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从诗题、诗文、诗人等多角度学习诗歌,理解诗中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3. 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歌,迁移诗歌阅读方法。

【课前预习任务】
诵读诗歌。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幽州台的由来。

【课上学习任务】
1.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会阅读诗歌题目,结合注释和诗歌写作背景以及陈子昂生平等资料,知人
论世,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3.代入自己的真切感受阅读诗歌,画面还原,探索诗人内心,体会诗歌意境。

4.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登金陵凤凰台》。

【课后作业】
1.整理听课笔记,小结诗歌阅读方法。

2.请描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两句
诗的理解。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略。

2.答案示例:
画面:当我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理解: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意思对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难点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唐诗为教学内容,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首经典唐诗作为教学篇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了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2. 《静夜思》:作者李白,掌握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

3. 《春晓》:作者孟浩然,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咏柳》:作者贺知章,解读诗句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唐诗主题。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发兴趣。

b. 讲述《静夜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详细解读五首唐诗的内容、韵律和意境。

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和意象。

b. 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唐诗,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a. 选取《春晓》中的名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对比《咏柳》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探讨诗句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五首唐诗的、作者、重点诗句及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五首唐诗。

b. 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默写答案略。

b. 《咏柳》:通过描绘嫩柳、绿丝等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教材的第四章,内容包括《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古代诗歌。

详细内容涉及每首诗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意解读、词汇解析及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诗意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诗意解读和词汇解析。

难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朗诵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古代诗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意境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每首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意解读、词汇解析。

3. 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气。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古代诗歌的、作者和主要意境。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词汇、诗句和诗歌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诗意解读和词汇解析。

2. 诗歌审美情趣和朗诵技巧的培养。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互动环节。

4. 板书设计中的重点词汇、诗句和诗歌结构展示。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答案。

一、教学内容(1)诗意解读:针对每首诗歌,教师要深入剖析其内涵,挖掘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例如,《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相思》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01
总结词:巩固记忆
02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将五首古代 诗歌熟练背诵,并在规定时间内 默写出来,以巩固对诗歌的记忆 。
2. 诗歌鉴赏练习
总结词
提高鉴赏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诗歌鉴赏练习 ,如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修 辞手法等,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 鉴赏能力。
3. 创作一首短诗
总结词
培养创造力
详细描述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彼 此的见解和体会。
归纳小结
总结要点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 想意义。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激励评价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
06
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五首古代诗歌
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01
02
03
适用范围
讲授法适用于诗歌背景、 作者介绍、字词解释等基 础知识的传授。
优点
讲授法能够快速、系统地 传递知识,有利于学生全 面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基础 知识。
注意事项
避免过于枯燥,可结合实 例、故事等方式,增强学 生的兴趣和理解。
讨论法
适用范围
讨论法适用于对诗歌主题 、意境、艺术手法等的深 入探讨。
总结词
教学目标明确性
详细描述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要求,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
总结词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详细描述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能够 通过教学评估和反馈来检验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
果。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诗人的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的诗歌创作、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的描绘、诗人的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五首诗歌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2.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背景知识,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2)分析《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和诗人的情感表达;(3)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别主题和寓意;(4)解读《江南春》中江南水乡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慨;(5)阐述《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典故的运用和诗人的思考。

3. 互动:(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3)开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2)让学生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分享其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背景、意境、艺术特点;(2)望庐山瀑布:描绘自然景观、情感表达;(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主题、寓意解析;(4)江南春:江南水乡描绘、诗人感慨;(5)夜泊牛渚怀古:历史典故、诗人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境,写出自己的理解;(2)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3)从《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选取一句诗句,阐述其寓意。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2024)教案:《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古代诗歌五首》,包括《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绝句》和《悯农》五首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能够理解五首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诗歌解析(15分钟)针对每首诗歌,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3. 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分析五首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明五首诗歌的题目和作者,旁边标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五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请学生分析五首诗歌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鉴赏五首古代诗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学生应继续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案:《古代诗歌五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雨寄北》、《枫桥夜泊》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唐宋诗歌》第五节《山水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五首诗歌,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风景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a. 《登鹳雀楼》:王之涣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壮阔的河山,表达了奋发向前的精神。

b. 《望庐山瀑布》:李白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c. 《夜雨寄北》: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d. 《枫桥夜泊》:张继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e.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饱满的情感描绘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离别之情。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诗歌,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背诵五首诗歌,并进行默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五首诗歌的、作者、诗句及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五首诗歌,并默写其中一首。

b. 分析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c.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山水诗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了解更多的诗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重难点: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简要分析学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劣、得失;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高考命题趋势。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奖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

