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骑桶者》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2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2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骑桶者》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骑桶者》一文,分析其文学特点,理解其深层寓意;结合历史背景,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骑桶者》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学价值;2.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挖掘作品深层含义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骑桶者》的文学特点,理解其深层寓意;教学重点:通过细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骑桶者》课文预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2024年的科技发展图片,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骑桶者》;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3. 文学特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深层寓意;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文学鉴赏练习;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分享各组的观点;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骑桶者》的深层寓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概括文学特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探讨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骑桶者》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阐述其寓意;(2)从课文的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谈谈你对2024年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略;(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效果;针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骑桶者》作者的其它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象征手法等元素。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性关怀和道德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骑桶者》是德国作家霍夫曼斯塔尔的一部短篇小说。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贫穷的年轻人骑着木桶试图穿越贵族院的故事,展现了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的悲剧。

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道德思考,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2.2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生对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可能对德国文学和象征主义手法较为陌生,需加以引导。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2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需加以引导和启发。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骑桶者》的封面图片或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阐述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骑桶者》。

文章通过描写一个骑桶者的奇异经历,展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挖掘。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主题思想。

3. 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暗示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的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思考骑桶者的形象特点。

3. 精讲课文:a. 分析文章情节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b. 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学习象征、暗示等手法。

c.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情节结构2. 人物形象分析3.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文章中骑桶者的形象特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骑桶者形象特点:孤独、无助、渴望关爱等。

b.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分析: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推荐与《骑桶者》主题相近的其他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1设计说明新课标中,“群”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将教与学由“单篇”变成“套餐”,比起单篇独进式的精读教学,更能形成关联、迁移、类比、贯通式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学眼光、文化视野。

本设计聚焦卡夫卡小说,形成虚构艺术“微专题”,“执一而驭万”,以《变形记》为铺垫、《骑桶者》为主体、《饥饿艺术家》为辐射,促进学生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实现文本聚合、任务聚焦、能力聚积。

课前准备自主阅读《变形记》《骑桶者》。

思考:《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其中折射着现代人怎样的处境?《骑桶者》中,“我”骑着空桶、高高飘浮在空中借煤,其中有怎样的隐喻?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中虚构的隐喻意义,初步学会用“虚构中的隐喻”解读卡夫卡式的虚构作品。

2、理解虚构作为小说艺术的本质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小说家被人们称为准造物者,是因为他们通过虚构赋予了小说以生命。

虚构让小说成为艺术。

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人卡夫卡天马行空的虚构世界,去理解其作品所诉说的“现代人生存的困惑”。

二、讨论阅读体验,领略《变形记》开篇的隐喻意蕴(一)《变形记》是现代小说绕不过去的存在,回答课前阅读思考:小说把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隐喻了现代人怎样的处境。

赏析富有想象力的开篇。

(PPT)北大教授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中评论:“他的小说与我们经历的世界都不像,但又太像了。

”问题1:甲虫与我们不像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太像了”意味着甲虫与我们有许多方面非常相似,你体会出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甲虫的特点是带着厚壳,从壳对甲虫的意义入手,体会其中的隐喻意蕴。

明确:甲虫背负着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甲虫外壳坚硬、内在软弱,隐喻人的软弱怯懦;甲虫总是将身体缩到壳内保护自己,隐喻人试图逃避现实和对世界的恐惧;甲虫的壳除了起保护作用之外也带来隔绝,隐喻人的隔阂乃至隔绝……这就是卡夫卡式虚构带来的丰富的意蕴。

问题2:这只甲虫是现代人的灵魂画,甚至每个人都是卡夫卡笔下的这只甲虫,阅读《变形记》时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提示:每个现代人都背负着自己的重壳与压力。

2024版年度高中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版年度高中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中语文骑桶者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目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跨文化交流与比较阅读•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互动环节设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学科背景高中语文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文本背景《骑桶者》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短篇小说,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本课程使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内容概述《骑桶者》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骑着空木桶飞翔的人的故事。

