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运动及生物力学

合集下载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脊柱矫形器生物力学原理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脊柱矫形器生物力学原理
脊柱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
• 对躯干提供支撑力 • 对脊柱运参的控制 • 被动或主动的矫正力政艾脊柱对线关系
对躯干提供支撑力
• 提高腹腔内压力:通过来自躯干前方、后方及侧方的压力 和限制 作用增加腹腔内的压力,减少脊柱伸肌的负担,及 胸椎和腰椎上 方的垂直负荷。
• “三点压力”系统或复合局部压力:提供对躯干的支持, 尤其是 因肌肉麻痹使躯干偏离中线时,维持脊柱的正常对线关系。
• A:胸腹腔内压力对脊柱纵向牵引。 • B:前后三点力作用(使腰椎前凸,脊柱后伸)。 • C:前后三点力作用(抗腰椎前凸)。
对脊柱运动的控制
• 机械的“三点力”作用: • 大多数硬性脊柱矫形器 • 心理上的运动限制: • 脊柱矫形器共有的重要作用,矫形器可随时提醒 患者注意姿势而
使患者减少脊柱的活动。尤其在 脊椎关节和椎间盘的疾病中,限 制脊柱的运动。
谢谢观看!
• A:骨盆抗旋设计 • B:侧向三点力固定 • C:侧向三点力矫正
被动或主动的矫正力改变脊柱对线关系
• 被动矫正力:
• 即施加外部压力,通过矫形器上的各种压力垫施 加在人 体的某部位作用力。
• 主动矫正力:
• 矫形器在人体的压力垫对应相应的释放区,人体 通过呼 吸运动,胸腔和腹腔会增大。但由于一侧 受压,脊柱只能 向有体可通过自身的呼 吸运动产生矫正力。

