分析人员采集废气样品。
2.1.12负责本岗位的特殊操作及事故处理。
2.1.13负责本岗位区域设备、卫生清扫。
2.1.14负责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
2.2岗位工作内容调火工按计划测定各项温度压力等,并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内,使焦炭沿炭化室高向和长向均匀成熟。
管理和维护设备,加热煤气、废气、交换等设备,保持各设备的正常状态。
2.2.1每月测、调全炉横墙温度不少于三次。
2.2.2每月进行蓄热室顶部吸力测、调不少于两次。
2.2.3每月测量边火道温度不少于两次。
2.2.4每月清洗交换考克一次。
2.2.5每月进行标准火道废气分析二次,全炉小烟道废气分析不少于1/4炉号。
2.2.6每月测量炉顶空间温度一次,一次测两炉。
2.2.7每年测量冷却温度二次(变更周转时间增测)。
2.2.8每年测、调看火孔压力二次。
2.2.9每年测、调小烟道温度二次。
2.2.10每年测量炭化室底部压力二次。
2.2.11每年测量蓄热室阻力一次。
炼焦车间调火工岗位标准化作业规程.docx

炼焦车间调火工岗位标准化作业规程1岗位职责1.1调火工受调火班长的领导,熟悉炉体构造,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焦炉气流途径;维护焦炉测温仪表设备,保证测温仪表系统正常。
1.2准确测定各部分的温度和压力,认真记录及时调节,努力提高各种温度系数,保证焦炭质量。
1.3掌握常用热工仪表《红外线测温仪,热电偶、数字显示仪、玻璃温度计、斜型压力计》的使用和维护。
1.4掌握各种与热工制度有关的计算(如K1K2K3等)保证各种有关记录的完整和清洁。
1.5负责焦炉配风量的的操作和特殊情况下的操作及事故处理。
1.6保持所负责责任区的整洁。
2上岗资格2.1遵守国家和中煤京达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具备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有敬业精神。
2.2、学历和资历:学历为高中以上文化,具备本岗位工作1年以上。
2.3、健康要求:具有完成本岗工作所必须的体能、判断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要求。
2.4、安全培训:必须经过公司三级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1上一班出焦情况4.1.当班的成焦情况。
4.1.2当班出焦计划。
4.1.3每个炭化室和四联拱温度。
4.1.5 抽测每个炭化室和四联拱吸力4.1.4看测温班交接班记录本、焦炉加热记录及炉温记录表,了解上两班班温度情况。
4.2现场卫生4.2.1打扫各间台卫生(地面、楼梯、窗台、玻璃、抵抗强电脑柜、办公桌),拖地时地面清洁干净,无拖布痕迹,用时30分钟。
4.3炉顶看火及设备巡检4.3.1调火工根据电脑显示温度对炭化室和四联拱煤气量进行调节,记录炉顶小插板和四联拱的开度,4.3.2 对每个炉门的密封进行检查。
4.3.3 对四联拱的密封进行检查4.3.4 对炉顶集气管密封进行检查4.4.1测量集气管吸力和温度:4.4.1.1用K型手持式热电偶测量电脑与目测温度不符的炉号。
4.4.1.2用手持式吸力表每四小时测量集气管的吸力并做记录4.4.1.3 用手持式吸力表每四小时测量炭化室的吸力并做记录4.4.1.4用手持式吸力表抽测四联拱的吸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炉调火工岗位工艺技术操作标准1 测量设备的使用及维护1.1调火测量温度和压力主要用红外测温仪和焦炉微压数字测量仪。
1.2红外测温仪使用时,要先检查电量是否够用,发射率调整是否准确,测温仪是否校正准确与合格证。
1.3要轻拿轻放,定期检查与校表,要有专人妥善保管。
1.4要保持红外测温仪目镜干净,测温仪要防止雨水,下雨时测温要打伞防止损坏测温仪。
1.5长时间不用的红外测温仪,应将电池取出。
1.6不读数或压力超过表的围时,应立即关闭考克。
2 技术规定1.1燃烧室所有火道在交换后20秒,不得高于1450℃,不得低于1100℃。
1.2硅砖蓄热室温度不得超过1320℃,不得低于900℃。
1.3小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50℃,不得低于250℃。
1.4分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00℃。
1.5焦饼中心温度(出炉前30分钟)应为950~1050℃,上下两点温差不应超过100℃。
1.6炉顶空间温度应为800±50℃。
1.7高炉煤气支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机焦侧煤气管道),一般保持在900~1100Pa;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一般保持在3000-5000Pa。