小说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梦想和追求的向往。

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介绍作者卡夫卡及小说《骑桶者》的创作背景,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

小说背景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主人公的遭遇、经历和心理变化等,展现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

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引出小说的主题,即探讨人与世界、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无助和异化等。

故事主题《骑桶者》故事梗概主题思想阐释人与世界的关系分析小说中主人公与世界的关系,探讨现代人如何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困境。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通过主人公与他者的交往和冲突,揭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和异化感。

现代社会的困境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现代社会的种种困境和问题,如科技进步带来的疏离感、消费主义导致的精神空虚等。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店主、路人等,揭示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对主题思想的烘托作用。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骑桶者》的情节梗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领悟小说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寓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

2.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深层寓意。

2.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骑桶者》的初步阅读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探讨“骑桶者”的寓意。

二、文本解读1.分析小说的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b.“骑桶者”这一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象征手法。

二、深入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桶”、“水”、“鱼”等。

2.探讨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作品主题的深化作用。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b.象征元素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寓意?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深层寓意,提高批判性思维。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拓展延伸1.分析小说与现实的关联,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其他类似作品的感受,进行比较分析。

三、课堂讨论a.《骑桶者》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关联?b.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c.你如何看待小说的结局?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批判性思维。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具体章节为《骑桶者》。

课文详细内容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柯达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个能够飞翔的桶,从而体验到了飞翔的乐趣,但最终却因欲望的膨胀而导致悲剧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3. 学习小说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飞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飞翔的向往,进而导入课文。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拥有一个能飞翔的桶,会去做哪些事情,引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桶的象征、飞翔的象征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板书内容:情节:偶然得到桶、飞翔的乐趣、欲望膨胀、悲剧收场人物:柯达士主题:反思人性、批判欲望表现手法:对比、讽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桶的象征意义。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飞翔的理解。

2. 答案:(1)桶象征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象征了欲望的膨胀。

(2)飞翔代表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过度的追求可能导致悲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小说《骑桶者》,让学生对人性、欲望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选修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小说与现实》的第三章《现代小说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表现》,详细内容为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骑桶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小说的特点,深入解读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及其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骑桶者》的主题思想;2. 掌握现代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中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卡夫卡的创作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兴趣;2. 课堂阅读:让学生阅读《骑桶者》,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主题;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主人公与社会的对立等;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其他象征、暗示手法;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7. 课堂拓展:推荐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审判》等。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作者:卡夫卡主题:人与社会的对立、个体的困境艺术手法:象征、暗示主要人物:主人公、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骑桶者》,分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现代小说的特点,是否能理解卡夫卡的创作风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小说鉴赏》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对小说的整体感知、主题思想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剖析、艺术特色的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骑桶者》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鉴赏。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以及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

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色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寓意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象征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基本结构。

3.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4. 人物形象:详细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鉴赏。

5. 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手法等方面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主题思想: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人物形象:细腻描绘,丰富多样艺术特色:象征手法,心理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小说《骑桶者》的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举例说明。

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故事情节:略。

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雪的象征等。

人物形象: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意丰富的小说,如《麦琪的礼物》、《项链》等,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鉴赏》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语言特色探讨,以及小说主题的深入挖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的背景,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色,领会其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语言特色的领会。

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说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小说文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与小说背景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为理解小说内容奠定基础。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详细解读小说的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

4. 人物形象解读: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5. 语言特色探讨: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略其艺术魅力。

6. 主题挖掘: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中,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7.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小说主题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8.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1)背景介绍(2)情节分析(3)人物形象解读(4)语言特色探讨(5)主题挖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2. 答案: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衬托人物性格、揭示社会背景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较为透彻,但对语言特色的领会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指导。

2024年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析、语言特色和主旨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骑桶者》的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主旨的探讨和人物心理的分析。

