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酵的小奥秘
馒头制作原理实验报告
![馒头制作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0bc5f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馒头制作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发酵在馒头制作中的作用。
3. 探究碳酸氢钠对馒头松软度的影响。
4. 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
二、实验原理1. 酵母发酵: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团膨胀,形成多孔结构。
2. 碳酸氢钠作用:碳酸氢钠(小苏打)在加热过程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更加松软。
3.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导致馒头变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面粉- 温水- 干酵母- 碳酸氢钠- 唾液- 碘酒- 面包模具- 烤箱- 微波炉- 试管- 量筒- 烧杯- 碘酒滴管2. 实验仪器:四、实验步骤1. 酵母发酵实验- 称取100克面粉,加入50毫升温水,溶解干酵母。
- 将面粉和酵母水混合,揉成面团。
- 将面团放入面包模具中,盖上湿布,放置在温暖处发酵。
- 发酵至面团体积膨胀一倍左右。
2. 碳酸氢钠实验- 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 将面团揉匀,使其充分吸收碳酸氢钠。
- 将面团放入烤箱中,以180℃的温度烘烤15分钟。
3.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取两块馒头,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 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唾液,另一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
- 将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
-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几滴碘酒,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发酵实验:发酵后的面团体积明显膨胀,说明酵母发酵在馒头制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碳酸氢钠实验:烘烤后的馒头变得松软,说明碳酸氢钠在馒头制作中起到了增加松软度的作用。
3.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加入唾液的试管中,馒头颜色未变蓝,而加入水的试管中,馒头颜色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导致馒头变甜。
六、实验结论1. 酵母发酵是馒头制作的关键步骤,它使面团膨胀,形成多孔结构。
馒头发酵过程作文450字
![馒头发酵过程作文4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59788c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e.png)
作文一<<馒头发酵的奇妙之旅>>馒头,这普普通通却又让人倍感亲切的食物,它的美味离不开发酵这一关键步骤。
要想让馒头松软可口,发酵可是个技术活。
首先得准备好面粉、酵母、温水和适量的白糖。
把酵母和白糖放进温水中搅拌均匀,让它们充分融合。
然后把这混合好的水慢慢倒入面粉里,同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粉变成絮状。
接下来就是揉面啦!这可得费点力气,要把面团揉得光滑有弹性。
揉好后,用湿布或者保鲜膜把面团盖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让它发酵。
在发酵的过程中,面团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刚开始,它还是个安静的“小团子”,慢慢地,它开始膨胀,体积变得越来越大。
面团里出现了许多小小的气孔,就像一个个小泡泡,这都是酵母在“努力工作”的结果。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面团发酵好了。
这时候的面团体积差不多是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指轻轻按下去,面团会慢慢地回弹。
闻一闻,还有一股淡淡的酵母香味。
发酵好的面团还需要再次揉一揉,排出里面的气泡,然后就可以做成馒头的形状,放进蒸笼里蒸熟啦。
经过发酵的馒头,吃起来口感松软,香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作文二<<探索馒头发酵的奥秘>>馒头,那可是咱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而要做出好吃的馒头,发酵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记得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妈妈做馒头的全过程,尤其是发酵的过程,让我印象深刻。
妈妈先把面粉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把酵母用温水化开,缓缓倒入面粉中,同时用手不停地搅拌。
不一会儿,面粉就变成了絮状,妈妈开始用力地揉面。
揉面可真是个体力活,妈妈的额头都冒出了汗珠。
揉好的面团被妈妈用湿布盖好,放在了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我好奇地盯着面团,期待着它的变化。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面团开始慢慢变大,就像一个正在吹气的气球。
我忍不住用手指戳了戳面团,感觉软软的,还有点弹性。
妈妈说这是因为酵母在面团里产生了二氧化碳,让面团膨胀起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面团已经发酵得差不多了,体积比原来大了足足两倍。
酵母菌发面原理
![酵母菌发面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02263e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0.png)
酵母菌发面原理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原理,包括发酵产气、面团膨胀、面团变软、改善风味和提升营养价值等方面。
发酵产气酵母菌通过将糖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酒精来发酵产气。
在发面过程中,酵母菌将面粉中的糖分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这些气体被困在面团中,使得面团逐渐变得松软和轻盈。
观察气泡数量和大小是判断酵母菌繁殖情况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发酵时间越长,气体产生越多,面团也会变得更加松软。