二、考点说明1、鉴赏诗歌形象要注意了解窗同的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略)2、鉴赏语言即语言特色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部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道破。

(4)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5)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3、鉴赏表达技巧概念: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1)表现手法主要看看诗歌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

①因事即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

苏轼《题西林壁》“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②情景交融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竟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③托物言志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如虞世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④借助修辞看它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

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歌的全文解读、背景分析、意境把握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歌,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2. 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核心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诗歌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五首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从诗歌中提炼核心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四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韵律美,意境高远相思:王维,含蓄深情,意境优美静夜思:李白,孤独寂寞,意境宁静春晓:孟浩然,生机勃勃,意境清新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别之情,意境悲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出分析报告。

从五首诗歌中挑选一首,为其创作一幅插画。

2. 答案: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插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现诗歌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单元《唐诗宋词选读》,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学习,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五首诗歌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重点: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3. 诗歌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五首诗歌,讲解诗句的意义、意境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五首诗歌名称诗歌作者、背景诗歌韵律特点诗歌意境与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2)开放性题目,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2.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和逻辑性。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主题:古代诗歌五首
目标: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知识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解读古代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标:
1. 能够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
2. 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古代诗歌的感受。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学习内容:
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解读并欣赏古代诗歌;
3.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步骤:
第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30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和题材。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解读并欣赏古代诗歌(60分钟)
1. 教师选择五首古代诗歌,向学生介绍其背景和作者。

可以选择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作品。

2. 学生分小组阅读、解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解读和感受,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讨论。

第三步:分享感受和理解(30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可以用演讲、朗诵、表演等方式。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评价与反馈:
1. 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

2.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感受和体会的文章,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经典五首教案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代诗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灵魂的抒发,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思想与情感的集中体现。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我设计了以下五首经典古诗的教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古代诗歌的风格与韵律,进而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登高》(唐·杜甫)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高》,理解唐代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敬畏之情,领悟唐代诗歌的风采与韵律。

教学内容:1.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典雅缜密,表达深刻。

2.课文原文解读:讲解词汇、句子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3.课文赏析: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分享对《登高》的感悟。

4.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创作一首与《登高》相关的诗歌。

二、《静夜思》(唐·李白)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静夜思》,领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表达,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学内容:1.唐代诗歌的韵律与意境:让学生们了解唐代诗歌的诗律、韵律和意境特点。

2.课文原文解读:讲解《静夜思》中的词汇、句子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3.课文赏析:引导学生们以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诠释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

4.创作练习:让学生们以唐代诗歌的风格和形式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三、《春望》(唐·杜甫)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春望》,理解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领悟唐代诗歌的深邃和博大。

教学内容:1.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让学生们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内容、题材、意境等方面。

2.课文原文解读:讲解《春望》中的词汇、句子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3.课文赏析:引导学生们探讨诗歌作者对社会和自然的表达和思考,启发学生们对现实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思考和感悟。

4.创作练习:组织学生们以自己熟悉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创作主题,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登岳阳楼》(宋·范仲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岳阳楼》,领悟宋代诗歌的新颖和独特,理解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和评价。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江南逢李龟年》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五首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理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代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图片,猜测诗歌的主题。

(2)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互评互鉴。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五首诗歌的内容、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

(1)教师讲解《登鹳雀楼》。

a. 诗歌内容: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

b.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

c. 意境:壮美。

d. 表达手法:对仗、夸张。

(2)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诗歌。

4.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1)了解诗歌背景。

(2)分析诗歌内容、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

(3)体会诗人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内容:a. 诗歌b. 诗人c. 诗歌内容、结构、意境、表达手法d. 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b. 仿写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古代诗歌。

2. 答案:a. 意境:苍凉、雄浑;表达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背诵并能默写。

2.能自如地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尝试改写成记叙文。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式:以诵读为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介绍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使学生对诗歌有大致印象。

一.从诵读曹操的《龟虽寿》入题。

二.一生读,正音:碣、澹、竦、峙、瑟、咏三.教师范读,字正腔圆,感情饱满。

四.齐读,响亮整齐五.简析:(学生讨论)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想像的?教师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虚写)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无关。

2.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比较阅读:请同学欣赏课件《沁园春雪》,请同学感受两伟伟人在诗风的相同点或异同点。

学生自由畅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了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的宏伟目标了,诗中表现出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自然理解了课后的研讨和练习第一小题)次北固山下一.导入:如果说曹操的《观沧海》是抒写伟人的宏阔气度和伟大志向的大篇,那么王湾的《次北固山》一诗只能算是反映儿女情长的小诗。