重点:小说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和小说的背景,为理解小说内容做好铺垫。

3. 情节分析:a. 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情节的理解。

4. 人物形象解析: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理。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5. 语言特色:a.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b. 学生仿写句子,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

6. 主旨探讨:a.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探讨小说主旨。

b.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探讨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小说情节脉络图。

2. 黑板右侧:人物形象特点及关系图。

3. 黑板中央:小说主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骑桶者》,谈谈你对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认识。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体现自己的思考。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比较两篇小说在主题和手法上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该篇文章为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所著,通过描述一个男子骑桶飞翔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与孤独。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 通过分析小说,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及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飞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飞翔的想象,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3. 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4. 解析情节结构:教师讲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结构美。

5. 品味语言特色: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与学生共同欣赏、分析其语言特色。

6. 赏析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8.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小说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板书内容: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解析语言特色:课文精彩段落赏析主题探讨: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2)从小说的情节结构出发,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3)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语言特色。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卡夫卡简介,小说主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小说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卡夫卡及其作品《骑桶者》的背景,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学习,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骑桶者”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介绍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小说奠定基础。

3.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4.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其他象征元素。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说背景:卡夫卡、《骑桶者》2. 人物形象:主人公、桶3.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 主题:社会现象、人性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审判》等,进一步了解卡夫卡及其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章“情节与结构”部分的《骑桶者》。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分析小说《骑桶者》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以及寓意,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情节与结构特点,能够分析其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小说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拓宽文学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骑桶者》的寓意分析,情节与结构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理解小说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骑桶者”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文字魅力。

3. 分析情节与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如场景切换、悬念设置等。

4. 寓意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的寓意,如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人性的剖析等。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典型情节,讲解如何从情节与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另一个情节,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情节安排:场景切换、悬念设置结构特点:紧凑、富有层次寓意:社会现实、人性剖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骑桶者》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结合情节与结构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寓意。

2. 答案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情节与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寓意解读的深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意丰富的外国小说,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节与结构的分析2. 小说寓意的解读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4. 作业设计的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情节与结构的分析1. 场景切换:小说中的场景切换自然而巧妙,既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2024年《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小说单元”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对小说的全面阅读,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习作者的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把握,以及语言特色的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相似情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小说,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讲解相关知识点。

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主要内容:人物形象:骑桶者、妻子情节结构:起承转合语言特色:讽刺、幽默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骑桶者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骑桶者:勤劳、善良,但受生活所迫,陷入困境。

(2)情节结构:起承转合,突出主题,增强讽刺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讽刺小说,如《变色龙》、《套中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024年度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度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2/3
24
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时,要勇敢 面对,不逃避、不退 缩。
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困难。
2024/2/3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不气馁、不放 弃。
25
培养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做到言出必行。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资源。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28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2024/2/3
《骑桶者》的主题思想
01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
及人在困境中的选择和出路。
文学手法
02
作者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社会现
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重要语句解析
03
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024/2/3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 独白,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文本语言简练,情节紧凑 ,寓意深刻,是一篇适合 高中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文 学作品。
4
知识点与重点难点
知识点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寓 言形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024/2/3
重点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 其在小说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问题。
难点
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所 表达的深层含义;把握小 说的语言风格和叙述特点

5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提高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024/2/3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骑桶者》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自然环境描绘和社会环境反映,以及作品深层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层主题。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初读: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小说的情节。

3. 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绘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 人物:主人公、次要人物3.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 主题:深层主题、现实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其特点。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1)主人公:勇敢、善良、有毅力;次要人物:各有特点,丰富故事情节。

(2)小说主题:反映现实生活,揭示人性的弱点,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小说,提高阅读水平,丰富知识储备。

组织课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骑桶者》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应深入挖掘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

2.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

3.探讨小说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教学难点:探讨小说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题目,探讨“骑桶者”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

三、课堂讨论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重点讨论骑桶者的性格特点。

2.讨论骑桶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小说主题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骑桶者》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

