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危险度评价概述
毒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毒理学常用名词解释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即基于毒理学试验资料,化学物接触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等科学数据的分析,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对公众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发生损害效应的性质、强度、概率,确定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和相应的实际安全剂量,为管理部门制定和修正卫生标准,制定相应法规,确定污染治理的先后次序,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称为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risk):又称风险,是指按一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接触有害因素和从事某种活动所引起的有害作用的发生概率。
例如疾病发生率、损伤发生率、死亡率等。
危害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是危险度评价的定性阶段,目的是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是否可能产生损害作用,作用性质、强度。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assessment):是危险度评定的定量阶段。
通过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外源化学物接触水平与有害效应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
可用于危险度评价的人类资料往往很有限,常要用到动物试验的资料,而危险度评价最为关心的是处于低剂量接触的人群,这一接触水平往往低于动物试验观察的范围。
这样需要有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及从动物毒性资料向人的危险性外推的方法,这也构成了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主要方面。
由于将动物实验的毒理学资料外推到人存在着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从短时间向长时间外推,从小样本向大样本外推,特别是存在着种属差异这些不肯定因素,因此将动物实验毒理学资料外推时必须非常慎重,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就成为更重要、更关键的资料,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必须重视人群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类型不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可分为有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无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接触评定要确定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是危险度评价中很重要部分。
危险度评价与安全性评价方法及标准要求
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制定规范、程序、准则对毒 理学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施加重要的影响。针对不 同类别的化学物质提出了相应的毒性鉴定要求和
试验程序,规定了从事毒理学鉴定的合格实验室
条件和工作准则[如良好实验室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以保证毒理学实验
数据的质量。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在危险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 行利弊权衡,作出决策并制订标准和措施的过程 称为危险度管理。
近些年来,危险度评价的方法发展得很快, 不断完善。由于该方法具有可定量、有预测性等 优点,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美国EPA先后颁 布了有关致癌物、致突变物、发育毒物和生殖毒 物等一系列危险度评价指南。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性评 价方法及标准要求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概述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多 样的化学物质,既有天然生成的,也有人工合 成的。据估计,目前常用的7万多种化学物质 中约有10%左右为致突变物。国际癌症研究机 构(IARC)颁布的文集中确定约有102种(至2007 年)化学毒物或生产过程对人类有致癌性。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人们发现致突变物和致癌物的效应表现为 “零”阈值,即在零以上的任何剂量都可以产生 效应。对于这样的物质找不到安全限值,不能 用原有的化学物质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具有致癌潜力的化学毒物越来越多,而且 其中有一些是难以完全消除或经权衡利弊后尚 需应用的。发展了危险度评价的方法,提出了 “可接受危险度”的概念。
危险度评价已成为许多国家对各类化学毒物 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危险度评价和安全 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一、基本概念:
LEC(格雷哈姆)风险评价法
危险度分级 D 分值 >320 160 ~ 320 70 ~ 160 可能的后果 极其危险, 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 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 分值 20 ~ 70 <20 可能的后果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 或许可被接受
格雷哈姆(K.J. Graham)评价法
D=LEC D——危险度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作业场所)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 L 分值 L 分值 10 6 3 1 可能性状况 完全可以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L 分值 0.5 0.2 0.1 可能性状况 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频率的 E 分值 E 分值 10 6 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连续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E 分值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每月暴露 1 次 每年几 次出 现在 潜在危 险环境中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可能结果的危险严重度的分数值 C 分值 100 40 15 可能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性的,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的, 1 人死亡 C 分值 7 3 1 可能的后果 严重的,出现严重伤害 重大的,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矿山开采的矿山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 录
•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概述 •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 •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技术 • 矿山环境风险管理技术 •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案例分析
01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矿山开发 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 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 程。
统和建筑物材料的腐蚀作用。
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系统完整性风险评估
分析矿山开采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等。
土壤污染与破坏风险评估
评估矿山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流失和 土地沙化等。
景观破坏与恢复风险评估
分析矿山开采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程度,评估景观恢复的可行性及效 果。
保护措施
利用效果
采取节水措施,如采矿废水处理和循环利 用、雨水收集等,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 监管。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矿山开采过 程中的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当地 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案例三:某矿山的大气污染控制
总结词
大气污染严重,需采取有效控 制措施
控制措施
