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牧场放牧业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3.3大牧场放牧业(公开课)

3.3大牧场放牧业(公开课)

1.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是( A ) A.美国、阿根廷 B.美国、澳大利亚 C.南非、新西兰 D.南非、阿根廷
2.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选择条件的叙述欠妥的是 (D )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市场条件好
3.关于阿根廷牧牛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牧牛业获得飞快发展 B.这里最早的良种牛是澳大利亚人带来的 C.这里所产的牛肉主要出口到美国 D.这里的牧牛业一直是粗放的经营方式
知识回顾
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作物
水稻
生产目的
自给——商品农业
机械化与科技水平

小麦、玉米 商品农业

生产规模


商品率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小农经营
季风气候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业 地 域 类 型
畜 牧 业 为 主 的

大牧场 放牧业
乳Hale Waihona Puke 业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畜牧种类
A.美国、阿根廷 B.澳大利亚、南非
C.南非、阿根廷 D.美国、澳大利亚
3.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选择条件的叙述欠妥的
是( )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国内市场条件好
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 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南非 、(养羊)
游牧业
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 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候地 区。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并不多,主要分 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

高中地理《大牧场放牧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牧场放牧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1. 课标解析2.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就是要求学生会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交通、技术、社会、行为、政策等因素是影响一般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则有更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提供区外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各地区农业中的商品性生产乃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标志,帮助高中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材分析】大牧场放牧业以潘帕斯草原为例,重点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教学中应注意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的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教学重点:1、仔细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文字叙述大牧场放牧业的概况。

2、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合作探究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辩论比较国内外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分析区位条件的方法,但是就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段而言,区位条件有其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本节课主要由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分析。

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表达能力,专门设立了辩论环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使牧场不退化;

(2)饲养、培育良种牛;加强病害研究;

发展冷藏保鲜技术;完善交通条件等

以保证牛肉质量。

思 考: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是不是大牧场放 牧业?可借鉴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哪些成 功经验?
400mm
大多位于 干旱、半干气旱候区 植被稀疏,草场广阔,
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大部分地区( 气候温和 ) ; 西藏、青海等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产品:牛羊肉 + 皮毛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
阿根廷
南非
澳大利亚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发展措施 》改进措施
材料:
牧场的面积一般在数千公顷以上,牛、羊的数量可 达上万头,牲畜经饲养、屠宰、加工、包装处理后被运 送至消费市场。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
条件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
条件2: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件 草地退化严重。
科技投入低,生态环境恶化……
思 考: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是不是大牧场放
牧业?可借鉴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哪些成
功经验?
加强科技应用;
改善交通条件;

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

3.3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课题】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国家、区位条件、主要的产品、以及生产的特点。

然后教材选择了阿根廷潘帕斯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它与我国内蒙古地区做了简单的对比。

本节是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乳畜业)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经对本节课进行了简单的预习,基本了解了本节课的概况。

之前在第二节中通过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分析的学习,大致掌握了方法,再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但对于潘帕斯大牧场下一步的发展措施以及与我国西北的对比分析的不是很全面,思路不是很清晰,地理思维还需要继续建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1.以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兴趣的美食为话题进行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2.观看PPT和教材,让学生直观、真实的了解潘帕斯的基本概况,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完成相应的问题。

为之后与中国内蒙古地区对比埋下伏笔。

3.通过农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地理环境的意识。

【教学理念】1. 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从美食入手,使学生特别感兴趣,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牧场放牧区发展的状况。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大牧场放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明确人地协调发展的道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的讲解,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图3.15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大牧场放牧业●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教材1.本节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子课题。

教材含一段正文、一个案例、一个活动。

2.教材正文部分指出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属性、地理分布、一般区位条件、各区主要畜种和生产特点。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案例和活动,一是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特征,二是培养资料分析能力。

●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明确指出大牧场放牧业的一般区位特征;完成资料分析,培养资料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填充地图、资料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是实质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自主学习: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属性: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 的农业地域类型。

