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及应急处理措施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ppt课件
02
保留输血装置
在停止输血后,应保留输血装置和剩余血液,以 备后续检查。
保持静脉通路
维持静脉通路
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畅通,以便后续治疗和使用 急救药物。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 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给予紧急药物治疗
01 根据反应类型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输血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紧急 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过敏反应可使用抗过敏药 物。
救设备、药 物等,以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救治。
使用高质量的血液制品
选择正规渠道获取血液制品
选择符合规范的正规渠道获取血液制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或质量不可靠的血 液制品。
严格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
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如检查是否存在细菌、病毒 等污染,以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02 遵医嘱给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紧急药物,确保药物剂 量和给药方式正确无误。
03 密切观察疗效
在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药物治 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选择适当的输血时机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输血,并选择合适的输血时机。
03
• 循环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引起 的心功能不全。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感染性反应
• 病毒传播:如HIV、乙 肝、丙肝等病毒通过输 血传播。
• 细菌污染:由于采血、 储存等环节不当导致的 细菌污染。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 发生率:根据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一定范围内,但具体数字受多种因素影响。
保留输血装置
在停止输血后,应保留输血装置和剩余血液,以 备后续检查。
保持静脉通路
维持静脉通路
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畅通,以便后续治疗和使用 急救药物。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 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给予紧急药物治疗
01 根据反应类型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输血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紧急 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过敏反应可使用抗过敏药 物。
救设备、药 物等,以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救治。
使用高质量的血液制品
选择正规渠道获取血液制品
选择符合规范的正规渠道获取血液制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或质量不可靠的血 液制品。
严格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
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如检查是否存在细菌、病毒 等污染,以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02 遵医嘱给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紧急药物,确保药物剂 量和给药方式正确无误。
03 密切观察疗效
在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药物治 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选择适当的输血时机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输血,并选择合适的输血时机。
03
• 循环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引起 的心功能不全。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感染性反应
• 病毒传播:如HIV、乙 肝、丙肝等病毒通过输 血传播。
• 细菌污染:由于采血、 储存等环节不当导致的 细菌污染。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 发生率:根据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一定范围内,但具体数字受多种因素影响。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1、按发生的时间分为: • 即发型输血反应 • 迟发型பைடு நூலகம்血反应
2、按免疫学分为: • 免疫性输血反应 • 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表一)
即发反应
迟发反应
免 发热反应
疫 过敏反应
性 溶血反应
反 应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细菌污染反应
非 循环超负荷 免 空气栓塞 疫 出血倾向
性 枸橼酸盐中毒 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应 电解质紊乱
致血液污染。 • 3.血液贮存温度过高。 • 4.输注不洁。
• 症状: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入少量血后发生畏寒、寒
颤、高热、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和肾衰。
细菌污染(少见)
• 预防:血液的采集、保存、输注均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
• 处理:
•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输液通道 • 2.抗休克、抗感染(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应用愈早愈好) • 3.采患者及血袋中剩余血送检验科检测。
原因:
• IgA抗体和IgA同种异型抗体(抗-A2m) • 过敏体质 • 被动获得性抗体 • IgG同种异体抗体 • 免疫球蛋白多聚体
症状:轻度:全身皮肤瘙痒、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多见于面部)和关节痛。 重度: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紫绀,更
严重的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预防:1.采、输血器具和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做到无致热原。
•
2.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
3.有HLA抗体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淋巴细胞毒交
叉试验筛选献血者,或用HLA配型来筛选献血者。
• 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
•
2.保留静脉通路(缓慢静滴生理盐水)
2、按免疫学分为: • 免疫性输血反应 • 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表一)
即发反应
迟发反应
免 发热反应
疫 过敏反应
性 溶血反应
反 应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细菌污染反应
非 循环超负荷 免 空气栓塞 疫 出血倾向
性 枸橼酸盐中毒 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应 电解质紊乱
致血液污染。 • 3.血液贮存温度过高。 • 4.输注不洁。
• 症状: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入少量血后发生畏寒、寒
颤、高热、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和肾衰。
细菌污染(少见)
• 预防:血液的采集、保存、输注均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
• 处理:
•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输液通道 • 2.抗休克、抗感染(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应用愈早愈好) • 3.采患者及血袋中剩余血送检验科检测。
原因:
• IgA抗体和IgA同种异型抗体(抗-A2m) • 过敏体质 • 被动获得性抗体 • IgG同种异体抗体 • 免疫球蛋白多聚体
症状:轻度:全身皮肤瘙痒、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多见于面部)和关节痛。 重度: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紫绀,更
严重的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预防:1.采、输血器具和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做到无致热原。
•
2.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
3.有HLA抗体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淋巴细胞毒交
叉试验筛选献血者,或用HLA配型来筛选献血者。
• 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
