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农业现代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农业现代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现代化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产量为目标,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业产值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传统乡村文化的特点传统乡村文化是中国农村的精神支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乡村文化强调土地、家庭、乡愁等传统价值观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弘扬勤劳朴实、亲情友爱、节俭勤俭的传统品德。
传统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稳定、农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三、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的冲突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乡村文化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冲突。
一方面,传统乡村文化强调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情怀和乡村生活方式,而农业现代化则追求高效、规模化和科技化;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可能带来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外流等问题,冲击乡村传统生活模式和社会秩序。
四、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传统乡村文化是中国农村的灵魂和根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精神价值。
乡村文化强调农耕、精神信仰、传统礼仪等传统乡土文化元素,传承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
五、农业现代化给传统乡村文化带来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乡村文化造成一定影响。
一方面,现代化农业的推行可能导致传统农耕文化和生产方式受到挑战,加剧了乡村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六、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的整合面对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冲突,应该寻求农业现代化和传统乡村文化的有机整合。
一方面,可以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和乡村传统美德,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现代化农业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成果,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的良性互动。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农业的增长与发展问题周杰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
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
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
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
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
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
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
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
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
世界各国都曾有农业方面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比如在土地制度、生产组织、农机推广、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籽种培育,以及化肥农药、耕作技术、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开展过大量的工作。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摘要:”三农”问题已经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存在的背景,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以及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1.“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三农”问题得以成为一个问题,其深刻的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村是主要区域,农民是主体成员,因此无所谓“三农问题”。
任何一个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都不得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官员。
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农”的地位日益降低和边缘化,从而成为一个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政治社会问题。
现代化社会是以工业化为产业基础,以城市为区域基础,以城市市民为社会主体的,这是产生“三农问题”的客观经济社会基础。
“三农”问题得以成为问题,还有其主观基础,这就是现代意识。
现代化不仅仅是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意识的形成构建过程,这就是与市场化、民主化相应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的产生和传播。
由此就会产生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追求与事实客体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最为集中地反映到“三农”领域。
一方面,现代化必然带来工农、城乡、市民与农民的差别;另一方面,现代化又带来自由、平等、人权意识,由此就会产生“人生来平等,但又无不在差别之中”的焦虑和反抗,“三农”问题因此成为一个公共性的政治社会问题。
2.“三农”问题存在的背景“三农”问题存在的背景是现代化进程中两种文明的并存和差别。
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
任何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国家都会出现这一问题。
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这是由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决定的,“三农问题”也因此在中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三农”问题首先是农民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然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源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农地流转难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探讨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1. 问题概述在传统农业模式下,资源分配存在严重失衡情况。
耕地面积有限但需求巨大,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不断恶化;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2. 解决方案(1)优化土壤管理:加强耕地保护与合理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实施轮作休耕制度以修复退化土地。
(2)推广节水技术:引进先进灌溉设备和技术,在夏季高温季节采取滴灌和喷灌方式进行浇水。
(3)开展种植结构调整:调整作物品种结构以减少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三、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1. 问题概述传统农业生产方法中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
这种环境污染造成了生态系统破坏,并且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 解决方案(1)推广有机耕作: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有机产品市场发展。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化学品,并采取科学施用方法。
(3)探索生物防治:鼓励利用昆虫、细菌等天敌来替代传统的杀虫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农地流转难问题及对策1. 问题概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不清晰以及承包期限短等因素导致的流转难题。
这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困扰。
2. 解决方案(1)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解决土地所有权不明确、承包期限短等问题。
(2)建立土地交易市场: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开放的市场上自由流转土地资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策1. 发展绿色畜牧养殖通过采用科学的饲养模式和环境控制技术,减少传统养殖方式下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关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导向及政策建议
关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导向及政策建议【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小农户面临着与现代农业发展脱节的问题。
本文从小农户现状分析、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加强技术培训和支持、建立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政策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总结了对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政策支持和合作模式创新,可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小农户、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挑战、技术培训、合作社、产业化示范基地、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农户是指种植面积较小、生产规模较小、土地资源较为分散的农户。
在中国,小农户一直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小农户面临着种植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规模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现代农业在科技、资金、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与小农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技术不适配等问题,难以实现有机衔接。
