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物质的分类-说课一等奖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物质的分类-说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cb2c83e89eb172dec63b794.png)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了解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2. 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手段对分散系、胶体进行研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进行研究物质、观察物质、认识混合物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二、重点与难点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及分类方法的思想实质
三、教学过程提纲
四、板书
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一、分类的方法
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概念: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3.练习并小结
二、预习混合物的分类并记录ppt的问题。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b752c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6.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1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一、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单一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分类方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物质的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b7ac31284ac850ac024205.png)
高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共案时间:星期:【教学主题】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物质的分类⑴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例一:交叉分类法: Na2SO4含氧酸盐K2SO4无氧酸盐NaCl 钠盐BaSO4硫酸盐⑵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例二:固固:粗盐混合物(多种成分)液液:水与酒精气气:空气金属单质:Fe物质(1)单质(3)非金属单质:P一元酸 HCl酸(5)二元酸 H2SO4纯净物(2)三元酸 H3PO4难溶碱 Fe(OH)3化合物(4)碱 (6)易溶碱 NaOH正盐 NaCl盐酸式盐 NaHCO3碱式盐 Cu2(OH)2CO3金属氧化物 CaO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类型实例A+B=AB 化合反应2H2+O22H2OAB=A+B 分解反应CaCO3CaO+CO2↑AB+C=A+CB 置换反应H2+CuO Cu+H2OAB+CD=AD+CB 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课堂练习1]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 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OH,NH3·H2O,Ar,NaHSO4,Cu(OH)2,HCl,HNO3,H2SO4,CO2,H3PO4,NaOH, CuSO4,Cu2(OH)2CO3,NaHCO3,空气,盐酸,CO,CH4,H2CO3,MgCl2,MgSO4(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2)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5)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6)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7)属于酸: ____________;(8)属于碱:_____________________;(9)属于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37d12355270722192ef762.png)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①(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
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2、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3、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4、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
5、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实验
教具准备:氯化钠溶液、植物油、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碘水、半透膜;直流电源、U形管、烧杯、试管、过滤装置;电教平台。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15d095d6294dd88d1d26b41.png)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预习新知]一、同素异形体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树状分类法举例:(2)交叉分类法举例: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CO 2、SO 3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
(2)CaO 、Fe 2O 3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3)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则属于碱性氧化物。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1)分散系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组成⎩⎪⎨⎪⎧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3)分类⎩⎨⎧按分散质、分散剂状态进行分类,共有9种组合。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2.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3.胶体的性质[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 2SO 4、KNO 3都是含氧酸盐。
( )(2)HNO 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 ) (3)Na 2CO 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 )(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5)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6)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7)胶体一般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8)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9)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答案:(1)√(2)×(3)×(4)×(5)×(6)×(7)√(8)√(9)√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答案:C3.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⑨D.①④⑤⑥⑦答案:B4.出现大雾天气时,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解析:雾是由微小液滴(直径10-9~10-7 m)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
1.1.1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1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c405856f51e79b896902266c.png)
课时1 物质的分类课标解读内容要求学业要求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
3.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1.能依据物质类别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2.能从物质的类别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能举例说明胶体的重要特征。
学习任务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在初中我们就接触过金刚石、石墨和C60,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它们是同种物质吗?它们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答案不是同一种物质,它们属于单质。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我们已接触过许多物质,如: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铁、④食盐水、⑤臭氧(O3)、⑥石灰水、⑦纯碱、⑧硫酸、⑨氧化铁、⑩苛性钠等。
按照这些物质的类别用序号填表:混合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①④⑥③⑤②⑨⑧⑩⑦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含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形成方式由①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②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不同的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实例金刚石、③石墨和④C60;O2和⑤O3等H2O、HCl、NaCl、CaCl2等(2)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3)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交叉分类法Ⅰ.碳酸钠的交叉分类分类标准所属类别组成的阳离子⑥钠盐组成的阴离子⑦碳酸盐溶解性⑧可溶性盐Ⅱ.在不同的物质和其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
2.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定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实例CO2、SO3等CaO、Fe2O3等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属类大多数金属氧化物(Al2O3、Na2O2例外) 如Mn2O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属于纯净物( ✕)2.Ca(OH)2既属于碱又属于化合物、纯净物( √)3.胆矾(CuSO4·5H2O)是混合物( ✕)4.硝酸钾既属于钾盐,又属于硝酸盐( √)5.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在某食品的包装盒内,小高同学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包装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af8ccfe4733687f21aa1d.pn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省教学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复习初中所学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且经过师生间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引入】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自主学习】学习课本P24第一、二段,阐述上述原因【小结】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事和物,我们不断的研究着,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我们就必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主备人:李凤时间:2009年9月25日课程标准: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省教学要求:1、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作用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溶液、浊液等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分类法了解分散系概念和本质,并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2、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b6f27402d276a201292e7f.png)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类法的应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液体:H2SO3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解](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1.1物质分类教案 人教版必修1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1.1物质分类教案 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1122315aa00b52acec7cab5.png)