•
2.保留静脉通路(缓慢静滴生理盐水)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Ppt【共63张PPT】
清洁/无菌操作前
20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 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 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 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 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21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 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30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 2 )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 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 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
31
细菌学检查
( 3 ) 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做 细菌学检查。
32
尿检
(4)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4)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14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 5.循环超负荷。
6.出血倾向。
7.酸碱平衡失调。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9.传播感染性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16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四)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
讨论记录
----------输血科工作人员
41
1.1
1.1荨麻疹反应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常见输血反 应,一般可减慢输注,对症处理;严重者可暂停输 注或停止输用,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必要时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PPT课件
制定信息报告制度,规定 输血反应发生后应及时上 报相关部门和领导。
明确信息报告的内容、方 式和时限,确保信息报告 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现场处置措施及效果评估
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包括患者救治、样本 采集、输血器及剩余血液封存等措施。
对现场处置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 善应急预案。
对输血反应应急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预防措施重要性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
遵守输血规范
在输血前进行详细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试验等,确保供受血者血型相合。
使用合格血液制品
选择质量可靠的血液制品,避免使用过期 或污染的血液。
加强输血过程监控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及 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02
7
02
7
智能化输血系统将逐步推广应
用,实现输血过程的自动化和
7
精准化。
03
输血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 精准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满意度。
04
输血相关法规和标准将不断完 善,保障输血安全和患者权益 。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持续学习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 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更新。
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拓宽视野和思路。
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积累经验和成果。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 整体工作效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分类
根据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输血 反应可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慢性 输血反应两大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免疫性反应
由于供受血者血型不合,输血后 导致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反应 。此外,输入具有免疫活性的淋 巴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也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ppt课件
1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处理规范、流程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 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 通路。 2、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 以备检验。按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 血科。 3、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3
5、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 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 医务部。
6、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 不良反应回报,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中心 血站和医务部。
7、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 通知中心血站,并协同医务部、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
4
患者发生输不良反应血
视输血反应程度及类别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 停止输血时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
通知医生、上报科主任、护士长、联系输血科
病情危重时,备好抢救器材及物品, 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一般过敏反应,根据医嘱 用药处理
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焦虑
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作好记录
将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必要时取患者血标本一起送输血科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24小时内交输血科保存
6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 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 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 定;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处理规范、流程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 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 通路。 2、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 以备检验。按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 血科。 3、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3
5、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 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 医务部。
6、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 不良反应回报,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中心 血站和医务部。
7、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 通知中心血站,并协同医务部、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
4
患者发生输不良反应血
视输血反应程度及类别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 停止输血时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
通知医生、上报科主任、护士长、联系输血科
病情危重时,备好抢救器材及物品, 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一般过敏反应,根据医嘱 用药处理
