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关于罗素和他的思想.ppt

关于罗素和他的思想.ppt
世界思想史上的一匹野马
--关于罗素和罗素的思想
周友德主讲
1
关于罗素
2
关于罗素的思想
3
我读罗素的思考
世界思想史上的一匹野马 -- 关于罗素和罗素的思想
一、关于罗素
1、总的评价
伯特兰· 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 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 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 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 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 奖得主,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 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 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 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 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 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 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 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世界思想史上的一匹野马 -- 关于罗素和罗素的思想
一、关于罗素
4、罗素生平
随着一战的爆发,罗素对哲学的兴趣被他对欧洲文明面临的巨大威 胁之恐惧所压倒,而作为反战人士投身到写作、演说和组织活动中去。 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反战的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 1916年,他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 教育、教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 人士的广泛关注。自1914年英国参战到1917年底,他还一直为反战活动 而奔波。他组织了“拒服兵役委员会”,并因一张传单而被法院判为有 罪,并因此被三一学院解职。1918年,他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 入狱,他在狱中完成《数学哲学导论》,并开始撰写《心的分析》。自 1916年后,罗素只有相对短期的大学职业,主要依赖写作谋生。这是他 以后著述多产的部分原因。
阿露丝·波尔萨斯·史密斯结婚。婚后第三年,他和妻子一道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的分析哲学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分析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哲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哲学领域的影响。

一、逻辑原子主义罗素是逻辑原子主义的倡导者之一。

逻辑原子主义认为,语言和思维可以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来解释。

逻辑原子是最基本的概念,不能再分解。

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可以构建出复杂的概念和命题。

罗素认为,通过逻辑原子主义可以解决哲学中的一些难题,如语言的意义和真理的问题。

二、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罗素认为,逻辑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

他通过逻辑的研究,发展了数理逻辑,并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是一个自指的命题,它引发了对集合论的深入思考。

罗素通过逻辑的分析,揭示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分析哲学与科学罗素认为,分析哲学与科学是紧密相关的。

他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可以解决哲学问题。

罗素的分析哲学对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科学哲学的兴起。

四、逻辑与语言罗素认为,逻辑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他通过逻辑分析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提出了逻辑语义学的概念。

逻辑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真理条件,对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道德哲学罗素对道德哲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的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类的理性和共同利益的。

罗素的道德观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对哲学的影响罗素的分析哲学对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些难题,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罗素的思想对逻辑学、语言学、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罗素的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他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些难题,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罗素的思想对逻辑学、语言学、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人物简介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人物简介

罗素的伦理观念及其对伦理学的发展

提倡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是相对的
• 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因人而异
• 这种观点对后来的伦理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强调道德原则的重要性,提倡功利主义
• 认为道德原则是行为的基础,应该遵循
• 提倡功利主义,认为行为应该以实现最大幸福为目标
对现代伦理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产生影响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01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 在哲学、数学和社会活动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02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
影响
• 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3
在国际哲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 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受到广泛关注
• 对国际哲学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5
罗素的作品和遗产
罗素的主要著作及其影响
《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作)
• 提出逻辑主义,对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对数学基础问题研究产生影响
《哲学问题》
• 阐述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
•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的危险》
• 论述和平主义观点,反对战争和核武器
• 对现代和平运动和核裁军运动产生影响

罗素西方哲学史

罗素西方哲学史

羅素《西方哲學史》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出生於政治世家,祖父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教父是知名哲學家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 ~1873年)。

羅素1890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和哲學,1895年以論文《論幾何學之基礎》獲得劍橋大學研究員資格,1910年和老師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 發表《數學原理》,1918年因反戰被監禁,失去劍橋教職;1920年訪問中國,在北京講學一年。

1950年以《西方哲學史》(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其得獎理由為:羅素撰寫過多部重要作品,並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與思想自由。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之所以得到極大程度的重視,還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除了上述理由外,《西方哲學史》一書中展現自從蘇格拉底(Socrates)之前的古希臘文明乃至當代英美分析哲學的樣貌,正如該書之副標題「And Its Connection with Political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所述,《西方哲學史》是一本欲連結古今政治社會情境的偉大著作。

