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肠道功能性和动力性疾病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肠道功能性和动力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6011ca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3.png)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胃肠道功能性和动力性疾病1、名词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FD)正确答案: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江南博哥)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
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2周。
2、配伍题有关上述疾病的诊断:神经性厌食()心因性呕吐()吞气症()A.女,60岁,咽部阻塞感1年,不影响进食,多次钡餐及胃镜检查正常B.女,20岁,间歇性呕吐2年,每于进食后突发呕吐,量不多,吐后即可进食,查体无异常,胃镜检查正常C.女,32岁,反复发作性暖气3年,多在有旁人在场时发作,查体及钡餐检查无异常D.女,18岁,呕吐2年,拒食,进食即呕吐,伴体重明显减轻,闭经、血压偏低,反复检查未见器质性疾病E.男,35岁,腹泻便秘交替3年,伴腹胀,肠鸣,大便常规及培养正常,结肠镜检无异常正确答案:D,B,C3、单选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下列有关腹痛的描述,错误的是()A.部位不定B.以下腹和右下腹多见C.极少睡眠中痛醒D.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E.无明显体征正确答案:B4、单选正常结肠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分,而3次/分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
IBS者结肠电节律特点为()A.慢波频率6次/分明显增加B.慢波频率3次/分明显增加C.便秘腹痛为主IBS 3次/分慢波频率明显增加D.腹泻型为主IBS 3次/分慢波频率明增加E.结肠电活动无变化正确答案:C5、单选女性25岁,反复发作下腹闷痛伴粘液脓血便2年,近来症状复发,伴全身关节酸痛,无发热,大便常规粘液、脓球各+,红细胞++,大便多次培养阴性,该患者应试用以下哪种治疗为最适合()A.抗结核治疗B.抗阿米巴治疗C.柳氮磺胺吡啶D.痢特灵E.支持疗法正确答案:C6、单选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是()A.假膜性炎B.蜂窝组织炎C.出血性炎D.肉芽肿性炎E.浆液性炎正确答案:A7、多选IBS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几项()A.腹痛且排便后缓解B.腹痛伴粪便变稀C.腹痛伴排便次数减少D.腹胀、腹部不适E.夜间腹痛排便正确答案:A, B, C, D8、单选?男性一45岁,间断腹痛、腹泻3年,排便4~5次/天,便不成形,无脓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ece99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医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西医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因此有必要开展本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并探讨其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对比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和中医药物治疗效果,总结其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通过机理探讨,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1.3 研究意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胃胀、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等,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于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排除器质性病因的情况下,患者出现慢性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改变和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病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胃肠道蠕动异常、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bf2c8284868762caaed5d4.png)
3 讨 论
1 材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F D是消化 系统最常见 的功能性疾病之一 ,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多因素有关 , 中胃肠运 动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 其 5 。一般 - 7
18例病例除有客观症状外 , 0 经电子纤维结 肠镜检查 , 均无
胀者加用木香 、 枳壳 、 厚朴 ; 腹泻者加 白头翁 、 苍术 ; 便秘者加 肉
苁蓉 、 郁李仁 。
参照《 内科学》】 p 中功能性消化不 良的诊 断标准 : 上腹痛 、 ①
腹胀 、 早饱、 嗳气 、 反酸 、 心、 烧 恶心 、 呕吐等上腹部症状持续或反 复发作 4周 以上 ; 内镜检查未发现 消化性溃疡 、 ② 胃癌 、 反流性
食 管炎等器质性病变 , 也无相关病史 ; ③实验室 X线 、 等检 B超 查 排除肝胆 、 胰疾 病 ; ④无 糖尿病 、 缔组织病 、 结 精神病 、 肠易激 综合征等全身性病变 ; ⑤无腹部手术史者。
结肠器质性病变 。 在治疗组 中, 男性 4 , 0例 女性 6 例 , 8 年龄 1 ~ 8
7 5岁 , 病程 4个月 3 年 。腹痛者 9 例 , 0 5 骏泻者 7 8例 , 便秘者 1例 , 8 腹泻与便秘交替 出现 2 , 0例 腹胀 l 5例。大便细 菌培养及 阿米 巴滋养体 2~4 次结果阴性 。 1 诊断标准 . 2
・
临床 探 讨 ・
20 0 8年 1 0月第 4 卷第 2 期 6 8
中 医 西 结合治 功能 化不良1 例分 疗 性消 0 8 析
林 洁 - 邱绪文 2 (. 1 湖北省松滋市中医院 ;. 2湖北省松滋市人 民医院, 湖北松滋 4 4 0 ) 3 20 【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的疗效。方 法 1 8 0 例功能性清 化不 良患者服用西沙 比利片、 马来 酸曲美 布汀 片、 奥美拉唑胶囊和 中药逍遥散 治疗 。结果 治愈 9 8例 , 9 ; 占 o 好转 3 , 28 未愈 7例 , 6 , 例 占 . %; 占 鳓 总有效率 9 .%。结论 中西 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效果好。 3 5 【 关键词】消化不 良; 西沙 比利; 奥美拉唑; 逍遥散
甘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诊治经验
![甘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诊治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0bef9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7.png)
