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4张PPT)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 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 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 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 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 (960 — 976年)
北宋的建立是否标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 局面结束了呢?
平定南方各国和 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 云十六州,是完成全 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 但是这 大历史任务 。 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 行,而只能根据实际 力量,按照轻重缓急, 来确定用兵先后。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 • 方针: 照先南后北的方针, 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政权,结束了五代十 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 结果:
发展科举制
考试分三级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
后世考 试中密 封试卷 制度的 起源
减少考试科目
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员冗滥的局面
严密考试方法,实行糊 名法 增加录取名额
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 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 汪洙《神童诗》
科举制的完善——文官体制的基础
一、考试制度的规范化 三级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二、考试规则的严密化 弥封、誊录等规则使 考试更加公正和公平 三、考试内容的实用化 增加策论考试,更 能选拔治国之才 “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朱胜非引“前辈诗”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财政
(三司)
行政
军事 枢
(三衙)
卫 马 军 司
中 书 度 盐 户 门 支 铁 部 下
密 侍 殿 侍 院
前
司
卫 步 军 司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 ]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宋太祖 死后,其弟 赵光义登基 为帝,称宋 太宗。 宋太宗 时,灭吴越、 闽南、北汉, 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 割据局面, 基本实现了
局部统一。 P28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 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 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皇帝
强化皇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 人,位同副相,与宰相 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 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 财政权。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皇帝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在 地 方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北
军事:“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更戍法
宋
的 强化集权 行政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治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文臣统兵,压抑武将;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王安石变法 背景,内容,评价
课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
武
做铁莫做针。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将
”
——(宋)谚语 (2)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以
的打击。
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过:(1)755年,节度使
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二、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
材料3: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 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2)政治方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课件
(D)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
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过关训练 1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 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 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B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重文轻武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崇武抑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2.小明是个对联迷,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 王,他写了许多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与赵 匡胤有关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周世宗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当了皇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欧阳修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欧阳修,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在政治 上负有盛名。天圣八 年进士。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誊录、糊名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期尚文轻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 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 社会的安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
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
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
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 5: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问题 6: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精兵”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9-30页内容和材料四 、五、六,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材料四: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 分割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 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五: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 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 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 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六:财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min)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 的物质基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材料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材料十: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文治局面。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有拥兵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 人事调度
北 之重, 使收税的 知州和通判,权,全部
宋 无调兵 权力,设 掌管民政、 归属中央
之权 置转运使 司法
政权
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军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事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 陈桥驿兵变
C.靖康之变
D. 澶渊之盟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结果 失败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政
保 守 派
治 上 对
改 革 派
立
司马光
王安石
课堂小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和统一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
宋
神
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
宗
变法”。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特点。
教材从赵匡胤建立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北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历史地位,认识北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北宋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制度、状况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北宋的全面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制度、状况和特点,认识北宋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北宋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制度、状况和特点。
2.教学难点:北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以及北宋特点的形成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北宋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引导学生思考宋朝的建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北宋的》。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制度、状况和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北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探讨北宋特点的形成原因。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北宋的全面认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宋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制度:中央集权、重文轻武2.状况:清明、经济繁荣3.特点: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清明、经济繁荣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对外:积弱
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领燕云 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宋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
辽
州,均告惨败。
辽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北宋每年给辽 “岁币”。
宋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
夏 双方达成和议,北宋每年给夏“岁 赐”。
军事实力衰弱不振
三、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989-1052)
庆历新政:三冗之患求变法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
②消极影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形成“积弱”的局面
兵
握兵 发兵
权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政治方面: (1)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2)原则: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在中央: ①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共同议政。 ②还设立多重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4)在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导致 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
②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 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连连看:请把相关的措施与对应的弊端连起来。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 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 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 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北
宋
结
束
五
979
代
十
宋 国
局
北 北
宋 东京 开封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主要讲述了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巩固统治、真宗时期辽宋澶渊之盟、宋真宗时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宋仁宗时的状况等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北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细节不够清楚。
学生可能对北宋的巩固和稳定比较感兴趣,但也可能对一些起义和战争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宋的历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北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宋太祖、宋太宗、真宗等皇帝的政策和措施,了解澶渊之盟和李顺起义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北宋的巩固和稳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宋太祖、宋太宗、真宗等皇帝的政策和措施,澶渊之盟和李顺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细节的理解,如澶渊之盟的背景和影响,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和结果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宋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北宋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北宋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宋太祖、宋太宗、真宗等皇帝的政策和措施。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投笔从戎 汉
好男不当兵, 好铁不打钉
宋
重荣(五代的一位军 事将领)起于军伍, 暴得富贵,每谓人曰: “天子,兵强马壮者 当为之,宁有种耶!
五代时期,武 将专横跋扈
宋太宗御制 载《武经总要》
宋代,品级一样的文官 和武将,文官地位和权 力要高于武将
武将需要按 照朝廷授予 的“阵图” 行军布阵
轻武
支出(贯)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财政入不敷出
官僚机构膨胀
军队膨胀
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北宋《流民图》(局部)
土地兼并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财政入不敷出 社会矛盾加重
王安石变法
?
