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与西部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7期
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
与西部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鲁建彪
(云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昆明650031)
摘 要: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西部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积极的正面效应;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西部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又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推进合理的城镇化,从而实现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西部城镇化;历史与现状;农民收入;正相关;负相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推进城镇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尤其是西部地区更是如此。但是,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加收入来说,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也存在消极的负面效应。
一、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历史及现状
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据历史记载,当时西域36国的国都所在地商业兴盛、作坊林立。如高昌、龟兹等都是当时西域的重要重镇。青海境内的“西海郡”是西汉末年设置的郡城,公元214年设西平郡,从此西宁成为青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内蒙古地区由于游牧民族特点,城镇出现较晚,但12世纪也出现了城镇。随着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在元明清时期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小城镇。这些城镇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也密切了内蒙古草原与内地的联系。18世纪中叶,新疆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的发展给一些古老的城镇增添了新鲜血液,当地一些著名的城邑,如哈密、乌鲁木齐、伊宁等人口迅速增加,发展成为当地繁荣的商业中心。宁夏的吴忠市、灵武县一带,是西北边陲军事重镇—灵州所在地,随着历史的变迁,灵州地区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各族人民“互通有无”、友好交往的重要场所。云南洱海地区8世纪初建立了南诏政权,许多商贸中心开始形成并逐步繁荣,有的成为与东南亚和海外进行贸易的重镇。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大促进了城镇的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大批商品交换的定期集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城镇和小集镇。西藏高原在隋唐时期就有了城镇雏形,拉萨古为羌、戎之地,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在此建都城,从此拉萨成为西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部城镇迅速发展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从1950年代初开始,国家在西部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批农垦中心、工矿业基地、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从而逐步形成了一批专业性城镇。在新兴城镇迅速形成和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一些历史悠久的古老城镇也得到了扩建和改造。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的一大批工业项目,由于过多强调“山、散、洞”,远离城市,未能有效地发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作用。总体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西部城镇化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始终未能摆脱长期徘徊的局面。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发展,西部城镇化进人了稳步发展时期。城市数量增多,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带动了西部的农业发展,提高了西部农民的收入。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到2000年底,西部地区共有各类建制市160个(详见表1)、城镇人口1020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81196。在160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8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三个,分别为重庆、成都、西安;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5个;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7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100个。同时,西部各省区市之间,城镇化水平亦呈现出较大差异性(见表2)。
85
表1 西部地区建制市分布(2000年)
项目合计
按市区非农业人口分组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全国
西部地区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内蒙古
广西
西部占全国%663
160
5
32
13
15
2
13
14
3
5
19
20
19
2411
40
8
1
1
1
1
-
1
1
-
-
1
1
-
2010
53
5
-
1
-
-
-
-
-
1
-
-
1
2
914
218
47
3
12
3
2
-
5
2
-
2
7
7
4
2116
352
100
1
18
9
12
2
7
11
2
3
11
11
13
281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有关数据整理。
表2 西部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比较(2000年)
省(市)区城镇化水平省(市)区城镇化水平
四川云南西藏陕西宁夏新疆26169
23136
18193
32126
32143
33182
重庆
贵州
广西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33109
23187
28115
24101
34176
4216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有关数据整理。
从城市空间分布形态来看,由于受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西南地区城市密度明显高于西北地区。沿西陇海铁路、南昆铁路、成渝铁路、长江水道等,构成了西部的城镇密集区和密集带。其中,尤以成都平原最为密集、每万平方公里有3815个城镇、118个建制市。而在省(市)区内部,又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省会邻近地区城镇密集区。但总体来看,西部城镇化进程对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仍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国水平。200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为36122%,其中广东、辽宁、黑龙江等省区的城镇化水平已在50%以上。西部地区建制市数量仅占全国的241196,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149个百分点。从世界范围看, 1999年低收人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31%,西部地区人均G DP516美元,超过低收人国家水平,但城镇化水平比低收入国家还低,表明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必然会制约西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西部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是多数城镇属资源开发型,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由于西部地区许多城镇工业兴起是国家产业布局调整的产物,属于外部植入型,因而城镇与周围农村、牧区的经济联系较差,城镇与城镇之间的相互封闭性较强,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二元结构明显。乌鲁木齐、兰州、贵阳、西宁、银川等城市的大发展起因于国家的投资拉动,为这些城市输入了发达的技术与文化,外部迁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40-50%,但周围乡村地区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城市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所以,当地农民并没有从城镇化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城市密度小,城市数量增加缓慢。西部平均每227万人有一座建制市,而全国平均每189万人就有一座城市。1978-2000年,全国城市数量增加了470座,其中东部地区增加了226座,中部地区增加了163座,西部地区只增加了81座,只占同期全国城市增加数的17%。
四是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各规模等级的城市中,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在全国占有较高的比重,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少,2000年仅占全国的914%。除了广西、内蒙古、青海、贵州外,其他8个省区市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尚属断层,大中小城市发展极不协调,对辐射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五是城镇化质量差。表现在:城镇经济的总体水平低,综合效益差,城镇的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强,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少;城市发展各自为政,结构趋同,缺乏特色;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低,环境质量差;城镇管理水平尚低。
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与西部农民收入正面效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