…★严新…甘淳(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因素有关,中医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表现为本虚标实,治思路、用药归纳、[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名医经验;甘淳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BSyndrome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YAN Xin, GAN Chun[Abstract][Key words] Functional…Dyspepsia;甘淳(1963—),教授、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心身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临床善用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之法治疗脾胃病证,遣方用药配伍严谨,力求精简,重视医患沟通及心理疏导,崇尚“医者仁心”。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甘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源于胃和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症状或一组症状,其特异性的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
当上述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原因时,这一临床症候群便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 %~50 %[2],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40 %~70 %[3]。
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西医学的概念,在中医学古代医籍中没有明确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胃痞病”“胃脘痛”“嘈杂”等范畴。
1…病因病机甘师认为本病多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根据对经典理论的研究和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甘老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无论是外邪、内饮直接损伤脾胃还是情志失调,肝气乘脾,都是导致脾虚不得升清,胃气不得和降,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脾胃虚弱,标实为气滞等郁滞中焦,气机不通,因此脾虚气滞这一基本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始终[4]。
消化内科学练习试卷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消化内科学练习试卷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3ec3a731b765ce04081408.png)
消化内科学练习试卷3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下列哪种物质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LES)舒张A.前列腺素E1B.促胃液素C.胃动素D.P物质E.蛙皮素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大肠癌术后首次结肠镜检查应在A.6~12个月B.2~3个月C.12个月以上D.3~6个月E.3~4个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哪项无关A.营养因素B.年龄C.饮酒量与饮酒时间D.性别E.遗传易感因素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4.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是A.癔球症B.神经性呕吐C.功能性消化不良D.肠易激综合征E.神经性嗳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5.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的药物为A.乳果糖B.谷氨酸C.氟马西尼D.L-鸟氨酸-L-门冬氨酸E.支链氨基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6.溃疡病合并穿孔,下列哪个部位发生较慢A.十二指肠前壁B.十二指肠后壁C.胃大弯D.胃小弯E.十二指肠球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7.适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是A.多潘立酮B.西沙必利C.帕罗西汀D.替加色罗E.甲氧氯普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8.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根本是A.肝移植B.戒酒C.药物治疗D.营养支持E.卧床休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9.食管癌的病理学形态分型中最早期的表现是A.髓质型B.糜烂型C.乳头型D.隐伏型(充血型)E.斑块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0.关于促胰液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促进肝胆汁分泌B.促进胰液分泌C.促进胃运动D.促进胰腺分泌HCO3ˉE.促进小肠液分泌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1.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硬化的病理变化A.肝内血循环紊乱,血管床缩小、闭塞或扭曲B.不规则结节状再生肝细胞团形成C.假小叶形成D.广泛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E.汇管区因结缔组织增生而显著缩小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2.急性胰腺炎时,淀粉酶变化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A.血清淀粉酶发病8小时开始升高B.淀粉酶大于500U/dl(索氏法)可诊断C.尿淀粉酶升高持续时间比血淀粉酶长D.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程度成正比E.胆囊炎时血清淀粉酶也可升高,但小于500U/dl(索氏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3.下面哪项不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般治疗A.高纤维食物B.卧床休息C.严禁烟酒D.妇女应避免妊娠E.多种维生素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4.下列描述哪项不符合萎缩性胃窦炎A.抗壁细胞抗体阳性B.多有消化道症状C.易发生恶性贫血D.与胃癌关系较密切E.胃酸分泌可能正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5.男,50岁,有慢性肝炎病史,近日出现黄疸,化验血甲胎蛋白阳性,应高度警惕A.胆囊炎B.胰腺炎C.慢性胃炎D.