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一章 数列课件2 北师大版必修5(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1章《数列》1-3-10【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1章《数列》1-3-10【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64c3de26fff705cc170a50.png)
n-1
=2
n -1
1 1 n-1 , =( ) . an 2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9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 1 所以数列{ }是以 1 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前 5 an 2 15 1×[1- ] 2 31 项和为 S5= = . 1 16 1- 2
答案:C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10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2. 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3n+a, 则 a 的值为( A.3 C.0 B.1 D.-1
)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答.
答案:D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20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 解析:若 S2=20,则 8+8q=20,于是 q= ,这时 S3=S2 2
3 3 2 +a3=20+8×2 =38, S4=38+a4=38+8×23=65.由此可以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第一章
数列
第一章
数列
第1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
等比数列
第一章
数列
第2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章
=2
n -1
1 1 n-1 , =( ) . an 2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9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 1 所以数列{ }是以 1 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前 5 an 2 15 1×[1- ] 2 31 项和为 S5= = . 1 16 1- 2
答案:C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10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2. 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3n+a, 则 a 的值为( A.3 C.0 B.1 D.-1
)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答.
答案:D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一章 · §3 · 3.2 · 第10课时
第20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 解析:若 S2=20,则 8+8q=20,于是 q= ,这时 S3=S2 2
3 3 2 +a3=20+8×2 =38, S4=38+a4=38+8×23=65.由此可以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第一章
数列
第一章
数列
第1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
等比数列
第一章
数列
第2页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5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章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2.2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2.2](https://img.taocdn.com/s3/m/dd5bb05b27d3240c8447ef68.png)
①当n为奇数时,
S
奇-S
偶=a1+
������-1 2
������
=
������������+1(中间项),
2
Sn=n·������������+1(项数与中间项的积),
������奇 ������偶
=
2
������ + 1 ������-1
(项数加
1
比项数减
1);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
������������ ������������
=
+1
25-2(������-1) ≥ 0, = 25-2������ ≤ 0,
得
������ ≤ 13.5, ������ ≥ 12.5,
即 12.5≤n≤13.5.
∵n∈N+,∴当 n=13 时,Sn 取得最大值,
S13=13×25+
13×(13-1) 2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1.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1)在等差数列{an}中,每m项的和 a1+a2+…+am,am+1+am+2+…+a2m,a2m+1+a2m+2+…+a3m,…仍为等差 数列,即Sm,S2m-Sm,S3m-S2m,…仍为等差数列.
(2)在等差数列{an}中,公差为d,S奇表示奇数项的和,S偶表示偶数 项的和,
是等差数列.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第一章 数列1 数列》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第一章 数列1 数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de69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2.png)
(1) lim C C (2) lim C 0 (3) lim qn 0 . ( q 1 )
n
n n
n
三.例.求下列数列的极限
3n 1
1.
lim n 2n
n2 1
2.
lim
n
n2
1000
3.
lim
n
n2 n
3 1
n
4. lim n
n2
4
n
n2
7
n
...
3n 1 n2 n
1)四则运算法则只对任意有限个数列可进行四 则运算,(1)小题数列个数是无穷的,不适用 于四则运算法则,因此应先求和后求极限.
观察பைடு நூலகம்
数列
1
(1)n1 n
当
n
时的
变化趋势.
问题: 当 n无穷增大时, an是否无穷接近于某一
肯定的数值?如果是,如何肯定?
通过上面演示实验的视察:
当n
无限增大时,
an
1
(1)n1 n
无限接近于 1.
对极限仅仅停留于直观的描写和视察是非常不够的
凭视察能判定数列 明显不能
an
(1
1 )n n
的极限是多少吗
“无穷接近”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它. 这问题有 待在高等数学中作系统的深入研究.
1. 定义 如果当n时,数列an无穷趋近于一个肯定
的常数A,那么A就叫做数列an当n 时的极限. 记
作
lim
n
an
A
严格的数学定义
e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 不论它多么
小 ), 总存在正数 N , 使得对于 n > N 时的一切 a n ,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2.1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2.1](https://img.taocdn.com/s3/m/d48cf5d96529647d272852df.png)
A.15 B.16 C.49 D.64
解析:a8=S8-S7=82-72=15. 答案:A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做一做1-2】 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1,则数列{an}的通项
公式为
.
