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酒水服务与酒
第34卷第3期阿坝师范学院学报Vol.34,No.320179JournalofAbaTeachersUniversitySep.2017收稿日期:2017-06-22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XYJ-50)。
作者简介:肖怡然(1983—),女,四川南充人,西南石油大学讲师,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酒店管理;李治兵(1988—),男,四川阆中人,阿坝师范学院研究实习员,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旅游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为例肖怡然,李治兵(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摘要:应用型本科应注重“应用”二字,酒店管理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性极强,传统的讲授多实践少及讲授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以“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课程为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07(2017)03-0093-03一、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及目标近年来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则是以职业为导向,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胜任相应职业岗位。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下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向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下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向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多元智能理论、“全面发展”理论和健全的实践教育体系为理论依据,探讨体育课程融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路径。
实践表明,开展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我国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应用型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应顺应培养职业体能、塑造职业操守、服务专业与就业需求及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等发展趋势,加强以创建体育创业俱乐部课程、打造职业体育课外活动的平台、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为导向的体育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是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路径与切入点。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核心能力引言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的侧重在“应用”、而关键在“实践”,这里的“应用”是指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性技术或能力为教育的主线;而“实践”既是指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又包括专业之外的学习、交流、创新及适应社会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要诉诸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促进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一、体育课程融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一)多元智能理论为体育课程进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了关于人类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主要观点认为人潜在有不同范畴的智能,其智能类型与人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智能之间相互作用,对人的专业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并且环境要素和后天教育对个体智能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具备良好空间智能的人可以发展成建筑学家或画家,而具有“肢体—运动”智能的人可以有通过双手灵巧制作事物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可以使人成为应用型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如心灵手巧的园林、园艺技术专业者,建筑类、机械制造类及手工艺者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肢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策略也应该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1.适应社会需求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理念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这意味着教育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与社会、产业界密切合作,从他们需求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便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注重实践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的方法,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注重创新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应该注重创新的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创新思维,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了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让学校了解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与此学校也可以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吸纳他们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资源。
2.优化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探索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耀珍唐娟来源:《教学研究》 2013年第2期张耀珍唐娟(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36)[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公共关系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重要价值,而以往对公共关系教学中的应用特性突出不够,为此,应当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提高公共关系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关关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3)02-0039-03引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2012年3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因此,为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以“应用”为宗旨来调整教学理念、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并设计教学方法,这成为高校课程教学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公共关系学课程也不例外。
公共关系是人们与社会群体间互动而形成的关系,公共关系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1],它注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形成全局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塑造个体的良好形象,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
为此,应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根据应用性学科的规律和特点组织教学,在公共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以发掘更完善的体系方法,适应新时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关于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几个方面思考[论文]
关于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几个方面的思考摘要:《商务礼仪》课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作为专业课程或者公共选修课程开设,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
但在许多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内容不够系统、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技能训练缺乏、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等一系列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改革“tlpe”一体化《商务礼仪》课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作为专业课程或者公共选修课程开设,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
该课程对于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起主要的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商务礼仪的内涵,掌握正确的商务礼仪,培养商务礼仪素养,提高素质,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商务形象及进行得体的商务交际,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门与工作实践紧密接合的应用型课程。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不够系统、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技能训练缺乏、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等一系列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依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紧跟企业发展趋势选取教学内容,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通过技能点的完成达到教学要求,并注意与前后续课程的有序衔接。
