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平乐阅读附答案
元好问《清平乐》阅读答案及赏析
元好问《清平乐》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清平乐·太山上作元好问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
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醯,读Xi。
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1.这首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①视觉听觉相结合。
视觉上写夕阳照遍眼前的山峦河流,听觉上写峡谷松林间悲壮的风声。
②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泰山苍莽壮观雄浑阔大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慨。
2.①对泰山壮观景色的赞叹。
②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
③对世事得失的淡然。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写词人所见。
词开篇写道:“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词人登上泰山,极目远望,四周景物历历在目。
“江山”本指山河,是词人所见,这里也暗指国家。
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残照”指“落日的余晖”。
这一句表明是说夕阳的余晖照遍了眼前的山峦河流,实际上暗示了国家遭到分裂后衰败的景象。
接着第二句“落落清舒清眺”。
此句化用了杜甫《次容灵岸》诗中的“落落展清眺”一句而来。
“落落”即举止潇洒自然的样子。
“清”即明白,明晰。
“清眺”即远看得清清楚楚。
“舒”即展开,伸展。
诗人将杜甫诗歌中的“展”换成“舒”,更富有情感性、这里,词人描写了自己所见,给人以开阔而清朗的视觉感受。
接下来另起一笔写道:“涧风来号万窃,尽入长松悲啸。
”这里,词人从视觉转入了听觉,通过声音来表现山的壮伟气势。
“涧风来号万窃”借用《庄子·齐物论》中描绘的“作则万窍怒号”来形容峡谷间山风吹来,大小洞穴齐声作响的动态美。
下句“尽入长松悲啸”承上进一步加强风声效果,描写了风入松林,林间响起阵阵悲壮的呼啸声的景象。
这里,词人从不同角度写风,无论从山谷中写风,抑或从松林间写风,词人抓住“号”和“啸”两个表示声音词语,不但给人以威势之感,也使词作更为形象和生动,意境更为开阔。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阅读答案1(四)阅读下面的词和相关材料,完成14-16题。
(8分)清平乐[南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①,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晚唐五代词,以温庭筠、李煜为后世所重,然两家词风不尽相同。
如写“离愁”,温亦有《清平乐》词曰:“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②,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③,南浦莺声断肠④。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注]①砌:台阶。
②恣:任凭;任意。
③离觞:离杯。
指饯别之酒。
④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14.在词史上,____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人,其作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
(1分)15.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李词画线句。
(3分)16.王国维说温词“句秀”、李词“神秀”,请结合作品就此加以评析。
(4分)参考答案:(四)14-16题(8分)14.温庭筠(1分) 15.要点:化抽象为具体,以春草蔓延无际来形容离恨不绝如缕和难以排解,生动、贴切而又曲折多致。
(3分) 16.要点:(1)温词语言多有藻饰,如“恣”、“离觞”、“南浦”等;李词则清新自然,如“拂了一身还满”,近乎白描化。
(2)温词意象密集而纷乱,以客观描摹离别场景为主,情感内容显得表面化;李词意象鲜明而突出,客观景象如“落梅”、“春草与主观离愁别绪紧密结合,上下呼应,情味深厚隽永。
(共4分)清平乐阅读答案21.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说“最喜小儿无赖”,“无赖”应如何理解?答:3.这首词用_______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人_____________的生活,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
清平乐阅读题及答案
清平乐阅读题及答案清平乐阅读题及答案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8. 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析。
(5分)参考答案8.(1)拟人手法。
烟愁露泣句中愁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
(3)通感或移就。
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
(回答炼字也得分。
)【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9. 表达了作者惜春、留春和爱春、盼春的感情。
(2分)词的上片紧急俄言春天的短暂之意跃然纸上,表达出惜春、留春之意;(1分)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婉转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1分)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
(1分)赏析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晏殊《清平乐》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尽平生意”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描摹心理细致入微。
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但仍惆怅满怀。
C.“斜阳独倚西楼”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夕阳之下形单影只、斜倚窗轩、眺望远人的女子形象。
D.“遥山恰对帘钩”一句,主客移位表面上远山是主话,实际上是说女子将远山映入眼帘。
16.本词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5.B
16.(1)相同点:都表达了离人难寻的悲苦。
(2分)(2)不同点:崔诗还表达了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本词则表达了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
(4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6分)
名师讲题:
15.B项中“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错误,这是反用其典,写书信不能寄达。
(3分)
16.回答本题,需要先回顾崔护原诗的思想情感。
两首诗词的“人面不知何处”都表达了离人难寻的悲苦。
“绿波依旧东流”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有时光流逝之悲,结合词中女主人公这一身份,具体为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而崔诗“桃花依旧笑春风”则是一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阅读下面这首词,下列小题。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②?1935年10月注释:①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4],《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里指革命武装。
②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