脊柱运动ppt课件精选全文

脊柱运动ppt课件精选全文
34
35
(二)腰椎关节运动学 1、前屈: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后纵韧带、和髂腰韧带的弹性张力限制; 2、后伸:前纵韧带、关节突之间、棘突之
间的骨性碰撞限制; 3、侧屈:对侧横突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囊
的张力 4、旋转:纤维环与旋转运动同向胶原纤维
的张力及关节突骨质间的碰撞限制。
36
(三)腰椎的运动力学
18
2、枢椎 枢椎指高等脊椎动物的第二颈椎。在其前
面有齿突 ,枢椎就是让头部转动的椎骨。 齿突是分离的第一颈椎的椎体,愈着在第 二颈椎的椎体上。枢椎的临床病变包括: 枢椎椎体骨折和创伤性枢椎前滑脱。
19
3、隆椎 人共有7节颈椎,第1、2、7颈椎为特殊颈
椎,而第7颈椎又称隆椎,我国古书上叫 “大椎”。属不规则骨,为七块颈椎中最 大的一块,棘突最长,所以当头前屈时其 棘突特别容易隆起,易于触及。隆椎棘突 下凹陷处即“大椎穴”,是临床计算椎骨 数目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腰椎是脊柱的主要承重部位,几乎所有活动都会 增加腰椎的载荷,一部分载荷韧带、椎间盘、椎 骨承担;一部分载荷由肌来平衡。
(四)腰椎与运动障碍
腰椎病引起腰痛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其疼痛的 同时还有一些伴随症状。比如腰间盘突出症可以 伴随坐骨神经痛;大腿或小腿的麻木、疼痛;肌 肉瘫痪,如足下垂,足拇指背伸无力;马尾综合 征,如会阴区麻木,大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无典型外伤的腰部慢性损伤为腰部劳损,占慢性 腰痛很大比重。
韧带的本体感觉由传入神经传导到中区神经系统后,可反射性的引起相应 肌肉的收缩,从而维持脊柱的稳定,避免脊柱损伤。
弓间韧带连结于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它由弹性纤维构成,在新鲜时呈黄 色,故又称黄韧带,黄韧带的厚薄和宽窄在脊柱各段有所不同,颈部薄而宽, 胸部厚而窄,腰部最厚。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青少年脊柱侧凸概述脊柱侧弯的经典定义为“脊柱在额状面上发生的侧方弯曲”,实际上应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额状面上畸形大于10度的传统标准仍然适用于现行的脊柱侧弯定义;然而由于近来对力偶合认识的加深,目前我们知道侧弯的脊柱不仅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存在有差异,在横断面上亦存在有畸形;因此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人体的三维平面进行评估;脊柱侧弯的患病率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由于侧弯严重程度的不同,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而有所差别,角度大的侧弯发生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为1%,且在各种群中相对恒定;勿将患病率与发病率相混淆;发病率是指在观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绝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是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脊柱侧凸的病因学脊柱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Moe 在其经典的教科书中列举的病因多达50余种;我们将其粗略地将脊柱侧弯分为以下四类: 神经肌肉性侧弯先天性侧弯某些疾患疾病,肿瘤和创伤导致的侧弯特发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神经肌肉性侧弯通常在儿童期发病;这类畸形多呈进展性且伴有明显的心肺并发症;该类患者的寿命通常缩短;神经肌肉性疾病又可进一步分为:神经病性和肌病性;然而,并非所有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儿童都会发展为脊柱侧弯; 多数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需接受脊柱融合手术;以使其能直立地坐在轮椅上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坐立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通气,且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神经病性疾患使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病性侧弯包括脑瘫,脊髓小脑功能障碍及脊髓灰质炎;肌性侧弯的病因在于肌肉组织疾患;Duchenne 肌萎缩和关节弯曲是肌性疾患的典型病例,并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先天性侧弯先天性侧弯是由于发育过程中胚胎受到损伤而造成的椎体或椎节构形错误所致,并非遗传所致;这类畸形出生时便存在,且程度轻重不等;先天性缺陷在患儿的成长过程中可加剧脊柱的侧弯程度;这种先天性脊柱缺陷可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类型:形成不良分节不全混合型形成不良可累及单一椎体或多个椎体,指脊柱在宫内发育过程中,一个椎 体的部分或全部不能完整发育成型;形成不良最常见的情况是半椎体;该种畸形在侧弯中较为常见,并可使侧弯畸形加重;若脊柱后部结构发生形成不良,可导致脊柱裂或脊髓脊膜突出;右方插图显示的形成不良为半椎体;混合型是指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同时发生;这一类型较难判别和评估,需加以定期随访;混合型最重的情况通常为脊柱的一侧存在有多个未分节的骨桥,而另一侧则为半椎体;单纯的形成不良或分节不全较为少见,相反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两者并存; 某些疾患造成的侧弯某些全身性疾患也可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如:感染、肿瘤或创伤;诸如间质病变的Marfan 综合征和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的神经纤维瘤病往往同时伴随有脊柱侧弯的发生;但并非这类疾病都有脊柱侧弯的发生;急性和慢性感染例如:结核有可能造成明显的脊柱侧弯;脊柱肿瘤及楔变的骨折,最终也会导致脊柱侧弯,但这些情况在儿童中罕见;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往往造成医源性侧弯,此在成年中亦较为常见;特发性脊柱侧凸特发性不明原因脊柱侧弯是脊柱的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脊柱侧弯的85%,发生在其他方均正常的健康儿童中;无身体或影象学方面的病变证据;尽管这类畸形可能早已存在,但根据确诊时的年龄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婴儿型出生——3岁少年型3岁——10岁青少年型10岁——17岁婴儿型脊柱侧弯确诊时的年龄在3岁以内;约占所有特发性侧弯的1%以下;多见于男童,通常为左侧胸弯;85%的侧弯可行缓解,15%的侧弯呈进行性加重;婴儿型脊柱侧弯随着侧弯的发展出现神经损害的风险较高;少年型脊柱侧弯确诊时的年龄处于3岁——10岁之间,约占所有特发性侧弯病例的15%;多在女童中发病,且以右侧胸弯为主;难以确定这类侧弯是否还会发展;一般来说,少年型脊柱侧弯进一步加重的风险较大;同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相比,往往更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确诊时年龄多在10岁以后,并占所有手术病例的绝大多数>80%;这类侧弯可能早在少年时期即已存在,但表现并不明显,直至青春期发育高峰才明显地现出来;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性别比例为9:1;影响侧弯加重的可变因素很多,因此难以预测其畸形是否会继续发展;患者的评估以下为对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进行评估的几个重要步骤;然而,在此并未囊括评估过程的所有步骤;家族史及一般健康状况需采集患者及其家族的既往病史;由于脊柱侧弯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故需对其患有脊柱疾患的所有亲属进行了解和诊断;复习患者本人的既往病史,以了解侧弯发生的年龄及进展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还应记录月经初潮的年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肩部、胸部、腰部和骨盆有无不对称或异常;记录躯干的皮肤皱褶情况,并记录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阴毛的生长和乳腺的发育情况,从侧面观察患者有助于了解躯干和头部在矢状面上的平衡状况;其他检查步骤还包括铅锤线的测量,运动范围及下肢长度的测量,Adam前曲试验以及采用眼径计SCOLIOMETER测量肋骨隆凸;眼径计可用于测量脊柱畸形的旋转度数;如果其倾斜读数超过7度可确定为阳性;该种方法经常用于对学校的青少年进行大规模的侧弯普查;脊柱畸形患者的其它一些常用诊断方法如下:影象学诊断脊柱最基本的影象学诊断应当包括站立位全长的正、侧位X线片;X线片应该显示脊柱的全长;必要时采用两个X线片盒来获得脊柱全长的X线片;X线片拍摄时患者当取站立位,以便对其脊柱的平衡性进行评估,如果患者不能站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拍摄;拍摄时通常采用后前位;其道理在于尽可能减少青少年女性患者乳腺组织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此外,对于非脊柱X线片,观看阅片箱上的照片就如同阅片者站在患者的对面;对于脊柱X线片,阅片时阅片者如同站在患者的背侧;侧方弯曲的正位X线片有助于评估侧弯脊柱的柔软性;这类照片通常在患者取仰卧位时拍摄,此时关节突关节不处于绞锁状态,故可最大限度地显示其伸展性;有些情况下,如果患者的侧弯角度较大或肌力有限难以最大范围地活动其脊柱,此时可施以外力助之;对于某些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可在牵引状态下拍片来评估侧弯的柔软性;为便于进行影像学诊断,有可能还需拍摄一些特殊体位的X线;。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的生物力学时,通常观察脊柱的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组成;后部分由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的椎间盘和后部的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种独立的、动态的关系。