面团膨胀在发面过程中,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面团膨胀。
面团中的气体会在面团表面形成气泡,使得面团变得更加松软。
控制面团膨胀程度的关键在于调节发酵时间和温度。
发酵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面团膨胀程度越大。
为了保持面团弹性,可以在搅拌时逐渐加入干粉,以便在面团中形成坚韧的网络结构。
面团变软面团变软是由于酵母菌发酵产气和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
随着面团的膨胀,面筋蛋白逐渐变得松散,使得面团变得更加柔软。
为了保持面团弹性,可以在搅拌时控制面筋的扩展程度,或者添加一些乳化剂和氧化剂等辅助剂。
改善风味酵母菌发面可以改善面制品的风味。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可以促进面制品中的麦香味释放。
此外,酵母菌发酵还会产生酒精和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赋予面制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例如,馒头在酵母菌发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酸味,这种酸味与麦香味结合在一起,会形成独特的馒头风味。
提升营养价值酵母菌发面还可以提升面制品的营养价值。
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在发面过程中,部分酵母菌会被杀死并释放出其内部的营养成分。
这些营养成分可以被人类消化吸收,增强面制品的营养价值。
此外,酵母菌发面也可以增加面制品的消化吸收率,使得人们在食用时更加容易消化。
总之,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原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制作面制品的技巧和要点,从而提高面制品的质量和风味。
简述发酵面团的发酵原理
![简述发酵面团的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2426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3.png)
简述发酵面团的发酵原理
发酵面团是指面粉、水和发酵剂(如酵母)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发酵过程使其膨胀、产生气孔、变得松软和蓬松。
发酵面团的原理涉及到酵母、面粉和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
以下是发酵面团的发酵原理:
1.酵母作用:酵母是一种微生物,通常用于发酵面团。
它通过
代谢过程将面团中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CO2)和乙醇(酒精)。
这个过程称为酵母发酵。
2.气泡形成:当酵母发酵时,它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这些气
体在面团中被困住,导致面团体积膨胀。
气泡形成并充满面团,使面团变得松软、蓬松,并具有空气孔结构。
3.面粉结构:面粉中含有蛋白质,特别是面筋。
面筋在水中发
生水合反应,形成面团的结构。
酵母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推动了面团中的面筋网的膨胀,从而增加了面团的体积和弹性。
4.发酵条件:发酵过程需要适当的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
通常,酵母在较温暖(通常在80°F至95°F之间)和湿润的
环境中表现最好。
这些条件有助于酵母的生长和发酵效率。
5.时间:发酵面团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取决于面团的成分、发酵剂和温度。
酵母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发酵,使面团膨胀和变得蓬松。
总之,发酵面团的原理涉及酵母的生物化学作用,通过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气体和酒精来推动面团的膨胀。
这个过程还受到面粉和水的结构支持,以及适当的发酵条件和时间。
这种发酵
过程是制备面包、面点和其他面食的关键步骤,产生了松软、有弹性和美味的面食产品。
面团的发酵原理
![面团的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147d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7.png)
面团发酵的原理、作用及影响因素面团发酵,实际上是生成了生物膨松面团。
采用生物膨松法,就是引入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使酵母菌生长繁殖产生气体,从而使面团膨松柔软,这种面团称为生物膨松面团。
生物膨松面团又称为发酵面团,简称酵面。
以下是面团发酵的原理、作用及影响因素。
(1)面团发酵原理在面团中引入了酵母后,产生气体,并同时产生酒精、水和热。
气体被面团中的面筋网络包住不能逸出,从而使面团出现蜂窝组织,膨大、松软。
当面团内温度达到33℃时,在酵母菌繁殖的同时醋酸菌也大量繁殖,并分泌氧化酶,产生的酸味也越浓。
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酵母菌在起作用,所用的酵母有两类,一类是纯酵母,亦称鲜酵母,一般常用的鲜酵母有液体鲜酵母、压榨鲜酵母和活性干酵母三种。
液体鲜酵母即是将酵母的培养溶液除去废渣后的乳状酵母,含水量在90%左右,发酵力较均匀。
由于它含水量较多,适于随用。
压榨鲜酵母是将酵母菌培植成酵母液后,再用离心机将其浓缩,较后经冷冻压榨而成均匀。
活性干酵母是将压榨鲜酵母经过低温干燥法脱去一部分水分而制成的粒状酵母,其色淡黄,含水量在10%左右,具有清香气味和鲜美滋味,便于携带、保藏,但发酵力较弱。
另一类是杂菌酵母,如老酵(又称面肥、引子、老面等),它是利用己经发透的面团,留作催发新酵面,无论是鲜酵母还是老酵母,它们都含有酵母菌,所不同的是老酵母中除酵母菌外还含有杂菌(主要是醋酸菌),而鲜酵母中是纯酵母菌。
不过它们的发酵原理则是相同的。
(2)发酵的主要作用♦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
面粉掺水调制成面团后,淀粉中的淀粉酶在适当的条件下活性显著增加,并将面粉中部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继续水解为葡萄糖,为酵母的繁殖和分泌酶提供养分。
这个过程就是吃水和面的过程。
♦酵母菌的繁殖、分泌酶和二氧化碳气体、酒香味、热量的产生。
酵母菌的繁殖和发酵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
因面团内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变化,生化变化也就不同。
一种是酵母菌在有氧气参与下进行呼吸作用(即面团刚刚和好,由于和面时不断翻拌,面团内吸收了大量氧气),利用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进行繁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并放出热量。
酵母发面原理