”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词的最后两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二句有何特点及作用?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1 2.这两句是设问句,但所起的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
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反动派,夺取最后的胜利。
诗歌上阕写眼前长征的胜利,抒发红军将士的英勇斗志。
下阕进一步联想,放眼将来,抒发他们的决心和气概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以及抒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从题干可知,主要是考查句式特点,句式有反问句、设问句、被动句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明显是设问句,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强烈情感。
本句诗貌似疑问存焉:何时缚住苍龙?实则斩钉截铁:必须缚住苍龙!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意境高远缥缈,充满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用四两拨千斤的高妙手法轻松而又不失厚重地表达了从国内战争的长征向民族战争的长征转捩之际的毛泽东的心声。
诗歌上阕写眼前长征的胜利,抒发红军将士的英勇斗志下阕进一步联想,放眼将来,抒发他们的决心和气概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南宋·刘克庄①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其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已濒临覆亡的边缘。
②银阙:仙人或天帝所居住的宫殿。
14.(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首词立意精巧,构思新奇,想象大胆,气势飞动,兼具豪迈的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
B.首句作者想象自己借着高风与快浪,骑着蟾蜍,在万里夜空中遨游的情景,想象奇特。
C.“曾识姮娥真体态”一句,姮娥就是嫦娥,“曾”字表明原来就与天上的嫦娥相识。
D.“身游”和“俯看”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已飞到月宫,站在月宫之中,俯瞰人间胜景。
15.(6分)请分析“积气蒙蒙”与“凉风”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答案】14.D15.“积气蒙蒙”意为“云雾缭绕”,暗指人间的龌龊昏暗;“凉风”意为“阵阵凉风”。
词人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虽身到月宫,还不忘人间疾苦,心怀百姓的思想感情。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俯瞰人间胜景”错误,“俯看积气蒙蒙”的意思是俯瞰脚下,只见一片蒙蒙积气,浑然一体,所以并没有看到人间美好的景象。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身游银阙珠宫。
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几句的意思是:俯瞰脚下尘寰,只见云雾缭绕。
酒醉时偶然摇动月中桂树,人间便吹起阵阵凉风。
其中,“积气蒙蒙”意为“云雾缭绕”,暗指人间的龌龊昏暗。
;“凉风”意为“阵阵凉风”。
“身游”二句,他在巍峨壮丽如银似雪的月宫里,俯视人间,只见下界雾气、浑浊不堪。
天上是那样月明辉清,而人间却是那样龌龊昏暗,正如南宋政权的昏聩不明。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中,词人想象自己到了月宫,在喝醉时摇动月中的桂树,这样能给人间带来凉风,表达了词人即使到了月宫仍心怀百姓,不忘人间疾苦,不忘给人间送去凉风,心怀百姓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清平乐》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清平乐》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9分)
清平乐
[元]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词人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答案】B【解析】“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假设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
妙处。
〔4分〕
答案:(1).拟人〔或比较〕;〔2)将春天“人格化〞,梦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
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
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评分标准:此题4分。
第一问1分。
第二问3分,修辞原理与作品实际相结合作答才能给总分值;意思对即可。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
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
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
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4分〕
答案:〔1〕这两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
〔2〕欧词借伤
花而自伤,表现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黄词通过“无
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
[评分标准:此题4分,每问2分;二词的“相异〞之处各1分。
3、本词词意表达曲折,跌宕起伏,构思巧妙。
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
清平乐阅读答案
清平乐阅读答案清平乐阅读答案「篇一」(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
(6分)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
②觞(shāng):酒杯。
③浦:水边。
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
(2分)(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6分)7.(1)比喻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
清平乐阅读答案「篇二」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5分)2.这首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说明。
(5分)3.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3分)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清平乐》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阅读附答案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作者之“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触目之伤”的。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
【答案和解析】答案:“伤”:离愁别恨;怎样描写:融情于景,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
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下的落梅了。
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
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
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
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伤情。