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焦虑
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作好记录
将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必要时取患者血标本一起送输血科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24小时内交输血科保存
6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 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 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 定;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ppt课件
2.血液筛查项目:
(1)谷丙转氨酶(ALT)。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4)梅毒螺旋体。 (5)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 3.影响因素:虽然经过严格的血液检验,但依然存在输血传播性 疾病,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窗口期”。 (2)检测手段还不够先进。 (3)检测方法本身的误差可造成漏检。 (4)由于某些献血员自身的免疫力差,即便是感染了某些病 原体,机体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抗体,或产生抗体所需时间长,因而造 成输血感染。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
2.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一般在输注开始后迅速出现症状,
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和低血压。
【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输血,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所输血液行涂片染色检查。 (2)通知医生,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如发生休克,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3.液体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可导致液体超负荷,引发急性心衰
•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常将急 性输血反应分为三种。 (一)轻度反应
患者在输血数分钟内出现皮肤反应,如:皮疹、荨麻疹伴有皮肤瘙痒。 【处理方法】 1.减慢输注血液制品速度。 2.肌注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 mg/kg)。一般经以上处理30 min后症状缓解,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输血,如30 min内无临床病状改 善或有恶化,则按照中重度反应处理。 3.一般应在输注血液制品前30 min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口服 氯苯那敏等。
4.预防措施:
为了保证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血液全面质量管理,保 障输血安全,采取预防措施如下: (1)开展无偿献血。 (2)严格筛查: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咨询,全面健康检查,拒绝高 危人群献血。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血液初、复检,对可疑标本进行第 三次、第四次检测,直到结果准确无误。同时检测仪器要先进、精密 度高,保证检测质量。 (3)开展成分输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血。 (4)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5)提倡应用传播疾病风险小的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剂:现有的生物 制剂如白蛋白,采用低温乙醇法制备,进行了病毒灭活,减少了经输 血传播的疾病。某些基因重组或单克隆抗体纯化的生物制品,如重组 的FⅧ、FⅨ等,没有病毒传播的风险。 (6)加强采供血质量管理。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精讲课件PPT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
(一)急性输血反应
急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后24小时内出现的输血反应症状或体征。主要包括: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 输血时或输血后4小时内患者出现以下任意一条:(1)发热:患者体温达到或超过38 ℃或 较输血前升高1℃或1℃以上;(2)畏寒、寒战:没有体温的变化,仅出现畏寒或寒战的情况 也属于FNHTR。
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终止后1小时内出现的血压降低。 血压降低标准: 成年人(≥18岁):收缩压降低≥30mmHg且收缩压≤80mmHg; 婴儿、儿童、青少年 (1-18岁):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标准血压值的25%; 新生儿和小婴儿(<1岁或体重<12kg):任一血压测量值降低幅度超过标准血压值的25%。
(二)迟发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停止后24小时后出现的输血反应症状或体征。主要包括: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 同时满足第1、2条以及第3条中任何一条: 1. 输血停止后24小时至28天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2. 输注的红细胞同种抗体洗脱试验阳性或受血者血浆中有新检测到的红细胞同种抗体; 3.1 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没有达到预计值或者迅速降低到输血前水平; 3.2 其它原因不能对球形红细胞形态进行解释。
(二)迟发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血清学反应(DSTR) 患者无溶血的临床症状,可检测到新出现的、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DAT试验阳性 或红细胞抗体筛查阳性)。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同时满足第1条和第2条: 1. 输血停止后2天至6周出现以下临床症状:特征性皮疹、腹泻、发烧、肝肿大、肝功能 异常、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 2. 皮肤和肝脏活检有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024年)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 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输血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原因 •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及注意事项 • 输血不良反应的记录和处理 • 相关政策和法规介绍
01
输血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和分类
输血不良反应定义为在输血过程中或 输血后,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通 常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 应、细菌污染反应等。
在输血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 一些预防性药物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 险。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紧急处理药物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可 以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医生应立即给予 相应的紧急处理药物,如抗过敏药物、升 压药等,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详细描述
在采血、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轻度反应通常包括发热、皮肤 瘙痒、呕吐等,一般不会对受
血者造成严重后果。
中度反应可能包括寒战、高热 、呼吸困难等,需要及时处理
以避免病情恶化。
重度反应可能包括过敏性休克 、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等 ,需要及时抢救以避免生命危
险。
02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原因
发热反应
总结词
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通常表现为畏 寒、寒战、高热等症状。
A 总结词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是保 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B
C
D
详细描述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 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 结果等,确保输血的正确性。
总结词
查对制度可以确保输血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输血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原因 •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及注意事项 • 输血不良反应的记录和处理 • 相关政策和法规介绍
01
输血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和分类