![酵母发面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18ed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7.png)
酵母发面原理酵母发面是制作面包、馒头等面食时常用的一种发酵方法,它能够使面团蓬松、口感柔软,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营养。
那么,酵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酵母发面的原理。
首先,酵母是一种真菌类微生物,它在发酵过程中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醇类物质。
在面团中,酵母会分解面粉中的淀粉和糖类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气孔,使得面团膨胀发酵。
同时,酵母还会产生醇类物质,为面团增添香味和口感。
其次,酵母的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一般来说,酵母在温度在25-30摄氏度,湿度在60-70%的环境下能够发挥最佳的发酵效果。
在这样的条件下,酵母能够快速繁殖,加速面团的发酵过程。
此外,酵母的发酵过程还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
面团中的糖类物质是酵母发酵的主要营养来源,而面团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也能够为酵母提供一定的营养。
因此,在制作面食时,需要保证面团中含有足够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以促进酵母的发酵作用。
最后,酵母的发酵过程还受到氧气和盐类物质的影响。
适量的氧气有助于促进酵母的生长和发酵,而过多或者过少的氧气都会影响酵母的发酵效果。
此外,适量的盐类物质能够调节酵母的生长环境,促进发酵过程,但过多的盐会抑制酵母的生长。
综上所述,酵母发面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酵母分解面团中的淀粉和糖类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醇类物质,使面团膨胀发酵。
同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以及适量的氧气和盐类物质也是酵母发酵的关键因素。
了解酵母发面的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面食制作的技巧,制作出口感更佳的美味食品。
蒸馒头的原理
![蒸馒头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e2fc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1.png)
蒸馒头的原理
蒸馒头的原理是利用蒸汽的热能使面粉发酵膨胀,从而产生松软的蒸馒头。
首先,制作蒸馒头的面粉中加入了酵母。
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它能够分解面粉中的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
当面粉与水混合后,酵母开始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通过将面粉制成馅料后,放入发酵的环境中。
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酵母会加速发酵,并且二氧化碳气体会逐渐产生并向上升膨胀馒头。
这也是为什么蒸馒头需要发酵一段时间,以使面团中的酵母充分激活。
最后,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蒸锅中,在水的加热下,水中的液体水变成蒸汽。
蒸汽的温度高于100摄氏度,在蒸锅内的压力作用下,面团中的水分快速蒸发,产生膨胀的效果。
同时,酵母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会膨胀,使面团中的空气孔隙扩大,馒头变得松软。
因此,蒸馒头的原理是通过酵母的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利用蒸汽的热能使馒头膨胀,形成松软的口感。
面团发酵的原理
![面团发酵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a4a1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0.png)
面团发酵的原理
面团发酵是制作面包、酒类和发酵面食的重要过程,它是通过酵母菌在面团中的作用产生的。
面团发酵的原理主要包括酵母菌的作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以及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方面。
首先,酵母菌是面团发酵的关键。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在面团中通过对淀粉和糖类等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从而使面团膨胀,产生气孔,使面团变得松软。
此外,酵母菌还能产生一些有机酸和酶类物质,使面团的风味和口感得到改善。
其次,温度和时间对面团发酵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加快发酵速度。
通常情况下,面团发酵的最适温度在28-32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酵母菌的活性。
此外,发酵的时间也很重要,过短的时间会导致面团发酵不充分,过长的时间则可能使面团产生过度发酵而影响口感。
最后,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也是面团发酵的原理之一。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发酵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面团膨胀,形成气孔,这些气孔使得面团变得松软。
同时,酵母菌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和酶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改善面团的风味和口感,使面包更加美味可口。
总的来说,面团发酵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涉及到酵母菌的作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以及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多个方面。
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面团发酵的技巧,制作出更加美味的面包和面食。
馒头发酵的小奥秘
![馒头发酵的小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a7d8605eba1aa8114431d965.png)