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的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的脊髓及神经根。

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的支持功能和吸收对脊柱的冲击能量。

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

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和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脊柱的运动。

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其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脊柱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表现为两椎骨的角度改变和位移。

脊柱的活动通常是多个运动节段的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和平移。

限制任何部位的活动都可增加其他部位的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他物体被视为塑性物体。

(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的角度以及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

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

3.运动范围(1)颈椎的活动度:颈椎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分。

脊柱保健知识ppt课件

脊柱保健知识ppt课件
53
运动的注意事项(一)
运动要有规律,强度应循序渐进,由低到中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合理安排时间 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软
饮料、葡萄干,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
54
运动的注意事项(二)
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并注意足部护理 锻炼前多饮水 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 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
48
重点运动项目简介 —祖国传统体育
太极拳
各式简化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
太极拳、武式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 华佗五禽戏 其它健身气功
强壮功、内养功、站桩功、六字诀等
49
运动时间
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 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
日常所见的驼背、侧弯、过度肥胖、怀孕等姿势不良, 容易引起肌力失调,破坏脊柱的动力平衡,甚至形成 结构性改变
再加不合适的床铺、坐椅、衣服、鞋靴及工作中用力 体位不当,都是引起姿势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良的姿势和体位可逐渐破坏 体态平衡,并不需明显的外伤史,就可以引发颈腰背 痛。所以,养成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姿势与体位对预防 腰背痛具有重要意义。
脊柱伤病是人类常见病痛
背痛的发生仅次于呼 吸系统疾病
84%的人一生之中会遭遇 腰痛




高发病率
能 障

1
颈椎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高发 病率 趋势
2
年轻化趋势
3
4
脊柱的运动-屈伸
5
脊柱的运动-侧屈
6
7
8
9

3.2.第三章 躯干 第二节 脊柱

3.2.第三章 躯干 第二节 脊柱
和颈部肌肉的运动功能作用;胸椎骨性结构和胸廓的运 动特点。
一、脊柱的结构功能与生物力 三、胸椎
学特征
(一)骨与关节
(一)脊柱的结构功能特征
(二)胸椎运动学特征
(二)脊柱的生物力学特征 四、腰椎
二、颈椎
(一)骨与关节
(一)骨与关节
(二)腰部肌群与韧带
(二)颈部肌群与韧带
(三)腰椎运动学特征
脊柱正常生理弯曲构成的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 是:使脊柱的强度和弹性比直立的脊柱大10倍。
腰椎生理曲度前凸,对负重及维持腰部稳定尤 为重要。
3.躯干重力传导线
保持解剖位姿势时,重力线从 上至下分别穿过颞骨乳突附近、 第2骶椎前方、臀部后方、膝关节 前方,直至踝关节,重力线位于各 个生理弯曲部位顶峰的凹侧。
每个椎骨包括椎体、 椎弓根、椎板、上下关节 突、横突和棘突。
1.脊柱的基本结构
椎骨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 带、棘上韧带、椎间盘、关节囊连成运动节段。这 些连接的结构,使脊柱产生有限的三维运动。
2.脊柱的生理弯曲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 中,上接颅骨,中连肋骨,下端和髋 骨组成骨盆。
第三章 躯干 第二节 脊柱
掌握:脊柱功能单位的概念、脊柱的功能,椎间盘的
功能2 ,腰椎柱的概念、腰椎生物力学特点。
熟悉:脊柱节段运动,脊柱韧带功能,脊柱稳定系统
组成和脊柱的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上颈椎的结构和运 动特点,姿势对腰椎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了解3 :脊柱的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颈椎、颈部韧带
脊柱的功能单位是由两个关节突(位于同一平 面)和一个椎间盘共同形成“关节三联体”。
椎体水平面正中间中后三分之一交界处和两侧 关节突关节面的中心在水平面上构成运动节段的稳 定三角,也是脊柱功能单位生物力学特性的基础。

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

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

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多个椎骨组成,每个椎骨之间通过椎间盘连接。

人体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个部分,共有33个椎骨。

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的重量,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并提供运动的灵活性。

我们来了解脊柱的解剖结构。

每个椎骨由一个圆柱状的体和一个弓状的横突组成。

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由纤维环和内核组成,纤维环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能够缓冲和吸收脊柱运动时的压力。

