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小学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一、研究的背景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个教学现象——请同班级学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 .纺织厂平均每小时生产棉纱928 千克。

如果每千克棉纱织布7 .2 米,这个厂每小时生产的棉纱可以织多少米布——竟然有4 个学生想不通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有6 个学生的解答是错误的。

2 .果园收了860 千克苹果,如果每千克苹果元,这些苹果可卖多少元——第一个问题答不出的学生们,马上抢着说出了这一题的正确解决方法。

同样的数学模型,从I / 5 对问题不感兴趣到争先恐后抢答问题的现象中,我们探究原因:第一题中的“棉纱”呀、“棉纱织布”啦,学生没这方面的经历,一时想不出是怎么回事、看不懂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第二题,则是常见的生活理象,是熟知的数量关系。

做不出第一题而熟练、准确地做出第二题的学生,不是不会相应的效学知识,而是缺少相应的生活常识.这种教育现象比比皆是!对类似问题的多次探究后,我们认识到:对小学生米说,书本知识要与现实生活巾的课程资源通融,才更能澈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更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与重构。

有效的学习应以一定的相关生活情景为背景,将知识作为工具,通过应用,促进理解。

应用知识、应用经验、应用方法的意识与能力被划分归为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既将良构性领城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中产生的知识,是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更新。

现实数学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这种活动始终是建构性的。

基于这种思想,提出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为:1 、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帮助理解学习内容.2 、提炼经验中的数学因素,将经验数学化,上升为数学知识,再应用子实际问题的解决中.3 .综合习得如识,灵活应用于新的情景,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正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上世纪末的课程基本特征之一是强调数学的应用;荷兰从90年代初就开始接受现实数学教育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日本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在英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努力已形成体系——不仅将数学应用能力确定为单独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求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要充分贯彻数学应用的思想,并在国家统考大纲中也体现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

三明市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三明市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三明市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某某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某某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

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仅仅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水平。

对知识的过度注重,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水平,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个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所以,注重学生的可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动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课题实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看来,数学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优异的成绩。

许多教师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其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也会非常优秀。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当遇到一些实际性问题时,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却比成绩一般的学生显得更加茫然。

因为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只擅长进行纯粹的数字计算,他们对纯数字的反应更加熟练,也更加依赖,面对实际性问题时也就难以解决。

实际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化刻板,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调整;数学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028-01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就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需要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结合现实生活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理论的说明和数字的运算上,而是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单纯的数字运算会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对“数”的认识上,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反应能力会很差,许多自己会的知识将难以被熟练的运用。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去结合现实生活来创设数学问题的情景。

比如,在探究“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和宽,现场解决数学问题,再根据老师公布的数据进行验证。

再比如进行“解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现场取两个大小不一的水瓶,在里面灌满水,告诉学生“我左手边的瓶子的重量比右手那边的要重五十克”,然后让学生进行现场计算,计算后再由学生亲自进行测量检验,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果鉴定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果鉴定书

广元市市中区教育局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课题成果鉴定书
成果名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成果完成单位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二小学
鉴定形式通讯鉴定
组织鉴定单位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
鉴定日期二OO八年
填表说明
1、第一、二、三、四项由成果研究单位填写;
2、第五项由成果鉴定组填写,鉴定组组长签字;
3、第六项由组织鉴定单位填写,鉴定组成员签字;
4、第七项由组织鉴定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
5、鉴定形式指会议鉴定或通讯(书面)鉴定;
6、成果鉴定书一式三份(或复印)。

广元市市中区中小学教研室制
一、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六、“村小教师在岗培训模式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组成员名单
七、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由广元市市中区教育局成立的该课题成果鉴定组成员结构合理,具有权威性。

鉴定的组织、程序符合《广元市市中区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组织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认同鉴定组所作的鉴定意见,同意该课题通过结题鉴定。

广元市市中区中小学教研室
二OO 年月日。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学生是在生活中研究的,学校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认为,研究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的实施方案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对照组将采用传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老师讲解掌握知识。

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上一次课。

实验结束后,将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学生在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差异。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提出问题;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六、结论本研究通过情境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同时,本研究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___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并认为“社会即学校”,教育的素材、方法、工具和环境都可以增加。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服务等。

教育源于生活,因此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否则就失去了儿童主动研究的心理基础。

___的活动建构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研究,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研究。

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结题报告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结题报告通过课题组一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基本完成了《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这一课题,形成了较成熟的方法途径,撰写了研究论文。

现结题报告如下:一、课题题解研究对象为低年级学生和低年级教师,主要研究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现状,教师的主要做法对策,故课题为“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过程新课标》提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当前,小学低年级部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欠缺,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研究和思维水平的发展。

本人及学科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欠缺,教师培养方法单一,效果不佳的情况。

学科组针对目前现状,进行理性科学分析,达成共识。

3.建立研究课题,完成申报书。

三、研究的目的探究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途径,更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通过研究,形成较成熟的经验,并在学校低年级推广,有效解决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研究的具体内容1.当前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和成效。

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成因3.结合教诲教学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子五、研究的方法1.研究对象: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通过对学优生和中小程度学生从思惟方法、进修惯、进修效果的对比研究寻找问题缘故原由。