馒头发酵的小奥秘——酵母学情分析:发酵食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学生接触最多面包、馒头,因此学生对发酵知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能够作出一些简单的解释。
但是馒头发酵中对酵母的使用情况,应该还不够详细、全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馒头发酵过程使用酵母;能说出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观看视频,知道温度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馒头发酵的原理,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资料分析,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和发酵粉的缺点。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课堂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建构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利用酵母的发酵形成科学与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馒头发酵变松软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合作讨论。
教学年级:八年级。
实验准备:蒸好的馒头两个(一个加酵母、一个不加酵母)、玻璃瓶、气球、尖嘴、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碗(盖中央挖空)、小试管、酵母、蔗糖、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教师:七年级上下册,我们学习了酵母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PPT出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生殖和用途。
教师:酵母菌简称酵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馒头中与酵母有关的一些知识。
【情境一】寻找馒头松软的原因出示两种馒头实物,请同学观察。
(一种加酵母,一种不加酵母)问:你能说出哪种馒头是加了酵母学生:左边的馒头。
[板]酵母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左边的馒头大点,所以应该是加了酵母。
按压实物馒头:两位学生用手指按压,说出感受。
学生:馒头变得有弹性。
学生:馒头变得松软。
教师:加了酵母后,馒头变大变松软是因为酵母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总结:酵母发酵。
PPT出示问题:加了酵母后,什么因素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学生:温度。
面食发酵原理
![面食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0409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7.png)
面食发酵原理
面食发酵是一种利用酵母菌以及酵母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使面团发酵膨胀的过程。
具体的发酵原理如下:
1. 酵母菌:发酵的关键在于酵母菌的存在。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常见的有干酵母和活性酵母。
一般情况下,面食制作中使用的是活性酵母,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发酵能力。
2. 无机盐和水分:酵母菌需要适当的水分和无机盐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在制作面食的过程中,水分和面粉中的矿物质会促进酵母菌的发酵过程。
3. 糖分:面团中的淀粉会被分解为糖分,而酵母菌则会利用这些糖分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发酵。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通过产生酵素,将糖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
4. 发酵温度:酵母菌对温度比较敏感,一般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正常发酵。
常见的发酵温度范围为25-3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酵母菌的活性和发酵能力。
5. 发酵时间:发酵时间是控制面团发酵程度的关键因素。
一般情况下,面团发酵时间为1-2小时左右。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使面团膨胀,从而使面食更加松软和有弹性。
总结起来,面食发酵的原理是通过酵母菌的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气泡,使面团发酵膨胀,从而增加面食的体积和口感。
这一过程需要适宜的水分、糖分、无机盐以及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条件。
馒头 原理
![馒头 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e1b5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8.png)
馒头原理
馒头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面食,其制作原理主要包括发酵和蒸煮。
首先,面粉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适量的酵母。
酵母中的酵素会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醇类物质,从而促进面团的发酵。
发酵过程中,面团会膨胀并变得松软,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释放使得面团内部形成了气泡。
同时,醇类物质的产生会赋予馒头特殊的香味。
发酵完成后,将面团揉搓,使得内部的气泡均匀分布。
然后,将面团揉成长条状,再切割成大小均等的小面团。
每个小面团经过揉搓,使其形状变得圆润光滑。
最后,将小面团放入蒸锅中,经过高温蒸煮。
在蒸煮的过程中,面团内部的气泡会继续膨胀,使得馒头外观蓬松饱满。
蒸煮后,取出馒头,稍加冷却即可供食用。
馒头的制作原理主要依赖于酵母的作用和蒸煮的热力。
通过合理的面粉、水、酵母的比例以及适当的发酵时间和温度,可以制作出口感松软、香气扑鼻的馒头。
蒸馒头发面的方法和技巧
![蒸馒头发面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d2cfb0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f.png)
蒸馒头发面的方法和技巧
蒸馒头是中国传统的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要制作出口感柔软、松软、香甜的馒头,关键是发面,下面介绍几种发面的方法和技巧。
1. 温度掌控