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置身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与技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职业形象系统塑造为主线,以有形、有度、有品、有智的“四有”人才培养为基点,瞄准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实际,确定融“知识—能力—素质—形象”于一体的四维培养目标,选取紧贴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商务活动策划组织及各环节礼仪规范为主要教学内容,使该课程成为符合管理类专业要求,切实起到能力培养与形象塑造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改革从商务职业活动和职业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项目整合内容,以任务序化内容。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是否有能力胜任工作。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展开。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只有实践能力扎实的学生才能在工作中胜任各种复杂的实际操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设计课程的方式来推动,也可以通过创新实验和项目设计来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
在培养目标中,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突破,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实施此类教育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在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应用。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强化专业主干课程。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主干课程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
2024年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4年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然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与教学设计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以及国际化办学探索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课程与教学设计改革课程与教学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改革应关注行业需求,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
同时,采用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应构建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三、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
应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
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享教学资源等方式,构建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推动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四、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应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定期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五、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社交礼仪》课程改革
( 州 学 院 中文 系 , 滨 山东 滨 州 2 60 ) 56 3
摘
要 :社能力 的发 展 而 开展 , 以培 养应 用型人 才为
目标 , 可进行 应 用化的课 程 内容设 置 、 强化 实践教 学 、 握 好 训 练性 与教 育性 之 间的尺 度 、 把 多样 化 的教 学手段 和 考核 方式 、 全程化 的课程 指导 等 系列 改革 。 关键 词 : 用型人 才培养 ; 交礼仪 ; 程改革 应 社 课
中图分类号 : 4 . G 6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 682 1 )4 12 0 17 —2 1(020 —0 1 — 4
当前 , 国 的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进 入 新 阶 段 , 随 我 伴
识~ 高 等教育 ” 式 , 会 的需 要 才是 真正 决 定 课 模 社 程 的 最 后 标 准 , 此 , 在 对 市 场 充 分 调 研 的 基 ]因 应 础上 , 结合 学生实 际 , 心 编 制教 学 大纲 , 课 程 要 精 在
在 很 多 问 题 。主 要 是 大 部 分 高 校 不 愿 意 承 认 自 己
( ) 一 编写 实用的 教材 。 教学 内容 的模块 化 实现
礼 仪 课 必 须 把 理 论 落 实 到 实 践 中 去 , 仪 教 材 礼
应 该 做 到 “ 基 础 , 能 力 ” 如 何 在 一 般 社 交 礼 仪 实 强 。
内容 的 设 置 上 突 出 应 用 性 , 重 实 用 性 。 注
着 高 校 扩 招 的 脚 步 , 等 教 育 早 已走 向 了 大 众 化 , 高 出现 新 的 本 科 人 才 需 求 , 高 校 的 定 位 也 越 来 越 清 各 晰 。 应 用 性 本 科 作 为 教 育 多 元 化 的 趋 势 之 一 , 该 应 大 力 发 展 。 “ 校 毕 业 生 中 绝 大 部 分 也 都 从 事 应 用 高 性 工 作 , 目前 应 用 型 教 育 的 发 展 并 不 理 想 , 存 但 还
2024年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4年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一、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模拟实验、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二、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产学研用一体化是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科研项目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促进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
同时,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四、国际化视野拓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
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实习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环境,也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举办职业发展讲座、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应用型本科通识课“演讲与口才”教、学、做一体化研究
应用型本科通识课“演讲与口才”教、学、做一体化研究作者:***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14期摘要:“演讲与口才”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的校级通识课,要紧扣“应用”二字,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和学习模式。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授课内容定位不明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陈旧等,思政教育不够重视等,急需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课程改革包括授课内容改革、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现存问题;课程改革Abstract: As a general cours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 course of "speech and eloquence" should closely follow the word application and adopt the mode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tegrated. Current problems include unclear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outdated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s well as unclear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tc. All of these are urgently needed to be reformed. Curriculum reform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eaching contents reform,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reform.教高函〔2018〕8号文件中指出,要消灭“水课”,建设“金课”。
所谓金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长吴岩说过,金课就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中职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一、总体思路1、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改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计划总学时中的比例。
5、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6、以企业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法内容,优化教案,将优秀教案印成讲义,将优秀讲义印成教材,加强适合本专业特点,起点较高,示范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建设。
7、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训室建设,并与省内外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路子。
8、规范实训教学,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实训方式,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实训方式进行监控,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程序,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与实训导师制度。