物质分类【教学目标】1.从基本的物质分类出发,认识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学习化学的分类观。
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3.了解胶体和溶液、浊液的区别。
4.认识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要分类陈列以便于人们查找,快递企业对数以万计的物品要分类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样,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对于数以万计的物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它们分类呢?2.新课讲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板书]1.物质的分类[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投影]空气、乙醇、铜、铁、碘酒、氧气、水、小苏打、盐酸溶液。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第一种分类结果混合物:空气、碘酒、盐酸溶液纯净物:乙醇、铜、铁、氧气、水、小苏打第二种分类结果固体:铜、铁、小苏打液体:乙醇、碘酒、水、盐酸溶液气体:空气、氧气[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设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呢?[学生活动]将物质进行分类:[师]以上的分类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可以形象的称为树状分类法。
[设疑]化合物一定是酸、碱、盐或氧化物吗?[强调]最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并不完全,例如,氨气不属于酸、碱、盐或者氧化物。
[设计意图]将初中所学单一物质进行系统分类,为后续寻找同类物质的共性做铺垫。
[师]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的单质,其中有一些单质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例如:金刚石、C60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
在化学上,我们将这样的单质命名为同素异形体。
[板书]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设疑]还能举出哪些些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等)[生]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等。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4篇)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3b1ae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2.png)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4篇)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知识与技能: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高中化学教案篇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1课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07a5f29bcd126fff6050b05.png)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Na2SO4硫酸盐Na2CO3碳酸盐K2SO4钠盐K2CO3 钾盐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练习1: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练习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3.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二、化学反应分类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6、碱+盐——新碱+新盐7、盐+盐——新盐+新盐’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9、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10、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 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 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即熔化为液态)状态下能导电(即电离)的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100798a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1.png)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分类原理,能够根据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案、幻灯片、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初步引入:请学生谈谈平常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都有什么特点?
2.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物质的分类。
二、概念讲解
1. 讲解什么是物质的分类,为什么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按物质的性质分类等。
三、分类实验
1. 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
分类。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四、拓展应用
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物质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讨论物质的分类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分类物质。
五、归纳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实际应用。
2.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
应用。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6c76d2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c.png)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类概念,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不同类型的物质(如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能够正确运用物质分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3.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关系。
4. 常见物质的分类实例。
5. 物质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物质分类方法的运用。
2.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分类的知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实际意义。
3.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质分类的概念。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分子等。
2. 提问:同学们认为物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他们是怎样分类的?【讲解】1. 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通过实例说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3. 讲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关系。
【练习】1. 给出一些物质,让学生进行分类。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进一步分类等。
【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提醒学生注意物质分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物质分类的知识。
2. 选择一种物质,调查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实例,如食盐、糖水、空气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
2. 提问:这些物质究竟属于哪一类?我们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呢?【知识讲解】【课堂互动】1. 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1_物质的分类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1_物质的分类_教学设计_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684bff4ebb68a98271fefaf9.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侧重掌握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掌握酸、碱、盐的性质。
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求全体学生经历对化学知识的形成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图1、图书馆陈列的图书图2、商场摆放的商品对于多达千万的化学物质和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按得氧,失氧分类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B+C复分解反应AB+CD=AD+BC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例如:2CuO+C===2Cu+CO2高温二、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等。
分类的意义:交叉分类法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树状分类法把事物认识得更加深刻,促进科学发展石油产品及其应用树状分类法1、下列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选择,可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属同类的物质?(1)选___. 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2)选___. 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A. 盐酸B. 浓硫酸C. 硝酸溶液D. 纯碱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类别上。
O2 Cu 硫酸溶液 Ba(OH)2 KNO3CO2 空气其它三种都是溶液其它三种都是酸九种分散系(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新人教版新教材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教案必修第一册
![新人教版新教材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教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56c341dd88d0d232d46a96.png)
二、核心素养【素养解题】[典例示范] 依据物质的分类标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D.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分类问题解题思维模型]答案B三、对点训练1.墨鱼骨粉(主要成分为CaCO3)可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CaCO3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解析CaCO3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D项正确。
