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4e360c87a58da0116c174973.png)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练习题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7a901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c.png)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B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首先排除第④项。
第①项的实质是生物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是在环境因素诱导下的定向变异,这与拉马克的观点是一致的,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下图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所解释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
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A项错误。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训练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465c3f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7c.png)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下列能用拉马克进化学说解释的是( D )A.同一物种的成员在许多特性上存在差异B.细菌种群内部存在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两种不同类型C.鹿和狼相互选择,发展了各自的特征D.种内的变异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的[解析]考查拉马克学说的内容及对变异的看法。
拉马克学说认为变异是由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是定向的。
A、B体现不定向变异,C涉及选择,A、B、C都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2.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B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解析]长颈鹿个体间普遍存在变异→⎪⎪⎪—长颈、长腿个体→适应环境,生存机会多—短颈、短腿个体→不适应环境,被淘汰3.根据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短舌啄木鸟啄食不到树洞中的昆虫,因此现在看到的多是长舌啄木鸟B.长着漂亮长尾的雄孔雀能得到配偶,因此雄孔雀的尾一代比一代长了C.狼善跑是因为狼想捕到鹿,鹿善跑是因为鹿想求生D.长期喷洒农药,农田中的害虫抗药性逐代增强[解析]C认为变异是由意愿决定的,是拉马克学说的观点。
A、B、D都是达尔文的观点。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D )①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作出科学的解释④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也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5.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C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解析]在理解和解释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容易注重环境的影响,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即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去解释和理解生物进化问题,如认为盲螈失明是黑暗中不用眼睛所致,食蚁兽的长舌是反复使用的结果,春小麦冬种变成冬小麦是因低温所致等等,这是许多同学的一致看法,即环境改变→生物性状(蛋白质)改变→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导致遗传物质——核酸的改变)→代代影响逐渐积累形成新性状。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e659c008a1284ac850433d.png)
的产生是由于疫苗的选择作用,保留了具有抗性的病毒,因大量繁殖
使这种有利变异得以传给子代病毒。如果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理解,
疫苗的选择作用使病毒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例1】 (2011· 江苏高考,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例2】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
表现型的频率是36%,则( )。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32%
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解析:显性性状的表现型基因型频率是36%,则隐性性状的表现型基 因型频率是64%,隐性性状的基因频率是80%,显性性状的基因频率是 20%。随机交配不会使基因频率改变,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 因型频率是80%×20%×2=32%。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能说明出现了新 物种。新物种出现,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答案:C
概念 : 不同种群的个体,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 能自然交流的现象 (2)隔离 类型 :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作用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 一旦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3)物种形成过程:种群
小的种群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
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
概念 : 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进化 原因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选择,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物进化知识练习题
![生物进化知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000b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d.png)
生物进化知识练习题一、选择题1. 关于进化的理论,以下哪个是正确的?A. 进化是指物种的适应性改变B. 进化是指物种的物理变化C. 进化是指物种的遗传变化D. 进化是指物种的行为改变2. 以下哪个是进化的驱动力?A. 环境变化B. 物种数量增加C. 遗传突变D. 天灾人祸3. 在进化中,哪个过程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A. 自然选择B. 遗传漂变C. 突变D. 迁移4. 以下哪个是进化中的障碍?A. 突变B. 迁移C. 遗传漂变D. 自然选择5. 下面哪个因素不属于自然选择的要素?A. 遗传变异B. 适应性C. 繁殖能力D. 环境压力二、判断题1. 进化是指物种的适应性变化。
( )2. 进化的驱动力是物种数量的增加。
( )3. 自然选择是指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 )4. 遗传漂变是进化的障碍。
( )5. 自然选择的要素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繁殖能力和环境压力。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自然选择?请举例说明。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进而将其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例如,考虑一种虫子生活在树上,它们的颜色有浅色和深色两种变体。
由于树的颜色有所不同,浅色的虫子更容易被鸟类发现,而深色的虫子则更难以察觉。
因此,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深色的虫子相对于浅色的虫子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出更多的后代,逐渐使得该虫种的整体颜色变为深色。
2. 什么是遗传漂变?它与自然选择有何不同?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种群迁移等)导致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与自然选择不同,遗传漂变不受个体适应性的影响,而是由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
遗传漂变通常在小型种群中更为常见,因为随机事件对小型种群的影响更为显著。
与自然选择相比,遗传漂变的结果对物种的适应性没有明显的改变。
3. 突变在进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变异,它是进化的基础之一。
突变可以引起物种的遗传变异,从而使得物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特征。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步测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28320b14c5da50e2524d7f6b.png)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答案 A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2.(2011·南京)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6 B.1/9C.1/8 D.1/3答案 B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答案 A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A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B解析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自然选择是通过斗争实现的⑧变异是定向的A.①②⑦⑧ B.②③⑤⑥C.③⑤⑥⑦ D.①④⑤⑦答案 B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b65b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c.png)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1. 什么是生物进化理论?答案:生物进化理论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发展和进化的理论。
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
2. 什么是适者生存原理?答案:适者生存原理是指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这导致了适应性特征的积累和物种的进化。
3. 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答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中的个体存在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以使某些个体对环境更具适应性,从而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适应性较差的个体则相对较少繁殖,这导致适应性较好的特征逐渐在种群中累积,物种逐渐进化和改变。
4. 什么是突变?答案:突变是指在遗传物质(如基因或染色体)中发生的变异。
突变可以导致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进化的基础。
5. 什么是遗传漂变?答案: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或种群迁移等)导致的种群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遗传漂变可以在较小的种群中特别显著,并且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6. 描述壮大效应的概念。
答案:壮大效应是指在较小的种群中,由于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和遗传漂变的影响,某些个体可能比大种群中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这可能导致小种群中的某些特征在未来的种群中更为突出。
7. 什么是共生关系?答案: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彼此之间互利共存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惠的,其中各方从中获益;也可以是互惠性减少的,其中一方对另一方造成伤害,但伤害的程度受到限制。
以上是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a6d4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1.png)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的适应性B. 基因突变C. 人为选择D. 物种之间的竞争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D3. 现代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大约是多少?A. 50%B. 75%C. 95%D. 99%答案:C二、填空题1.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物种多样性2. 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是导致____的原因之一。
答案:生殖隔离3.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
答案:种群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答案: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环境会对这些差异进行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衍后代,而不适应的个体则可能被淘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性强的特征会在种群中逐渐积累,导致物种的进化。
2. 什么是物种形成的过程?答案:物种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和基因流的阻断。
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的生物个体无法进行交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种群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遗传特征。