解析: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推知“伤”的具体内涵;抓住“伤”字,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9、这首词的结尾,历来被词家公认为经典。
请谈谈它为人称道的原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和解析】答案:作者怀着这“伤”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却如”,正像的意思。
“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
这个结句,比喻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解析:理解三句话的意思,结合表现手法,分析其内在含义。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句子的意思。
晏殊《清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①花残,斜阳却照阑干②。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③昨夜微寒。
【注释】①紫薇:花名,凌霄花的别名。
朱槿,花名,即扶桑。
②阑干:横斜的样子。
③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在时节淡淡的哀愁。
作者没有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睹景醉卧,下片则通过残花、斜阳、等景物表达了浓重的、之情。
答案:
8.(4分)金秋(秋季)1分,双燕1分(“银屏”是借代,且写的是“昨夜”,故不应在答案中),愁苦、孤独2分(意对即可)。
六年级语文上册《清平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
(4分。
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
(4分,每点2分)。
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释】①巩洛:河南洛阳一带,此处代指京城。
(1)请简析“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在诗中的作用。
(4分)(2)“尔情深巩洛,予念返渔樵”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1)①点明因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又倍增羁旅落寂之感;(2分)②此联情景相映,诗篇后四句的归隐之叹由此生发而出,是前四句写景过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桥梁。
(2分)(2)“尔情”和“予念”形成鲜明对照,(1分)鲜明地表现了诸君一意干求功名,追求富贵,(1分)而诗人却无留恋之意,一心归隐,(1分)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1分)赏析:诗的前四句为写景,后四句为抒情,五、六两句情景相合,挽结上下,章法井然。
首联即从擒题入手,写“夕望”所见之景。
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残霞半消,一派日暮景象。
诗以景语导入,赋而兼有比兴意味,情感在景物的晕染中流露出来。
羁旅怀乡、忧谗畏讥之情,都弥漫于这鸟飞云散的苍茫暮色之中了。
王粲客居荆州时曾咏过“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七哀诗》);“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登楼赋》)。
陶渊明则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
情调虽异,其景物意象及其所表现的归隐之思,与此诗则有相通之处。
诗人的视线由高而下,由远而近,遂于次联写出风吹篁竹、水映长桥的景色。
此联的句法颇有出奇之处。
“动密竹”者当为“风”,而中间夹以“声”字;同样,“漾长桥”者为“水”,而其间缀以“影”字。
如以普通的主谓宾句式来理解,则将扞格不通。
实际是风动竹而有声,水漾桥而见影,风声、水影都是动与漾的结果。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阅读及答案:清平乐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阅读及答案:清平乐
诗歌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但是大家是否对诗歌阅读也是很有把握的呢?下面这篇初中
诗歌阅读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诗歌阅读及答案:清平乐
柳边飞?[注],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飞?,?是马勒。
飞?,即纵马疾驰。
(1)词的上阕着重写景,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本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
(3)词的下阕刻画出一位什么样的浣纱女子形象?请简要赏析。
(4分)
9(1)描绘了词人在山道夜行的情景:纵马驰过柳树边,露水湿透了衣衫;及夜行所见:白鹭栖息在沙滩上,窥视沙面。
(2)动静结合:写柳边飞?是动,写宿鹭是静。
(2分)
虚实结合:写柳边飞? 露湿征衣宿鹭窥沙是实写,写应有鱼虾入梦是想象,是虚写。
(2分)
(3)刻画了一位美丽勤劳、淳朴善良的农家女子形象。
(2分)浣纱女子夜晚还在溪边浣纱,美丽的身影映在地上,说明了其美丽勤劳;她听到孩子啼哭,立即起身回家,笑背行
人表现其淳朴善良。
(2分)
上述初中诗歌
阅读
及答案,是一篇表述清楚、流畅的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张炎《清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4题。
(8分)清平乐(宋)张炎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张炎生于南宋末年,南宋亡后曾北上大都,因各种原因,第二年即南归,回到临安。
12.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
(1分)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一写客观环境,一写主观感受。
B.“顿觉游情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到了众芳凋零的春末。
C.“草草”说明春末未能仔细观察和欣赏,显然带有一点悔意。
D.整首词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
14.这首词的下阙是如何表达丰富情感的,试作鉴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令(1分)13.(3分)B(错在原因单一,不仅仅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14.(4分)下阕作者以燕子自喻,作者去年飘泊远离家园,如今回到京城却满目萧然,不知归于何处,抒发了飘零无依之愁。
(2分。
手法+情感)/暮春三月那夜间的风雨更令人无限伤心,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融情于景。
“休听”中既有惜春伤春之愁,又隐含家国身世之痛。
(2分。
手法+情感)。
《清平乐》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阅读附答案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作者之“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触目之伤”的。
(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伤”:离愁别恨;怎样描写:融情于景,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
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
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
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
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
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伤情。
(4点各1分,语言1分)解析: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推知“伤”的具体内涵;抓住“伤”字,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9、这首词的结尾,历来被词家公认为经典。