即使有後起之秀,如柯普斯登(Frederick Copleston)等,寫過更大部頭的哲學史,或寫過更為淺顯易讀的小書,如《寫給所有人的簡明哲學史》(“A Passion for Wisdom: A Very Brief History of Philosophy”,Robert C. Solomon與Kathleen M. Higgins合著),或以不同語言、寫出更具有故事性的讀本,如《蘇菲的世界》(英文譯名“Sophie's World”,挪威人Jostein Gaarder著)、《哲學家的咖啡館:小女孩與教授的哲學書》(Das Cafe der toten Philosophen: Ein Philosophischer Briefwechsel fur Kinder und Erwachsene)等書,均無損羅素《西方哲學史》的歷史地位,而當代哲學家與讀者對該書的支持與重視程度亦有增無減。

深入了解罗素其人其事其思想与名言

深入了解罗素其人其事其思想与名言

思想-政治学
政治上罗素的立场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罗素是一个自由主 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 志感情,却使他对社会主义者反抗贫困的斗争深表同情,因而他 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而是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 自由主义。
思想-政治学
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罗素坚持个人的基本自由不应受到侵犯。他认 为,实践中的个人学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除了经过应有的法律程序以外,不应接受处罚; 另一方面,应当有一个范围,在这中间个人的活动不受政府控制。
生平
在1964年还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 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 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 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1970年2月2日罗素卒于梅里 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附近,在这之前两天,罗素还在为谴责以色列袭击埃 及和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写声明,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 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这就是罗素简介,他的一生都是值得 后人称赞的。
我为何而生ຫໍສະໝຸດ 名言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 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
奔过巨 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 平静。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
名言
言论自由只有在政府认为它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存在。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慧始于征服恐惧。 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当下永远有苦难。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罗素

罗素

罗素一、生平简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二、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 教育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几乎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会有一个政治动机,会被当时的政府,宗教所利用,或者这个教育一定是能够维持当时的社会秩序的,就比如日本的幼儿园令的颁布就是为了当时的父母生产劳动而无暇照顾父母颁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而在文艺复兴提前的教育当时也是被教会所利用,每一个孩子都是被压迫遭受各种束缚的,这种现象的教育大有在,那时候的教育都被战争,国家沦为了社会制度下的政治武器,所以说这种教育是可悲的,是不能持续发展下去的,罗素这对这些现象明确的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关注个人,而不讨论美好国家的建设。

2传统教育制度不利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因为传统的教育者是不尊重儿童的权利的忽视儿童的心理特点的,他们那时候只是把儿童当做成一个东西,而没有把他当做是一个人,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教育者应该怎样健康培养每个幼儿的个性,应该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

如何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幼儿园中的花草树木能够健康成长,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使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罗素

罗素


限定摹状词适用于一个特定的对象,因此又称为专名, 即专属于那个对象的名称。 方便起见,称呼限定摹状词为专名,而非限定摹状词 就直接成为摹状词。

根据摹状词理论,命题的主词只能是专名。
摹状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没有唯一的
指称,不能够作为主词出现,摹状词的作用 是描述一个事物,
摹状词理论的核心在于以一阶逻辑的方法重



后来因为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地方法院就取
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 胜任教授一职。
他在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
“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 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1954年4月,罗素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 宣言》, “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 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 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罗素于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 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 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被拘禁7天。


把《威弗利》的作者替换为司各特,得到语句“乔 治四世想知道司各特是不是司各特”。 然而,第一个语句是真的,替换以后得到的第二个 语句却是假的,
尽管事实上司各特是《威弗利》的作者。




按照罗素的理论,自然语言中的一切名称都是摹状词, 摹状词通过描述一个对象的属性而指谓这个对象。 摹状词分为两种: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


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自由党贵族家庭,祖 父约翰· 罗素勋爵在19世纪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 相,父亲安伯雷子爵在当时是一名极端开放的无神 论者, 罗素不到四岁就失去双亲,6岁时祖父去世,自此以 后有祖母和家庭教师抚育和培养他。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学习并获得了数学 奖学金, 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 员。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罗素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罗素