肺癌E.肝癌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6.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大出血时,下述哪项症状不常出现A.呕血或黑便B.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C.氮质血症D.贫血E.高热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7.大肠癌包括A.肛管癌和直肠癌B.直肠癌和结肠癌C.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D.结肠癌、肛管癌和直肠癌E.肛管癌和结肠癌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8.Cullen征是指A.脐周皮肤青紫B.中上腹疼痛,向腰背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减轻C.两侧胁腹部皮肤呈灰蓝色D.腹痛剧烈,解疼药不能缓解,进食加剧E.扪及胀大的胆囊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19.下列哪项对确诊肝硬化最有价值A.腹部B超显像门静脉主干内径>13mmB.肝穿刺病理示假小叶形成C.肝质地坚硬有结节感D.食管吞钡X线检查显示虫蚀样改变E.腹壁静脉曲张呈水母头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0.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治疗策略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给制酸剂同时加抗菌药物治疗B.给粘膜保护剂同时加抗菌药物治疗C.制酸剂可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D.制酸剂加粘膜保护剂E.抗幽门螺杆菌三联为1个制酸剂加2个抗菌药物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1.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特征性症状为A.上腹隐痛B.消化不良,腹部不适C.服用抗酸剂无效D.进行性吞咽困难E.胸骨后烧灼感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2.我国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酒精中毒B.营养不良C.胆道阻塞D.血吸虫病E.病毒性肝炎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3.下列与胃癌最密切的疾病是A.胃憩室B.肥厚性高分泌性胃炎C.慢性浅表性胃炎D.复合性溃疡E.萎缩性胃炎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4.下列哪项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间接指征以排除其他急腹症A.X线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降段呈反”3”形B.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C.腹部平片见”哨兵袢”和”结肠切割征”D.X线透视见腹部有液平面E.X线腹部平片见胰腺区钙化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5.下列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烧心的描述,错误的是A.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B.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C.弯腰时加重D.常在饭后半小时出现E.卧位,腹压增高时可加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6.溃疡性结肠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结肠狭窄B.水电解质紊乱C.结肠假息肉D.中毒性巨结肠E.低蛋白血症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7.在上消化道大出血补充血容量时,哪种液体24小时内不宜超过1000ml A.右旋糖酐B.生理盐水C.全血D.林格液E.706代血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8.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病理描述,最正确的是A.对吻性溃疡仅发生于十二指肠B.1个以上的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C.胃溃疡的直径多数<2.5cmD.溃疡的愈合多在2~4周E.胃溃疡多发生于泌酸最强的区域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29.下列哪项不符合由促胃液素瘤引起的消化性溃疡A.多发生在球后十二指肠降段和横段,或空肠近端B.常规胃手术后不易复发C.易并发出血、穿孔和梗阻D.基础胃酸分泌过度E.常伴腹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0.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呕血与腹痛B.呕血与黑便C.呕血与发热D.黑便与腹痛E.黑便与发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1.我国大肠癌发生部位最多见的是A.横结肠B.降结肠C.乙状结肠D.盲肠E.直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2.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A.胃小弯B.胃底部C.胃大弯D.幽门口E.胃前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A.回肠末端及升结肠B.升结肠C.降结肠D.全结肠E.直肠及乙状结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4.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伴有呕血者,其出血部位一般不低于A.贲门B.幽门C.十二指肠球部D.Treitz韧带E.空肠下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5.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排名第二的是A.直肠癌B.胰腺癌C.大肠癌D.食管癌E.胃癌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6.呕血伴黄疸,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食管炎B.食管癌C.肝硬化D.十二指肠溃疡E.胃粘膜脱垂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7.机体代谢的枢纽是哪一脏器A.胰B.胃C.肝脏D.肠E.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8.从病理形态分,早期大肠癌是指A.癌瘤局限于大肠黏膜B.癌瘤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C.癌瘤局限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D.癌局限于肠壁E.癌瘤未穿透浆膜层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39.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胃肠道的基本生理功能A.转运和消化食物B.解毒C.摄取D.排泄废物E.