2.在世界图中标志出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国家,及这些国家牧区的主要畜种。

3.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区的一般区位条件:这些国家和地区有 、 气候区。

4.大牧场放牧业的一般生产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具有 、 的特点。

●合作探究:1.读“图3.15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你可以从图中发现哪些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信息?参考答案:平原地形、河流经过、铁路贯穿、靠近海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气候温和。

2.读“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概括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铁路贯穿、距海港近。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经营方式——大型牧场,生产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商品化和专业化——从事肉牛饲养、大量出口牛肉,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科技应用——通过改善交通、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等,重视科技应用。

(反映出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生产特征。

)4.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参考答案: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气候温和,地广人稀,草场面积广大,除内蒙古东部,其他地区雨水相对较少。

高一地理大牧场放牧业优秀教案

高一地理大牧场放牧业优秀教案

大牧场放牧业教案胡敏一、课题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二、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开展》第三节三、课时30min四、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畜牧业这种地理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五、学情分析现阶段的学生通过高一的知识和前几节的学习已经根本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能够从材料找到区位因素。

也有一定的读图能力,但资料分析能力还略有欠缺,在本节学习中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地分析材料和读图获取信息,从而锻炼学生能力。

突出学生主体,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准确说出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分布地区和分布特点;能够分析潘帕斯草原的区位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材料能够分析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和开展措施通过案例的探究,能够推及大牧场放牧业开展的区位条件,归纳此类农业的一般特点,类比类似农业的特点并进行区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明白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农业形成的自然因素的分析,明白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的影响,培养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理解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区域认知:探究畜牧业的形成原因区位因素,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认识到事物的整体性,畜牧业的形成是综合因素影响而成的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七、教学重难点重点: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及特点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难点:新疆畜牧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拟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传统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九、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十、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内容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了种植业它要开展所需要的一些条件,我们知道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开展种植业的。

在世界的某些地方,由于其自然条件和一些人文因素,不适宜开展种植业,而适宜另一种农业【课件展示图片】师:同学们来看几张图片猜一猜我们这节课将学习哪种农业?学生看后答复:畜牧业师:对畜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公开课ppt课件

大牧场放牧业公开课ppt课件

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合理利用草场
•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 种植饲料、开辟水源
重视科技应用 培养良种牛 加强病害研究
阅读呼伦贝尔草原资料,结合大牧 场放牧业的特点,判断内蒙古草原 属于大牧场放牧业吗?潘帕斯草原 的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 1.呼伦贝尔市草场面积大约8万平方公里,总人 口近270万人。主要以天然牧草放牧为主,人工 草地面积不到2%,牲畜饲料种植少。

南澳阿30源自南美洲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地租低,利于大规模经营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经营
气 候 温 和 , 草 类 茂 盛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利于大规模发 展畜牧业
地广人稀,地租低,利于大规模经营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经营
潘帕斯草原的形成过程
• 阅读案例4,
• 思考:欧洲人来之前和之后,潘帕斯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1.大牧场放牧业在生产规模,商品率水平方 面有什么特点?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的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是什么, 人地关 系怎样?
大面积草原 地广人稀
哪些国家可能会有大牧场放牧业呢?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呢?
干旱、半干旱区
潘帕斯草原
(1)农业地域类型A_混__合__农__业_,B__大__牧__场__放。牧业
(2)A、B地区农业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大面积草原 •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 地广人稀
(3)结合上图分析,B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1.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然属于
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人教版必修二地理3

人教版必修二地理3
1.撰写调查报告: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熟悉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区,如家乡或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该地区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状况、生产方式、经营特点、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等。要求不少于800字,图文并茂。
2.制作思维导图: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题,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大牧场放牧业的概念、生产方式、经营特点、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地区大牧场放牧业的异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比较法。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与大牧场放牧业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实地考察、观看视频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大牧场放牧业魅力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学会运用地理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大牧场放牧业的异同。
针对这些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1)运用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特点。通过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其真实面貌,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图片,如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等,引发学生对大牧场放牧业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了什么吗?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有什么联系?”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大牧场放牧业,它是一种以草原为主要生产资料,以放牧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农业地域类型。今天我们将学习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