解析:∵Sn=n2-n+1,
且 ������������ ������������
=
7������ + 2 ������ + 3
,
求
������5 ������5
的值.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倒序
相加.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2)若Sn=242,求n.
分析:(1)由 a10=30,a20=50,列出关于 a1,d 的方程组,可得 an;(2)由
Sn=na1+������(���2���-1)d,列出关于 n 的方程,求出 n 即可.
解:(1)设数列{an}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则
������1 ������1
+ +
91���9���������==305,0,解得
∴当n≥2时,an=Sn-Sn-1=n2-n+1-(n-1)2+(n-1)-1=2n-2;
当n=1时,a1=S1=1,不符合上式.
∴an=
1,������ = 1, 2������-2,������ ≥ 2.
答案:an=
1,������ = 1, 2������-2,������ ≥ 2
解析:a8=S8-S7=82-72=15. 答案:A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做一做1-2】 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1,则数列{an}的通项
公式为
.
解析:∵Sn=n2-n+1,
且 ������������ ������������
=
7������ + 2 ������ + 3
,
求
������5 ������5
的值.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倒序
相加.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2)若Sn=242,求n.
分析:(1)由 a10=30,a20=50,列出关于 a1,d 的方程组,可得 an;(2)由
Sn=na1+������(���2���-1)d,列出关于 n 的方程,求出 n 即可.
解:(1)设数列{an}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则
������1 ������1
+ +
91���9���������==305,0,解得
∴当n≥2时,an=Sn-Sn-1=n2-n+1-(n-1)2+(n-1)-1=2n-2;
当n=1时,a1=S1=1,不符合上式.
∴an=
1,������ = 1, 2������-2,������ ≥ 2.
答案:an=
1,������ = 1, 2������-2,������ ≥ 2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整合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整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0b05205727a5e9856a6163.png)
本章整合
-1-
本章整合
列表法 表示方法 解析法 图像法 ������������ 与������������ 的关系 ������������ = 概念 项数 分类 项的大小 ������1 ������������ -������������ -1 (������ = 1) (������ ≥ 2) 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真题放送
应用3已知数列{an},a1=2,an=2an-1-1(n≥2),求通项公式an. 解:an=2an-1-1=2(2an-2-1)-1 =22an-2-2-1 =22(2an-3-1)-2-1 =23an-3-22-2-1 =… =2n-1a1-2n-2-2n-3-…-22-2-1 =2n-(2n-2+2n-3+…+22+2+1)
������1 (1-������������ ) ������1 -������������ ������ = (������ ≠ 1) 1-������ 1-������
������������ = ������������1 (������ = 1)
-2-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3-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真题放送
应用 1
1 在数列{an}中,a1=1,an+1= an+1(n∈N+),求 an. 2
提示:已知递推关系an+1=kan+b求通项,用辅助数列求解的步骤: ①设an+1+λ=k(an+λ),②与已知式比较,求出λ,③由辅助数列{an+λ} 是等比数列即可得解.
-1-
本章整合
列表法 表示方法 解析法 图像法 ������������ 与������������ 的关系 ������������ = 概念 项数 分类 项的大小 ������1 ������������ -������������ -1 (������ = 1) (������ ≥ 2) 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真题放送
应用3已知数列{an},a1=2,an=2an-1-1(n≥2),求通项公式an. 解:an=2an-1-1=2(2an-2-1)-1 =22an-2-2-1 =22(2an-3-1)-2-1 =23an-3-22-2-1 =… =2n-1a1-2n-2-2n-3-…-22-2-1 =2n-(2n-2+2n-3+…+22+2+1)
������1 (1-������������ ) ������1 -������������ ������ = (������ ≠ 1) 1-������ 1-������
������������ = ������������1 (������ = 1)
-2-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3-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建构
综合应用
真题放送
应用 1
1 在数列{an}中,a1=1,an+1= an+1(n∈N+),求 an. 2
提示:已知递推关系an+1=kan+b求通项,用辅助数列求解的步骤: ①设an+1+λ=k(an+λ),②与已知式比较,求出λ,③由辅助数列{an+λ} 是等比数列即可得解.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同步课件第1章 数 列 §1 第2课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同步课件第1章 数 列 §1 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46b4119de80d4d8d15a4f52.png)
在直角坐标系中图像如下:
[方法总结]
(1)列表法不必通过计算就能知道两个变量间
的对应关系,比较直观,但它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之间的对应 关系;(2)数列an=3n-1的图像是函数y=3x-1(x>0)上的无穷多个 孤立的点.