为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小农户逐步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其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建立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方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
通过深入分析小农户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挑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加强技术培训和支持、建立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具体政策建议,以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目标。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也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型。
然而,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土地资源过度利用问题土地资源一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只要土地还有剩余的产出,他们就会不断地种植同一种农作物,而忽略了土壤的更新和改良。
因此,有必要加强土地管理,不断改良土壤,让其达到生产的最佳状态。
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采取轮作和休耕等方式,缓解土地资源过度利用问题,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农产品质量问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更高的品质保障,可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为了许多农民和企业家的烦恼。
这是因为传统农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相对简单,难以达到现代农产品绿色、有机、健康的标准。
因此,政府需要倡导农民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另外,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力度,对假冒伪劣、有害物质、添加剂超标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健康和良好口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现代化农业的资金问题现代化农业的转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传统农业的收入相对较低,许多农民无力进行现代化建设。
这也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政策制定者可以探索新的农业金融模式,如农村信用社、农业保险等,并给出合适的政策扶持,鼓励银行和投资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的融资活动。
另外,也可重视贫困地区的公共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收益,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农村人才的缺乏问题现代化农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可传统农业中农民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存在人才短缺问题。
如何吸引更多有技术才能和创造力的人才参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培育和支持具有现代农业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人才。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与创新解决方案
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与创新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1: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两个主要挑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依赖于土地、水源和化肥等资源,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资源正面临压力。
同时,传统耕作方式带来了大量的农药使用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 创新解决方案:1. 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精准灌溉和植物保护技术等可持续农业方式,以减少对土地、水源和化肥等资源的需求。
2. 使用智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信息技术、无人机和传感器等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以便更加准确地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作物种植。
3. 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回收:通过开展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等项目,有效处理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问题2: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使用过多的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等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
##### 创新解决方案:1.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和绿色喷雾等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并培养健康无毒的环境。
2.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检测和溯源管理等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消费者获得可靠的食品信息。
3.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意识和技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问题3:农村发展不平衡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区缺乏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等,导致贫困困扰着当地居民;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过度依赖农业经济而缺乏多元化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转型与现代农业发展
传统农业转型与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作为支撑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也需不断转型升级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传统农业的转型过程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一、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而现代农业则只是在部分地区得到推广。
传统农业主要特点是人工耕作、天然条件决定产量以及国内市场为主,所以产能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工业化带来的需求增长。
二、市场需求决定转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转基因作物为例,虽然对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有明显改善,但在国内的推广受到一些限制。
因此,传统农业需要向现代农业转型,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推动力量:科技创新科技的进步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化农业技术包括无土栽培、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等,这些都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使得农业管理更加高效,提升了农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转型的重要一环。
传统农业中,土地集体所有制限制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和集约化经营。
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农民个体经营的土地产权得到明确,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农业保护政策农业保护政策是农业转型的重要保障。
在转型期间,社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可能受到市场风险和市场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
此时,政府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农产品补贴、保险等,可以为农业转型提供重要的经济保障,减轻农民的风险。
六、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劳动力供给农村人口流动和农村劳动力供给也对农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短缺成为了一个问题。
这导致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加速,并促进了农业转型的推进。
七、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农业中,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农产品供应链较长,导致利润空间有限。
浅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农业机械推广站133500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133501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头道镇农业技术推广站133502摘要:近几年以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农业技术也是相对应的有所发展,种植业不断升级,表现出区域化的特点,大部分地区正在进行农业结构升级优化工作,不断完成种植业现代化方面的任务,利用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发展的作用,推进相关技术改革以及农业经济建设开展。
随着现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不断进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解决;问题引言在农业中应用现代化技术,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农业的缺陷,但是随之而来的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碰撞将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能否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把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推广到农业当中,将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农业机械新技术,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益,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发展,进而更好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1.1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保障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推动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事情。