经济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936-947年 947-950年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950-960年
控制兵权
削除大将兵权
削弱中下级将领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
士兵与将领相分离
中央:
皇帝
宰相
财权
行政
军事
唐末 五代十国
皇帝
财政 三 司 使
行政
宰 相
参 知
政
事
使
军事 枢 密 使
北宋
地方: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2.(2021·四川成都)北宋建“赵立杯匡酒胤后释为,兵了权解为”除根就禁是军除唐末以来藩
高级将领的兵权而采
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取的了措施一。系列加强专制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北宋的政治第一部分:北宋的政治基础1.北宋的统治者北宋是一位强大的政治统治者,其统治时间为960年至1279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统治者通过实施有效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2.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北宋的统治者采用了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
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有组织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持社会秩序,并建立了规模庞大而有效的官僚体系,以管理政府和国家机构。
3.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制度是北宋的政治基础之一。
在此制度下,每个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且没有不正当行为的男子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制度下,贫穷和平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高层。
第二部分:北宋的行政管理1.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北宋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
它由皇帝和他的行政机构组成,其负责各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皇帝是北京的唯一统治者,他通过各种方案和战略决定治理中国的方式。
2.中央和地方政府北宋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被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机密院组成。
地方政府被分为府、州、县和镇,由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
3.税收和财政北宋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非常繁荣。
国家设立专门的财政部门,颁布各种税收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和稳定。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状况强烈地影响到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
第三部分:北宋的军事战略1.边境防御北宋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卫关系。
首先,他们设立了与外国接壤的边境战略区域,组织和管理了一个强大和有能力抵御入侵者的军队。
2.军事基础北宋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北宋统治者很重视军事力量的提高,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3.使用武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北宋的统治者也在国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 局面 积贫 局面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军 事
消除武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 将专权 控制了军队 的积弊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 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职权:通判的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 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 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 对其行为实行有效监督。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难点)
3.财政方面:加强财(政)权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 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 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四).作用(影响)
A
)
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中 央 地 方
大程 到 中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 制 加度 前 央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强, 所 集 未 皇 。 权 1.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 加强了皇权 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有 权 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大的化
措施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陈桥兵变, 建立事件: “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 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 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 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 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 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 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 称“万岁”,赵匡胤就这 样当了皇帝。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兵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钱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权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权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优秀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3、影响
⑴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 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⑵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 2.政治上“稍夺其权”: • (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2)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
年一换,设置通判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并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赋收归中央。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 相不止一人)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
各地州县的长官,对州县 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权力。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辽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
大理
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
北宋的政治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臣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权,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中央,不仅政事堂、三司等机构 的官员由文官担任,连主管全国军务枢密院主官也基本 上由文官担任,担任此职的武官屈指可数。
4.史料实证(德州中考)北宋时期最 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 200人,其中 文臣出身者 162 人武将出身者 39 人。这反映了北宋 治国策略的特点是
A.落镇割据 C.休养生息 B.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解析)根据题干数据可知,北宋文臣出身的枢密院正 副长官要远远多于武将出身的枢密院正副长官,这 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选 D。
历史解释
3.(北京西城区模拟)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曾忧虑地说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 之计,其道何如?”针对此情况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C
A.废分封,行县制 B.分化事权,削相权 C.收兵权,置通判 D.收财权,设转运使
宋朝政治:济贫积弱;中央集权强化;辽、西夏的威胁;王安石变法(夭折); 科举制度开始采取糊名制。
宋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之利 1、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 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 ,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所谓中央集权, 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专制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主宰一切 。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专制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宰相 权力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宰相,权力相当大,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到了宋代以后,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可以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2、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 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 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 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包括职官 、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 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
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 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
什么影响?
答: 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
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 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消 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 ,把地
方财赋收归中央。
2.作用: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政策
基础巩固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
继续采取
、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
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提高 ___ 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宋太祖赵匡胤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赵光义
···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 战法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 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 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 从军为荣?
职权: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作用: 监督地方官员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 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 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 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
• 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1.宋朝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 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 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
1.北宋的建立
黄袍加身石碑
陈桥兵变遗址
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东京)
宋太祖赵匡胤为 什么要这样做?
答: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 自己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 边的将领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于是他绞尽脑汁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政 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宋太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
(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还经常调 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地方政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 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C)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 8、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
确的是( A )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D、地方设置转运使
• 9、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D )
基础巩固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 兵变兵变,建立宋朝,以 东京为都城,史称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全国: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先南后北的统 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 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
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兵权和发兵 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②中央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 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名字:李世民 赵匡胤
(2)唐宗宋祖两位相同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 权;③地方:派 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
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 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相权、兵权和财权。
措施:(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采取分化 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 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 州府设置通判。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 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人科举考试图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
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 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后唐 923-936 南唐 937-975
后晋 936-946 前蜀 891-925
后汉 947-950 后蜀 925-965
后周 950-960 闽国 893-945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 命。
宋太祖同学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 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
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杯年酒)释,兵七权月初九日晚
(科举制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文治局面。
4.影响:宋朝的__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__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 于 的巩固和 的安定。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文本导入
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京师 。960年初被派北上抵抗辽军。在陈桥驿时 披上了黄袍,发动兵变,后来就当了北宋开 国皇帝。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的北宋后,在政治 、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 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的统一
方针,结束了 和 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①军事:解除 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兵权和 发兵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②中央
: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
权;③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
的权力过大,实施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还下令取
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 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 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 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 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 弊,也比不上一个武将的危害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什么措施?
1.重文轻武的政策
• 内容: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基础巩固
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A)
A、宋太宗 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
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B)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6、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B)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 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 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 宋 地 图
3、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 907-923 吴国 892-937
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
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
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
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
映出宋朝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课后习题
•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 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说:“我当上黄 西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石守信等
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如果有一天,你 们也被不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