阅读教学论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阅读教学的要求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 四、阅读教学的模式





一、 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阅读教学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理 念 (二)、阅读教学法的总体和阶段目标 1、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2、 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三)、阅读教学法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 语文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2、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地西方哲学思潮
——伯特兰﹒罗素
人物生平






பைடு நூலகம்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 家。 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于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 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 经济学院任讲师。 l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 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发表《哲学文集》 1917年发表《哲学的问题》 1919年在狱中,撰写了《数学哲学导论》 1920年访问中国和苏联,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践和理 论》一书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 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 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欲望:人的欲望有四大种:贪婪、竞争、虚荣、
权力。

金钱崇拜 :指的是一种信仰,即认为一切价值
都要用金钱来衡量,金钱是人成功与否的惟一尺 度。
人物影响


在现代西方哲学界,逻辑学界以及社会 政治领域内,罗素都享有崇高声誉。 在学术领域,他不仅是风靡20世纪的分 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而且是对数学逻辑 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逻辑学家,他在 政治领域所从事的大量活动,在国际舞台 上有很大影响。

哲学家罗素的简介

哲学家罗素的简介

哲学家罗素的简介罗素在二十世纪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哲学家、文学家,罗素的一生,为社会和人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罗素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罗素的简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罗素的哲学思想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

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

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

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

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

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实在论,并很快成为“新实在论”的倡导者。

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

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

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

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罗素

罗素

罗素:逻辑原子主义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像弗雷格一样,是一位伟大的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在现代数理逻辑的建立和按照逻辑主义的方案研究数学的基础问题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他与弗雷格还有很大的不同。

罗素涉猎面广泛,不仅在逻辑、数学以及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专业领域中,而且在哲学史、政治、伦理、教育、文学、宗教诸领域内均有建树。

罗素的表达能力极强,文字通顺明快。

他能把极其复杂的数学和逻辑方面的技术问题以及相关的哲学问题说得连非专业的爱好者也能明白。

在这方面他补偿了弗雷格的不足。

正是通过罗素清晰和富有感染力的介绍,才使本来默默无闻的弗雷格在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得到公众的承认。

罗素不是一位书斋里的学者,他积极投入到反对战争、要求消灭核武器、提倡新的道德观念和教育实验等社会活动中去。

为此,他曾坐过牢和受到过一些保守团体的责难。

值得一提的是,罗素一生出版了七十多本书,其中第一本和最后一本都是有关政治的。

第一本为《德国的社会民主》(1896),最后一本为《在越南的战争罪行》(1967)。

他联合让·保罗·萨特等著名知识界精英建立了一个国际战犯法庭,传讯约翰逊总统。

后来公开的证据表明,该法庭的记录大部分是正确的。

罗素始终如一地关心人类的命运,他才华横溢,观念新颖,充满人格魅力,积极地推动时代进步,深受公众爱戴。

在分析哲学家中,像罗素这样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均有出色表现的人物是不多的。

通常认为,分析哲学在哲学研究的风格上继承了经院哲学的传统,热衷于繁琐的概念分析和逻辑推论,不关心社会实际问题。

然而,作为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罗素却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他一方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精密型的理论工作者,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热情洋溢的社会活动家。

