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课件--作者-邱东-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合集下载

最新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课件-PPT-作者-邱东-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课件ppt

最新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课件-PPT-作者-邱东-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课件ppt
。若某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即就业比重高于增加 值比重,说明该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劳动力 转出的可能,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
2.产业结构变化总值和总变化率指标
• 总变动率w = CiYi 求和
• Ci 单个产业结构变动率;
• Gi = CiYi为第I个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率
• 3.扩大(收缩)产业比重变动差额
• 扩大(收缩)产业比重变动差额

=报告期扩大产业比重-基期产业比重
(二)描述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统计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 EY=产品需求量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之比 2.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应弹性 • E= ai+(ai-1)/r E=1,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产业比重没有变化 E>1,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产业比重也增加, E<1,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产业比重减少。
二、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一)描述产业结构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1.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和结构偏离度系数
本质上为相关系数,表示调查区相互之间的相似 性系数。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
心提出的度量方法。相似系数通常介于0 和1 之间, 相似系数等于1 ,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相似系数等于0,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 从动态来看,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上升则产业结构趋于 相同,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下降,则产业结构趋异。
低,通常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第二、三产业比较
劳动生产率高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
劳动力比值越大
三、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一)衡量产业结构效应的绝对指标 •在统计指数理论中,指标的变化可以分解为 两种来源,一种是由于质量因素不变,而数 量结构变化,称为结构影响指数;另一种是 由于数量结构不变,而质量水平因素变化引 起的,称为固定构成指数。 –(二)衡量产业结构效应的相对指标

高校电子课件:国民经济统计学

高校电子课件:国民经济统计学
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 第四,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联系和协调。 • 第五,从动态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国民经济统计 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 6.国际经济关系统计 •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这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国民经济 现象,国民经济现象属于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范围 的
– (二)用特有的统计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现象 的数量方面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论, 一般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的意识形态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指标体系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指标体系
– (1)财政统计指标分体系 – (2)金融和货币统计指标分体系 – (3)价格统计分体系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指标体系
– (1)国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3)地区经济结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4)投入产业统计指标分体系
– 所谓基本生产是从事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 产品生产各部门的总称。
– 所谓基础结构(或称“基础结构部门”)是指为 发展生产和保障全体居民生活创造共同条件,提 供公共服务的各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的总体。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 为什么要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基本生产和基础结构? 主要理由有三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3
对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核算的两个要求:
有关的经济存量和流量本身在核算内容、分类
方式和核算方法上协调一致。
例:存量,存量变动,交易流量+非交易流量
项目分类也要尽可能协调一致
有关经济存量和流量的核算主体分类尽量保持
一致,或者,至少能够相互匹配、转换。
例:都采用机构部门分类
4
二、经济存量的范围与经济资产的分类
适用场合:没有合适的市场参考价格的资产项目。譬如:

无形非生产资产(如商誉和专利)的估价; 固定资产估价(SNA推荐)。
12
用“永续盘存法”估价固定资产的基本思路 (例详见教材 ):

任何时点上的“重置价格固定资产净存量”都是以前
各时期固定资产形成 ( 投资 ) 、损耗 ( 折旧 ) 的体常住单位拥有的非金融资产+对外净金融资产 “MPS的国民财产”:不包含未经人类劳动作用过的自然 资源(有形的非金融非生产资产) “MPS的国民财富”:国民财产 + 自然资源。
10
3. 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方法
(1)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原则 ①采用编表日的现行价格对各种资产负债存量进行估价。 这种重置价格与当初购置资产时所发生的历史成本可 能显著不同。 注意:企业资产负债核算采用历史成本估价,与国民 资产负债核算在估价原则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适当 调整。 ②对于同一笔资产,交易双方应按同一价格估价。 注意:除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外,金融债权和金融 债务对应存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必须按同一价格估价 有关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at ct , bt
t 1, 2, 3,
(ii) 设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 L 年(且假定不存在外 生数量变动,下同),可求得 t 年末按不变价格计量 的固定资产总存量为: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 (3)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 (3)