发面过程中,温度是至关重要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一般来说,发面温度控制在26-28摄氏度比较适宜。
2. 酵母使用
发面的酵母使用很重要,酵母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馒头口感。
建议使用优质酵母,在使用前将酵母泡发,可提高酵母的活性,提高发面效果。
3. 和面揉面
和面揉面也是发面的关键步骤之一,揉面时要用力揉,揉到面团光滑有弹性。
揉面时需注意,面团硬了或软了都会影响发面效果。
4.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也是决定馒头口感的关键。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需要掌握在1-2小时左右,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面团失去弹性,面粉质地变差,馒头口感会变得粘腻。
5. 蒸制温度
蒸制温度也是决定馒头口感的关键之一,蒸馒头时建议使用中火蒸制,时间掌握在15-20分钟左右。
此外,要注意蒸馒头的衬垫,衬垫可以用荷叶、竹篮、纱布等,这些材料可以让馒头不粘连,口感更
佳。
总之,以上几点是制作美味馒头的重要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各位爱好者有所帮助。
馒头发酵原理
![馒头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cd8a3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3.png)
1、馒头是中国传统面食之一,馒头发酵的原理是将酵母菌均匀的发布在面团上,让其在有氧情况下迅速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酒精,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得面团逐渐膨胀、发起,布满细密的气泡,最后变得松软可口。
2、发酵粉里面含有酵母菌,而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
酵母菌含有多种酶,例如淀粉酶。
发酵时,淀粉酶先使面粉中的淀粉变成糖分,然后使糖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蒸馒头时受热膨胀,结果在馒头里留下了许多小孔,同时还产生出少量的酒精和酯类挥发酸等,因此吃起来十分松软可口。
馒头发酵过程作文450字
![馒头发酵过程作文4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a44643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9.png)
作文一<<馒头发酵的奇妙之旅>>馒头,这看似普通的食物,背后却有着不简单的发酵过程。
要想做出松软可口的馒头,发酵可是关键。
首先,准备好面粉、酵母、温水和适量的白糖。
把酵母和白糖放入温水中搅拌均匀,让它们充分溶解。
接着,将面粉倒入一个大盆中,慢慢倒入刚才调好的酵母水,同时用筷子或者手不停地搅拌。
当面粉变成絮状时,就可以开始揉面啦。
揉面可是个力气活,要把面团揉得光滑有弹性,没有一点干粉的痕迹。
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这时候,面团就像一个沉睡的小生命,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过了一段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面团变大了,差不多是原来的两倍。
用手指轻轻戳一下,面团上会留下一个小坑,而且不会回弹,这就说明发酵好了。
发酵好的面团内部充满了气孔,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房间。
接下来,把面团揉一揉,排出里面的气体,然后就可以做成馒头的形状,放进蒸笼里再次发酵一会儿。
最后,开火蒸熟。
当热气腾腾的馒头出锅时,那扑鼻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马上咬一口。
馒头的发酵过程,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让普通的面粉变成了美味的食物。
作文二<<探索馒头发酵的秘密>>说起馒头,大家都不陌生,可你知道它是怎么通过发酵变得松软可口的吗?先把面粉放进盆里,就像给面粉安了个家。
然后把酵母粉用温水化开,这一步可不能马虎,水温太高会把酵母烫死,水温太低又不能激发酵母的活性。
把化好的酵母水慢慢倒进面粉里,同时用手搅拌。
搅拌的时候能感觉到面粉从散散的状态逐渐变得团结起来。
揉面的时候要用力,把面团里的小疙瘩都揉开,揉得表面光滑,就像给面团做了个美容。
揉好的面团用湿布盖着,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发酵。
这期间,面团里的酵母宝宝们开始努力工作啦,它们产生的气体让面团一点点膨胀起来。
等面团发到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撕开一看,里面有很多像蜂窝一样的小孔,这就是发酵成功的标志。
发酵好的面团还要再揉一揉,把里面的气排出去,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不会有大的孔洞。
做馒头的原理
![做馒头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8f5c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2.png)
做馒头的原理馒头,是中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制作馒头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面粉、酵母、水和盐这几种基本的食材。
面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是制作馒头主要的原料,而酵母则是发酵的关键,能够使馒头蓬松起来。
制作馒头的第一步是将面粉和酵母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揉成面团。
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加入要逐渐进行,以免面团太过湿润,影响发酵的效果。
揉面的过程需要用力,使面团中的面筋得到充分拉伸,这样馒头才会更有嚼劲。
接下来,将揉好的面团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酵母会分解面团中的糖分,产生二氧化碳和醇类物质,使面团膨胀发酵。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0分钟到1个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温度和面团的状态而定。
发酵好的面团会变得松软蓬松,有弹性。
发酵完成后,将面团取出,揉搓排气,然后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
这个过程需要轻柔地操作,以免破坏面团的结构。
将小面团搓成圆形,然后放置在蒸笼中进行最后的发酵。
这一次的发酵时间较短,大约15-20分钟即可。
最后,将发酵好的小面团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