答案D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氧气C.氯酸钾D.乙醇解析A项,冰水混合物是水,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A项正确;B项,只含有氧元素,是单质,B项错误;C项,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D项,乙醇含有三种元素,是含氧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A3.原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液态物质,加热原油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分别汽化,然后冷凝,就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由此可以判断原油属于()A.化合物B.混合物C.单质D.纯净物解析由题干所给信息可知,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汽化冷凝后能得到不同的产品,所以原油属于混合物。
答案B4.请按下列线索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解析要正确填写树状分类图,必须首先明确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差异。
依据基本化学知识即可解决。
答案Fe、Cu S、H2HCl、H2SO4NaOH、Ba(OH)2NaCl、NaHCO3K2O、CuO[合格练]1.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经常采用分类的思想方法。
下列有关“Na2CO3”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B.盐C.钠盐D.碱解析碳酸钠含有钠元素,所以属于钠盐,碳酸钠的俗名叫纯碱,但不是碱,所以答案选D。
答案D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选项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A盐酸NaOH固体石墨食盐B碱石灰金刚石O3纯碱(Na2CO3)C空气澄清石灰水铁石灰石CuSO4·5H2CaCl2水银CaODO解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A正确;金刚石是单质,不是化合物,B项错误;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C项错误;CuSO4·5H2O是纯净物,氧化钙是氧化物,不是盐,D项错误。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的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7d1f6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a.png)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和原则;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3. 能够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合理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物质的分类原则和方式;2. 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化学物质分类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3. 教师准备化学物质分类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物质分类的主题,让学生讨论化学物质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化学物质分类的方式和原则(15分钟)1. 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和原则,包括按照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进行分类。
2. 利用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分类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三、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20分钟)1. 按照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如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等。
2. 按照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如气体、液体、固体等。
3. 按照物质的用途进行分类,如食品添加剂、药物、工业原料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如酸碱中和实验、氧气的制备实验等。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如何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合理分类。
2. 展望下节课内容,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实践应用:1. 学生可自行选择一种化学物质,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并写一份研究报告。
2.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化学物质,进行进一步分类和探索。
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化学物质分类的知识。
2.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和讨论,提高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92ac6b453610661ed9f4f3.png)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任务2.2:认识交叉分类法单质、酸、碱、盐、氧化物,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投影】【讲述】大家看,我们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像这种分类方法我们称为树状分类法。
在纯净物中按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在单质中可按性质的差异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在化合物中,可按组成的差异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请同学们分别举几个例子填在书中25页。
【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图分类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思考】: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要如何分类?我们可以从阴阳离子的角度进行分类。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单单只用树状分类法来分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们往往需要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一种就是交叉分类法。
【投影】【投影】姚明、罗纳尔多、田亮、刘翔【讲述】可见对于同一种物质,分类标准不同,可以把事物归为不同的类别。
这就有角色的多重性,交叉分类法物质类别之间有部分交叉思考生1: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生2: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从阳离子的角度分类Na2SO4、Na2CO3是钠盐,K2SO4、K2CO3是钾盐;从阴离子的角度分类Na2SO4、K2SO4是硫酸盐,Na2CO3、K2CO3是碳酸盐。
观察思考引出树状分类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深入了解树状分类法以及树状分类的特点从阴阳离子的角度对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的分类,引出交叉分类法通过运动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深入交叉分类法任务2.3:对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进行总结任务2.4:对化学反应、化学元素进行分类【投影】这是交叉分类么?为什么?【总结】现在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习的分类方法,总结一下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板书】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2.交叉分类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分类【讲述】在明确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刚才已经对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下面请大家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提问】通过我们学的两种分类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对化学元素进行分类思考回答不是交叉分类学生:树状分类法,用一种标准将物质分类后,对于各物质再进行分类,不同类物质之间不存在交叉;交叉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对物质分类后不同类别中的物质有交集。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abe9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6.png)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1.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2. 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
2. 化学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应用。
二、讲解:
1.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 按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 按物质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原子、分子和离子;
- 按物质的性质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金属loid等。
2. 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 ductility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器和建筑材料中;
- 非金属:多为离子晶体或分子固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
- 金属loid: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的物质,如硼、硅等,应用于材料和电子工业中。
三、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分类练习,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
五、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物质分类方法和应用领域。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并掌握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时3
考试大纲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了解溶液,浊液,胶体三大分散系的特征。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理解物质的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复习过程
基础梳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二、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法
定义: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________进行分类。
2、交叉分类法:
(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 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3、树状分类法
(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分散系概念:把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中得到的体系(混合物)
2、组成:①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②分散剂:分散系中起容纳作用的物质。
3、九种分散系
4、胶体的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步骤] 取一烧杯,加入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1~
氧化物 按性质分 按组成元素 性氧化物,如CO 2,SO 2 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 氧化物,如CO 、、CO 2、P 2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