劳动力资源的地区结构统计
分析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力资 源性别结构,就可以研究男性 和女性的相对经济地位,反映 不同的经济调整对男性和女性 人口的不同影响。
CH2-1 劳动力资源统计
9
三、劳动力资源动态统计
劳动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
劳动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
自然增减是指因自然规律或某些不确定 因素使劳动力资源总量发生变化,如生老 病死、意外身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
在SNA 中把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区分开使用,鼓励用户开发卫星账户对人力资本进行记录。而世界银行从监 测国家经济进步及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首次在《2018年国民财富变化——建设可持续的未来》中对世界各 国的人力资本进行了测算,它包括健康和教育的影响作用,并以个人剩余工作年限的收入现值来衡量。
CH2-1 劳动力资源统计
实际工作总时间
包括:直接时间,相关时间,停工时间,休息时 间。 不包括:各种离职时间(年假、公共节假日、病 假、产假和履行公民义务的时间);未从事生产 性工作时的往返时间;培训之外的其他教育时间 ;公差时的就餐时间以及其他长休时间。
7
二、劳动力资源静态统计
劳动力资源总量统计
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
经济活动参与率
CH2-1 劳动力资源统计
8
二、劳动力资源静态统计
劳动力资源结构统计
劳动力资源行业和产业结构统计
各行业或各产业的劳动力 人数的比重,以监测国家 或地区经济结构运行情况, 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劳动力资源的地区结构统计
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上的 分布情况,依地区的划分标 准不同,其分布研究结果也 不同。
劳动力资源流动统计
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可以让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行 业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之间移动,这有利于人才效能的发挥,提高劳动力资源的 利用率。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方向受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

国民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国民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生产范围 综合性生产 限制性生产
核算方法 帐户(复式) 平衡表(单式)
§1.2 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补充>
• 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它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适应计划经
济管理的需要,而实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于
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部门联
系平衡表(投入产出表);劳动力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
产平衡表;非物质服务平衡表;居民物质财富和非物质服务
总消费表。这7个平衡表组成了MPS的基本结构。
• 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1977年和1984年分别公布了MPS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
原则,从整体上规范了MPS体系。

MPS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使用为主线,
侧重反映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它由30个平衡
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平衡表是社会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积
累的平衡表(物质平衡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
国民经济统计学
统计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国民
经济统计(核算)课程?
每当我们要学一门新的课程时,首先会想到以下几 个人们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即我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这门课程与我的专业是什么关系?它对我以后的工作有 用吗?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完全是人之常情。
统计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民经济统计?应该说这是由国民 经济统计这门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国民经济统计知识 对我们以后工作的指导作用等诸多因素决定的。1)从国民经济统 计在统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统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学 习国民经济统计。(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学 好国民经济统计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就国民经济统计的学科性 质而言,它属于统计学范畴。我们如果能够将学到的国民经济统计 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去,通过收集宏观经济信息帮助微观决策那将 是如虎添翼,无往而不胜。

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1 课件(共21张PPT)-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同步教学(高等教育

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1 课件(共21张PPT)-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同步教学(高等教育

CH5-2 通货膨胀统计
16
一、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 爬行式通货膨胀 2. 步行式通货膨胀 3. 奔腾式通货膨胀 4. 恶性通货膨胀
CH5-2 通货膨胀统计
17
二、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
(三)通货膨胀率的统计测定
通货膨胀率可以按月、季、年度来计算,但以年度指标为主。其计算 公式如下
(二)低层加总方法的选择问题 1.低层加总的三种常用方法
Carli 指数
Dutot 指数
Jevons 指数
CH5-1宏观价格指数统计
6
二、宏观价格指数统计中的关键细节
(二)低层加总方法的选择问题 2.三种基本分类价格指数的方法比较
(1)从编制方法的角度比较
(2)从经济方法的角度比较
拓展阅读: 专栏5-1 统计指数的检验理论
房地产价格指数调查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面积、金额等资料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 网签数据;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非全面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房地产经 纪机构上报、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供与调查员实地采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基础数据。
获得基础数据后,采用各楼盘基本分类房屋的各期成交均价加权计算基本分类价格指数,然后由下到 上采用链式拉氏公式逐级汇总计算各分类指数和总指数。
CH5-1宏观价格指数统计
9
三、我国目前常见宏观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四)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分类
CH5-1宏观价格指数统计
10
三、我国目前常见宏观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四)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实践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步骤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课件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课件
•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 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 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 业;
•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 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
12
3、工业加工度和高加工化程度系数
13
• 基础工业主要包括:冶金、电力、煤炭、基础 化工、木材、铁路运输等。
• 加工工业主要包括:电子、日用金属品、食品 纺织、缝纫、皮革、造纸等。
14
• 这两个指标通过对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来反 映整个产业结构水平。
• 工业加工度和高工业化程度系数这两个指标都是 正指标,数值越高,通常代表产业结构水平也越高。
从经济结构变化看,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的大致趋
势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 转向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的产业结构, 进一步发展为第三产业占相当比重的新型
产业结构。
4
• 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看,其变化趋势往 往是:以轻工业为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演变 为以重工业为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在重工 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又从以原料采掘工 业为主发展为以原料加工组装工业为主。
43
2 [0.7] 预期性 47 [4] 预期性
2
第一节 产业结构统计
•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行业间的组 成、构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它是经济 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之一。
• 产业结构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3
一、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历史经验证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产业 结构演进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次 序,阶段性地向前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 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 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 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特别地,
霍夫曼产业分类法——工业
➢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时运用 的一种分类方法。把工业分成三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 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 消费资料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皮革 工业、家具制造业等; ✓ 资本资料工业包括冶金及金属制品业、、一般机械工业、 运输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 ✓ 其他工业包括木材加工业、造纸工业、橡胶工业、印刷工 业等。
➢ 对基础指标的变通 ➢ 结构相对系数、比例相对系数 ➢ 多维性和长期性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6.1 产业结构统计
一、基本概念 二、产业分类
➢ 两大部类、三大产业(重工业、轻工业、霍夫曼产 业分类)、资源密集
三、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 轻重工业、第三产业、技术密集
四、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四、动态统计
(二)两大部类
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
➢ 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 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 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
➢ 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 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 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房地产、 咨询等。
(三)三大产业
➢ 产业经济学
✓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 产业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和特征 :
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 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具有类似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 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 服务活动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