已知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 = 2n - 1 ,作出该数列的图
确定数列{an}的增减性.
[ 证明]
n2 对于任意 n∈N+,由公式 an= 2 ,有 n +1
n+12 n2 1 an + 1 - an = - 2 = [1 - ] - (1 - 2 2 n+1 +1 n +1 n+1 +1 1 ) n2+1 = 1 n2+1 - 1 n+12+1 = n+12-n2 n2+1[n+12+1] =
[解析] 因 为 an
+
1
2n+1 2n - an = - = 3n+1+1 3n+1
2 >0,所以 an+1>an,故该数列是递增数列. 3n+43n+1
5 . 已 知 数 列 的 通 项 公 式 为 an = - 4n + 10 , 则 数 列 是 ______数列.(填递增或递减) [答案] 递减 [解析] ∵an+1-an=-4(n+1)+10-[-4n+10]=-4<0. ∴an+1<an,∴数列为递减数列.
)
[ 答案]
C
[ 解析]
1 1 1 数列 1,3,32,33,…是无穷数列,但它不是递增
π 2π 3π 4π 数列,而是递减数列;数列 sin13,sin13,sin13,sin13,…是 无穷数列,但它既不是递增数列,又不是递减数列;数列-1, 1 1 1 -2, -3, -4, …是无穷数列, 也是递增数列; 数列 1,2,3,4, …, 30 是递增数列,但不是无穷数列.
高中数学 第一章《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 北师大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一章《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 北师大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90a125d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0.png)
1、等比数列1,2,4,8,…从第5项到
第10项的和为
S
S10S411221011224
或
Sa51q6 1q
24126 12
2、求数列1,x,x2,x3,…,xn,…的 前n项和。
3、求和:(x1 y)(x2y 12) (xny 1n)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 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 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
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 第第第第 第
一 二 三 四 ……64 格格格格 格
12 122 2 63
= 18446744073709551615(粒)
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10g,那么麦 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000亿吨。
5 5 1 .1 5 1 .1 2 5 1 .1 n 1
解:由题意,从第1年起,每年的产量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1.2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数列 1.2.1.2](https://img.taocdn.com/s3/m/ac53b31d852458fb770b56df.png)
由a59=a49+10d,知10d=100-80,解得d=2.
∵a79=a59+20d, ∴a79=100+20×2=140.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变式训练1】 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 等差数列,求这个数列.
解:∵-1,a,b,c,7成等差数列, ∴b是-1与7的等差中项,a是-1与b的等差中项,c是b与7的等差中项,
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1-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1.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 决等差数列问题.
2.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能够运用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及实际应用.
数列为递减数列. (2)d=������������������--���1���1 = ������������������--������������������(m,n,k∈N+). (3)an=am+(n-m)d(m,n∈N+). (4)若 m+n=p+q(m,n,p,q∈N+),则 am+an=ap+aq. (5)若������2+������=k,则 am+an=2ak(m,n,k∈N+). (6)若数列{an}是有穷等差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
∵a79=a59+20d, ∴a79=100+20×2=140.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变式训练1】 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 等差数列,求这个数列.
解:∵-1,a,b,c,7成等差数列, ∴b是-1与7的等差中项,a是-1与b的等差中项,c是b与7的等差中项,
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1-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S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1.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 决等差数列问题.
2.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能够运用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及实际应用.
数列为递减数列. (2)d=������������������--���1���1 = ������������������--������������������(m,n,k∈N+). (3)an=am+(n-m)d(m,n∈N+). (4)若 m+n=p+q(m,n,p,q∈N+),则 am+an=ap+aq. (5)若������2+������=k,则 am+an=2ak(m,n,k∈N+). (6)若数列{an}是有穷等差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
高一数学优质课件:第一章 数列§1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北师大版 必修五
![高一数学优质课件:第一章 数列§1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北师大版 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d703ef1031b765ce0508147e.png)
1.数列的概念是什么. 2.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含义是什么.