通过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利用技术整顿种植业结构,为种植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以质量更高、生产效率更高、规模更完善的农业产业发展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同时提升种植户的综合素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解决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促进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发展推广以及不断创新[1]。
1.2能够调整不适应的产业结构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不只是吃饱穿暖了,而是希望能够满足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现代化在许多国家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挑战一:资源约束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资源约束。
近年来,土地、水源和气候等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限制,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土地面积有限,而全球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导致灌溉问题加剧;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和干旱等,对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解决方案:1. 提高土壤质量:通过定期施肥、轮作和合理耕作等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耕地可利用面积。
2. 水资源管理: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收集雨水和开展水资源管理计划,提高灌溉效率并减少浪费。
3. 科技创新:研发耐旱、耐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三、挑战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许多农业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技术、管理和组织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这种情况导致了资源浪费、劳动力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决方案:1. 推广现代技术: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农民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3. 农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合作社模式,促进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集体销售。
四、挑战三: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缺乏品牌认知度、供应链不完善以及贸易壁垒等因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
解决方案:1. 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度。
2. 供应链整合:改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 贸易合作与开放: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合作,减少贸易壁垒并扩大出口市场。
五、挑战四:环境可持续性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现代化要求必须与环境可持续性相协调。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土地退化、水体污染以及农药使用过量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广,小农户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
小农户通常依靠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与此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小农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农户面临着如何与现代农业衔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等诸多问题。
探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市场对接等措施,可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建立合作模式、提供培训支持、持续跟踪等措施也将有助于解决小农户面临的挑战,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上所述为背景介绍的内容,约200字】1.2 问题意识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小农户作为农业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生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小农户面临着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挑战和困境。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农户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下的问题。
由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小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小农户在市场对接方面存在着困难。
由于缺乏信息渠道和市场开拓能力,小农户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导致农产品销售难题。
小农户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而小农户往往难以获取这些资源。
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措施,为小农户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2. 正文2.1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碰撞一是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
小农户通常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作物,而现代农业往往采用大规模、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这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
围绕三农三问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三农”问题的交流。
所谓“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今天,我将围绕“三农”问题提出三个问题,并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一、问题一: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约束、环境污染、技术落后等。
那么,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呢?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
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农业附加值。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仓储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5.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问题二:农村人居环境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那么,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呢?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完善农村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
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3. 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4. 提高农村住房条件。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住房安全,提高农民居住舒适度。
5. 加强农村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从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要注意什么
从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要注意什么【摘要】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转型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种植和养殖,生产效率低下;而现代农业则借助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更新和创新,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是市场导向和经营管理,了解市场需求,进行规范管理;再者是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农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最后是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应出台支持政策,增加农业投入。
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实现农业转型的成功。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农业发展仍将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技术更新、创新、市场导向、经营管理、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农业教育、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转型成功、关键因素、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什么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指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工具进行生产的农业形式。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来进行耕种、施肥、灌溉等农业活动,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传统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依赖自然条件,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传统农业的特点包括劳动密集、土地利用效率低、产出不稳定等。
农民在传统农业中往往要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比如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和金融服务等。