1.8用混合煤气时,焦炉煤气主管压力应大于高炉煤气支管压力200Pa以上,体积混合比一般为3~5%,最大不超过7%。
1.9空气过剩系数,用高炉煤气加热时为1.15~1.20,用焦炉煤气时为1.20~1.25。
1.10看火孔压力为0~5Pa。
1.11在吸气管正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推焦前30分钟)不小于5Pa,其波动围不应超过10Pa。
1.12高炉煤气加减考克开度偏差不应超过±3mm,焦炉煤气交换考克加减考克开度偏差不应超过±3mm,关闭时不应超过±5mm。
1.13打看火孔盖,必须有带横梁(横梁长>120mm)的长1.5米左右的铁钩子。
3 一般操作3.1直行温度测量:3.1.1测量标准火道为7、26眼。
3.1.2火道测温点为火道底部三角区。
3.1.3 测温前与交换机对好表,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测量下降气流标准火道,由交换机端焦侧开始,机侧返回。
每个交换测量时间4~5分钟,每分钟测9~11个火道,连续两个交换测完,测完后换算为交换后20秒的温度,并计算各项系数。
3.1.4打开的看火孔盖不应超过4个,不能使煤粉杂物掉入立火道,测完后立即用钩盖好。
3.1.5立火道冒烟、冒火或因装煤有碍测温时,可错眼测量,但要注明其火眼号。
3.1.6同一火道两次测温相差±30℃,平均温度相差±7℃以上时,应查明原因,如原因不明,应重测或抽测,并将测定结果记在温度帐上。
3.1.7直行温度与其平均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0℃,边炉不应超过±30℃。
3.1.8下雪、降雨大时,不应测量。
3.1.9 K均系数计算;K均=〔(M-A机)+(M-A焦)〕/2 M式中:M- -焦炉燃烧室数(检修炉、缓冲炉除外);A机—机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边炉±30℃)的个数;A焦—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平均±20℃(边炉±30℃)的个数;3.2横墙温度的测量3.2.1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立火道,单号燃烧室从机侧开始,双号燃烧室从焦侧开始,每个交换测10排,均在10分钟测完。
3.2.2测温地点:为火道底部三角区3.2.3绘制横排曲线,计算温度系数,横排温度从第4至25火道应逐渐上升,在此区间,每个火道温度与标准曲线温度相差±20℃(小曲线),±10℃(十排曲线),±7℃(全炉曲线)以上为不合格火道,横排标准线应根据机、焦侧温度差画出,横排温度系数用K横表示:3.2.4 K横计算K横=(28-W)/ 28式中:W—由3火道至30火道的各火道温度与标准线相差超过规定的不合格火道数,分别绘制小曲线,十排曲线,全炉曲线,并计算出各曲线的横排系数。
3.3炉头温度的测量3.3.1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立火道温度,从交换机端焦侧开始,机侧返回,每次测量时间不应超过6分钟,两个交换测完全炉。
3.3.2计算炉头温度系数:炉头温度应以炉头焦饼成熟为标准,与标准温度相差不应超过150℃,3.3.3 K炉计算K炉头=〔(M-B机)+(M-B焦)〕/ 2M式中:K头—炉头温度系数,B机—机侧炉头温度与机侧炉头平均温度(边炉除外)相差±50℃以上的火道数目(边炉不计系数),B焦—焦侧炉头温度与焦侧炉头平均温度(边炉除外)相差±50℃以上的火道数(边炉不计系数),3.4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3.4.1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测量焦饼中心温度:更换加热煤气时,变更结焦时间时(根据需要进行)。
3.4.2选择结焦时间、温度正常的炉号。
3.4.3平好煤后,打开上升管盖或高压氨水,从装煤孔测量炭化室煤线高度,然后换上特制带孔的装煤孔盖、孔中心要对准炭化室中心。
3.4.4将不同长度的部清洁的φ45mm无缝钢管分别垂直地插入炉,机焦侧各1个特制装煤孔盖,铁管长度:6600mm、4500mm、2350mm,共计6根不弯曲的铁管。
3.4.5铁管与炉盖接触处用石棉绳,煤泥封闭,管的端部用铁板或盖盖好。
3.4.6出焦前3小时测第一次温度,以后每隔半小时测一次。
3.4.7测量时,应用红外测温仪测各管的尖端温度,如管有烟,可滴入少量水,待烟散温度恢复正常后再测,如管子漏应重作。
3.4.8最后一次测量应在推焦前0.5小时进行,其各管尖端温度即为各点焦饼中心温度,两侧中部两点的温度平均值即为焦饼中心温度,并应计算出两侧焦饼上、下温度。
3.4.9温度全部测完后,关闭桥管翻板,打开上升管,将管拔出,平直放到指定地点。
3.4.10测量焦线并观察成熟情况。
3.4.11在测焦饼的同时测量该碳化室两边相邻燃烧室的横排温度,并记录当时的加热制度。
3.4.12焦饼推出后,立即测量碳化室墙面温度。
3.5炭化室墙面温度的测量:3.5.1炭化室墙面温度与焦饼中心温度同时测量。
3.5.2上下两点温度差不应超过70℃。
3.5.3与推焦班长联系好,不往炉扔炉头焦。