采取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 技术,同时加强采矿过程中的 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修复措施
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同时加强生态监管和 保护。
重建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植被覆盖率提 高,生物多样性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理措施
采取土壤修复技术,如化学淋洗、植物修复等,同时加强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编写技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如危险度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等。
3
科学分析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 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风险控制与防范
制定控制措施
01
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污
染物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措施。
组织结构清晰
专章的结构应清晰、完整,遵循逻辑顺序,便于读者理解 和掌握。一般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内容详实具体
专章的内容应详实、具体,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信息,包括 数据来源、分析方法、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与防范 等方面的描述。
风险识别与评估
1 2
全面收集资料
在风险识别与评估阶段,需要全面收集相关资料 ,包括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气象水 文条件等方面的数据。
3
在阐述观点和结论时,提供充分的论据和理由, 增强说服力。
数据支撑有力
01
使用可靠的数据来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02
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避免误导读者。
03
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环境风险的实际情况。
图表丰富直观
STEP 02
STEP 01
逻辑混乱不清
总结词
理清思路,条理清晰
详细描述
在编写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时,要确保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用标题、段落和列表等格式来组织内 容,使信息层次分明、易于理解。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如先概述再详细分析,先总体后具体等。
数据不准确或缺失
总结词
核实数据,提供来源
VS
详细描述
8-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四、安全措施。根据工序评价出的危险度等级,在技术、设 备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1)按评级等级采取安全措施。 (2)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人员配备。 ②教育培训。 ③维修。 五、用事故案例进行再评价。按照第四步讨论了安全措施之 后,再参照同类装置以往的事故案例评价其安全性,反过来 再讨论安全措施。 六、用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再评价。通过安全性的再评价,发
二、定性评价。对建厂条件物质理化特性、工程系统图、各 种设备、操作要领、人员配备、安全教育计划等进行检查和 定性分析,确定各评分标准。 三、定量评价。把装置分成几个工序,再把工序各个单元的 危险度定量,以其中最大的危险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度。
危险度的定量评价,是将装置分为几个单元,对各单 元的物料、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进行评定,最后按照 这些项的分数之和来评定该单元的危险度等级。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 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 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 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 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 它是一种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此外, 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 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 境中工作,取E=6。
第11页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 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 =3×6×15 =270
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的范畴。 整改措施: 1)车间加强通风,对通风设备定时维修; 2)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 3)及时编写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预案内容;
13章-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药品的非临床(临床前)研究:主要指在实验室 进行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药理、药效学评价 (包括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研究)。
GLP的范围:覆盖了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所有实验 室研究工作,并有进一步向与整个环境和生物圈 有关的实验室研究工作扩展的趋势。
(一)国内外GLP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国外GLP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1972年,美国颁布《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 FederalInsecticide, Fungicide and Rodenticide Act, FIFRA)。 ★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于1982年
★亚慢性毒性试验用于了解较长期反复染毒受试化学物后对动 物的毒作用性质和靶器官,评估对人体健康可能引起的潜在危 害,估计最大无作用剂量,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设 计提供参考依据。
★致畸试验用于确定受试物的胚胎毒作用以及对胎仔的致畸作 用。
★生殖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两代,以判断受试物对生殖过程的影 响。 ★代谢试验是了解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特点,有 无蓄积性以及毒作用的可能靶器官和组织。
1.3 国内外的化学物安全性评价法规
一、国外的化学物安全性评价法规
★美国于1906年颁布了第一部管理化学品危害的联邦 法律《食品和药品法》(Food and Drug Act)。 ★1938年美国又颁布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FD&C Act),并在其后进行了多次修订。
2001年6月发布《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认证工作程序》 和《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认证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颁布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化学 品测试合格实验室导则》。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相继开展了药品 和其他相关产品、毒物的GLP研究和实施工作。 1993年12月以国家科委主任令形式发布《药品非临床研究 管理规定(试行)》,经几年试用和修订后于1999年10月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4号令发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 量管理规范》(试行),并已开展对全国GLP实验室的认 证工作。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一)环境与环境卫生的概念1.环境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由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所组成。
(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指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由各种物质因素所组成。
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
原生环境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某地区氟的含量过高就会导致氟中毒,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这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故又称地方病。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如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