吸收营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40.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依据是A.胃脱落细胞检查B.胃液分析C.X线胃肠钡餐检查D.慢性上腹痛在餐后加重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41.下述哪项支持门脉性肝硬化A.结节大小相仿,纤维分隔薄而均匀B.结节大小不等,纤维分隔厚薄不均C.肝脏呈细颗粒状,深绿色D.树枝状纤维组织将肝脏分割为粗大结节E.肝内散在多个大结节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42.对门静脉高压诊断有特征意义的是A.肝掌,蜘蛛痣B.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C.脾大,脾功能亢进D.右侧胸水E.顽固性腹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43.确定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试验应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何时进行A.治疗完成时B.2周C.4周D.3个月E.6个月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44.肝硬化患者在很短时间里出现腹痛和大量血性腹水,不伴有发热,应首先考虑可能并发A.原发性腹膜炎B.继发性肝癌C.结核性腹膜炎D.肝肾综合征E.门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45.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细胞性黄疸病变A.病毒性肝炎B.中毒性肝炎C.肝硬化D.败血症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试题(题库版)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试题(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1f2f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7.png)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患者,男,54岁。
患胃溃疡10年,经常性泛酸,胃痛。
为减少胃酸,控制病情发作,应选用的受体阻断剂是()。
A.α受体阻断剂B.β受体阻断剂C.H1受体阻断剂(江南博哥)D.H2受体阻断剂E.N受体阻断剂正确答案:D2、单选治疗急性胃炎肝气犯胃证代表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一贯煎C.五磨饮子D.黄芪建中汤E.益阴汤正确答案:A3、单选患者男性,55岁。
反复转氨酶升高15年,近5年出现上腹持续性隐痛,纳差,此次因呕吐鲜血及排黑便1天收入院。
体检:血压90/70mmHg,肝肋下未及,Hb70g/L。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出血性胃炎B.胃溃疡合并出血C.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出血D.胃癌并出血E.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正确答案:E4、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肝硬化诊断依据的是()。
A.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B.食道钡餐X线检查示食道静脉曲张C.低热、腹胀D.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E.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正确答案:C5、单选患者,女,35岁。
上腹部节律性疼痛3年。
现症见胃脘隐痛,时有灼痛,午后尤甚,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心中烦热,消瘦,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检查:胃镜示胃溃疡,胃液分析时胃酸分泌正常。
其治法是()A.疏肝理气,和胃止痛B.活血化瘀,和胃止痛C.健脾益气,温中和胃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E.养阴益胃,和胃生津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患者病位在胃。
从隐痛,午后尤甚,消瘦,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可以判断为胃阴虚,需养阴益胃,和胃生津。
6、单选患者,男,50岁。
半天来呕血4次,量约1200ml,黑便2次,量约600g,伴头晕心悸。
查体:血压80/60mmHg(10.6/8kPa),心率118次/分,神志淡漠,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
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配血,等待输血B.配血,快速输液,等待输血C.紧急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D.诊断性腹腔穿刺,明确腹水性质E.急查红细胞压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应及时补充和维持血容量,防止微循环障碍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在等待配血的同时先补液,故B正确。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功能性胃肠病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功能性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465e372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a.png)
肠易激综合征
重点难点
掌握
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念、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了解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
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形状可分为: 腹泻型 我国多见此型
病理生理机制涉及: 胃肠动力学异常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FD诊断标准:
上腹痛、胀、灼热感 餐后饱胀、早饱、嗳气 食欲不振 焦虑
胃、肠镜 肝肾功能 血糖、血脂
阳性
器质性
疾病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腹部超声
阴性
GERD
肿瘤标志物
相应治疗有效
血、尿、粪常规
1.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症状;
调节剂如马来酸曲美布汀;
对症处理
止泻剂 洛哌丁胺 蒙脱石散
便秘为主要症状
腹泻为主要症状
导泻剂 聚乙二醇
健康宣传、解除顾虑、去除诱因、放松心态
乳果糖 肠道感觉或/和动力调节剂
膳食纤维及纤维制剂、运 轻 动增加饮水量
避免或减少容易致泻的 食物和调料
普鲁卡比利、莫沙必利
益生菌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中 渗透性轻泻、解痉剂
蔬菜、种子、坚果及豆类食品; 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患者应避免相应食物; 避免或减少应激事件,保持心情愉悦、心理健康。
谢谢观看!
