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点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分析物体的受力(教师必备)(共26张PPT)

1
复 1、重力怎样产生的?其方向
习 怎样?
回 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总是竖直向下或
顾
垂直水平面向下,物体在地球表面及附近 都要受到重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2020/7/11
2
复 压力支持力、绳中拉力的方向怎样?
习 压力,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
12
FN
f VA
(1)沿斜面下滚的小 球接触面不光滑.
G FN
f A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G
2020/7/11
N V
A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光滑)
FN
G
A F
G (4)在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 上的物体A.(光滑)
13
N1 N2
A
G (5)各接触面均光滑
FN
f
A
(6)沿G传送带匀速上 滑的物块A
B.分析所得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目中所给的 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
C.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研究对象 可以是一个物体或者是几个物体甚至是一个点, 受力分析时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
2020/7/11
9
D、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 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 研究对象上。
(5)均静止
NBA A:
fAB
N
(6)均静止
N
T
f
A:
B:
fBA
NAB
GA
GB
GA
GB
2020/7/11
18
(7)均静止
A:
N
B: T
Hale Waihona Puke T fGA GBAB (8)静止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PPT(受力分析)(共41页)

一、复习基本知识 1.力
(1)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用语言描述 (5)力的测量: 测力计(如弹簧秤)
2.力学中的三种力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PPT(受力分析)(共41 页)
受力分析时应注意:
1、应防止“漏力”和“添力”。 为防止“漏力”-----必须按正确的顺序去分析。 为防止 “添力”----注意找施力物体,找不到则没有
2、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 题目要求分析A物体受力,那么A物体对其它物 体的作用力就不是A物体受的力。 3、画受力图时,箭尾画在作用点上。(重心)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PPT(受力分析)(共41 页)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PPT(受力分析)(共41 页)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练习1.如图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1)静止
N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PPT(受力分析)(共41 页)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1.分析光滑球的受力。
N T
G
光滑球
T G 光滑球,绳竖直张紧
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2.分析球的受力
N
T
f0 G
例3、画出下图中均质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T
N
A
引伸
T
N
A
G
f G
T
T f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日子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别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
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很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的要求:Ⅰ、对所学知识要懂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咨询题中识不并直截了当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可以明白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可以解释,在实际咨询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推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明白”,“应用”。
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新知归纳: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并且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截了当接触②别直截了当接触4、力别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若其中一具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例如用足踢脚球时,用力的大小别同,脚球飞出的远近别同;用力的方向别同,脚球飞出的方向别同;击球的部位别同,球的旋转方向别同。
●力的示意图力能够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专题受力分析

•
5.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每一 家以自 己的地 位做中 心,周 围划出 一个圈 子,个 圈子是 “街坊 ”。可 是这不 是一个 固定的 团体, 而是一 个范围 。范围 的大小 也要依 着中心 的势力 厚薄而 定。
•
6.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 随地是 有一个 “己” 作中心 的。这 并不是 个人主 义,而 是自我 主义。 在个人 主义下 ,一方 面是平 等观念 ,指在 同一团 体中各 分子的 地位相 等,个 人不能 侵犯大 家的权 利;一 方面是 宪法观 念,指 团体不 能抹煞 个人, 只能在 个人们 所愿意 交出的 一分权 利上控 制个人 。
N
f
G 向下运动趋势
人 教 版 必 修 1 第 三 章 相 互 作用专 题受力 分析 人 教 版 必 修 1 第 三 章 相 互 作用专 题受力 分析
T
T
对结点O
F' F'
N
F
F
G1
G2
人 教 版 必 修 1 第 三 章 相 互 作用专 题受力 分析
《皮带传动中的摩擦力》
A
V
B
E¨F
P¨Q
A为从动轮,B为驱动轮,且皮带不打滑。
F
G f1’ G
f4 f3
f2
f1
G
G f3’
f2’G
f1’ G
T
N
T'fຫໍສະໝຸດ G1N1TG2
N2
G G
N2 N1
球光滑
G
F3 N1’ G
F4 G N2’
人 教 版 必 修 1 第 三 章 相 互 作用专 题受力 分析
光 滑 圆 环
人 教 版 必 修 1 第 三 章 相 互 作用专 题受力 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知识点汇总及练习题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汇总及练习题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B、弹簧秤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2.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4. 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B.运动员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水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练习:1.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2.如图4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科学实验及力学知识,重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受力分析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一种作用在物体上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时,它们的合力是两个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可以沿一定的方向进行分解,将该力分解为两个力,其大小和方向满足三角形法则。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体现为: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压缩、拉伸、弯曲等)、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4.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受力分析中,首先要分析受力物体,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确定力的方向和大小。
然后,利用物体所受力的特点,通过受力分析,求解问题。
具体的受力分析专题还有以下内容:-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当物体放在斜面上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物体的重力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加速度等。