当这些差异足够大时,即使种群重新接触,它们也可能无法成功交配或产生可育后代,这时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四、论述题1. 论述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答案: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理解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其次,进化论是现代遗传学、生态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基础。
此外,进化论还促进了对生物适应性、物种形成和生物地理分布等研究的深入。
在医学领域,进化论的原理也被用来研究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以及疾病的进化机制。
结束语:通过本测试题,我们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证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它不仅塑造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视角。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f3aeb9b89680203d82567.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必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2. 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是( )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 选择是物种形成所必需的条件3. 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 (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B、8%、92%C、78%、92%D、92%、8%4.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C.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引起害虫定向变异的结果7.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6%:42%:8%,则该校学生中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4% D.9.3%8.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其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9.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的曲线是()10.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猫叫综合征B.高茎→高茎、矮茎C.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 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 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 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 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 也会有基因交流12.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类,几十年来长期用于临床医疗,但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83e0e27bd64783e09122baf.png)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1.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2.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D.长期的生存斗争3.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B.适者生存C.过度繁殖D.捕食4.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6.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7.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8.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9.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10.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11.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12.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D.生殖和发育1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14.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79f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4.png)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进化的证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D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核心是什么?A. 适者生存B. 物种不变C. 随机变异D. 环境决定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A. 自然选择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人工选择答案:D4. 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生态系统D. 物种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胚胎学C. 比较解剖学D. 神话故事答案:D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物种答案:B7.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同源器官C. 比较胚胎学D. 人类起源答案:D8.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中,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怎样?A. 被自然选择淘汰B. 被人工选择淘汰C. 被其他个体淘汰D. 自然死亡答案:A9. 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是什么?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DNA复制D. 蛋白质合成答案:A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宗教信仰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以下哪些?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ABC12. 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自然选择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人工选择答案:ABCD13. 物种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哪些?A. 地理隔离B. 生殖隔离C. 基因突变D. 人工选择答案:ABC14. 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包括以下哪些?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DNA复制D. 蛋白质合成答案:A15. 生物进化的证据不包括以下哪些?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故事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且连续的过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高一生物双周一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高一生物双周一测)](https://img.taocdn.com/s3/m/510d0a30a32d7375a4178036.png)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高一生物双周一测)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60分)1、加拿大一枝黄花自1935年由加拿大引进后逃逸为野生,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的荒地、农田边等,并在疯狂地繁衍扩散,严重的破坏了本土的植被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美丽的恐怖”局面。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这种扩散也是一种适应现象。
下面相关叙述中,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A、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地植物之间存在生存斗争B、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应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C、加拿大一枝黄花比本地植物更适应本地的环境D、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他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3、西班牙《趣味》月刊发表了文章——《昆虫抗菌肽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希望》。
文章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应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4、某海岛上经常有暴风雨,人们发现生活在该岛上的某种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种翅膀特别发达,另一种则退化。
由此说明()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也是定向的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D、自然选择和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8%,aa的个体占6%,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6%,74%B、52%,48%C、60%,40%D、88%,12%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8、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B、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C、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形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10、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的鸟类种类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11、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12、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中个,正确的是()①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②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群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同时出现⑤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⑥物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14、试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病菌抗药性增强是为了适应环境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病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病性弱的个体15、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16、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A、前一代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一代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C、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遗传物质D、生物所有形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17、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18、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了几种地雀,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部到不同的岛屿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生物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最终出现生殖隔离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就进化成不同的物种D、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使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若干个不同地雀物种19、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https://img.taocdn.com/s3/m/2ad7a4e16294dd88d0d26b0b.png)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下列是一个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类 B.一片森林里的全部乔木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 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适应特定的环境 B.定向变异C.定向生存斗争 D.能传种接代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隔离存在B.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区域种群彼此无法交配C.生殖隔离专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18%,82% B.36%,64% C.57%,43% D.92%,8%7.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是,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为BB、Bb、bb的频率分别是()A.81%、18%、1% B.81%、9%、1%C.18%、81%、1% D.45%、45%、10%8.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都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作用的结果B.由于食物缺乏,导致古鹿变异的结果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9.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年在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7843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4.png)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和变异D 用进废退2、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C 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地理隔离5、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 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7、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 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 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B 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1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 20000 只,其中基因型 MM、Mm 和 mm 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