请谈谈它为人称道的原因。
(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作者怀着这“伤”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却如”,正像的意思。
“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李煜《清平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甘肃省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5分)
清平乐①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
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②砌:台阶。
22.“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分)
23.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3分)
答案:
22.“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2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晏殊《清平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晏殊《清平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晏殊《清平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5分)2.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分)参考答案1.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2分)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义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把主人公的惆怅表现得更突出。
(3分)2.这是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
(1分)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
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
(2分)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
(1分)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隔阻,惆怅难言。
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
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
(2分)二:(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词以红笺、斜阳、遥山、帘钩、绿水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语淡情深,闲雅从容,感人肺腑。
B.词的上阕说自己诉说情事、相思的书信“难寄”而惆怅万端,押仄韵与这种悲慨之情相吻合。
C.“鸿雁在云鱼在水”句用典,使难寄惆怅之情更显蕴藉风致。
“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鱼传尺素”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D.下阕中“远山恰对帘钩”句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有象征意义。
(2)词的下阕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B(2)词中“斜阳”“遥山”“帘钩”“绿波”等相对静止的景物,蕴含着词人怀远人而人不知何处的情感。
(2分)“斜阳”两句借景抒情,斜阳下,独倚孤楼,孤对遥山,遥山兀立,以远山为伴,倍感凄凉,缺少“那人”的寂寞弥漫于开阔的空间。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阅读答案1(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
(6分)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
②觞(shāng):酒杯。
③浦:水边。
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
(2分)(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6分)7.(1)比喻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
清平乐阅读答案2清平乐令①吴城小龙女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②。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③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注]①这首词题在荆州江亭柱上,故又名江亭怨。
②吴头楚尾,江西的代称。
③扑鹿,象声词,拍打着翅膀的声音。
1.从字数来看,这首宋词属于。
(1分)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上片以泪眼不曾晴直接抒发了少女浓烈的思乡之情。
B.乱委两字拟人化地表现了雪花随意飘舞、自由自在。
C.下片少女为雪花飘舞、沙鸥飞翔所吸引,伤感情绪渐淡。
D.本词由丰富却有限的画面,引发了无限的情感,余味无穷。
3.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4分)参考答案:1.(1分)小令2.(3分)C3.(4分)情景关系:寄情于景。
清平乐 李煜 阅读答案
清平乐李煜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清平乐李煜阅读答案清平乐李煜别春半,触目愁肠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清平乐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答:
(2)请简析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1)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口语化词句,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2)①“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②通过描写生活环境“江南地迥无尘”和以“闲云”自比,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鉴赏
上阕慨叹时光的倏忽,转眼之间,青春已逝,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
前两句语言平实自然,但欠意象与内蕴;第三、四句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补充,“桃李春风浑过了”不啻是“朱颜渐老”的内蕴,“桃李春风”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易使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
“浑过了”中的“浑”字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又将“桑榆”与“残照”连用,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景象,这样就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
下阕表达遁世之情。
首句“江南地迥无尘”即指作者寓居金陵的隐逸生活。
“老夫一片闲云”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晚年那种超脱、豁达的心境,他把自己比作一片自由自在地飘于天际的“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二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
作者忘情于青山,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于怀抱之中。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