这至少从某一侧面说明,分析哲学家并不一定要关在书斋中,分析哲学家也可以谈公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罗素
信仰: 无神论或不可知论
主要成就: 创立分析哲学
195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代表作品: 《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
主要领域: 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认识论
[编辑本段]生平与著作
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以经文“勿随从人作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罗素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对数学,历史和文学感兴趣。11岁时他的哥哥教给他欧氏几何学,从此数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他的叔叔零碎地给他讲过一些科学知识。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他在祖父的书房里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著作,这对他今后的著述有很大影响。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他的数学老师怀特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相识。罗素于1893年获得数学学位,而后在第四年转学哲学,并获得伦理科学学位。他对选择以哲学还是经济学为职业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撰写了一篇论述非欧氏几何学研究员资格论文,这篇成功的论文使他在三一学院获得为期六年的的研究员资格。至少在1930年代早期之前,他努力跟踪新物理学的发展。 1894年,罗素不顾家人反对,与比他年长五岁的美国姑娘阿露丝·波尔萨斯·史密斯结婚。婚后第三年,他和妻子一道去柏林,在那里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仔细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等来往,还参加工人的集会。罗素这些活动的成果,表现在1896年出版的《德国的社会民主》这本著作中。第二年,他又出版了《论几何学的基础》,这是在他研究员资格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1900年7月,罗素在巴黎国际哲学会议上遇到了意大利逻辑学家皮亚诺,在皮亚诺的数学逻辑系统中找到他多年来所寻求的“用于逻辑分析的工具”,从而使他在实现把数学还原为逻辑的技术可能性上打开了眼界。罗素对皮亚诺的技术进行改进,而后转到分析数学基本概念工作上。在几个月里,他处于智力上的巅峰状态,灵感有如泉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罗素于该年底完成《数学的原理》(The Principies of Mathematics)的初稿,经过仔细修改于1903年出版,这部著作至今依然是数学基础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数学原理》 在这之后,罗素和怀特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罗素主要负责哲学方面内容,怀特海主要负责数学方面内容,他们相互交换草稿,共同订正。其工作的巨大成果分为三大卷分别于1910、1912和1913年出版。这部著作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成果,被誉为是“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为罗素引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 在此期间,罗素并没有忽视哲学的其他方面。他于1905年在《心灵》杂质上发表了《论指谓》这一名文,该文确实出自他对逻辑学的研究并奠定了他著名的摹状词理论基础。他于1911年发表的《亲知的知识和摹状的知识》首次阐明了这两种知识间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他对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感到满意,因为它包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1914年3月,罗素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开课,为诺威尔讲座作系列讲演。他的讲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讲演稿以《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为题于1914年8月出版。该书所采取的是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它把罗素置于约翰·洛克、贝克莱、大卫·休谟和穆勒的继承者的行列。 随着一战的爆发,罗素对哲学的兴趣减弱,而作为和平主义者投身到写作、演说和组织活动中去。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反战的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1916年,他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1914年英国参战到1917年底,他还一直为反战活动而奔波。他组织了“拒服兵役委员会”,并因一张传单而被法院判为有罪,并因此被三一学院解职。1918年,他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入狱,他在狱中完成《数学哲学导论》,并开始撰写《心的分析》。自1916年后,罗素只有相对短期的大学职业,主要依赖写作谋生。这是他以后著述多产的部分原因。 1920年5月,罗素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维埃共和国,考察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工作。他对列宁朴素可亲的形象印象深刻,但对苏俄政府的统治感到失望。他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一书得到阐述。同年8月,罗素应邀到中国讲学。他对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极为敬佩,对中国人的教养和幽默感十分欣赏。1921年罗素回到英国,与多拉·布莱克结婚。生有一男一女。父亲的角色使他对教育发生了兴趣,和妻子一道创立了一所实验学校。在罗素看来,这所学校并不成功,而且运转费用昂贵,使他有必要去美国讲学,筹集钱款。1932年,他与多拉离婚,不再参与学校事务,多拉则自己独自经营,直到1943年。 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罗素撰写了大量有关俄国、中国、相对论、历史、教育、性道德、国际关系、宗教和未来社会的著作,其中较重要的有《心的分析》(1921)、《论教育,尤其是幼儿的教育》(1926)、《物的分析》(1927)、《哲学大纲》(1927)、《怀疑论文集》(1928)、《道德与婚姻》(1929)、《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自由和组织》(1934)、《宗教和科学》(1935)、《权力:一个新的社会分析》(1938)。尽管这些活动的许多部分是为了挣钱维持生计,但罗素仍然是各种政治活动孜孜不倦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由于厌倦这种生活和需要支撑两个家庭(他于1936年再次结婚,次年得子),他希望重归大学生活。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学职位稀缺,而罗素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1938年,他在牛津大学演讲,而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州大学获得访问职位,最后纽约市立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职位。然而,这个聘任引起了纽约天主教社团的反对,在一场著名的诉讼中被推翻。幸好,哈佛大学仍然坚持原来的邀请,让罗素去作詹姆斯讲座的演讲,为期一年,演讲稿于1940年以《意义和真理的探究》为书名出版。 由于保守势力猖獗,罗素的其它讲学和旅行计划纷纷告吹,各家报纸也不敢向他约稿,这使罗素差不多完全失去维持生计的手段,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时,费城的百万富翁巴恩斯博士把罗素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邀请罗素在费城的巴恩斯艺术基金会讲授西方哲学史(为期5年)。尽管巴恩斯于1942年解雇了罗素,但他永远解决了罗素的财务问题,因为罗素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违约金,而他的演讲成为他获得巨大成功的《西方哲学史》(1945)的基础。 1944年,罗素回到英国,继续三一学院的研究员职位,并在那里完成了最后一部重要的《人类的知识》哲学著作《人类的知识》(1948)。他的返回不仅标志着他与三一学院关系的改善,而且标志着他与英国行政机关关系的改善。他对一般的共产主义尤其是苏式共产主义的持续谴责很适合于冷战时期,因此罗素享受了一段不寻常的声誉。1949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1950年英王乔治五世向他颁发“功勋奖章”,这是英国的最高荣誉。 1950年,罗素应邀去澳大利亚作巡回讲演,他除了在各地讲演,还在电视台发表演说,到大学开设课程,并给报纸撰稿。他的讲演稿后来编成《变化中的世界的新希望》一书。接着,他应邀到美国讲授哲学。再去普林斯顿大学作讲演的途中,传来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向他颁发文学奖的消息,发奖的原因是罗素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贡献”。罗素飞抵瑞典受奖,发表获奖演说《政治上的重要愿望》,他借这个重要讲坛呼吁世界和平。 斯大林逝世后,罗素对苏联政府的态度趋于缓和,而核战争的威胁开始支配他的思想。他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晚年最为关心的,就是在这个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中人类的前途。在1950年代,它广泛撰写有关战争危险的文字,但越来越感到需要行动。他于1955年争取到爱因斯坦的支持,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他还向各国著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由于签名的著名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宣言造成了很大影响。 罗素于1958年促进创立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1961年,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对罗素来说,1960年代是政治上忙乱的年代,他对许多事业给予支持,反对越南战争,1964年,他建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为筹集基金而拍卖了他的部分文献档案。他于1967年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在越南的战争罪行》。他的最后政治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这个声明写于他逝世(1970年2月2日)的前两天,这说明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并且也对数理逻辑、数学和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哲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逻辑原理的研究和对认识论问题的思考上。