蒸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具体时间也要根据面团的大小和蒸锅的火力而定。
蒸熟后的馒头表面会呈现出洁白的颜色,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总的来说,制作馒头的原理就是通过面粉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加上酵母的发酵作用,使面团膨胀发酵,最终成为松软蓬松的馒头。
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面团的揉搓和发酵的时间,以及蒸熟的火候,这样才能做出口感好、香气扑鼻的馒头。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馒头的制作原理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家里尝试制作馒头时能够做出美味可口的馒头。
酵母蒸馒头原理
![酵母蒸馒头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3a69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4.png)
酵母蒸馒头的制作原理主要是依靠酵母的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使面团膨胀起来。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也为馒头赋予了特殊的风味。因此,酵母蒸馒头在制作过程中合理控制发酵时间和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酵母蒸馒头原理
酵母蒸馒头是一种利用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的面食。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它能够分解面粉中的淀粉和糖分,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在发酵的过程中,酵母会消耗面粉中的糖分,并产生乳酸和乙醇等有机酸,为馒头赋予了独特的酸甜味道。
酵母蒸馒头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先将面粉和酵母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温水,进行搅拌揉面。揉面的过程中,面团中的淀粉和糖分与酵母接触,酵母开始发酵。随着酵母的发酵作用,面团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使面团变得松软蓬松。
馒头发面详细讲解(小苏打和醋发面,泡打粉发面
![馒头发面详细讲解(小苏打和醋发面,泡打粉发面](https://img.taocdn.com/s3/m/a97377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7.png)
馒头发面详细讲解(小苏打和醋发面,泡打粉发面做馒头的方法很多.选面粉也很关键.不能选择筋度太高的面粉,比如用来做面包的面粉就不能用来做馒头.南方馒头(带甜味)用低筋度的面粉,一般买面粉时面袋上都标明是糕点粉.这种馒头做法是:配方:面粉100%,糖:10~20%,水约42%,酵母:0.8~1%,发酵粉1%,(奶粉5%或油5%)注:括号内可加可不加,加了口感好很多.做法:1\面粉与发酵粉混合均匀,2\用少量水加两三粒糖溶酵母,术语叫活化酵母,但糖不定不能多,否则酵母会因渗透作用死掉.3\其他的水溶解糖.水温不能太低,30度左右这好.4\1与2混合,加入3揉面,最好用搅拌机,用手的话较累.尽量使面粉面筋全扩展.5\面团静置10分钟,成型.6\醒发约60分钟,有条件的在醒发箱内醒发,也就是在湿度75%,温度37左右最好.最好不要让表面风干了.7\水开后蒸15分钟即可.发面原料:面粉 2 杯干酵母(Active Dry Yeast) 1匙牛奶 1 杯糖 1 匙制作:1、揉面:牛奶在微波炉中热成30oC左右的温牛奶,加糖溶解后,再加干酵母,室温放置10分钟后,待其表面产生浮沫,和入面粉中,拌匀,揉成软硬适中(可酌情加少量面粉或牛奶)的面团,并且达到“三光”(即手光,面光及盆光)。
2、发酵:将面团放入盆内,加盖,在30oC左右保温2~3小时,见面团涨到原来的2~3倍大时,表明面团已发好。
3、成形:发好的面团使用前要再揉一次。
做成馒头、包子等成品后,要搁置15~20分钟,叫做醒面,然后再蒸。
4、蒸制:水开后再蒸12~15分钟。
熄火后让成品冷却5分钟左右,再打开锅盖,取出成品。
注意:1、第一步“揉面”不是简单的将所有材料混合、拌匀,主要是揉,要尽量多揉。
揉面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充份吸收水份后形成面筋,从而能阻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使发好的面团膨松多孔,所以揉面这一步非常重要,切不可马虎。
一般要揉3-5分钟。
馒头制作原理
![馒头制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095a13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7.png)
馒头制作原理
馒头制作的原理主要涉及面粉混合物中的酵母发酵和蒸煮过程。
首先,将面粉和水混合,加入酵母和糖,搅拌均匀。
酵母是一种微生物,通过酵母的酵素作用,将面粉中的淀粉分解成糖,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称为发酵,二氧化碳的释放使得面团膨胀发酵。
接下来,将发酵后的面团进行揉搓,使得面团变得更加柔软且有韧性。
然后,将面团分割成小块,用手搓成圆形的馒头形状。
这个过程称为造型。
最后,将造型好的馒头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
在蒸煮的过程中,馒头受热膨胀,酵母中的二氧化碳气泡扩大,使得馒头体积变大。
同时,蒸汽和高温使得面团中的淀粉变得透明、柔软,提供馒头松软的口感。
整个过程中,酵母的酵素作用和蒸煮处理是关键步骤,它们使得馒头表面光滑、软糯,内部松软、酥脆。
最终制作出美味的馒头。
馒头发酵的原理
![馒头发酵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405a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7.png)
馒头发酵的原理
馒头,是中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其制作过程中离不开发酵这一步骤。
那么,馒
头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解析馒头发酵的原理。
首先,馒头发酵的原理与面粉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有关。
面粉中的淀粉是由葡萄
糖分子组成的多糖类物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当面粉与水混合后,淀粉和蛋白质会与水形成胶状物质,这为发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馒头发酵的原理还与酵母菌的作用密切相关。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在发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面团中加入酵母后,酵母菌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淀粉和蛋白质,释放出二氧化碳和酒精。
