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感染预防指南概要翻译(最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通路感染预防指南概要翻译(最终版)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概要(美国-2011)
林曰勇翻译整理
本指南供医院住院、门诊及家庭医疗保健机构的负责血管内置管术专业人员或感染控制管理人员参考使用。指南是由一个多个专业学科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制定,主要的学科有危重症医学、传染病学、医疗保健及感染控制学、外科学、麻醉学、介入放射学、肺科学、儿科学及护理学。工作组由危重症监护医学学会(SCCM)主导,合作机构有美国传染病学学会(IDSA),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外科感染学学会(SIS),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美国胸科学会(ATS),美国危重监护麻醉医师协会(ASCCA),美国感染控制工作者协会(APIC),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S),美国肿瘤护理协会(ONS),美国肠内与肠外营养学会(ASPEN),介入放射学学会(SIR),美国儿科学会(AAP),儿科传染病学学会(PIDS)及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属下的美国议员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HICPAC)。制定本指南旨在更新发表于2002年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为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主要强调的内容如下:
1) 对从事血管内导管放置及维护工作的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2) 行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时采用最高级别的无菌操作规程;
3) 用含氯己定(洗必泰)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4) 避免常规中心静脉导管更换以防止感染;
5) 当严格执行上述方法后感染率仍不下降时,可以考虑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杀菌剂
/抗生素封管和浸有洗必泰的海绵敷料。
指南上的各推荐类别如下:
IA. 强烈推荐采用,有精心设计的实验、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的强有力支持。
IB. 强烈推荐采用,并有一些实验、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和一项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支
持;或一项被有限的证据支持的习惯作法(例如,无菌技术)。
IC. 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制定的标准、规则规程的要求。
II. 建议采用,有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的支持,或一项理论基础的支持。
未明确.关于其有效性存在的证据不充分或意见不统一。
前言
在美国,ICU病房每年有1500万中央静脉导管日(导管日计算方法:一定时间内所选人群使用CVC天数总和)。在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CRBSI)方面已有很多的研究。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明显增加了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但没有证据表明其能作为独立因素增加病死率。ICU每年有8万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如果医院所有科室部门都纳入统计,每年总共有25万例血源性感染发生。通过一些分析表明,感染引起的支出是重要的,由于感染发生率及经济支出情况。为了改善病人预后,减少医疗保健支出(对病人,医疗提供者,保险公司,政府决策者都有利),倡导降低感染发生率十分必要。为实现这一目的,需多方共同努力,包括:决策放置及拔出CVC 的上级医师,导管置入操作者,导管日常护理人员,感染控制人员,含CEO在内的医疗机构领导层,导管供应商以及需自己护理导管的病人。
有效防止感染计划的目标的应当是在所有医疗机构都消除CRBSI。尽管这个目标极具挑战性,这个计划能减少CRBSI证实是有效的,但杜绝CRBSI仍需继续努力。该指南从尽可能降低感染率出发,但应考虑到病人类型,病人本身广泛存在的微生物以及目前政策及技术的局限性。
推荐要点
一、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1. 明确血管内导管置入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A 类)
2. 要周期性评估导管置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度和遵从程度。(?A类)
3. 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维护的专业
人员才
能被指派置管操作。(?A类)
4. 确保ICU中护理人员恰当的水平和数量。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
士或患
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B类) 二、导管及插
管部位选择
(一)外周及中线导管(midline catheter)
1. 对于成人,应选择上肢部位进行置管。下肢置管应尽快更换为上肢置管。(?类)
2. 对于儿童,可选择上肢、下肢或头皮(新生儿或小婴儿)部位进行置管。(?类)
3. 根据插管目的、维持使用时间、已知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如静脉炎和
渗出)、
置管操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B类)
4. 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A类)
5. 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类)
6. 对于使用透明敷料者,可通过敷料外触诊辨别是否有疼痛和肉眼观察来每
日评估插
管部位情况;对于使用纱布或不透明敷料,除非患者有感染迹象如局部压痛或
其他
可能CRBSI迹象,否则不应揭除检查。(?类)
7. 当患者出现静脉炎(热、痛、红或触感静脉索)、感染或导管失功时,及时拔出外
周静脉置管。(?B类)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1. 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如气胸、置入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撕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
的风险。(?A类)
2. 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A类)
3. 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脉或股静
脉,以减少感染风险。(?B类)
4. 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5. 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防锁骨下静脉狭
窄。(?A类)
6. 对于须接受长期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采用造瘘或人造血管移植等方式而
非CVC。(?A类)
7. 使用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如果这项技术可用的话),以减少反复插管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