生产范围国民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

)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资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根据这个定义,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矿藏、、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

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

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构部门内部的交易。

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一、产业结构统计
1990-2008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一)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1、产业结构水平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体现

1、从经济结构变化看,一、二、三产结构变动的大致趋
势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向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

高,进一步发展为第三产业占相当比重。

2、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看,其变化趋势往往是:以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主讲人:
内容提要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6.2 收入与消费结构统计 6.3 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 6.4 投入与产出结构统计
学习目的
掌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等国民经 济结构统计指标和方法,理解不同经济结构统 计指标和方法的经济含义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投入产出核算的 基本原理,熟悉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系数的计算 方法和经济含义



(4)产业结构变动值
……
2、描述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指某种产品社会需求增长率同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率之比
EY= Q / Y QY
(2)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应弹性——反映产业部门增加值份额的变动 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影响程度
E =a ii

ai
1 r
(三)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IV中下集中寡占型
35%~50%
V低集中寡占型
30%~35%
VI原子型(即竞争型) 30%以下
CR8
85%以上 75%~85% 45%~75% 40%~45% 40%以下
该产业的企业总数(家) 1-40家 20-100家 企业数较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极多,不存在集中现象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國民經濟統計學(第二版)
第六章 國民經濟結構統計
主講人:
內容提要
6.1 產業與市場結構統計 6.2 收入與消費結構統計 6.3 區域與城鄉結構統計 6.4 投入與產出結構統計
學習目的
掌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和市場結構等國民經 濟結構統計指標和方法,理解不同經濟結構統 計指標和方法的經濟含義
瞭解投入產出表的基本結構、投入產出核算的 基本原理,熟悉投入產出分析基本係數的計算 方法和經濟含義
市場集中曲線的特性(如圖)
一般而言,市場集中曲線越短越陡峭,市場集中程度 越高;反之,集中曲線越長越平緩,市場集中程度越 低。
四個準則
等級準則 進出準則 並拆準則 傳遞準則
市場集中的兩層含義
絕對集中:指骨幹企業規模的擴大 相對集中:指骨幹企業規模在整個行業規模中的比重
增大
2、市場結構絕對集中的度量指標
(2)植草益標準
由日本經濟學家植草益提出,通過企業規模來判斷市場進 入壁壘高低。首先計算經濟規模係數。公式如下:
市场的经济规模 d 市场的总规模 100%
表6.3 壁壘程度 較高 中等 低
植草益標準
d 10%≤d<25% 5%≤d<10% d<5%
6.2 收入與消費結構統計
(一)收入分配格局統計