其中,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使馒头体积膨胀,而酒精则会在烘烤过程中挥发。
最后,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馒头发酵的重要因素。
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的
活动会加快,发酵速度也会加快。
一般来说,面团发酵的温度为28-32摄氏度最适宜,时间为1-2小时。
总的来说,馒头发酵的原理是由面粉中的淀粉和蛋白质与水形成胶状物质,再
加入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和酒精,最终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完成发酵过程。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馒头在发酵过程中膨胀、变得松软,口感更佳。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对馒头发酵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些知识能
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馒头制作的技巧,制作出更加美味的馒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馒头发酵的小奥秘
——酵母
学情分析:
发酵食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学生接触最多面包、馒头,因此学生对发酵知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能够作出一些简单的解释。
但是馒头发酵中对酵母的使用情况,应该还不够详细、全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馒头发酵过程使用酵母;
能说出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
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观看视频,知道温度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
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馒头发酵的原理,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知道酵母发酵的好处和发酵粉的缺点。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课堂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建构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利用酵母的发酵形成科学与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酵快慢的因素”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馒头发酵变松软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合作讨论。
教学年级:八年级。
实验准备:
蒸好的馒头两个(一个加酵母、一个不加酵母)、玻璃瓶、气球、尖嘴、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碗(盖中央挖空)、小试管、酵母、蔗糖、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教师:七年级上下册,我们学习了酵母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PPT出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生殖和用途。
教师:酵母菌简称酵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馒头中与酵母有关的一些知识。
【情境一】寻找馒头松软的原因
出示两种馒头实物,请同学观察。
(一种加酵母,一种不加酵母)
问:你能说出哪种馒头是加了酵母?
学生:左边的馒头。
[板]酵母
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左边的馒头大点,所以应该是加了酵母。
按压实物馒头:两位学生用手指按压,说出感受。
学生:馒头变得有弹性。
学生:馒头变得松软。
教师:加了酵母后,馒头变大变松软是因为酵母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总结:酵母发酵。
PPT出示问题:加了酵母后,什么因素会影响馒头发酵的快慢?
学生:温度。
PPT出示: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加个链接,具体看学生回答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介绍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
(先让学生讲,再让其他学生补充、评价,再完善实验方案。
)
学生:先制作馒头,再进行发酵,观察馒头的体积大小。
学生:将制作好的馒头放在三个不同温度下,让馒头发酵,最后观察馒头体积的大小。
学生:先用水、酵母和面粉制作馒头。
……
教师:温度是这个实验中的什么量?(若学生说不出来,提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由实验者掌握在性质或数量上可以人为改变的因素(包括可以操作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自变量被看作是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是实验中的反应变量(可以显示或表明实验结果的),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是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
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个三个不同的温度?
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相同质量的馒头?
问:为什么要在相同时间内观察?
问:馒头发酵快慢如何来判断?
播放视频:制作馒头1
问:面团制作完成后,接下来如何研究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将面团分成三块或做三份质量大小一样的面团,放在不同的环境下发酵。
问:具体怎么操作?
学生:将面团一个放室温,一个放温度高点的地方,一个放温度低点的地方。
PPT大胆猜想:假如馒头发酵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馒头发酵的快慢与温度无关,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温度高的馒头最大,温度低的馒头最小。
播放视频:制作馒头2(将面团一个放室温,一个放冰箱冷藏室,一个放发酵箱)
PPT出示发酵前后馒头体积的变化图。
问:根据现象,你能归纳出结论吗?