输血不良反应定义为在输血过程中或 输血后,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通 常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 应、细菌污染反应等。
在输血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 一些预防性药物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 险。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紧急处理药物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可 以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医生应立即给予 相应的紧急处理药物,如抗过敏药物、升 压药等,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详细描述
在采血、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轻度反应通常包括发热、皮肤 瘙痒、呕吐等,一般不会对受
血者造成严重后果。
中度反应可能包括寒战、高热 、呼吸困难等,需要及时处理
以避免病情恶化。
重度反应可能包括过敏性休克 、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等 ,需要及时抢救以避免生命危
险。
02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原因
发热反应
总结词
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通常表现为畏 寒、寒战、高热等症状。
A 总结词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是保 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B
C
D
详细描述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 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 结果等,确保输血的正确性。
总结词
查对制度可以确保输血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ppt课件
② 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可发现相应抗体 ③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④ 患者血液涂片,可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 ⑤ 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⑥ 采患者血液标本,用蛋白酶法、或抗球蛋白法、或聚凝胶法与献
血者做交叉配血试验
溶血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HTR)
1.0mg C. 严重或持续者:静注或静滴氢化可的松、地
塞米松、氨茶碱等 D. 有喉头水肿时,应立即气管插管以免窒息 E. 有过敏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溶血性输血反应
概述:
病因:
分类:
是最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 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 体的血浆,使供者红细胞 或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
蛋白尿,4小时后开始减少,血红蛋白尿可仅见于第一次尿 ⑦ 溶血反应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⑧ 用输血后患者血液标本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呈阳性 ⑨ 立即将患者血液作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红细胞碎片
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路,严密观察血压、
尿色、尿量和出血倾向等。
异常破坏
ABO血型不合的异型红细胞 输注,其次是异型血浆输注。 其他原因还包括:输入多个 献血者血液,而献血者血型 不合;A亚型不合;Rh血型 不合;其他的稀有血型不合
(例如Lewis、MNs等)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AHTR)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HTR)
PART O3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Quality contro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blood transfusion
3,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球 蛋白10~20g/d,静滴
血者做交叉配血试验
溶血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HTR)
1.0mg C. 严重或持续者:静注或静滴氢化可的松、地
塞米松、氨茶碱等 D. 有喉头水肿时,应立即气管插管以免窒息 E. 有过敏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溶血性输血反应
概述:
病因:
分类:
是最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 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 体的血浆,使供者红细胞 或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
蛋白尿,4小时后开始减少,血红蛋白尿可仅见于第一次尿 ⑦ 溶血反应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⑧ 用输血后患者血液标本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呈阳性 ⑨ 立即将患者血液作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红细胞碎片
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路,严密观察血压、
尿色、尿量和出血倾向等。
异常破坏
ABO血型不合的异型红细胞 输注,其次是异型血浆输注。 其他原因还包括:输入多个 献血者血液,而献血者血型 不合;A亚型不合;Rh血型 不合;其他的稀有血型不合
(例如Lewis、MNs等)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AHTR)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HTR)
PART O3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Quality contro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blood transfusion
3,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球 蛋白10~20g/d,静滴
输血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PPT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等药物治疗,同时严密 监测生命体征。
过敏反应
总结词
01
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02
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
生过敏性休克。
处理方法
03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
疗,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
免疫反应
受血者可能产生针对供血 者血细胞的抗体,再次输 血时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 反应或溶血反应。
血型不符
ABO血型不符是最常见的 免疫因素之一,可能导致 溶血反应。
血液成分问题
血液成分不纯
血液中可能含有细菌、病 毒、药物等杂质,导致输 血不良反应。
血液保存不当
过期或保存不当的血液可 能导致血液成分变质,引 发不良反应。
溶血反应胞破裂而引起的反应,表现为寒 战、高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
细菌污染反应
总结词
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由于血液中存在细菌而引起的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恶心、 呕吐等症状。
溶血反应的处理
总结词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在体内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 ,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并尽快排出体内剩余的输注血 液,同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等治疗措施,以 保护肾功能,严重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细菌污染反应的处理
总结词
细菌污染反应是指输注的血液中含有 细菌,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 校准和维护,确保其 正常运行。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等药物治疗,同时严密 监测生命体征。
过敏反应
总结词
01
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02
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
生过敏性休克。
处理方法
03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
疗,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
免疫反应
受血者可能产生针对供血 者血细胞的抗体,再次输 血时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 反应或溶血反应。
血型不符
ABO血型不符是最常见的 免疫因素之一,可能导致 溶血反应。
血液成分问题
血液成分不纯