- 倾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和静止条件:当物体放在倾斜面上时,只有当物体的斜面倾角小于一定值时,物体会发生滑动;当倾角大于该临界角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斜拉力:当一端连接物体的绳子被拉力拉动时,物体会产生拉力。
当物体与绳子成一定的夹角时,绳子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力。
- 物体的平衡条件: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计算物体所受支持力、拉力、斜拉力等。
- 物体受力分析中的静力学方法:在受力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静力学方法,即将物体在特定情况下所受的力与其相应的支持力、摩擦力相平衡。
以上是对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并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进行受力分析和问题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金星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其后后粒子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双重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一般来讲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零碎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市场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构成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十多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半径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刺足,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多少,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斯维恰河余因子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联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显然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恰恰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若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万萨县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横向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四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回顾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软弱存在的,各种星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中子星的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难点梳理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学要求: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5、知道重心的含义。
6、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2、难点:(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3、疑点:(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可能有力的作用(2)重力是否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4、易错点: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和重心的含义。
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57 2.(4) 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通过重心的概念渗透“等效代换”的理物方法。
第二节弹力一、教学要求: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限度范围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2、难点:弹力的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3、疑点:(1)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否一定会有弹力产生(2)是否形变量越大弹力就越大4、易错点: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
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60 3.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通过归纳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学会用放大的方法去观察微小形变,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作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总结(重点)超详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轻杆的重力不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a)、(b)中的受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a=Fb B.Fa>Fb C.Fa<Fb D.大小不确定答案:A对题图甲中的A点受力分析,受两绳拉力和杆的支撑力Fa′处于静止,由平衡条件可得Fa=Fa′=2mg cos30°=√3mg由图乙,三力平衡可得tan30°=mgF b′Fb=Fb′=√3mg可得Fa=F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如图所示,用轻绳系住一质量为2m的匀质大球,大球和墙壁之间放置一质量为m的匀质小球,各接触面均光滑。
系统平衡时,绳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为α,两球心连线O1O2与轻绳之间的夹角为β,则α、β应满足()A.绳子的拉力可能小于墙壁的支持力B.墙壁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球的重力C.3tanα=tan(α+β)D.3tanα=3tan(α+β)答案:CA.设绳子拉力为F,墙壁支持力为N,两球之间的压力为T,将两个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几何关系可得绳子的拉力大于墙壁的支持力,故A错误;B.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3mg tanα由于α大小不确定,所以墙壁的支持力不一定小于两球的重力,故B错误;CD.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mg tanθ根据几何关系可得θ=α+β则N=mg tan(α+β)联立得3tanα=tan(α+β)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小提示:3、长直木板上表面上静置一物体,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转至物体恰好在木板上滑动时,物体所受摩擦力F f与木板倾角θ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B.C.D.答案:D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时,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直至恰好在木板上滑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摩擦力大小为F f=m gsinθ结合数学知识可知D图像符合题意,故选D。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如图,在一个V形槽中有一个重为G=100N的粗细均匀的圆柱体,槽两侧底角均为α=60°。圆柱体与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要使圆柱体沿水平轴线方向匀速运动,沿水平轴线方向的水平推力F多大?
通过受力分解可以知道,两边N的合力应等于G,
所以 N1*cos60°+N2*cos60°=G 所以 N1=N2=G/2cos60° F=uN1+uN2=uG/cos60° F=40N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
F1
F2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光滑斜面
A
B
FA
FB
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
结论: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半球形的碗
F
A
B
F
FB对A
F1
F2
半球形的碗
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如右图所示,半圆形支架BAD,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C的过程中,分析OA绳和OB绳所受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
如图3-5-6所示,半圆形支架BAD,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过程中,分析OA绳和OB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化?