(2)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体系,它由各种非物质因素组成。
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与社会人际关系等。
2.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二)环境污染及其来源1.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
扰乱了生态平衡。
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public nuisance)。
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1)污染源(pollutant source):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或设备与装置,即污染因素的发生源。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附件1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根据XXXXXXXXXXXXXXXXXXXXXXX原辅料理化特性和危险分析,以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编制要求,公司的环境风险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如下。
1 环境风险识别1.1 风险识别范围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1.2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原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该公司生产过程和储存中这三种风险类型均会出现,因此考虑由此造成的污染物事故排放,不考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起的事故风险。
1.3 风险识别内容(1)物质危险性识别该公司所涉及到的化学品有:液氧、氮气、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石灰粉、煤气。
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该公司涉及到的化学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液氧、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
其余的化学品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属于一般化学品。
该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见表1-1。
表1-1 公司涉及的危险物料及储存方式①火灾爆炸危险识别燃烧爆炸危险度H 计算公式为:LL)-(R H 式中:H —危险度;R —燃烧(爆炸)上限; L —燃烧(爆炸)下限。
危险度H 值越大,表示其危险性越大。
该公司各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如下表所示。
表1-2 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②物质危险指数物质危险指数计算公式:物质危险指数=最大储存量/MAC(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 该公司物质危险指数见表1-3。
表1-3 物质危险指数③物质毒性该公司物质毒性判定见表1-4。
表1-4 物质毒性各物质的物质危险指数、火灾爆炸度、物质毒性总结于表1-5。
表1-5物质风险识别总结从表1-7可见,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为首要危险物质。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1 评价等级和评价围1.1评价等级依据HJ/T169-2004,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
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级。
1.2环境风险评价围子站风险评价围为距离源点半径5km围。
母站风险评价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围。
根据国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40m围。
2 风险识别2.1 物质危险性识别(1)CNG的理化性质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和,此外一般还含有、、和,以及微量的,如和等。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
CNG的压力围一般在20-25Mpa、温度-5-50℃、密度0.76kg/m3、低热值36.19MJ/m3、爆炸极限5.0%-5.1%。
(2)CNG的危险性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
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围,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围即为天然气的。
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
由于天然气中90%以上的都是甲烷,对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CH4,无论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特殊要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
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CH4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于表2.1-1:表2.1-1 CH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的规定,CH4生产储存场所火灾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
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
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个特定环境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它旨在识别和评估环境风险,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环境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潜在影响。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环境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环境背景、地质地貌、气候气象、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基础数据,可以全面了解环境系统的特点和演变趋势,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对可能的污染源、敏感环境和易受影响的人群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的风险源和潜在影响,评估其可能的风险程度和潜在风险事件的可能性。
通过对可能的风险源和潜在影响的评估,可以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环境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环境风险评价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是指对环境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包括对风险的可能性、潜在影响、风险程度和风险趋势等方面进行评估。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环节,它们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潜在影响。
环境风险评价还需要进行风险沟通和风险监测。
风险沟通是指将评估结果和风险信息传达给决策者、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可以增强风险评估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风险监测是指对环境风险的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为环境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全面的角度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它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危险辨识与评价
安全检查表示例
设备安全管理检查表(续)
项目
检查 问题整 结果 改情况
3、压力容器是否按规定时间定 期检查、检测,有档案;
4、压力管道的阀件、法兰、支 架吊架、保温、防腐是否完好无 损,排放点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是否建立压力管道的档案;
安全检查表示例
设备安全管理检查表(续)
项目
检查 问题整
结果 改情况
2)常用的评价方法
•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 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帝国化学 公司蒙德法、日本六阶段评价法、作业 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等。
3.危险评价的内容
危险性评价
确认危险性
评价危险度
危险源辩识 (观察) 1.危险源
2.危险源变化
危险性定量 (确认) 1.事故发生概率 2.后果严重度
际存在量。 Q1 、 Q2 、 、Qn——生产场所或贮存 区的临界量。
5)危险辨识的结果
危险辨识活动的结果,通常是可能引起危险情 况的材料或生产条件清单,如下表所示:
危险辨识活动的结果
序号
结果
序号
结果
1 可燃材料清单
5 系统危险清单