9、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0、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二、具体措施(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
一个目标: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遵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办出应用型特色。
四个突出: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探索
O 引言
应用 型人才 培养 是我 国社会经 济发展 的需 要 ,
也 是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主要 内容 。所谓应用型 人才 是 指 能将 专业 知 识和 技 能应 用于 所 从事 的专 业 社
1 教学 内容 的改革
1 . 1 建 立清晰 、丰富 、精炼 的教学 内容体 系 公共 关 系是 一 门综合 性 很强 的学科 ,与 管理
学 、市场营 销学 、新 闻学 、传播学 、广 告学、系统
会 实践 的一种专 门的人才类型 ,是熟 事一
[ 摘 要] 随着 时代的发展 ,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 日益受到重视 。公共 关系在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方面有着独
特 的作用和重要价值 ,而以往对公共 关系教 学中的应用特性突 出不够,为此 ,应 当对教学 内容和教 学方法方面 产 生的问题进行探 索,以提 高公共关 系教学质 量。 [ 关键词] 公 关关系;应用型人 才;教 学改革
线 生产 的技术或专 业人才 。为深 入贯彻落实 胡锦涛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 大学建校 1 0 0 周年大会上 的重要 讲 话精神和 《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 2 0 1 0  ̄ 2 0 2 0年 ) 》 ,教育部 2 0 1 2年 3月发布 了 《 关 于 全面提 高 高等教育 质量 的若干 意见》 ( 以下 简称
学 、经济 学、社会 心理学等很 多学科 的发展有着千 丝万缕 的联系 ,在授课 内容 的安 排上 ,这些学科 的 基本 知识都会有所 涉及 ,这就 需要有条理清 晰、内 容丰 富、精简概 要的教学 内容体系 口 ,然而 目前所 能见 到 的 《 公共关 系学》 教材在体 系上 大 同小异 , 内容 上并没有从 实用 出发 设计及增补修 订 , 不太适 应我 国当前 迅速发 展变化 的公共 关系环境 。 因此 , 应 当改革公共关 系学 的教 学 内容体系 。 笔者认为公 共关 系学 的教 学 内容体系应 如 图 1 所示 。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人才;2.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3.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4.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模式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创新实训和社会实践等。
其中,课堂教学是基础,实验实践是拓展,创新实训是重点,社会实践是补充。
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培养内容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2.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3.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4.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5.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完善;6.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环节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考核;2.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3.创新实训项目的参与和完成;4.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报告;5.实习和就业指导的开展。
五、培养评价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3.实践技能的实际操作水平;4.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表现;5.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6.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展示。
六、培养保障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2.建设实验实训基地,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3.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4.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确保教学质量;5.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
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理论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用型专业成为了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核心人才。
因此,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中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二、应用型专业建设2.1 什么是应用型专业应用型专业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以产业和企业发展为导向,注重综合实践、实际操作和技术创新,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型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专业。
2.2 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意义应用型专业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需求,可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无缝对接,推动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2.3 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方式应用型专业建设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应加大对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等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以及推行弹性学分认证制度,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式教学模式,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人才培养专项规划3.1 什么是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人才培养专项规划是指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综合性规划。
3.2 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的意义人才培养专项规划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它可以指导学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掌握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调整学科结构和建设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各个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3 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的内容制定人才培养专项规划需要考虑高校的教育资源、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
规划内容包括专业建设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这意味着,应用型人才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
如果说,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那么,应用型人才则是一种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之上,按照行业的职业规范制定人才标准,特别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性要求,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胜任人才培养为原则构建“双师”结构、多元组成的教师队伍,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所有这些要素的达成必须坚持产学研相融、走校企合作(行业合作)教育的道路。
1.以技术体系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依据,而是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其课程内容体系,在“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目标指导下,强调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先进性。
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动态、市场需求呼声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内容体系的“催化剂”,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可雇佣性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区别于传统本科人才课程体系当中的探究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显著特征。
2.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其教学方法体系应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强调综合训练、仿真训练、创新训练等;突出项目教学和企业实习环节。
地方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育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第2 4卷第 4期
21 0 1年 4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n l f B orso d l eUnv ri o ra o HU EIC rep n ei iesy c t
Vo . 4 N 4 12 . O.
Ap . 01 r2 1
可约 占五分之二。综合运 用的主观题主要 是案例分析 题或论 述题。平时考核成绩 融入综合成绩 , 全面体现学生 能力 。在指 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酒店和旅行社顶 岗实 习的中, 我们发现 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 校期 间学习成绩 一般 , 但在 实习工作 岗位