A
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点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

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A 静止)(A 匀速下滑)空中飞行的足球 匀速行驶的汽车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ABA 、B 都静止A 、B 都静止A 、B 静止不动(A 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A 沿着墙向上运动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A 沿着斜面向上运动A 静止v例3、三个物体受力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各图中,物体总重力为G,请分析砖与墙及砖与砖的各接触面间是否有摩擦力存在?如有大小是多少?五、习题精选1.(2020·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垂直于墙面的推力F紧压在倾角为θ的墙面上并保持静止。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3章《相互作用——力》 教学分析 课件(共79张PPT)(共79张PPT)

2、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思想,体会引入重心概 念的意义。 3、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4、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条件。 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 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 6、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胡克定律,了 解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小是 ,方向是
b. 如果箱子和人是静止在水平向右匀速行驶的货车上,箱子被推动后,人只用90 N的水 平向右推力就可以使箱子沿车厢匀速前进,车厢给箱子的摩擦力是 (填滑动摩擦
力、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是 ,方向是
c. 如果箱子和人是静止在水平向左匀速行驶的货车上,箱子被推动后,人只用90 N的 水平向右推力就可以使箱子沿车厢匀速前进,地面给箱子的摩擦力是 (填滑动摩
实际操作
创造 评价
起始年级物理教学定位
培养兴趣、乐学物理、良好习惯 循序渐进、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让学生体 验成功。
物理老师要通过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物 理的大气和魅力!
(2)关注学情,注意 初高中的衔接。
三种力、二 力平衡知识 有初步认识
(3)注意把握教学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比初中要上 一个台阶,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 维能力,这个台阶不能太大。另外,受 知识结构本身的制约,本章的教学不能 一次到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的理解要逐步深化循序渐进,这是个渐 变的过程。教学要使学生对力的基本概 念的认识在初中基础上得到提高,体会 研究矢量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不脱离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实际,因 此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的原则。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专题-受力分析(共14张PPT)

F' F'
N
F
F
G1
G2
《皮带传动中的摩擦力》
A
V
B
E¨F
P¨Q
A为从动轮,B为驱动轮,且皮带不打滑。
试判断:
驱动轮与皮带接触处P、Q两点静摩擦力方向? 从动轮与皮带接触处F、E两点静摩擦力方向?
《自行车运动中前后轮与地面接触处的摩擦力》 1、推车行走? 2、骑车前进?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 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成功了自己笑一辈子,不成功被人笑一辈子。成功只有一个理由,失败却有一千种理由。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你生而有 前进,形如蝼蚁。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 活。知识玩转财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 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生活不可能像你想 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 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字就是“变”字。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思路决定出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你的思维相对于宇宙智慧来说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这滴水却凝聚着海洋的全部财富;是质量上的一而非数量上的一;你的思维拥 所有过不去的都会过去,要对时间有耐心。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 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 碍。拥有资源不能成功,善用资源才能成功。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 防而又不受害。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态度决定高度。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我不是富二代,不能拼爹,但为了成功,我可 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人一辈子不长不短,走着走着,就进了坟墓,你是要轰轰烈烈地风光下葬,还是一把骨灰撒向河流山川。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 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生活对于智者永远是一首昂扬的歌,它的主旋律永远是奋斗。眼泪的存 伤不是一场幻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何益。故事的结束总是满载而归,就是金榜题名。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 的信心,甚至以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东西飘然于 之外。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现在再艰险,我们也要走过去!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你的所有不甘和怨气来源于你 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精 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不怕重来,就怕没有将来。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人生就像一 为你在看别人耍猴的时候,却不知自己也是猴子中的一员!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如果不想被打倒,只有增加 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 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一来可口!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 你感到痛苦时,就去学习点什么吧,学习可以使我们减缓痛苦。当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轻轻的告诉自己:再试一次。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很多 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积 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粹取出来的。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老要靠别人的鼓励才去奋斗的人不算强者;有别人的鼓励还不去奋斗的人简直就是懦夫。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 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金钱没有高贵,低贱之分。金钱在高尚人的手中,就会变得高尚;金钱在庸俗人手中,就会变得低级庸俗。涓涓细流一旦 大海也就终止了呼吸。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如果我没有,我就一定要,我一定要,就一定能。上一秒已成过去,曾经的辉煌,仅仅是是曾经。其实 在昨天,而是失败在没有很好利用今天。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强者征服今天,懦夫哀叹昨天,懒汉坐等明天 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人们总是在努力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 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勤奋的人无穷多,懒惰的人无穷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 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思考是一件最辛苦的工作,这可能是为什么很少人愿意思考的原因。