二、课堂讨论1.分析小说的主题,探讨骑桶者形象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2.讨论小说的现实意义,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三、案例分析1.选取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骑桶者》的主题探讨文章。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讨论1.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

2.讨论这些写作技巧对小说主题的呈现有何作用。

三、创意写作1.学生根据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骑桶者》的写作技巧分析文章。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启示。

二、课堂讨论1.分析小说对读者的启示,如人生观、价值观等。

2.讨论如何将小说的启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骑桶者》的启示文章。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选修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小说的境界》中的《骑桶者》。

该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骑桶者以奇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体味人生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小说的背景、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背景、主题及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深层主题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语言特点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小说情节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思考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说情节。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经典描写,讲解其艺术手法及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描写,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主要内容:背景及主题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解析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骑桶者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3)从小说中选取一段描写,分析其艺术手法及作用。

2. 答案:(1)骑桶者形象象征着追求真理、勇敢面对现实的人。

他敢于挑战世俗观念,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2)小说主题为:通过骑桶者的奇特经历,揭示人生的荒诞性,反映人们对自由、独立的渴望。

(3)例:小说中“骑桶者俯瞰着这个世界,他觉得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是那么可笑”这一描写,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出骑桶者对现实世界的嘲讽和反思。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 -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析法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分析方法。

4.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2. 教学资源小说《骑桶者》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黑板、粉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一段关于小说《骑桶者》的视频,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 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小说《骑桶者》吗?你们对小说有什么了解? -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 讲解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桶者教案
【知识目标】1、掌握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了解卡夫卡及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关系。

3、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能力和方法目标】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具体的肖像、语言、运用等描写,仔细揣摩,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探究小说的现实意义。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矛盾冲突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领悟小说的多重主题。

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仔细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小说题旨的多义性,透视“周围人”的冷漠,呼唤爱心,学会与人沟通,与世界沟通。

【教学重点】1、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2、骑桶者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卡夫卡的《骑桶者》。

卡夫卡是(奥地利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

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那么《骑桶者》表现了现代人的什么困境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骑桶者》,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读课文,然后谈谈你们的
读后感受,你们觉得卡夫卡描写骑桶者这个形象想表达什么?(请学生具体谈谈)
学生可能答的答案: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二、主题分析
1、同学们的分析都挺有道理的,但是听了你们的分析,我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骑桶者要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呢?
明确:家里无煤,天气寒冷,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

显然“飞”着去比“走”着去要快。

2、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明显是虚构的情节?卡夫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
(1)如果拎着桶走着去赊煤,情节走向必然是怎样的?
明确:“我”拎着桶去赊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者和读者的态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让骑桶者骑着桶飞着去赊煤,情节走向是怎样的?
明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

(讨论法)
明确:两者皆可。

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

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而老板娘解下围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4)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我”,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

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文中的“我”的确是物质匮乏者,这个物质匮乏者仅仅是想早点赊到煤才选择“飞”去的吗?如果他想赊到煤,完全可以直接骑着桶冲进煤店,这样,老板娘就一定会看见“我”了,说不定,老板娘会被“我”的这种赊煤方式所惊骇,稀里糊涂中就把煤赊给“我”了;或者这个老板娘很会算计,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只是在空中呼喊,这说明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我”尽管贫穷,但“我”有强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听说“我”没钱付时那种鄙夷的神色。

因为贫穷“我”已经变得畏缩自卑了。

(也就是“我”与老板(娘)没有真正接触。

所以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

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为交流的方式有问题?而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难道不正是交流者自身的性格弱点导致的吗?借煤的失败不是正面交涉的失败,而是因为借煤者选择了飞翔的方式,而如果煤店老板并没有确切地看到你,听到你,他们没有借煤难道有什么值得责怪吗?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借煤”看做发生在作者想像里的一件事,这件事强调的不是煤店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