椎间盘的存在使得脊柱具有一定的弯曲和扭转能力。

此外,脊柱还有一系列的关节,包括椎体关节、小关节和椎弓关节,这些关节使得脊柱能够进行多方向的运动。

脊柱的生物力学基础是研究脊柱在运动中所承受的力学作用。

脊柱的运动主要包括屈曲、伸展、旋转和侧弯等。

这些运动是由脊柱的解剖结构和周围肌肉的协同作用完成的。

在运动中,脊柱受到多种力学作用,包括压力、拉力、剪切力和扭矩等。

我们来看脊柱在屈曲和伸展运动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拉力。

当脊柱屈曲时,椎间盘受到压力,纤维环向后压缩,内核向前移动。

相反,当脊柱伸展时,椎间盘受到拉力,纤维环向前拉伸,内核向后移动。

这种压力和拉力的作用使得椎间盘能够缓冲和吸收脊柱运动时的冲击力。

我们来看脊柱在旋转运动中所承受的剪切力和扭矩。

旋转运动是脊柱最复杂的运动之一,它涉及到椎骨之间的小关节和椎弓关节的协同作用。

在旋转运动中,椎骨之间的小关节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椎骨之间的椎弓关节受到扭矩的作用。

这些力学作用使得脊柱能够进行旋转运动并保持稳定。

脊柱还承受着来自周围肌肉的力学作用。

肌肉通过肌腱与椎骨相连接,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得脊柱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对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基础对于人体运动至关重要。

了解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脊柱的功能和运动机制。

同时,对于预防和治疗与脊柱相关的问题和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脊柱的健康,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运动习惯,以维持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得结构与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得生物力学时,通常观察脊柱得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得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得生物力学特性得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得叠加可构成脊柱得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与后纵韧带组成;后部分由相应得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与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得椎间盘与后部得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种独立得、动态得关系。

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得椎间盘就是主要得负重部位。

如伴有较大得位移时,后部得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与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就是主要得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得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得脊髓及神经根。

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得支持功能与吸收对脊柱得冲击能量。

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

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得稳定性与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与肌肉得协同作用产生脊柱得运动。

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其运动形式就是多样得。

脊柱得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得各个节段得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得运动就是三维得,表现为两椎骨得角度改变与位移。

脊柱得活动通常就是多个运动节段得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与纵轴得旋转与平移。

限制任何部位得活动都可增加其她部位得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她物体被视为塑性物体。

(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得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与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得角度以及上/下、前/后与左/右方向得位移。

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

3.运动范围(1)颈椎得活动度:颈椎就是脊柱活动度最大得部分。

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基础

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基础

第十三章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基础香港大学骨科学系吕维加第一节脊柱生物力学中的解剖因素一、正常生理弯曲从正面看,正常脊柱的形态大体是直而且对称的,除了由于主动脉位置因素导致的胸段轻微的右弯,右利手也被认为是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从侧面看,脊柱则是具有4个生理弯曲的曲线,即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分别是颈椎生理性前凸、胸椎生理性后凸、腰椎生理性前凸以及骶尾段的生理性后凸。

二、小关节研究发现脊柱的活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侧小关节的关节突的形态和位置。

关节突的方向和位置将会影响到脊柱的运动学特征。

在胸段脊椎,上关节面几乎是平的,向后上而且偏外一些,而下关节面向前内下方。

胸段脊椎关节面的方向可能和这一区域的无规律的复合运动有关。

后面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三、韧带我们目前对于韧带在脊柱侧弯的物理性质和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Walters和Morris曾经做过一个体外实验来比较脊间韧带在原发性脊柱侧弯和继发性脊柱侧弯中力学性质的作用,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Nordwall比较了脊间韧带和竖脊肌肌腱在原发性脊柱侧弯、继发性脊柱侧弯以及单纯脊柱滑脱的病人体内的力学性质,结果同样是无显著性差异。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黄韧带力学性质的文章,一致认为黄韧带在脊柱正常的运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黄韧带在脊柱侧弯中的作用已经由实验证实。

黄韧带和小关节限制正常脊柱胸段轴向旋转运动的范围;如果实施半椎板切除后,即去除了黄韧带缰绳”作用,可以形成实验性脊柱侧弯模型。

近来,关于在脊柱侧弯中椎间盘的生物力学作用的研究也相继出现。

Brickley-Parsons和Glimcher观察了在脊柱侧弯病人中凸侧和凹侧的椎间盘性型胶原和型胶原的分布。

他们发现型胶原和型胶原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可能为凸侧和凹侧的压力不同所致,这也许就是Wolf力学定律在胶原的生物化学上的体现。

第二节运动学概念早在1905年,Lovett曾经在《脊柱侧弯相关的机械力学》一文中提到,研究脊柱侧弯就像调查火车事故的原因,不仅需要了解撞毁的车厢破坏力的作用及方向,还需要知道将来如何更好地预防下一次事故的发生,比如通过对信号灯系统的调查来研究常规的预防措施。