高中生物_必修二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_必修二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da51daa58da0116c1749f3.png)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A.个体发展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11A和基因a的频率为()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17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17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ef952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e.png)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17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高考题专项汇编1.(2022·浙江6月选考,17)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
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2.(2021·河北,6)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
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3.(2021·湖南,8)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
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4.(2021·广东,10)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
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5.(2021·广东,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25%、75%C.35%、65% D.45%、55%6.(2018·全国Ⅰ,29)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f4252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4.png)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出现新的性状,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A错误。
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有AB知道C 正确。
基因频率改变生物进化了,但是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具有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故C正确。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3.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它们的祖先不同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答案】B【解析】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某地的生物类型取决于该地自然选择的方向,只有适应该地自然环境的类型才能被保留,否则将被淘汰。
【考点】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解。
4.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25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只、150只、20只。
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 65%、35%B. 62%、38%C. 95%、5%D. 40%、60%【答案】B【解析】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的数量是2×80+150=310个,a基因的数量是2×20+150=19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310÷(250×2)=62%,a的基因频率为190÷(250×2)=38%,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6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限时自测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6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限时自测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46f18f7ec4afe04a1df90.png)
50分钟限时自测(必修二第7章)一、单选题(72分,每题3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如果没有突变,生物也可能会发生进化2.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可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在生物体内积累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4.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 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A. 6%B. 5.8%C. 12%D.3%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C.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D.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6.以下不属于物种形成环节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B.共同进化C.隔离D.自然选择7.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生存斗争B.过度繁殖C.获得性遗传D.适者生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所以基因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两个种群,但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C.因为马和驴杂交后生出了骡子,所以马和驴这两种生物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因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物种形成必须都经过地理隔离9.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那么决定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方向的是( )A.遗传B.变异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定向变异的发生1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B.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1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可选择的原材料C.杀虫剂诱导寄生虫发生突变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D.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增加更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的是( )A.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可遗传变异都来自基因突变15.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故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与环境一致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1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17.埃及斑坟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2.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
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
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A.33/10 000 B.1/404 C.1/303 D.1/606
3.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5.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
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6.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7.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8.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
9.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1.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12.如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喙的平均长度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15.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有减弱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
这种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
16.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 000个。
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
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A.0.2和0.3 B.0.3和0.5
C.0.2和0.5 D.0.3和0.3
17.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18.如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B、C两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19.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0.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二、非选择题
21.(10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不发生、不发生、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尊,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22.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X、Y分别
是_____ ___、_____ 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 ___,这是生物进化
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 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
蹼)基因。
图2表示这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 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 ____
_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
蜴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答案
C BBA DBB BBC
21.(1)0.5(1分)
(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 不会(每空1分,共5分)
(3)0.4 0.2 0.4 会(每空1分,共4分)
22.(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
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③基因频率(5)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