2、研究方法:1)动态管理法。

收集有关学生个人资料,了解家庭情况、综合诊断结果及成因、教师实践提升工作跟踪记录、研究成绩记录表。

要求教师根据个案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方法和行为,并对产生的效果做好记录。

2)个案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的成因,及提升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题报告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题报告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研究实验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当今世界正在迈向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递异常迅速,人们必须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决策,做出选择。

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学会生存的本领,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育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致使内容过多,学生难有探索的时间、空间,难与现实生活形成联系。

因此,也难以对生活产生真正的影响。

数学知识以“纯粹”的形式出现,也以“纯粹”的形式保留在学生的脑袋里,数学知识变成了与学生生活无关的东西。

张奠宙教授就指出,当前中国的数学教育的缺点之一是比较脱离人们的生活实际,能够联系的也不愿联系。

事实表明,传统的数学教育亟待大力改革以消除弊端。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

现代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抽象性,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促使学生了解数学价值、形成数学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0世纪下半叶数学的一个最大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数学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一变化必将对数学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一个结论就是数学教育要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思维训练价值和作为科学语言的作用仍然是重要的,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孕育”“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解决相关的问题”等方面的要求则越来越处于突出的地位。

反思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数学是理性的音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或者“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名言,但数学的应用却长期得不到重视。

针对这一现状,不少数学家呼吁要“重视数学应用,还数学以本来面貌”,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是最后制胜的法宝”。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三、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原因有:1、口算不过关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

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

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至关重要。

引入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正文部分提出了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包括设置实际问题解决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组织实践活动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问题解决、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创新、教学重要性、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建议。

1. 引言1.1 引入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引入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的意识和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数学应用意识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引入数学应用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为何要在小学阶段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应用意识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有助于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交叉应用,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时代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学习内容中特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项内容,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教育。

要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

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事实上,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今的数学并不只是算术与几何,“做数学”的方法更不只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和估计结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学生的年龄特点。

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发生的,是在积极思维中学习知识的,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好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矛盾,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另外,小学生喜爱动手,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

数学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学生创造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为此,我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

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

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

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

③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阅读有关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勇于探索,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中期总结报告旨在回顾我们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方面的实践研究,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当前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存在缺乏问题意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敢提问、不愿思考、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

因此,我们开展了此项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应当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应当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与社会的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通海学校张军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实验的意义: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可是走进小学课堂,除了一些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以外,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还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都是听——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上每个学生提问和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

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可见,数学是来自客观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

它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技术,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的这种基本特征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努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纵观世界各国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各国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

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这里的“有价值、必需、发展”等词,正是指出了要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中。

《数学课程标准》中还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的素质的新要求。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和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乐于实践应用的强烈愿望,并提高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努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遵义航天小学课题组(2009年11月)2007年,我校开发的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在汇川区科学技术局正式立项开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将进入结题阶段,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我们的教师大多数仍是奉行把知识“喂”给学生,让原本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所具有的凡事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的原始问题意识,在我们教师不断“喂”的过程中被一点一点地扼杀,致使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陈旧。

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我们课题组教师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以下简称“问题意识”)选定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1—6年级,每个年级确定两个班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重点跟踪实验,全校作为面上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调查法为辅。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目标1.主要研究内容1.1.小学生在不同学段(低、中、高)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2. 培养小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1.3.初步探索形成: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主要目标2.1.学生目标①低段侧重于:想问、要问、基本会问。

②中段侧重于:敢问、会问、基本善问。

③高段侧重于:敢问、善问、追问。

2.2.教师目标:①善于学习,做一名研究型、创新型老师。

②善于启疑,提供问题意识的背景,应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

③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过程•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反思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1 2 3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数学素养等方面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数学教育的不足通过开发和应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意义0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01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2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通过研究和分析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和方法。

探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效果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总结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02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外,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为此,我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确立了以《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

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

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

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

③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
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阅读有关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
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实施过程
分三大阶段,历时一年。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
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
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一般模式的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完成“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五、具体实验做法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你们想给妈妈买礼物吗?学生都说想。

然后我就出示一家商店的一些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说说想买哪些礼物,要付多少钱。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

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当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妈妈选了这么好的礼物,而且作出了不同的购物方案,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
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
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

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

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

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课题研究结果
(一)生活理念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或把数学问题还原成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懂,学生从“怕”数学到“爱”数学。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交流、反思中领悟数学、学习数学,学生的应用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比如,有的学生在双休日帮做生意的家长做买卖,在收钱、找钱的过程中锻炼了口算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帮妈妈统计生活开支的过程中,明白了要节俭的道理;有的学生在买房子、装修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计算,给家长出谋献策:该买怎样的瓷砖合适等等。


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实施“(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浓,活动能力更强。

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学习兴趣足,积极性高。

②喜欢质疑,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重点的探究问题。

③积极参与同伴间的交流,喜欢争论,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成果。

④逐步形成在生活中喜爱质疑、探索求知的心理倾向。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辨能力、探索能力得以增强与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表现出色的学生,大大超出教师预期的水平,这是在教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

有些学生对现实问题有独特的观点,有一定的创见;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有些学生能查阅资料进行自学,对问题的发展作更深入的讨论。

总之出色的实验结果体现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应用能力。

七、课题研究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感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学好。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只顾着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应有的“数学味”。

毕竟,“生活”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唯一底色,“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追求。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郑州闹上街区通航小学
2013年12月3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