本文旨在通过对罗素哲学思想的浅析,揭示其哲学价值。

罗素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逻辑原理的研究。

他基于他自己早期的逻辑主义观点,发展出一套完备的逻辑体系,被称为“罗素理论体系”。

该体系基于符号逻辑的基础上,对数理逻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大推动了逻辑学的发展。

罗素的逻辑体系不仅被应用于他的哲学研究中,还被应用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并且在现代逻辑学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他的逻辑体系对于保证思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罗素对认识论问题的思考也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他对人类知识的本源和限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罗素认为,人类的知识是通过经验和理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他批判了某些形而上学观念和神秘主义的思想,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他主张人类应该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来寻求真理,并对他的认识论思想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探讨。

罗素还对道德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他自己的伦理观点。

罗素主张人类应该以爱和同情为基础来行事,并促进人类的幸福和福祉。

他反对权威主义和专制主义,主张人类应该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并且应该追求道义和合理性。

他的道德观点不仅在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社会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罗素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也是他哲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真理。

他对教育的思考不仅在实践中影响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对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素的哲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逻辑原理的研究、认识论问题的思考、道德哲学和教育问题的思考上。

他的思想为现代逻辑学、认识论、道德哲学和教育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人类理性思维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任课教师:姓名:学号:学院:理学院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摘要:罗素有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首先将哲学定义为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并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谈到哲学是种生活方式的观点,同时他把哲学视为宽容的学问,最终怀揣着浪漫情怀评述哲学史上灵动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