由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正 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
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就类似于函数的解析式,因此研 究数列的性质我们就可以借助数列的通项公式,而且数 列的表示形式也和函数一样,有多种表示方法,下面来 看几个例子.
an+1<an,那么这个数列叫作递减数列. 如果数列{an}的各项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叫作常数列.
例3 判断下列无穷数列的增减性.
(1)2,1,0,1,,3 n,
(2) 1 , 2 , 3 ,, n , 2 3 4 n1
解 (1)设an 3 n,那么
an1 3 (n 1) 2 n,
2 (1)n ; 5
(3)an
n
1
(1)n (n 2
1)
解:(1)an1
an
n 1 n2
n n 1
(n 1)2 (n 2)n (n 1)(n 2)
(n
1 1)(n
2)
,
an1 an 0 ,所以数列{an} 为递增数列.
(2)方法1:
例4 作出数列 1 , 1 , 1 , 1 ,, ( 1 )n , 的图像,
并分析数列的增减性.2 4 8 16
2
an
1
2
1
●
41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
O
2
4 ●n
●
1 4
1
●
2
图4
高中数学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 1.1 数列的概念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 1.1 数列的概念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ab94ede489eb172ded63b7e4.png)
)
答案:D
2.数列 0.3,0.33,0.333,0.333 3,…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1 n A. (10 -1) 9 1 1 C. (1- n) 3 10 2 n B. (10 -1) 9 3 D. (10n-1) 10
)
解析:可通过取n=1,2,3,…代入验证的方法.
答案:C
3.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9 25 (1) ,2, ,8, ,…; 2 2 2 1 4 9 16 (2)1 ,2 ,3 ,4 ,…. 2 5 10 17
4 [精解详析] (1)数列的前三项:a1= 2 =1, 1 +3×1 4 4 2 a2= 2 = = , 2 +3×2 10 5 4 4 2 a3= 2 = = 3 +3×3 18 9 4 1 (2)令 2 = ,则 n2+3n-40=0, n +3n 10 解得 n=5 或 n=-8,
(1 分) (2 分) (3 分)
解:(1)数列的项有的是分数,有的是整数,可将各项 1 4 9 16 25 都统一成分数再观察: , , , , ,…,则它 2 2 2 2 2 n2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n= . 2
1 22 32 (2)重新整理各项为:1+ 2 ,2+ 2 ,3+ 2 , 1 +1 2 +1 3 +1 42 4+ 2 ,…,故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4 +1 n2 an=n+ 2 . n +1
8;(2)4 6 8 7 3 5;(3)7 6 5 3 8 4.
问题1:这三组数字有什么异同之处?
提示:都是由3~8这6个数字构成,但是排列顺序不
同. 问题2:小山把上面3组数当成密码来试验时,都没 有打开邮箱,他说:“仅仅知道数字及个数还不能确定密 码”.那么,找到密码还需要确定什么? 提示:数字的排列顺序.
高中数学课件-1-2-1-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课件-1-2-1-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e10ef296336c1eb91b375d54.png)
§2 等差数列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2.1 等差数列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预习篇 课堂篇 提高篇
巩固篇 课时作业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与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 方法.
2.记住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 运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进入导航
【尝试解答】 数列5,8,11,…记为{an},数列 3,7,11,…记为{bm},则an=5+(n-1)·3=3n+2,bm=3+ (m-1)·4=4m-1.
令an=bm,得3n+2=4m-1(n,m∈N+), 即n=43m-1(n,m∈N+). 要使n为正整数,m必须是3的倍数,记m=3k(k∈N+). ∴n=43·3k-1=4k-1.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需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定义中“从第2项起”这一前提条件的两层含 义:其一,第1项前面没有项,无法与后续条件中“与前一 项的差”相吻合;其二,定义中包括首项这一基本量,且 必须从第2项起,以便保证数列中各项均与其前一项作差. (2)注意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这一运算 要求,它的含义也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即后 面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规律方法 求解时要紧紧抓住“同一个常数”这个条件,本例中 的第2小题是从第2项开始的等差数列,即1,2,3,…n构 成等差数列,但整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根据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各数列是否为等差 数列:
(1)an=3n+5;(2)an=n2.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2.1 等差数列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预习篇 课堂篇 提高篇
巩固篇 课时作业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与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 方法.