脊柱生物力学特点

脊柱生物力学特点

脊柱生物力学特点
脊柱生物力学特点包括脊柱的运动稳定性、轴向刚度、角度刚度以及脊柱的应变和弯曲应力等,这些都与其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1. 脊柱的运动稳定性:通过对12具人尸体进行上胸椎三维运动稳定性测试,可以评估经腋中线胸腔入路侧方钢板内固定重建上胸椎的效果,这种手术入路稳定,能满足脊柱重建生物力学的需要。

2. 脊柱的轴向刚度:脊柱的轴向刚度是指脊柱在轴向方向上的抵抗弯曲的能力,例如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作为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能快速康复的优点,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中年人群。

3. 脊柱的角度刚度:脊柱的角度刚度是指脊柱在不同角度下抵抗弯曲的能力,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

4. 脊柱的应变和弯曲应力:脊柱的应变和弯曲应力是指脊柱在不同负载下所受的变形和应力,这是评估脊柱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此外,脊柱生物力学还涉及到脊柱的应力分布、弹性模量和应变等方面。

了解脊柱生物力学的特点和变化,对于评估和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脊柱的专业知识

脊柱的专业知识

脊柱的专业知识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

它由33个椎骨组成,由于每个椎骨的形状和位置都不同,因此脊柱可以承担人体站立、行走、弯曲和扭转等各种动作。

脊柱的特点1. 生物力学特点:脊柱是由头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和尾骨组成的。

每个部位的椎骨都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和角度。

这使得脊柱能够承受各种方向的力量和扭曲,保持稳定性和柔韧性。

2. 解剖结构特点:脊柱由椎体、椎间盘、椎弓板、椎突等构成。

椎体是脊柱的主要承重部位,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起到吸收冲击力和分散压力的作用。

椎弓板和椎突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3. 运动特点:脊柱的各个部位都有一定的弯曲度,这使得人体可以进行前屈、后伸、左右弯曲和扭转等多方向运动。

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各种脊柱问题,如脊柱侧弯、背痛、坐骨神经痛等。

脊柱的保健方法1. 合理运动:正确的体位和运动姿势是保护脊柱的关键。

保持正确的站立和坐姿方式,多进行运动和拉伸,同时避免大量扭曲、弯曲等运动。

2. 日常生活:保持正确的睡姿,睡前放松身体,避免过度疲劳。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要做好局部伸展和放松,减轻脊柱压力。

3. 饮食调理:饮食中要注意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减少烟酒等有害物质的摄入。

4. 矫正治疗:对于出现脊柱问题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专业的矫正治疗。

增强脊柱的力量和稳定性,同时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

总之,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撑结构,保持其健康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确体位和运动姿势、注意饮食、避免疲劳等一系列方法,维持脊柱的健康是可以做到的。

同时,注意及时进行专业的矫正治疗,可以减少脊柱问题的发生和影响。

脊柱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的方面的问题

脊柱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的方面的问题

随着对临床常见多发的颈肩腰腿痛的深入研究,脊柱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的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重视。

临床所遇到的以疼痛为主或以功能障碍为主的许多问题,多能从脊柱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等方面得到合理的解释或推理论证。

[MISSING IMAGE: , ]图片来源:唐初心第一节脊柱的稳定性人体脊柱是一个“稳定”的轴,而发生于脊柱的许多疾病,常以疼痛、功能障碍外形异常为主要表现,尤其是以疼痛为主诉而求医者更为多见。

因此,把疼痛、功能异常、外形异常与脊柱的稳定性联系起来考虑,己成为临床医生习惯的方法。

为了适应生活、劳动等的需要,脊柱常要完成许多刚、柔或单向、多向的动作在完成这些动作时,脊柱处于“稳定”和“不稳定”的矛后状态中。

脊柱的稳定状态依靠其复杂结构的正常功能的发挥,而脊柱的不稳定状态常是由于其复杂结构未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或复杂结构本身处在非正常状态所致。

判断临床有疼痛等症状的病人的脊柱稳定还是不稳定,还可根据某些检查所见来作出推理。

但确定没有疼痛等症状的病人的脊柱是否属稳定或不稳定,时比较困难的临床上确实存在不稳定的脊柱但并没有临床症状的现象,而且“不稳定”本身并没有量化标准,所以,实际上只能在有临床症状(如疼痛)的病人中确定脊柱的稳定与否。

[MISSING IMAGE: , ]图片来源:唐初心很明显,脊柱的稳定或不稳定,并不是最后“诊断”,尚有许多要深入了解的问题。

脊柱的过度伸展和过度屈曲均可造成脊柱的损伤。

现以颈2-颈7的损伤为例说明如下。

1、屈曲过度损伤(1)伴有后侧损伤:A、屈曲过度脱位(双侧交锁;单侧交锁)B、脊柱后凸成角(因后侧韧带断裂,但无交锁)(2)伴有前侧压伤: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可见的或显微压缩骨折)(3)既有后侧损伤,又有前侧压伤:屈曲过度骨折脱位。