透过《西方哲学史》可以读出身为哲学家的罗素在陈述哲学思想时的严谨;又可以读出身为普通人的罗素在评述哲学家和哲学思想时的丰沛情感。

关键词:罗素;哲学观;哲学史观1.罗素的生平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

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二十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

与怀特合著的《数学原理》(三卷),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

在哲学观点上,罗素最初是新实在论者,二十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并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

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因此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实际上继承了马赫主义的理论。

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

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然是唯心主义。

他在教育观点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

在政治态度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

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哲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

2.罗素的哲学思想罗素在其经典之作《哲学问题》中指出,研究哲学不是像物理学家所做的那样,是为了寻找那些问题的具体的、确定的,这样或那样的答案,而只是为了这些问题本身。

罗素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罗素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罗素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韩红柳 07级经济1班 2007404121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

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无论等几个阶段。

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

但他又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不问世事的学者。

从青年时代起,他一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主义。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罗素的哲学思想涉及各个方面,关于美好人生,罗素认为爱和知识是必须的。

在某种程度上爱更为重要。

爱将激励我们去寻求知识,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使我们所爱的人获益。

但是如果没有知识,我们可能相信道听途说,好心做了坏事。

爱和知识是统一的,同时最完美的爱是欢喜和美好愿望不可分割的统一。

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可能是残酷的和自私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又可能会是冷漠和高傲。

爱能使人的欲望变得协调,而非冲突。

关于欲望,罗素认为人的欲望有四大种:贪婪、竞争、虚荣、权力。

贪婪是一种巨大的动机,总希望有尽可能多的财富或财富的控制权。

如果说贪婪是渴求比原有的多得多,而竞争则是比别人的多得多。

如果竟争比贪婪更为强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最不幸的地方。

虚荣是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动机,它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最重要的欲望,它的表现形式多样。

权力欲近似于虚荣,但有所不同,满足虚荣心的是荣誉。

拥有权力的人可以管制仅有荣誉的人,而仅有荣誉的人却不能管制有权力的人。

在权力欲的驱使下,人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不是使人快乐。

初一写人作文: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初一写人作文: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初一写人作文:哲学家罗素的故事罗素,一位享誉全球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无数人。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坚韧,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一、童年与求学罗素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

他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尤其在数学和哲学方面。

然而,他的家庭背景并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支持,他不得不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

在求学过程中,罗素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如伯特兰·罗素勋爵和摩尔等人。

他们的影响使罗素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二、哲学之路罗素是一位多元哲学思想的倡导者,他主张通过思考和观察来理解世界。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黑格尔和胡塞尔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

他的哲学思想涵盖了伦理学、形而上学、知识论等多个领域。

罗素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探索人类存在意义和目的的方式,而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

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类情感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

三、战争与和平罗素积极参与反战活动,反对战争和暴力。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多次前往战场前线,为士兵们提供心理援助和安慰。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毁灭,而和平才是人类真正的追求。

罗素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做出了贡献。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话和交流,才能解决国际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晚年生活晚年的罗素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情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导和支持。

他倡导和平、宽容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罗素的故事告诉我们,哲学不仅仅是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存在和未来的问题。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学习罗素的精神,关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总之,罗素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哲学家,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让我们铭记罗素的精神,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罗素简介——精选推荐

罗素简介——精选推荐

罗素简介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生平和著作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祖父J.罗素勋爵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改良派政治家,曾两度出任首相;父亲是子爵。

他于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授逻辑和数学原理,1916年因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解职,1944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

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1908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于1920年来中国讲学,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

罗素对老子和庄子的著作颇有兴趣,并在其著作中常常引用。

他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他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有较广泛影响罗素学识渊博,他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

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由此他在言论上常常出现矛盾,思想上表现出调和色彩。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数学原则》(1903)、《数学原理》(3卷,与A.N.怀特海合著,1910~1913)、《哲学问题》(1911)、《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1919)、《数理哲学导论》(1919)、《心的分析》(1921)、《物的分析》(1927)、《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西方哲学史》(1945)、《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我的哲学发展》(1959),等等。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哲学、逻辑学、数学、政治学、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思想的鲜明特色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哲学家。