2.记住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 运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进入导航
【尝试解答】 数列5,8,11,…记为{an},数列 3,7,11,…记为{bm},则an=5+(n-1)·3=3n+2,bm=3+ (m-1)·4=4m-1.
令an=bm,得3n+2=4m-1(n,m∈N+), 即n=43m-1(n,m∈N+). 要使n为正整数,m必须是3的倍数,记m=3k(k∈N+). ∴n=43·3k-1=4k-1.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需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定义中“从第2项起”这一前提条件的两层含 义:其一,第1项前面没有项,无法与后续条件中“与前一 项的差”相吻合;其二,定义中包括首项这一基本量,且 必须从第2项起,以便保证数列中各项均与其前一项作差. (2)注意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这一运算 要求,它的含义也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即后 面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规律方法 求解时要紧紧抓住“同一个常数”这个条件,本例中 的第2小题是从第2项开始的等差数列,即1,2,3,…n构 成等差数列,但整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第一章 数列
进入导航
根据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各数列是否为等差 数列:
(1)an=3n+5;(2)an=n2.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1.1.2数列的函数特性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1.1.2数列的函数特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4795cab9f3f90f76c61b63.png)
9 2 ������4
+
105 . 8
-4-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D典例透析
HISHISHULI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2 3 4 【例1】 写出数列1 , , , , … 的通项公式, 并判断它的增减性. 3 5 7 分析:观察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用作差法判断an与an+1之间的大 小关系.
∴an+1>an, ������ ∴数列 3������+1 是递增数列.
-6-
3������ +4�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D典例透析
HISHISHULI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二 画数列的图像 【例2】 已知数列{an},an=n2-8n. (1)画出数列{an}的图像; (2)根据图像写出数列{an}的增减性. 分析:(1)当n∈N+时,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n,an)即 可.(2)图像的上升或下降显示数列的增减性. 解:(1)列表:
-3-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D典例透析
HISHISHULI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做一做1】 已知数列{an},an=n+1,则数列{an}是( ).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 D.摆动数列 解析:∵an+1-an=[(n+1)+1]-(n+1)=1>0, ∴{an}为递增数列. 答案:A 【做一做2】 数列{-2n2+9n+3}中的最大项为 . 解析:由题意知an 因为n为正整数,所以当n取2时,an取到最大值,为13. 故数列{-2n2+9n+3}的最大项为a2=13. 答案:13 =-2n2+9n+3= -2
+
105 . 8
-4-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D典例透析
HISHISHULI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2 3 4 【例1】 写出数列1 , , , , … 的通项公式, 并判断它的增减性. 3 5 7 分析:观察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用作差法判断an与an+1之间的大 小关系.
∴an+1>an, ������ ∴数列 3������+1 是递增数列.
-6-
3������ +4�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D典例透析
HISHISHULI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二 画数列的图像 【例2】 已知数列{an},an=n2-8n. (1)画出数列{an}的图像; (2)根据图像写出数列{an}的增减性. 分析:(1)当n∈N+时,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n,an)即 可.(2)图像的上升或下降显示数列的增减性. 解:(1)列表:
-3-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D典例透析
HISHISHULI
IANLITOUXI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做一做1】 已知数列{an},an=n+1,则数列{an}是( ).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 D.摆动数列 解析:∵an+1-an=[(n+1)+1]-(n+1)=1>0, ∴{an}为递增数列. 答案:A 【做一做2】 数列{-2n2+9n+3}中的最大项为 . 解析:由题意知an 因为n为正整数,所以当n取2时,an取到最大值,为13. 故数列{-2n2+9n+3}的最大项为a2=13. 答案:13 =-2n2+9n+3= -2
高中数学 第一章 数列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一章 数列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c32e27c958f5f61fb73666d6.png)
三.说学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②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③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⑥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环 节 知识产生和发 展过程的教学 设计
双 边 活 动
师生共同演绎,推导得出 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按放置 的先后排成一列数:
设 计 意 图
(一 ) 实 例 导 入 1.讲述“棋盘上 的麦粒”历史典 故
环 节
(二 )
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例1的数列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y 8 7 6 5 4 3 2
设计意图
探 索 研 究 发 现 规 律
an n 1
1
x 0 1 2 3 4 5 6 7
环 节
(二 )
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而函数图像是一条光滑连续的曲线
3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
教学重点: 数列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建立数列的通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 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数 学教学原则,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 下,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 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 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以及学情的分析,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 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
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
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3、情 感 目 标: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 受学习的乐趣
高中数学第1章数列111数列的概念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1章数列111数列的概念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d44d2c6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8.png)
第7页
3.是否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若有,通项公式是否唯 一?