[MISSING IMAGE: , ]图片来源:唐初心2、伸展过度损伤(1)伴有前侧损伤:A、椎体前缘撕脱损伤,骨唇形成或椎体的骨软骨边缘的损伤;B、脊柱前凸成角;C、未见有X线显示的损伤,但已有椎管狭窄或明显的后移。

脊柱生理曲线变化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意义

脊柱生理曲线变化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意义

综 述 脊柱生理曲线变化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意义韦 坚 韦贵康 广西中医学院 530001 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 脊柱;生理曲线;生物力学;综述脊柱生理曲线的变化特点,已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是脊柱失稳的影像学征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胸段和骶尾部的曲度在胚胎时即已出现,为原发性曲度,一般保持不变;而继发性曲度之颈、腰椎生理曲线的研究,对阐述颈、腰椎急慢性损伤的病因病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显示出重大的意义。

1 颈椎生理曲线的研究传统认为,颈椎生理曲线变化可能属于正常现象,与临床无明显确定关系,缺乏重要的临床意义1!。

随着生物力学的介入和研究方法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证据突出了颈曲在颈椎相关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一些研究共同反映了某种趋势:颈椎力学协调紊乱在退变性颈椎失稳中是较骨赘更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1 1 颈曲的测量方法 颈曲测量方法很多。

如王成林等2!将C2椎体前上缘和C7椎体前下缘联线,其与椎体前缘弧线的最深距离即为颈曲前凸值。

张光等3!在MRI上,以齿状突顶点至C7椎体下缘为a,其与C4~C5后缘中点距离为b,依据tg /4=2b/a公式,求出 角度值作为颈曲角。

角度量法在侧位片测量由C2椎体后缘延长线与C7椎体后缘延长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因不受放大的影响,较为可靠4!。

但临床上更为常用的是Borden氏法,即在颈椎侧位片上自C2齿状突后上缘至C7椎体后下缘划一直线,使椎体后缘连线成一个相应的自然弧,弧的顶点在C5椎体后上缘,弧最大垂直深度为12∀5m m;当此数值>17m m为曲度增大,<7mm为变直,<0mm为后凹5!。

上述这些方法虽有差异,但其结果是一致的。

以往 线摄片表明颈曲变直、后凹及成角在颈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颈曲的改变因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明显差异。

神经根型变化较大,几乎均有变直或后突,而脊髓型变化则不甚明显1!。

但颈曲异常变化也可见于正常人,约占20%~30%6!1 2 颈曲的生物力学研究 头颈之间,如一个能动大球置于一根细柱之上的绞链关系,颈椎与周围组织共同维持稳定,它们易受到静力性或动力性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滑脱症可引起同样的畸形。腰段 脊柱前凸,胸段脊柱呈现代偿性后凸。患 者腰部凹陷,骶骨向前倾斜,臀部明显后 凸。若骨盆有额状位不正,可导致脊柱诸 肌失衡和不稳,形成脊柱侧凸,是脊柱的 不稳定状态,在脊柱侧凸未被完全代偿情 况下,会导致脊柱侧凸畸形进行性加重, 久之会引起椎间盘应力改变,出现向侧方 膨出或突出。因此 ,在临床整脊治疗过 程中,必段首先整髋、整骶,保证骨盆在 额状位和矢状位的倾斜角度,使脊柱达到 新的平衡状态。
从而减轻走路,跳跃时从下方传来的 震荡,缓和脑和脊髓受到的冲击。这是保 证脊柱三个基本生物力学功能的基础,即 保证将头和躯干的载荷传递到骨盆,保证 机体头、躯干骨盆间充分的生理活动和保 护脊髓。 维持脊柱生理弯曲,是保持脊柱稳定 性的基础。脊柱生理性变曲易受到椎间盘 形状,椎体形状,脊柱周围肌肉,人体姿 势,骨盆倾斜度以及病理因素的影响。
(二)椎间盘 椎间盘在相邻椎体间起着缓冲垫的作 用在各种不同载荷下,它产生相应的变形 来吸收冲击,稳定脊柱。椎间盘的解剖结 构决定了椎间盘有利于对抗压缩力。
在椎间盘垂直受压时,主要表现为纤维 环向四周膨出,去除载荷,由于其弹性基质 作用恢复原形,即使在很高的载荷下,去除 载荷后产生永久变形时,也没有出现哪一个 方向的纤维环破裂,这是因为载荷能够均匀 分布到椎体的上下面和周围的纤维环上,这 一点符合帕斯卡定律的特点。由于椎间盘的 弹性模量远远小于椎体。易发生变形,当载 荷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首先破坏的是椎体而 不是椎间盘,这说明,临床上椎间盘突出不 只是由于受压,更主要的原因是椎间盘内的 应力分布不均匀。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一、何谓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或生物材料在机 械运动过程中,力和力的作用规律及其应用 的科学。进而从功能变化推知其生理、病理 含义,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脊柱的运动基础、特点及运动范围 (一)脊柱的功能单位: 脊柱的功能单位:即活动节段,由相邻的 两个椎骨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的一个能显示脊 柱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一个活动节 段可分为前部和后部两部分,前部包括两个相 邻的椎体、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后 部包括:椎弓、关节突关节、横突、棘突和其 间的韧带。各个节段的运动综合起来,便构成 脊柱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
中段颈椎的侧 屈运动范围基本 相同,下段颈椎 侧屈运动范围则 从上到下逐渐减 小屈伸运动和旋 转运动以C4—C5和 C5—C6节段范围最 大,向下逐渐减 小。
在中、下部颈椎,各种运动形式存在着 共轭现象,尤其是侧屈运动伴随旋转运动, 即侧屈时棘突转向凸侧,如作头向左的侧屈 活动时(或脊柱侧弯时),棘突必然转向右侧。 这种共轭现象对了解颈椎小关节错位或脱位 有重要意义。当外伤暴力导致关节超越正常 活动范围时,将使一侧小关节突过分移向尾 侧,另一侧的关节突过分移向头侧并导致单 侧小关节错位或脱位。整脊颈椎手法复位可 根据此现象。不同节段颈椎侧屈时所伴随的 旋转角度不同,在C2每侧屈3º ,伴有2º 旋转, 在C7每侧屈7.5º ,伴旋转1º ;从C2—C7,伴随 侧屈的旋转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这可能与 小关节面倾斜度从上而下逐渐增加有关。