罗素对哲学的贡献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对逻辑学的发展和对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罗素的哲学思想出发,浅析他的哲学价值。

罗素在逻辑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是西方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数学原理》等著作,对数理逻辑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他将数学和哲学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逻辑数学的体系,这对于后来的逻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与怀特海、弗雷格等学者一起,建立了数理逻辑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现代逻辑学的基础,并对人类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在哲学领域的贡献主要是对哲学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发表。

他以其清晰逻辑和理性思考的风格,对众多哲学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解答。

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方面,他提出了分析哲学的思想,提倡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哲学难题,对于哲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途径。

在伦理学方面,他主张认知和意志是统一的,认为道德的基础是自然的、理性的,这对后来的伦理学研究影响深远。

在政治哲学领域,他提出了反战主义和平主义的思想,主张通过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反对战争和暴力,推动了国际政治的发展。

罗素在知识论、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知识论方面,他提出了相对论知识论的观点,认为知识是相对的,相信知识不是绝对的,对科学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宗教哲学方面,他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他提出了对宗教的批判和对“无神论”的辩护,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影响深远。

而在教育哲学领域,他主张自由教育,提倡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罗素的哲学价值在于他以独特的思想和清晰的逻辑风格,对数理逻辑、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知识论、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的分析哲学想必大家对于哲学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它常常被描述成一门“思考问题的学问”,而在哲学领域中,分析哲学是一种重要的思辨方式。

而在20世纪的哲学史上,一位名叫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为分析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罗素的生平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作家。

罗素的学识渊博,他曾在剑桥大学任教,并且著有众多著名的哲学论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罗素提倡的分析哲学主要强调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他认为通过清晰、精确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可以解决很多哲学问题。

罗素倡导的精确分析思维方式,对于推动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逻辑原子主义在罗素看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但语言本身也可能导致混淆和错误。

他提出了“逻辑原子主义”的观点,认为语言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这些元素就像是逻辑上的原子,它们构成了语言和思维的基本单位,通过分析这些基本单位可以准确表达想法和观点。

蕴涵的研究罗素对蕴涵(implication)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蕴涵关系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研究蕴涵可以揭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罗素的研究为逻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逻辑学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不仅在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其他学科也具有启发意义。

他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提倡清晰、逻辑的思考方式,对于现代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罗素的分析哲学观点为我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的思想方法和学术贡献将继续影响着人们对于哲学、逻辑和思维方式的认识,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罗素的分析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于推动人类思维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学院:理学院
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摘要:罗素有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首先将哲学定义为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并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谈到哲学是种生活方式的观点,同时他把哲学视为宽容的学问,最终怀揣着浪漫情怀评述哲学史上灵动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

透过《西方哲学史》可以读出身为哲学家的罗素在陈述哲学思想时的严谨;又可以读出身为普通人的罗素在评述哲学家和哲学思想时的丰沛情感。

关键词:罗素;哲学观;哲学史观
1.罗素的生平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

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二十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

与怀特合著的《数学原理》(三卷),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

在哲学观点上,罗素最初是新实在论者,二十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并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

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因此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实际上继承了马赫主义的理论。

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

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然是唯心主义。

他在教育观点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

在政治态度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

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哲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

2.罗素的哲学思想
罗素在其经典之作《哲学问题》中指出,研究哲学不是像物理学家所做的那样,是为了寻找那些问题的具体的、确定的,这样或那样的答案,而只是为了这些问题本身。

因为这些问题扩大了我们所使用的那些概念的范围,丰富了我们智慧的想象力,并且减少了我们“独断的自信”。

2.1.物质论
罗素对“什么是物质”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是从贝克莱主义出发的。

罗素曾经拍案叫绝地认为“贝克莱还是有他的功绩,他指出物质的存在完全可以合情合理地被我们所否定,并且指出倘使有任何东西可以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话,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是我们感觉的直接客体”。