答:①不是,如π的不足近似值组成的数列 1,1.4,1.41, 1.414,……就没有通项公式.
②若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也不一定唯一,如数列:-1,1, -1,1,……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an=(-1)n,也可以写成 an=(- 1)n+2,也可以写成 an=- 1(1n为(偶n为数奇).数),
(5)将数列各项写为93,939,9399,….
第17页
【解析】 所给五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别为 (1)an=2n2-n 1; (2)an=n22; (3)an=1+(2-1)n; (4)an=- 3n 1n((nn==22kk-)1,)其,中k∈N*
第18页
由于 1=2-1,3=2+1,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合写成 an =(-1)n·2+(n-1)n;
第24页
【解析】 (1)an=n(n+1)=600=24×25,所以 n=24. (2)①a4=3×42-28×4=-64, a6=3×62-28×6=-60. ②由 3n2-28n=-49,解得 n=7 或 n=37(舍).所以-49 是 该数列的第 7 项;由 3n2-28n=68 解得 n=-2 或 n=334,均不 合题意,所以 68 不是该数列的项.
B.9
C.6
D.20
答案 C
第32页
3.数列 2, 5,2 2, 11,…,则 2 5是该数列的( )
A.第 6 项
B.第 7 项
C.第 10 项
D.第 11 项
答案 B
第33页
4.数列{n2+n}中的项不能是( )
A.56
B.72
C.60
D.132
答案 C
第34页
3.是否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若有,通项公式是否唯 一?
答:①不是,如π的不足近似值组成的数列 1,1.4,1.41, 1.414,……就没有通项公式.
②若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也不一定唯一,如数列:-1,1, -1,1,……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an=(-1)n,也可以写成 an=(- 1)n+2,也可以写成 an=- 1(1n为(偶n为数奇).数),
(5)将数列各项写为93,939,9399,….
第17页
【解析】 所给五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别为 (1)an=2n2-n 1; (2)an=n22; (3)an=1+(2-1)n; (4)an=- 3n 1n((nn==22kk-)1,)其,中k∈N*
第18页
由于 1=2-1,3=2+1,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合写成 an =(-1)n·2+(n-1)n;
第24页
【解析】 (1)an=n(n+1)=600=24×25,所以 n=24. (2)①a4=3×42-28×4=-64, a6=3×62-28×6=-60. ②由 3n2-28n=-49,解得 n=7 或 n=37(舍).所以-49 是 该数列的第 7 项;由 3n2-28n=68 解得 n=-2 或 n=334,均不 合题意,所以 68 不是该数列的项.
B.9
C.6
D.20
答案 C
第32页
3.数列 2, 5,2 2, 11,…,则 2 5是该数列的( )
A.第 6 项
B.第 7 项
C.第 10 项
D.第 11 项
答案 B
第33页
4.数列{n2+n}中的项不能是( )
A.56
B.72
C.60
D.132
答案 C
第3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1,1,1,…
无穷多个1排成的一列数:
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
第1项(或首项)用 a1 表示,
第n项用 an 表示, 第2项用 a2 表示,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 , a2 , a3 , …,a , …, n 简记作: an
数列的图象表示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数列 10 9 8 7 6 5 4
●
8, 4, 2, 1,
1 , 2
,
的图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2
1 1 2
● ●
●
●
3
4
5
6
7
8
9
10
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例如:数列 4,5,6,7,8,9,10.