3.5.4当机、焦侧炉门对好后,炉盖全部盖上,上升管盖打开。
从焦侧开始,打开一个炉口测一个,测完盖好盖,依次进行下去。
3.5.5用红外测温仪测量与焦饼中心温度相同部位的炭化室墙面温度。
3.5.6测量地点:a、从炭化室算起,第二层或第三层砖;b、相当于燃烧室火焰跨越孔测量顺序是从上向下测两面炉墙,上、中、下三点一垂直线,但应注意不要测量到石墨上。
3.6冷却温度的测量:3.6.1选择相邻的加热正常的直行标准火道进行测量,一个人每个交换只测一个火道温度。
3.6.2采用5—2推焦串序时,选择4~6个燃烧室,测量下降气流立火道温度。
3.6.3交换后20秒进行第一次测量,从交换后起每一分钟测一次,直至交换前3分钟为止,机焦侧全部测完不得超过4小时。
3.6.4机焦侧分别算出所测标准火道在各时间测量的平均温度,并算出与20秒温度的差值,然后绘制出冷却曲线。
3.6.5按测量直行温度顺序与速度将全炉分为若干段,根据各区段测温时间与换向后20秒的时间间隔,确定冷却温度,作为直行温度换算为交换后20秒的冷却校正值。
3.6.6当结焦时间或加热制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重测。
3.7炉顶空间温度的测量:3.7.1准备好长度为1500mm镍铬热电偶、毫伏计、玻璃温度计和带测温孔的炉盖。
3.7.2在正常结焦情况下,在某炭化室2/3的结焦时间进行测量。
3.7.3选定炭化室,在测量时间前半小时,将机侧炉盖换上带测温孔的炉盖,插入热电偶,封好炉盖和上升管盖,并严密炉盖与热电偶间空隙。
3.7.4测温炉盖的孔眼应位于炭化室中心线上,不得偏离,否则会使测出的温度偏高。
3.7.5测温过程中,焦炉严禁负压,否则会使测出温度偏高。
3.7.6测温时,用砂纸打光热电偶冷端接线柱引线,校正毫伏计零点,并放平毫伏计后,即可接通并读数。
3.7.7用玻璃温度计(在测量前或后)靠近热电偶冷端测出冷端温度。
3.7.8毫伏计读数加上冷端温度,即为炉顶空间温度。
3.7.9测完后,取出热电偶,应小心轻放,勿使弯曲、碰断,毫伏计正负端应闭合,以免指针碰坏。
盖好炉盖和上升管盖。
3.8焦炉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3.8.1蓄热室顶部温度测点一般选在蓄热室顶部最高温度处,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
3.8.2烧焦炉煤气时,测上升气流蓄热室,交换后立即开始测量,从交换机端的焦侧测起,按顺序测完,由机侧返回交换机端。
3.8.3烧高炉煤气时,测下降气流蓄热室,交换前5~10分钟从交换机端的焦侧开始,由机侧返回,在相邻两个交换测完。
3.8.4测完每一个畜热室温度应随即盖好测温孔盖子。
3.8.5测完温度后,将红外线测温仪连接到电脑,打开焦炉温度软件,输出温度,查看机焦侧蓄热室顶部温度平均值及最高最低值,并上帐。
3.8.6蓄热室温度每月测量两次(每半月测一次),当平均温度接近极限或蓄热室已有下火等情况应增加测量次数。
3.8.7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应控制在1320℃以下,当蓄热室温度过高时,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防止发生高温事故。
3.9蓄顶吸力的测量与调节3.9.1选择横墙温度、空气过剩系数好,炉体严密,吸力稳定的蓄热室为标准号,标准号最好选择在炉组中间。
3.9.2每个蓄顶吸力与标准号蓄热室顶部吸力比较,下降气流不能超过±3Pa,上升气流不能超过±2Pa。
3.9.3调整同气流两个标准号吸力时,应在交换后同一时间进行。
3.9.4测量前,测压接头处连接严密,测压孔畅通。
3.9.5测量时,附机与标准蓄热室相连,主机接被测的蓄热室。
3.9.6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一个交换测完一侧的上升或下降气流与标准蓄热室的吸力差,根据测量结果,参考直行、横排温度温度,调整每个蓄热室和标准蓄热室之间的吸力差,一般尽量少动为宜。
3.9.7调节下降气流吸力时,可调节废气瓣翻板。
3.9.8当用高炉煤气时,调节上升气流煤气吸力时,可更换支管孔板。
3.9.9当用焦炉煤气时,调节上升气流蓄顶吸力、只调节空气量。
3.9.10全炉吸力过大或过小时,可变动分烟道吸力。
3.9.11各分烟道翻板,废气瓣小翻板应处于灵活好使,有调节余地应保持蓄顶吸力。
3.9.12记录当时加热制度。
3.10蓄热室阻力的测量3.10.1用焦炉微压数字测量仪进行。
3.10.2交换后5分钟在下降气流测量,两个交换测完一侧。
3.10.3将主机接到废气瓣处,附机接蓄热室顶部,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同时插入,读出的压差即为该蓄热室的阻力。
3.11炭化室底部压力的测量3.11.1事先检查吸气管正下方炭化室炉门有无测压孔,何时出焦。
3.11.2在装煤后将铁管末端用石棉绳堵严,平斜地插入炉焦炭的孔隙处,其中测压孔距炭化室底300mm,管长1.2米,¢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