2 毒性材料和副产品清单 3 危险反应清单
污染物和导致失控反 6 应的生产条件清单
3)国际劳工局用以鉴别重大危险 装置的重点物质
物质名称
1. 一般易燃物质: 易燃气体 高易燃液体
2. 特种易燃物质: 氢
环氧已烷
数 量(>)
200 t 50000 t
50 t 50 t
3)国际劳工局用以鉴别重大危险 装置的重点物质
物质名称
数 量(>)
3. 特种炸药: 硝酸铵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它是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风险的特征、来源和程度,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描述。
这包括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有害生物和其他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物的分析和检测,可以确定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程度。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潜在风险的暴露途径和途径进行评估。
这包括人类可能接触到的污染物的途径,如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
通过对环境中潜在危险因素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过程的研究,可以确定人类可能接触到的危险物质的途径和程度。
然后,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潜在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潜在危险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毒性和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危险物质的毒性和生态效应的评估,可以确定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程度。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潜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来源和排放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潜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对危险物质的来源和排放源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确定其管理和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环境风险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进行风险识别、暴露途径评估、影响评估和管理评估等过程。
通过对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环境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因此,环境风险评价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加强对环境风险的监测和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实现。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知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1环境风险
欢迎共阅第11章环境风险评价11.1环境风险评价总论11.1.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可能造成(1)根据建设工程特点,对生产装置和储运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因素进行识别;(2)针对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分析评价环境风险事故可能引起的后果,包括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出为减轻影响应采取的缓解措施;(3)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以及现场监控报警系统。
表11.1-2物质的危险特征及毒性特征一览表11.1.2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为: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
11.1.3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见图11.1-1。
本次风险评价的主要危险物质是天然气—易燃气体,爆炸下限较低,一旦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稳定轻油、混合庚烷、提馏油、导热油等为易燃、可燃液体,泄漏遇点火源可发生火灾,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可发生火灾、爆炸。
(3)环境敏感性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设工程位于工业园区,无水源地分布,属于非环境敏感区。
(4)重大危险源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5)等级的确定由表11.2-2可见,本项目储罐区未构成重大危险源,对比表11.2-1,确定建设工程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危险度评价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第一节概述
•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即基于毒理学试验资料,化学物接触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等科学数据的分析,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对公众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发生损害效应的性质、强度、概率,确定可同意危险度水平和相应的实际安全剂量,为治理部门制定和修正卫生标准,制定相应法规,确定污染治理的先后次序,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称为危险度评价。
一、进展历史
•1.占卜术(算命)
•危险度研究在人类史上已有专门长的历史,公元前3200年,Sumerians有一类专门的神父—Asipus,他们的职责是用简单的方法来占卜吉凶(可能危险度)。
•我国流传特不算命方法中也有一些危险度评价的内容。
•2.近代的进展
•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又称健康风险评价,是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之间的桥梁。
美国国家
科学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科学研究-危险度评价-危
险度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1994年作了补充修改和确信。
这一框架已为国际学者和国际研究机构广泛同意。
二、什么缘故要进行环境危险度评价?
•1.必要性
•美国食品及药物治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美国国家环保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以及我国政府已对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制定出卫生标准。
然而,在这标准之下就安全吗?假如一般人群终生暴露在100种化合物下,每
种化合物的安全标准为10-6,它们毒性相加的结果实际上并不象想象的那样安全。
而进行环境危险度评价确实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2.成功的个案
•英国大夫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确实是较早危险度评价的成功案例。
• 1996年加拿大联邦—省饮水分委会应用混合物危险度评价的方
法制订出第6版《饮水质量指南》,涉及60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同意浓度(MACs)。
•三、危险度评价的局限性
•目前采纳的“危险因素评价”方法表现出了它的局限性,正
日益受到流行病学界内外的评议。
例如针对一些病因学研究
中相互矛盾的现象,Taubes认为“流行病学在病因推断上面
临其自身的极限”。
1.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
•例如戴文灿认为被动吸烟是女性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徐肇翊等却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在室内的氡与肺癌、杀虫剂残留物与乳腺癌、高压线电磁场与脑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关联上也有许多结果矛盾的报道。
2.难以区分低危险因素
•低危险因素在慢性病中经常存在,它既可为高危险因素所掩盖,也可能为偏倚及混杂因素所干扰。
这种偏倚及混杂能够来自多个方面,如询问偏倚、回答偏误、选择偏误、意愿偏误、错误分类偏误、回忆偏误、出版偏误等;也能够由不同因子之间、因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所造成。
然而低危险因子的作用不可忽视,特不在高发病率疾病。
例如一种发
病率为12%的疾病,其RR为1.2,就可在10万人中增加2000个病人。
3.危险因素得不到合理性的支持
•吸烟要紧诱发肺癌中的鳞癌,而被动吸烟能诱发肺癌的报道则多为腺癌。
又如烧煤的空气污染在中国已存在几百年,而女性肺癌却是近30年才迅速增加;东西方国家室内空气污染情况大不相同,但女性肺癌的情况却极其相似。
4.研究中重视阳性结果
•研究中重视阳性结果,轻视阴性结果和低危险因素;重视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忽视阻抑疾病发生的爱护因素;重视环境危险因素,忽视自身遗传因素,阻碍了对疾病病因的深入
研究和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