在教学上就不能起 到导 向、 激励 、 回馈改进 、 鉴定等功能。教学 直接影响课程考试的改革 和发展 。 下 面, 笔者将 以我 院《 旅游 服务礼仪》 课程教 育考试在 实 水平 的停滞 , 二、 旅游服务礼仪> 《 课程教育考试 改革具体措施 际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 , 提出教育考试改革新的思路和实践 。
( 完善教学和考试 评价机制 。比如改进课堂教 学评价 三)
方式 , 以往的评价教师 教得 怎样 为评 价学 生学得 怎样 , 重 变 着 看学生的学习效果 ; 改进评 价教师教案 的尺度 , 以实用 和创 新 为重 ; 改进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 随堂考 查与学期考 查相结合 的
考核 内容 : 旅游接待服务礼仪及 涉外礼仪
●完 成 情 况 (5 ) 态 度 、 量 、 2% : 质
破传统的教室内考核 , 既包括实训场所 的任务性考 核、 生活场 所 的作业考核 , 还包括学生参与顶 岗实习实训 情况 。
●作业情况( 5 : 2 %) 知识 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E 旅游行业主要接待服务礼 仪模块考核( 0 . 1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培养的是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导致了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1.与产业需求对接在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现如今,各个行业都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
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进行科学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培养模式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和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改进评价机制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很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准确评估。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改进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评估。
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实训报告、项目考核、实践成果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
为了有效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1.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传统的本科教育往往强调学科专业的划分,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缺乏综合应用能力。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文化视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农万宾 陆 云 南宁学院摘要:公共关系是目前很多企业在处理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应对舆论和危机等必要的部门设置,尤其是一些中型大型的企业,存在更加复杂多变的关系结构,这些企业对于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公关人才求贤若渴。
但是,目前高校中《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设置比例不高,很多学校尚未设置这门学科,导致高校的公共关系学发展缓慢,难以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公共关系应用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建设方面的现状,结合目前高校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校做好该门课程建设,实现高效的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0-0411-02当前高校在《公共关系学》的专业实训课程建设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欠缺和问题,影响了新时期《公共关系学》课程教育下应用型公关人才的培养,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利于高素质公关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正式问题所在,完善课程建设和改革。
一、高校《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建设现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公关行业自身的发展,市场上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公关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而高校在《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实训课程建设方面,与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却呈现脱节的现象。
目前,全国高校中设置有《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的并不多,而其中将《公共关系学》作为重点专业的更是屈指可数,以下为笔者根据统计得出的国内高校中将《公共关系学》专业作为重点专业的情况表:序号学校名称专业名称重点专业1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学是2华东师范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非师范)是3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关系学(英语)专业,国际公关方向(本科四年制)是4中国计量大学公共关系学是5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是6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是7海南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土地资源管理)否8宜宾学院公共关系学是9广西财经学院公共关系学是10浙江传媒学院公共关系学是1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公共关系学是12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关系学是1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是14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与广告)是15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是16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具有系统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理论和方法,具备调研、策划和创意能力,掌握各种宣传技巧和外交艺术的公共关系专门人才。
浅谈应用型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以本校市场营销专业“ask”
的。调研发现,企 业 对 于 技 术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需 求 量 还是很大的,越是发达地区缺口越大。
(三)技 术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是 高 校 发 展 的 重 要 标志
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虽然人才的 界定似乎比较模糊,但是国家正在进行各类人才培 养标准的制定,包括“1+X”的新要求,使得社会对于 人才培养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 学校与学校可能差异不大,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校就能更加得到企 业和社会的认可,也会成为评选地方高水平大学的 一项重要参数。
(二)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 于 创 新 型 人 才 需 求 非 常 强 烈,因 此 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国家,都把创新放在很重要的 位置上,但是仅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不够的,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打 破常规、大胆思考,以各种比赛或者竞赛的形式奖励 创新。当然,学生的创新通常也离不开教师的创新, 因此,教师本身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最好具有 双 师 资 格,有 企 业 创 业 经 历,努 力 成 为 学生的启蒙 者 和 引 路 人。 从 学 校 层 面,还 应 该 创 建 一个长效机制去鼓励创新,为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 设备和场地。 (三)注重职场情商的培养 很多学生在 实 习 中 都 难 以 适 应 一 件 事,就 是 无 法从学生身份转向职场身份,尤其是当需要处理人 际关系时,比如自己与同事的关系、自己与上级的关 系、自己与客户的关系,表现出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不足。因此,最 好 的 方 法 就 是 让 企 业 更 早 介 入 人 才 培养,如采取订 单 培 养,进 入 订 单 班 就 相 当 于 “预 就 业”,算是一个“准员工”,这会让学生更早地适应职 场氛 围,顺 利 完 成 角 色 转 换,也 能 加 强 人 际 交 往 能 力。没有订单 班 的,也 可 以 多 设 计 一 些 社 会 实 践 活 动,给学生多一点接触社会和陌生人的机会,让学生 自己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 加强职场情商。 三、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自上而下,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成立教学指 导 委 员 会 或 者 工 作 组,进 行 顶 层 设 计,围绕工匠精神等培养要素,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背 景和需要,提 炼 出 人 才 培 养 的 素 质 要 求、知 识 要 求、 能力 要 求,把 行 业 文 化、企 业 文 化 融 入 到 校 园 文 化 中,形成人人皆知且人人推进的价值观和人才培养 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深化课程改革,如基于岗位工 作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或者开设相应的通识课程,如 《大国工匠 》和 《礼 仪 之 邦 》等。 如 果 有 行 业 指 导 委 员会或者高校联盟作为依托,也可以在省内的兄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易学、易懂、难养成的特点,不仅要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意识,掌握礼仪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对接、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鉴于此,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教育的基础。
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礼仪素养在职场中显得尤为重要。
从外在职业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礼仪修养的展示,无不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