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越发滞后。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传统农业必须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1.2 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通过科学种植、养殖和加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介绍了高效农业的涵义,分析了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高效农业;涵义;问题;对策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关政策对农业这一弱势行业的不断倾斜和支持、以及现代人们对健康、绿色、休闲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地符合人们多样化需求的设施农业、采摘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纵观这些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特点,不外乎动辄成千上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或集中现代园艺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奇、特、花、果、木的相关产品与成果的多样化栽培与展示;或将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养生融汇在一起……有的赚得盆满钵圆、有的经营的有声有色、有的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现状、有的回天无力悄然转型退出。
笔者认为,当众多农业从业者谈起自己职业而扬眉吐气的时候,高品质、多样化、高消费的农业发展格局将会逐渐稳步形成。
当下,经济效益不理想、保本甚至亏损、后续发展资金注入乏力、经营模式互相模仿缺乏新意,几乎成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因素。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了30年,这30年是高速发展的30年,是赶赴欧美先进经济的30年;从最初的产品制造到设计、创造、品牌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走向了成熟;这其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的理论、好的思路,值得农业借鉴。
1 高效农业的涵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现代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理念与技术,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大融合,也是一种大众接受、喜闻乐道的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娱乐模式。
2 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当前,颇多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高投入却未必真正“高效”。
往往注重设施的投入,购买了先进的设备;加大技术的投入,引进了高技术人才;面向高端并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有机农业的概念,产出了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优质却不优价,市场并没有因为优质而青睐农产品生产者。
农业转型升级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农业转型升级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农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而农业转型升级则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农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传统农业的特点中国的传统农业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民往往依靠自然条件和传统经验来种植作物和饲养畜禽,生产方式较为简单粗放。
传统农业以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现代科技的支持,生产效率低下,产出质量不稳定。
二、传统农业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食品的需求。
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此外,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农业也面临着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农药残留等问题,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构成了威胁。
三、现代科技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更新,种植业和畜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现代农业借助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多种手段,提高了农作物和畜禽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四、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
现代农业借助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五、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发展的。
传统农业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农业提供宝贵的参考,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现代农业的科技和管理方法,也可以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六、农业科技的应用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多种农业科技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思考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思考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然而,传统农业在如今的社会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这两种农业方式的结合与融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让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传统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深深扎根于农民的生活和文化中。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农业已经开始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然而,传统农业所代表的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乡土情怀,其中蕴含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道德传统。
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农业文化,是我们思考的一大课题。
现代农业则以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模式著称,通过机械化设备、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然而,现代农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农产品质量问题等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传统农业的特点和优势显得愈发珍贵。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其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传统农业的迅速式微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冲击?现代农业的快速崛起又会对传统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在二者之间实现融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技术上实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
传统农业中可以引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现代农业也可以借鉴传统农业的种植方法和经验,实现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技术手段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各自的优势,实现双赢的局面。
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也可以从政策上进行综合考虑,促进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
可以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提供培训服务等方式,鼓励传统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也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式,督促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学习借鉴。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可以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在推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农业现代化对传统农业的改革与创新
农业现代化对传统农业的改革与创新传统农业一直是我国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农业在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传统农业的改革与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兴起使得传统农业面临着巨大变革,首先在于技术的更新换代。
传统农业中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农业增产难度大。
现代农业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农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传统农业得以改善和提升。
其次,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
传统农业主要局限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缺乏深加工和价值链的延伸。
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农产品进一步加工和附加值得到提升,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
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农业科技的创新也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农业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人才支撑、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而农业现代化注重科技创新,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生产技术、新的品种和新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带来了农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结构调整。