罗素认为,“物理的客体”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从我们所直接认知的东西中的得出的一种推论”。

可见,他所走的是从贝克莱到马赫的老路,认为感觉或知觉是第一性的东西。

2.2.认识论
罗素认为如果一种物质是存在的,那么我们的认知也就应该是我们有关它存在的知识。

他一直在分析的问题是:我们认知的事物究竟是不是事物本来的面目,我们如何去认知这些事物,认知这些事物是通过我们的亲身经验还是通过描述,归纳法在我们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效,还是像上部分所说的那样,我们经验过的,我们所感知的,才是我们真正认知的。

照这样说,归纳法在我们对事物认知的过程中就应该是有效的,但为什么归纳法却不能凭经验来告诉我们有关未曾经验过的某种事物的知识。

罗素告诉我们,凡是根据经验而告诉我们有关未曾经验过的某种事物的知识,就都是基于一种既非经验所能肯定的、又非经验所能否定的信念,因此这一部分读来让人觉得很矛盾,或许这正是需要哲学精神去探索的地方吧。

2.3.先验论和共相论
康德关于先验的理解,有心灵所固有这一因素,有认识之所以成为可能的条件这一因素,也有普遍有效这一因素。

罗素似乎不赞成这样的说法,罗素认为先验的命题并不是在其来源,而是独立于经验而产生的,从来源说,他认为经验是因,而先验命题是果,他认为先验命题之为先验,是因为它的准确性是不靠经验所证明的。

同时,罗素谈到“共相”问题,罗素所指的“共相的世界”,也就是
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大师柏拉图的那个“理念世界”的再版。

但是这里又有些疑点:罗素向我们介绍的共相是有区别的。

他认为有些关系是经验所能得到的,而有些关系是感觉经验得不到的,这是离感觉材料相当远的共相。

2.4.真理论
罗素认为真理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真理必须是那种承认有它的反面(即虚妄的理论)的理论,在这方面,我们的信念理论必须有别于我们的认识理论,因为就认识而言,不必考虑任何反面,就真理和虚妄的相互关联而言,倘使没有信念,便不可能有虚妄,因而便不可能有真理。

第二,一种信念是真理还是虚妄,永远有赖于信念本身之外的某种东西。

第三,一个真理的精髓在于其构成一个圆满的体系,也就是构成大真理的一部分。

对于这种学说,罗素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没有理由来假定只可能有一个一致的信念体系;第二个就是在哲学里,两种敌对的假说都能够说明一切事实,这样一致性作为真理的定义就无效了,因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只有一个一致性的体系。

在论证真理问题上,罗素一直在强调“信念”,强调本能的信念之合理的权威性。

2.5.哲学价值论
罗素提出,哲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的学问。

哲学对于科学上和日常生活上所使用的那些原则都要加以批判地研究,而且要从这些原则中找出它们的不一致来;只有在找不到摈弃它们的理由的时候,才能把它们作为批判研究的结果接受下来。

哲学和别的学科一样,其目的首先是要获得知识。

哲学所追求的是可以提供一套科学统一体系的知识,以及由于批判我们的成见、偏见和信仰的基础而得来的知识。

3.总结
总之,罗素的哲学观非常有见地,他几乎对我们目前所认为的哲学做了完全不同的回答,真正让哲学回到了它本真的状态,使哲学根源于人的心灵,紧扣人的生活,关注人的现实,激发人的思想,磨砺人的思维,增加人的智慧。

因而他也使哲学一改古板、灰色、抽象的面孔,变得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让人感到可亲可爱。

这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审思、定位哲学,促进、繁荣哲学,使哲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

马克思说,哲学即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教会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学习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就不会被物欲的社会冲昏头脑,在忙于日常工作的同时,能够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兴飞.论罗素独具特色的哲学史观[J].青春岁月.2013(4).
[2] 吕朝奎.罗素的哲学观[J].哲学研究.2009(19).
[3] 樊娅苹,卢芝艳,崔建爱.智慧之光——读罗素的《哲学史观》[J].2011(27).
[4] 张晋龙.浅析罗素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J].20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