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根据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与第10项。
( 1) (3) an n
n
n 1
1 a7 7
1 a10 10
( 4) an 2 3 a7 125 a10 1021
数列练习3
练习3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 1 1 1 (1) , , , ; 2 4 8 16
例如,数列1,-1,1,-1,1,-1,…
可以简记为: ( 1) n 1 可以简记为: 5n
例如,数列5,10,15,20,25,…
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an 的第n项 an 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
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1. 数列 4,5,6,7,8,9,10.的通项公式是:
1 1 a2 1 1 2 a1 1
1 2 5 a4 1 1 a3 3 3
1 3 8 a5 1 1 a4 5 5
练习1
数列练习1 根据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2)an 10n 10,20,30,40,50.
(1)an n 2 1,4,9,16,25.
n 1
(3)an 5 (1)
2n 1 ( 4) a n 2 n 1
5,-5,5,-5,5.
7 9 3 , , , 1, 10 17 2 11 , 26
数列练习2
1 1 a 1 a10 7 (1) an 3 343 1000 n ( 2) an n( n 2) a7 63 a10 120
例如:数列
1,
1 1 1 1 , , , , 2 3 4 5
按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 —— a n <a n + 1 递减数列 —— a n >a n + 1
常数列 : a n = a n + 1
摆动数列 : a n -1 <a n 且 a n >a n + 1
数列的例题1
例1 根据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n n (1) an ( 2) an ( 1) n n 1
y=f(x)
函数值
自变量
an ? n
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 a n与 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通项公 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注意: (1).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 (如数列3)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
1. 数列 4,5,6,7,8,9,10.的图象 ● 10 ● 9 8 7 6 5 4
● ● ● ● ●
( 1 ) 1 , 3 , 5 , 7;
( 1) 2 1 ( 1) 3 1 ( 1) 4 1 ( 1) 5 1 (4) , , , ; 2 2 2 2
an 2n 1
(1) n an n(n 1)
(n 1) 2 1 n(n 2) an n 1 n 1
数列
堆放的钢管 4, 5, 6, 7, 8, 9, 10.
正整数的的倒数: 1 1 1 1 1, 2 , 3 , , 5 , 4
2精确到1, 0.1,0.01,0.001, 的值:
1, 1.4, 1.41,1.414, …,
-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排成的一列数:
-1, 1,-1, 1, -1, 1, …
an n 3 (n≤7)
2. 数列 2,4,6,8,… 的通项公式是:
an 2n
3. 数列 1,4,7,10,… 的通项公式是:
an 3n 2
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 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 函数值。
( 1) n an n 2
1 1 1 1 1 1 1 (2)1 , , , ; 2 2 3 3 4 4 5 1 1 1 an n n 1 n(n 1)
数列练习4
例4 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写出 一个通项公式. (1) 2,4,( 6 ),8,10, ( 12 ),14. (2) 2,4,( 8 ),16,32,( 64 ),128,( 256 ) (3) ( 1 ),4,9,16,25,( 36 ),49. (4) ( 5 ),4,3,2,1,( 0 ),-1,( -2 ). (5) 1, 2 ,( 3 ),2,
(1) n 1 1 an 2
0(n为奇数) an 1 n为偶数) (
数列的例题3
例3 已知数列 an 的第1项是1,以后的各项由公式 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1
an 1 an 1
a1 1
1 1 3 a3 1 1 a2 2 2
1 2 3 4 5 , , . (1) , , 2 3 4 5 6
(2)-1,2,-3,4,-5
数列的例题2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2 2 1 32 1 4 2 1 5 2 1 (2) , , , ; 2 3 4 5
1 1 1 1 (3 ) , , , ; 1 2 2 3 3 4 4 5
通项公式
例如,数列 1,
1 1 1 1 , , , , 2 3 4 5
1 可以简记为: n
例如,数列1,2,3,4,5,6,… 可以简记为: n
例如,数列2,4,6,8,10,12,… 可以简记为:2n
通项公式 例如,数列1,3,5,7,9,11,… 可以简记为: 2n 1 例如,数列1,10,100,1000,… 可以简记为: 10 n 1
无穷多个1排成的一列数:
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
第1项(或首项)用 a1 表示,
第n项用 an 表示, 第2项用 a2 表示,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 , a2 , a3 , …,a , …, n 简记作: an
数列的图象表示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数列 10 9 8 7 6 5 4
●
8, 4, 2, 1,
1 , 2
,
的图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2
1 1 2
● ●
●
●
3
4
5
6
7
8
9
10
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例如:数列 4,5,6,7,8,9,10.