躯干侧屈 活动位于胸段 与腰段脊柱。
颈椎和上胸 椎侧屈时伴有旋 转,棘突转向侧 屈的凸侧;
腰段则 相反,侧 屈时棘突 转向侧屈 的凹侧。
综上所述,脊柱在一个轴的平移,常 伴随同一轴上的旋转,或脊柱在一个轴上 的旋转和平移必然同时伴有另一轴旋转和 平移运动的现象。这就是脊柱运动的特点 称之为共轭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对抗压缩能力逐 渐降低,髓核由于脱水变得不饱满,将轴向压 力分布到内层纤维环的能力下降,使大部分载 荷由纤维环直接承担,可引起纤维环膨出,使 椎间盘高度减小,韧带松弛,从而影响脊柱的 内源性稳定。
椎间盘的运动轴在髓核处,其运动学作 用就像轴承一样,由于椎间盘存在,脊柱可 沿冠状轴、矢状轴、纵轴做平移和旋转活动 其伸屈活动主要靠椎间盘和椎间韧带的支持 其伸屈范围取决于椎间盘的大小、形态、生 化特性。髓核的位置随脊柱的运动方向而改 变。
1.颈椎的运动 由于颈椎椎间盘相对较厚,且无肋骨支 撑的原因,颈椎是脊柱活动最大的部分,根 据功能、解剖特点,颈椎分为:(1)上颈椎(枕 一寰一枢复合体) (2)下颈椎(C5—T1 ) (3)中间 部位是中颈剖结构,运动性能都较独 特。包括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
脊柱运动及生物力学
脊诊整脊技术教研室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支柱,是躯干的活动中 心和力的传递枢纽,能够承受挤压、牵拉、 弯曲、旋转应力。由于人体的直立姿势产生 了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腰曲凸向 前、胸曲、骶曲凸向后,使脊柱的载负和灵 活性都相应增加,这样脊柱就成为力学结构 上一个极主要的部位。当作用于脊柱的力的 规律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脊柱相关疾病。 因此对脊柱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脊 柱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2.腰椎的运动 腰椎的屈伸运动范围一般是自上而下逐 渐增大,腰骶关节(L5—S1)的运动范围最大, 且前屈运动范围大于后伸运动范围。但在活 体上,由于腰背部肌肉和韧带对下腰段脊柱 的保护,实质最大屈伸运动范围是L4—L5节段 其运动轴位于椎间盘的前部;腰椎各节段侧 屈幅度基本相等,但腰骶关节相对小些,左 侧屈时运动轴位于椎间盘右侧,右侧屈时则 位于椎间盘左侧;当椎间盘突退变时,其运 动轴则比较离散,腰椎各段的旋转运动也很 相近,但腰骶关节例外。其旋转运动轴位于 后部髓核和纤维环区域。旋转运动的位移形 式与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关系。
(一)脊柱的生理曲度 脊柱是由椎骨、椎间盘和韧带连接在 一起。从正面看,它是直立的,对称的, 个别人有轻度的向右侧弯,这是由于主动 脉的位置或右手活动过多所导致,从侧方 看,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腰曲向 前,胸曲和骶曲向后。这样脊椎就像一根 能调节弹性曲杆。其四生理曲度有利于维 持椎间关节的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脊 柱的适应性和吸收冲击的能力。
1.人体的姿势:人体正确的姿势,可以保 证人体正常的重心,维持正常重心是保持脊柱 生理曲度的基础。当人体站立时,脊柱生理曲 度正常者,其重心线沿乳突向下经髋关节的中 心横轴,第2骶椎,膝和踝的前面,落在负重足 上。此重力垂线通过了颈、胸、腰三个变曲的 交界处,即使各部曲度有所改变,重力线位置 也不会发生改变。根据生物力学特点坐下时采 取略后靠,微伸展的姿势,这样能减小椎间盘 的压力。所以,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维持脊 柱正常生理曲度,继而增加脊柱抵抗纵向压缩 栽荷的能力。故生理曲度明显的脊柱是动力型 的,而较直的脊柱是静力型的。
(二)、脊柱运动的特点

