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AF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企业架构开发方法(ADM)概述

1.1认识TOGAF

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信息管理技术架构框架(TAFIM,Technical Architecture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在获得美国国防部的允许之后,借助美国政府大笔资金投入,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后,最终于1995年发布了TOGAF 1。发展至今TOGAF已经发布到了第九个版本,即TOGAF 9(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11年发布的TOGAF 9.1)。

TOGAF是众多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中的一种,它为一个企业或组织对于企业架构的接受、创建、使用和维护提供了一系列辅助方法和工具。同时,TOGAF还是一个基于迭代过程模型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支持该过程模型的重要基础是全球最佳实践,以及一系列可重用的现有企业资产。总的来说,TOGAF的内容涵盖了企业架构生命周期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通过在2009年发布的第九版中引入了内容框架,在有关架构内容描述和指导方面填补了以往的空白。在TOGAF 9中,The Open Group将TOGAF的各部分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如下的示意图进行了表述:

图表TOGAF 内容结构图

TOGAF所包含的各种企业架构相关方法与工具在企业的业务愿景、驱动力和业务能力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企业业务能力的实现和发展,而且经过长期的运营,企业的业务能力又为企业的业务愿景反馈了新的需求和发展推动力。

TOGAF内容分为:

1、TOGAF能力框架(TOGAF Capability Framework):为了在一个企业中有效地操作企业架构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需要定义一系列适当的组织结构、流程、技能、角色和责任,并将它们进行结合。TOGAF的能力框架为如何组织好组织结构、流程、技能、角色和责任提供了指南。

2、TOGAF架构开发方法和内容框架(TOGAF ADM(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Method)& Content Framework):是TOGAF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架构开发方法是TOGAF针对企业架构建设方法的论述,它以一个循环迭代模型为基础将企业架构的建设过程划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步骤,并对每个步骤的输入、输出以及所采用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其二,作为的内容框架部分,它针对企业架构中所包含的各种工作产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详细的描述。

3、TOGAF企业连续序列和工具(TOGAF Enterprise Continuum and Tools):企业连续序列是企业架构资源库的一张视图,它为企业中的各种架构和解决方案制品提供了一种分类和组织的方法。企业架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这一针对工作制品进行组织分类的方式也不仅仅是一个静态方法,还是一种能够随着企业架构演进而变化其分类方式的动态方法。在此方法的视角中,随着企业架构的演进发展,其内容也从通用走向特化,其详细程度也由简略转为详细,而随着实践的积累,原来特化的架构或解决方案制品也可能成为在更广泛范围内通用制品。除此之外,该部分内容还提供了几个用于帮助企业架构建设的参考模型以及其他的一些辅助工具。

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其中能力框架方面的内容着重于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企业架构,架构开发方法和内容框架着重于帮助企业提高其企业架构建设和维护过程的标准化水平和执行效率,而企业连续序列以及各种方法工具则更关注于为企业在企业架构的开发、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提供参考和最佳实践。虽然这三个部分相对独立,但是一个优良的企业架构的创建、使用和维护是他们三者紧密配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过作为一个开放且灵活的企业架构框架标准,TOGAF并不要求所有引入它的企业都必须一个不漏的照搬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而是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部分进行采用,即便是已经建立了企业架构的组织(哪怕他采用别的框架理论来创建其企业架构)也可以将TOGAF中的内容与当前企业架构进行融合。

1.1.1现有的企业架构框架

1.1.1.1Zachman框架

Zachman框架起源于John Zachman先生在1987年完成的那篇著名的信息系统架构论文

(《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并一直发展至今。在这篇论文中Zachman先生以修建房屋为例从两个维度将与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相关的各种元素归纳到如下表格之中:

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了在信息系统构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同的干系人在描述信息系统时所采用的视角,具体表述:

1、范围/规划师(Planner):包括整个信息系统描述所处的环境上下文、产生于内部与来源于外部的各种约束,以及其他视角下对信息系统的描述所需要考虑的相关构成部分的列表。

2、业务模型/拥有者(Owner):有关最终产品的概念视图,反映了最终产品的使用特性,即用户准备如何对最终产品加以使用。具有此视角的干系人包括最终产品的客户或用户。

3、系统模型/设计师(Designer):有关最终产品的逻辑视图,反映了最终产品的本质规律以及逻辑约束。具有此视角的干系人包括工程师、架构师以及能够将期望所得与现有的物理、技术上的实现联系起来的各种中间人。

4、技术模型/建造者(Builder):反映了在产品构建过程中现有技术的物理约束。具有此视角的干系人包括制造工程师、总承包商以及具有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技术能力的组织或人员。

5、详细表述/分包者(Sub-Contractor):关于为了达到生产目的而对复杂对象进行分解的详细描述,这些内容在从设计媒介到最终产品媒介的转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用于将技术模型中所阐述的技术约束与供应商为所提供的产品联系在一起的产品规格说明。

6、产品/运行中的企业(Functioning Enterprise):在1987年的论文(《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中并没有这一行的内容,实际上此行的内容也并不在架构描述的范畴的之内,不过为了使得架构Zachman框架对于架构的表述更加完备,这一行最终还是被加了进去。这一行的内容代表了最终产品,是架构在客观现实中的实例体现。例如,对信息系统架构来说,此行的内容就是最终产出的信息系统,同理,对于企业架构来说,这一行所代表的就是运行中的企业本身。简而言之,前面五行的内容是对于客观对象的描述,而这最后一行的内容就是客观对象本身了。

表格中的每一列代表了用于描述信息系统的某一个方面。在Zachman先生看来,对于任何一个事物只要在几个基本方面对其进行清晰的解释就足将其描述清楚,而且几千年来人类自然语言的特性也证明了这一结论。这些方面包括:

1、数据(What,即什么内容):用于表示客观对象的材料组成,即材料清单。对于企业来说,此部分内容就是组成事物模型(Thing Model,之所以将其称为组成事物模型而不是数据模型是因为由于不同的行代表了不同的视角,而仅在设计师所处的第三行才会关注真正信息化意义上的“数据模型”,因而在此才使用“组成事物”来对所有视角在此列中的描述对象进行指代)。

2、功能(How,即如何工作):用于表示功能和转换行为。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内容就是流程或功能模型等。

3、网络(Where,即何处):用于表示各组成部件的坐落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联通关系。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内容就是物流或网络模型等。

4、人(Who,即何人负责):用于描述了何人应该做何事,例如用户手册和操作说明等。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内容就是人力模型或工作流模型等。

5、时间(When,即什么时间):用于描述事物发生的时间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对时间关系,例如生命周期和时序图等。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内容就是时间或动态模型等。

6、原因(Why,即为什么做):用于表示最终结果和意义。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内容就是动机模型等。

1.1.2TOGAF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