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根据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与第10项。
( 1) (3) an n
n
n 1
1 a7 7
1 a10 10
( 4) an 2 3 a7 125 a10 1021
数列练习3
练习3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 1 1 1 (1) , , , ; 2 4 8 16
例如,数列1,-1,1,-1,1,-1,…
可以简记为: ( 1) n 1 可以简记为: 5n
例如,数列5,10,15,20,25,…
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an 的第n项 an 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
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1. 数列 4,5,6,7,8,9,10.的通项公式是:
1 1 a2 1 1 2 a1 1
1 2 5 a4 1 1 a3 3 3
1 3 8 a5 1 1 a4 5 5
练习1
数列练习1 根据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2)an 10n 10,20,30,40,50.
(1)an n 2 1,4,9,16,25.
n 1
(3)an 5 (1)
2n 1 ( 4) a n 2 n 1
5,-5,5,-5,5.
7 9 3 , , , 1, 10 17 2 11 , 26
数列练习2
1 1 a 1 a10 7 (1) an 3 343 1000 n ( 2) an n( n 2) a7 63 a10 120
例如:数列
1,
1 1 1 1 , , , , 2 3 4 5
按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 —— a n <a n + 1 递减数列 —— a n >a n + 1
常数列 : a n = a n + 1
摆动数列 : a n -1 <a n 且 a n >a n + 1
数列的例题1
例1 根据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n n (1) an ( 2) an ( 1) n n 1
y=f(x)
函数值
自变量
an ? n
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 a n与 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通项公 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注意: (1).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 (如数列3)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
1. 数列 4,5,6,7,8,9,10.的图象 ● 10 ● 9 8 7 6 5 4
● ● ● ● ●
( 1 ) 1 , 3 , 5 , 7;
( 1) 2 1 ( 1) 3 1 ( 1) 4 1 ( 1) 5 1 (4) , , , ; 2 2 2 2
an 2n 1
(1) n an n(n 1)
(n 1) 2 1 n(n 2) an n 1 n 1
数列
堆放的钢管 4, 5, 6, 7, 8, 9, 10.
正整数的的倒数: 1 1 1 1 1, 2 , 3 , , 5 , 4
2精确到1, 0.1,0.01,0.001, 的值:
1, 1.4, 1.41,1.414, …,
-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排成的一列数:
-1, 1,-1, 1, -1, 1, …
an n 3 (n≤7)
2. 数列 2,4,6,8,… 的通项公式是:
an 2n
3. 数列 1,4,7,10,… 的通项公式是:
an 3n 2
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 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 函数值。
( 1) n an n 2
1 1 1 1 1 1 1 (2)1 , , , ; 2 2 3 3 4 4 5 1 1 1 an n n 1 n(n 1)
数列练习4
例4 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写出 一个通项公式. (1) 2,4,( 6 ),8,10, ( 12 ),14. (2) 2,4,( 8 ),16,32,( 64 ),128,( 256 ) (3) ( 1 ),4,9,16,25,( 36 ),49. (4) ( 5 ),4,3,2,1,( 0 ),-1,( -2 ). (5) 1, 2 ,( 3 ),2,
(1) n 1 1 an 2
0(n为奇数) an 1 n为偶数) (
数列的例题3
例3 已知数列 an 的第1项是1,以后的各项由公式 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1
an 1 an 1
a1 1
1 1 3 a3 1 1 a2 2 2
1 2 3 4 5 , , . (1) , , 2 3 4 5 6
(2)-1,2,-3,4,-5
数列的例题2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2 2 1 32 1 4 2 1 5 2 1 (2) , , , ; 2 3 4 5
1 1 1 1 (3 ) , , , ; 1 2 2 3 3 4 4 5
通项公式
例如,数列 1,
1 1 1 1 , , , , 2 3 4 5
1 可以简记为: n
例如,数列1,2,3,4,5,6,… 可以简记为: n
例如,数列2,4,6,8,10,12,… 可以简记为:2n
通项公式 例如,数列1,3,5,7,9,11,… 可以简记为: 2n 1 例如,数列1,10,100,1000,… 可以简记为: 10 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