我们不能成为贵族的后代,但我们可以成为贵族的祖先 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无人理睬时,坚定执着。万人羡慕 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常志,咬定一个目标的人最容易成功。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要无条件 的时候。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成功在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从绝望中寻 辉煌。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以及认为自己命中 了贫穷的思想,就会丢失进取心,也就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最后得道的过程。人生就是一万米长跑,如果有人非议你 一点,这样,那些声音就会在你的身后,你就再也听不见了。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三种性质力1、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
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点点接触:(4)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3、 摩擦力(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
(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3)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f N =μ·,N 为正压力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
不能用f N =μ·来计算,只能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平衡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
重难点大汇总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专题三相互作用含解析.docx

■1[重点归纳][[|創[重点详解][II---- j ----------------------- ・i ■■重点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要点解注]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标矢性: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产生方式: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1)直接接触,如推力、拉力;(2)不直接接触,如重力、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因此要确切地表示一个力,必须既指明其大小,又指明其方向。
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力。
(4)力的瞬时性:有力则有加速度,力消失,加速度亦消失。
二、重力1.成因: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tn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的分布及物体内形状有关。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屮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
【考向1】力的相互作用【例题】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此时拳头因与空气相互作用而停止C.甲的拳头、胳膊与口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小,在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身体内部的力也是拳头停止的原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同步学习《相互作用》重点专题:受力分析

地面粗糙,计算地面产生的摩擦力
三、多个物体
A
AB
AB
B
三、多个物体
A
滑轮
B
A、B静止
A B
A、B静止
三、多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
A
B
A B
三、多个物体
A
B
C
A
C
B
三、多个物体
轻绳
铰链连接 轻杆
A
A
静止,分析结点A的受力
静止,分析结点A的受力
三、多个物体
A、B静止
三、多个物体
A B
A、B静止
A B
典例 3 如图所示,A、B、C、D 是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 在图甲中,水平力 F 作用于 B 上,A、B 处于静止状态, 图乙中,竖直弹簧作用于 D 上 ,C、D 处于静止状态,则 关于 A、B、C、D 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 A 受五个力,图乙中 C 受三个力 B.图乙中墙对 C 可能有摩擦力 C.图甲中墙对 A 一定没有摩擦力 D.图乙中 D 对 C 一定有向右上方的摩擦力
A B
C
FA
对于物体A:
A 对于物体C:
GA
FC
FB
对于物体B:
C
B FB ′
FA ′
GC
GB
不要把作用在 其它物体上的 力错误的认为 通过“力的传 递”作用在研 究对象上。
三、多个物体
隔离法
A
A B
B
A、B一起匀速向右运 动
整体法
A B
三、多个物体
A
A
A
B
B
B
A、B一起匀速向右运 动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N2.力的性质: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独立性:任何一个力都独立的产生作用效果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5.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6.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如弹簧范性(塑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
如橡皮泥3、弹力产生条件(1)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非共点力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顺序(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其它力3受力分析步骤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并标出力的方向和表示力的符号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二、常用方法(一)整体法与隔离法概念选用原则整体法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受力分析时不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分析的方法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注意问题(二)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弹力的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判断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二、典型例题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1)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球平面上的物体球(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球 (4)在力F 作用下行使在路面上小车 (6)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运动的物体 F>G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接触面光滑)(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接触面不光滑.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4)在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5)各接触面均光滑A 的物块A四、课堂练习1. 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B 进行受力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接触面均不光滑.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A 、B 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5、分析下列物体所受的力(竖直面光滑,水平面粗糙)(1)A 静止在竖直v(2)A(6)向上爬杆的运动员(5)静止在竖直墙面轻上的物体A(1)A 、B 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2)A 、B 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A(10)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A(4)静止在竖直墙面轻上的物体A(7)光滑小球(3)A 、B 静止F A B( (5)均静止(6)均静止(7)均静止(8)静止五、课后作业:1、分析各物体的受力情况(1)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物体 (2)随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向右运动的物体(3)向上运动的物体 (4)向下运动的物体 (5)空中飞行的足球(6) A 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7) 放在斜面上相对斜面静止和向上运动、向下运动的物块(8)静止的球 (9)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人和木块的受力BAB AAA2、如图所示,分析电梯上的人受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受力分析