(4)產業結構變動值
……
2、描述產業結構變動趨勢的指標
(1)需求收入彈性——指某種產品社會需求增長率同國內生產 總值增長率之比
EY= Q / Y QY
(2)產業結構變動的反應彈性——反映產業部門增加值份額的變動 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變動的影響程度
E =a ii
ai
1 r
(三)產業結構效應統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夫曼比例的评判标准
• 霍夫曼比例值越低,产业结构水平越高。通过 霍夫曼比例的计算和分析对比,可以判明一个 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的水平。
• 第一阶段5, • 第二阶段2.5 • 第三阶段1 工业化国家 • 第四阶段小于1,基础工业高度发达
2.重工业化程度系数(正指标) 重工业程度系数 =重工业部门增加值/轻工业部门增加值 •3.工业加工度和高加工化程度系数
工业加工度 =加工工业增加值/原料工业增加值 •高加工化程度系数 •=加工工业增加值/基础工业增加值
• 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及其对比系数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 增加值对比系数 =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 或=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5.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新兴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
第二节 市场结构统计
一、市场集中程度统计 (一)市场集中程度指标的判定准则
• 1.市场集中曲线 • 市场集中曲线是指在纵轴上表示有关数值(销售额、增加值等)的
累积百分比,横轴表示该行业的企业数目,按规模由大到小排列 。集中曲线使市场情况更加直观。集中曲线以坐标原点为起点, 终点时l00%的累计百分比一定与行业的企业总数相对应。在起点 与终点之间,曲线表现出递增的形状,当所有企业的规模都相同 时,市场集中曲线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 扩大(收缩)产业比重变动差额

=报告期扩大产业比重-基期产业比重
(二)描述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统计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 EY=产品需求量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之比 2.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应弹性 • E= ai+(ai-1)/r E=1,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产业比重没有变化 E>1,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产业比重也增加, E<1,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产业比重减少。
• 一般说,市场集中曲线越短越陡峭,市场集中 程度就越高;反之,集中曲线越长越平缓,市 场集中程度也就越低。
2、度量市场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应符合以下四 项准则:
等级准则 进出准则 并拆准则 传递准则
(二)市场结构绝对集中的度量指标
• 1.企业数的倒数
• 2.流作法)
• 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 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
• 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 1的差,用公式表示为:结构偏离度
• =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 -1。 • 结构偏离度的另外一种定义: • 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
低,通常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第二、三产业比较
劳动生产率高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
劳动力比值越大
三、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一)衡量产业结构效应的绝对指标 •在统计指数理论中,指标的变化可以分解为 两种来源,一种是由于质量因素不变,而数 量结构变化,称为结构影响指数;另一种是 由于数量结构不变,而质量水平因素变化引 起的,称为固定构成指数。 –(二)衡量产业结构效应的相对指标
。若某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即就业比重高于增加 值比重,说明该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劳动力 转出的可能,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
2.产业结构变化总值和总变化率指标
• 总变动率w = CiYi 求和
• Ci 单个产业结构变动率;
• Gi = CiYi为第I个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率
• 3.扩大(收缩)产业比重变动差额
3.生产率上升率及比较劳动生产率
• 生产率上升率=(报告期某产业生产率/基期某产业生产率-1)
×100%

比较劳动生产率=(Yi/Li )/(Y/L)
• 比较劳动生产率,即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
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该部门1%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值在整个
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
• 比较劳动生产率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
6.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比重和技术集约化程 度系数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100%
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
=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b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b)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二)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应该注意的若 干问题 •1.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基础指标 •2.产业结构水平统计指标的形成方法 •3.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多维性和长期性 •4.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的定量分析和定 性分析
21世纪 高等教育标准教材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目录 • 第一节 产业结构统计 • 第二节 市场结构统计 • 第三节 区域结构统计 • 第四节 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统计
一、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一)产业结构水平的内涵 (二)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 1.霍夫曼比例(逆指标) 霍夫曼比例 =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
• 问题:R人为定的,依据不足;n-r 企业间的兼并等,反映不出来

集中系数:CI=cr/(r/n)
• 集中系数指某一地区的某一经济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 与全所计算地区某经济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 m为所计算 地区的人口数,A为全国或全区该经济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M为全国或全区 人口。集中系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某地区的专门化部门及其在全国或全地 区按人均相对指标衡量所处的地位。C值大,表明该地区该部门按人均产量或 产值衡量,具有较高的专门化程度;C值小,说明该地区该部门在全区没有太 大意义。
二、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一)描述产业结构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1.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和结构偏离度系数
本质上为相关系数,表示调查区相互之间的相似 性系数。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
心提出的度量方法。相似系数通常介于0 和1 之间, 相似系数等于1 ,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相似系数等于0,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 从动态来看,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上升则产业结构趋于 相同,如果相似系数趋于下降,则产业结构趋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