传统农业中农民多为老年人口或低学历人群,他们的生产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弱,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需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引导农民从事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在传统农业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农业中存在着农田耕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农业现代化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实施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方式,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农业现代化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业现代化问题与解决方案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农业经营主体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怎样解决农业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1.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模式陈旧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偏低。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2.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一直存在问题。
在土地利用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业占地面积过大等原因,导致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
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由于农业灌溉技术落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农业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方面也存在浪费问题。
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
3.农产品质量不稳定我国农产品质量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生产技术不规范、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
这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4.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以个体农民为主,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也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解决方案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偏重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严重不足。
应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推行高效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第一章介绍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第二章问题一:土地资源匮乏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土地资源。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匮乏。
同时,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土地的质量也日益下降。
这就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仅仅是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扩大耕地面积。
其次,可以加强土壤保护措施,避免土地质量下降。
最后,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
第三章问题二: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现代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销售也是一个问题。
传统的销售渠道,如村里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在销售方面,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波动大。
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等新型销售渠道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其次,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最后,可以通过农业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介入来稳定价格,并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可预测性。
第四章问题三: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但是,现代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创新支撑这一问题仍然存在。
农业生产过程中,许多环节都缺乏科技支持,如施肥、高效灌溉、喷药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
我们可以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进行科技创新,支持创新型农业企业的成长,并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同时,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使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第五章问题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然而,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生产环节控制不到位等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农业产业化是指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
虽然农业产业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下面我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措施进行了介绍。
农业产业化在生产环节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农户资金匮乏、技术能力不足、管理水平落后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财政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便利,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和引进先进设备。
2. 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农户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户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生产效益。
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加工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
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控制。
3. 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和管理。
在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流和冷链设备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利润过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冷链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和运输能力,缩短农产品运输时间。
2. 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提供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信息,实现供需信息的透明化。
3. 增加农产品直供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保证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以上问题外,农业产业化还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不平衡、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 建立农产品品牌保护制度,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定义: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
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
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了极大的精力。
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
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
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
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划分标准: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
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
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
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
世界各国都曾有农业方面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比如在土地制度、生产组织、农机推广、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籽种培育,以及化肥农药、耕作技术、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开展过大量的工作。
这些努力也都分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对于实现从传统农业转变到现代农业的整个发展进程来看,有些方面是成功的,而大多数的努力除了使农业产量有一定的变化外,并没有对整个进程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借用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划分的提法,舍弃它在“发展”与“增长”概念中某些特定含义和因果关系的定论,也把上述情况比喻为农业发展与农业增长问题:凡是能够实现使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我们就称之为“农业发展”;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变,仅只是引起农业生产某些方面局部变化的,就只属于“农业增长”。