学生:温度越高,面团体积越大,馒头发酵越快。
问:馒头发酵时,温度能否过高或过低
PPT出示小贴士:高于47℃的温度下,酵母细胞一般不能生长,55—56℃酵母细胞几分钟
就被杀死。
-30℃,酵母细胞中的水分结冰,会涨破酵母细胞;-20℃,酵母细胞只能保持休眠状态,并没有失去活性。
酵母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要求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一般控制在25—30℃。
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影响发酵速度。
温度过高,虽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但会给杂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而影响产品质量。
例如,醋酸菌最适温度35℃,乳酸菌最适温度是37℃,这两种菌生长繁殖快了会提高面包酸度,降低产品质量。
所以,面团发酵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28℃,高于30℃或工艺条件掌握不好,都容易出质量事故。
【情境二】揭秘发酵的馒头松软的原理
切开馒头,PPT出示图片。
问:比较两种馒头切开后的内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左边馒头里面有很多小孔。
问:对此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讨论:将问题写在白纸上,展示学生的问题。
学生:这些小孔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形成小孔可能是哪些物质导致?
学生:如何收集这些气体?
学生:可以怎样检验这些气体?
……
教师:仔细看问题,说说你的小组能解决哪几个问题?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酵母发酵产生气体。
学生:酵母发酵分解物质,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用气球收集气体。
学生:石灰水来检验气体。
教师:酵母发酵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物质,产生气体,有关无氧呼吸知识,我们在九年级会讲,不再展开了。
PPT出示酵母发酵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物质,产生气体。
PPT出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教师:实验室的收集装置,我们在八年级下册再去学习,今天我们就用气球来收集气体。
面团发酵后,膨胀、蓬松,产生蜂窝状的组织结构,此时的气体都被锁在面团里面,收集气体不太方便。
PPT出示如果不加面粉,你认为要实现酵母发酵必须加什么物质?
学生:糖类物质。
教师:根据提供的器材,说说酵母发酵的装置及操作步骤。
器材:玻璃瓶、一次性筷子、酵母、蔗糖、温水;
师生评价后出示装置图。
问: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什么?
学生:气球形状的变化。
学生:液面表面的变化。
问:今天气温不高,实验时,玻璃瓶内水温会逐渐下降,影响酵母的发酵,你有什么办法能维持水温?
学生:将玻璃瓶放在温水里。
教师:请看具体的操作步骤,看完的小组请举手。
任务一:酵母的发酵
操作步骤:
①向玻璃瓶中倒入温水,加入蔗糖,用筷子搅拌,再加入酵母,搅拌使其全部溶解,将气球挤扁后套在瓶口,如图所示,静置观察。
②室温下3分钟后,观察玻璃瓶内液体表面变化情况和气球的形状变化。
③再过3分钟后,再观察玻璃瓶内液体表面变化情况和气球的形状变化。
注意:实验时间10分钟,音乐响起时请大家停止实验。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瓶内液体表面浮起一层泡沫。
学生等待气球鼓起来的时候,放下资料。
[板]酵母发酵的好处
问:里面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气体?
小贴士: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问:怎样操作?
学生: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仪器,小试管和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塑料瓶。
问:怎样把气球取下,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呢?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从玻璃瓶上取气球时,要就气球颈部稍微扭转几圈,手按住扭转位置,使其不容易漏气。
任务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
注意:实验
时间5分
钟,音乐响
起时请大
家停止实
验。
教师:面团
在酵母作
用下,糖类
物质分解
产生二氧
化碳的同时也产生酒精。
因此使得面团具有特殊的香味。
[板]酵母发酵的好处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练习】
探究练习:
小明同学听了《馒头发酵的小奥秘》的课后,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
的生活吗?
1.小明设立实验进行探究,他在一杯温水中加入一勺糖和酵母菌,进行搅拌,然后
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扁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一个温暖的环境(约28摄氏度)中,一段时间后,瓶内冒出气泡,气球膨胀(如图所示)
问题(1)你推测,瓶内的气体会是什么,用什么检验
(2)小明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3)请你完善他的实验步骤:
2.小明完成实验后,他想,糖和酵母菌放在水中一起搅拌后,要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大量气泡,气球才慢慢膨胀;小明猜测酵母菌数量增长快慢可能影响气泡数量的多少;于是他又想探究糖溶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用5%的葡萄糖溶液加新鲜的酵母菌做实验,接着他又按下表完成了自己的探究实验,记录下来的相关实验数据:
问题(1)A,B两组实验中,小明想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C组实验作用是什么?
(2)如乙图所示,三只试管中,不同时间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图,请你预测一下试管A种6天后,酵母菌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作业】
课外查找有关酵母的知识,了解更多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