血液中可能含有细菌、病 毒、药物等杂质,导致输 血不良反应。
血液保存不当
过期或保存不当的血液可 能导致血液成分变质,引 发不良反应。
溶血反应胞破裂而引起的反应,表现为寒 战、高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
细菌污染反应
总结词
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由于血液中存在细菌而引起的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恶心、 呕吐等症状。
溶血反应的处理
总结词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在体内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 ,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并尽快排出体内剩余的输注血 液,同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等治疗措施,以 保护肾功能,严重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细菌污染反应的处理
总结词
细菌污染反应是指输注的血液中含有 细菌,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 校准和维护,确保其 正常运行。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PPT课件
5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症状与体征: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到2小时,突然发
热、畏寒、寒战、出汗,体温可达38~41℃。某些患 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血压 多无变化,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7~8小时 体温恢复正常。在全麻状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
2、加做其它相关试验
(1)立即抽取病人血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将输血器械、剩余血液与输血时所用补液均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 试验。 (3)查看血袋中血浆混浊伴是否有膜状物、絮状物,出现气泡、溶血现象、红细胞 变紫红色和有凝块现象。 (4)持续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可增多。 (5)疑似血液质量导致细菌污染,应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七条:疑似输 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 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 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 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 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8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四)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
症状与体征:在输血24小时后,多伴发生在输
血后3~7天,出现发热、血红蛋白下降、黄疸、 血浆胆红素升高(以游离胆红素升高为主)。少 数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发冷、寒战、腰痛、急 性肾衰竭等。一般来势不如血管内溶血那样迅 猛,但也可致命。
26
三、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及反馈程序
(三)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调查处理内容
1、查对
(1)立即查对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 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 血源弄错。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症状与体征: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到2小时,突然发
热、畏寒、寒战、出汗,体温可达38~41℃。某些患 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血压 多无变化,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7~8小时 体温恢复正常。在全麻状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
2、加做其它相关试验
(1)立即抽取病人血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将输血器械、剩余血液与输血时所用补液均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 试验。 (3)查看血袋中血浆混浊伴是否有膜状物、絮状物,出现气泡、溶血现象、红细胞 变紫红色和有凝块现象。 (4)持续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可增多。 (5)疑似血液质量导致细菌污染,应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七条:疑似输 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 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 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 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 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8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四)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
症状与体征:在输血24小时后,多伴发生在输
血后3~7天,出现发热、血红蛋白下降、黄疸、 血浆胆红素升高(以游离胆红素升高为主)。少 数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发冷、寒战、腰痛、急 性肾衰竭等。一般来势不如血管内溶血那样迅 猛,但也可致命。
26
三、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及反馈程序
(三)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调查处理内容
1、查对
(1)立即查对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 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 血源弄错。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输注前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献血者本身有菌血症等。污染血液最常
见的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内毒素引起的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
常见特征。有人称这类病人的休克为“暖休克”。
•
一旦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
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将血袋内剩余
血液直接涂片找细菌,发现了细菌就是确诊依据。看不到细菌不能排
.
4
• (二) 过敏反应
•
输入全血、血浆及血液成分制品(主要是血浆蛋白)后可发生过敏反应。
轻者只出现单纯荨麻疹或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比较多见);重者可发生
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广泛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比较少见)。
•
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过敏体质的人,平素对某些物质过敏,
对他人的血,特别是含有变性蛋白的血也会过敏;某些免疫球蛋白含有多聚
• •
.
3
• (一) 发热反应 • 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几乎有一半左右是发热反应。引起发热反应的原
因很多,这里专指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简称发热反应)。其定义 是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受血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 热和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 原因引起的发热。 • 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 因素两类,前者为多次输血或妊娠,受血者体内逐渐产生白细胞和血 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可与供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 应,引起发热;后者为热原所致,主要由污染热原质的非一次性采、 输血器材引起,现已少见。 •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要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二者虽然 都有发热,但前者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病情很快缓解,血压多无改 变;后者多有高热、休克、皮肤充血(暖休克)三大特征,停止输血 并经对症处理无效,必须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积极抗休克治疗有 望抢救成功。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及应 急处理措施
.
