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的煎服方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中药的煎服方法
一、煎药法
(一)煎药用具
一般以瓦罐、砂锅、搪瓷器具为好,忌用铁器、铝制品,因为有些药物与铁、铝一起加热后,会起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
(二)煎药用水
宜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视药量、药物质地及煎煮时间而定,一般以500~600ml为宜,或以浸过药面3~5cm为宜。
每剂药可煎煮1~2次,每次煎得量为100~150ml即可。
(三)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有“武火”、“文火”之分。
急火、大火煎之谓之武火;慢火、微火煎之谓之文火。
一般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同时要根据药物性质及疾病性质酌定火候。
如:解表及泻下方剂,煎煮时间宜短(10~15分钟),其火宜急,水量略少;补益方剂,煎煮时间宜长(40~60分钟),其火宜慢,水量略多。
(四)煎药方法
煎药前宜先将药物用洁净的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煎煮,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
有些药物宜用特殊的煎煮方法:常见的有:
1.先煎:贝壳与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实,有效成分难于煎
出,宜打碎先煎,煮沸后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物。
某些质地较轻而用量又多以及泥沙多的药物(如芦根),
亦可先煎取汁,然后以药汁代水煎药。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取其挥发油起效的(如薄荷、砂
仁、木香等),只煎4~6分钟即可。
用大黄取其泻下的,
一般煎5~8分钟即可。
3.包煎:某些药物,煎煮之后,其药汁或混浊难咽,或对咽
喉有感官刺激,或易于粘锅,如海金沙、车前子、赤石脂;
有些药物,煎煮之时总是漂浮水面而不下沉,此类药物多
为植物种子或花序如蒲黄、旋覆花等。
以上几类药物都应
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物同煮。
4.单煎:有些贵重药物如高丽参、鹿茸、西洋参等,为了避
免其有效成分被其它药物吸收,可单煎另服,或与其它药
汁和服。
5.溶化或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
龟胶、饴糖、蜂蜜、鹿胶等,应单独溶化,趁热另服,或
与煎好的药汁混服,以免因其粘性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煎煮
(性粘的胶质药物若与其他药物共煎,常会粘结其他药
物,使其有效成分不易析出)。
胶性药物煮时容易烧焦,
故只能用“溶化”之法。
6.冲服:某些芳香类药物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等,不宜煎
煮(煎煮则有效成分全部挥发散失)的,应研末冲服。
此
外,为了节省药材,有些药物如三七、西洋参、牛黄等,
亦常研末冲服。
此外,有些药材(特别是植物叶、花类如菊花、茵陈、桑叶等)吸水性强,使药汁流出不畅。
因此,煎取药汁时,应对药滓予以适当压榨,这样,可收尽药液,以免浪费。
二、服药法
(一)服药时间
1.饭前服(空腹服):下列情况宜饭前服:①病位在胸膈以下者。
如肠燥便秘、下焦瘀热、膀胱湿热等。
②补益类方剂宜空腹服,使药物能被充分吸收。
③和胃制酸类方剂,如珍珠层粉、香砂养胃丸等宜饭前服,使药物能直接中和胃酸,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
2.饭后服:下列情况宜饭后服:①病位在胸膈以上者;如感冒、咳嗽、鼻炎等。
②消食剂宜饭后服,使药物既充分接触食物,又健运脾胃。
③对肠胃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如常山、云木香、皂荚、马兜铃、瓜蒂等,亦宜饭后服,以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
④缓下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大黄附子汤、番泻叶等一般于晚饭后服,以利于次日晨排便。
总的来说,大部分方剂宜于半饥半饱服,急病或重病则不拘时服。
(二)服药方法
1.汤剂:一般是一日一剂,分1~2次温服。
某些疾病如急病或重病,1日可服2剂。
对于服药呕吐者,可加入生姜同煎或姜汁兑服。
2.中成药:膏、丹、丸、散等中成药的服法,一般是将一天的总药量分2~3次口服。
其服用方法与汤剂一样都是根据病情、病位和药物特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