《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

《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1-01-18T11:25:00.5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9期作者:徐江华[导读]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徐江华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高中湖北宜昌 443000【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教材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的延伸拓展。

和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样,同属具体的案例分析,也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具体解释和运用。

通过对世界上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剖析,加深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理解,认识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思路】通过收集典型案例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掌握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分布,学会分析大牧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自然因素)和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理解人地协调观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的理念,并通过借鉴世界典型农业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究家乡类似农业的发展对策,学以致用,学会关注生活、关注家乡发展。

【教学目标】1、结合视频、图片材料,分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分布及成因,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2、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3、通过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发展条件、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4、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结合家乡实际,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总结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分布及成因2、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形成及发展的区位条件3、结合案例,学以致用,分析家乡畜牧业现状,为家乡畜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在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发展过程的关联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讲述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读教材、观视频,夯实基础1、展示图片,从日常生活中肉、奶、禽、蛋的来源导入畜牧业概念及分类设计意图:从关注日常生活入手,展开话题讨论,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大牧场放牧业教案

大牧场放牧业教案
探究材料:①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②拉丁美洲气温和降水量图③世界人口分布④南美洲地形图
2、区位条件
归纳总结(表格)
深入探究:由以上分析得出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率、专业化等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3、主要特点
知识提升:我国有没有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呢?
以内蒙古、新疆牧区为例分析我国是否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提供资料
帮助分析
层层分析
逐步深入
适度多运用图片,降低难度,增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区位条件

主要分布←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牧牛业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主要特点
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形成的主要条件,人类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内蒙古、新疆牧区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
关键
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用具
多媒体、图片资料
资料:①我国草场资源分布②我国气候类型分布③我国交通运输网④我国人口的分布
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我国要想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采取哪些措施呢?能否借鉴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农业措施呢?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如果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领导人,针对牧区现存的问题,你将如何解决?
读图观察
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大牧场放牧业》课件

《大牧场放牧业》课件

地域分布
总结词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
详细描述
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草原、高原和山地等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适宜 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适合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大牧场放 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牧场放牧业》ppt课件
目录
• 大牧场放牧业概述 • 大牧场放牧业的经营模式 • 大牧场放牧业的生态环境 • 大牧场放牧业的管理策略 • 大牧场放牧业的未来展望
01
大牧场放牧业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以大牧场为基础,利用天然或人工草场进行规模化放牧的 畜牧业。
详细描述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特点是利用大面积的土地进行集中放牧,通常采用轮牧、休 牧等措施来保护草场资源,同时注重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以提高畜产品的质 量和产量。
03
大牧场放牧业的生态环 境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大牧场通常位于气候干燥、降水较少 的地区,如美国的西部大牧场。这种 气候有利于草类生长,为牲畜提供充 足的食物来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虽然降水较少,但大牧场通常靠近河 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源,为牲畜提 供必要的水分。
大牧场通常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这 些土地适合放牧,并且地势平坦,便 于牲畜的移动和放牧。
02
大牧场放牧业的经营模 式
经营模式
01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模式下,农场主通常拥有大
片土地和一定数量的牲畜,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
02
合作社经营模式
多个农场主联合起来,共同经营和管理牧场。这种模式下,合作社成员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二、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课标分析】一、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

四、结合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区位条件作比较,学会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鉴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促进我国西北地方畜牧业的发展2.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3.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的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学情分析】一、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但对大牧场放牧业的了解较少,他们的动手动脑意识仍然较差。

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老师仔细引导。

二、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有所了解,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一、理解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二、利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一、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农业区位因素。

二、对比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我国西北牧区的区位条件。

【教学方法】一、师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

二、学以致用,通过案例分析法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三、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教学媒体】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案。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二、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教学反思】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大牧场放牧业 》教学设计