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6 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45岁且无报警症状 经验性治疗2-4周
有效
无效
高级卫生资格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级考试大纲(参考)
![高级卫生资格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级考试大纲(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523602e2581b6bd97e19eacd.png)
高级卫生资格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级考试大纲(参考)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 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7、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发展与动态要有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2c5d3315fab069dc51220127.png)
治疗,随访
治疗
治疗
Ø 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 一般治疗 • 药物治疗 • 心理和行为治疗
Ø 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
一般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
首先,详细询 问病史以求发 现促发因素, 并设法予以去
除
2
其次,患者进行耐 心的解释,说明疾 病的性质、病因、 发病机制、病程和 预后,以提高患者 的治疗信心,更好 地配合治疗。这是 治疗最重要的一步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底对食物 的容受性舒 张功能下降
精神和社会因素
幽门螺杆菌
病因与发 病机制
胃肠道运动功能 障碍
内脏感觉过敏
占70% 胃酸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
分型
临床表现
Ø 消化系统症状
1.上腹痛和上腹灼热感 2.餐后饱胀和早饱 3.其他 上腹胀、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Ø 精神神经症状:失眠、焦虑、抑郁、恐惧、头痛、 注意力不集中等
奧替溴铵,40mg,每日3次 • 外周性脑啡肽类似物:曲美布汀,100mg,每日3次
2.止泻药
• 轻症腹泻型——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 • 腹泻症状较重——洛哌丁胺2mg,每日3次;地芬诺酯2.5
~5mg,每日2~4次
治疗——药物治疗
3.导泻药
• 高渗性导泻剂:乳果糖或山梨醇30ml,每日1~3次 • 聚乙二醇加水,10g,每日1~2次 • 容积性导泻药:车前子、甲基纤维素等
临床表现
分型
腹泻型 稀/水样便>25%,且块状/硬便<25%
IBS-D
便秘型IBS -C
块状/硬便>25%,且稀/水样便<25%
《内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a8468155270722182ef741.png)
《内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
3、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教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5、阻塞性肺气肿: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周围肺泡壁的破坏。
6、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7、体克(shock):休克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诱发的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8、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千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咯大最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9、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10、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86665250066f5335a8121cd.png)
作用小 , 疗效稳定 , 不易复发 , 缓解率高 , 避免 患者长期 大量 应
用 激 素 治疗 而 产 生 激 素 依 赖 及 副 作 用 等 特 点 , 作 用 机 制 可 能 其
( 收稿 日期 :0 0 0 — 0 2 1— 3 1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探 讨
王 伟
( 中信机 电制造公 司总 医院, 山西 运城 0 3 0 ) 4 8 1
【 要 】目的 摘
床 疗效 。方 法
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 不 良的临
十二 指肠溃疡 、 糜烂 、 肿瘤 等器质性病变 , 未发 现食管炎 , 也无
上述疾 病病史 ; 实验 室 、 ③ B超 、 x线 检 查 排 除 肝 、 、 疾 病 ; 胆 胰
证, 治疗 以 清 热 解 毒 、 血 止 血 为 大 法 , 角 地 黄 汤 清 热 解 毒 , 凉 犀 凉血 散瘀 。 而多 数 患 者 开 始 发病 为 慢 性 型 , 即脾 肾虚 损 证 , 疗 治 上 以 降 火 滋 阴 , 血 止 血 或 益 气 摄 血 为 法 , 补 阴 丸 合 茜 根 散 凉 大
滋 阴 降火 , 络止 血 ; 脾 汤 益 气 补 血 , 脾 养 心 。 实 验研 究 证 宁 归 健
进 骨髓 巨核细胞 向成熟过渡 , 有待于今后进~步加强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陈 灏珠 . 用 内科学 『_ 1 1 实 Ⅵ . O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9 7 .f 第 北 人 19 :
化不 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 的一组上腹不适综合征 , 包括
上腹 部 不 适 、 腹 饱 胀 感 、 上 早饱 、 嗳气 、 心 、 吐 、 心 、 酸 等 恶 呕 烧 反 上 消化 道症 状 。 18 我 国首 次 引用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这 个 概 9 7年 念 。此 病 发 病 率 较 高 , 2 %~ 0 占消 化 内科 门诊 量 的 5 % 约 0 4 %, 0 左右 , 女性 多 于男 性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确切 的病 因及 发病 机 制 尚 不 明确 , 能 与 胃排 空 延 迟 、 可 胃十 二 指 肠 炎 症 、 门 螺 杆 菌 幽
内科学第七版word版(原)
![内科学第七版word版(原)](https://img.taocdn.com/s3/m/fe4e7530b52acfc789ebc9bf.png)
内科学第7版前言2008-10-28为适应医学科学理论和临床研究迅速发展的形势,医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教材作为体现教学改革组成的重要部分,适时给予更新和修订则势在必行。
本《内科学》教材从1979年第1版到2004年第6版,其内容的变更体现了内科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发展没有止境,更新也不容中断。
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指导和组织下,在第6版的基础上,经过编委们的精心修改、编撰,完成了本教材的第7版。
本版内科学的特点:1.为保持本书的连续性,全书的总体形式按内科各临床专科的分篇构架不变。
2.承袭1~6版教材编写的特有理念,坚持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心的“三基”原则,突出以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当前临床实用的内容为重点,凸显其作为医学本科生教材的特定要求。
3.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生活的环境条件不断变化,临床上常见病的疾病谱也在逐渐改变;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本书在第6版的基础上,对各章节的内容特别是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等,根据国际、国内最新循证医学资料作了相应的更新。
本书新增的章节有:人禽流感、主动脉夹层、免疫性肝病、缺血性肾病、纤维肌肉疼痛综合征、新型毒品成瘾中毒等。
删减了目前已不常见的疾病,如营养缺乏性疾病等。
对各篇之间交叉重叠的内容(如酸碱平衡失常)进行了调整,避免了重复。
全书力求内容上推陈出新,文字上删繁就简,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为了更加体现教材用书的特点,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书同步出版了与书面教材配套的音像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等,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