当然,农业增长与农业发展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农业发展必然也会反映出增长的效果,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却常常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尽管农业生产已经有很大变化,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却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上没有走出困境。
在中国,伴随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产品价格的改革,购销体制的变化,所有制关系的调整,农村市场的扩张,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从而使中国的农业生产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中国农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本身,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也提示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在这个前提下来探讨农业的发展与增长问题,中国的经验显然是极有意义的。
中国作为一个耕地资料紧缺的人口大国,要解决农业问题本来就已十分困难,而且它还一度面临耕地减少的趋势,使问题更为严峻。
1992年全国耕地面积比1957年下降14.5%,而同其全国人口则增长了81.2%,人均占有耕地也从2.6%亩下降到1.2亩。
面对这种情况,全国人民硬是通过各种努力,还是使粮食生产获得了逐步增长,特别是农村改革后,更使局面有了可喜的变化。
从1957年到1992年,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1.71%,而粮食产量年平均递增2.4%,其中,从1979年实行改革后的14年,粮食的年增长幅度达到2.7%,尤其是前六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已高达5%,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使全国总产量增长了三分之一,从3亿吨的水平一下就跃上了4亿吨的台阶。
其他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糖料、猪牛羊肉、水果等,也都增长了一倍以上。
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使自己的谷物、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应当看到,中国农业虽然取得了这些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说,特别是以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在广农村所从事的生产来说,它仍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
因为,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耕作方式,人力畜力使用还比较普遍,在极端情况下,少数地区甚至还存在烧荒、撂荒、轮歇等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因而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
农业机构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很多地区的应用虽然是有效的,但它在农业中的进入范围和作用程度,还远未达到根本扭转劳动生产率低下状态的目标。
即使是实行农村改革后,所通行的仍然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也没有跳出传统农业方式的范畴。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出现的增长,从总体上来看,主要还是传统农业方式下的增长行为,虽然要实现这种增长并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但它还是证实了,这一种成为落后的传统农业方式与有效的生产增长如此成功地连结起来,甚至达到大体适应这个人口大国需求的程度,在客观上是可能的。
它说明,在传统农业条件下同样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增长潜力。
可是,这种增长有限度吗?要在有限的耕地上保持粮食的增长,这肯定与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关,但单产提高的潜力会有多大呢,这种增产势头的前景将会如何呢?有的人根据农村改革后出现的新局面,认为这些增长主要是因为经济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是源自于过去已经具备的生产能力在改革政策作用下的释放效应,因而表示担心,在这种生产力释放效应完毕之后,中国农业还会增长吗?也有人根据如此悬殊的耕地与人口比例,早就断言中国的农业增长已经到了极限。
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如何实现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显然是一个生产力发展及其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
在这两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不仅农业的发展机制与农业的增长机制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传统农业条件下的增长机制与现代农业条件下的增长机制也是不相同的。
这是因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本身的运行机制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强调这些区别可以使我们对一个按照一般意义来理解的哲学观点保持清醒的认识,这就是所谓从量变到质变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从传统农业转变到现代农业定义为质的变化,而把传统农业条件下的农业增长看作量变,以为这种量变的增长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自然地转向实现现代农业的质变,我们就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化了。
事实上,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农业增长总是被局限在所属的范围内发生。
传统农业的增长之所以不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增长,是由于还有其他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而现代农业的实现是由多种条件促成的,它所表现出来的新型的高效农业增长,往往并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但这个事实却通常被严重地忽视了,人们总是把农业增长视同为农业发展,并尽力去追求这种增长,以为这就是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
可是,这种结局却并没有出现,中国过去是一个自然经济结构最牢固、历时最长久的国家,因而传统农业及其增长积累也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历史。
可它却一直也没有因此而向现代农业迈出过什么实质性的步伐。
农业,作为为人类生存提供消费资料的产业,它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由人口变化形成的需求状况,一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可是,人们常常只注意到怎样去努力增加农业的产量,指望着它在满足人类需求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他们把农业生产和人口生产看作是两个各知孤立的过程,认为农业生产只是在提供了产品,也就是在“事后”才对人口生产过程发挥作用。
可是,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及其生产和消费方式下,当他们发现生产的不断增长往往都被人口的增长吞噬了,便又开始抱怨人口的过快增长,甚至提出所谓消费资料只是按算术级数增长,而人口则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著名论断,并主张以抑制人口增长的办法反过来去适应消费资料的增长。
而且,这种考虑已经日益被有关国家的政策所吸收。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传统农业增长的量变不能跨过人口增长的界限,因而就很难质变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去。
在传统农业条件下的农业增长。
不仅伴随着严重的人口问题,而且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或者说它反而阻碍了科学技术作用的彻底发挥,因而它不可能顺利地过渡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所以,这种农业增长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毫无疑问,要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从而把一般性的农业增长转变到真正的农业发展的轨道上来,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彻底摆脱大量依赖劳动力投入的传统农业增长机制。
现代农业,当然是以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通过发展较高水平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包括航空作业、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并采用人工气候装置、自动灌溉系统、信息监控系统和现代生物工程,以及科学化的栽培技术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等等,从而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但是,在实践中,当我们仍然处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时候,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因而要全面推行这一套现代科学技术是很困难的。
这种使农业对科技的应用常常处于一种人为的被动局面,推广的代价与取得的效果也往往不成比例。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通过直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就可以一步跨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因为它必须首先解决一个机制转换问题。
只有在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转变后,现代科学技术才可能大范围地进入农业生产,并充分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过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和内容,而不是构成使传统农业转变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原因。
五、具体措施:我们这里暂不讨论现代农业的科技问题,仅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即农业发展的机制问题,按照前面分析的思路,进一步提出如下说:首先,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在没有达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前,是无法实现现代农业的。
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客观的,它必须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来确定。
而不仅仅是由某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就可以决定的。
只有生产力全面发展了,不仅农业中的科技应用和劳动生产率大大增强,而且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从而各行各业,包括农村非农产业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可以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经济环境的同时,又使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出来,才会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