fj
N
静止 G
F
fH
G
匀速上滑
N
fj
G
N
N
N
N
θ
G
光滑球静止在斜面上
N
T
θ
G
光滑球静止在斜面上
T
θ 光滑球静止在斜面上
θ
G
光滑球,绳竖直张紧
竖直平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
fj
F
N
静G 止
fH
F
N
匀速G 下滑
FN
匀速G上fH滑
T
N
静止
G
简单连接体受力分析
NB
AN
TT
F
fH
G
G
BA
F
F
F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1
NN
B
F
Q
解析:
N1
N2
P
f
GP
Q
F
N1’
GQ
思考:如果两个木块一起做加速运动呢? C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 理解的 东西。 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 人来说 ,痛苦 与烦恼 是他必 备的气 质。 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 美、更 好的东 西了。 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所有那些自命 高贵而 没有高 贵的心 灵的人 ,都像 块污泥 。 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 恨,他 的青春 时期, 定可因 此而延 长。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 的苍穹 ,以及 我内心 的道德 律。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 ,你的 理性与 判断和 你的热 情与嗜 欲开战 。 无所事事并非宁静,心灵的空洞就是 心灵的 痛苦。
利用假设法分析弹力和静摩擦力.弹力和静摩擦力是被动 力,它与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专题简单的受力分析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例2:如图所示,用两相同的夹板夹住四个重为G的物体1,
2,3,4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请分析墙面对1,4以及
2,3之间的摩擦力.
F
F
2f
12 34
2f1
F
F
F
F
12 34
4G
2G
2.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
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力的作用。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或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段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个重为10 N的物体B,且已知物体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
要使A静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则力F1的取值可以为(BC)
A.4 N
B.6 N
C.10 N
D.18 N
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受力分析的顺序: (1)先画已知力 (2)再画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接着画弹力(用假设法判断) (4)再画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 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 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
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 点(面). 4.验证: ①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②受力情况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原则 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
注意
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
作用力.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
问题
体的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A 静止)(A 匀速下滑)空中飞行的足球 匀速行驶的汽车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ABA 、B 都静止A 、B 都静止A 、B 静止不动 (A 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A 沿着墙向上运动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A 沿着斜面向上运动A 静止v例3、三个物体受力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各图中,物体总重力为G,请分析砖与墙及砖与砖的各接触面间是否有摩擦力存在?如有大小是多少?五、习题精选1.(2020·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垂直于墙面的推力F紧压在倾角为θ的墙面上并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墙面对木块的压力大小可能为零B.墙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为零C.墙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为零D.墙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2.(2020·重庆高一月考)质量均为m的物块ab之间用竖直轻弹簧相连,系在a上的细线竖直悬挂于固定点O,a、b 竖直粗糙墙壁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物块b可能受3个力B.细线中的拉力小于2 mgC.剪断细线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BACFFA、B、C都静止cbam1m2a、b、c都静止ABC(A、B一起匀速向右运动)AB(A静止)αPQF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D.剪断细线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2g3.(2020·浙江高三月考)如图为“懒人神器”手机、pad支架,支架可以任意弯成舒适角度,人们可以站、坐、躺各种姿势看手机,关于手机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受到的弹力一定竖直向上B.手机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竖直向上C.手机受到支架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D.因为支架扭曲,所以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方向不能确定4.(2020·重庆万州外国语学校天子湖校区高三月考)如图,甲、乙两人分别乘坐两种电动扶梯,此时两电梯均匀速向上运转,则()A.甲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甲对扶梯没有摩擦力的作用C.乙受到四个力的作用D.乙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垂直扶梯向下5.(2020·湖南)如图所示,三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保持平衡,a、b之间、b、c之间的接触面均不在水平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对石块c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右上B.水平桌面与石块c之间没有静摩擦力C.石块b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石块a的重力与石块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6.(2020·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如图,半球体置于水平面上,在半球体的上表面上放一物块后,成如图所示的状态而保持静止,则半球受力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7.(2020·浙江海曙·效实中学)如图所示,高空走钢丝的表演中,若表演者走到钢丝中点时,使原来水平的钢丝下垂与水平面成θ角,此时钢丝上的弹力应是表演者和平衡杆重力的()A.12B.1cos2θC.12sinθD.1tan2θ8.(2019·浙江杭州四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3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10N,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10 N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5 NC.3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15 ND.