本书除主要供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作教材外,对广大临床医生也是更新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以及备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的重要参考书籍。
主持和参与本书第1~6版的主编和编者们,为编好本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书能成为具有权威性的教科书,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此谨向他们致敬。
而本届编委们秉承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精神和对教学高度负责的态度,不辞辛劳、高质量地完成了第7版的编写任务。
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0c7ad2d15abe23482f4d93.png)
以下诊断功能性 胃肠病的方法 , 治疗上我们对功能性肠病患 在
者 在 内科 常规 治疗 的 同时 给 予 心 理 治疗 并 联 用 抑 郁 剂 治 疗 取 得 了较 满意 的疗 效 , 告如 下 。 现报 l 诊 断标 准 将 近年 来在 我 院 消 化 内科 门诊 就 诊 并 已 经 确 诊 为 功 能 性 胃肠 病 的 26例 患者作 为研 究 资 料 , 而 总 结 出 了 以下 诊 断 功 0 从 能性 肠 病 的方法
c c fit vt a t a i oo eatro o c m tn i a a y o r i e l r mcn ln f rc n o i t t l— na r i e a wh
s t h tc a ult n n no p oieaie a ei rtn pahy e p oo o g ai i n r l r t dib tc ei o t o f v
临床研 究
21 00年 第 4卷 第 2期
健康 天地
功 能性 胃肠病 诊断与治疗 的I床研 究 l 缶
王 倍 张丽丽 王春艳
【 摘要】 目 探讨功 能性 胃 的: 肠病的诊断方法及 内 常规药物治 + 科 疗 心理治疗 + 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功能性 胃 肠病 的疗 及 效
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 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13例, 0 0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 , 研究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
疗 +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联合 治疗, 疗程 3— 4周。结果 : 究组总有效率为 8% , 照组为 6 %, 研 2 对 2 两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 P 0 O) 5 结论: 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联合 治疗功能性 胃肠病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
诊断学--症状
![诊断学--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7a4711dc5022aaea998f0ff2.png)
上腹不适 排便后不能缓解 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
内科学--功能性 内科学--功能性 -- 胃肠病
7
诊断(diagnosis) 诊断(diagnosis)
报警症状(alarm 报警症状(alarm symptom)
45岁以上 45岁以上
内科学--功能性 内科学--功能性 -- 胃肠病
5
临床分型
内科学--功能性 内科学--功能性 -- 胃肠病
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13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肠动力学异常 内脏感觉异常 精神因素 感染 其他
内科学--功能性 内科学--功能性 -- 胃肠病
14
临床表现
腹痛 腹泻 便秘 其他消化道症状 全身症状 体征
内科学--功能性 内科学--功能性 -- 胃肠病
15
分型
内科学--功能性 内科学--功能性 -- 胃肠病
腹泻型(purging 腹泻型(purging type) 便秘型(constipation 便秘型(constipation type) 腹泻便秘交替型(alternating 腹泻便秘交替型(alternating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
胃肠解痉药: 胃肠解痉药:匹维溴胺 止泻药: 止泻药:蒙脱石 泻药:聚乙二醇, 泻药:聚乙二醇,乳果糖 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 其他
内科学--功能性 内科学--功能性 -- 胃肠病
22
中医内科学如何结合现代医学进行诊断与治疗
![中医内科学如何结合现代医学进行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73ceb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9.png)
中医内科学如何结合现代医学进行诊断与治疗在当今的医疗领域,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结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在充分尊重两者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互补与协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信息,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正邪盛衰。
例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询问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触摸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查看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综合分析得出诊断。
然而,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和模糊性。
而现代医学则凭借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客观的诊断依据。
比如,通过血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 光、CT、MRI 等)、病理活检等手段,可以清晰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功能变化以及细胞、组织的微观情况。
在诊断方面,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病因不明的疾病,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提供思路和方向。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疲劳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等,现代医学检查可能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患者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此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认为可能是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给予相应的中药调理,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现代医学的检查结果也可以为中医的诊断提供参考。
比如,对于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和部位。
中医在治疗时,可以结合这些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提高治疗效果。
在治疗方面,中医内科学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
中药治疗注重方剂的配伍和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主 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 痛、上腹灼热感、暧气、食欲不振、恶 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
一、症状