《大牧场放牧业 》教学设计

《大牧场放牧业》得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得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模块第三章《农业地域得形成与发展》中第三节得教学内容,与第二节内容相似,就是对第一节理论内容得具体解释与运用,属于案例分析得内容。

本节共分为2部分内容“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使用2课时完成教学。

两部分内容都以案例得形式开展。

大牧场放牧业以潘帕斯草原为例,重点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得区位因素,再结合具体得文字阐述,明确促进其发展得社会经济状况。

教学中应注意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得相关分析得联系瞧待,自然因素就是基础,社会经济因素就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优良畜种得培育、交通状况与草场条件得改善等)就是“催化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得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世界分布。

2、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得区位因素与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得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景观,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得概况;并通过地图落实大牧场放牧业得世界分布,实现图文转换,建立空间意识。

2、结合图文,通过具体得案例分析,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得主要因素,分析与评价某一地区(潘帕斯草原)得农业区位选择。

3、运用所学得知识与分析方法,通过我国西北牧区能否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得探讨,实现知识得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得观念;并通过借鉴世界典型农业区得发展,探究中国该类农业得发展对策,学会关注生活,关注我国农业得发展。

【教学重难点】大牧场放牧业发展得区位条件与特点。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与图文归纳得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部分)【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义、产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与以案例得形式分析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得区位条件。

一、大牧场放牧业1.含义:面向市场得农业地域类型。

2、产品:牛羊肉与及其毛皮3.主要分布: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其中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4、以阿根廷得大牧场放牧业为例,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得区位条件。

3.3 课时1——大牧场放牧业

3.3  课时1——大牧场放牧业

--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
条件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
条件2: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条件3: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促进商品性经营
一、大牧场放牧业
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
不利条件
内陆高原地区,与外地联系不便, 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游牧业
雪灾时,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上的 不 牧民在搬运政府送来的草料 。 利 很多牧场停留在“靠天养畜”的状态,经营粗放, 条 “小灾小减产,大灾大减产”,生产工具落后,效率低下, 草地退化严重。 科技投入低,生态环境恶化…… 件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学习目标
1、知道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及特点; 2、掌握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及 发展措施; 3、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我国内蒙古、新疆等畜 牧业状况。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发展措施 》改进措施
面向市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产品:牛羊肉 + 皮毛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改进措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
阿根廷
南非
澳大利亚
一、大牧场放牧业
含义 》产品 》分布 》特点 》区位条件 》发展措施 》改进措施
材料:
牧场的面积一般在数千公顷以上,牛、羊的数量可 达上万头,牲畜经饲养、屠宰、加工、包装处理后被运 送至消费市场。

大牧场放牧业精品课件

大牧场放牧业精品课件
平 (5)市场广阔,产品远销国外、西欧等 (6)政府的大力支持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 生产规模大 ❖ 商品率高 ❖ 专业化程度高
阿根廷人工建设大牧场,促进草原牧牛业发展的措施
( 1 ) 培养良种牛 ( 2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 3 ) 开辟水源 ( 4 ) 种植饲料 (5)建设人工牧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解析 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潘帕斯草原上,气候温 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 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答案 (1)布宜诺斯艾利斯 圣地亚哥 潘帕斯 (2)面向市场 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3)优良的天然草场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 (4)围栏放牧 划区轮牧 打机井保证人畜用水和牧草生长用 水 良种牛 良种牛 牛群病害
8.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得益 于( )
A.大型集装箱的使用 B.高速飞机的运输 C.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与使用 D.西欧消费市场的扩大
解析 阿根廷的牛肉出口欧洲,运输工具主要是轮船。轮船速 度慢,保鲜、冷藏技术尤为重要。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草 原牧牛业得到迅速发展,阿根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答案 B
3.下列国家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上的是
() A.美国
B.新西兰
C.阿根廷
D.澳大利亚
解析 美国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于西部大平原及落基山盆地 之中,属于温带草原;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阿根廷潘帕斯 草原气候温和,是温带草原。
答案 D
阿根廷的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据此完成 4~5 题。
答案 C
9.阿根廷牛肉在世界上竞争力很强的自然原因是( ) A.潘帕斯草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牧草高而密 B.潘帕斯草原地处太平洋东岸,终年降水丰沛 C.潘帕斯草原位于大陆内部,终年气温高,属于热带草原 D.潘帕斯草原冬季气温在 0℃以上,草原终年可放牧