抒写乡愁别绪也是古代诗歌中的一大主题。

二.感知全诗:学生大声读诗。

思考: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同学讨论明确:第一句(首联),交代诗人在船上,想像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指旅途奔波之劳。

第二句(颔联),描写船上所见之景。

第三句(颈联),即写景又点明时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4课时。

10月25~27,星期二~四。

教学步骤:第1课时观沧海(曹操)一、集体朗读、正音沧海cāng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xiāo sè 哉zāi二、文学常识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乐府诗的特点(与唐代的绝句、律诗比较):①没有规定多少句,每句多少字,而唐诗中的绝句是4句,律诗是8句,还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规定了每句5个字或者7个字;②原著一般没有题目,《观沧海》是后人加上去的。

三、写作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四、共同探究1、带问题自主学习。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具体分析(板书)观——诗的线索,统领全篇:⑴⑵句:交代观海地点——居高临海,眼前开阔⑶句:海水荡漾(动态)动静相互映衬实景⑷句:山岛耸立(静态)显示大海的辽阔、威严⑸⑹句:草木(静态)——生机勃勃⑺⑻句:洪波(动态)——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虚景—⑼~⑿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想象)全诗高潮,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情怀⒀⒁句: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总结:通过描写大海壮阔的景象来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

写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自然景物描写之中。

第2课时次北固山下(王湾)一、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15课有两篇作品都是抒发作者的思乡愁绪的,你们预习后知道是哪两篇吗?……对了,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那我们就先来学习唐诗《次北固山下》。

二、集体朗读,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节奏板书: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自由朗读,思考探究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研读与赏析1、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2、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在岁暮连夜行舟,看到残夜未尽,东方海日已升,旧年未完,江上已是春天——时序的交替诗那么匆匆不可待,时光流逝得如此之快,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日”、“春”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入”则将其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整体板书:次北固山下次:泊(表明北固山不是诗人的终点站,而是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地)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奔波(点题)主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船上所见乡愁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时序交替,光阴飞逝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表达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唐诗。

你们知道唐代诗人之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是谁吗?……不是李白,不是杜甫,是白居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作者)。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二、共同探究1、诗人的游踪是从哪里走到了哪里?2、诗人一路上看到哪些景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游踪:孤山寺、贾亭远眺:春水初平,水天相接写景: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莺燕新来:几处、谁家近看花草初长:渐欲、才能绿杨遮堤抒情:心情喜悦,流连忘返白沙堤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思考:“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三、课后作业1、背诵前三首诗。

2、《每日五分钟》相关练习。

第3课时西江月(辛弃疾)一、文学常识1、词与诗的区别:(1)每句字数不同,因此又称“长短句”;(2)未必都有题目,但一定有词牌名。

2、词的分类(板书)小令 <58字双调按字数分中调按段数分三叠长调 >91字四叠3、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

主张抗金,跟当权的投降派发生矛盾,两次被罢官。

此词为罢官后隐居江西省上饶县时所作。

他的词多是抒发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歌咏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

(板书)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课外古诗词《如梦令》二、共同探究1、词人在夜行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2、这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是谁在“说丰年”?4、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从哪里可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片:说丰年——因丰收而心情愉快(写景,烘托气氛)月鹊风蝉寓静于动夜行稻花香蛙声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黄沙下片:避雨——惊喜、欣慰表现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道中(意趣所在)抒发了喜悦、闲适的心情星稀——乌云遮住了星星天气雨疏——夏天特有的骤雨变化找茅店避雨——着急路转忽见——惊喜、欣慰三、表现手法1、修辞:工整的对偶。

2、以动写静,寓静于动:以微小的声音反衬夏夜的寂静。

四、用自己的话描述上片和下片的内容上片:写景。

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五、抽查背诵六、课外作业1、背诵《西江月》。

2、完成《每日五分钟》的相关练习。

第4课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导入之前学习了四首诗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历程。

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已经有诗这种文学体裁了。

我们这一课的前面四篇作品就有汉代的乐府诗、唐诗、宋词,接下来是元曲和明清小说。

板书: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板书课题、作者)。

二、文学常识1、马致远:元朝人,著名戏曲作家。

2、元代杂剧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板书)。

三、共同探究板书:藤树鸦绘景桥水家白描勾勒,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深秋晚景图(铺垫)道风马夕阳——进一步点明时间,给画面蒙上金黄的色彩写人(抒情):断肠人——道出游子情怀:思乡小结: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