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从基层到管理者,职业形象、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诸多能力都能体现于良好的礼仪素养。
因此,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的基础。
3.礼仪教育是职业礼仪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缺乏真实的职场环境,在礼仪课程学习中,如果单独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学生无法体会职业情景,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行业中去,也很难灵活地解决职场礼仪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此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再到考核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礼仪知识与行业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情感服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对本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礼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五大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行业的要求与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借鉴国内外旅游、酒店、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礼仪类课程群教学改革经验,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深化学习内容的原则,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面向行业岗位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以1+4+1六大课程教学模块为项目依托(其中,第一个1为礼仪意识唤醒,4为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沟通交流应对、礼宾次序安排,第二个1为行业岗位礼仪),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模拟仿真实训来组织教学,使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仿真情境相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紧密结合。
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和四个实训项目,这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为认知礼仪、职业妆容与职业着装、优雅姿态与服务手势、社会交往常用礼仪、如何有效沟通、学会次序安排、行业服务礼仪;四大实现项目为仪容仪表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服务用语训练、岗位礼仪训练。
2.教、学、练、做有机融合,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建立基于提高学生情感服务能力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为核心,从礼仪课程特点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创设的工作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在仪容仪表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着装要求,会打领带、化淡妆;
在仪态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坐、行、蹲姿态,规范服务手势;在服务用语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礼貌用语与行业服务用语规范、表情训练;在行业岗位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酒店、导游及会展服务礼仪。
通过采用项目主体、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3.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建立适用、实用、一体化的两分法教学考核体系。
本课程考核以促进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培养情感服务能力为主线,推行课程嵌入式评估,突出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考核,注重过程考核,评价主体由学校的单一主体转向学校、行业、社会的多元主体。
教学考核将以前知识本位的传统终结式考核改革为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考核,兼顾理论与实践,参照职业标准与学科竞赛相关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做、练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技能的意识,从而培养一批适应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趋势、具有较强情感服务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
两分法考核机制具体是指实训技能模块百分制与理论模块百分制考核,同时,把平时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理论考核作为期末考核。
课程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
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20%)+实训技能考核成绩(40%),终结性考核成绩(4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模拟实践、课堂案例讨论、课后准备、课后作业等构成,实训技能考核主要围绕四大实训项目展开,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考核职业形象塑造和行业情景模拟,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外在职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把礼仪知识充分运用于行业中,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期末的理论考核主要是礼仪的基本知识点、行业案例分析等。
三、课程改革成效
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理论知识采取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践项目让学生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训中对礼仪规范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普遍反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礼仪的热情,更让他们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将会在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2.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技能考核,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实现项目的训练和考核,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一方面,学生在礼仪实训室真正的练习到具体的技能,切实学到实用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把礼仪知识综合运用于行业情景模拟中,充分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死记硬背。
3.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职业礼仪素养。
在课程学习中,通过理论知识、实训项目和课外实践,多方位地让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尤其是小组的实训项目,学生在团队中的个人礼仪得到系统提升。
同时,通过行业情景模拟的编排与展示,职业礼仪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中,能将学到的礼仪充分运用,同时在校外实习中,也能展示我院学生的礼仪风采。
四、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职业礼仪素质养成非一日之功。
本课程具有易懂、易会、难养成的特点,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们还可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礼仪的热情和状态,但把这种职业礼仪素养内化并形成自己的品质还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沉淀。
考核成绩高者,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在课程改革中,需注意多提供学生礼仪社会实践和行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岗位中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在学期教学进程中可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职场礼仪风采大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我院有自己专门的礼仪队,通过礼仪队成员的选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礼仪热情,另一方面,让礼仪队成员成为礼仪规范的代表,尤其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礼仪队成员的风采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导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逐渐将礼仪规范内化,成为礼仪习惯,以便更好地提升礼仪素养。
2.技能实训项目训练人数较多、时间较少。
鉴于课时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在过程技能实训中,难以保证每位学生在实训课上掌握应有的课程技能,以致在技能考核中,不能取得较满意的实训成绩。
在技能实训中,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的交流和沟通,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带动的目的;学院配有相应的课程分散实训,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以获得较好的礼仪课程技术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礼仪知识在行业中的实际运用。
在课程学习完毕后,仍要注重礼仪知识在行业中的实际运用问题,尤其是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机会,在与人沟通交流和待人接物方面,能够有意识地充分运用礼仪知识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互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把礼仪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动、整合,培养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秀的服务管理人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