脊柱的所有运动是多个活动节段联合运动的结果。 由于椎间盘和小关节存在,使脊柱能沿冠状轴(前屈后 伸)、矢状轴(左右侧弯)、纵轴(轴向旋转)活动。 由于小关节排列方向不同,不同节段的活动幅度也各不 一样。颈椎关节面的方向接近水平,故能做较大幅度的 屈伸、侧屈和旋转活动;胸椎的小关节面呈额状位,加 之胸廓存在,使其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腰椎小关节面与 冠状面呈45º ,与横截面呈90º ,其屈伸活动幅度从上到 下逐渐增大,旋转活动幅度则受限。脊柱屈曲的最初 50º -60º ,主要发生在下腰段,进一步前屈则需要骨盆 的前倾。躯干的侧屈主要位于胸段与腰椎脊柱。颈椎和 上胸椎的侧屈时伴有旋转。
枕一寰一枢关节
枕一寰一枢关节, 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 解剖结构,运动性能都 较独特。包括枕寰关节 和寰枢关节。 枕一寰一枢关节总 屈伸度约为23º ,运动 轴是以齿突为中心; 侧屈活动发生在枕 寰关节,约8º ,寰枢关 节无侧屈活动。
两大关节参与屈伸活动范围基本相同, 分别为13º 和10º ,两者结合使该复合体的总 屈伸度约为23º ,其运动轴是以齿突为中心; 侧屈活动发生在枕寰关节,约8º ,寰枢关节 无侧屈活动,其运动轴位于齿突上方;旋转 运动只发生于寰枢关节,枕寰关节解剖特点 决定其没有旋转特点,C1—C2节段的旋转运 动范围相当大,占整个颈椎旋转度的40— 50%,因上部颈椎管相对较大,虽旋转轴靠 近脊髓,但一般不会损伤脊髓,其余50— 60%由下颈段提供。通常是最初旋转的45º 发 生在寰枢关节。然后是下颈椎参与旋转。
黑线成人<3mm 儿童<4mm 夹角<17度
中段颈椎的侧屈运动范围基本相同, 下段颈椎侧屈运动范围则从上到下逐渐 减小,侧屈运动的运动轴位于下位颈椎 椎体中部;屈伸运动和旋转运动以C4— C5和C5—C6节段范围最大,向下逐渐减小, 其运动轴位于下位椎体的前部,但C5— C6 和C6—C7 在半屈—中立—半伸范围内 的活动度明显大于C3—C4和 C4—C5 ,这 一活动范围恰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 这或许是 C5—C6与 C6—C7退行性改变发 生最早、最重的原因。
C1—C2 间的广泛旋转时,可引起头晕、恶 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旋转时,位于其间的椎动脉受到挤压或扭 曲,在临床整脊时尤应注意角度和幅度。 上颈椎在各个运动方向上有明显的共轭现 象,旋转运动伴有上下方向的移动,侧屈 运动伴有一定程度的旋转运动。这与寰枢 关节的双凸型关节面和齿突方向有关。

运动阶段前部包括:两个 相邻的椎体、椎间盘、前纵韧 带和后纵韧带。


运动阶段后部包括:椎弓、 关节突关节、横突、棘突和 其间的韧带。
各个节段的运动综合起来,便构成脊柱 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 三维即三个运动轴(冠状轴、矢状轴、 垂直轴)六自由度运动即三个角位移和三个 线位移。 三个线位移 包括沿冠状轴方向的左右平移, 沿矢状轴方向的前后平移以及 沿垂直轴方向的压缩拉伸位移 三个角位移 即是围绕三个运动轴的旋转, 包括屈伸运动、侧屈运动、旋 转运动和环转运动。
脊柱具有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前 者靠椎间盘,小关节及周围韧带,后者靠脊 柱周围的肌肉,特别是胸腹机。内源性稳定 是:椎间盘髓核内的压应力使相邻椎体分开, 而纤维环及其周围韧带在抵抗髓核分离压力 情况下,使椎体靠拢,这两种不同方向的作 用力,使脊柱得到较大的稳定性。一般认为, 脊柱外源性稳定较内源性重要。失去内源性 稳定,脊柱变化较缓慢,而失去外源性稳定, 则脊柱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总之,以上任 何结构破坏均可造成脊柱的不稳。下面简要 讨论,脊柱的稳定因素及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