1.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 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感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食欲 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 月来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罗马III标准将本病
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感。两型可以重叠。
(二)诊断程序
FD为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 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 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 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 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 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 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
2.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 律性,部分患者伴上腹灼热感。
3.精神症状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二、体征
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有剑突下轻压痛或按压后不适 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FD为一种排除性诊断,对初诊的消化不良患者应在详细采集病史和进 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可作为消化 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肝、肾功能以及血糖等生化 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必要时行腹部CT扫 描。对经验性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者可行Hp检查。对怀疑胃 肠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应选择相应的检查以利病因诊断。对 症状严重或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FD患者,可行胃电图、胃排空、 胃容纳功能和感知功能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源于胃和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症 状或一组症状,其特异性的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 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经检查排除了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 质性、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时,这一临床症候群便称为功 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OFD是临床上最常 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9%~41%, 我国为18%~4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50%,已成为影响 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二、中医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虚内陷,结于胃脘, 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发为痞满或疼痛。
2.内伤饮食
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 纳运无力,痰食中阻,气机被阻发为痞满或疼痛。
3.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脾胃升 降失和,则发痞满或疼痛。
二、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
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 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FD患者,X线专贝餐 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西医学的概念,在中医学古代医籍 中没有明确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 “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以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感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积滞”;以 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脘 痛”。
【病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一、西医病因
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 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
总之,本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等导致肝、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机不利,脾 胃升降失职而发。病位在胃,多涉及肝、脾二脏。 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气滞、 血瘀、食积、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 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初病多为实 证;久病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气机壅塞,日久 成瘀。
功能性胃肠病
卢老师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 指的是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法用形 态学或生化异常解释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的主要是胃 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 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目前,我国采用罗马 III标准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命名分类。临床上,以功能性 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多见。
3.Hp感染
根除Hp后确实有部分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得到改善。症状的产 生是Hp、宿主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胃酸
胃酸在FD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未明,但抑酸治疗对少数患者 确实可起到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的作用。
5.精神和社会因素
调查表明,约半数以上F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障碍,FD症状的严 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有关,因此,精神心理因素是FD发 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1.胃肠动力障碍
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常与胃电活动异常 并存。
2.内脏感觉过敏
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FD患 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 下降,这一改变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还存在十二指肠对酸、 脂质等化学物质敏感,出现恶心症状。内脏感觉过敏可能与炎性 细胞及其释放的介质的作用及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 等水平的异常有关,也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短暂松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