1
•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 的症状和体征。
• 一、输血不良反应
•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 (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24小时后)。 按免疫学分类,可分为免疫反应和非免疫 反应(见表1)。
.
2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有休克者应积极抗休克治疗。有过敏史者输血
前应口服抗组胺药物,选用洗涤红细胞。严重过敏反应者要输洗涤5次或6次
的红细胞(常规只洗涤3次)。
.
5
• (三) 溶血反应 • 给受血者输入不相容的血液会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前者多由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人为差错是其主要原因,以误认 受血者身份最为常见;后者多由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以 Rh血型系统不相容最为常见,临床上极易漏诊,输血前检查不规范是 其主要原因。 • 急性溶血反应多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腰 背痛,贫血、黄疸、尿色深(酱油样或浓茶样),可导致昏迷、休克、 心、肾衰。全麻病人只表现为伤口渗血不止和低血压。迟发性溶血反 应多在输血后3~7天发生,表现为发热(多伴低热)、黄疸(柠檬 黄)、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高,甚至下降。尿色正常(因血管外溶血 居多,一般无血红蛋白尿)。
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让病人半坐位,双腿不垂,吸氧,
静脉注射西地兰及速效利尿剂。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每
肢体结扎15分钟,以减少回心血量。如上述措施无效,则
可考虑放血,放血量相当于输入的全部或部分血量。对于
年老体弱、儿童及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以及所有慢性贫血
病人要控制输血速度,尽可能不输全血以预防循环超负荷
.
6
• (四) 细菌污染反应
•
这种不良反应是由于受到细菌污染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引起的。
近年来,由于血小板的用量不断增多,而血小板必须在22℃保存,细
菌比较容易生长,因此血小板输注引起的细菌污染反应有所增多,应
引起足够重视。采、供血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可以受到细菌污染,如:
血袋破损、采血和成分制备无菌操作不严格、血液贮存温度过高或血
的发生。
.
8
• (六) 肺微血管栓塞
•
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由白细胞、血小板、细胞碎片、
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大小不等,直径为20~80μm
的微聚物。在大量输血时,这些微聚物可以通过孔径为
170μm的标准输血滤器进入病人体内,可广泛阻塞肺毛细 血管,造成所谓“输血后肺功能不全综合征”(又称肺微 血管栓塞)。病人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然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 肺微血管栓塞应重在预防,方法是:大量输血应选用 保存期短(7天内)、含微聚物少的血液。如果缺乏7天内 的血液,则应采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输注,亦可选用少 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
9
• (七) 酸碱平衡失调 • 大量输入保存时间过长的血液常有一时性代谢性酸中
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由于保存 血中的钾出自红细胞,输入体内后可返回新生的红细胞内, 大量输血后一般很少引起钾中毒。但对已有高钾血症的病 人(如挤压伤合并肾功能不全),应提高警惕。而另一方 面,大量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 中毒,会出现低血钾。因此,对大量输血的病人,应根据 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结果进行适当处理。 • 过去认为每输保存血1000ml就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 酸钙10ml,以预防枸橼酸盐中毒引起的低钙血症。现在认 为大量输血引起的枸橼酸盐中毒比较少见,成人每输保存 血液3000~5000ml才需要静注葡萄糖酸钙1.0g。
以策安全。
.
7
• (五) 循环超负荷
•
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循环
或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在输
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被
迫坐起、咳嗽、咯大量血性泡沫样痰、烦躁不安、紫绀、
颈静脉恕张、两肺布满湿性罗音。抢救不及时,病人可迅
速死亡。
•
一旦诊断输血引起的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
体,这些多聚体进入病人体内可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
应;目前认为输血后产生的抗IgA抗体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即某
些受血者缺乏IgA,多次输血可刺激产生IgA抗体,再次输入含有IgA血液时,
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
轻度过敏反应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就很快好转;重度过敏反应需用肾上
除它的存在,应该做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温度分别为4℃、22℃、
和37℃。
•
这类反应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常会致命,病人多死于DIC和急
性肾功能衰竭。在采供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输血前仔细观察血液外观特别显得重要。如果血袋内的血液有凝
块、溶血、较多气泡、颜色呈现不正常的紫色等则不应发出或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