叶熊焰的小老师专用课件大牧场放牧业

叶熊焰的小老师专用课件大牧场放牧业
1、以潘帕斯草原大牧场 放牧业的例子,归纳 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 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 件。
2、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 方式,商品化、科技 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 点?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 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 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 生产模式?
P51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P52活动题1: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
1、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的 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美 国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潘帕斯”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大草原。它位于 阿根廷的中、东部,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潘帕斯 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平坦的沃野无边无际。阿根廷 人总是夸耀这块富饶的土地,说从大西洋岸边一直 耕到西边的安第斯山麓,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
牧草丰美的草原到处是白色、黄色、黑色、花 色的良种牛群。草原上种植的玉米,大部分用来饲 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阿根廷每年要宰杀1千多万 头牛,除了大部分供国内食用,还大量冷藏出口,牛 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牛肉是阿根廷的主食,菜 市上最热闹的地方是牛肉铺,宴席上大都是用牛肉 做成的佳肴。
P51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P51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P52活动题2:
经营方式: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 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 重视科技运用 (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开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P52活动题3:
内蒙古和新疆地广人稀、草类茂盛; 如果加大科技应用、改善交通条件就可以发 展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教案

大牧场放牧业教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世界分布、特点及畜种。

2.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并训练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景观,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概况;并通过地图落实大牧场放牧业的世界分布,实现图文转换,建立空间意识。

2、结合图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会运用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区位选择。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西北牧区能否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探讨,实现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的观念;并通过借鉴世界典型农业区的发展,探究中国该类农业的发展对策,学会关注生活,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和图文归纳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敕勒歌》视频,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和草原、牛羊、牧场有关的。

导言:刚才歌曲中描述到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如此美丽的地方,大家是否向往呢?那就和我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大牧场放牧业 一、大牧场放牧业二、案例——潘帕斯草原 (展示景观图)潘帕斯的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潘帕斯是南美洲的粮仓,阿根廷人总是夸耀这块美丽的土地,说从大西洋岸边一直耕耘到西边的安第斯山麓,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

教师播放相关图文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相关问题,并展示成果。

1、归纳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主要区位优势:干旱、 半干旱 气候区 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适宜发展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畜种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专业化程度美阿(牧牛) 澳新南(养羊)PPT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气候展示南美洲气候图气温和降水图,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适合发展畜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教案0902王晔旻

大牧场放牧业教案0902王晔旻

[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5、学时数: 20 分钟[课标要求]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其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理解教材]1.本节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子课题。

教材含一段正文、一个案例、一个活动。

2.教材正文部分指出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属性、地理分布、一般区位条件、各区主要畜种和生产特点。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案例和活动,一是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特征,二是培养资料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优势,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特点。

2、了解潘帕斯草原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的分析和学习,可以归纳出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应该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应该进行知识能力迁移,比较以及探索我国的内蒙古等地的牧场放牧业是否可以采用潘帕斯式的生产模式。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发散思维的思考方式。

2、通过交流和探讨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思维,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特点、区位条件2、读图分析潘帕斯草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比较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同时我们知道了从事种植业需要满足一定的区位条件。

