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cdb3b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赠、残。
4、指导写字:枝、记、刘,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同学讨论后教师点拨。
⑴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⑵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⑶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⑷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⑴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快乐,幸福、丰收……)⑵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喜爱、快乐……)⑶齐读诗歌,注童重读以下词语: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84fe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f.png)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章法。
2.认识赠人诗的特点,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的韵律和章法。
2.精读诗歌,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音乐律动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导入课程
教师介绍诗歌的韵律和章法,并阐述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3. 诗歌欣赏和解析
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赠刘景文》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 课堂讨论
学生就《赠刘景文》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6. 课堂作业
让学生翻译《赠刘景文》的内容,并简要阐述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资源
1.课件:《赠刘景文》诗歌解析
2.录音:教师朗读《赠刘景文》
3.赠人诗的例子及背景介绍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选一首赠人诗,进行赏析和解析。
2.带领学生去国家图书馆或其他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cb3f3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d.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e6be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8.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赠送诗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诗词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词。
-情感的深入体会: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词的仿写:对于如何将所学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
举例解释:
-在解释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用图示或实物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霜叶”与“二月花”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词如何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友谊的珍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参差不齐。在讲解诗句意境时,有些学生能够迅速领会,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境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赠刘景文》中的诗句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展现的深秋美景和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c560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4.png)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赠、刘”等7个生字,会写“赠、刘”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赠刘景文》,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赞美之情。
4.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之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讲述苏轼与刘景文之间的友情故事,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让学生谈谈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贝”,右边是“曾”;“刘”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文”,右边是“刂”。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赠”可以组成“赠送”“赠礼”“赠品”等;“刘”可以组成“姓刘”“刘海”等。
4.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引导学生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词语的含义,感受秋天的萧瑟和菊花的坚韧。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解释“好景”“君”“最是”“橙黄橘绿”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鼓励。
5.朗读指导,体会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赞美之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13ab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第【1】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2642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5.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友情相关的主题,例如“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感谢”。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首表达友情的古诗。这个创作活动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古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中“橙黄橘绿”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也寓意着友情的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最是”一词的用法,我会通过对比其他诗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关键词语的解析:掌握诗句中的“橙黄橘绿”、“最是”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歌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在诗词创作实践方面,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度。
-在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停留在对诗词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从文化、情感、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引导性问题来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友情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如何向朋友表达你的关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0c5b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a0cb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教案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e44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7.png)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色,理解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意。
(2)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年有四季,你们能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的名字叫《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3、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赠、刘、擎、菊、残、犹、傲、君。
(2)学生认读生字,教师强调读音和字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赠、擎、残”等字的书写。
4、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赠给刘景文?(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勉励友人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6、朗读背诵(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如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3cdf7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第【1】篇〗学习目标:赠刘景文教学实录及反思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bd38f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c.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菊花虽残,但枝茎仍傲霜斗寒。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告诉友人虽然青春已逝,但人到中年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首诗通过对秋冬景色的描写,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画面想象等方法,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目标3.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 学会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古诗的方法。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思想的启迪。
4. 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背诵古诗。
-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2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
5. 教学方法5.1诵读法古诗教学离不开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在教学本诗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如“擎(qíng)”“犹(yóu)”等。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ada7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2.png)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古诗的韵律和格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亲身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诗人的画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赠刘景文》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首古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赠予好友刘景文的诗作。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菊花、荷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教材选取这首诗,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格式,为后续的古诗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古诗的朗读、平仄标注等,提高学生对古诗韵律和格式的掌握。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古诗文网、诗词赏析等,提供更多的古诗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分享对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对古诗的韵律和格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改进。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部编版《赠刘景文》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赠刘景文》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adf4c3a5e9856a57126072.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赠刘景文》(含达标训练)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读一次呢?3、师生评价三、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学习生字: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4、词语练习课件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六、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1)荷尽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4891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再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课件标注)赠、残(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2d378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第三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第三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993434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f.png)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第三课时)《赠刘景文》(第三课时)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勉,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首诗通过对“荷尽”“菊残”的描写,衬托出“橙黄橘绿”的美好,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支持,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
然而,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及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
他们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内涵。
3. 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3.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体会诗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思想的启迪。
4. 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中的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为例,让学生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荷花凋谢、荷叶枯萎和菊花残败却仍有花枝傲霜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的。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荷花和菊花在不同季节的状态,然后对比诗句中的描写,让学生明白诗人选取这两种植物是有深意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b10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f.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赠刘景文》的基本诗词,理解诗词中的含义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会人生的哲理。
3.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赠刘景文》的诗词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深刻含义和情感,领略诗人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刘景文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学习新课:让学生朗读诗词,然后逐句讲解,重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 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可以是用文字、画笔或者口头表达。
5. 总结:总结《赠刘景文》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的美好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4. 示范法:教师进行诗词朗诵示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赠刘景文》中的秋景,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秋景。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赠刘景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背诵情况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学PPT: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PPT,辅助教学。
3. 黑板:用于教师书写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视频: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教案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写于元祐五年作者任杭州知州之时。
作者通过歌咏初冬时的景物,勉励刘景文要抓住人生的大好时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教学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7个字;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勉励他的好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3.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勉励他的好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以“飞花令”游戏导入,请学生说出含有“花”字的诗句。
2.今天,马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赠刘景文》,相机教写生字“赠”“刘”,强调“赠”的读音。
齐读课题。
3.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读通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通顺。
至少读三遍。
2.请学生读,评价、正音,并提醒“擎”、“残”、“犹”、“傲”、“橙”、“橘”的读音。
3.教师范读,划节奏读,师生合作读诗,全班齐读。
4.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三、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诗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出示荷花荷叶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6.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
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秋风中,菊花的花枝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你想对它说什么?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7.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对比朗读两句诗。
(二)学习后两句诗
1.课件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边想边读。
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2.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
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
那么苏轼究竟想用这首诗告诉刘景文什么呢?
3.是啊,这首诗是苏轼勉励他的好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让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刘景文吧!
4.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希望同学们以后想起苏轼想起刘景文的时候,也会想起这首诗——背)
5.欣赏古诗新唱。
四、拓展延伸
1.师:孩子们,正如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赠刘景文》,古代的诗人都喜欢与自己的同窗好友互赠诗,共勉共励或寄托友情。
如大诗人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赠汪伦》就是很好的一例。
(请孩子们读一读,能干的试着诵一诵)
2.总结:菊有菊的风韵,荷有荷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作为一名求学的少年,我们更该努力学习,生生不息。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一如既往的爱读诗、爱背诗。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读一读本课其余两首诗。
2.搜集赠送友人的古诗。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
乐观向上
橙黄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