物块3受6个力作用9.(2020·湖北荆州中学高一月考)(多选)如图,物体M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M所受合力为零B.M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M可能对斜面无压力作用D.物体与斜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1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多选)物体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将物体a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如图所示,a、b 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B.a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b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a受到墙壁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的增大而增大11.(2020·霍邱县第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多选)如图所示,桌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竖直挡板,现将一个长方形物块A与截面为三角形的垫块B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F缓缓向左推动B,使A缓慢升高,设各接触面均光滑,则该过程中A.A和B均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B.B对桌面的压力不变C. A对B的压力越来越小D.推力F的大小恒定不变12.(2020·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多选)如图所示,斜面B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两侧放有物体A、C,物体C通过轻绳连接于天花板,轻绳平行于斜面且处于拉直状态,A、B、C均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间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B.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C.B、C间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D.B一共受到6个力的作用六、习题参考答案1.C【解析】对木块受力分析且由平衡条件可知,木块受重力G、推力F、墙面的支持力N、沿墙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故C正确,ABD错误。
2.D【解析】对ab整体分析可知,整体受重力和绳子上的拉力,水平方向如果受墙的弹力,则整体不可能竖直静止,故不会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细线上的拉力F=2mg;再对b分析可知,b只受重力和弹簧拉力而保持静止,故AB错误;由于b处于平衡,故弹簧的拉力F=mg,剪断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对b分析可知,b受力不变,合力为零,故加速度为零,故C错误;对a分析可知,剪断细线瞬间a受重力和弹簧向下的拉力,合力F a=2mg,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为2g,故D正确.3.C【解析】支架可以任意弯成舒适角度,则手机受到的弹力、摩擦力都不一定竖直向上,故AB错误;由于手机处于平衡状态,则手机的重力与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故C正确,D错误。
4.B【解析】题图甲中,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不受摩擦力,重力G =mg ,支持力N =G =mg ,故A 错误,B 正确;题图乙中,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平衡,受到重力G =mg ,斜面的支持力N ′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C 错误;扶梯对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则人对扶梯的作用力竖直向下,故D 错误。
5.B【解析】 c 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则桌面对石块c 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A 错误;以三块作为整体研究,则石块c 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B 正确;b 受到重力、c 对b 的支持力,a 对b 的压力以及a 对b 的摩擦力,共4个力作用,故C 错误;石块b 对a 的支持力与其对a 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 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故D 错误。
6.C【解析】物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和半球体斜向上的支持力,必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才能处于平衡状态!而且物块受到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半球体的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一定是竖直向下,与重力相等,所以半球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物块的压力以及物块对半球体的摩擦力,共4个力。
故C 正确,ABD 错误。
7.C【解析】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两绳子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则有:2sin F mg θ= 解得:2sin mg F θ=故钢丝上的弹力应是表演者和平衡杆重力的12sin θ,故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 8.D【解析】物体1受重力和支持力而平衡,不受静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故A 错误;对1与2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3对12整体的静摩擦力向左,与拉力平衡,为10N ,故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10N ,故B 错误;对m 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与绳子的拉力,由平衡条件,结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绳子的拉力F=mgsin30°=15N ,则3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是15-10=5N ,即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5N ,故C 错误;对物块3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2对3的压力,绳子对3向左的拉力,2对3水平向右静摩擦力,绳子对3向左的拉力,桌面对3静摩擦力,共受到6个力,故D 正确;9.AC【解析】物体M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0,A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拉力F是已知的;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地球的重力,故一定受到向下的重力;如果拉力与重力平衡,斜面体对A没有支持力,就没有摩擦力,故物体只受2个力;如果拉力F小于重力,会与斜面体相互挤压,故物体还会受到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即共受4个力;BD错误,C正确。
10.AD【解析】a受到五个力:重力、墙对a向右的弹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b对a向左的压力和向下的静摩擦力.故A正确,B错误.b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F、a对b向右的弹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故C错误.由上得知,墙壁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和b的总重力,不随随F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11.BD【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墙的弹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共三个力;B受到重力、A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和推力F四个力.故A错误;当B向左移动时,B 对A的支持力和墙对A的支持力方向均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得知,这两个力大小保持不变.则A对B的压力也保持不变.对整体分析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知,F=N1,挡板对A的支持力N1不变,则推力F不变.桌面对整体的支持力N=G总,保持不变.则B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BD正确,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