但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种植业,那么他们到底从事哪一种农业劳动呢?生:畜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A 阿根廷
B
4.此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 ),该牧区以养( )为主, 大牧场归( )所有 5.填出海港名称:A ( ) ,
B( )
6.这里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是:1)气候温和, ( )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2 )( ),土 地的租金低,为牧场的提供了可能性;3) ( ),促 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小结:
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 距海港近
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专业化程度高
主要措施:
培育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1.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是(A ) A.美国、阿根廷 B.美国、澳大利亚 C.南非、新西兰 D.南非、阿根廷
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相同点
都是以种植业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和玉米
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
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美、加阿 根廷、澳、俄、乌克兰及我
热带、亚热带季风区 (亚洲为主)
国东北和西北)
不 同 点
区 位 条 件
1.自然条件:地势平 坦开阔,土壤肥沃,气 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2.交通运输便利
1.水热条件优越
2.地形以平原为主
3.廉价而丰富的劳 动力资源
4.当地居民的饮食
பைடு நூலகம்
3.市场广阔
习惯
5.种植历史悠久,经
4.地广人稀
验丰富
5.机械化水平高
6.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一)大牧场放牧 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课程名称】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课程类型】
新课教学
【课程时间】
20分钟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对第一节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与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并列关系。

又处于农业地域类型的总结归纳地位,为以后工业的学习提供分析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但对于大牧场放牧业的了解甚少,尤其是农业区位分析意识才刚刚学习,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梳理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会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的意识能天人合一。

2.教会学生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2、潘帕斯大牧场与我国北方牧场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图片讲解)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背景图片,这是世界上最贵的一张图之一,因被微软买下作为桌面而家喻户晓。

但从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出这片美丽的草原没有被开发成牧场,那究竟什么样的地方才适合进行畜牧业呢?
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放录像爸爸去哪儿伊利牧场开头)
在刚才的短片中,独白出现了几个关键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放截屏)
独白中说了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又有了夏日阳光与雨水的滋养,,才形成了伊利牧场。

现在让我们翻开课本51页,来看看什么样的地方才适合发展畜牧业。

同学们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种植业,而是像我们的内蒙古大草原一样从事畜牧业。

今天我们就将认识一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放标题页PPT)
(正课)
一、大牧场放牧业概况: 板书: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 大牧场放牧业
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出示‘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
并分别指出方位
板书:(一) 1 分布;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师:而且上述国家在放牧牲畜的种类上有差别,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

板书: 美 、 阿以牧牛, 澳、新、南以牧羊
(出示文字)
师:此外,大牧场放牧业还有3大特点,3大区位条件。

(二) 特点: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三)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师: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 (大家可以看图从气 候和植被出发思考) 先从气候图来看,我们看到四个主要分布区都在回归线附近,雨水并不丰沛,因此都
(成因流程图)
属于
(过渡)
以上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情况,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了
解和分析大牧场放牧业。

(主课)
二、案例——潘帕斯草原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案例4阿根廷潘帕斯的牧业区
(展示景观图)
潘帕斯的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潘帕斯是南美洲的粮仓,阿根廷人总是夸耀这块美丽的土地,说从大西洋岸边一直耕耘到西边的安第斯山麓,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

(区位图)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一起学习案例4,根据我们的区位图来分析一下潘帕斯草原的区位条件。

师:请你再想一想这一段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对了,那就是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商品率高,市场广阔
(归纳)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潘帕斯草原从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业(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到欧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业发展的历程吧!
我们分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看它的区位条件和特点以及发展措施。

(总结)
好了,现在大家对大牧场放牧业应该有一定的知识框架了吧。

(区位图)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区域地理分析的几个分析因素。

(重复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这几个因素是区域分析的基础,大家一定要记牢,每次都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才会全面,但也不要忘了要结合各地的特色。

【作业】
(活动)
请同学们把书翻过来,我们来看活动题,前两题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答案,那第三题“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这一题作为作业,请大家回去思考。

(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明日导入)
最后同学们都知道牛有两种,一种变成了牛排,还有一种生产我们喜欢的牛奶,今天我们学习了提供牛肉的大牧场放牧业,明天我们就来讲解生产奶制品的畜牧业的第二个案例——乳畜业,请大家回去做好复习和预习的工作;
(结束页)
【教前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6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